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论述题库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学习B. 教育B. 心理D. 教学答案:A2.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学生处于以下哪个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猜测法答案:D4. 以下哪个理论是由卡尔·罗杰斯提出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发展理论C. 人本主义理论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C5. 学习动机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项?A. 内在动机B. 外在动机C. 成就动机D. 情绪动机答案:D二、填空题6.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学生通过_______、_______、实践,逐步掌握_______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答案:感知、思维、知识7.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基本的需求是_______需求,最高层次的需求是_______需求。
答案:生理、自我实现8. 教育心理学中的“最近发展区”是由_______提出的,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
答案:维果茨基9. 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计划、监控、调节10. 教育心理学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认知、情感、行为三、简答题11. 简述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区别。
答案: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特别是学习过程。
而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包括感知、思维、情感等各个方面。
12. 描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来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
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层次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含答案)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含答案)(一)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30 分)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教学过程B. 学习过程C. 评价过程D. 反思过程答案:B2. 苛勒在研究黑猩猩的学习时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A. 迷箱实验B. 迷津实验C. 叠箱实验D. “三山实验”答案:C3.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A. 分化B. 泛化C. 消退D. 遗忘答案:B4.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 能力B. 技能C. 兴趣D. 刺激—反应联结答案:D5.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 斯金纳B. 布鲁纳C. 奥苏贝尔D. 桑代克答案:C6. 个体能用语言直接陈述,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A. 感性知识B. 理性知识C. 陈述性知识D. 程序性知识答案:C7. 学生通过学习后,能说出“诚信”的含义。
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这种水平的学习主要属于()A. 言语信息学习B. 智慧技能学习C. 认知策略学习D. 态度学习答案:A8. 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A. 内部动机B. 外部动机C. 认知性动机D. 交往性动机答案:B9. 一种学习中所习得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A. 正迁移B. 横向迁移C. 特殊成分迁移D. 非特殊成分迁移答案:D10. 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A. 联结阶段B. 认知阶段C. 自动化阶段D. 熟练阶段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 5 分,共25 分)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教的心理活动B. 学的心理活动C. 教与学的互动机制D. 学生的差异心理E. 教师的心理答案:ABCDE2. 下列属于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是()A. 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理论B.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C.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D.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E.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答案:ABCDE3.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A. 问题的特征B. 已有的知识经验C. 定势与功能固着D. 原型启发E. 情绪与动机答案:ABCDE4. 知识学习的类型包括()A. 符号学习B. 概念学习C. 命题学习D. 上位学习E. 下位学习答案:ABC5.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E. 道德信念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 分,共20 分)1. 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2、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第六章)答:柯尔伯格把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改为两难故事法,进行了长达十二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他发现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发展顺序。
(1)前习俗水平: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由外在的要求而定。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
以自我为中心,服从强权或权威,力避自己的苦恼,相信客观的责任。
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
正确的行为能作为手段满足自己并偶然满足他人的需要。
能意识到准则是与每个人的需要与希望有关系的。
(2)习俗水平:道德的价值在于做好事或尽义务,在于别人的期待与传统秩序的保持。
第三阶段:使他人愉快与帮助他人的定向。
遵从大多数人的定型意见,遵从惯常的角色行为,并能按人的意向进行判断。
第四阶段:尽义务、重权威与维持现有秩序的定向。
尊重别人与社会的期望。
(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墨守成规与契约定向。
为了求得一致,承认准则或期望的要求。
通常总是避免背离别人的意志与福利。
责任是以契约的形式加以规定的。
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的定向。
不仅遵循既定的社会法则,而且遵循自己凭逻辑的连贯性与普遍性所选择的原则。
伴同互相信赖与尊重的道德心是起主导作用的动因。
3、皮亚杰把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答:可分为四个阶段,(1)前道德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
(2)他律道德阶段,儿童表现为以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
(3)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儿童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逐渐代替了前一阶段服从成人权威的支配地位。
(4)公正道德阶段,儿童的思维广度、深度及灵活性都有了质的飞跃,其道德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开始出现了利他主义。
4、论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分歧及其原因。
小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一、简答题。
1.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答:普通心理学是探讨人的一般心理现象,即认知过程、情感与意志活动及个性形成的规律,这些现象是所有的人都具有的;而教育心理学所探讨的是学校中师生,主要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有的学习心理、品格形成的心理及规律。
两者都研究心理现象,因此是相通的。
2.简述教育和发展的关系。
答:个体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是教育的起点与依据,是教育的前提。
而个体的身心发展又依赖于教育,是教育的产物、结果。
也就是说,教育要考虑到个体的已有的身心发展状态,考虑到学习的准备性,同时要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3.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关系。
答:首先,动机与目的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即有动机必有与之相伴随的目的,反之亦然;其次,动机与目的又是有区别的,即作为活动动机的东西并不同时就是活动的目的,反之亦然;最后,动机与目的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4.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
答:(1)类属同化;(2)总括同化;(3)并列结合性同化。
☆.个性的性格特征。
答:(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6.教师应具备哪些特殊能力?答:(1)教师的表达能力;(2)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3)教师的教育机智;(4)教师的独创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
8.简述竞争和合作对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影响?答:1、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2、对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
3、对信息交流的影响。
