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论文 清政府的对外赔款数额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清朝对外赔款总额知多少
清朝对外赔款总额知多少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王朝,给人们更多的感想是屈辱,让人们不忍卒读。
然读史可以明鉴,可以知得失,晓荣辱,当我们再次翻看清朝这部历史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富饶的疆域,可爱可敬可憎可叹的人民,还有清朝与世界主要国家签订的前所未有的不平等条约,让人扼腕叹息。
据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2清朝灭亡的72年间,清朝政府同外国政府或外商、国际组织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契约、协约和合约共1175件。
这些约章主要是中国同俄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丹麦等西方列强和其它国家签订的和约。
在这些条约中,我们一共赔给了外国多少钱呢?让我们做一下如下统计。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廷战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战争加商人赔款共计2100万墨西哥鹰洋,折合银子为1890万两。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抢劫烧毁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恭亲王奕䜣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北京条约签订,一共赔款英法两国1300万两军费,沙皇俄国趁火打劫,割让东北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在1864年,割让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1881年,清政府与沙皇俄国签订伊犁条约,割让西北7万平方公里土地,并赔偿俄国280万两。
对于俄国而言,对土地和金钱是有着无穷欲望的,谁跟他当朋友,谁倒霉。
1895年,清廷被后起之秀日本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共计赔款两亿三千万两,割让澎湖列岛和台湾岛给日本,日本在获得这样的资本后,国家实力迅速发展,最终成为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列强。
1900年,慈禧老佛爷牛气哄哄的向11国宣战,开创了世界宣战史之最,最后的代价是惨重的。
义和团的大刀长矛,狗血粪便挡不住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最终战败,李鸿章在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人每人向列强赔款一两。
共计四亿伍仟万两。
总计本息和为9.82亿两,加上各省地方赔偿教会、教士、教民损失的2000万两,共计海关银十亿两。
近代史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近代史上中外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中国进入近代,是从西方列强用大炮强迫清政府接受不平等条约开始的。
它以打破传统中外关系格局为起点,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方向,使中国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所以,了解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了解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四个意义重大的中外不平等条约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致使无能的清政府与英国被迫签下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这个不平等条约不但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而且使它成为英国侵略中国的基地;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无耻掠夺,而且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五口的开放,使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被打开了,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世界的侵入;协定关税的规定,使中国开始丧失了海关的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英国和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擭取的在华利益,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下《北京条约》,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给英国;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堂资产,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赔款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
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
