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十二帝论文全片
我喜欢的帝王论文800字
我喜欢的帝王论文800字从前一段时间里,我便迷上了《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
其中,让我最佩服的皇帝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了。
努尔哈赤本是女真部的一个平凡的小男孩儿,但因为明朝杀了两个人,使努尔哈赤这个平凡的小男孩儿变身成了一个在历史上崛起了296年的王朝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指挥明朝攻下古勒寨后屠城,去寨中探亲的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和外祖父觉昌安也未能幸免。
少年丧父的努尔哈赤在会建州的途中遇到额亦都等人拥戴,用祖、含恨起兵,开始统—建州女真各部的战争。
努尔哈赤戎马一生,为什么能够在多次大战中获胜呢?主要等原因就是:努尔哈赤能做到“天合”、“地合”、“人合”、“己合”。
在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掌握了天时,也就是天合,这时赫图阿拉大雪封山,天寒地冻,对明的前进造成了很大的干扰。
但这种天气对后金是有利的,因为他们就是当地土生土长,适应那个气候。
努尔哈赤正是因为利用了这个天时,才能够打败明朝。
第二是地合(也就是地利),努尔哈赤打败了杨镐之后,取得萨尔浒大战胜利之后,就往西进了,就进入到辽河流域了,就打沈阳。
沈阳和辽阳是明朝在辽东最坚固的两座城市,地行可以说对后金不利的,山路对它有利。
怎么变不利为有利,怎么变地不合为地合?后金骑兵攻沈阳城,城坚池深,怎么攻啊?努尔哈赤就利用地合,地不合我创造一个条件让地合。
就是把明朝沈阳守城的兵队引出城来,叫做引敌出城,城外不就是平原吗?野战争锋,骑兵作战明朝不行,后金强,就在城外野战把明朝消灭了。
再配上里应外合,就把沈阳城打下来了。
我有两座坚城。
但是努尔哈赤他变不利为有利:我把你主力引出来,我在平原上用骑兵的优势,我同你冲击。
创造一个地合的优势,就连着打下了沈阳和辽阳,两座重镇。
我们是幸福的一代——这是天合。
我们的国家十分富强,我们可以坐在教室里读书——这是地合。
我们要和同学们和睦相处——这是人合,我们在学习方面要多多思考,遇到不会的题要迎难而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问同学、问老师、问家长,不要憋在心里,不懂装懂——这是己合。
《清十二帝疑案(一)努尔哈赤》 阎崇年
5月15日《清十二帝疑案(一)努尔哈赤》阎崇年央视国际 2004年05月13日 15:20主讲人简介: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
论文集有《满学论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燕步集》共四部;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
主编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六辑和《袁崇焕学术论文集》等十一部。
先后发表满学、清史论文二百五十余篇。
内容简介:巍巍中华,漫漫长河,伟大英雄,辉同日月。
他们叱咤风云,挥鞭断流,功劳政绩,留传万世。
清太祖努尔哈赤正是这样一位中华历史上、世界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
努尔哈赤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长达296年的时代,占据了自秦朝以来整个中国皇朝历史的七分之一,它的出现使中国皇朝制度达到鼎盛。
这就是清朝,它上承明朝中晚期强劲发展的封建社会,专制主义急剧加强的中央集权,经济领域崭新的资本主义萌芽;下接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全面巅峰之后的社会转型,在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中开始迈开近代化的步伐。
它开疆拓土,外御强敌,民族协和,封定藩属,奠定了当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而大清皇朝的缔造者、开创者正是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
在中国两千余年的皇朝史上,开创过200年以上大一统皇朝的,只有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明太祖朱元璋和清太祖努尔哈赤。
刘邦、李渊和朱元璋均为汉人,只有努尔哈赤是满人。
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6世纪后期和17世纪初期,活跃在中华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舞台上,他戎马一生,瑕不掩瑜。
所谓“时势造英雄”,所谓“性格决定命运”,究竟是什么足以促成天命大汗努尔哈赤开创满清王朝?究竟又是什么令努尔哈赤含恨逝去?努尔哈赤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但是他也埋下了“光宣哀世”的基因。
他的一生,应当说是一个喜剧的一生。
他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场戏剧是喜剧,但是他晚年也演了一场悲剧。
努尔哈赤成功和失败,喜剧和悲剧,谜底是什么?本期主讲人为您从天合、地合、人合、己合四个角度分析努尔哈赤的成功之谜与失败之谜。
清朝十二帝顺序关于挫折的作文
清朝十二帝顺序关于挫折的作文康熙、雍正、乾隆,他们的名字家喻户晓。
所以,我有一种想要去了解他们,走进他们那个年代的冲动,因而就翻开了《清朝十二帝》,尝试着去揭开清王朝神秘的面试,走进清王朝的兴、盛、衰、亡。
清初。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第一代君王——努尔哈赤,留下了赫赫战功。
他以十三副遗甲起兵,但在当时众多的女真部落中,他也不过是个小人物。
然而这个小人物,只用了三十多年,就统一了女真、建立了政权,占据了原本重兵集结的辽东,并正式向明朝挑战,最后还开创了大清王朝这个大时代,这个大时代占据中国历史舞台长达296年之久。
作为一个时代的奠基人,他的功绩堪与日月争辉。
是的,成功对于努尔哈赤来说,就像是天注定的一般,他的性格,他的经历,还有他的社会背景注定他会开创一个新的时代,注定他会成为一代天骄。
第二代君王是皇太极,他的政治生涯中,对内革除弊政、调剂满汉,对外勇战扩充,为清兵入关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代君王是顺治帝——福临,他的母亲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孝庄文太后。
他是大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
第四代君王是很多人都喜欢的康熙帝,他是清代皇帝中最勤奋好学的皇帝之一,手不释卷;而且对科学知识特别感兴趣,御用多位外国大臣共同探讨。
传说,他还是一位风度翩翩的美男子。
还有就是他的成才,他的即位,都是多亏了孝庄太后的大力支持,而他自己也是发自内心地,真心地感谢祖母的培育、爱惜之情。