4、对自我情绪体验的影响。
5、对自尊的影响。
6、对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常见的心理防卫机制的形式有哪些?答:(1)合理化(2)投射(3)否认(4)压抑(5)反向作用(6)转移(7)认同(8)抵消(9)补偿(10)升华☆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趋势特点。
答:(1)概念的具体性减少,抽象性增加。
(2)概念的模糊性减少,精确性增加。
(3)概念形成减少、概念同化增加。
10.鲁滨逊的SQ3R五步阅读方法。
答:预习、提问、阅读、反思、复述、复习11.简述个性心理倾向性。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1,布鲁纳的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⑴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
⑵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
⑷强化原则。
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2,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
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再创造.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
因而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3,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应用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力。
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
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
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
这个为了促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学方法就称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
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识。
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作为先行组织者的知识,一是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上位性知识或与新学习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知识。
4,学习动机的种类(4.1)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5,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与答案
论述题1.试述成就动机理论(简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把个体的成就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功,所以他们会选择既存在的成功可能性又有足够挑战性的中等难度的任务;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
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喝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
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景、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量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景,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与强化,平定分数是要求稍稍放宽些,并避免在公共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简评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被认为是一种期望价值理论,因为这一理论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一个人对目的的评价以及达到目的可能性的评估。
阿特金森重视冲突的作用,尤其重视成就动机与害怕失败之间的冲突。
该理论的特征是它可以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
阿特金森认为,最初的高成就动机来源于孩子生活的家庭或文化群体,特别是幼儿期的教育和训练的影响。
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
也就是说,成就动机涉及到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
追求成功的动机乃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如果用Ts来表示追求成功的倾向,那它是由以下三个因素所决定:①对成就的需要(成功的动机)Ms;②在该项任务上将会成功的可能性Ps;③成功的诱因值Is。
Ps值在0至1之间。
Ps = 1,表示确信会取得成功;Ps = 0.5,表示估计成功的可能性是50%;Ps = 0,表示确信必然失败。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汇总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P7,需举例子) 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比如中学生英语阅读活动表现出困难,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上表现出的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从而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学业问题和心理健康发展问题. (2)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比如,在了解了学生的智力水平之后,要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有利其潜能发挥的教学环境和内容,为智力落后或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和辅导,必要时应采取针对性矫正措施,使得学生最大程度上得到发展进步.(3)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普遍是用的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灵活性的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应用于教学中.可以观摩特级教师的光盘来钻研。
(4)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比如,根据学习迁移的规律,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辑、教学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采取适合学习者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措施,促进迁移的发生。
还可根据学习动机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反馈、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等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
综上,教学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无论是对教师和教学过程,还是对学生和学习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尤其对一线教师来说,掌握并且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影响实际教学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并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中尽快成长和成熟。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P9)答: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其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的发展过程中,新特征达到量的积累程度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
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上,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含答案)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含答案)(一)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30 分)1.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年。
A. 1879B. 1903C. 1913D. 1924答案:B2.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A. 尝试错误B. 顿悟C. 强化D. 观察模仿答案:A3. 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这类认知方式是()A. 场依存型B. 场独立型C. 辐合型D. 发散型答案:C4. ()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A. 学习准备B. 关键期C. 最近发展区D. 印刻答案:A5. 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A. 辨别学习B. 符号学习C. 概念学习D. 规则或原理学习答案:D6.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A. 行为主义者B. 认知主义者C. 建构主义者D. 人本主义者答案:A7.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A. 尊重需要B. 自我实现需要C. 归属与爱的需要D. 安全需要答案:B8. 学会写“木”字后,有助于学习写“林”字,这是()A. 顺向正迁移B. 顺向负迁移C. 逆向正迁移D. 逆向负迁移答案:A9.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A. 教学设计能力B. 教学组织能力C. 教学决策能力D. 教学监控能力答案:D10. ()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A. 自我意识B. 自我认识C. 自我体验D. 自我监控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 5 分,共25 分)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A. 学生学的心理活动B. 教师教的心理活动C. 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D. 教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答案:ABC2. 以下属于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A. 苛勒B. 布鲁纳C. 奥苏贝尔D. 加涅答案:ABCD3.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A. 问题的类型B. 已有的知识经验C. 定势与功能固着D. 个体的智力水平答案:BCD4. 学习策略包括()A. 认知策略B. 元认知策略C. 资源管理策略D. 时间管理策略答案:ABC5. 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包括()A. 认知特征B. 人格特征C. 行为特征D. 教学技能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10 分,共20 分)1. 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教育学心理学论述题和简答题
