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2节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同步课后作业2 Word版含解析
_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Ni(s)+4CO(g)
Ni(CO)4(g)
ΔH<0,但Ni粉中的杂质不与CO(g)发
生反应,玻璃管内左右两端的温度分别稳定在350 K和470 K,经过足够长的
时间后,右端的主要物质是(
A.纯Ni(s)和Ni(CO)4(g)
B.纯Ni(s)和CO(g)
C.不纯Ni(s)CO(g)
D.不纯Ni(s)和Ni(CO)4(g)
)
答案B
解析温度升高,平衡左移,生成Ni和CO,由于右端温度稳定在470 K,所以右
端主要物质是纯Ni(s)和CO(g)。
探究二
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探究
问题探究
在19世纪后期,人们发现炼铁高炉所排出的高炉气中含有相
当数量的一氧化碳。有的工程师认为,这是由于一氧化碳和
铁矿石的接触时间不够长造成的,于是英国耗费了大量资金
(3)对于C(s)+CO2(g)
2CO(g) 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
速率v(CO2)和CO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 )
(4)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 √ )
(5)向平衡体系FeCl3+3KSCN
Fe(SCN)3+3KCl中加入适量KCl固体,平
衡逆向移动,溶液的颜色变浅。( × )
能减少一氧化碳的含量。
归纳拓展
1.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定量解释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A+bB
cC+dD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一定,平衡常数K
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知识铺垫
平衡常数可作为讨论平衡问题的总线索。依据平衡常数分析平衡移动,建
原理第2章第2节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第二章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第二课时 平衡转化率编撰人:陈修峰 审核:董玉红 孙宝玲【教学目标】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转化率;【自主学习】1、平衡转化率用来表示可逆反应的限度,对于反应:aA(g)+bB(g) cC(g)+dD(g) ,A 的转化率α(A)。
α(A)= ×100% ,其中c 0(A)表示 ,[A]表示如果反应前后容器(溶液)的体积变化,常直接运用物质的量进行α(A)的计算,计算关系式为:α(A) =2、对于反应aA(g)+bB(g) cC(g)+dD(g) 在某一平衡转化率的基础上保持温度、体积等不变,欲增大B 的转化率,可 使B 的转化率提高。
3、在维持反应平衡的条件改变之后,化学平衡状态发生改变,如果改变导致平衡混合物的各组分的含量发生变化,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
至少使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的移动,叫做化学平衡向 使反应物转化率降低的移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浓度商、压强商判断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
当Q ≠K 时,表明反应没有达平衡状态,若Qc<K ,反应将向 进行而趋向平衡,此时,反应物含量 ,生成物的含量 。
若Qc>K ,反应将向 进行而趋向平衡,此时,反应物含量 ,生成物含量 。
【课堂教学】 【情境导入】你知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学导结合】 平衡转化率用来表示可逆反应的限度,对于反应:aA(g)+bB(g) cC(g)+dD(g) ,A 的转化率α(A)= ×100% ,其中c 0(A)表示 ,[A]表示如果反应前后容器(溶液)的体积变化,常直接运用物质的量进行α(A)的计算,计算关系式为:α(B) =【探究一】如何计算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例1、在557℃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 +H 2O(g)CO 2(g)+H 2(g),若CO 的起始浓度为2mol·L-1,水蒸气的起始浓度为2mol ·L -1,达平衡后,测得CO 2的浓度为1.2mol ·L -1。
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 第2章 第2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2课时)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2
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 第2章 第2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2课时)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21.(2013·福州高一质检)下列反应体系中,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A .Cl 2溶解于水B .氨气溶解于水C .工业合成氨D .水电解生成H 2和O 2与H 2在O 2中燃烧生成H 2O【解析】 可逆反应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A :Cl 2+H 2O HCl +HClOB :NH 3+H 2O NH 3·H 2OC :N 2+3H 2 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故A 、B 、C 均为可逆反应;D 项中水电解生成H 2和O 2与H 2在O 2中燃烧生成H 2O ,两反应的反应条件不同,因此不属于可逆反应,故选D 。
【答案】 D2.化学反应H 2(g)+I 2(g) △2HI(g)是一个可逆反应,在持续加热的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H 2和3 mol I 2蒸气,充分反应后,该密闭容器内( )A .2 mol H 2已耗尽B .3 mol I 2已耗尽C .HI 的物质的量等于4 molD .HI 的物质的量少于4 mol【解析】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充入2 mol H 2和3 mol I 2蒸气时,I 2过量,应根据H 2计算,若H 2完全反应时生成4 mol HI ,因H 2不能完全反应,故生成HI 的物质的量少于4 mol 。
【答案】 D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B .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平衡状态时,那么这个反应的正向反应速率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C .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此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D .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解析】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反应仍在进行,只是v(正)=v(逆)。