第五代君王是雍正帝,他的即位几百年来一直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与此同时,他死因不明,总之就是一个多谜的皇帝。
康熙之后是第六代的乾隆,他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他将清代的经济和文化推到了极致,但是晚年固执教条也为大清的灭亡埋下祸根。
第七代是嘉庆帝,第八代是道光帝,第九代是咸丰帝,他将清代的昏庸政治发挥到了极点,他过了错误的一生,而他最大的错误就是娶了慈禧当老婆,第十代是同治帝,第十一代是光绪帝,第十二代就是做过阶下囚,也做过市井市民的傅仪了。
清十二帝疑案课程论文
启清代一统宏图的创业之君——皇太极之谜【摘要】皇太极是如何继位的问题,有不同的说法,皇太极汗位是从其幼弟多尔衮手中篡夺来的;皇太极的汗位是通过激烈争斗,力克竞争对手而得到的。
皇太极在皇位争夺中成为最大的赢家绝非偶然,不论是文治还是武功,他都显然比对手要技高一筹。
在文治的棋盘上,调整关系,革弊图新,调剂满汉。
其次在武功上:四向开拓,开拓疆域。
皇太极做了两件大事,影响千古,史册永存。
一件是改族名女真为满洲。
另一件是改国号大金为大清。
【关键词】皇太极继位之迷文治武功一皇太极继位之迷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毒疽发作而死,皇太极继承汗位。
关于皇太极是如何继位的问题,有不同的说法。
据朝鲜史籍《鲁庵文集》记载:“老汗(努尔哈赤)临死曰:洪佗始(皇太极)能成吾志。
终无所命而死。
”因而皇太极得汗位,是符合努尔哈赤临终之命的。
一些明清史专家则认为,皇太极汗位是从其幼弟多尔衮手中篡夺来的。
清人蒋良骐的《东华录》顺治八年(1651)二月己亥诏内载,多尔衮声称“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之位原系夺立”,暗示皇太极篡夺汗位。
据说,努尔哈赤生前已立多尔衮为嗣子,而皇太极用阴谋狡诈的手段从其幼弟手中夺取了汗位,为去除篡位障碍,还逼迫多尔衮生母大妃纳喇氏死殉。
皇太极即位后,对多尔衮“特加爱重”,大力培养提拔,多尔衮对皇太极的恩育万分感念,尽心尽力辅佐皇太极,勋劳卓著,成为皇太极最得力的助手。
总之,皇太极与多尔衮兄弟感情较好,无法想像皇太极对多尔衮干下篡位、杀母的勾当。
有的则认为,皇太极的汗位是通过激烈争斗,力克竞争对手而得到的。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与诸贝勒争夺汗位的斗争白热化,最后皇太极击败对手自立为汗。
其间,皇太极与代善的争斗尤为激烈,代善有勋绩,有声望,也有势力,长期以来一直是汗位的有力竞争者,皇太极抓住一切机会打击代善,如利用代善与大妃纳喇氏的暧昧关系,推波助澜,借助舆论,促使努尔哈赤罢黜大妃,代善威望遭受损害。
清代帝王评说论文
考试序列号____通识教育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课程名称: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联系方式任课教师20 年月日康乾盛世自康熙(1661-1721)经雍正(1722-1734)至乾隆(17235-1796)的130多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
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对外贸易长期出超,以致英国迟迟不能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中华民族经过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发展,至康乾盛世,其经济取得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成就。
她的农业、手工业、贸易、城市发展等,都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从农业来看,不论是当时的人口数量,还是耕地面积,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历史时期。
据统计,康熙24年(1685年)全国共有耕地6亿亩,到乾隆终年(1799年),全国耕地约为10.5亿亩,粮食产量则迅速增至2040亿斤。
中国农作物的总产量占世界第一位。
人口从1700年前后的约1.5亿增加到1794年(乾隆59年)的约3.13亿,占全世界9亿人口的1/3。
从手工业来看,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
生产规模扩大,手工作坊、手工业逐渐增多。
如广东的冶炼业、京西的采煤业、江南的纺织业、云南的铜矿业等。
手工劳动的分工进一步精细,如江苏松江棉布染色业作坊,按照产品种类,分成为蓝坊、红坊、漂色坊、杂色坊。
市场也有了一定的发育。
粮食、布匹、棉花、丝、绸缎、茶、盐成为主要商品。
对外贸易急剧增长。
主要出口商品有茶、丝、土布,尤以茶叶占第一位。
18世纪末,英国东印度公司每年平均从中国购买茶叶值银400万两。
而英国商人运到中国来销售的主要商品(毛织品、金属、棉花)的总值,尚不足以抵消从中国运出的茶叶一项。
为了平衡贸易收支,英国商人必须运送大量白银到中国。
康熙年间,清朝征收的关税正额有银43000两,实际上关税收入大大超过“正额”。
清代帝王评说论文
平定准噶尔丹叛乱
雅克萨之战图
《康熙字典》图
经有60多种,总数将近20000卷,这是一笔非常重要的精神财富。
七、他,重视科学,热爱西学,学习科技。
说到西学,一般的帝王都会选择排斥,或者是轻蔑它。
可是康熙不然,他不但没有排斥它,反而还乐意接受它。
其实,这也是受到他的父亲顺治帝的陶冶,当时顺治帝很重视和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的关系,就是汤若望叫康熙和他一起编修历法,而这部历法的名字就叫做《时宪历》,而当时顺指定任命汤若望为钦天监的监正。
还有另一个人叫做杨光先,当时也在钦天监工作,但是杨光先上书状告汤若望,
11。
正说清朝十二帝读后感
正说清朝十二帝读后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延续了近300年,统治了中国大半个时期。
在这300年的时间里,清朝共有12位皇帝,每一位皇帝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十二帝》一书详细地介绍了这12位皇帝的生平和治国经验,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清朝的历史和文化。
读完《清朝十二帝》,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些帝王对中国的影响。
首先,我被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所震撼。
在一个国家统治了几百年的时间里,需要有非常高的智慧和勇气才能够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清朝的每一位皇帝都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和困难,但他们都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带领国家度过了这些难关,使得清朝能够继续繁荣发展。