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中国近代史论文_清政府的对外赔款数额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论清政府赔款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由于1840年后清政府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被迫签订大量丧权辱国的条约,并根据条约对外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近代中国战争赔款总值约为库平银956814007两,合关银941375451两,合1326323847银元。
这相当1895-1913年在中国创办的一切外资、中资企业资本的6倍以上,相当于中国清政府最高财政收入的15倍, 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
辛亥革命以后不平等条约并没有废止,直到20年代,中国才中止赔款义务。
下面简要分析巨额赔款的影响。
(一)中国的财政危机日趋加重,中国民众陷入贫困和内乱之中,使满清的统治丧失民心和合法性。
在近代中国的财政中,赔款、外债以及战争期间的军费,是三宗最大的支出,总数常占国家岁出的三分之二以上。
清政府战争赔款除关税外主要还依靠地方向国民增加征收各项税费,改变了数百年“轻徭薄役”统治生态,康熙“永不加赋”成了历史。
中央政府增加了“耗羡”作为附加税,地方官吏可自由增加各种杂税,运用银与铜交换的不同比价套取国民的财富,使百姓的负担日益加重,大部分的人的生活水平日益接近最低水平,贫困阶层形成一个庞大的金字塔底,还有旱、涝、盗匪、列强入侵、贪污腐败,无情的让最大多数的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只有中上官僚阶层买办少数大地主商人能过上体面的生活,社会危机空前的严重,社会开始进入动荡中,使满清的统治逐渐丧失民心和合法性。
,最终导致1911年无组织的辛亥革命竟然轻易成功,使中国丧失和平改良的土壤,进入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乱年代。
(二)资本主义列强利用索取赔款的担保品――海关税、常关税、盐税等,截留中国财源,控制中国财政,左右中国政局。
使中国基本丧失财政及货币金融主权为赔款1895-1911晚清向西方列强银行贷款7亿两白银,由关税、关卡税的收入还款,由西方人任海关关长,这两项税款是清政府田赋之外的最大财政收入税种,每年平均还贷款和赔款4600万两,约占财政支出的40%,这毫无疑问使晚清政府基本丧失对财政的控制权。
晚清中国列强六次侵华战争赔款详析
晚清中国列强六次侵华战争赔款详析一,鸦片战争,战争打了两年两个月,因为时间第二长,而且英军胜,清政府赔偿2100万两白银,仅次于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约打了四年整,而且英法美俄四国参与,但由于割让土地太多,出兵人数最少仅18000人,仅赔款1600万两白银三,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这场战争非常特殊,清原来的属国浩罕国在英俄帝国主义支持下占领新疆除伊犁外的所有地盘,英未出兵,俄出兵占领伊犁(数目不详),帝国主义冒犯还则罢了,属国也敢冒犯天朝,慈禧震怒,派晚清第一名将左宗棠收复新疆,战争进行两年整之久,阿古柏死,新疆除伊犁外全部光复,左宗棠力主武力收复伊犁,慈禧太后坚决不准所请,经过与俄罗斯帝国长达四年的谈判,清政府以七万平方公里510万两白银的代价换回伊犁,这次赔款第二少,仅次于中法战争,也是列强六次侵华战争中清综合损失第二小的一次四,中法战争,战争进行了16个月之久,清本来全胜,却不败而败,也是清综合损失最小的一次,不割地不赔偿,只是牺牲了越南的利益,法方出兵两万五,甲午战争,还是日本对清国最狠,当然要捞的也是最多的,日本出兵17万,六次侵华战争最多,但战争进行的时间最短,不足七个月,战果也最丰,亚洲第二世界第七、清政府辛苦经营20年之久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旧中国重新有海无防,攫取的综合利益也最丰厚,白银两亿三千万两,当时每位中国人大概要上交日本鬼子大约215元人民币即半两白银,把刚刚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的资源丰富的宝岛台湾也割给了日本,日本占台五十年,一车车一船船五十年不间断把台湾的资源运回日本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进行了15个月,出兵五万,还有比荷西三国支持,几乎向全世界列强宣战,当然,战争若胜,对清的处置也是最严厉的,从此将清打服,清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赔偿4.5亿两白银,中国人人均上交一两注:此内容仅从金钱角度分析列强侵华战争。
近代史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近代史上中外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中国进入近代,是从西方列强用大炮强迫清政府接受不平等条约开始的。
它以打破传统中外关系格局为起点,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方向,使中国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所以,了解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了解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四个意义重大的中外不平等条约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致使无能的清政府与英国被迫签下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这个不平等条约不但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而且使它成为英国侵略中国的基地;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无耻掠夺,而且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五口的开放,使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被打开了,