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泥石流计算书1
1.泥石流水文参数计算
1.1 计算断面的确定
泥石流计算断面的选择主要为流域内典型断面。
1.2 计算公式和参数
主要计算公式及参数取自《***省水文手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以及《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T/T0220-2006)。根据泥石流防治工程的需要,对泥石流流体重度、流速、流量、一次冲出量、一次固体冲出物质总量、泥石流整体冲压力、爬高、最大冲起高度、弯道超高等进行计算和校核。
1.3 主要参数校核
1.3.1 短历时暴雨公式
当t<1小时 H tp=S p·t1-n1P n1p=a1+b1·lgp
当t=1-24小时 H tp=S p·t1-n2p n2p=a2+b2·lgp S p=H24p·24n2p-1 1.3.2 长历时暴雨公式
当T=1-7日 H Tp=H24p·T mp m p=a+b·lgp
式中:H tp——短历时t小时的设计暴雨量(mm);
H Tp——长历时t日的设计暴雨量(mm);
H24p——年最大24小时的设计暴雨量(mm);
n1p、a1、b1——短历时(t<小时)设计暴雨的公式指数及其参数;
n2p、a2、b2——短历时(t=1-24小时)设计暴雨公式指数及其参数;
m p、a、b——长历时(t=1-7日)设计暴雨的公式指数及其参数,据四川省水文手册附图2-9、2-10查得a=0.45, b=0.01;
p——设计频率(%);
S p——设计暴雨雨力(mm/小时);
计算结果见下表:
单位:mm 表1-1各种历时设计暴雨量
1.3.3 洪水
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及项目验收标准
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施工质量及项目验收标准
(试行)
××××—××—××发布××—××—××实施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发布
前言
为适应全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工作标准化的需求,加强对该工作的指导,并使其更加规范,质量可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在总结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引用国家现行施工质量验收的有关规范和标准,吸取或参照选用相关行业的规范、规程及标准中适宜的内容,并参考有关地方标准,编写了《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及项目验收标准》,以统一全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工作。
本标准共包括总则、规范性引用文件、治理工程项目划分、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工程质量检查评分方法、排水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支(挡)拦工程质量检验、锚固与注浆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护坡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削坡减载与回填反压工程质量检验标准、通用制作与安装工程质量检验标准11章,规范性附录A、B、C、D,附表A~I。
本标准由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和归口管理,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学会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有色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甘文华、贺杰、张明、胡建中、蓝冰、严良政、胡涛、贾邦中、卜俊贤。
本标准经专家审查。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定的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注意总结经验并积累资料,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寄交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学会,以
便修订时参考。
目录
1总则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治理工程项目划分 (3)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
2 滑坡防治工程分级及设计安全系数
2.2 滑坡荷载及强度标准
2.2.2 荷载强度标准 a) 暴雨强度按10年~100年的重现期计; b) 地震荷载按50年~10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加
速度计;
c) 库水位按坝前高程计,并根据不同地段作调整,即 接洪水线。
滑坡防治工程暴雨和地震荷载强度取值标准参见表 2.2.2-1。
3.1.2 地表排水工程的设计标准,应根据防护对象等 级所确定的防洪标准予以确定,并依此确定排水工程 建筑物的级别、安全超高及安全系数。
3.1.3 当滑坡体上存在地表水体,且应保留时,应进 行防渗处理,并与拟建排水系统相接。
3 排水工程
3.1 一般规定
3.1.4 地下排水工程,应视滑动面状况、滑坡所在山 坡汇水范围内的含水层与隔水层水文地质结构及地下 水动态特征,选用隧硐排水、钻孔排水或盲沟排水等 方案。
2) 抗倾安全系数 对于崩滑体防治工程,应采用抗倾安全系数进行设计。
设计:自重,Ks =1.5~2.0; 自重十地下水,Ks =1.3~1.7。
校核:自重十暴雨十地下水,Ks =1.1~1.5; 自重十地震十地下水,Ks =1.1~1.5。
2.4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安全系数
3) 抗剪断安全系数 当采用注浆或微型桩加固滑带时,应采用抗剪断安全 系数进行设计。
1.2.3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应提交相应的设计图 册,一般为A3幅面,平面布置图可采用Al、AO或更大 幅面。
沙地河泥石流灾害的发展趋势分析及治理方案建议
沙地河泥石流灾害的发展趋势分析及治理方案建议
沙地河红河水系毗雄江一支流,发源于弥渡县苴力镇沙地村东北部山区,流经沙地村后汇入毗雄江,区域内山高坡陡,汇水能力强,近些年多次爆发泥石流灾害,主要形式以在堆积区淤积、漫流的形式对下游堆积区内的居民、房屋、公路构成直接的威胁和危害,通过对沙地河泥石流灾害的基本特征、形成机理及对沙地河泥石流灾害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沙地河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方案建议,并为预防和防治类似泥石流灾害提供经验。
标签:泥石流;灾害;发展趋势;治理方案
0 前言
