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doc小马过河教学案例
《小马过河》教案6篇

《小马过河》教案6篇《小马过河》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小马过河(第一课时)。
能读准多音字“磨没”。
2.学会用“既不像…..也不像…..”写句子;能给指定的句子正确地加上冒号和引号。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和小马犯难时的心里想的儿句话的语气,能背诵并听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
4.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多动脑筋,亲自尝试、实践,初步培育分析问题的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2〕理解小马第1次为什么过不了河,而第2次就过去了;〔3〕用“既不像…..也不像….”写句子。
教学难点:〔1〕掌控生字“鼠”的字形、笔顺;〔2〕理解“拦住、挡住、当然”的意思;〔3〕理解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4〕用词造句。
教学预备挂图、生字卡片、录音机、录音磁带、投影机、投影片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自同学字,教学课文第1、2自然段,学校三班级语文教案《小马过河(第一课时)》。
2.了解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和第1次来到河边过不了的河的经过。
教学过程1.揭题,明确阅读思路。
〔1〕揭题后,指出阅读思路:小马为什么过河?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是怎样的?〔2〕让同学带着以上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口。
2.朗读课文。
小马为什么过河?(谁能用“为了……所以……”说有句话)3.自同学字词。
〔1〕划出带生字的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2〕查字典,了解“驮”的意思。
4.检查自学状况。
〔1〕“驮”是什么意思?什么结构?〔2〕什么叫“拦住、挡住、磨坊”?5.理清课文思路,练习说话.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是怎样的?板书: 过不了河趟过了河填空: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 )的状况,然后写老马( ),最末写小马( )。
5.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推荐】《小马过河》教案4篇

•••••••••••••••••《小马过河》教案【推荐】《小马过河》教案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马过河》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马过河》教案篇1【活动目标】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培养其机智勇敢的精神。
【活动准备】沙包(与幼儿人数相等)、平衡木四组【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在音乐伴奏下,老师组织孩子们进入活动场地,进行队形队列练习,大圈--小圈--圆点--四队体操队形结束。
2、听音乐一起做热身运动。
二、基本部分:1、每人一个沙包:1)、幼儿自由玩沙包,老师注意观察幼儿的各种玩法。
2)、根据刚才孩子们的沙包玩法,集体练习。
2、介绍沙包的另一种玩法:小马过河小马过河玩法:平衡木四组,幼儿每人一个沙包,听到口令后,幼儿将沙包放于头顶上,两手平举,等上小桥--平衡木,平衡到达另一端,幼儿自由活动,也可以分组比赛活动。
规则:若沙包掉下或幼儿从平衡木掉下即为失误。
3、教师示范做动作。
4、幼儿在活动场地上自由练习头顶沙包两手平举的动作,老师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动作。
5、幼儿练习在平衡木上的动作,注意安全。
6、分组比赛:小马过河7、幼儿自我评价。
三、活动延伸:一起探讨沙包的多种玩法。
四、结束部分:1、听音乐跟随老师做放松运动。
2、整理活动场地。
《小马过河》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观察。
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表现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重难点:理解第七自然段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教具:多媒体课件。
老马。
小马。
老牛。
松鼠的头饰。
一、故事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小马过河》。
”(出示课题)(2)教师讲述:“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飞快地向磨房跑去。
小学语文《小马过河》教案5篇

小学语文《小马过河》教案5篇小学语文《小马过河》教案5篇小学语文《小马过河》教案1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
《小马过河》。
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2、读了课题,会读书的你们肯定有了疑问,你想问什么呢?3、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
你们想去理解这个故事吗?就让我们读读这篇课文,找出答案吧!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P49,请你们自由的朗读课文,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快快开场吧!4、认字【课件出示:字】(1)听你们读得这么认真,生字宝宝想要和你们交朋友呢?谁先来和他们打打招呼?(2)小朋友们在读得时候,注意读好了后鼻音,平、翘舌的字,如今老师把拼音去掉,你们能读好吗?谁想试试!(3)你们读得很认真,把字音读得很准,如今组成词语了,谁愿意试试?注意:轻声(4)小结:小朋友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你们可真了不起,请把掌声送给自己。
5、(1)【课件出示】请小朋友们看幻灯,老师这里有4个句子,请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带有问号的句子,应该怎样读好呢?(读出疑问的语气,是的在读时把语调抬高些) 如今你能把这些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吗?自己先读读吧!你喜欢哪句就读哪句!生展示:谁来评评他读得怎样?(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把疑问的语气都读出来了,老师这里还有2句带有感慨号的句子,你们能读好吗?(3)出示:既有问号又有感慨号的句子,看谁读得好!大家先自己读读。