教育学论述题和简答题一、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答:(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教师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2)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须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二、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答:(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三.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答: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
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
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
(2)民主平等。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
(3)教学相长。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四.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答: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如何相互结合,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答:(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
(3)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4)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六.试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3)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 A. 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的学科– B. 研究学生如何学习的学科– C. 研究人们如何获得知识的学科– D. 研究人类智力和情感发展的学科答案:D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内容的学科?– A. 研究学校教育的学科– B. 研究教师的心理活动的学科– C. 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的学科– D. 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学科答案:D3.下面哪个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由遗传决定的?– A. 行为主义理论– B. 社会文化理论– C. 智力发展理论– D. 遗传智力理论答案:D4.小明在学校表现出很大的情绪波动,有时非常兴奋,有时非常消沉,这可能是以下哪种情绪障碍?– A. 抑郁症– B. 躁郁症– C. 焦虑症– D. 双相情感障碍答案:B5.在学生中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可以促进哪些心理发展?– A. 社交能力的发展– B. 记忆能力的发展– C. 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D. 创造力的发展答案:A二、填空题1.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学生对学习任务有强烈的兴趣和主动性,正在经历自我激励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_\_阶段。
答案:主动性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_\_特点。
答案:个体3.人们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念被称为\\\\。
答案:自我效能4.教育心理学中的强化是指一种\\\\,能够增加一种行为的频率。
答案:后果5.学习的困难程度对学习者的\\\_\_发展有重要影响。
答案:认知三、简答题1.请简要说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意义。
答: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发展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情况,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困难,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B. 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C. 教育与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D. 教育过程中的教师心理现象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学习理论B. 教学设计C. 学生发展D. 教师管理答案:D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在7-11岁通常处于哪个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4.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下哪项属于最高层次的需求?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5.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教育心理学范畴?A. 动机B. 认知C. 情感D. 遗传答案:D(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以保持篇幅)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
他强调学习者主动参与知识构建的过程,提倡发现学习,即通过探索和发现来获得新知识。
2. 描述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答案:维果茨基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过程,儿童在与更有知识的他人的互动中发展认知能力。
他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强调教育应关注儿童在成人指导下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从而促进儿童能力的提升。
3. 解释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的影响。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
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可能设定挑战性目标,面对困难时更有韧性,且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答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了解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风格,以便设计适合不同学习者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其次,运用动机理论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再次,应用认知负荷理论优化教学材料的设计,避免信息过载;最后,通过评估学习者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汇总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答: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
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1)有效的说服。
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
(2)树立良好的榜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3)利用群体约定.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
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形成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4)价值辨析。
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奖励有物质的(如奖品),也有精神的(如言语鼓励);有内部的(如自豪、满足感),也有外部的。
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
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
联系中学教学实际,试论述成败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并且,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
经典教育心理学论述题试题
2013年教育基础知识教师招聘考试经典教育心理学论述题试题论述题:一:说明斯金纳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应用答:(一)斯金纳的整个学理论是根据他在特制的实验装置—斯金纳箱中的一系列动物实验结果提出的。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强化理论.斯金纳认为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而操作性行为不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而是由有机体自身发出的.斯金纳指出,人类绝大多数行为属于操作性行为,只有极少数是应答性行为,因此,几乎所有情景中的学习都可看作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
在特定情景中,有机体的预期行为出现后立即强化,再出现再强化,那么,其预期行为再出现的概率就会增加,形成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行为。
