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 第4讲
第八章第4讲_离散系统频率响应
信号与系统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魏学哲 weixzh@
(4)序列的线性加权
若: DTFT[x(n)] X (e j )
则:
DTFT[nx(n)]
j[
d
d
X (e j )]
时域的线性加权对应频域微分
(5)序列的反褶 若: DTFT[x(n)] X (e j )
2. 序列的傅立叶变换与Z变换的关系
X (z) x(n)z n n X (e jT ) X (z) ze jT x(n)e jnT n
因此,单位圆上的序列的Z变换为序列的傅立叶变换。
信号与系统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魏学哲 weixzh@
(2)序列的位移: 若: DTFT[x(n)] X (e j )
则: DTFT[x(n n0 )] e jn0 X (e j )
时域位移对应频域相移
(3)频域的位移: 若: DTFT[x(n)] X (e j )
则: DTFT[e jn0 x(n)] X (e j( 0 ) )
(7)时域卷积定理 若: DTFT[x(n)] X (e j )
DTFT[h(n)] H (e j )
时域卷积对应频域相乘。
则: DTFT[x(n) * h(n)] X (e j )H (e j )
(8)频域卷积定理 若: X (e j ) DTFT[x(n)]
H (e j ) DTFT[h(n)]
§8.9 序列的傅立叶变换(DTFT)
(一) 序列的傅立叶变换
1. 定义
X
(e
jT
)
x(n)e jnT
n
第4讲 典型的离散时间信号
基本离散时间信号
指数序列 复指数序列 单位阶跃序列 单位脉冲序列 矩形序列
指数序列
f (n) a n (n)
指数序列
f (n) a n (n)
n0 n0
0, f (n) n a ,
单位阶跃序列
0 ( n) 1 ( n 0) ( n 0)
n
0, n 1,
n0 n0
( n 1 ) ( n )
思考与练习
1.
(n)与 (n)
A. (n)
之间满足如下哪种关系(
B. (n) (n k )
k 0
)
k
(n k )
C. (n) (n) (n 1)
(c) x(n) y (n)
序列的时移
序列 f ( n )
f ( n)
f (n k ) f (n k )
k 0
f ( n 1)
右移 左移
2
3
3
1 0
1
n
1 0
1 2
4
n
序列的反转
序列 f ( n )
f ( n)
f ( n)
f ( n)
2
2
1 0
1
3
n
3
1
0 1
f ( n ) ( n k ) f ( k ) ( n k )
n
f ( n ) ( n )
f (0)
f (k )
n
f ( n ) ( n k )
单位脉冲序列与单位阶跃序列的关系
( n ) 可以看做是无数个单位脉冲序列之和:
第4讲 GSM-R通信系统--区域覆盖
解决同频干扰采用哪些措施?
定向天线覆盖。使用定向天线可以减少同频干扰的小区数i0,
从而提高接收信噪比,减小同频干扰。
优化同频复用距离和频率分配方案。根据传播环境和业务量 的变化情况,调整同频复用距离和频率分配方案。
天线高度和倾角的调整。调整天线高度和倾角可以改变小区
的覆盖范围和小区形状,减小同频干扰。
四、GSM-R系统无线覆盖
交织站址无线双层覆盖
频率规划既可按单网交织冗余网络方式进行,也可按同 站址无线双层网络的方式进行。
基站
基站
基站
基站
网络A 网络B 基站 基站 基站 基站
GSM-R系统无线覆盖的方式有哪些?
单网交织冗余覆盖 同站址无线双层覆盖 交织站址无线双层覆盖
谢谢大家!
885-909MHz/930-954MHz,中国移动GSM
909-915MHz/954-960MHz,中国联通GSM 917-925MHz,广播立体声(98年公布)
21
什么是固定和动态信道分配?