其次,我对这些帝王的治国理念和政绩感到钦佩。
清朝的每一位皇帝都有自己独特的治国理念,他们都致力于改革和创新,使得国家能够不断进步。
比如,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国家政治更加清明,社会更加稳定。
乾隆皇帝则注重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些帝王的政绩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也为中国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最后,我对这些帝王的仁爱之心和忠孝之道深感感动。
清朝的每一位皇帝都非常重视民生,他们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减轻人民的负担。
比如,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减税政策,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宽裕。
乾隆皇帝则大力发展教育,提倡文化,使得国家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这些帝王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在个人品德上也都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为后人传颂。
通过阅读《清朝十二帝》,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清朝的历史和文化,也更加敬佩这些帝王们的智慧和勇气。
他们的治国理念和政绩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也为中国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帝王的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作出更大的贡献。
清十二帝疑案论文
清十二帝疑案之皇太极,康熙,雍正学习《清十二帝疑案》,让我对清朝这十二位皇帝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让我重燃了对历史的兴趣,它引导我不断地去探寻历史的真相,不断地去学习,去了解。
对于清朝这十二位皇帝,给我印象最深的三位是皇太极,康熙,雍正。
首先谈谈作为开国第二任皇帝的皇太极。
公元1626年,六十八岁的清太祖天命汗努尔哈赤,因宁远战败,深受炮伤,未留遗诏,含恨而逝。
在不见刀光剑影烦人继位争斗中,身处不利地位的皇太极,却力克群雄,终于继承先父遗位,成为大清的第二任皇帝。
是皇太极先后纠正了先父努尔哈赤的错误政策,完善了后劲的政府体制,加强了君主制集权;是皇太极确定统一华夏的宏伟目标,是他改族名“女真”为满洲,改国号“大金”为“大清”;是皇太极命令军队建造当时最先进,最具杀伤威力的武器——红衣大炮,并且将单一的骑兵兵种,改建成一支骑兵、炮兵与步兵兵种的军队;是皇太极用计不费一兵一卒,不发一剑一炮,使崇祯皇帝“自毁长城”,从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为顺治元年的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幼年丧母的皇太极少年励志,登上大位。
调整政策,整合图新。
得到汉族人民的认同,抚绥蒙古,把满族的共同体形成的标志改成满洲,整合了整个自己内部的力量。
同时四向用兵,开拓疆域。
他善于学习,长于谋略。
大事他太爱生气,过于重情,不能以理制情,过早逝世,令人惋惜。
我第二个要提到的是康熙。
对他的最初了解是通过电视剧《康熙王朝》。
我欣赏的的才智谋略,欣赏他那种皇帝才有的大气。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
踏实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三子,康熙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
他刚刚披上龙袍是还是个孩子,他的祖辈虽然骑着马从关外打到关内,建立了清王朝,但实际上交给他的并不是一统江山。
反清势力和分裂割据的轰动来自西边八方。
这位少年皇帝,十四岁亲政,十六岁就除掉了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辅政大臣鳌拜。
削弱了八旗旗主的权势,20岁即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经过八年奋战,一举平定了战乱,维护了统一。
康熙皇帝论文
清朝十二帝之康熙皇帝12软件1班 20120510111 于庆健大清帝国,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恢宏史诗,只是晚清时期,以慈禧为首的末代皇族,没有承启前人的雄浑乐章,一帮败家子,毁掉了大清的江山基业!纵览大清十二帝,其中不乏雄才大略的康、雍、乾三帝,开创了大清盛世。
十二皇帝,千秋功罪,史家自有评说。
以在下看来,康熙皇帝,乃是最为了不得的一代帝王。
真可谓“秦皇汉武,稍逊风骚。
唐宗宋祖,略输文采。
清代康熙,雄才为略,无人可比”。
历代帝王,屈指数来,其文采武略,无出其右。
清史记载,康熙皇帝十分重视科学家。
康熙年间,西洋的自然科学传入中国不久,一般读书人都看不起。
康熙却笃爱之极,以至到了废寝忘食,痴迷如狂的地步。
康熙于数学、天文、历法、物理、生物、外语、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无一不懂。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顺治皇帝第3子,大清圣祖仁皇帝,清朝第4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2位皇帝,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为中国历史上的最成功的帝王之一。
重要政绩:除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讨伐准格尔葛尔丹﹔组织人才整理和编辑“康熙字典”。
康熙8岁丧父10岁丧母,由其皇祖母孝庄皇太后抚养长大,即位之时,清廷伊始。
康熙虽然继承皇帝位,但因年幼,国家大事的决断于四位辅政大臣手中。
这四位辅政大臣中,索尼居首位,总掌启奏批红等大权,但年老力衰。
第二位的苏克萨哈富有才干,但与鳌拜不和。
其后遏必隆则明哲保身,不与人争锋。
富有野心的鳌拜,为了在索尼退下之后控制朝政,一方面拉拢遏必隆,一方面借圈地事件打击苏克沙哈。
鳌拜处理朝政时,十分专横,无视康熙。
我是一个喜欢历史的人,在看过《康熙王朝》之后,对康熙的个人成就和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敬佩,不仅仅是康熙一生的丰功伟绩,还有他的为君之道,做一篇对《康熙王朝》的观后感吧。
说道康熙,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孝庄太皇太后,她的功绩是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甚至不比吕雉、武则天和慈禧太后要差,是他一手成就了康熙皇帝,大家都知道康熙皇帝年少登基,14岁亲政,虽然顺治皇帝留给他四大辅臣,但他们哪一个不是权倾朝野,拥兵自重。