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世界的侵入;协定关税的规定,使中国开始丧失了海关的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英国和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擭取的在华利益,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下《北京条约》,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给英国;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堂资产,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赔款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
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
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内容提要: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为了救中国,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分别从各自的阶级出发分别发动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
虽然最终,这些对国家出路探索的道路皆以失败告终,但在探索的道路上对中国人民思想上的启蒙、对推翻封建统治的促进、对继而的发生的一系列革命运动的成功都有不可忽略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推动作用正文: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
农民阶级为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在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为实现自强和求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中的改良派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都是中国近代各阶级对中国国家出路所做的努力和探索,虽然这些探索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但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上的重要一环,为以后的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太平天国的建立自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政府为支付对列强的赔款,弥补财政空缺,加重了对本就受地主压迫的广大农民税款的征收,且各级官吏的浮收勒扣,横征暴敛,使农2民的负担更为加重,致使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其中典型的就是太平天国起义。
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立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与清政府统治对峙的农民政权。
2.太平天国的经过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后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清末行商对外商的欠债问题与政府对策论文
清末行商对外商的欠债问题与政府对策论文外商是指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外国投资者),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清末行商对外商的欠债问题与政府对策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清末行商对外商的欠债问题与政府对策全文如下:鸦片战争前,中国行商对外商的欠债问题是困扰清政府并影响中外关系的重要问题之一。
清政府为维护天朝体制,曾采取种种政策措施,积极清偿行商债务,但成效甚微。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清政府政策转变的起点,在被迫接受英国“官偿商欠”的要求后,清政府重新确定了商欠“官为代追,不为保偿”的制度,并将其载入与各国签订的条约中,成为近代中国民间涉外债务清偿的基本制度。
以往学界对鸦片战争前的商欠较为关注,郭卫东、章文钦、王巨新等人的论着都在一定程度上探讨过行商欠债的缘由、影响、解决方式等问题。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清偿民间涉外债务的政策之演变,探讨行商联保制失败的原因和清政府商欠“官为代追,不为赔偿”政策的确立及其对近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一、鸦片战争前的商欠清偿政策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中国同外国的贸易均由行商负责,即所谓的行商制度。
这一制度曾是中外矛盾的焦点之一,除了行商对贸易的垄断外,行商欠债问题也时常招致外商的责难。
行商对外国商人的欠债,清代文献称为“商欠”或“夷欠”.商欠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它跟中外贸易的方式有关。
鸦片战争前,清代的对外贸易主要实行以货易货,外商在同行商交易时,将外国货品在行商当中按额分配,但当时英国毛织品等外国商品在中国并没有什么市场需求,行商代销的货物往往不能及时售完,只能等到下次外国商船来华之时,再行结账,以致“不能年清年款”,①若有经营不善,甚至破产,则无法偿还货款,造成商欠。
其次,商欠也跟中外贸易规模的扩大有关。
18 世纪下半叶到 19 世纪 30 年代,中外贸易不断增长。
随着贸易的发展,行商普遍出现资本匮乏,不得不向外商借贷,而此项借款实际上属于高利贷性质,年复一年,本息越来越重,以致不能偿还。