固定信道分配
每个小区分给一组信道,该小区的
不是固定小区所使用的信道,而是多个小区可以使用相同的 信道,每个小区的信道数时不固定的。
2f1-f2、2f2-f1
减小互调干扰的主要措施
采用具有平方律特性的器件(如结型场效应管) 提高前端电路的选择性 增大耦合损耗 合理配置频道等 采用自动功率控制。
面状覆盖时信道如何有效分配
信道分配原则
确定载频的中心频率、信道间隔、收发双工间隔等。 确定频率之间互调干扰最小的分组方法。 尽量减小同频干扰 在同一组中,不能采用连续的频率,减小邻道干扰。 相邻的信道不分配给相邻的小区或扇区。
《信号与系统》考点重点与典型题精讲(第4讲 拉普拉斯变换、连续时间系统s域变换)(第2部分)(1)
主讲人:马圆圆网学天地因为:根据拉普拉斯变换的积分性质有:2.判断下面的叙述是否正确:3. 填空题。
可得:5.当系统的激励y(t)=U(t)-U(故系统函数为,所以:经反变换得:6. 如图所示系统,由此:因此:7.已知系统函数故得零输入响应为:零状态响应为:全响应为:8. 求下列各像函数9.已知系统当激励y(t)=δ(t)+e域零输入响应为Y(s)。
于时有:故得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和零输入响应分别为:态响应:响应:10. 系统的框图如图所示。
((2)因此:11.已知因果信号的拉氏变换12.求下列本函数可知:本函数可知:以及时移性质可知:13.已知函数对应的逆变换为:对应的逆变换为:(3)当0<Re[14.(哈尔滨工业大学)函数)先求(2)已知f(解:(3)因果信号,15. 系统的微分方程为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16. 已知某线性时不变系统,在起始状态全相同情况下,当激δ对上两式取拉氏变换得:解得:因此:根据卷积定理有:17.已知图所示系统。
联立解得:另解:可用梅森公式求解。
因此:(2)求零状态响应18. 已知滤波器转移函数解:先求由得系统幅频特性:19.已知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如图所示。
20.某因果零点和一对共轭极点),且冲激响应)=及单位冲激响应h解:由零极点分布图可设传递函数为:根据初值定理,得:21. 已知由子系统互联而成的系统如图所示,其中:h2(t)由微分方程y1′(t)+确定,22.求下列函数的单边拉普拉斯变换,并注明收敛域。
23. 求象函数24. 用拉普拉斯变换法解微分方程式,得:。
信号与系统讲义第四章5系统频率特性及稳定性
06.06.2019
信号与系统
例:图示反馈系统,求系统函数分析稳定性 Q(s)
稳定系统的充要条件: h()d<
06.06.2019
信号与系统
2、根据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判断稳定性
系统稳定的条件
H(s)全部极点在s左半开平面,稳定 H(s)的极点在右半开平面,或虚轴上有二阶以
上高阶极点,不稳定 H(s)虚轴上单极点,不稳定(边界稳定)
06.06.2019
根据幅频特性的不同,可划分成如下几种
06.06.2019
截止频率--下降3dB的频率点
信号与系统
二、由极、零点分布分析频响特性
m
(s z j)
H (s) K
j 1 n
(s pi)
i 1
s沿 虚 轴 移s 动j
m
( j z j )
H ( j) K
j 1 n
信号与系统
1 1 R1C1 R2C2
06.06.2019
信号与系统
小结: (232页)
若函数有一对非常靠近jω轴的极点,则ω 在极点附近,幅频特性出现峰点,相频特性 迅速下降
若函数有一对非常靠近jω轴的零点,则ω 在零点附近,副频特性出现下陷,相频特性 迅速上升
若系统函数的零、极点远离jω轴,则对频 率响应特性曲线的影响较小,只是大小有所 增减。
信号与系统
4.11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1、稳定系统
有限(界)激励,产生有限(界)输出,稳定系统 有限(界)激励,产生无限(界)输出,为不稳定系统
信号与系统-罗斯判据