谁愿意来读?二、新课1、如今回到课文,告诉老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你们的预习工作做的真好。
刚刚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如今老师请你们听听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边听、边看,还要边考虑:小马过河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都遇到了谁呢?【出示课件】就让我们听听这个故事吧!3、故事听完了,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然段。
【出示相关句子】(1)(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doc小马过河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小马过河》教学案例与评析2015-1-31 | 小马案例教学李靖香《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小马过河”教学案例与评析》摘要:河。
然后回来比一比,老牛浸水的部位到底在小马的什么高度?这样小马就心里有数啦! 学生:不用那么麻烦,课文里不是已经说了,河水刚没老牛的小腿,小马是过去和老牛直接比一下就可以了。
(师评:挖掘文本里的知识...相关:◇语文S版:《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二、小马过河◇奥尔夫音乐教案《小马过河》小音乐剧◇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与撰写这是一个另类的声音,也是一个引人思考的声音,含着一种强烈的批判意识。
于是我顺势而引:“是啊,生命只有一次,谁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那么听老牛说是浅,松鼠说是深,而对让人如此为难的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判断河水的深浅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个学生说:“拣一块大小合适的石子扔到河中央,如果激起的浪花很小,而且声音很沉的话,说明河水有些深,如果激起很多水花,声音比较脆,那就说明河水较浅。
(师评:你很有生活经验)学生:可以拣一根很长的树枝,测量一下水的深度。
学生:我还有一个办法以,附近不是有老牛吗?请老牛再过一回河。
然后回来比一比,老牛浸水的部位到底在小马的什么高度?这样小马就心里有数啦!学生:不用那么麻烦,课文里不是已经说了,河水刚没老牛的小腿,小马是过去和老牛直接比一下就可以了。
(师评:挖掘文本里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学生:还可以请求牛伯伯帮助啊!请它帮忙驮过去。
教师:同学们非常会动脑筯,想出了很多有用的办法,那课文里的小马这样想了吗?它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它立刻收回了脚,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学生:课文里写道:“小马叹子口气说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它还是离不开老马,自己不想办法。
学生:小马没有去想办法,如果动一下脑筋的话,它就可以顺利过河,不用去问妈妈了。
老师:是啊,做什么我们都要谨慎行事,以防万一,但只要勤动脑筋,很多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评析]这本来是一个学生思想上的“疑点“,课后我想,如果当时忙着一味地完成教学任务,一味跟着教案走过场的话,学生就不太可能会深入思考,踫撞出智慧的火花。
2023最新-《小马过河》教案(优秀8篇)

《小马过河》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8篇《小马过河》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小马过河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书的主要内容。
2.认识书中出现的“小”“马”“牛”等字。
3.引起小朋友的思考:小马为什么不敢过河。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
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1.图画书《小马过河》,绘画用纸,笔等。
2.“小,马,牛”等汉字卡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1.阅读前设疑,引导幼儿回忆。
(1)教师提问:小马是要去干嘛?他在路途中遇到了谁?(2)教师逐一出示“小,马,牛”等汉字卡片,请幼儿认一认,并想一想,做一做故事中角色的相应动作。
(3)将幼儿分成若干份,合作排序故事的先后顺序。
2.讲述后设疑,引导幼儿反思。
(1)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书内容。
(2)小马为什么不敢过河?围绕这个问题向幼儿提问。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创编,如果小马要再次过河,他还敢不敢过了?如果你是小马你会怎么办?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使幼儿在如下几方面有所提高:1,培养了幼儿的良好的语言习惯。
如小马在向牛伯伯请教时,使用了礼貌用语:“您好,请问,谢谢”等。
在故事的其他地方也有礼貌用语的使用。
2,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在理解故事内容时,我主要通过设计问题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
并且这些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3,我在课堂中只是起了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而幼儿们则是课堂的主人,幼儿们发表看法,幼儿们表演故事,幼儿们续编情节。
小马过河教案篇二一、游戏综述故事《小马过河》是我国经典的寓言故事之一。
这个故事情节简单,却富含深刻的道理,阐明了“大小、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问题的道理,教育幼儿遇事要动脑筋想一想,还耍去试一试。
《小马过河》教案5篇