【答案】 C4.在一定条件下,向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正反应速率减小为零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保持恒定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解析】开始反应时,由于反应物浓度最大,导致正反应速率最大,由于生成物浓度为零,导致逆反应速率为零,故A对;可逆反应在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平衡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能为零,故B错,C、D 均对。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2章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2课时)作业含答案
2.2.2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练概念】1.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2CO NO CO NO ++,达到化学平衡后,降低温度,混合物的颜色变浅,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降温后CO 的浓度增大D.降温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2.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g)B(g)a b 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平衡时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 的转化率减小了C.物质B 的质量分数增大了D.a b >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的是( )A.夏天,打开啤酒瓶时会在瓶口逸出气体B.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产生较多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氢气与碘蒸气反应达到平衡后压缩混合气体,气体颜色变深D.将盛有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置于冷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4.利用工业产生的尾气2CO 可合成绿色燃料甲醇,其反应原理为12232CO (g)3H (g)CH OH(g)H O(g)49.0kJ mol H -++∆=-⋅,当该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甲醇产率的是( )A.使用合适的催化剂B.及时分离产物3CH OH(g)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D.增大容器容积,减小压强5.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错误的是( )①已达平衡的反应22C(s)H O(g)CO(g)H (g)++,当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已达平衡的反应223N (g)3H (g)2NH (g)+,当增大2N 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N 的平衡转化率一定增大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减小反应容器容积,平衡一定移动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状态时,在恒压反应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A.仅①④B.①②③④C.仅②③④D.仅①②③ 【练能力】6.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1222NO(g)2CO(g)N (g)2CO (g)373.2kJ mol H -++∆=-⋅。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课后习题 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后篇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能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D.改变了反应物浓度,体积改变时,压强、反应速率、浓度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移动。
2.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则平衡不移动,A错误;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速率一定改变,B正确;反应进行的程度与反应速率无关,C错误;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改变(如固液反应或容器体积不变的反应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也不一定发生移动。
3.右图是恒温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状态ⅡC.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状态Ⅱ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状态Ⅰ和平衡状态Ⅱ时浓度不相等逆反应的速率必定相等,A正确;在平衡状态Ⅰ的基础上瞬时增大了反应物浓度,反应产物浓度在瞬时不变,此时正反应速率瞬时增大,逆反应速率瞬时不变,随后又在新的条件下达到平衡,B 正确;对于平衡状态Ⅰ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必然减小,显然与所给图示不符,C不正确;对同一种反应物而言只要平衡移动,该物质的量一定会发生变化,D正确。
4.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O2气体并分别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烧杯内有水)中:在(1)中加入CaO,在(2)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在(3)中加入NH4Cl晶体,发现(1)中红棕色变深,(3)中红棕色变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NO2N2O4是放热反应B.NH4Cl溶于水时放出热量C.烧瓶(1)中平衡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D.烧瓶(3)中气体的压强增大解析已知反应2NO2N2O4,NO2为红棕色气体,N2O4为无色气体。
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后习题鲁
