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核心素养: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核心素养之人地协调观人口与地理环境(44张PPT)

高考地理核心素养之人地协调观人口与地理环境(44张PPT)
生率接近,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0
曲线越陡,反映变化速度越快;曲线越缓,反映变化速度越慢。上图中, 看速度 1925年到1950年,出生率曲线最陡,反映人口出生率降速最快;而1875年
到1900年,曲线平缓,反映人口出生率变化小
根据转折点,可确定发展阶段。一个转折点,划分为两个阶段。如上图,
以1825年为界,死亡率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死亡率曲线在此与出生率曲线
而后期降速

长状况 数量 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
急剧增加
达到人口高峰后,出现 零增长或负增长
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下,医 疗卫生条件差
生产力水平提高,经 济发展,医疗卫生水 平提高
受经济、文化等的影响, 人们的社会观念和家庭 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考点分析:人口增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分析:地理环境影响
考点分析:地理环境影响
典例探究:
【详解】
3.如果不受人口迁移影响,某地区的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中的各年龄段的比重(正 常情况老年人口的比重较少)以及男女性别比重相差不会太明显,而a、b城市中20岁 人口比重、d城市中20-50岁的男性人口比重都很不协调,故受人口迁移影响较大;所 以正确答案为C。 4.a城市的老年人口比重较大,故养老服务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b城市中20 岁左右人口比重非常大,说明其文化教育占主要地位;d城市中青壮年男性人口比重偏 大,而女性比重较小,故需发展一些需工较多的轻工业,以平衡男女就业比例。而c城 市青少年儿童比重较大,未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不太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现象,故不 正确的是C。

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9.0人口的变化(知识清单和高频难点讲解)

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9.0人口的变化(知识清单和高频难点讲解)

人口的变化

【考情解读】

【核心素养分析】

1•综合思维:结合人口统计图表材料,综合分析人口增长特点、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结合具体人口迁移的图文材料,综合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2.人地协调观:树立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人口观。辩证地认识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的影响。

【知识清单】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

(1)时间差异

图甲10万年以来的世界人Ll增长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1950年8.3亿人16.9亿人

1990年12.1亿人41.3亿人

2025年13 •毗人72.5 亿人

(预测)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J【•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

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

业的进步,人口死【二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2.原因分析

⑴人口增长率的决立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髙。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模型类型类型I 类型II 类型III

名称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特点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

转变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影响转变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人口数址/人

10,IO3 IO2

2.类型、特点与转变过程

死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区差异

(1)发达国家:现代型。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3)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统计图的判读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统计图的判读

GDP 随着年份在经度上的变化。
图 4-3-2
(2)三维坐标图:它是用三维空间来反映三个地理事物或现
象之间的关系,或是将之统一在一个平面内,形成平面正三角
形坐标。如图 4-3-3 中甲、乙所示。阅读三角形坐标时,需 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①因为是构成现象,所以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
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
图 4-3-12
A.水源 C.土壤 B.市场 D.机械化
【信息提取】结合图例可知蔬菜瓜果 2004 年到 2010 年比 例增大。 【信息加工】蔬菜瓜果是商品率较高的农业生产→比重的
增大→市场变大。 【答案】B
【学以致用】 4.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 267.4 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 化 187.3 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 17.3 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 化 36.3 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如图 4-3-13 所示的 9 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 99%。有关我国荒漠化的现状 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 4-3-7 分析线形图的一般思路: ①确定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 ②思考横坐标和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
③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减段表示纵坐标内容
与横坐标内容之间呈负相关,递增段表示呈正相关,曲线斜率 大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曲线斜率小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小; ④对曲线的不同变化段进行分析、评价。

人文地理高三知识点归纳

人文地理高三知识点归纳

人文地理高三知识点归纳

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高三学生在学习人文地理知识时,需要对相关的概念、理论和案例有一定的了解。本文将对人文地理高三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学科。

一、城市化与城市体系

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城市体系是由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组成的地理空间系统。在高三的人文地理学习中,学生们需要了解城市化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因素,同时也需要掌握城市体系的层级结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二、人口迁移与人口结构