这就是学习过程。
(二)强化理论是斯金纳操作性学习理论的最重要的部分和基础。
他认为任何学习(行为)的发生,变化都是强化的结果,要控制人的行为,就要设法控制对行为的强化。
他的强化论可高度概括为:有机体行为的结果(刺激)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斯金纳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是指在某一情景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该刺激产生的作用称为正强化;负强化是指某种刺激在有机体做出一个操作反应后消失,反应概率增加,该刺激产生的作用就是负强化。
(三)斯金纳研究了固定间隔,固定比例,可变间隔和可变比例四种强化程式对学习的效果,其关于强化程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同时在教育,行为治疗等方面有广阔的前景.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思想实质上就是他的强化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在整个西方的学习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1)他对操作条件作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建立了操作性条件学习的理论;(2)他根据其学习理论提出了程序性教学的理论,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二:比较分析布鲁纳和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的主要异同点答:(一)布鲁纳是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他的学习理论是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高等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复习-论述题
1。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高等教育心理学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其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可以依据观察者的参与程度、观察的组织程度、观察的系统性进行划分。
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表现真实自然,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可以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其主要缺陷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到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并且观察到的资料数量有限,往往难以做出概括化的结论。
在运用观察法研究高等教育心理问题时,必须做到几点:①根据研究目的,明确限定观察对象;②准确规定所要观察的主要特征;③根据观察目的,确定合理的观察方法;④借助科学手段,做好客观记录。
(2)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口头调查(谈话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两种形式。
调查法在实施过程中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①确定调查方案。
其作用是确定研究的目的.②进行调查准备。
主要是将系统、具体的研究目标转为问题。
③收集并分析结果.(3)测验法:采用标准化量表来测定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
(4)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通常需要搜集的资料包括个人的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等。
根据需要,也常对被试作智力和人格测验(心理测量法),从熟悉被试的亲友处了解情况(访谈法),或对被试的书信、日记、自传等进行分析(档案法)。
其优点是能加深对特定个体的了解,有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
但它所收集的资料可能真实性不强,从而会影响到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5)教育经验总结法(6)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题】一.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8)对高校教师而言,他们必须具备对学生、教育影响过程和自身行为这三方面信息的处理、调控与改造的能力。
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不仅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这三个方面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其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1. 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加深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
(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了解。
通过学习和了解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高校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合理地进行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
在大学阶段,个体主动关注自我,处于自我的探索和确立阶段,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稳定,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高校教师可以把握大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培养其良好的社会技能,尤其是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高校教师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性特点尤为必要。
(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
对高校教师来说,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差异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
2. 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旨在揭示高等教育过程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的科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3. 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教师胜任能力。
对高校教师而言,能否正确认识其角色及其重要性以及能否胜任各种角色,直接关系到教师权威的建立、师生关系的改善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还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加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含答案)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含答案)(一)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30 分)1.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年。
A. 1879B. 1903C. 1913D. 1924答案:B2.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A. 尝试错误B. 强化C. 顿悟D. 理解答案:A3.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A. 发现学习B. 接受学习C. 个别化教学D. 程序教学答案:B4. 学生在了解了长方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及面积的可加性原则后,生成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种学习属于()A. 上位学习B. 下位学习C. 并列结合学习D. 组合学习答案:D5. 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发展的()水平。
A. 前习俗B. 习俗C. 后习俗D. 超习俗答案:B6. 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销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惩罚D. 消退答案:B7. 学生在记忆圆周率3.14159 时,将其编成口诀“山巅一寺一壶酒”,这种记忆策略属于()A. 复述策略B. 精加工策略C. 组织策略D. 资源管理策略答案:B8. 考试时由于情绪紧张,很熟悉的内容怎么也想不起来,这种遗忘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A. 消退说B. 干扰说C. 压抑说D. 提取失败说答案:C9.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视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A. 认知策略B. 元认知策略C. 管理策略D. 复述策略答案:B10. 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A. 罗森塔尔效应B. 晕轮效应C. 首因效应D. 近因效应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 5 分,共25 分)1.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A. 连续性与阶段性B. 定向性与顺序性C. 不平衡性D. 差异性E. 互补性答案:ABCDE2. 下列属于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是()A. 格式塔的顿悟说B.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C.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D.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E.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答案:ABCDE3.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A. 问题的特征B. 已有的知识经验C. 定势与功能固着D. 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等E. 原型启发答案:ABCDE4.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包括()A.