沙地河源于东北部山区,由北东至南西径流,流经沙地村后汇入毗雄江。沙地河流域山高坡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坡面侵蚀作用强烈,降雨丰富而集中,具有短时间内地表水汇聚的水流条件,水流湍急,对岸坡的淘蚀能力强,沟床冲刷破坏严重,为泥石流的暴发提供了较好的水源条件和丰富的物源条件,加剧了沙地河泥石流的危害,是弥渡县地质灾害的易发区。据现场调查及史料记载,1976年、1986年、2014年沙地河多次爆发泥石流灾害,对沟口堆积扇上的居民、房屋、公路造成严重危害,同时大量松散固体物源汇入毗雄江,多次形成堰塞湖,极大的威胁了下游村庄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最近几次泥石流灾害共造成的当地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逾几百万元,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保护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对沙地河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分析并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建议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同时也为该地区泥石流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 泥石流的基本特征
dzt 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第4.2.7条 排导槽进口段平面可做成喇叭形渐变段,排导槽中心线与河沟主流中心线一致。排导槽宽度与原河沟宽度收束比应在1/3以下,出口端与大河交角。
4.3 拦挡坝
4.3.1 一般规定
第4.3.2.8条 坝的设计需进行结构计算,主要包括抗滑稳定、抗倾稳定、坝
4.7 坡面治理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主要由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
Ea1
验算截面以上的主动土压力;
Ep
被动土压力合力;
Ex,Ey
主动土压力、小压力、地重力等合力的水平(空间)分量;
f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cm
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
fcr
砂浆与孔壁岩石间的设计粘结强度;
Fb
泥石流大块石冲击力;
Fdl
稀性泥石流体水平压力;
Fe
地震作用力;
Fg
泥石流整体冲击压力;
第n块,第n-1块滑体的剩下下滑力;
c2
岩石与胶结体的胶结系数;
d
钢绞线直径、圆形桩直径、受力钢筋直径;
D
排泄孔直径、渗流体积;
d1
锚杆钢筋直径;
d2
锚杆孔直径;
Da
泥石流石块平均粒径;
Db
排泄孔间壁厚;
Dm
沟床质最大粒径;
e
荷载在墙基面上的偏心距;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标准(试行)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标准(试行)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基本原则,治理与验收对象,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总体要求,应解决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以及矿山地质环境分类验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行政区域内固体矿产矿山地质环境验收,煤层气、地热及矿泉水等水气矿产矿山验收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及设计标准》(DZ/T0239-2004);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40-2004);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UDC-TD);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B);
《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B3372-2001)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上列技术规范与标准执行其修订的最新版本。
3. 术语定义
3.1 矿山地质环境
指矿山矿业活动所影响到的岩石、土壤、地下水、地质作用及其与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
3.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指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而产生的地质环境变化、破坏等问题。如水、土壤、岩石环境的污染和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矿坑突水突泥、岩爆、瓦斯等。
地质灾害安全智能监测解决方案
分享| 地质灾害安全智能监测解决方案
监测背景
我国地质灾害复杂多样,灾害频发,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的意识,减少人员伤亡,保护人民财产不受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做好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服务范围
安全智能监测传感器+采集传输模块+智能监测云平台+专业施工安装+售后服务
监测主要内容
1.滑坡;
2.泥石流;
3.崩塌;
4.地面沉降;
5.地裂缝;
6.地表塌陷。
▲地质灾害监测示意图
地质灾害智能监测
序号监测内容监测设备
1 山体滑坡位移及沉降监测表面位移计/GNSS卫星定位
2 坡体深水平位移监测滑轮式测斜仪
3 地表裂缝监测拉线位移计
4 水位监测水位计
5 雨量监测雨量计
6 次地声监测次声地声仪
7 泥石流/流量监测泥位计/超声波流量计
8 振动监测振动传感器
9 温湿度监测温湿度计
10 现场声光报警声光报警器
11 视频监测摄像机
主要依据
1.《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
2.《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GBT32864-2016);
3.《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实现功能
1.智能评估:人性化交互界面,简洁易懂的监测结果,实现各监测项和项目安全总体评分;
2.信息共享:可通过电脑网页、微信小程序端登录访问;
3.自动计算:平台可以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自动解算并自动生成成果表和曲线图;