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能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D.改变了反应物浓度2.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3.如图是恒温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状态ⅡC.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状态Ⅱ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状态Ⅰ和平衡状态Ⅱ时浓度不相等4.(2021北京海淀质检)将5 mL 0.005 mol·L-1 FeCl3溶液和5 mL 0.015 mol·L-1 KSCN溶液混合,达到平衡后呈血红色,再将混合液分为5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续表试管①:滴加4 试管②:滴加4滴饱和FeCl3溶液,试管③:滴加4滴1mol·L-1 KCl溶液,试管④:滴加4滴1mol·L-1 KSCN溶液,振荡试管⑤:滴加4滴滴水,振荡振荡振荡 1 mol·L-1 NaOH溶液,振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比试管①和②,为了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B.对比试管①和③,为了证明增大反应产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C.对比试管①和④,为了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D.对比试管①和⑤,为了证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5.如图为一带可移动隔板的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左、右两侧反应均达到平衡,此时隔板处于容器中央。
高中化学_第2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选修)》中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内容。
本节课选取了平衡速率问题的重要知识点——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同时也是高考的难点和高频考点。
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对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有了以一定的了解,知道温度、浓度、压强可以影响化学平衡。
上节课也学习了利用浓度商Q与化学平衡常数K的大小比较判定平衡的移动方向。
本节课在教学中侧重了从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合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从本质上探究了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本节课中心线是根据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的大小判断温度、浓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得出这些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的移动因素的考察有个初步全面、系统的认识。
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第二章化学反应的限度考察上处于核心地位。
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高,它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的重点。
2.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必修模块只学习了对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有了以一定的了解,知道温度、浓度、压强可以影响化学平衡。
上节课也学习了利用浓度商Q与化学平衡常数K的大小比较判定平衡的移动方向。
本节课在教学中侧重了从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合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从本质上探究了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基础学生经过两年的高中学习已经具备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能力有参差不齐,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助,共同提高。
极大的锻炼了学生思维水平和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设计思想有一定提高。
二、本课教学目标设计1. 基本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高中化学第2章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第2节第2课时分子的空间结构与分子性质含解析2
分子的空间结构与分子性质(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1.下列分子中,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A.SO2B.H2C.BBr3D.NH3C[SO2、NH3属于含极性键的极性分子;H2属于含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手性分子提出了以下四个观点:①互为手性异构体的分子互为镜像②利用手性催化剂合成可得到一种或主要得到一种手性分子③互为手性异构体的分子组成相同④手性异构体的性质相同你认为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全部A[互为手性异构体的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不同,故④错误,①②③均正确。
]3.两种非金属元素A、B所形成的下列分子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D[对于多原子分子是否是极性分子,取决于分子的结构是否对称,即正、负电荷的重心是否重合.A项中分子为正四面体形,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合,是非极性分子;B项中分子为直线形,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合,是非极性分子;C项中分子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合,是非极性分子;D项中分子为三角锥形,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的重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
]4.(素养题)(双选)常温下三氯化氮(NCl3)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其分子结构呈三角锥形,以下关于NCl3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N—Cl键是极性键B.分子中不存在孤电子对C.NCl3分子是极性分子D.因N-Cl键的键能大,它的沸点高AC[NCl3分子中N原子上还有一对孤电子对,结构不对称,为三角锥形,为极性分子。
N—Cl键为极性键,键能大说明分子稳定,而物质熔、沸点的高低与共价键的强弱无关.] 5.下列电子式表示的物质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C[A项为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B项为非极性分子;D项为阳离子。