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B.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C.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D.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E. 高度的集中注意力答案:ABCD5.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包括()A. 精选教材B.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C.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D. 教授学习策略E. 提高迁移意识性答案:ABCDE三、简答题(每题10 分,共20 分)1. 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_必看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_必看简答题、论述题题库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简答和论述题2、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1)他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德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4)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5)他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他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3、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1)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其主要观点是:①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②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③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
赫尔巴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特点。
(2)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其教学思想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①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②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③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的著名论断,他批判性地讨论了西方以往的教育思想,同时吸取现代哲学、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上的成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支持容忍标新立异者;②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③在考试内容形式上增添无固定答案的问题,评估学生成绩时考虑创造性的高低。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3、开设培养创造性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②进行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进行自我设计训练④进行头脑风暴训练
2、一名专家到一所小学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
她浏览了一下课本,向学生问道:“假如你在地下挖一个
几百米深的坑,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呢?”没有学生能够回答。
这时,教师对专家说,“我确信他们是知道的”。
于是教师向先生问道,“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状态?”“地球内核是火热的熔岩”,同学们齐声回答。
试问,为什么原本有意义的知识学生只能如此死记硬背?请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答:1、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则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
3、意义学习的产生有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是材料本身有意义,主观条件包括:学生有适当观念、学生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的倾向性,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4、从本案例来看,材料本身有意义,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是主观条件,也就是说,学习没有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从而没有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3. 谈谈学生的性格特征差异及其表现。
答:学生的性格特征分为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是人对现实的态度方面的特征,如对他人、集体、社会的态度特征;对学习、工作和劳
动的态度特征;对自己的态度特征等2.性格的理智特征是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特征,如在感知、记忆、思维方面的态度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是在情绪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特征,如在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方面的态度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是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方面的个人特点,如目的性、独立性、果断性等
4. 某老师上发散思维训练课,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尽可能列举带“土”字结构的汉字。
甲同学列举了10多个,但大多是同一类型:“土”作为左偏旁的汉字,如地、埋、坑、坊等等。
乙同学也列举了10多个,但却是不同类型:“土”字结构有的在上方,如幸、袁等;有的在下方,如尘、型、垒等;有的在右边;如灶、社、肚等。
丙同学只列举了少数几个,但与众不同,“土”字结构嵌在字的中间,如庄、在、著、奢等。
什么是改革思维,如何评价学生发散思维的质量,改革思维训练有哪些方法?请根据这些心理学知识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
答:1.发散思维是沿着问题的不同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
2.评价发散思维的质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指标: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3.发散思维训练方法有结构扩散、用途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方法。
4.从上述案例来看,该老师采用的是结构扩散方法,即以“土”的结构为扩散点,尽可能多的举例包含该结构的汉字。
在该案列中,甲生的发散思维,尽管流畅,但不变通、不独特;乙生虽流畅、变通,
但不独特;丙生虽独特但不流畅变通。
因此,三位同学的发散思维都存在一定缺陷。
老师应让他们取长补短,促进其发散思维能力的共同提高。
5、论述正例、反例在知识概括学习中的主要作用。
①解释含义。
正例:包含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的例证;
反例:包含概念或规则的部分特征,但不包含本质特征的例证。
②主要作用。
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6、试用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强化观,对下面案例中的进行分析。
小玲很想能引起老师对她的关注,一直难以如愿。
这天上课时,小玲在教室里吵闹,老是影响上课,老师非常生气地训斥她:“不要吵!你在干扰别人的学习!”但她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我行我素,甚至有些变本加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强化观认为,影响个体行为改变的重要条件是强化、惩罚和消退等外部条件。
在此例中,教师的本意是要给予小玲惩罚,但训斥的效果却起到正强化的作用。
因这让小玲发现,干扰课堂是能引起教师关注的一种有效方式。
所以,这种行为在受到了教师的训斥后并没有停止,而是变本加厉。
7. 试述“高原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需调整方法或活动结构。
兴趣、动机下降或疲劳。
基础知识不牢的制约。
8.某心理学家做“水下打靶”实验。
以五年级和六年级小学生为被试,将他们为两组,要他们练习用标枪
投中水下的靶子。
实验前,对一组学生讲授了光学折射原理,另一组不讲授。
开始投掷练习时,靶子置于水下1.2英寸处,结果,讲授过和夫讲授过折射原理的学生成绩相同。
但在实验的第二阶段即把水下1.2英寸处的靶子移到水下4英寸处时,两组学生成绩差异明显,未讲授折射原理组的学生不能适应变化,错误持续发生,而讲授过折射原理组的学生适应快,投得准。
该实验是学习迁移的经典实验,这一实验主要说明的是哪种迁移理论?试论述该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①该实验主要说明的是经验类化说(或概括化的理论)。
②经验类化说认为: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中,是因为先前学习获得的一般原理会部
分或全部应用于前后两种学习中。
概括化的理论或共同原理是产生迁移的关键。
③对教育的影响:应精选教学内容,重视学科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
9.论述促进迁移的教学措施。
答: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10.论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答: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11.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答: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12.论述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
答:1.课时计划的差异。
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①课堂规划的制定与执行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③教材的呈现④课堂练习⑤家庭作业的检查⑥教学策略的运用
3.课后评价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