4.报表管理:实现日报、周报、月报、总结报告等在线管理、查询、输出、下载、打印功能;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Z/T0239-2004
中国地质调查局
二○○四年十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239-200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1总则
1.1 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程序
第1.1.1条泥石流防治程度是指泥石流灾害防治项目从决策、勘查、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为保证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泥石流灾害防治应遵循下列基本程序。
第1.1.2条工程勘查主要根据设计阶段和泥石流灾害体及其防治区域,进行测量、测绘、测试、勘探、试验、鉴定、研究与综合分析评价工作。目的是为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第1.2.3条可行性研究通过初步勘查、监测、稳定性分析,危害性评估等工作,对是否需要进行防治,以及防治的范围和重点区域,防治工程方案的选定等,提出可行性分析,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和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作为领导机关决策的依据。
第1.1.4条立项与编制设计任务书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区别泥石流灾害项目的重要性、危害性与规模,按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批准权限,提出立项报告。立项批准后,应立即组织编写设计任务
书。
第1.1.5条工程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是编制适应这两个阶段的设计说明书、工程图件和工程概、预算。
第1.1.6条工程施工是实现设计文件的重要阶段,应做到计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互相衔接,投资、工程内容、施工图纸、设备材料、施工力量五个方面落实,保证全面完成设计文件的内容及要求。
第1.1.7条竣工验收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完成任务,同时还要移交固定资产、次会给当地政府或专职单位使用和维护管理。
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及项目验收标准
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及项目验收
标准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施工质量及项目验收标准
(试行)
××××—××—××发布××—××—××实施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发布
前言
为适应全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工作标准化的需求,加强对该工作的指导,并使其更加规范,质量可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在总结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引用国家现行施工质量验收的有关规范和标准,吸取或参照选用相关行业的规范、规程及标准中适宜的内容,并参考有关地方标准,编写了《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及项目验收标准》,以统一全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工作。
本标准共包括总则、规范性引用文件、治理工程项目划分、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工程质量检查评分方法、排水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支(挡)拦工程质量检验、锚固与注浆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护坡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削坡减载与回填反压工程质量检验标准、通用制作与安装工程质量检验标准11章,规范性附录A、B、C、D,附表A~I。
本标准由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和归口管理,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学会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有色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甘文华、贺杰、张明、胡建中、蓝冰、严良政、胡涛、贾邦中、卜俊贤。
本标准经专家审查。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定的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注意总结经验并积累资料,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寄交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学会,以便修订时参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Z/T0239-2004
中国地质调查局
二○○四年十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1总则
1.1 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程序
第1.1.1条泥石流防治程度是指泥石流灾害防治项目从决策、勘查、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为保证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泥石流灾害防治应遵循下列基本程序。
第 1.1.2条工程勘查主要根据设计阶段和泥石流灾害体及其防治区域,进行测量、测绘、测试、勘探、试验、鉴定、研究与综合分析评价工作。目的是为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第1.2.3条可行性研究通过初步勘查、监测、稳定性分析,危害性评估等工作,对是否需要进行防治,以及防治的范围和重点区域,防治工程方案的选定等,提出可行性分析,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和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作为领导机关决策的依据。