中国近代史上的财政赔款及其影响
作者: 王仙花
出版物刊名: 经济问题探索
页码: 65-68页
主题词: 赔款 中国近代史 清政府 帝国主义列强 半封建半殖民地 外国侵略者 第二次鸦片战争 侵略战争 侵略中国 中国财政
摘要: <正> 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也是中国遭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的开始。
在这一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军舰和大炮打开了中国古老的大门。
从此以后,帝国主义各国就不断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如1856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4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对中国的战争等。
由于当时中国政治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因此,在抵御外国侵略者的历次战争中,几乎是屡战屡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在中国。
浅谈庚子赔款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浅谈“庚子赔款”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赔款由来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达到高潮,大清帝国和国际列强开战,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紫禁城皇宫。
1901年9月,中国和11个国家达成了屈辱的《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赔偿各国“战争损失费”4亿5千万两白银,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按4%的年息,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为9亿8千万两白银,史称“庚子赔款”。
2、退款始末一直以来,众多中国外交人士(非主要掌权者,其中有一位当时的驻美大使)经常在向美国政府抗议,说美国政府报出的“庚子赔款”数额远远多出实际的“损失”!虽然他们再抗议也不过是蚍蜉撼树,但美国却趁此机会来了个软硬兼施,即:把“庚子赔款”多出的部分退还给中国,但要为中国做主规定这些钱的用处——只能用来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3、主要影响美国利用“庚子赔款”为中国培养留学生,从消极方面说,是输出本国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文化侵略;但从积极方面说,却是推动中国科技文化的进步,改变落后面貌。
从消极意义上讲,进入20世纪后,新崛起的美国清醒地意识到,传统的通过军事殖民的办法已经没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传统列强基本上已经瓜分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地盘,强取必然会触动既得利益国家的利益,等于是树立了敌人,有损美国的利益,而文化输出、价值观输出则更容易培养出有利于美国的群体及其政府代言人。
所以,他们才会在这个时候扮演一个好人,这样,既能在国际上树立美国为落后国家培养青年一代的“帮贫扶弱”的国际正面形象,又可以培养出一批将来能够用来控制中国人的精神领袖。
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
”“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
”因此,他敦促美国政府采取措施,通过吸引中国留学生来造就一批为美国从知识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新的领袖。
浅论四川筹集庚子赔款及其影响
浅论四川筹集庚子赔款及其影响庚子赔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民族屈辱事件,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痛记。
庚子赔款是指清政府在清朝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签订的《辛丑和约》,这是庚子年(1899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清政府出于无力抵抗和沦丧主权的情况下,被迫签订的一份不平等条约。
中英清商务.....................1000字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庚子赔款的巨额赔偿金额给清政府造成了极大的财政压力,达到了4.5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全国农业税收的50倍。
这些赔款完全超出了清政府的承受能力,导致清政府不得不通过增税、发行债券等方式来筹集赔款。
这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加剧了社会矛盾和不稳定。
庚子赔款的签订加深了中国人民对外国的仇恨和敌视情绪。
庚子赔款的签订使中国人民深感民族屈辱和国家危机,对外国列强产生了深深的恨意。
庚子赔款也成为了民族振兴的倒计时,激发了中国人民对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渴望。
庚子赔款的签订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为了筹集庚子赔款,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建设铁路、修筑公路、兴办兴学,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