]6.下列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A.CH2Cl2B.HCHOC.H2O D.CH2===CH—CH3D[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2.1.2化学反应的限度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 9 化学反应的限度踩点训练1.下列各组反应互为可逆反应的是( ) ①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CO 2+H 2O +Na 2CO 3===2NaHCO 3 ②SO 2+H 2O===H 2SO 3 H 2SO 3===SO 2↑+H 2O ③2SO 2+O 2=====催化剂△2SO 3 2SO 3=====催化剂△2SO 2+O 2 ④NH 3+HCl===NH 4Cl NH 4Cl=====△NH 3↑+HCl↑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解析】 ①、④中两反应的条件不相同,不互为可逆反应。
【答案】 B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A(g)+2B(g) 3C(g)+D(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 .单位时间内生成2 n mol A ,同时生成n mol D B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C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B ,同时消耗1.5 n mol CD .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解析】 正逆反应同时在进行,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 ,同时生成n mol D ,A 正确;C 中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B ,同时消耗1.5 n mol C ,说明反应在逆向进行,不是平衡状态,C 错误;因为本反应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不论反应开始进行,还是达到平衡,体系的压强始终不变,B 错误;本反应是一个气态反应,在恒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无论起始还是达到平衡,始终不变,D 错误。
【答案】 A3.右图是可逆反应X 2+3Y 2 2Z 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 )与时间(t )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存在即可,可以用KSCN 溶液检验。
【答案】 D7.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 2和3 mol H 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达到化学平衡时,N 2将完全转化为NH 3B .达到化学平衡时,N 2、H 2和NH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C .达到化学平衡时,N 2、H 2和NH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D .达到化学平衡时,N 2、H 2和NH 3的物质的量浓度总在变化【解析】 合成氨反应N 2+3H 2 催化剂高温、高压2NH 3是一个可逆反应,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两个标志:①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②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但是都不等于零。
2018年高中化学必修2作业:第2章第2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作业2含解析
1.下列关于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改变外界条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限度B.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各组分的含量不随时间而变化D.是动态平衡解析:选A。
化学反应限度可以通过改变外界条件来改变。
(g)+O2(g) 2SO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2.在一定量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1、0.1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为0.4 mol·L-1,O2为0.2 mol·L-1B.SO2为0.25 mol·L-1C.SO2、SO3均为0.15 mol·L-1D.SO3为0.40 mol·L-1解析:选B。
本题考查可逆反应的特征,可采用极端假设法解题。
设容器容积为1 L。
假设SO2全部转化为SO3,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2SO 2(g)+O2(g) 2SO3(g)2 mol 1 mol 2 mol0.2 mol 0.1 mol 0.2 mol生成SO3 0.2 mol,则SO3共(0.2 mol+0.2 mol)=0.4 mol,SO2、O2的物质的量为0;假设SO3全部分解为SO2和O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g) 2SO2(g)+O2(g)2SO2 mol 2 mol 1 mol0.2 mol 0.2 mol 0.1 mol生成SO2 0.2 mol,则SO2共(0.2 mol+0.2 mol)=0.4 mol,生成O2 0.1 mol,则O2共(0.1 mol+0.1 mol)=0.2 mol。
而实际上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都不可能被完全消耗。
所以从反应进行达到一定程度时,SO2、O2、SO3的浓度大小有一个范围:SO2的浓度介于0~0.4 mol·L-1之间,不可能为0或0.4 mol·L-1;SO3的浓度介于0~0.4 mol·L-1之间,也不可能为0或0.4 mol·L-1;O2的浓度介于0~0.2 mol·L-1之间,不可能为0或0.2 mol·L-1,因此A、D错误,B正确。
第2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2课时
H2+I2
2HI
反应能生成2molHI 2molHI吗 1molH2和1molI2反应能生成2molHI吗? 不能, 不能,可逆反应得到的总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 混合物 我们知道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水, 我们知道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水, 而水在通电条件下也可转化成氢气和氧气,所以, 而水在通电条件下也可转化成氢气和氧气,所以, 氢气和氧气转化成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氢气和氧气转化成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平衡?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平衡?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演示实验 2NO2(气) 气