第1.1.4条立项与编制设计任务书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区别泥石流灾害项目的重要性、危害性与规模,按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批准权限,提出立项报告。立项批准后,应立即组织编写设计任务书。
第1.1.5条工程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是编制适应这
两个阶段的设计说明书、工程图件和工程概、预算。
第1.1.6条工程施工是实现设计文件的重要阶段,应做到计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互相衔接,投资、工程内容、施工图纸、设备材料、施工力量五个方面落实,保证全面完成设计文件的内容及要求。
第1.1.7条竣工验收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完成任务,同时还要移交固定资产、次会给当地政府或专职单位使用和维护管理。
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及项目验收标准
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施工质量及项目验收标准(试行)
××××—××—××发布××—××—××实施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发布
前言
为适应全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工作标准化的需求,加强对该工作的指导,并使其更加规范,质量可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在总结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引用国家现行施工质量验收的有关规范和标准,吸取或参照选用相关行业的规范、规程及标准中适宜的内容,并参考有关地方标准,编写了《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及项目验收标准》,以统一全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工作。
本标准共包括总则、规范性引用文件、治理工程项目划分、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工程质量检查评分方法、排水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支(挡)拦工程质量检验、锚固与注浆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护坡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削坡减载与回填反压工程质量检验标准、通用制作与安装工程质量检验标准11章,规范性附录A、B、C、D,附表A~I。
本标准由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和归口管理,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学会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有色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甘文华、贺杰、张明、胡建中、蓝冰、严良政、胡涛、贾邦中、卜俊贤。
本标准经专家审查。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定的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注意总结经验并积累资料,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寄交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学会,以
便修订时参考。
目录
1总则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治理工程项目划分 (3)
九龙县太阳湾泥石流的计算方法
九龙县太阳湾泥石流的计算方法
[摘要]本文对九龙县太阳湾泥石流进行了理论参数计算,对主要的工程断面进行了峰值流量、流体冲压力、爬高、冲高和超高等进行了分析,为最终的治理工程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参数。
[关键词]地质灾害九龙县泥石流计算方法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流速快,流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如“8·7”甘肃舟曲泥石流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由于泥石流的破坏力巨大,因此对它的物源动储量、发生规模、过流量参数的评价显得非常重要。
1概况
九龙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是“川、滇、藏”黄金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湾泥石流位于九龙县南部烟袋乡烟袋村,距九龙县城约100km,交通不便。该泥石流沟于2010年暴发过一次,持续时间约为10分钟,造成4户居民房屋被毁,8人死亡,其潜在危险性等级为中型。
2勘查区基本情况
勘查区出露地层主要为
2.1第四系崩坡积层(Q4col+dl)
角砾粉质粘土:主要出露于勘查区坡体左侧,浅黄色—灰褐色,结构松散,呈可塑~硬塑状,厚度5~30m,夹大量角砾,粒径0.2~60cm,含大量漂石,大小可达3~10m。
2.2奥陶系下统三段(O13)
千枚岩、变质板岩、石灰岩、变质砂岩:灰褐色,薄层—厚层状,主要出露于山谷两侧山体上,一般风化较严重,结构较为破碎,力学性质中等,天然抗压强度10~30Mpa。
3泥石流的计算
3.1泥石流流量计算
为满足泥石流勘查评价及防治工程设计的需要,本次在太阳湾不同沟段、拟设治理工程部位处等选择了典型断面部位采用形态调查法进行泥石流流量的计算。形态调查法计算公式为:Qc=WcVc,式中Qc—泥石流断面峰值流量(m3/s);
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及项目验收标准
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施工质量及项目验收标准
(试行)
××××—××—××发布××—××—××实施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发布
前言
为适应全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工作标准化的需求,加强对该工作的指导,并使其更加规范,质量可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在总结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引用国家现行施工质量验收的有关规范和标准,吸取或参照选用相关行业的规范、规程及标准中适宜的内容,并参考有关地方标准,编写了《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及项目验收标准》,以统一全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工作。