《小马过河》教案5篇《小马过河》教案篇1活动设计意图:因本班幼儿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遇事不爱动脑筋,学习怕困难,我选择了《小马过河》这篇童话故事,让幼儿通过观看小马过河的经历,使幼儿懂得河水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而言的,从而知道遇事要动脑筋想一想,有时还要亲自试一试的道理。
活动目标:3、通过活动丰富幼儿字、词:驮、蹚、深、浅,磨坊、理解为难、难为情。
难为情:害羞, 脸面不好看; 情面上过不去。
仔细∶当心; 细心。
认真:不马虎, 以严肃的态度或心情对待. 发展幼儿口头表达能力。
4、结合幼儿生活实际,教育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情感)活动重点: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活动难点:理解妈妈说的话。
理解大与小、深与浅的相对性。
突破重难点,在导入时先出示图片,让幼儿比较分析三种动物的高矮在水深一定的情况下会出现的不同结果。
活动准备:故事图片1套、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导入:2、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看小马与老马,小马与老牛,小马与松鼠体形上的比较三种小动物的高矮比较,涉及过河问题。
(二) 基本部分:提问:(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2)故事里有哪些动物?(3)故事里说了一件什么事情?4、提问:讨论(1)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了什么?(2) 小马是怎么回答的?(3)小马驮麦子去磨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提问:1)、老牛是怎么说的? (老牛为什么这样说?你说小马会相信老牛的话吗?)2)、松鼠是怎么说的?(小松鼠为什么要这样说?他为什么和老牛说的不一样?你相信谁说的话,为什么?)引导幼儿认识高和矮、大和小、深和浅不是固定不变的。
(围绕故事中的情节与小朋友互动,提出问题,请幼儿互相讨论)4)、马妈妈对小马说的什么?5)、小马最后是怎么做的?为什么?6)、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6、请每个幼儿练习讲述故事一遍。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小马过河》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小马过河》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棚、驮、磨、坊、趟、筋、试”这7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低愿突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小马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画一条小河。
2、揭示学习内容:面对眼前的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怎样过河?结果是什么?)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并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匹突然袋如道愿半拦低挡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口袋突然拦住挡住愿意如果低头深浅明白(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袋:上面是代表的代,下面是“衣”字底,“代”字不能多撇。
然:意思是火烤狗肉。
挡:左右结构,部首是提手旁,右边是“当”字,第一笔写竖。
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低: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提,横,斜钩,点。
注意与“纸”字区分。
愿: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部首是:厂字头。
突:上下结构,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犬字。
匹:注意与“四”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
《小马过河》教学案例(精选16篇)

《小马过河》教学案例(精选16篇)《小马过河》教学案例篇1案例背景:新课程要求,课堂中要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公平的师生关系,让同学在公平、敬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
故事叙述的是小马为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河对岸磨坊去,两次去河边的不同表现和不同结果。
教学的重点是让同学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索,亲自从实践中寻求问题的答案。
案例分析:片段一:感知课文内容,师生共同参加。
师:同学们,老师来读课文,你们仔细倾听,老师有读错的音请帮忙订正,然后再评评老师读的怎么样,好吗?生:好!(生一听要帮老师正音,要评价老师,一个个都坐得很端正,竖起了耳朵,仔细听师读)师读完后,同学个个举器了小手,有的说老师一般话太标准了,没有读错一个字,有的说老师读的特别有感情。
有的说老师用不同的语调来读动物的话,太有意思了,有的说~~~~~~~~师:你们真会评价!感谢你们对我的夸奖。
你们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生:想师:下面你们就试着来读,老师信任你们的能行,开头读吧!(生自由大声或轻声读,师巡察)师:自由读完后,能知道文中写了哪几种动物吗?生:老马、小马、老牛、松鼠。
师:这篇课文较长,一个人全篇读下来很辛苦你们说说还可用什么方式来读?生:老师,分角色读吧。
师:行!女生当老马,男生当小马吧。
另外在找两位同学分别作老牛和松鼠,老师也不闲着,来读叙述语。
好了,下面请你们做好自己的角色,让我们合作开心!(生特殊喜爱分角色这种形式的朗读,又是和老师一起合作,因此个个精神抖擞。
)片段二:读后感悟,拓展延长。
续编故事师:此时你就是小马,我就是你的妈妈老马,我在家里等着你呢。
你从磨坊回来回对我说什么呢?(一听到老师做老马,同学们都跃跃欲试,纷纷离座到讲台前与我对话,他们特喜爱这种情境,把我叫成了妈妈,他们非常愉快,由于这样拉近了老师与同学的距离,显的很亲近,此时教室里同学个个心情高涨)生:妈妈,妈妈!我回来了,我完成了你交给的任务。
小马过河教案(优秀3篇)