庚子赔款的签订也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庚子赔款的签订加强了中国人民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的斗争。
庚子赔款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反帝国主义运动的一个触发点,引起了中国人民广泛的反抗和斗争。
各地爆发了一系列的抗议示威活动,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并展开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的斗争。
庚子赔款的签订不仅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它进一步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本质,进一步加深了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
庚子赔款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物色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庚子赔款的签订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大屈辱。
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加深了中国人民对外国的仇恨和敌视情绪,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加强了中国人民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的斗争。
中国近代各种不平等条约究竟赔了多少钱?
中国近代各种不平等条约究竟赔了多少钱?历史提问: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等,究竟赔了多少钱?答:晚清一大屈辱事,就是七十年里一大票割地赔款的条约,但比这些条约更屈辱的一件事是:大清朝实际赔出去的钱,远比账面上的数字多得多。
就以清末第一个灰头土脸的《南京条约》来说,当时英国悍然开打时,外相巴麦尊就不止一次疯狂叫嚣,要“强迫中国政府给钱”,条约里大清朝赔付的账面数字,是1470万两白银。
但事实上,英国战争期间在整个东南沿海疯狂掳掠,仅掠走的官府库银,就有700万两之多。
每次攻克了城池,更拿着城池当筹码,朝清政府狮子大开口要赎金。
以清朝大臣伊里布的保守估算,清政府连赔款带赎金,就至少赔出去2800万两白银。
即使刨去英军掳掠的其他财产损失,第一次鸦片战争,导致清政府赔付的白银,也足有3500万两白银之巨。
可以说赔到吐血。
当然,比起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对外部世界满头蒙圈的清王朝来,接下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等耻辱战事里,至少在赔钱这事上,清政府算是学乖了不少,外加经过洋务运动后,大清朝军队的表现,也确实要比以前稍微争气些。
比如《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虽然也都有赔款内容,可都是条约里写了多少赔多少,没有额外挨宰。
但是,待到甲午战争时,自我感觉良好的清王朝,被新崛起的日本打的满地找牙后,饶是谈判时绞尽脑汁,赔款也免不了再次大放血。
在数额方面,更是赔到了突破尺度的悲惨境地——不止是条约里的两亿两白银。
首先空前凶残的,就是日本人提出的赔款方式,签约的头一年,中国就要先支付给日本1亿300万两赔款,而当时清王朝的每年财政收入,也不过8000万两,等于是全赔给人家还不够,只能再忍着高利息额外借款,等于遭二度盘剥。
而且在赔款细则上,日本人也是处处设套,比如“库平实足”这条,也就是说,清王朝必须按照每一千两白银含988.89的成色来支付赔款。
而当时清朝白银的成色,却是每一千两含935.374。
这就意味着,清朝单支付条约里的两亿两白银,就要多支付1325万两赔款!除此以外,清政府还必须支付日军占领威海卫三年的军费,外加赎回辽东的3000万两白银。
近代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论文
近代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摘要:中国近代的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封建王朝的统治,原来的封建社会开始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鸦片战争起,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不断丧失,外国侵略者接踵而来,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以攫取越来越多的侵略权益,中华民族面临生存危机。
面对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折不挠的英勇斗争,经过不少曲折,付出极大牺牲,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选择了社会主义的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正文:先从鸦片战争开始说起:鸦片战争开始于1840年,英国首先对中国开战。
根本原因是英国想要打开中国的经济以及原料市场,对中国掠夺廉价原料,并且对中国倾销商品。
在此之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优势地位。
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误差,开始对华走私鸦片······鸦片的走私使中国经济以及国防遭到严重破坏白银大量外流,官兵体弱,官吏腐败····所以林则徐请命,光绪帝命林则徐负责硝烟运动···说到这里就可以猜到了:林则徐的虎门硝烟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后来中国战败,中英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以及其附件和美国签《望夏条约》,和法国签《黄浦条约》等······《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并且赔款3000万。