• 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 冲激响应必须是绝对可积的,0即| h(t) | dt 要使系统稳定,H(s)的极点必须全部在S左半平面,或者是系统的特 征方程的根的实部全部为负。
罗斯判据 设线性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D(s) ansn an1sn1 a1s a0 0
1 1F 2H
(1) 系统函数
H (s) U0(s) US (s)
解:用节点法列方程:
1
uS (t)
2 u1
u0 (t) Ku1
(1
1 2
1 11/ s
2s
)U1
1 11/ s
2s
KU1
US
(
3 2
s Ks 2s2 s
1)U1
U
S
H (s) U0 US
KU1 US
2K (2s2 s 1) 6s2 (5 2K )s 3
第六章第3讲
3
根据罗斯判据确定系统为不稳定的情况:
• 罗斯阵第一列所有系数均不为零,但也 有不全为正数的情况:
– 特征根在右开半平面的数目等于罗斯阵第一 列系数符号改变的次数。s4 2s3 3s2 4s 5 0
罗斯阵–为例:s4线性系统1的特征方3程为: 5
s3
2
4
0
s2
(6-4)/2=1 (10-0)/2=5 0
6 25
s
4 25
6s2 4s 3
1 25
s
7 25
s2 1
1 25
(s
1 3
)
(s
1 3
)2
7 18
1 25
(s
18 7
7 18
1 3
)
信号与系统基础-第4章
4.1 傅氏级数 随时间的变化
是时间的函数,我们关心的是信号大小、快慢和延迟
关系,时间是研究信号和系统的基本出发点,因此,系统分析自然也就围绕着时间变量
展开。在时域分析中,信号f (t)
但是我们还注意到一个事实,一些信号的大小(幅度)和延迟(相位)还直接与另 一个变量
——频率有关,比如正弦型信号、复指数信号等。或者说,一些信号的幅度和相位还是 频率的函数。
【例题4-4】如图4-(6a) 所示的周期信号f1(t) 的傅里叶系数为F,n 试用其表示图4-(6b)、
(c) 、(d) 所示各信号的傅里叶系数。
【解】因为
f 2 (t)
f1
(t
T 2
)
所以,根据傅里叶级数的时移特性有
由题意可知
f
2
(t
)
F S
e
jn
T 2
0
Fn
(1)n Fn
f3 (t) f1 (t) f 2 (t)
c0 cn cos(n0t n ) (4-5)
n1
c0 a0
(4-6)
式(4-5)表明任何满足狄里赫利条件的周期函数可分解为直流和各次谐波分量之和。
12
4.1 傅氏级数
式(4-5)表明,任何满足狄里赫利条件的周期信号都可分解为一个常数和无数个不同频率 不同相位的余弦信号分量之和。其中,第一c0 项常数项是f (t) 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
式(4-1)说明
f (t) a0 (an cos n0t bn sin n0t)
n 1
(4-1)
任一周期信号可以用三角正交函数的线性组合表示。显然,这是信号分解特性 的体现。
9
4.1 傅氏级数
傅氏级数采用三角函数集的主要特点: (1)三角函数是基本函数; (2)三角函数同时具有时间和频率两个物 理量。 (3)三角函数容易产生、传输和处理。 (4)三角函数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后仍为 同频三角函数,仅幅值和相位会有所变化。
信号与系统 王明泉 课件第4章
+∞
傅里叶逆变换
x( t ) e
−σ t
1 ∞ = X (σ + jω) ejωt dω 2π ∫−∞
以 两边同乘 eσ t
1 ∞ (σ + jω)t x( t ) = ∫−∞ X (σ + jω) e dω 2π
令 s = σ + jω ; d s = jdω 拉普拉斯逆变换
ω: ∫ ⇒s : ∫
L[ ax1(t) + bx2 (t)] = aX1(s) + bX2 (s)
−2 t 例4.2.1 求 x(t ) = (1 − e )u (t ) 拉普拉斯变换
L [ x(t ) ] = L u (t ) − e −2t u (t ) = L [u (t ) ] − L e −2t u (t ) 1 1 = − s s+2
信号与系统
第4章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11 /85
4.1.2 拉普拉斯变换的收敛性