(红棕色 红棕色) 红棕色
N2O4(气) 气
(无色 无色) 无色
现象: 混和气体受热颜色变深; 现象: 混和气体受热颜色变深; 混和气体遇冷颜色变浅。 混和气体遇冷颜色变浅。
注 意 三 点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 (1)“逆 ”——只有 可逆 反应才能在一定条件下建 “ 只有 立起化学平衡状态。 立起化学平衡状态。 (2)“等 ”——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是用同一物质表 “ 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是用同一物质表 相等。 示的 正逆反应速率 相等。 (3)“动”——化学平衡状态是 动态 的平衡,当达到 “ 的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是 化学平衡状态时, 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 仍在进行而没有停止 。 (4)“定”——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 “ 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 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 反应混合物中 的各组分的 浓度恒定 。 (5)“变 ”——化学平衡状态只有在外界条件一定的 “ 化学平衡状态只有在外界条件一定的 条件下才能建立和维持,当 外界条件 改变后,化学 条件下才能建立和维持, 改变后, 平衡状态就会发生移动。 平衡状态就会发生移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课后作业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一、化学反应的限度1.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________和________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在____________,正向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和逆向反应(生成物→反应物)__________。
(3)表示书写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不用“===”而用“____”。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的建立①反应开始时:v正最大,v逆为____。
②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少→v正逐渐______,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v逆从____开始逐渐______。
③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____v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____________。
(2)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图像:(3)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______反应进行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时的状态。
(4)化学平衡状态特征有: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__。
②动:是指______平衡。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____________,而不是反应________。
③等: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______且都______0,即v正=v逆>0。
④定: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____________,各组分的百分含量____________。
⑤变:化学平衡状态是__________下的平衡状态,当外界条件(如温度、浓度、压强等) 变化时,则原平衡被______,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就会__________,维持条件不变,又会在新条件下建立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化学平衡是____________。
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1.控制化学反应条件的意义通过对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改变化学反应______和化学反应的______,促进对人类有利的化学反应,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练习:第2章第2节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Word版含解析
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1.对于可逆反应M+N 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B.M、N全部变成了Q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D.反应已经停止解析:平衡时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之比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二是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
如2 mol M 与1 mol N反应,无论怎样反应,M与N的浓度永远不相等,所以“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A错误;此反应是可逆反应,B错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可以说明反应既不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也不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符合化学平衡特征,C正确;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D错误。
答案:C2.向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2SO 2+O2催化剂△2SO3充入由18O组成的氧气,一段时间后,18O存在于下列哪种物质中() A.多余的氧气中B.生成的三氧化硫中C.氧气和二氧化硫中D.二氧化硫、氧气和三氧化硫中解析: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18O2的加入定会与SO2结合生成含18O的SO,同时含18O的SO3又会分解得到SO2和O2,使SO2、3O2中也含有18O,因此18O存在于SO2、O2、SO3这三种物质中。
答案:D3.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同时消耗2n mol AB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生成速率的2倍D.容器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不随时间变化解析:A、C项均表示正反应方向;B项是可逆反应的特点,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D项,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故D正确。