本标准共包括总则、规范性引用文件、治理工程项目划分、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工程质量检查评分方法、排水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支(挡)拦工程质量检验、锚固与注浆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护坡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削坡减载与回填反压工程质量检验标准、通用制作与安装工程质量检验标准11章,规范性附录A、B、C、D,附表A~I。
本标准由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和归口管理,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学会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有色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甘文华、贺杰、张明、胡建中、蓝冰、严良政、胡涛、贾邦中、卜俊贤。
本标准经专家审查。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定的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注意总结经验并积累资料,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寄交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学会,以
便修订时参考。目录
附表A 3 5
1总则
为了规范我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质量评定与验收工作,促进工程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及项目验收标准
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施工质量及项目验收标准
(试行)
××××—××—××发布××—××—××实施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发布
前言
为适应全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工作标准化的需求,加强对该工作的指导,并使其更加规范,质量可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在总结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引用国家现行施工质量验收的有关规范和标准,吸取或参照选用相关行业的规范、规程及标准中适宜的内容,并参考有关地方标准,编写了《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及项目验收标准》,以统一全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工作。
本标准共包括总则、规范性引用文件、治理工程项目划分、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工程质量检查评分方法、排水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支(挡)拦工程质量检验、锚固与注浆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护坡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削坡减载与回填反压工程质量检验标准、通用制作与安装工程质量检验标准11章,规范性附录A、B、C、D,附表A~I。
本标准由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和归口管理,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学会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有色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甘文华、贺杰、张明、胡建中、蓝冰、严良政、胡涛、贾邦中、卜俊贤。
本标准经专家审查。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定的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注意总结经验并积累资料,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寄交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学会,以
便修订时参考。
目录
1总则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治理工程项目划分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Z/T0239-2004
中国地质调查局
二○○四年十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1总则
1.1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程序
第1.1.1条泥石流防治程度是指泥石流灾害防治项目从决策、勘查、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为保证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泥石流灾害防治应遵循下列基本程序。
第1.1.2条工程勘查主要根据设计阶段和泥石流灾害体及其防治区域,进行测量、测绘、测试、勘探、试验、鉴定、研究与综合分析评价工作。目的是为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第1.2.3条可行性研究通过初步勘查、监测、稳定性分析,危害性评估等工作,对是否需要进行防治,以及防治的范围和重点区域,防治工程方案的选定等,提出可行性分析,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和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作为领导机关决策的依据。
第1.1.4条立项与编制设计任务书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区别泥石流灾害项目的重要性、危害性与规模,按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批准权限,提出立项报告。立项批准后,应立即组织编写设计任务书。
第1.1.5条工程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是编制适应这两个阶段的设计说明书、工程图件和工程概、预算。
第1.1.6条工程施工是实现设计文件的重要阶段,应做到计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互相衔接,投资、工程内容、施工图纸、设备材料、施工力量五个方面落实,保证全面完成设计文件的内容及要求。