根据定义:选择适当的σ才使得x(t)的拉氏变换存在。 由于x(t)e-σt的傅里叶变换就是拉氏变换,当σ> σ0区域内 的任意一点时,若x(t)e-σt绝对可积,则拉氏变换的收敛 域就是σ> σ0,而σ= σ0这条垂线就是收敛域的边界,称 为收敛轴。
jω0t
(σ > 0) (σ > 0)
信号与系统
第4章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17 /85
正弦信号
ω0 1 1 1 L[sinω0tu(t)] = − = 2 2 j s − jω0 s + jω0 s +ω02
1 1 1 s L[ cosω0tu(t)] = + = 2 2 s − jω0 s + jω0 s +ω02
《信号与系统》课程讲义3-4
t 2
1
§3.4卷积定理和相关定理
二、相关定理
1.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
①能量与能量信号
∫ i)能量 E =
+∞
|
f
(t) |2dt
−∞
ii)能量信号E<+ ∞,例 f (t) = EGτ (t)
∫ ②iii功))功功率率率与P信功=号率Tl→iPm信+<∞+号T1∞−T22T
f (t 例f
) 2 dt (t) =
) )
f f
2 2
(t (τ
−τ −t
)dt )dτ
③ ⇒ f1(t) * f2 (−t) = R12 (t)
§3.4卷积定理和相关定理
[例3]:已知 f1(t) = G2 (t),f2 (t) = (−t + 2)R2 (t) 求① f1(t) * f2 (t)
② R12 (t) = f1(t) * f2 (−t)
t+2 -1
1τ
§3.4卷积定理和相关定理
⎧0
∫⎪
⎪
t+2 2dτ
−1
∫ f1 (t )
*
f2 (t)
=
⎪ ⎨
⎪
∫⎪
⎪⎩
+21dτ
−1
12dτ
t−2
0
t < −3 ⎧ 0
− 3 ≤ t < −1 −1≤ t <1
=
⎪⎪⎪⎨2(t 4+
3)
1 ≤ t < 3 ⎪⎪2(3 − t)
t>3
⎪⎩ 0
t < −3 − 3 ≤ t < −1 −1≤ t <1
§3.4卷积定理和相关定理
《信号与系统》课程讲义4-4
j 2
j1
j
0
1
复数极点 复数零点
j1
成对出现
j 2
§4.4 系统函数零极点∽时域特 性和稳定性
s( s 2)(s 3) [例1]: ② H ( s) ( s 1) 2
解: ② 极点: s = -1 (二阶) s = ∞ (一阶) 零点: s = 0 (一阶) s = -2(一阶) s = -3(一阶)
§4.4 系统函数零极点∽时域特 性和稳定性
s[( s 1)2 1] [例1]: ① H ( s) ( s 1)2 ( s 2 4)
解:
极点:s = -1 (二阶) s = j2 (一阶) s = -j2(一阶) 零点:s = 0 (一阶) s = 1+j1(一阶) s = 1-j1 (一阶) s = ∞ (一阶)
r (0 ) 1 ,r(0 ) 1 ,e(t ) u(t )
解:
s 1 1 H ( s) 2 s 3s 2 s 2 全部
固有频率
零、极点相消 丢失固有频率
1 1 1 1 1 1 Rzs ( s ) ( ) rzs (t ) (1 e 2t )u (t ) s2 s 2 s s2 2
10 40 10 t 10 t 10 v2 (t ) [ cos 4t sin 4t e ]u (t ) [ e cos(4t 76 )]u (t ) 17 17 17 17 17
自由响应 强迫响应
§4.4 系统函数零极点∽时域特 性和稳定性
三、H(s)极点与系统稳定性关系
n
pi t
K e
k 1 k
v
pk t
自由响应 强迫响应 (系统函数极点形成) (激励函数极点形成)
第一章第4讲 信号与系统
t
的波形, 的波形。 的波形 例3: 已知 的波形,试画出 : 已知f(t)的波形 试画出f(1-2t)的波形。
f(t) 1 0 1 2 3 t -1
翻转
绕 t=0 时移 时移
翻转
u(t+1)
左1
u(t)
u(-t+1) =u[-(t-1)] u(-t) 1
右1
u(-t) u(t)
绕 t=0
u(t)
u(-t+1) 1 0 1 t 0
1 t 0 t
注意:一切变换都是基于t而变换! 注意:一切变换都是基于t而变换!
