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留守儿童,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在家中的儿童。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输入,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与之相应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着一些盲点和误区,那么,如何针对这些既定现状进行科学的教育呢?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做一次浅显的探讨,寻求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农村,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打工,其子女的教育重担便义不容辞地落在近亲友邻的肩上。

情形多是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领着孩子求学、生活,或者是七姑八姨、友邻善舍为孩子打点学习、生活。

这样一来,儿童没有了双亲的亲子教育和照顾,他们将面临暂时缺少父母之爱。

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差,长期以后,可能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失爱的阴影,于他们的成长不利,因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与健康成为了留守儿童教育的第一道屏障。

关注留守儿童,首先要做到的是让他们拥有一个宽容呵护、关爱体贴的氛围。

儿童自小未离父母半步,一旦父母不在身边,在他们心里,可能会造成孤苦无依、冷暖无知的幻象。

父母的疼爱没了,父母的润化没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也没了,孩子的童年将会是一幅空
泛图画,怎么能够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呢?小小的心灵又怎么能够承受得起!所以,要给予留守儿童体贴和关怀,要给他们深情的爱,要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虽不在身边,但温暖仍在。

其次,要疏导他们的心灵,让阳光播撒每一片幼小的心田,让他们拥抱快乐。

之后,还需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鼓励他们独立地生活,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依赖别人的生活不是他们未来成长的方向。

此外,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言语行为,关注他们的颦笑喜怒,及时发现儿童心理滋生出来的于成长不利的因素,因势利导,使其以充沛、阳光的心理面对每一天。

二、重视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
留守儿童人身安全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儿童的人身安全的维护是多方面的,一要保障身体不受伤害,二要保障其不受潜在的隐患侵犯。

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要时常教育儿童,帮助他们安全生活、安全学习。

1.树立“三生”观念,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认识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把握生存规律,提升生存适应能力。

让儿童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生活,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2.要时时关注儿童的生活、学习、游戏安全,教之以自我保护之法,防水、防火、防传染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事故、防受到人身侵犯和性侵犯等相关安全知识。

3.要担负起职责,履行职责,做到让留守儿童的父母放心、宽心、安心。

三、重视留守儿童的学业
留守儿童最令父母牵挂、担忧的事情莫过于儿童的学业成绩。

儿童是父母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培养儿童,任重而道远,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而且,农村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并非学校专业教育者,对儿童的期待与儿童的具体学业发展不成正比,往往操心很多,但隔靴搔痒,不得要领,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应常与学校联系,时刻掌握儿童在学校的学业情况,并同班主任、学科教师积极交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其次,在家里督促好儿童,教育他们主动、自主完成家庭作业,配合好学校工作。

然后,还应适当引导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活动,但儿童知性尚浅,辨别不清,因而需要具体的指导来了解社会,开阔视野,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此外,还应处理好儿童玩与学的关系,应给予儿童自由的空间,游戏的空间,教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四、重视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处境需要适宜其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教育,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空间,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连母鸡都会,这是一种本能。

但要正确地爱孩子就不容易了。

这番醒目的话应该得到充分认识和领会。

如何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
1.爱中有严格。

对儿童的爱要有方式,但不能溺爱。

要给留守儿童关爱,而不是溺爱。

在儿童成长的漫长道路上,需要把严格要求和给予温情结合起来,正确照看好儿童的成长。

2.做到细心细致。

古人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要从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关爱儿童,要在每一件微小的事中教育儿童,要求做到事无巨细,留心点滴,防微杜渐。

3.要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

教育要得法,需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

在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中,要帮助其树立辨明是非、善恶、美丑的观念,及时纠正既成的不良品行,预防不良品行生成的潜在性;在学习教育中,应鼓励及时、主动地完成课业,鼓励进步,但不任意拔高要求,揠苗助长,要注意言传身教、持之以恒;在生活中,需要教给他
们学会自立、自爱、自律、自救等一些生活之道,恰当地处理好学业与生活、实践与健康的关系。