小马过河教案(优秀3篇)小马过河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认识多音字“没”。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遇事要多动脑筋,(具体分析)要实践”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第七自然段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感悟“遇事要多动脑筋,要实践”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用具】老牛、小马、老马、松鼠头饰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认识其中的多音字“没”,正确书写八个生字。
【教具准备】:12张圆形生字卡片,分别涂上红、黄、紫三色,分成3组。
这些圆片当“花瓣”,再准备3个相应颜色的圆片当“花蕊”。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板书课文题目。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小马过河》”。
(板书课题)2、老师在讲这个故事时,同学们边听边想想:课文讲一件什么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
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2、小组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通过小组合作,帮助弱势学生识字,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合作。
3、用开火车读词的游戏检查认字情况(1)课件投影:麦子一切电脑马蹄既然心愿试一试马棚磨坊没过(注意多音字)(2)开火车读字词(3)请同学当“小老师”给同学们指认字词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棚、麦、磨、坊、没、淹、哩、唉、切、脑、试、蹄、既”指名读。
认识多音字“没”,méi(没有)mò(淹没)(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会写的8个生字“愿、麦、离、周、叹、低、切、试”。
给这几个字组词。
(2)仿写,小组评价。
《小马过河》教学案例解析与总结

《小马过河》是一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故事书,它描绘了小马宝宝怎样经历挫折,最终成功的故事。
这本书可以为小学生们带去很多启示和帮助,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变得更加自信、坚韧、勇敢。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小马过河》这本故事书的教学案例解析与总结。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故事中的人物以及其心理活动;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促进学生理性思考;3、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故事的情节,特别是主人公的情感变化;2、通过故事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3、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涉及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故事中涉及的问题;2、让学生从纯粹的故事阅读进一步拓展思维。
四、教学方法1、提问法: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并引导其自主思考;2、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3、演讲法:让学生对故事进行演讲,培养其口语表达能力;4、阅读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小马过河》故事的背景,并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可能涉及的主题;2、分段阅读:将故事分段,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和分析;3、小组讨论:划分小组,让同组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后发现的问题和想法,并相互讨论沟通,引导他们深入思考;4、知识点讲解:让学生预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在故事中涉及到的有关知识点进行简单讲解,并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5、思辨训练: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准备一个小主题,让学生结合故事述说各自主题的意义,并与全体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
六、教学总结1、理性思考: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在故事阅读中学习到如何理性思考,在分享讨论中宣扬了“以人为本,立足实际”的理念,加深了学生的实践经验;2、促进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辨训练,学生进一步拓宽了交流面,拓展了思维,更好地锻炼了科学素养;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提问、演讲等多种教学手段,学生和老师一起共同培养语文阅读及表达能力,并获得成就感和信心。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马过河》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注意生字词的发音和意义。
2.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释其中的道理和寓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