3.信号的展缩 信号的展缩
f (t)=sint 2π t 0
t
0
2
4
t
注意:信号的展缩是以原点为参考点! 注意:信号的展缩是以原点为参考点!
f 例1:已知 (t ) : f (t )
t f ,画出 2 画出
的波形图。 的波形图。
f (t / 2 )
1 0
(1) 1 2 t
1 0
(2) 2 4 t
f ( t ) = δ ( t − 1);
t t t − 2 f = δ − 1 = δ = 2δ (t − 2 ) 2 2 2 1 单位冲击函数的尺度特 性 δ (at ) = δ (t ) a
b 将其右移 a
反褶: 反褶:
b f [a (t + )] a
,得到 得到f(at) 得到 反褶为
f ( at + b)
《信号与系统》真题强化教程(第4讲 离散信号的时域分析)
主讲人:马园园网学天地《信号与系统》真题强化教程本章特点在基本概念、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上,与连续信号非常类似,可以比较记忆和练习。
出题形式题型多为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容量多为中、小型。
注意:由于时域分析法存在着诸多缺点,因此对离散系统的分析,在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z 变换法,除非试题限定只能用时域法。
《信号与系统》真题强化教程考点重点概述考点1:线性卷积与圆周卷积考点2:特殊信号求卷积考点3:离散系统的稳定性、线性、时不变性考点4:离散序列的周期性判断及周期求解考点5:连续信号采样后的作DFT考点6:离散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系数考点7:特征方程的作用考点8:时域运算画图形考点9:离散信号的尺度变换考点10:卷积和法求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信号与系统》真题强化教程考点11:已知图形求响应考点12:已知差分方程求响应考点13:信号流图+特殊输入信号求响应考点14:子系统综合的大系统求解零状态响应考点15:递推法求解响应《信号与系统》真题强化教程考点1:线性卷积与圆周卷积。
考点3:离散系统的稳定性、线性、时不变性。
《信号与系统》真题强化教程考点4:离散序列的周期性判断及周期求解。
《信号与系统》真题强化教程考点5:连续信号采样后的作DFT。
考点6:离散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系数。
《信号与系统》真题强化教程考点7:特征方程的作用。
考点8:时域运算画图形。
《信号与系统》真题强化教程考点9:离散信号的尺度变换。
考点10:卷积和法求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例18:已知离散时间系统的差分方程为:x (n )=e -n u (n ),y (0)=0。
试用卷积和法求系统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y (n )。
《信号与系统》真题强化教程考点11:已知图形求响应。
(a )《信号与系统》真题强化教程(a )(b )《信号与系统》真题强化教程考点12:已知差分方程求响应。
《信号与系统》真题强化教程考点14:子系统综合的大系统求解零状态响应。
《信号与系统》课程讲义4-5
§4.5系统函数零极点∽频响特性一、频响特性1.概念①系统在正弦信号激励下稳态响应随信号频率的变化情况②H (s )稳定系统0sin()m E t ω0()lim ()~ss t r t r t ω→∞=③包括:幅频特性、相频特性§4.5系统函数零极点∽频响特性00120012...j j n nK K K K K s j s j s p s p s p ωωωω−=++++++−−−−j e H E j j H E s R j s K j m m j s zs j 22)(|)()(00000000−=−−⋅=⋅+=−−=−ϕωωωωωωje H E j j H E s R j s K j m m j s zs j 22)(|)()(00000000ϕωωωωωω=⋅=⋅−==2.稳定系统的频响特性)()(220s H s E s R m zs ωω+=①系统响应:000()j H j H e ϕω=000()j H j H e ϕω−−=令则§4.5系统函数零极点∽频响特性0000()lim ()j t j tss zs j j t r t r t K e K e ωωωω−−→∞==+)sin()(2000)()(00000ϕωωωϕωϕ+=+−=++−t H E e e jE m t j j t j m 0000sin()sin()m ss m E t r E H t ωφωφϕ+→=++②0000cos()cos()m ss m E t r E H t ωφωφϕ+→=++§4.5系统函数零极点∽频响特性③ωω()H s 当正弦激励信号频率改变时,将代入得到频率响应()()()|()j s j H j H