英国取得了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权利,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并且开放中国沿海五处通商口岸。
在经济方面:中国的封建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此时的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属于商品输出阶段。
鸦片战争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打开,也开始了中国近代史进程。
中国开使由封建君主制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并且所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性质也根经济又一定的关系的。
《近代中国的对外赔款》
《近代中国的对外赔款》
民档
【期刊名称】《民国档案》
【年(卷),期】1994()2
【摘要】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者通过各种方式对中国进行残酷的经济掠夺。
其中,数额巨大,次数繁多的“赔款”勒索便是它们掠夺中国财富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造成中国近代经济落伍于世界各国的重要原因。
剖析近代中国的对外赔款,是研究近代中国历史,了解近代中国国情的一重要方面。
本书就是专门论述近代中国对外赔款的一本专著。
【总页数】1页(P131-131)
【关键词】近代中国;对外赔款;近代经济;经济掠夺;西方侵略;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国情;数额巨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教师
【作者】民档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
【相关文献】
1.近代中国对外赔款知多少 [J], 董佳;
2.简论近代中国对外赔款及其影响 [J], 潘家德;刘开清
3.近代中国对外商务赔款初探 [J], 潘家德
4.近代中国对外赔款知多少 [J], 董佳
5.《近代中国的对外赔款》值得一读 [J], 邓宜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创 近代史论文 近代外国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损失情况介绍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损失情况介绍鸦片战争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损失情况,希望能帮到你。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损失情况中国就鸦片战争损失严重,当然这种损失不是简单的数字用来衡量的,它包括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
关于鸦片战争损失具体如下:政治上,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同英法俄等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丧辱国权的不公平条约,损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
其中领土接近200万平方米,包括香港等地,主权包括关税权、领海权等权利,由此中国半殖半封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对一个国家的意义重大,中国每一代领导人都在为此做最大努力,一直到现在2016年中国的一些领土都没有收回。
经济上,西方国家的把手由沿海伸到内陆,不断加大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用化学合成布料换取中国的丝绸,并掠夺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使得无数的白银流向外国,严重的冲击了中国国民经济并使之日渐萧条,生存艰难。
除此之外,西方国家在战后向中国索取了白银赔款,放火烧了圆明园,抢夺了中国无数宝贝,有些至今还流落在国外。
文化上,条约给予了外国人在中国内地可以进行传教的权利,这使得各国的宗教文化在内地广泛传播,中华上下几千年的文化受到了严重冲击。
第四,邪恶的鸦片买卖变得合法化,更多的中国人吸食鸦片,间接地消耗了中国国力。
除此之外,鸦片战争损失还有中国战士的无数的士兵,这是对中国当时造成的最大伤害,无数的家庭流离失所。
鸦片战争的发生经过鸦片战争的过程曲折漫长,时间跨度长达两年半以上,这期间清政府与英军之间并不一直是处于战争状态,而是时断时续的进行着战争。
甚至有些局部战争之间并无多大的联系。
鸦片战争的过程按照时间上的顺序可以划分为战前双方的情况,英国远征军第一次提兵北上,中国民众自发组织抗击侵略者和广州虎门之战,英军第二次北上到最终的清军失败等几个阶段。
早在开战前三个多月,林则徐就在广州一带大量抓捕烟贩,并在虎门硝烟。
关于庚子赔款的引思
关于庚子赔款的引思入刊理由:1901年,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之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荷、比、西等11个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强行对中国索取所谓在庚子之役中的损失。
《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列强损失4.5亿关平银两。
庚子赔款的索取及其后来支付过程中列强导演的一幕幕闹剧,充分说明这是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人民的一次最凶恶的赤裸裸的掠夺,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无数灾难中最惨痛的一次。
时间过去了100多年,但我们今天追溯这段历史,仍会产生许多的思考。