清十二帝论文
康乾盛世近年来,一幕幕康乾盛世的动人故事,频繁地出现在影视剧的荧屏上,其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场面壮观,甚至令人神往,一时间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广泛兴趣与关注。
同时也引起我们的思考:应如何正确地客观地评价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它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呢?所谓的“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
有些中国历史学家们将“康乾盛世”称为辉煌,是因为他们觉得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奇迹。
他们认为国家统一的最终完成,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学术文化的集大成趋势是“康乾盛世”最显著的历史特征。
我们应以客观实际的态度评价这一时期的功过是非。
“康乾盛世”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平庸的盛世。
首先,“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的纵向看,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改变;其次,从世界的横向看,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当时的经济生产总量仍高于西方,但是生产技术却相对落后了)、文化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这是文景之治、汉武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当时是世界领先)、仁宗盛治、、永乐盛世(当时是世界第一)没有出现的情况。
还有,盛世下的清朝有很多弊端:第一,为了限制明末以来土地兼并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及恢复农业生产,清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使得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抑止;第二,大兴文字狱,残害大量文人学士,严重禁锢了人民的思想,使得明末繁荣的百家争鸣,科技发展彻底消失,中国从此进入一个死气沉沉而昏暗的时代,被欧洲人称为“中国的中世纪”。
当“康乾盛世”正在进行时,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
不过康乾时代贡献仍十分卓著,如康熙时代统一台湾,平定三藩,抗击沙俄侵略,三征噶尔丹,建立起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使疆域空前扩大。
雍正时代广泛实行“摊丁入亩”税制,使经济、人口迅速发展;还有改土归流,加强了国家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促进了当地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清十二帝疑案结课论文
清十二帝疑案课后体会上完课我心里有了许多的感悟,对于清朝对于清朝帝王有了更深的理解。
道光皇帝一位勤政节俭的皇帝,却鲜有作为。
一个看似平庸的王朝,却成为中国历史的“分水岭”。
作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帝算不上是昏君也绝非明主,很容易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湮没无闻,但作为鸦片战争的头号当事人,却成为后世无法回避并屡屡提及的人物。
在鸦片战争前的二十年间,他力图继承嘉庆帝的遗志,勤政图治,克勤克俭;他也曾戡定西陲,严禁鸦片流毒,以重现盛世的辉煌。
但是道光的性格疑虑犹豫、反复无常,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他的治国之举成效甚微。
他在禁烟时,严禁与驰禁犹豫摇摆;他在战争时,主战与主和反复无常;他在用人时,任贤与任奸功罪倒衡。
战争失败后,他苟安姑息,得过且过。
鸦片战争使清朝懵懂地败于陌生的对手,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苦难历程,也成为道光帝人生的转折点。
道光是三十九岁继位,在位三十年,享年六十九岁,他这一生也是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譬如说惩办贪污,比如说他整顿吏治,比如说治河,通海运,整顿盐政等等。
道光这三十年皇帝,比较重大的政绩是一条,就是新疆回部发生了张格尔叛乱,道光比较坚决,平定了这场叛乱,在道光八年,把张格尔捉住了,到北京午门献俘,道光在午门城楼上张格尔跪在午门前的广场,这是道光在位三十年一件重大的历史政绩,因为他稳定和巩固了清朝对新疆的管理,但是道光这三十年的皇帝,最大的悲苦就是禁烟运动失败,鸦片战争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道光皇帝没有清太祖努尔哈赤当年“萨尔浒之战”的一种勇气,也没有清太宗皇太极当年“松锦之战”的一种谋略,更没有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的那种胸怀,所以我认为,鸦片战争失败、丧权辱国《南京条约》的签订,历史责任是道光皇帝,道光皇帝的名字应当钉在中华民族历史的耻辱柱上,让那些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者鉴。
同治皇帝名载淳,六岁登基,在位十三年,十九岁病死,十三年皇帝,十九年的人生,是有幸啊?还是不幸啊?说同治他有幸的,怎么说他有幸呢?出生在帝王之家,享受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尊荣,过着锦衣玉食,钟鸣鼎盛的生活,没有兄弟跟他竞争,顺利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清朝十二帝》观后感范文
《清朝十二帝》观后感范文花了几天的功夫,终于看完了阎崇年的《清朝十二帝》一书,自BC221年,秦始皇嬴政一统六国以始皇帝自称。
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历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封建制度也因皇帝制度的确立而得到加强。