3.通过举例和故事,让学生明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讨论问题,如:“小马过河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它是如何解决的?”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道理,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2.强调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尝试和克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小马过河的过程,以及其中的道理,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道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道具,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图像,使学生能够在直观的视觉感受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实践性强的活动,如让学生分组讨论、表演课文情节等,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课文所传达的道理。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小马过河》参考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小马过河》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了解故事中的角色特点,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2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善于思考的品质。
3.2教育学生面对困难时,要勇于尝试,不怕失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1.2分析故事中角色特点,体会故事寓意。
2.教学难点2.1理解故事中“小马过河”的寓意。
2.2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河流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中的景物。
1.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河流的了解和印象。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理解句子。
3.理解课文3.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2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4.学习生字词4.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组内交流。
4.2学生通过查字典、组内讨论,了解生字词的意思。
5.分析角色特点5.1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中角色的认识。
5.2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找出角色的特点。
6.角色扮演6.1学生分组,分别扮演小马、老马、小松鼠等角色。
6.2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7.体会故事寓意7.1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8.1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1.1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1.2写一篇关于《小马过河》的读后感。
2.课堂作业2.1角色扮演,展示故事情节。
2.2绘制故事场景,发挥想象力。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体会到故事寓意。
3.在角色扮演环节,学生表现出较高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小马过河教案(北师大名师) 简案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能用提供的词语复述故事。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课后第三题的几种说法,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学重难点1.能用提供的词语复述故事。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懂得遇事不能光听他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1.引出课题。
2.复习词语。
3.再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二、运用词语,串讲故事第一组词语:马棚、愿意、磨坊1.出示课文插图,用上面三个词语讲故事的起因。
2.老师总结。
第二组词语:驮、小河、挡住、为难、心想1.出示课文插图,用上面三个词语讲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
2.学生讲述故事:小马遇到了困难。
第三组词语:突然、拦住、吃惊1.出示课文插图,用上面三个词语讲小马都得到了谁的建议。
2.学生讲述故事:牛伯伯和小松鼠给建议。
第四组词语:难为情、动脑筋、小心1.出示课文插图,用上面三个词语讲小马最后怎么过河的。
2.学生讲述故事:在妈妈的建议下,小马过了河。
三、概括课文,整体感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用上合适的词语。
四、读悟结合,理解内容1.借助提示语,读出恰当的语气。
(1)理解“为难”。
(2)朗读指导,读出“为难”。
2.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
师:生活中我们遇到为难的事,请教他人是很有必要的。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4-5段,看看小马都听到了哪些建议?请你用“~~~~”画出来。
(1)指名说老牛和松鼠给小马的建议。
(2)不同的两个建议,让小马的反应也不同。
(3)指导朗读老牛和松鼠的建议。
3.联系上下文,读好第7段小马和妈妈的对话。
(1)理解“难为情”。
(2)朗读指导,读出“难为情”。
(3)指导朗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
(4)理解马妈妈话中的道理。