贪得无厌:帝国主义列强的本性列强为了更多地掠夺中国财富,操纵中国财政经济命脉,左右中国政局,不仅强行向中国索取高额赔款,而且规定很长的还款年限,对赔款强加利息,填写保票载入不平等的《辛丑条约》,使之成为一种特殊的外债。
《辛丑条约》中规定,庚子赔款年息4厘,39年还清,本息共9.82亿余万关平银两。
不仅如此,在赔款支付过程中,帝国主义列强还屡次施展蛮横手段,穷凶极恶地进行新的敲诈勒索,扩大赃款数额。
例如,按《辛丑条约》中关于赔款问题的第六款所载:“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450兆两。
”条约所载赔款是指关平银,这很明白,即赔款数是关平银4.5亿两。
当时因列强所用之钱系用金计算,为便于支付,条约中又规定中国海关两与各国金钱的比价,归还赔款本息时要按海关两市价“易为金款”“用金付给”“或按应还日期之市价易金付给”。
据此,中国只要交出约载银两数,按市价折成各国金款即可。
各国收款时因汇兑上盈与亏,这不关中国的事。
但当清政府于1902年初准备按条约载关平银数支付时,各国政府却拒绝收受,提出还款应为付款时镑价所折成的银数。
列强横生枝节,根源在于金贵银贱。
《辛丑条约》签订时,英金一镑尚只值关平6.66两,至1903年庚款还本付息之时,已涨到7.5两。
金价日增,银价日跌,列强以为,中国按照银数付还本息,使他们吃了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政府的对外赔款数额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众所周知,由于1840年后清政府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被迫签订大量丧权辱国的条约,并根据条约对外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这些赔款到底数量有多少?后来是怎样赔付的?最终赔付了多少?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恶劣的影响?一.历次战争后清政府的对外赔款数额(1)第一次鸦片战争赔款,含《广州和约》规定的赎城费600万银元,英国商馆损失费62372银元;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鸦片烟价600万银元、商欠300万银元、军费1200万银元。
(2)第二次鸦片战争赔款关平银1600万两,含中英《北京条约》中规定的英军军费银600万两、商亏银200万两;中法《北京条约》中规定的法军军费银700万两、商亏及抚恤费银100万两。
(3)1874年琉球事件赔款①库平银50万两,含中日《北京专条》中规定的日本修道筑房费40万两、抚恤费10万两。
(4)1876年马嘉理事件赔款②关平银20万两,含中英《烟台条约》中规定的军费、商欠、抚恤费。
(5)1881年伊犁事件赔款900万银卢布,含中俄《改订条约》中规定的军费、商亏、抚恤费。
(6)1895年甲午战争赔款库平银23150万两,含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的军费2亿两、威海卫驻军费150万两;《辽南条约》中规定的赎辽费3000万两。
(7)1901年庚子赔款,含《辛丑各国和约》中规定的偿付诸国赔款关平银4.5亿两;地方赔款16886708两。
(8)1906年拉萨事件赔款,含中英《续订藏印条约》中规定的250万银卢比。
以上共计八大笔。
二.近代中国主要战争赔款的实际支付情况(1)第一次鸦片战争赔款。
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全部赔款于4年内分做7次全部偿清,“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数,则酌定每年每百元加息五元”。
结果,清政府在1842―1845年如期偿付了这笔赔款。
(2)甲午战争赔款。
在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2亿两军费分8次交清,第1次5000万两于批约后6个月内交清,第二次5000万两于批约后12个月内交清,其余分6次交清,自第2年起每年交一次。
条约还规定,“第一次赔款交清后,未经交完之款应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如从条约批准互换之日起,3年之内,能全数清还,除将已付利息或两年半,或不及两年半,于应付本银扣还外,余仍全数免息”。
条约并规定,第一、二次赔款付清之前,日本军队暂行驻守山东省威海卫。
中国每年支付其军费50万两。
为了筹集偿付日本的赔款,也出于免交利息,并尽早撤除驻威海卫日军的考虑,财政困窘的清政府被迫先后于1895年、1896年和1898年订立俄法借款、英德借款和英德续借款合同,共借债约库平银3亿两。
(3)庚子赔款。
在1901年《辛丑各国和约》中,规定中国偿付诸国赔款关平银4.5亿两,以“保票”的形式,按比例数字,交给各国收执。
年息4厘,摊还期39年。
条约规定的赔款值与分期摊还本息之和为关平银982238150两。
因赔款的支付时间长,过程复杂,庚子赔款的实际支付值与应付本息值出入很大。
据江海关档案和旧海关“债赔各款专帐”,以及《辛丑各国和约》“附件十三·还本息表”(1905年7月至1911年)等资料逐年核算,庚子赔款的实际支付值为关平银668661220两。
内含赔款原额、实际补息数额、镑亏数额等项。
不少文章将按条约推算出的应付本息值作为庚子赔款值,夸大了许多。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战争赔款总值约为库平银956814007两,合关银941375451两,合1326323847银元。
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1倍。
三.战争赔款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巨额战争赔款,犹如套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枷锁,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深重的灾难,严重地阻碍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进步,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一)中国的财政危机日趋加重,“民生重困”。
在近代中国的财政中,赔款、外债以及战争期间的军费,是三宗最大的支出,总数常占国家岁出的三分之二以上。