人口迁移是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人口结构则是指人口在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的分布特征。学生们需要了解人口迁移的类型、原因和影响,同时也要熟悉人口结构的统计指标和变化趋势。

三、农业与农村发展

农业是人类获取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经济活动,农村发展是指

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与提升。在高三的人文

地理学习中,学生们需要了解农业的类型、区域分布和技术进步,同时也要关注农村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

四、工业与城市发展

工业是指利用机器和化学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生产的经济

活动,城市发展是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与提升。学生们需要了解工业的类型、区域分布和产业转型,同时也要关

注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

五、文化与文化地理

文化是一种人类创造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精神追求的体系,文化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形成、发展和分布的影响。

在高三的人文地理学习中,学生们需要了解文化的特征、传播和

多样性,同时也要关注文化地理中的文化景观和文化资源。

高中地理常考图表10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常考图表10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常考图表10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图型概述]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除人口金字塔图外,还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等。这些图形可以反映人口增长状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入或迁出状况,也可以反映人口年龄构成、职业构成等。下面重点分析判读难度较大的三种统计图。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流程:读懂坐标含义→明确各坐标数值大小→分析数

下宽上窄,说明人口的年龄越小,其在总人口中所占

比重越大;而人口的年龄越大,所占比重越小。这种

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底部与中部的宽窄相近,儿童、青少年所占比重趋于减少,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有所增加,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总人口继续增长。属于传统型的后期阶段,一般属于发展中国家

形中的已知点(如图中的P点)分析三组年龄人口的构成情况,具体操作方法:过已知点分别作三角形三边的平行线,这样每个轴上可得到两个交点,其中靠近原点的那个点对应的数值,就是已知点在相应的坐标轴上的数值。如图所示,P点0~

14岁人口比重为A点的数值,15~64岁

3.四边形统计图的判读

四边形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

基于考点与核心素养的高考地理试题评析与备考复习

基于考点与核心素养的高考地理试题评析与备考复习
(1)推测宾川县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4分)
考查耕地的特点 (1)分布特点——面状地理事物——分布位置、
分布方位、伸展方向等 (2)数量特点——数量多少、面积大小、比重
大小
Leabharlann Baidu
答案: ①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2分); ②数量少或面积小(2分) 、占土地面积比重小(2 分)。
【典型案例3】7.(2019·新课标II)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C.田间管理精细化 D.种田大户增多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变化。 当地原为双季稻+油菜种植模式,现为单季稻+ 冬小麦种植模式,复种指数下降、种植结构更 简单;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 作物小麦,说明农业生产粗放,田间管理并不 精细化。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种地的 减少,部分农民的耕地流转到给专门在家种地 农民,种田大户增多,集中经营耕地,D选项 正确。
核心考点 (1)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2)主要人口问题的成因、表现、影响及对策 (1)影响人口分布的区位因素 (2)人口分布与聚落、工农业生产的关系 (1)判断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2)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判断城市功能区、布局特点及影响因素 (2)城市功能区布局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1)城市分布特点及其描述 (2)城市等级特点及服务功能差异 (1)城市化发展特点 (2)城市问题的表现、危害及解决措施

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笔记

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笔记

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笔记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人口迁移是人口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学与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人口迁移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地理必修二课程中也有涉及到人口迁移的相关内容,下面将针对这一部分内容做一些笔记总结。

一、人口迁移的类型

1.内部人口迁移

内部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同一国家或地区内移动的情况。内部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农村迁往城市、城市之间的迁移、以及城市内部的迁移。中国的内部人口迁移主要以农村向城市的迁移为主,这种迁移形式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国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越国家边界进行迁移的现象。国际人口迁移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各国之间的人口迁移对于全球经

济和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也面临着国际人口迁移的挑战和机遇。

二、人口迁移的影响

1.经济影响

人口迁移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增加城市的劳动力资源和消费市场;而城市内部的人口迁移也可以促进城市的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国际人口迁移则可以促进跨国贸易和投资,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2.社会影响

人口迁移对于社会结构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内部人口迁移可以改变城乡分布格局,影响地区的人口密度和城乡发展的差距;国际人口迁移也会带来移民社区的形成和文化融合,对于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3.环境影响

人口迁移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会导致城市资源的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而国际人口