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皇帝制度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对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及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方面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高度集中的皇权专制制度对民众的物质剥削和精神束缚日益强化,桎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正如物理学中的抛物体一样一旦到达极点后必当回落,君主制度也不能例外,而清朝就处于专制年代的衰落期。
清朝上承晚明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资本主义在江南地区绽露新芽,下续封建专制制度巅峰过后的社会转型,在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历史背景下,步履蹒跚地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
曾经主宰中华民族命运的大清王朝,营造过中国封建社会的落日辉煌,也曾经历了闭关锁国、内外交困、艰难应变的`尴尬与窘迫,最后在革命风暴中宣告帝制终结、自努尔哈赤建国到宣统帝溥仪退位,在清朝296年的历史舞台上,先后粉墨登场的12位皇帝,虽然功过各有千秋,但都扮演着时代的主角:天命汗统一女真,创立霸气,奠立王朝基业;皇太极周本鼎新,除弊拓基,建号大清;顺治帝入关统中,定鼎北京,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康熙帝统一版图,强化皇权,吸纳西学;雍正帝承前启后,励耕图治;乾隆帝文治大凡,武功卓越,使中国一度出现"康乾盛世"的大盛之状,然而繁华背后不凡潜伏着衰亡的危机;嘉庆帝平庸守成,使大清朝由盛转衰,虽勤学勤政,但缺乏和祖父辈一样的个人胆魄;道光帝面对强寇,割地赔款只能委曲求全,成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承担者;咸丰帝面对内外交困,却图享乐,宠幸慈禧,懦弱无能,青年病死;同治帝幼年登基,却发生辛酉政变,改变祖制,太后垂帘成为傀儡;光绪帝作为亲王之子有幸入继王位,却受困慈禧,国事亦非,百日维新,昙花一现,又遭瀛台之囚,悲也~宣统帝三岁登极,辛亥鼎革,大清王朝,终遭覆亡~落日余晖,历史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史实,更是教训,怎样把历史运用到社会现实,把历史的教训成为教科书有序的治理社会?莫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
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视频一:清太祖努尔哈赤二:清太宗皇太极三:清世祖顺治四:清圣祖仁康熙五:清世宗雍正六:清高宗乾隆七:清仁宗嘉庆八:清宣宗道光九:清文宗咸丰十:清穆宗同治十一:清德帝光绪十二:宣统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视频主讲人资料: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
创建第一个专业满学研究机构: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北京满学会。
2004.05.15.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01_努尔哈赤_阎崇年.rmvb140.43 MB 2004.05.22.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02_皇太极_阎崇年.rmvb140.86 MB 2004.05.29.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03_顺治(上)_阎崇年.rmvb140.63 MB 2004.06.07.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04_顺治(下)_阎崇年.rmvb141.76 MB 2004.06.12.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05_康熙(上)_阎崇年.rmvb140.31 MB 2004.06.19.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06_康熙(下)_阎崇年.rmvb140.82 MB 2004.06.26.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07_雍正(上)_阎崇年.rmvb140.33 MB 2004.07.03.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08_雍正(下)_阎崇年.rmvb140.51 MB 2004.07.10.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09_乾隆(上)_阎崇年.rmvb141.44 MB 2004.07.17.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10_乾隆(下)_阎崇年.rmvb140.51 MB 2004.09.11.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11_嘉庆(上)_阎崇年.rmvb141.17 MB 2004.09.18.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12_嘉庆(下)_阎崇年.rmvb141.29 MB 2004.09.27.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13_道光(上)_阎崇年.rmvb141.13 MB 2004.10.09.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14_道光(下)_阎崇年.rmvb140.91 MB 2004.10.16.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15_咸丰(上)_阎崇年.rmvb141.22 MB2004.10.23.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16_咸丰(下)_阎崇年.rmvb141.18 MB 2004.10.30.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17_同治(上)_阎崇年.rmvb141.1 MB 2004.11.06.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18_同治(中)_阎崇年.rmvb141.08 MB 2004.11.13.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19_同治(下)_阎崇年.rmvb141.35 MB 2004.11.20.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20_光绪(上)_阎崇年.rmvb141.3 MB 2004.11.27.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21_光绪(中)_阎崇年.rmvb141.26 MB 2004.12.04.