答案:D4.在200 ℃时,将a mol H2(g)和b mol I2(g)充入到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2(g)+H2(g)2HI(g)。
高一化学鲁科版2课后集训:第二章第2节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含解析
课后集训基础达标1。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 )A.反应停止了B。
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C。
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D。
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解析:达到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都没有停止,A、B两项错误。
没有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也还在继续进行,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不是达到平衡状态的特征,C项错误。
化学平衡状态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有现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的特征,D项正确.答案:D2SO3,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2。
对于可逆反应2SO2+O2催化剂加热18O2,足够长的时间后,18O原子()A。
只存在于O2中 B.只存在于O2和SO3中C.只存在于O2和SO2中D。
存在于SO2、O2和SO3中解析:借助正反应2SO2+O22SO3,18O可以转移进SO3而生成S18O3;在逆反应2SO2+O2−−←2S18O3中,18O又能转移进SO2而生成S18O2。
因此一段时间后,18O既存在于O2,又存在于SO2和SO3中.答案:D3.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3v正(N2)=v正(H2) B。
v正(N2)=v逆(NH3)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解析:拆分出正反应N2+3H2−−正反应2NH3,有6v正(N2)=2v正(H2)−→=3v正(NH3),再结合选项中所给条件即可判断同一种物质的正反应速率是否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答案:C4。
对2A(g)+B(g)4C(g)的反应中,当温度恒定时,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v(A)=v(B)=v(C)B。
容器中A、B、C三者共存C.单位时间内生成的A、C物质的量之比n(A)∶n(C)=1∶2D。
c(A)∶c(B)∶c(C)=2∶1∶4解析:单位时间内生成A、C的物质的量之比n(A)∶n(C)=1∶2,得v正(C)=2v(逆)(A).另外,根据正反应2A+B−−正反应4C,可得v正(C)=2v−→(正)(A)。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同步课后作业Word版含解析
[ 基础达标 ]1.以下各组反响中,不属于可逆反响的是( )高温、高压3 和 2NH 3 高温、高压A . N 2+ 3H 2 =======2NH =======N 2+3H 2催化剂催化剂△△B .H 2+ I 2=====2HI 和 2HI=====H 2 + I 2点燃通电C .2H 2+ O 2=====2H 2O 和 2H 2O=====2H 2↑+ O 2↑催化剂催化剂D . 2SO 2+O 2=====2SO3和 2SO 3=====2SO 2+ O 2△△分析: 选 C 。
依据可逆反响的定义 ,在同样条件下,既能向正向反响进行,又能向逆向 反响进行的反响叫做可逆反响。
C 中反响条件不一样 ,所以, C 中的反响不是可逆反响。
2.在 2NO 2N 2O 4 这一可逆反响中,以下状态中,属于均衡状态的是()A . NO 2 所有转变为 N 2O 4的状态B .v 正 (NO 2)= v 逆(N 2O 4)的状态C .N 2O 4 不再分解的状态D .混淆物中, NO 2 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的状态分析: 选 D 。
化学均衡状态的特色:逆、等、动、定、变。
因为是可逆反响,故 NO 2不行能所有转变为 N 2O 4, A 错; “正、逆反响速率相等 ”要切合两个重点: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且要表现正、逆两个方向才行 , v 正 (NO 2)= 2v逆(N 2O 4)才能表现正、逆反响速率相等 ,B 错;化学均衡是动向均衡 ,均衡时 N 2O 4 仍在分解 , C 错; NO 2 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即浓度不变 , D 对。
3.Cl 2 溶于水发生反响: Cl 2+ H 2O HCl +HClO ,在该反响的均衡系统中通入少许 H 37Cl ,则一段时间后 37Cl 可能存在于 ()A . HClB .HCl 和 HClOC .HCl 和 Cl 2D .HCl 、HClO 和 Cl 2分析: 选 D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2.3.2化学反应的限度》课堂学习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2.3.2化学反应的限度》课堂学习及答案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知道化学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2.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方法。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对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的意义。
本课时宜从日常生活和实验中的化学现象引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经过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分析推进,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
1.可逆反应(1)在同一条件下,①正向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和②逆向反应(生成物→反应物)能同时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可逆反应的特点有“四同”:同一反应;(反应处于)同一条件;(正、逆反应)同时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3)可逆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时,不用“”,而用“③”。
2.化学反应的限度(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2和1 mol I2发生反应:H2(g)+I2(g)2HI(g)对于以上反应:①当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④最大。