新教材2021-2022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阶段提升课 第一章 人口

新教材2021-2022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阶段提升课 第一章 人口

【思考探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提示:人口流动的数量增大。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 提示: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 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3)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影响。 提示:有利: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镇化 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 经济社会交流。不利:造成交通、环境压力及带来一些城镇化问题。
【核心素养专题——综合思维】 1.综合思维:
含义
形式
素养 要求
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论述、探究、分析、说明等
(1)运用相关资料,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2.具体案例: 材料一 我国人口流动数量饼状图。
材料二 我国人口流动主要方向。
B.京津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川渝地区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 材料二 我国人口流动数量饼状图。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
(1)分别指出春节前后人口流动主要的方向及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并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 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 有何影响?

高三地理人口分布迁移知识点归纳

高三地理人口分布迁移知识点归纳

高三地理人口分布迁移知识点归纳

高三地理人口分布迁移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人口分布的概念和特点: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人口分布的特点包括:不均衡性、多样性、聚集性和集约性等。

2.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受到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以及土地利用等;人文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政治稳定等。

3. 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人口迁移分为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城市内部的人口迁移;国际迁移则是指人口跨国界进行迁移。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政治原因等。

4. 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对原地和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迁移对原地的影响包括减少人口、减少劳动力和改变人口结构等;对目的地的影响则包括增加人口、增加劳动力和改变人口结构等。

5.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密切相关。人口迁移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而城市化又会影响人口迁移的规模和方向。

以上是高三地理人口分布迁移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2届新高考版地理:图表解读突破系列之6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2022届新高考版地理:图表解读突破系列之6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201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下图为我国人 口年龄构成图和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右图中,能够反映我国2014年人口年龄构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我国实施“二孩”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B.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 C.就业困难现象严重 D.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解析】3选A,4选B。第3题,由左图可以看出,2014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中0~ 14岁占17.51%,65岁及以上占10.10%,15~64岁占72.39%;对应右图中是①。第 4题,我国当前老龄化日趋严重,实施“二孩”政策可缓解老龄化问题。
[技法归纳] 如图,三种产业的构成图,求图中某点的产业构成比例。
第一种方法:如B点。 B点四周有六条辐射线,且相邻两条之间相差60°;指向其中任何一种产业都有 两条辐射线,并对应两个数字,则较小的数值就是这个产业所占的比例构成。 如第一产业所对应的数字是60、80,就取60%;第二产业所对应的数字是20、40, 就取20%;第三产业所对应的数字是20、80,就取20%。因此B点的产业构成是第 一产业占60%,第二产业占20%,第三产业占20%。
【解读】 平面等边三角形坐标图将三角形的三条边作为坐标轴,形象直观地揭示地理事 物的内在联系和变化发展规律,经常用来考查人口年龄的构成情况、产业结构 构成等问题。 【认知·归纳】 [特征认知] 常见的三角形坐标图具有如下2个特点:①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 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②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是100%。

高中地理_人口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人口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口问题

核心素养:通过对人口问题的分析,掌握人口的两种增长方式,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学会判读关于人口的图表。

考向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人口的两种增长方式

(1)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决定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的机械增长:是由净迁入率和人口基数决定的,净迁入率=迁入率-迁出率。

【独学思考】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1.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

2.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B.生态环境恶化

C.技术人才外流D.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考向2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技能和模板】人口迁移的影响类答题模版

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对迁入地

提供廉价劳动力;推动商品流通和经

济发展;促进资源开发增加了公共设施负担,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对迁出地

加强对外联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缓解人地矛盾,保护当地环境

人才、劳动力外流

3.下表是某年甲国人口相关统计资料,有关甲国人口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B.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C.吸引了大量男性人口迁入D.人口分布比较均匀

考向3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下图①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下图②处)。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下图③处)。可能是战争中大量男性死亡导致的,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