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22_光绪(下)_阎崇年.rmvb141.1 MB 2004.12.11.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23_宣统_阎崇年.rmvb141.17 MB 2004.12.18.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24_总说(一)_阎崇年.rmvb142.25 MB 2005.04.05.百家讲坛_清十二帝疑案之清朝十大贡献-阎崇年.YYTvO.rmvb137.58 MB 2004.12.25.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25_总说(二)_阎崇年.rmvb137.13 MB 2005.04.06.百家讲坛_清十二帝疑案之八旗风云-阎崇年.YYTvO.rmvb131.45 MB 2005.01.01.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26_总说(三)_阎崇年.rmvb141.39 MB 2005.04.07.百家讲坛_清十二帝疑案之科举风云-阎崇年.YYTvO.rmvb138.49 MB 2005.01.08.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27_总说(四)_阎崇年.rmvb143.47 MB 2005.04.08.百家讲坛_清十二帝疑案之官场风云-阎崇年.YYTvO.rmvb138.47 MB 2005.01.15.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28_努尔哈赤(续上)_阎崇年.rmvb141.48 MB 2005.01.22.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29_努尔哈赤(续下)_阎崇年.rmvb142.5 MB 2005.01.29.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30_皇太极(续上)_阎崇年.rmvb142.75 MB 2005.02.05.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31_皇太极(续下)_阎崇年.rmvb132.61 MB 2005.02.21.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32_答疑(一)_清初宫廷斗争_阎崇年.rmvb141.52 MB 2005.02.26.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33_答疑(二)_正说洪承畴降清_阎崇年.rmvb142.06 MB 2005.03.05.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34_答疑(三)_清朝皇帝的称谓_阎崇年.rmvb138.54 MB 2005.03.12.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35_答疑(四)_清朝皇帝的后宫_阎崇年.rmvb140.22 MB 2005.03.19.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36_答疑(五)_皇帝之死与太监命运_阎崇年.rmvb140.64 MB 2005.03.26.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37_答疑(六)_清朝兴盛的历史宝鉴_阎崇年.rmvb140.73 MB 全选 5.62 GB。
近代史论文
爱新觉罗·溥仪------《中国近代史》论文爱新觉罗·溥仪生于1906年2月7日,并于1967年10月17日于北京辞世,享年62岁,史称“末代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第十一个皇帝(由于大清朝是从皇太极开始算起的,努尔哈赤的时候是后金);入关后的第十任皇帝;也是中国的末代皇帝。
通称宣统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
字浩然,取自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之意。
醇亲王奕譞(道光帝七子,咸丰帝之弟淳贤亲王)之孙、载沣(醇亲王)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荣禄之女)。
光绪(伯父)死后继位,是清朝的末代傀儡皇帝。
后经日本帝国扶持建立伪满洲国傀僻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改造成为新公民,著作有《我的前半生》等作品,是重要的史料。
后因患肾癌而去世,享年62岁。
火葬后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侧室,时任总理周恩来指示移放于正室,后又移葬华龙皇家陵园。
溥仪,四次皇帝生涯:1908年—1912年2月12日(3年)清末。
1917年7月1日—7月12日张勋复辟(12天)民国年间。
1932年3月1日—1934年2月28日任伪满洲国执政(3年)伪满洲国。
1934年3月1日—1945年8月15日为伪满洲国皇帝(11年)伪满洲国。
溥仪(爱新觉罗·溥仪)三岁时登上那张象征至尊无上的黄金龙椅,在许多人眼里他是多么的幸运,多么的让人羡慕。
可是我们不是他,我们只能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
一个三岁的孩童知道什么呢?他不过是一个傀儡,空有其名罢了,可以说他从开始当上皇帝就已经开始了他不幸的人生。
综观他的前半生,各个时期的他都只不过是个傀儡。
从没有过真正的权利与自由。
皇帝的身份从不曾带给他真正的快乐,自小他就是高墙里最寂寞的孩子。
直到后来他成为日本人操纵的傀儡皇帝,他从来没有真正能够为自己做主过。
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他自己选择的,甚至包括他娶的女人。
这是多么的无奈与悲哀。
这又有何值得羡慕的呢?一介平民至少还有选择爱情的权利。
一分钟看完清朝十二帝,评价中肯客观
一分钟看完清朝十二帝,评价中肯客观说到清朝,总体给人的感觉是腐朽落魄,所谓的康乾盛世也被一众人认为是伪盛世,特别是清末时期的历史更是被人们认为是中华文明史中最为耻辱与可怜,清朝是野蛮摧毁文明而建立起来的,是近代中国与西方发达文明拉开距离的重要时期,因此被后世之人所厌恶。
而说到此处,就不得不说说清朝的十二个皇帝了,他们也是整个大清国276年的缩影。
努尔哈赤1 . 清太祖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凭借十三副铠甲起兵,渐渐的统一女真各部族,给了清朝建立最为直接的奠基基础,他是一个开拓者,很有魄力,敢于挑战,一生大小战役无数,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才能,懂得审时度势,蓄势待发,是一个了不起的君主。
皇太极2 . 清太宗皇太极作为清朝的第二任君主,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比起其父不遑多让的枭雄式的人物,他的政治上的才能,卓越非常,是一个有远见有能力的君主,如果说太祖给了清朝建立的希望,那皇太极可以说是几乎实现了清朝制度的完善以及一统中原的雄心壮志,当然遗憾的是其早死了,否则相信入主中原承载天下的不是多尔衮,而是皇太极了。