s H j e ϕωωωω===幅频特性相频特性§4.5系统函数零极点∽频响特性[例1]求系统的稳态响应22()3()2()2()3()d d dr t r t r t e t e t dt dt dt ++=+()sin cos 2e t t t=+解:222323()()3232s j H s H j s s j ωωωω++=→=+++−2(arctan arctan3)33213(1)1310j j H j ej −+==+4(arctan arctan3)32345(2)26210j j H j ej π−−+==−+()ss r t 13251()sin(arctan arctan 3)cos(2arctan arctan 3)10332210ss r t t t π=+−++−−§4.5系统函数零极点∽频响特性c ωω()H j ωc c ωωωω<⎫⎬>⎭时,网络允许信号通过低通特性时,网络不允许信号通过cωω()H j ωc c ωωωω<⎫⎬>⎭时,网络不允许信号通过高通特性时,网络允许信号通过1c ω2c ωω()H j ω带阻特性3.滤波网络分类:幅频特性1c ω2c ωω()H j ω带通特性1c ω§4.5系统函数零极点∽频响特性1111()()()()()()mmj j j j nniii i K s z K j z H s H j s p j p ωωω====−−=→=→−−∏∏∏∏Oσ⋅×ip jz iθj ψj ωi M jN ,j i z p 频率特性取决于零、极点的分布4.频响特性的S 平面几何分析法()H j ωjj j j j z N eψω−=ij i i j p M eθω−=→令§4.5系统函数零极点∽频响特性121212121212[()()]1212()()()m nm n j j j m j j j n j m nj N e N e N e H j KM e M e M e N N N KeM M M H j e ψψψθθθψψψθθθϕωωω+++−+++=== 1212()()()m n ϕωψψψθθθ=+++−+++ 1212()m nN N N H j KM M M ω= 其中Oσ⋅×ip jz iθj ψj ωiM jN §4.5系统函数零极点∽频响特性RC 21()()11()V s R sH s V s R s sC RC ===++CR++-1v -2v 【例2】研究图示的高通滤波网络的频响特性10z =零点:11p RC=−极点:解:转移函§4.5系统函数零极点∽频响特性()|()s j H s H j ωω==11()1211()j j j N e V H j e M e V ψϕωθω==→211111,()V N V M ϕωψθ==−O ×j ω1M 1N 1θ190ψ=σ1RC−以矢量因子表示为1211111110,000,90()90N V N M RC M V θψϕω⎧==→=→=⎪⎨⎪==→=⎩0ω=时,§4.5系统函数零极点∽频响特性121111111222,2245,90()45N V N M RC RC M V θψϕω⎧==→=→=⎪⎨⎪==→=⎩ 1211111190,90()0N V M V θψϕω⎧→⇒→⎪⎨⎪→=→=⎩1RC ω=时,此点为高通滤波网络截止频率点ω→∞时,45 901RCω()ϕωO ()H j ω221§4.5系统函数零极点∽频响特性s RC 21()()()V j H j V j ωωω=1122R C R C ++-1v -2v C1R1C2R2++--3v 3kv 【例3】由平面几何法研究下图所示二阶系统的频响特性,,且§4.5系统函数零极点∽频响特性1311211112112223221()()1()()11()()()()()1sC V s V s R V s k s sC H s V s R C s s R R C R C V s kV s R sC ⎧⎪⎪=⎪+⎪⇒==⎨⎪++⎪=⎪+⎪⎩i 1121122110;,z p p R C R C ==−=−O ×j ω1M 1N 1θ190ψ= σ111R C −×2M 2θ221R C−解:零、极点为:1122R C R C 由于221R C −,所以靠近原点,111R C −离开较远。
第4讲 信号的时域变换与运算
信号与系统第4讲信号的时域变换与运算信号的尺度变换⏹以正常速度将声音录制在磁带上,如果以正常速度播放,听到的是录制时的原声音;⏹如果加快播放速度,即对信号进行时间压缩,由于频率提高,听到的声音尖啸;⏹如果减慢播放速度,即对信号进行时间扩展,由于频率降低,听到的声音低沉;⏹若让磁带倒转,得到时间反转信号,听起来是一种奇怪的声音。
⏹这些现象可用信号的时间压缩与扩展、反转来描述。
信号的反转 (2)f t 、()2t f 、()f t 为()f t 的压缩2倍、扩展2倍及反转信号信号的时移信号()f t 的波形沿时间轴平行移动,但波形的形状不变。
()f t 平移0t 得到时移信号0()f t t -,00t >右移;00t <左移。
信号的时延•信号右移又称信号的时延,在实际中经常遇到。
•例如,相距2米的两个人在交谈,如果声速为330米/秒,则声音从讲者到听者需6毫秒时间,这么短的延时不易被察觉,然而越洋电话的延时可能会令人无法忍受,在远距离双向通信中,延时是一个技术难题。