高考如何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地理

高考如何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地理

高考如何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地理

2019年12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公布,这标志着高考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推出,意味着高考真正进入了标准引领的新时代,教育考试进入新一轮改革的征程。全国考试和教育都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2017版),首次提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由此发端,在2019年高考各科试卷中,学科核心素材的价值已经凸显。可以预见,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将是2020年乃至今后高考的命题主旋律。那么学科核心素养在地理学科中如何考查和体现呢?高考地理试题探索课程标准所凝练的四个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即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素养导向的高考地理试题要求考生面对复杂问题情境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沿着地理视角的引领,合理运用地理学科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有效地组织整合地理学科的必备知识,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高考地理命题要求挖掘时代主题、精选题材构建问题情境。注重反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的价值取向,在试题和情境创设、设问、答案撰写等环节注重自然、贴切、不贴标签和突出地理学科所具有的独特的思维与分析方法。引导高中地理教学不仅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学科素养。例如2019年全国I卷第37题,以湖泊演化为线索,将构造运动、地貌、水循环水平衡、气候自然变化(冰期、间冰期)。材料充分体现了各种自然体(地壳、湖泊、地形、气候)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理念,说明了目前的区域特征只是自然地理过程的瞬间表现,展现了地貌、水文和气候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将褶皱山地对湖泊的影响和里海、黑海、地中海将依次成湖过程展示给考生,要求考生能够对要素综合、空间综合与时间综合,重点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高三地理人口分布迁移知识点归纳

高三地理人口分布迁移知识点归纳

高三地理人口分布迁移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高三地理人口分布迁移的知识点归纳:

1. 人口分布:

- 人口密度:指在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通常以人口数量除以地理面积来计算;

-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现象: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不均衡,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少;

- 人口聚集地的分类:根据人口分布规律可以将人口聚集地分为城市、乡村、工矿区等;

- 人口增长速度:人口数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增加速率,通常用年增长率来表示。

2. 人口迁移:

- 人口迁移的类型:分为迁入(人口从一个地区流向另一个地区)和迁出(人口从一个地区流出到另一个地区);

- 人口迁移的原因: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政治原因等;

- 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是双向的,可以带来经济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交流等;

-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教育因素、环境因素等。

3. 人口分布和迁移的治理:

- 人口政策:国家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人口政策来控制人口数量和分布,包括计划生育政策、农村人口流动管理等;

- 城市规划:通过城市规划来控制和引导人口分布,包括建设城市群、转移人口等;

- 人口服务设施:提供良好的医疗、教育、住房等基础设施,吸引人口流动和留住人口。

以上是高三地理人口分布迁移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在中, 对于人口内容的考查,绝大部分以人口资料统计图为载体呈现。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不同,大体可分为曲线图、平面 正三角形坐标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人口金字塔图等类型。
【常见图示】
图1 曲线图
2021/10/10
图2 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 1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
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
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
的人口数量
6.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
叙述正确的是(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6~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
2021/10/10
14
〖审解答规范培养〗
1.由图例可知该坐标图左侧为1982年人口年龄结构,右侧为2009
年人口年龄结构。 2.由题图可获取以下信息:
【答案】 (1)B (2)B
2021/10/10
15
【对点训练】
(2014·江苏高考)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 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1是1978年以 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 模预测图。读图回答1~2题。

四大地理核心素养

四大地理核心素养

四大地理核心素养

四大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思维、地理技能和地理情感。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地理学习和地理思考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知识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基础,它包括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事实和原理。地理知识使我们能够了解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如地球的结构、气候变化、人口迁移等。地理知识不仅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的原因和影响。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能够拓宽视野,提升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地理思维是地理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思维是指通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运用地理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思维强调对地理现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认识,注重从地理角度思考问题。地理思维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培养我们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地理技能是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实践能力,包括地图阅读、地理观察和地理实地调查等。地理技能是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图阅读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和地理空间的关系,地理观察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地理实地调查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通过地理技能的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应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思

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情感是地理核心素养中的情感态度,包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对地球和人类的关怀和责任感。地理情感能够激发我们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让我们更加热爱地球和人类,培养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理情感能够使我们更加关注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积极参与到地理学科的研究和实践中,为促进地球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一、专题讲解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下图)。

(2)定类型

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3)析变化

①正常变化

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转变。

②特殊变化

a.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上图A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b.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上图B处)。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c.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上图C处)。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

二、同步训练

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D.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 )

A.北美B.西亚

C.西欧D.南美

[答案] 1.C 2.B

读我国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3~4题。

3.图示反映该村( )

A.位于浙江省沿海地区

B.环境优美,迁入人口多

C.医疗卫生水平高

D.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率高

答案 D

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村20~4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极少,说明该村的劳动年龄人口以外出务工为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素养材料

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

探讨1.(地理实践力)此统计图的主题是什么?