顺治3 . 清世祖顺治顺治6岁登基,24岁驾崩,虽然在位时间不短,可是算来都是在年幼时期,再加上多尔衮专政,可以说顺治对于清朝的并没有什么大的功绩,只能说他正好是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所以对于他的评价很是一般,不褒不贬吧。
康熙4 . 清圣祖康熙康熙皇帝是人们所最为熟悉的清朝帝王了,他在世时,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征格尔丹,定中俄《尼布楚条约》,可以说是最有作为有魄力的一位帝王了,但年老时却也因为“文字狱”而株连了不少的仁人志士,而且晚年时的清廷也呈现腐败,国库赤字的情况。
雍正5 . 清世宗雍正雍正是一位铁腕皇帝,给人冷酷无情的感觉居多,就是他当政仅仅13年,就改善了康熙晚年的不少弊政,给有所腐朽的大清国勃勃生机,国库充盈,是一位勤勉一位特别有上进的皇帝,他的朝廷给人是实干的作风,由此可见雍正的实干和脚踏实地的严谨风格。
清十二帝疑案(八)雍正(下)
清十二帝疑案(八)雍正(下)作者:阎崇年转贴自:CCTV-10《百家讲坛》内容简介:公元1723年,雍正登极,然而,关于雍正继位疑案却余波不断。
雍正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和之后,在对兄弟和近臣的态度上,表现出两种性格,两张面孔和两副心肠。
正是这种变化,使得后人认为他得位不正。
为此,雍正编纂了《大义觉迷录》一书,颁行天下,对自己篡夺皇位的种种传说进行辩解。
然而,事与愿违,弄巧成拙,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却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生动曲折的历史故事。
雍正从继位到去世,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历史谜案。
因此他也倍受后世关注。
然而除了继位和死因之谜困扰后世之外,雍正皇帝的勤政却应该为世人所称道。
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的皇帝,他在位十三年锐意拓新,改革除弊。
使他在康雍乾三朝,承前启后,名垂史册。
作为一个政治家,勤政是他区别于其他帝王的一个显著特征;选储,则是雍正留给清代的一份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全文)雍正继位之后,野史笔记民间传说沸沸扬扬,雍正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他组织了御用文人亲自审定,写了《大义觉迷录》。
在《大义觉迷录》中,说雍正,有十项罪恶,这就是“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好谀、任佞”,雍正在《大义觉迷录》里面做回答。
其实雍正自以为聪明,结果做了一件傻事,这就叫做欲盖弥彰,愈描愈黑。
第一:雍正逼父,传说康熙病重的时候,雍正给他父亲敬了一碗人参汤,把他父亲给毒死了。
经过学者的研究,认为康熙他是深通医道,对医学和药学很有研究。
康熙曾经明确说过:这个人参对北方人不是很相宜,所以他平常也很少吃人参。
那么雍正向他父亲敬一碗人参汤,本来他父亲不喜欢喝人参,他怎么来表示孝心?另外敬一碗有毒的人参汤,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敬得上的,还有人试药,所以雍正用人参汤把他父亲毒死,这种说法靠不住。
第二:逼母,雍正的母亲生了三个儿子,老大皇四子就是胤禛,老十四,还有一个儿子早死了。
所以雍正的一母同胞就是他们俩,他和皇十四子。
那他这个弟弟在他父亲死了之后,要求来奔丧不让进城,不让给他父亲祭奠,把他发到遵化景陵守陵,这就不通情达理。
解读明清帝王论文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代帝王中出身最卑微的一个,是个真正的草根皇帝。
他小时候作过放牛娃,少年时代遭遇灾荒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的他作过小沙弥,后来参加红巾军,从小兵做起,成为起义军领袖,并最终削平群雄成为明代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
为明朝前期的社会繁荣奠定了基础。
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五军都督府,制定了明朝的基本政治军事制度,不仅在明代有开创之功,有些直到清代还在沿用。
但另一方面,他生性多疑,性格残忍,广设特务机构,大兴文字狱,屠戮功臣,留下了一段腥风血雨的专制史。
从放牛娃到开国皇帝朱元璋,字国瑞,原名兴宗,小名重八,朱元璋这个名字是参加红巾军之后才取的。
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东乡人,也就是今天的元至正四年,淮河流域遭遇旱灾蝗灾,田地龟裂庄稼颗粒无收,又加上瘟疫流行,死人无数。
在这场灾难中,朱元璋一家死了5口人,朱元璋的父母都死去了,这一年朱元璋17 岁。
走投无路的朱元璋只好到当地一座小庙——皇觉寺里当了小沙弥。
入寺不到两个月,寺里的生活也维持不下去了,和尚们只好外出云游化缘,朱元璋在外云游流浪了 3 年。
3 年中,他走遍了淮西大地,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经验。
据说朱元璋的长相也很奇异,据《明史》记载,朱元璋“姿貌雄杰,奇骨贯顶”。
“奇骨贯顶”就是脑门上隆起一块怪骨,实际上长相是很丑陋的。
朱元璋小时候经常替地主放牛看羊,在一群小伙伴中早早就显示出了出众的魄力和领导才能,他反应快、分析事情准确,是公认的孩子王。
而这一群小伙伴中就有日后为他打天下的开国大将周德兴、汤和、徐达等人。
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后从小兵做起,他作战勇敢又有头脑,处变不惊,很快就受到了郭子兴的器重,郭子兴有个养女,是去世的好友马公的女儿。
郭子兴觉得朱元璋是个人才,就把21岁的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从此军中改称朱元璋为朱公子。
这个马氏就是后来的马皇后。
马皇后与朱元璋共过患难,两人情深意笃,感情一直很好。
马皇后是个很贤德的皇后,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疑心很重,统治残暴,大杀功臣,马皇后经常劝谏:“宜赦小过以全其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一幕幕康乾盛世的动人故事,频繁地出现在影视剧的荧屏上,其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场面壮观,甚至令人神往,一时间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广泛兴趣与关注。
同时也引起我们的思考:应如何正确地客观地评价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它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呢?
