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提问走向有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课堂提问走向有效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215151)张文海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对高中数学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师生的双边活动,强调以发展的观点认识数学教学.标准还明确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师生双边活动已成为数学教学的本质特征之一,而数学课堂提问则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之一,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一、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

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是课堂提问成败的先决条件.教师的发问不是随意的,无的放矢,总是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化教学要求为教学问题,变学生的认知冲突为数学问题,根据课堂目标、任务、内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等方面提出不同的问题.归纳起来,提问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产生适度的心理紧张,出现认知上的不协调,在此基础上激发其智力活动,促进其认知发展.提问为学生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机会,使学生通过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过程,发展其思维能力.

2.对教学进行调控和反馈.提问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并诊断教学目标达到与否.在教学过程中,提问能引起学习者主动加工信息,通过进行比较和对比,促进学生在不同概念和原理之间作出区别和关联.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调节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得到及时的反馈.

3.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教师的提问是课堂中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和沟通,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及满足其获得教师赞许的需要,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时常以提问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维持课堂秩序.

总之,教师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影响提问有效性的前提和条件.相反,在课堂教学中随意的、盲目的提问,既不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也不能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更难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还提出“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及水平的差异,教师的提问与引导又要能面向大多数学生,绝不能使“尖子生”成了课堂活动的“主角”,而使得大部分学生把自己当作“局外人”,从而导致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每况愈下.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对所有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要预先设置好不同层次的问题,课堂上善于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微妙变化,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如,“基本不等式”的复习课片断.

问题1:下面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有(填写序号)

①x+1x≥2;②x2+4x2≥4;③函数f(x)= x2+

槡4+3x2+

槡4的最小值为槡

23;④函数f(x)= sinα+3sinα,α∈0,π

()2的最小值为2.

问题2:函数f(x)=x2+

槡4+3x2+

槡4的最小值为多少?

前面的提问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教师再点拨利用换元令t=x2+

槡4,t∈[2,+ɕ),问题就转化为求函数g(t)=t+3t,t∈[2,+ɕ)的最小值.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若不满足等号取得的条件时,可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加以解决.

问题3:怎样把上题的函数变化一下数字使得函数的最小值为槡

23?

问题4:讨论函数f(x)=x+

k

x(k﹥0)在(0,+ɕ)上的单调性?

问题5:已知函数y=x+2b x(x﹥0)在(0,4]上是减函数,在[4,+ɕ)上是增函数,求b的值;

问题6:设常数c∈[1,4],求函数f(x)=x+

c

x(1≤x≤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为了让大多数学生都要有思维空间,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因此,教师提问可采取“八面骚扰法”来达到提问的目的,如有经验的教师常常这样说:“现在请某某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回答得对不对,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既照顾了大多数学生,使回答的,旁听的都能积极动脑,又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三、提问后要留足思考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一两秒钟就要求学生回答.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足、精神紧张,通常无法作答或者回答错误.反过来,教师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纠正学生的错误,这种课堂提问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只有让学生进行适当地思考,才能体现提问的价值.在学生作答后,教师也应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不能在不做评价的情况下急于喊其他同学回答.

如,数列的习题课片断:

已知数列{a n}中,a1=1,a n+1=

a n

1+a n(n∈

N+),求通项公式a n.

生1:由a1=1,a2=

a1

1+a1,得a2=

1

2,所以d

=a2-a1=-12.从而a n=1+(n-1)ˑ(-12)=-12n+32.

师:你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求出了a n,但你知道这是等差数列吗?

生1:不知道.

师:不知道是否是等差数列,能用等差数列的公式吗?

生1:不能.

师:对呀!只有确定了数列是等差数列,才能用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务必要防止这种对公式盲目“套用”的现象.

生2:由递推公式,可以求得此数列的前4项为1,12,13,14,从而a n=1n.

师:这位同学通过计算前几项的值,根据规律,猜测得到第n项的结果”.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完成得很漂亮,这种方法很值得大家借鉴、学习.但我总有这么一种担心,接下来的项是否仍符合前四项的这个规律呢?

生2:我算过a5=

1

5仍然符合这个规律.

师:那a6呢?(静观学生中的反应,然后)a7呢?以后的项是否仍有这样的排列规律,我们目前的确不得而知,在没有找到充足的理由之前,这个同学的结果,只能算是对a n的一个猜测(推测).

师:猜测需要证明!(引出新问题:怎样证明?还是另辟途径?)

师:你们都确信a n=

1

n是正确的吗?

生:是.

师:数列{a n}确实不是等差数列,因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n的一次函数形式,而a n不是,但…(让学生思考)

生3:1a n=n是n的一次式,因而数列1a{}n是等差数列.

师:由此启发,大家不是找到解题的新方向了吗?

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好提问的“时间距离”,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不失时机地给予“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在反思的基础上纠正错误,进入正确的解题方向.

四、提问后宜进行追问

所谓“追问”:追根究底地查问,多次的问.这就要求学生提出更多的论据,观点更加清晰、更为准确,作更加具体的说明,或给出具有独创性的观点,以促使学生提高回答的质量.有效的“追问”源于正确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机智.高效的教师更爱对正确回答了一个问题的学生提出另一个问题,以鼓励他进一步思考,以对主体学习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努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追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一般情况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作答正确后,一个提问就算完成了.但学生对提问作出正确的反应,是否等同于其真正理解其理由呢?

如,下列哪个函数与y=x是同一函数呢?

①y=

x2

x;②y=x槡2;③y=(槡x)2;④y=

3x槡3.

生:函数④与函数y=x是同一函数.

显然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他是不是真正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