②当反应刚开始时,正反应速率⑤最大。
③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
④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达到平衡时,v(正)=v(逆)。
⑤反应进行到⑥v(正)=v(逆)时,宏观上处于“静止”状态。
⑥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
⑦这个状态称为⑦化学平衡状态。
⑧此时反应未停止,仍在进行,只是任何一种物质反应掉的速率和生成的速率相等。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达到的一种特殊状态,是在给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v(逆)≠0。
3.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1)在生产、生活中,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主要是促进有利反应和控制有害反应两个方面:①促进有利反应,提高原料利用率,加快有利反应的速率;②控制有害反应,减少甚至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减慢有害反应的速率。
(2)为加快煤燃烧的反应速率,对煤炭颗粒的要求是⑧越小越好,对空气的要求是保持适当过量,并保证煤炭与空气中的氧气⑨充分接触。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合格考达标练1.(2021天津耀华中学高一检测)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是表示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B.一般情况下,升高温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反应就静止不动了D.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A正确。
一般情况下,升高温度,分子(或离子)的运动速率加快,彼此之间接触几率增大,发生反应的几率增大,故化学反应速率加快,B正确。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反应并未停止,对于同一物质来说,其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C错误。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D正确。
2.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1 mol X,进行可逆反应2X(g)3Y(g),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时,只有正反应在进行B.t2~t3时间段,反应停止C.t2时,容器内有1.5 mol YD.t2~t3时间段,X、Y的物质的量均没有发生变化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大于零,都在进行,A错误;t2~t3时间段,正、逆反应速率都大于零,反应仍1在进行,X、Y的物质的量均没有发生变化,B错误,D正确;t2时,反应达到平衡,但X不能完全转化为Y,故Y小于1.5 mol,C错误。
3.(2021山东烟台高一期中)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2NO2(g)2NO(g)+O2(g),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C.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n mol O2,必然消耗2n mol NO2,同时生成2n mol NO2,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恒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则c(NO2)不变,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恒容条件下进行反应,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则密度始终不变,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关于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改变外界条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限度B.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各组分的含量不随时间而变化D.是动态平衡解析:选A。
化学反应限度可以通过改变外界条件来改变。
2.在一定量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g)+O2(g) 2SO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1、0.1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O2为0.4 mol·L-1,O2为0.2 mol·L-1B.SO2为0.25 mol·L-1C.SO2、SO3均为0.15 mol·L-1D.SO3为0.40 mol·L-1解析:选B。
本题考查可逆反应的特征,可采用极端假设法解题。
设容器容积为1 L。
假设SO2全部转化为SO3,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g)+O2(g) 2SO3(g)2SO2 mol 1 mol 2 mol0.2 mol 0.1 mol 0.2 mol生成SO3 0.2 mol,则SO3共(0.2 mol+0.2 mol)=0.4 mol,SO2、O2的物质的量为0;假设SO3全部分解为SO2和O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2SO(g) 2SO2(g)+O2(g)2 mol 2 mol 1 mol0.2 mol 0.2 mol 0.1 mol生成SO2 0.2 mol,则SO2共(0.2 mol+0.2 mol)=0.4 mol,生成O2 0.1 mol,则O2共(0.1 mol+0.1 mol)=0.2 mol。
而实际上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都不可能被完全消耗。
所以从反应进行达到一定程度时,SO2、O2、SO3的浓度大小有一个范围:SO2的浓度介于0~0.4 mol·L-1之间,不可能为0或0.4 mol·L-1;SO3的浓度介于0~0.4 mol·L -1之间,也不可能为0或0.4 mol·L-1;O的浓度介于0~0.2 mol·L-1之间,不可能为0或20.2 mol·L-1,因此A、D错误,B正确。
当SO2消耗时,SO3生成;当SO3消耗时,SO2生成,所以根据元素守恒,C错误。
3.下列各关系式中能说明反应N 2+3H22NH3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解析:选C。
A项中都是正反应速率,不能确定是否达到平衡;B项说明v正(N2)≠v逆(N2),不是平衡状态;C项中v正(H2)=v逆(H2),处于平衡状态;D项v正(N2)≠v逆(N2),不是平衡状态。
4.一定温度下,10 mL 0.40 mol/L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
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A.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 mol/(L·min)B .6~10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 (H 2O 2)<3.3×10-2 mol/(L·min)C .反应至6 min 时,c (H 2O 2)=0.30 mol/LD .反应至6 min 时,H 2O 2分解了50% 解析:选C 。