五、依托故事,说说看法1.小马尝试过河。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八自然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小马过河》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小马过河》教案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熟读课文了解小马驮麦子去磨坊遇到了些困难他是想又是做的理解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字:匹蹦半麦如周伯昨伴甩啦词:伯伯伙伴麦子难为情昨天四周如果连蹦带跳句中体会词意(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2)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二)能力训练点:用学过的偏旁部首分析记忆字形用“如果”“四周”造句比较“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并会运用通过观察图再读课文训练学生读书说话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进行独立思考并勇于实践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二、重点、难点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生字及词语解决方法:通过熟读讨论查字典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利用字典识字掌握字的音、形、义2.通过多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老马说的话的意思3.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我们上一课学的(《狐狸和乌鸦》)同学们喜欢今天我们再学一篇童话故事: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解决字音了解故事内容: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准字音、正音理解字义2.自由读课文2遍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按段学习课文:1.指名读第一段想一想老马和小马住在什么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3.分角色朗读4.换词理解“连蹦带跳”换“一蹦一跳”“蹦蹦跳跳”等第二课时学习三至六段(一)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想的做的并勾画出有关词句1.小声读第三段想一想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呢它想什么理解“去路”(往前走的路)“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走2.指导朗读小马说的话3.自由读四—六自然段想:小马过了河它是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得对不对为什么4.自由读第四段想:小马问老牛老牛说5.指名读第五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说明什么(小马没有动脑筋辅助句:从个词看出来的立刻)为什么老牛和松鼠说的不同看投影中小河、老牛、松鼠形象的比较(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老牛整体高大而松鼠个子小用上“因为……所以……”把这个问题说清楚)6.指名读第六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比较:下列两句话(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2)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体会“立刻”“连忙”的意思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什么(小马没有动脑筋)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后表现得怎样7.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四—六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1)小马问老牛的话用疑问的语气读老牛的回答用平静的语气(2)松鼠的话后边是感叹号读得急促声音高、速度快些第二个“别过河”语气加重(3)“小马吃惊地问”表示害怕紧张(4)小马叹了口气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要读轻缓第三课时(一)指名读第七段想:1.小马的妈妈是说的妈妈的话意思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2.自由读画出小马妈妈说的话3.齐读这句话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不要听了别人一说就相信是真的一定要自己动脑去想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是根据他自己的情况判断的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二)自由读第八自然段想:小马是过河的(结合看插图)它感觉怎样1.边读边画出小马感受的话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来的(读句子)(三)指导朗读七、八段妈妈的话读得亲切小马的话用难为情的语气(四)指名读全文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2.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五)布置作业1.抄写课后词语2.用“四周”“如果”造句3.比较“立刻”“连忙”相同的意思4.分角色朗读课文六、板书设计19小马过河1.匹蹦半麦如周伯昨伴甩啦19小马过河2.老马老牛松鼠小马能帮妈妈做事很愿意为难水很浅连忙水很深动脑试试难为情:既不像……也不像……(正确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小马过河》参考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小马过河》参考教案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四周”、“如果”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指导“蹦、甩”的书写。
2.“匹、昨、周”容易写错。
3.“4、5”自然段是教学重点。
4.第7自然段中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的话。
以及第8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既……也……”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5.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借助拼音读课文,认读生字。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借助拼音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读准下列字的读音:匹p!、磨m^坊、刚没m^小腿、为w6i难。