所谓的“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
有些中国历史学家们将“康乾盛世”称为辉煌,是因为他们觉得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奇迹。
他们认为国家统一的最终完成,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学术文化的集大成趋势是“康乾盛世”最显著的历史特征。
如果把“康乾盛世”和三代以降号称盛世的其他各个时期相比较,就会发现,无论是在繁荣的质上还是量上,它都逊色前代。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奇迹。
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康乾盛世呢?首先,政治局面安定。
在康雍乾时期,自从三藩平定之后,中原地区就没有战争,国内也没有战争,社会上就没有大规模的破坏。
因此社会安定,经济得以飞速发展。
其次,就外部条件来说,当时中国产品丰富,换时往往出超。
西文国家的物品不足,只能是拿银子来换中国的产品,这样大量的白银就流入中国。
据《白银资本》一书记载的二百多年中,全世界的白银总产量为12万吨,其中6万吨约一半流入了中国。
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刺激作用。
面积种植第四。
美洲的玉米、花生、白薯等明朝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但是明朝时还没有广泛种植。
清朝大批推广高产作物。
还有,三代皇帝励精图志,勤政英明,调整了统治政策,采取了一系列促生产力措施,如康熙时期:实行更名田鼓助垦荒,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雍正时期实行摊丁入亩,取消了人头税,放松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盛世之下人民生活幸福吗?盛世真的有我们说的那么美好吗?其实不然。
腐败的政治统治下,民不聊生,百姓不能安居乐业,经济的发展又从何谈起?明朝,在江南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勤劳的中国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生活水平,一些雇佣主开设的小作坊渐渐兴起。
无论是炼钢筑船等重工业,还是丝绸陶瓷等轻工业,在世界上都是遥遥领先。
然而时过境迁,清朝一贯加强重农轻商的政策,使得从商人事越来越少,加之政治腐败,苛政重税,商人被官府欺榨,利益减少,于是清朝的商业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倒退了许多清朝虽说重农,但是农业在清朝并没有迅速发展。
清初的“圈地政策”使得百姓失去了自己的田地,极大地影响了劳动积极性。
另一方面,清朝人口剧增,从1以增加到了3亿,这就导致产粮多,但饿死的人更多。
虽然引进了马铃薯、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但是饿殍遍地、鬻妻卖子的情况屡见不鲜。
乾隆朝诗人魏来朋的《鬻子行》写道:潍北邑当丁丑年,沿海村落少炊烟。
无麦无禾空赤地,家家真乃如磬悬。
膝下娇儿莫能蓄,百许铜钱即便鬻。
但令得主免饥饿,宁甘下贱为人仆。
交钱交儿说分明,钱交儿不随人行。
翁亦无奈强作色,驱之使去终不能。
望儿挥手频频打,旁观谁是解救者?频打频来怀中藏,儿声长号翁如哑。
凄惨之情,不忍入目。
满清统治者的文化思想统治导致民不聊生,经济凋敝。
如果把康乾盛世在同时期世界大范围进行比较,其繁荣的背后隐藏怎样的危机
呢?
17—18世纪中西方的社会状况对比中国与西方国家。
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设军机处等,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重农抑商,西方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发达,重商主义,开始工业革命;思想文化: 提倡程朱理学大兴文字狱,西方,从文艺复兴运动发展为启蒙运动自然科学兴起(牛顿三大定律);外交:闭关锁国做天朝上国迷梦。
由此可见,就在这样的盛世下,清朝的统治隐含着严重的危机。
当时的世界已经呈现出了走工业化的发展趋势,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如何应对这个历史巨变,是摆在所有国家面前的严峻选择。
而清朝统治者对此一无所知,继续在做着天朝大国的虚妄之梦。
而在思想文化上又实行严酷的专制政策,彻底扼杀了中国人的思想活力。
康雍乾时期文字狱频繁出现,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由于缺少权力的制约,政治上的清明愈来愈难以维持,甚至出现了和珅这样的贪污之王。
此外,在对外关系上,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经济上采取重农抑商轻视科学的态度,清朝已陷入了固步自封的境地。
康雍乾时期的盛世,只是中国传统专制主义社会的回光返照而没有在走向近代化的道路上开辟出任何新的路径。
18世纪以后,、西方世界出现了持续、高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中国则陷于贫困、落后和长期危机之中。
一言以蔽之,所谓的盛世也并非全面发展,只是某些方面强大,特别在发展经济文化、巩固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对边疆的开发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功绩,其政策措施,多可借鉴。
然而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滚滚大潮中,却成为一个时代的落伍者,为国家和民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我们不应过高评价康乾盛世,更应视把“康乾盛世”放在世界的大环境中进行比较,从中得到益处,为迎来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盛世”而努力。
历史已经过去许久,很多很多真相已经无法考证,无论是否客观,是否全面,这就是我眼中的“康乾盛世”。
我眼中的康乾盛世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08级英语一班
尚颖学号:A1208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