2H 2O 2=====催化剂2H 2O +O 2↑。
A .6 min 时,生成O 2的物质的量n (O 2)=22.4 mL×10-3 L/mL 22.4 L/mol =1×10-3 mol ,依据反应方程式,消耗n (H 2O 2)=2×10-3 mol ,所以0~6 min 时,v (H 2O 2)=2×10-3 mol 0.01 L×6 min ≈3.3×10-2 mol/(L·min),A 正确。
B.6~10 min 时,生成O 2的物质的量n (O 2)=(29.9-22.4)×10-3 L 22.4 L/mol ≈0.335×10-3 mol ,依据反应方程式,消耗n (H 2O 2)=0.335×10-3 mol×2=0.67×10-3mol ,6~10 min 时,v (H 2O 2)=0.67×10-3 mol 0.01 L×4 min ≈1.68×10-2 mol/(L·min)<3.3×10-2 mol/(L·min),B 正确。
C.反应至6 min 时,消耗n (H 2O 2)=2×10-3 mol ,剩余n (H 2O 2)=0.40 mol/L×0.01 L -2×10-3 mol =2×10-3mol ,c (H 2O 2)=2×10-3 mol 0.01 L =0.20 mol/L ,C 错误。
D.反应至6 min 时,消耗n (H 2O 2)=2×10-3 mol ,n (H 2O 2)总=4×10-3 mol ,所以H 2O 2分解了50%,D 正确。
5.如图所示,烧瓶A 、B 中装有相同浓度的NO 2和N 2O 4的混合气体,中间用止水夹K夹紧,烧杯甲中盛放100 mL 6 mol·L -1的盐酸,烧杯乙中盛放100 mL 冷水,两烧杯液体温度相同。
(1)写出烧瓶中存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前烧瓶中气体呈________色。
(2)现向烧杯甲的溶液中放入25 g NaOH 固体,同时向烧杯乙中放入25 g NH 4NO 3固体,搅拌使之溶解。
某同学又用温度计测量两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发现甲中温度________,乙中温度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发现A 瓶中气体颜色变深,B 瓶中气体颜色变浅。
(3)由此,该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NO 2和N 2O 4两种气体存在以下平衡:2NO 2N 2O 4,即烧瓶中气体为红棕色。
(红棕色) (无色)(2)NaOH 与HCl 反应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
NH 4NO 3晶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
(3)通过对比甲、乙两烧瓶与原气体颜色变化可知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答案:(1)2NO 2N2O4红棕(2)升高降低甲中NaOH固体放入稀盐酸中,溶解放热,与HCl反应也要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乙中NH4NO3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百分含量增大,即平衡2NO2N2O4向生(3)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证明NO成NO2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气体颜色变浅,证明N2O4的百分含量增大,即平衡N2O4向生成N2O4的方向移动2NO[基础达标]1.航天科学家正在考虑用塑料飞船代替铝飞船进行太空探索,其依据是()A.塑料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可以通过取代反应大量生产B.塑料生产中加入添加剂可得到性能比铝优良的新型材料C.塑料用途广泛,可从自然界中直接得到D.塑料是有机物,不会和强酸、强碱作用解析:选B。
塑料加入不同的添加剂可以增加强度、韧性、提高导电性等,制得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
2.橡胶属于重要的工业原料。
它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弹性,但强度较差。
为了增强某些橡胶的强度,加工时往往需要对其进行硫化处理,即将橡胶原料与硫黄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橡胶制品的硫化程度越高,其强度越大,弹性越差。
下列橡胶制品中,加工时硫化程度较高的是()A.橡皮筋B.汽车外胎C.普通气球D.医用乳胶手套解析:选B。
“橡胶本身的弹性良好,但强度较差”,“硫化程度越高,强度越大,但弹性越差”,这些都是题目中给出的重要信息,再从生活经验可知,乳胶手套的弹性最好,汽车外胎需要很高的强度,所以硫化强度较高的应是汽车外胎。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合金材料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B.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D.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是为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解析:选B。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故A项正确;用木材、草类的纤维经化学加工制成的黏胶纤维属于人造纤维,利用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做原料制成单体,再经聚合反应制成的是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光导纤维是一种能高质量传导光的玻璃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项错误;病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加热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故C项正确;科学分析表明,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加装“催化转化器”有利于有毒尾气转化为无毒物质,故D项正确。
4.现在有两种高聚物A和B,A能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并能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熔融成黏稠的液体,B不溶于任何溶剂,加热不会变软和熔融,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高聚物A可能具有弹性,而高聚物B一定没有弹性B.高聚物A一定是线型高分子材料C.高聚物A一定是体型高分子材料D.高聚物B一定是体型高分子材料解析:选C。
由于线型高分子材料具有热塑性,加热时会变软、流动,能溶于适当的有机溶剂中,而体型高分子具有热固性,受热不会变软,只能被彻底裂解,且不溶于有机溶剂,只能有一定程度的溶胀,应选C项。
5.下列有机物:②CH3CH2CH2OH③CH2===CHCH2OH④CH2===CHCOOCH3⑤CH2===CHCOOH中既能发生酯化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的是()A.③⑤B.①③⑤C.②④D.①②③⑤解析: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