4.多与留守儿童沟通,交流想法,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因势利导,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大人要学着蹲下来倾听留守儿童的所思所想,从儿童的心理出发,注意其心理的动向与异常,并找出疏导心理症结的合理渠道和有效途径。

5.协同学校教育,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健康成长是一个需要大家关注的问题,希望看到更多的人参与到这方面问题的探讨中来,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与教育。

在我们的周围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
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
其微,成为儿童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对于这个特殊群体,如何建设蓬勃向上的班级文化,对他们进
行品德教育,使他们融入集体健康成长呢?我在班上开展了一
系列的活动,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了解情况,建立友谊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我们班的留守儿童,大部分由祖父、祖母或亲戚照顾,缺少父爱、母爱,性格怪癖,爱惹事生非,纪律涣散,学习不够积极;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成绩下降,还影响别的学生。

作为班主任老师,面对这群可怜又可爱的孩子,一颗母爱的心让我担当起了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

我一定要让留守儿童渡过一个快乐而放飞的童年。

首先与家长建立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

通过家访和家长会,让我与这些孩子留守家乡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了很好的沟通,对他们的家庭状况有了大体了解。

在同这些老人的交谈中,我详细地告诉他们孩子在校的情况,并诚恳地要求他们提高监管孩子的能力和责任心,配合学校与老师一起管好孩子。

很多老人把我当作他们的朋友,家里的大小事包括儿子儿媳的事、孙辈的事都告诉我,和我商量。

这样,我成了老人和孩子们的知心朋友,留守孩子的心里也不再孤单。

其次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发给学生每人一本记事本,要求他们学会把当天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任务记在本子上。

回家后一一对照完成,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

每周利用一节课
的时间,统一组织“留守学生”分批给家长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了解父母在外工作、劳动、身体等情况,接受家长的教育与要求。

同时,我要求孩子们坚持每天写日记,把一天最值得写的事记叙下来,并谈自己的感受。

无论工作有多忙,我每天都要查阅日记,了解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在日记中积极的一面我给予鼓励,消极困惑的给予疏导,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态。

二、结队互助,激发情感
新学期伊始,班上的部分留守儿童总与别人格格不入,他们或自我封闭,或暴力十足。

但悄悄走近,就能感觉到他们心灵上的寂寞,小小年纪就承担着繁重的压力,因为他们大都有着一个不健全的家庭。

活动是少先队的灵魂,是少先队服务、创新和文化功能的体现。

在活动中成长是组织培养队员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

特别的孩子需要特别的爱!为了让这些留守孩子拥有一个温暖的家,我班成立了“阳光中队”。

活动: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
目的:让一些家庭不健全的孩子拥有一个温暖的家,感受到集体的爱,使他们成为“阳光少年”。

这是一些缺乏关爱的孩子,特殊的家庭使原本天真、可爱的他们变得情感冷漠,不容易被温暖。

为了把这些特殊的孩子培养成心理健康、好学上进的“阳光少年”。

我认真研读心理学,通过坦诚、沟通和鼓励,盼着他们快乐成长;同时在班上也成立了“互帮小组”。

队员们用友情弥补亲情,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

孩子们能阳光般的成长起来,是每一位老师期望的。

我认为一个班级集体就是棵树,学生就是那一片片绿叶,老师只有不断为这棵树施加养料,他们才能在阳光的淋浴下枝繁叶茂。

特别是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我班上开展了不少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培养孩子亲情关系,教育学生孝敬长辈。

我常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分担忧愁,留守孩子们把我当作他们的知心朋友,向我倾诉心中的愉悦。

孩子们不论在班级还是在学校的活动中都积极踊跃,上进心极强,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他们都引以为自豪。

看到孩子快乐成长,我觉得自己的付出也很值得。

因为他们变得自信了。

如今,有些孩子已经很自豪地说:“我的妈妈是最爱我的妈妈!我要好好学习,好好听话,将来报答母亲。

”他们变得听话多了,上学不再迟到,每天放学主动帮助搞清洁卫生,直到把教室、包干区打扫得干干净净才回家;他的学习态度也积极端正了,还主动关心别人,信任老师、同学和家长了,性格
也变得活泼开朗了。