三、教学过程(一)借助拼音读课文。
1.请你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看谁能读准下面字的读音?一匹磨坊刚没小腿为难p!m^m^w6i3.同学之间互相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不出错。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中写了几个小动物?如:课文中写了小马、小马的妈妈、老牛和松鼠4个小动物。
(2)想一想,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学生能简要回答出:课文写了小马驮着半口袋麦子去磨坊,路上被一条河拦住了去路,它不知河水是深还是浅,就去问老牛、松鼠,结果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小马不知怎么办才好,就回去问妈妈,听了妈妈的话,小马亲自去试,终于趟过了河。
(三)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
并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4、5自然段是教学重点。
(二)第7自然段中小马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的话,以及第8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小马过河 教学案例.doc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小马过河》教学案例片段一:感知课文内容,师生共同参与。
师:同学们,老师来读课文,你们认真倾听,老师有读错的音请帮忙纠正, 然后再评评老师读的怎么样,好吗?生:好!(生一听要帮老师正音,要评价老师,一个个都坐得很端正,竖起了耳朵, 认真听师读)师读完后,学生个个举器了小手,有的说老师普通话太标准了,没有读错一个字,有的说老师读的非常有感情。
有的说老师用不同的语调来读动物的话,太有意思了,有的说师:你们真会评价!谢谢你们对我的夸奖。
你们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生:想师:下面你们就试着来读,老师相信你们的能行,开始读吧!(生自由大声或轻声读,师巡视)师:自由读完后,能知道文中写了哪几种动物吗?生:老马、小马、老牛、松鼠。
师:这篇课文较长,一个人全篇读下来很辛苦你们说说还可用什么方式来读?生:老师,分角色读吧。
师:行!女生当老马,男生当小马吧。
另外在找两位同学分别作老牛和松鼠,老师也不闲着,来读叙述语。
好了,下面请你们做好自己的角色,让我们合作愉快!(生特别喜欢分角色这种形式的朗读,又是和老师一起合作,因此个个精神抖擞。
)片段二:读后感悟,拓展延伸。
续编故事师:此时你就是小马,我就是你的妈妈老马,我在家里等着你呢。
你从磨坊回来回对我说什么呢?(一听到老师做老马,学生们都跃跃欲试,纷纷离座到讲台前与我对话,他们特喜欢这种情境,把我叫成了妈妈,他们很开心,因为这样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显的很亲近,此时教室里学生个个情绪高涨)生:妈妈,妈妈!我回来了,我完成了你交给的任务。
(我摸摸生的头)师:你真不错!完成了妈妈交给的任务生:妈妈,你说的对!什么事都要自己试一试才知道行不行。
(我对生竖起了大拇指)师:太棒了!孩子,你不仅完成了任务,还明白了一个道理。
生:妈妈,下次我一定记住你的话,遇到问题时要多动动脑筋,再去试一试。
(我连连对着生点头)师:是呀!是呀!孩子,以后可要多动动脑筋了。
生:妈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小马过河》教学案例与评析2015-1-31|小马案例教学xxxx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小马过河”教学案例与评析》摘要:河。
然后回来比一比,老牛浸水的部位到底在小马的什么高度?这样小马就心里有数啦!学生:不用那么麻烦,课文里不是已经说了,河水刚没老牛的小腿,小马是过去和老牛直接比一下就可以了。
(师评:挖掘文本里的知识...
相关:◇语文S版:《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二、小马过河
◇奥尔夫音乐教案《小马过河》小音乐剧◇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与撰写
这是一个另类的声音,也是一个引人思考的声音,含着一种剧烈的批判意识。
于是我顺势而引:“是啊,生命只有一次,谁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那么听老牛说是浅,松鼠说是深,而对让人如此为难的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判断河水的浅深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个学生说:“拣一块大小适合的石子扔到河中央,如果激起的浪花很小,而且声音很沉的话,说明河水有些深,如果激起很多水花,声音比较脆,那就说明河水较浅。
(师评:你很有生活经验)
学生:可以拣一根很长的树枝,测量一下水的深度。
学生:我还有一个办法以,附近不是有老牛吗?请老牛再过一回河。
然后回来比一比,老牛浸水的部位到底在小马的什么高度?这样小马就心里有数啦!
学生:不用那么麻烦,课文里不是已经说了,河水刚没老牛的小腿,小马是过去和老牛直接比一下就可以了。
(师评:挖掘文本里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
学生:还可以请求牛伯伯帮助啊!请它帮忙驮过去。
教师:同学们非常会动脑筯,想出了很多有用的办法,那课文里的小马这样想了吗?它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它立刻收回了脚,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学生:课文里写道:“小马叹子口气说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它还是离不开老马,自己不想办法。
学生:小马没有去想办法,如果动一下脑筋的话,它就可以顺利过河,不用去问妈妈了。
老师:是啊,做什么我们都要严谨行事,以防万一,但只要勤动脑筋,很多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评析]
这本来是一个学生思想上的“疑点“,课后我想,如果当时忙着一味地完成教学任务,一味跟着教案走过场的话,学生就不太可能会深入思考,踫撞出智慧的火花。
而像这样有价值的出发点在我们的课堂中处处存在,如何将它挖掘出来,引发思想的共振而使学生有所得。
我想教师要放开手脚,让孩子大胆地说,说自己心中的想法,说自己独到的见解,再者需要教师敏锐地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引发课堂的交流,从而把学习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