•但雷达和声纳系统正是利用了这种延时效应,发射脉冲和反射脉冲之间的延时,指示了将脉冲反射回来的目标的距离。
方法一:①先时移 f (t ) → f (t +2) ②再翻转 f (t +2) → f (–t +2)已知f (t ),画出 f (2 –t )波形 信号的反转与时移 关于纵轴翻转已知f (t ),画出 f (2 –t )波形 ②再平移f (–t ) → f (–t +2)方法二:①先翻转 f (t ) → f (–t ) 信号的反转与时移 关于-t 的移位信号的压缩与时移不同时移和不同展缩的小波信号波形小波变换是更先进的信号分析工具,它通过对小波信号进行时移和展缩来分析复杂的信号。
信号的时域综合变换翻转-尺度-平移信号的时域综合变换尺度-翻转-平移信号的时域综合变换方法1:先时移-再翻转-后尺度变换例1方法2:先压缩、再时移、最后翻转O t )(t f 1-11t )5(+t f 6-14-5-O t )3(t f 131O 31-t)53(+t f 12-34-例2:已知f (t ),画出f (3t +5)的波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1
)e
λ1t
+ C k +1e
λk +1 t
+ ... + C n e
λn t
2 利用初始条件,求待定系数 利用初始条件,
r (0) = C1 + C 2 + ... + C n r ' (0) = λ1C1 + λ2C 2 + ... + λnC n ............ r
( n 1 )
一 信号分解成冲激函数的组合
e(t )
e(0) o τ 2τ kτ (k+1)τ
t
e( t ) ≈ e(0)[ε ( t ) ε ( t τ )] + e( τ )[ε ( t τ ) ε ( t 2 τ )] +
= ∑ e ( kτ )[ε ( t kτ ) ε ( t ( k + 1)τ )]
k =0
∞
=
∑
∞
e(kτ )
k =0
1 [ ε ( t k τ ) ε ( t ( k + 1 ) τ )] τ τ
e(t )
p(t )
e(0) o τ 2τ
∞
1/τ kτ (k+1)τ
t
o
τ
t
e(t ) ≈
∑ e ( k τ )
k =0
≈ ∑ e( kτ ) p( t kτ ) τ
e(t)
-
e( t ) = 2e t ε ( t ) v
求: uC(t)。 。
分析: 分析:
1 / RC H ( p) = P + RC
例1.
+
R
i(t)
+ uc C
已知: 已知:R=500 k , C=1 F , uC(0)=0
e(t)
-
e( t ) = 2e t ε ( t ) V
求: uC(t)。 。
( pn + an1 pn1 + ... + a1 p + a0 )r(t ) = (bm pm + bm1 pm1 + ... + b1 p + b0 )e(t )
(bm pm + bm1 pm1 + ... + b1 p + b0 ) N ( p) H ( p) = = n n1 ( p + an1 p + ... + a1 p + a0 ) D( p) 当n>m时 时
2
3
2
分析: 分析:
2 3 p3 + 4 p2 5 解: H ( p ) = 2 = p +1+ + p+1 p+ 2 p + 3p+ 2 2 3 r ( t ) = pe( t ) + 1e( t ) + e( t ) + e( t ) p+1 p+2
当e ( t ) = δ ( t )
h( t ) = δ ' ( t ) + δ ( t ) ( 2e t + 3e 2 t )ε ( t )
kn k1 k2 H ( p) = + + ... + ( p λ1 ) ( p λ 2 ) ( p λn )
h( t ) = k1e ε ( t ) + k 2 e ε ( t ) + ... + k n e ε ( t )
λ1t λ2 t
λn t
分解为: 当m=n时,可以将 时
eτ dτ = 4 × 10 6 e 2 t (e t 1)
= 4(e t e 2 t )ε ( t ) V
零状态响应中: 与激励的形式相同, 零状态响应中:4e-t 与激励的形式相同,叫强迫分量
h(t)
1 了解初始条件法 2 熟练掌握转移算子H(p) 熟练掌握转移算子
一 初始条件法 1: t=0- 和 t=0+ 时初始条件 t=0 - :激励作用前一刻 激励作用前一刻 t=0+ :激励作用后一刻 激励作用后一刻
uc (0 ) = 0
i (t )
1 uc (0 + ) = C
1 ∫0 i (t )dt = C
k =0
∞
脉冲响应
h( t τ )
冲激响应
r ( t ) = ∫ e(τ )h( t τ )dτ
0
∞
二 零状态响应 LTI因果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因果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因果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r ( t ) = ∫ e(τ )h( t τ )dτ
0
t
例1.