这些表明我在留守儿童工作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还不能放松,要趁火打铁,把留守儿童工作始终放在中心位置。

三、鼓励创新,展示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参与的愿望。

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个新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和社会实际寻找出发点和结合点,以点带面开展工作,带动留守儿童一同发展。

活动:大胆地说:我能行
目的:放手让学生在全程参与班队活动的过程中,自主选题、自行设计,大胆地自我展示,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庆祝节日活动中,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节目,设计表演,队员们便在自己设计的“魅力舞台”上争先恐后,大显身手。

他们有的唱歌、跳舞…… “三八妇女节”活动中,他们用寄贺卡、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他们的展示改变了自己昔日在同学、老师心目中的形象,更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我经常利用“黑板报”为主要阵地,来弘扬先进事迹,指正不良行为;举行跳绳、跑步比赛……设立了“英语兴趣小组”、“美术兴趣组” ,并尊重学
生的兴趣和爱好,吸引其积极参与,队员们也都取得了丰硕的
成果。

这就是孩子眼中的艺术,也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独特魅力!
可以肯定地说,当学生用自己的选择和方式展示艺术、享受艺
术时,他们的成功感便油然而生,甚至会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要做到有细心、耐心和爱心,要积极思考,不断创新。

我通过开展这些对留守孩子的爱心活
动,使他们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在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行
为习惯等方面得到了明显进步。

给点阳光就灿烂。

没有爱就没
有教育,这种爱包含了慈母和严父的爱,是教书育人取得成功
的最基本、最关键的条件。

我们要呼吁全社会切实行动起来,
并采取有效措施,为我们的留守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家经济不断发展。

为了家庭生活,大批青壮年人员外出经商打工,在外拼搏闯世界谋发展,留下孩子和老人们待在家里,有了“留守家庭”和“留守儿童”这一新时期的产物。

这些儿童长期没有同父母一起生活,缺少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

儿童在性格上形成了多种不良的迹象。

这些消极的情绪困扰着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不会与人相处、任性,不合群、暴力,逃学,厌学,抽烟;学习成绩普遍下滑。

我在班上,每年都要遇到很多这样的留守儿童,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有很多的共性。

在缺少父母关爱、老人溺爱的环境下产生逆反心理,在家中懒惰,不会做一些力所能及
的家务。

在学习上厌学,不遵守纪律,课堂上与老师言行抵触,不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甚至不完成作业。

多年来,我对此类学生一直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我记得有句话:“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 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当今这种形式给我们学校和老师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和压力。

结合自己的经历,农村教育的特殊情况,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对待留守儿童:
一、用爱心关注“留守儿童”。

学校、教师要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不足。

二、与家长及在家管理人密切联系。

学校、老师经常利用有利时机(如家长会、赶场天),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如电话、家访等)与家长交流,使老师、家长相互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双方正确地对“留守儿童”加强教育,使学校、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产生影响。

三、以爱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爱好,让学生养成多种良好的习惯。

让“留守儿童”的特长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使他们也在成功中得到体验,增长知识,带动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家长外出打工给我们社会经济带来无限财富的同时,也为我们农村义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们学校和教师也要一如既往的关心身边的留守儿童,为他们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而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一起生活。

生活上缺少照顾,学习上缺少督促,有许多孩子住校,长期不回家。

当前,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
1.心理问题。

长期的单亲、隔代监护,甚至是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

亲情的缺失使孩子有被遗弃的感觉,这些心理问题有可能导致使孩子做出超越底线的行为。

2.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使孩子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帮助和教育留守儿童:
1.家庭尽心。

“养不教,父之过”,孩子的教育首先是家庭的责任。

父母尽全力多关心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让儿女身心健康成长,学会做人做事!
2.学校尽责。