提示:反映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

探讨2.(地理实践力)该统计图的构成是什么?

提示:竖轴表示百分比,横轴表示时间变化,用迁入率和迁出率两条曲线的时间变化反映主题内容。

探讨 3.(综合思维)图示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以迁入为主还是迁出为主?为什么?

提示:人口以迁入为主,因为在图示时间范围内,人口迁入率始终大于人口迁出率。

读图方法

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采取“读轴—看线—抓点”三个步骤,具体如下:

(1)读轴:如上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迁移率。

(2)看线:迁入率曲线波动变化上升,迁出率曲线波动下降。迁移差额率即两曲线之间的垂直差值呈波动上升,意味着人口净迁入,且净迁入人口比重上升。

(3)抓点:抓住特殊点。如迁入率峰值、谷值等。

素养达标

下图为甲、乙两国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与图中B箭头所示人口迁移相符的是()

①北宋末年,由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③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口移居东南亚

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若甲国为中国,A箭头表示中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其含义正确的是()

A.从中、西部流向东部

B.从沿海流向内地

C.从城市流向农村

D.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1.C

2.A[第1题,从图中信息看,箭头B代表了国际人口迁移,选项中只有我国明清时期人口移居东南亚和来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第2题,箭头A代表的是国内人口迁移,目前我国国内的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迁移。]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数之比。下图为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

3.上海市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2003年B.2008年

C.2010年D.2012年

4.上海市2010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A.物价上涨,经济水平下降

B.交通改善,出现逆城市化

C.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D.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

3.D

4.D[第3题,人口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图示计算可知2003年到2012年,上海市人口增长率都大于0,这说明上海市人口数量始终在增加,即2012年上海市人口数量最多。故选D。第4题,上海市2010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下降,主要是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对大量廉价劳动力需求减少,对外来人口吸引力方向变化导致的。故选D。]

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的有()

①应届高校毕业生②投夫(妻)者③购房者④特殊人才

⑤投父母者⑥投子女者⑦郊县农民

A.①③⑦B.①④⑥

C.②⑤⑥D.③④⑦

6.关于我国国内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流动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B.扩大了地区间经济差异

C.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5.C

6.C[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第5题,关键在审题,提取重要信息“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第6题,目前我国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迁移的对象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主要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有助于缓解人口迁入区人口

老龄化现象,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调节地区间人才余缺,但可能造成人口迁入区交通压力增大。]

跟踪训练

1.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1)~(3)题。

注:线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1)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

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

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人口移动主要是经济原因所致

(2)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A.欧洲B.非洲

C.北美洲D.亚洲

(3)大量人口流入欧洲,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有()

A.增加了欧洲乡村人口比重

B.缓解社会矛盾

C.缓解交通压力

D.增加城市环境压力

(1)C(2)D(3)D[第(1)题,“二战”后,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中欧和南欧。第(2)题,从图中箭头粗细上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第(3)题,大量流入欧洲的人口主要流入城市,增加了城市环境压力。] 2.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据此完成(1)~(2)题。

(1)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1)A(2)D[图中通过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比较来说明人口的迁入与迁出情况。第(1)题,我们虽然不能清楚记忆不同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数,但是我们可以大致根据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较,使用排除法解题。①的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且常住人口大于1亿,说明是人口迁入区,豫为迁出区,所以可以排除B、D;②的户籍人口超过1亿,且大于常住人口,说明是人口迁出区;③的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也是人口迁出区;④的人口大于京、津,且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是人口迁入区,黔是迁出区,可以排除C。故选A。第(2)题,可用直选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由山区到平原、由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河北主要流向京津,安徽主要流向长三角,湖南、广西主要流向珠三角,主要以就近迁移为主。故选D。] 3.读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情况折线图,完成(1)~(2)题。

(1)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

A.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