+
R
i(t)
+ uc C
已知: 已知:R=500 k , C=1 F , uC(0)=0
t
若 p( t ) 的响应为 h p ( t )
∞
e( t ) ≈ ∑ e( kτ ) p( t kτ ) τ
k =0
r ( t ) ≈ ∑ e( kτ ) h p ( t kτ )τ
k =0
响应 r ( t ) = lim ∑ e ( k τ ) h p ( t k τ ) τ
积分
τ →0
H ( p) = C m + k1 k2 kn + + ... + ( p λ1 ) ( p λ2 ) ( p λn )
h( t ) =C mδ ( t ) + k1e λ1t ε ( t ) + k 2 e λ2 t ε ( t ) + ... + k n e λn t ε ( t )
第五节 零状态响应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1 理解信号表示为冲激函数的思想 2 熟练 掌握系统零状态响应的求解方法 3 熟练掌握卷积积分运算 4 熟练掌握卷积的积分及图解法
特征根: 特征根:
λ 1 ... λ k 称为自然频率
λ t 响应中包含 e k 叫自然响应
(0) = λ1
( n 1 )
C1 + λ2
( n 1 )
C 2 + ... + λn
( n 1 )
Cn
第四节
冲激响应
冲激响应:系统对单位冲激信号的零状态响应; 冲激响应:系统对单位冲激信号的零状态响应;
δ(t) 零 状态
d r ( t ) λ r ( t ) = k δ ( t )的冲激响应 例 2:求系统 dt k λt 解: H ( p ) = h ( t ) = ke ε ( t ) pλ
d d d r ( t ) + 3 r ( t ) + 2 r ( t ) = 5 e ( t ) 7e ( t ) 例3:求系统 dt dt dt 的冲激响应
0+
冲激的作用就是在0-到 + 冲激的作用就是在 到0+ 给电容冲了的电
2 初始条件法
当t>0,uc(0+)=1/C
i (t )
R
+ uc uc (t ) 1 C
C
duC uC 1 + = δ (t ) dt RC C 1 t / RC h( t ) = e ε (t ) C
t
利用H(p) 二 利用 )
k =0
∞
1 [ε ( t k τ ) ε ( t ( k + 1 ) τ )] τ τ
当e( t )分割得足够细, τ → dτ , kτ变成连续变量 τ
激励e( t ) = ∫ e(τ ) δ ( t τ )dτ
0
∞
p(t )
r(t)
t
1/τ o τ
t
0
τ 2τ
N
kτ (k+1)τ
解:先求该电路的冲激响应 h( t ) = 2e 2 t ε ( t )V 计算零状态响应 uC ( t ): t uC ( t ) = e( t ) * h( t ) = ∫ e(τ )h( t τ )dτ
= ∫ 2 × 10 6 e τ × 2e 2( t τ ) dτ
0
t
0
= 4 × 10 e
2
分析: 分析: ( p ) = H
5p7 2 3 = + 2 p + 3p+2 p+1 p+ 2
t 2 t
h( t ) = ( 2e + 3e
)ε ( t )
例4:求系统
d d d d r ( t ) + 3 r ( t ) + 2r ( t ) = e( t ) + 4 e( t ) 5e( t ) dt dt dt dt 的冲激响应
一 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n
1 写解的形式: 写解的形式:
( p + a n 1 p
λ1t
n 1
+ ... + a1 p + a0 )r ( t ) = 0
λ 2t
rzi ( t ) = C 1 e
+ C 2e
+ ... + C n e
λnt
若有k阶重根: 若有 阶重根: 阶重根
rzi ( t ) = (C1 + C 2 t + C 3 t + ... + C k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