开展家教指导。

学校可以抓住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高峰,印发诸如《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之类的书面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家长那种只关心学习成绩,不关心学生心理;只关心物质生活,不重视精神支持等不良心态。

做好亲情沟通。

学校可以开通家长热线电话,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怀,让家长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引导、鼓励和教育。

3.丰富课余生活。

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留守儿童创造更多参与和展示的机会,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让他们建立自信心,体验成就感,培养责任感。

4.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①在班主任工作中增设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内容。

②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教师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增加留守儿童的倾诉途径,及时发现和诊治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③学校还可以为学生开设心理教育课程,设置学生心理信箱,设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学校、父母、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都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让他们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养成教育之我见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息。

”这是乌申斯基的一句名言,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

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

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
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在本期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养成教育从点滴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

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学雷锋做好事,可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因此,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

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上下楼梯靠右行,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着装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及时回家……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让学生做一次容易,可让学生能一如既往的做好却很困难。

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就拿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说吧,学生在幼儿学前班时对老师相当的尊重,见了他的老师不管多远,不管有多少人他都会声音响亮的说“x老师好”,在小学一二年级他们中的一些同学会继续坚持给老师问好,但有一部分同学也许是见的世面(老师)多了不足为奇,也许是害羞了,也许是自尊心更强了(学习或其他方面不如别人)不好意思向老师问好,也许是今天被老师骂了心理不舒服.......反正他们见了老师不是躲就是藏或是装没看见。

基于这些情况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孩子们变了而是老师的爱
不够。

我认为老师一切教育都来源于一点,那就是“爱”,教师对学生的“爱”。

作为教师,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

爱可以塑造美好的心灵,爱可以诱发美好的行为,爱可以播种美好的语言,爱可以让我想到最好的教育方法,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的工作重心是把自己的爱献给这部分孩子,了解他们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再根据情况在生活学习中多关心他们,一段时间里他们的情况有所好转。

同时我也利用班会课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这样的活动,在活动中让他们用无记名的形式给老师提建议,这样也有助于我多了解学生,使自己离他们心目中的老师更进一步。

在课间课余活动中只要我有空我都和他们一起玩,比如体育运动是我一直最讨厌的,但偏偏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尤其是男孩子,所以我只好勉为其难和他们一起玩,他们一看见我参加哪个项目好多同学都会围过来一起活动,这样也拉近了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

当然其中也有不少看热闹而不敢参与的(留守儿童)这时我就故意把他拉拢过来,这样师生关系也好多了。

可能在多数同学的心中我不仅仅是他的老师还是他们的玩伴。

只有学生不把你看成是老师了,他才能真正的与你接近和交往,才不怕你,才会发自内心的尊重你,才会把你看作圣人,把你说的话当作圣旨。

才可也大胆的叫一声“李老师早上好”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二、养成教育从关键期抓起
我觉得低年级是学生养成教育的关键期。

本班我是从一年级教起的,当时50多个同学又是包班上课,由于上班以来没有包班的经验,搞得自己都有点忙不过来,再加上自己初为人母觉得班上的孩子每天坚持走那么远的路来上课都挺可怜的,尤其是一天到晚面对的是同一个老师一层不变的教法,这么枯燥的日子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残酷的,要坚持是挺不容易的。

所以对学生们犯的有些小错都没有如何追究。

正因为这样,我错过了对孩子们关键期的养成教育。

我觉得抓住低年级这个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有的甚至终身难补。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同炼好的铁水,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

但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锁,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

如果小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长大了再来改造将会付出的代价,尤其是现在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而长辈的隔代教育很难满足现在的孩子的需求,为了不让孩子缠着自己他们中有的长辈只有无条件的答应他们一个又一个的无理要求,更别谈养成好的习惯。

如果在校老师们对于这部分留守儿童再不重视的话那后果可想而之。

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我们就必须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

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让他们在生动形像的活动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基于此在本期的计划中我的重点是抓好孩子的养成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我主要采取了也下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