其中,赔款所占的比重颇大。
综观整个近代史,战争赔款并不是一开始就左右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而是随着战争赔款数额的不断增多,致使其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愈来愈大,最后导致了中国财政经济的崩溃。
1.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赔款到伊犁事件赔款,是近代中国支付战争赔款的开始时期,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增加。
据记载,道光时期(1820―1850年)清政府的年财政收入约4000万两。
第一次鸦片战争赔款约占该额的37%。
在偿付赔款的过程中,清政府一方面大量动用关税收入,一方面加重地丁漕赋、盐课、兵饷和商捐等的征收科派,致使本该应用于自身发展的大笔款项被索赔国掠走。
但是,从宏观上观察,这一时期清政府尚能做到收支平衡,赔款对财政经济的影响还不显著。
这是因为:第一,清政府的财政收支结构发生了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只有广州一个通商口岸,关税收入甚少。
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加和对外贸易的扩大,关税渐成为中国最大的财源之一。
同治末年,清政府年收入达到6000万两左右,比道光时期提高了50%。
到光绪初年,又增到8000万两,比道光时期提高了1 倍。
这些新增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赔款对清政府的压力。
第二,赔款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太大。
如第一次鸦片战争赔款分4年偿清,平均每年偿还373万两,约占岁出的9%。
2.甲午战争赔款在中国财政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近代中国的财政经济自此一蹶不振。
由于清王朝建立后,沿袭的仍是“量入为出”的传统收支原则,所以,当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的财政顿感万分支绌。
为筹集战时军费,清政府先后两次向英国汇丰银行借债,共计库平银28653961.78两。
这两笔债款直到1914年才还清。
甲午战后,财政已十分拮据的清政府在短期内根本无力筹集和支付超过当时年财政收入3倍的战争赔款。
万般无奈之际,只好借债偿还。
其中,1895年俄法借款,计4亿法郎,合银98968370两,折扣94.125%,年息4厘,分36年还清;1896年英德借款,计1600万英镑,合银97622400两,折扣94%,年息5厘,分36年还清;1898年英德续借款,计1600万英镑,合银112776780两,折扣83%,年息4.5厘,分45年还清。
以上3笔债款,相当于甲午战争前中国所借外债总和的7倍。
中国年均摊还外债本息约2000万两,偿还外债成为国家财政支出的大宗。
由此可见,中国为支付日本赔款举借了庞大的债务,列强通过借贷攫取了中国大量利权,控制了中国部分财政主权。
从此,清政府“量入为出”的收支平衡状况遭到破坏,中国的财政经济长期处于列强的压迫之下不能自拔。
3.庚子赔款是对中国人民最大的一次勒索,清政府的财政经济陷入全面崩溃。
1901年《辛丑各国和约》签署之时,清政府因甲午战争举借的外债远未还清。
这一年偿付的债款本息即达库平银20593157两。
加上八国联军之役中支付的军费,清政府已是不堪重负。
而庚子赔款又比甲午战争赔款增加了近1倍,相当于清政府4年以上的财政收入。
按当时中国人口平均,每人承担1两。
这是近代中国数额最大,涉及国家最多,支付时间最长,过程最复杂的一笔赔款。
清政府的户部大员们绞尽脑汁,奏陈筹措偿还赔款之法:一方面由政府紧缩,令户部将各省、关应解部的加放俸饷、加复俸饷、加拨边防经费、漕折等项抵拨赔款,每年计得银3900500两;另一方面由各省、关分摊。
全国计有19个省,包括新疆、云南、贵州、广西等向来受协饷的贫瘠省份,也分摊了赔款任务。
总计各省筹划之款项、户部改拨之款项,以及部分关税,每年凑足之数当约2500万两。
为了能够“凑足分派之数,如期汇解”,各省、关不得不倾力搜刮。
主要办法是加重旧税、开征新税。
计有地丁、杂赋、租息、粮料、耗羡、盐课、常税、厘金、洋税、节扣、续完、粮捐、盐捐、官捐、杂捐、节省和赔款捐等项。
在这些名目下,各省的筹款方法虽不尽相同,但沉重的赋税负担,都毫无例外地加在百姓身上。
结果,中国的社会经济愈加停滞落后,人民的生活状况愈加贫困不堪,财政制度愈加纷乱繁杂,不成体系。
国家的财政运转呈恶性循环之势。
(二)资本主义列强利用索取赔款的担保品――海关税、常关税、盐税等,截留中国财源,控制中国财政,左右中国政局。
资本主义列强鉴于中国海关具有组织完备的征收机构、保证可靠的收入、能够进行有效控制等特点,首先把它做为索取赔款的理想来源和重要担保。
根据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中国方面偿付的赔款,除先由清户部直接付给英法各50万两,以及由粤海关付给英法各333333两做为撤兵条件外,其余银两,“在中国各海关每年收税银若干,按五分之一扣归”,由此开创了中国以海关税收担保并偿付对外赔款的先例。
此后,甲午战争赔款、庚子赔款等均以海关税收做为担保。
在《辛丑各国和约》中,规定距各通商口岸50里以内的“所有常关各进款,在各通商口岸之常关,均归新关管理”,于是,常关税又成了抵押赔款的财源之一。
据此,津海、东海、牛庄、宜昌、九江、芜湖、沙市、江海、浙海、瓯海、福海(三都澳)、闽海、厦门、粤海、潮海、江门、梧州、琼海、北海等常关均被划归税务司管理。
外籍税务司的职权大大扩展了。
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亦由此遍及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以至东北、西南等边远省份,并进而深入到全国各地。
《辛丑各国和约》还同时规定,中国政府的重要税收盐税,也一并做为赔款担保。
据1913年民国政府财政预算,关税占年收入的24.4%,盐税占年收入的23.2%,两者合起来约占年收入的一半。
这样,列强就通过截留、控制关税和盐税,扼住了中国政府的财政咽喉。
其中,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海关的控制,起了特殊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