第1.1.7条竣工验收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完成任务,同时还要移交固定资产、次会给当地政府或专职单位使用和维护管理。
1.2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
第1.2.1条非标准设计不同类型的泥石流灾害有不同的特点,防治工程设计对每个泥石流的治理范围、采取的方案和措施是互不相同的。所以,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属非标准设计,必须对每个泥石流进行具体的针对性设计。
第1.2.2条风险性设计泥石流是不良的复杂地质体,为非均质、各向异性介质,物理力学参数是随机变量,变异性大;其次,防治工程承受来自泥石流体和外界的各种荷载,不仅自身应具有足够的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而且还要求下伏的地质体也具有优良的性质;另外,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迄今还是一门不严谨、不完善、在成熟的科学技术。因此,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必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检验和监测,根据检测资料适时进行设计变更,以使设计能更接近实际,保证工程
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
第1.2.3条应急设计泥石流灾害具有较高的发生频率,其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为了防止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或减轻其危害程度,在泥石流发生前后开展的防治工程设计,不少情况下具有应急设计的特点。此种情况下,通常是边勘查、边设计、边监测、边施工。
第1.2.4条综合防治的重要性单一的防治工程措施有时难以承受来自泥石流灾害体的外界的荷载,从而导致工程失效。因此,针对每个泥石流的特点,在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工程投资不能一步到位,也应在防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分解,采取分期、分步实施的办法进行综合防治。
1.3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1.3.1条应以少的投资、短的工期,达到设计服务(使用)期内安全运行,并满足所有预定功能。即在设计服务(使用)期内在预定功能、安全性和耐久性、工期和投资的经济性三个方面达到要求。具体面言,应满足以下要求:
(1)在特殊荷载组合条件下,防治工程应保证地质灾害体的整体稳定性,不致造成危及人员生命等重大的地质灾害。
(2)在正常荷载组合的条件下,防治工程应保证地质灾害体无明显的破坏,不会造成危及建筑物安全的地质灾害。
(3)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永久性工程的设计服务(使用)期一般可按50年考虑,特殊工程应进行专门论证。
第1.3.2条应充分收集与工程设计相关的气象、水文、地形、
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作为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同时,应考虑到场地可能发生的自然地质灾害(如暴雨、洪水、崩塌、滑坡等)和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新的地质灾害,对这些灾害应在勘察、评价、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第1.3.3条应在室内和野外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算出各项参数的平均值、标准值和异系数,确定其标准值。同时,结合类似工程的经验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后,合理的选取设计值。
第1.3.4条应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两种分析都应在详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成熟的理论和行之效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充分论证,并宜提出多方案进行比较。
第1.3.5条应注意与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与市政规划、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和开发相结合,并在安全、经济、适用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美观。
第1.3.6条泥石流灾害防治方法要点:
(1)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生物措施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根据泥石流活动的时、空特点,采用不同的防治工程,以减轻或化解泥石流的成灾因素。
(2)在形成区以抑制泥砂产生为主,阻滞泥砂输移,常用的措施有:恢复植被、建造多树种多层次的立体防护林、坡面截水沟、沟谷区的拦沙坝、导流堤、护岸、护底工程等。
(3)在流通区和泥石流通过地段以疏导为主,保证流路通畅。主要措施是导流和护岸、护底、清障。在地形较好的地区,则采用可
靠的拦挡措施,以达到减沙、减势、控制水沙下泄量、控制流路的效果。拦挡措施有:实体重力坝和格栅坝、停淤场、导流堤、坝下的护岸、护底等。
(4)对规模巨大、势能大的泥石流,宜采取避让措施或防冲措施。如平面绕避改道、立面绕避(渡槽、明峒渡槽、高桥、大跨、沟底隧道等)。
(5)利用停淤、分流化解泥石流水、沙集中的矛盾。主要措施有停淤场、分流导流工程。
(6)改建或迁移防护设施。
(7)视地形条件,在堆积区停淤减沙或停淤束水攻沙,增大搬运能力,使泥沙顺利直接排入大河。
(8)汇入大河段,应加大大河排沙能力,稳定主流切割扇缘,降低泥石流沟侵蚀基准面。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为导流堤、挑流坝等。
1.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
第1.4.1条设计工程师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工作必须有法定的依据。主要包括:
(1)可行性研究报告;
(2)设计任务书;
(3)工程勘察报告等。
第1.4.2条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基础资料应满足各设计阶段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地形资料:地形图及平面、高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