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误用成语以及《咬文嚼字》常见错误
【咬文嚼字】记者编辑工作中常见成语误用释例
【咬文嚼字】记者编辑工作中常见成语误用释例1. 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了新的亚洲纪录,并且为中国队再添一金。
(不孚众望,不使群众信服。
意思反了。
改为“深孚众望”或“不负众望”。
)2.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不能形容商品。
)3.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狭路相逢,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不可用于老友见面。
)4.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
要说成“对……漠不关心”。
)5. 近一段时间来,巴以暴力流血冲突持续加剧,巴以和平面临空前绝后的威胁。
(“巴以和平面临的威胁”是空前的,但今后可能更严重,不会“绝后”。
)6.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
(素昧平生,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
不用于知识。
)7.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既然已经不会走路了,怎么走出自己的路来?)8.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不形容衣服很不合身)9. 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占便宜当然不是应该做的事。
)10.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果不其然,果然如此。
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
用在这里使前后意思矛盾。
)11.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咬文嚼字_精品文档
咬文嚼字1.标点符号常见的错误:信封上误用括号。
如:“王伟(先生)收”“王伟先生(收)”。
括号是用来标明注释性文字的,信封上的称谓和“收”字并非注释。
书信是应用文体之一。
传统的书信在付邮时,信封是少不了的。
信封上虽然只有寥寥几十個字,却往往会出现语文过失,滥用括号仅是其表现之一。
有人在书写信封时,总喜欢在某某人收的“收”字上加個括号。
仿佛别有深意存焉。
其实,这個“收”字,可写可不写;如果一定要写,当然无伤大雅,但括号是万万加不得的。
括号的功能是什么是用来标明行文中的注释性文字,而“收”字显然不是注释。
当你写信的时候。
千万不要画蛇添足。
2.容易张冠李戴的引文是:“食色,性也。
”如:“孔子说‘食色,性也’,至今仍被奉为至理。
”“它使我们想到了孟子的名言:‘食色,性也。
’”“食色,性也”一语出自《孟子•告子上》,它既不是孔子说的,也不是孟子说的,而是另一位思想家告子说的。
《孟子》全书共分七卷,每卷又分上下两篇;《告子上》是第六卷《告子》的上篇。
由于该卷开头连续记载了几段告子的议论,因此编撰者便用“告子”作为全卷的名称。
书中其实说得很清楚:“告子曰:‘食色,性也。
’”有人不熟悉告子为何许人,甚至认为“告子”二字是“告诫儿子”的意思。
这是彻头彻尾的误读。
据《孟子》一书的注家、东汉学者赵岐说:告子名不害,是战国时代一位兼治儒家和墨家学说的学者,曾在孟子的门下学习过,也有人说他是墨子的弟子。
近代的国学大师梁启超那么另有一说,他认为告子可能是孟子的前辈,曾经针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性无善恶论”,与孟子进行过剧烈的论辩,被孟子指斥为“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
他没有专门的著作留传下来,主要言论就记载在《孟子•告子上》里。
3.文史常见的错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如:“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是野蛮人的行径。
”圆明园是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掠并烧毁的。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肆意践踏中国主权,其时圆明园已是废园。
据《清通鉴》《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等史籍和权威工具书的记载,“火烧圆明园”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罪魁祸首是英法两国联合组成的侵略军。
常见含有易错字的成语
常见含有易错字的成语深负众望穿流不息雷历风行汗流夹背和言悦色好高鹜远发人深醒招之即来草管人命手屈一指惹事生非山清水秀英雄倍出行踪鬼秘黄梁美梦苦心孤脂气冲宵汉不骄不燥先发治人抑仰顿错浮想联篇金壁辉煌饮鸠止渴寥若辰星娇揉造作破斧沉舟磬竹难书委屈求全融汇贯通出奇不意共商国事惩前毙后变换莫测忧柔寡断一、注音肇庆(zhào)楹联(yínɡ)汩汩(ɡǔ)怅惘(chànɡwǎnɡ)泓(hónɡ)涟漪(lián yī)干涸(hé)万籁俱寂(lài)惬意(qiè)萦绕(yínɡ)阴晦(huì)分道扬镳biāo)枝虬(qiú)螺蛳(luó sī)稠密(chóu)翩翩飞舞(piān)红彤彤(tōnɡ)恍惚(huǎnɡhū)恬静(tián)萧萧瑟瑟(xiāo sè)黑黝黝(yōu)怠慢(dài)袅袅(niǎo)玲珑剔透(tī)二、辨音(chà)古刹(mài)非止一脉(tiáo)调和(yūn)晕糊糊(shā)刹车(mò)含情脉脉(diào)调动(yùn)晕圈(sài)要塞(qiào)地壳(yīn)殷勤(bǐnɡ)屏住(cuán)攒聚(sè)阻塞(ké)蛋壳(yān)殷红(pǐnɡ)屏障(zǎn)积攒(sāi)瓶塞三、辨形泠(泠泠淙淙)晰(清晰)翼(小心翼翼)障(障碍)篙(竹篙)冷(冷冷清清)沥(淅沥)冀(希冀)嶂(重峦叠嶂)蒿(蒿草)搏(搏斗)乏(乏味)簌(簌簌)窜(抱头鼠窜)贮(藏贮)博(博学)泛(泛舟)籁(万籁俱寂)蹿(蹿火)伫(伫立)崖(悬崖)崛(崛起)跷(高跷)憾(遗憾)嫌(嫌弃)涯(天涯)倔(倔强)娆(妖娆)撼(震撼)歉(道歉)驰(驰名)苍(苍穹)贬(褒贬)钝(钝笔)瞭(瞭望)弛(松弛)沧(沧海)泛(泛滥)纯(纯朴)潦(潦倒)第二单元一、注音谋食(móu)瓦楞(lénɡ)祭祀(sì)秕谷(bǐ)髀间(bì)伶仃(dīng)愕然(è)恣睢(suī)鄙夷(bǐ)寒噤(jìn)深黛(dài)潺潺(chán)隔膜(mó)拮据(jié)拟定(nǐ)别墅(shù)褴褛(lán lǚ)撬开(qiào)栈桥(zhàn)煞白(shà)吆喝(yāo)打盹(dǔn)汲水(jí)腻烦(nì)胆怯(qiè)作梗(ɡěnɡ)埠头(bù)占卜(bǔ)糙米(cāo)往前拽(zhuài)粜米(tiào)迸裂(bènɡ)斛子(hú)捻着(niǎn)茶壶窠(kē)不屑(xiè)一簇(cù)小囡(nān)一沓(dá)褡裢(dā lián)呷酒(xiā)殷红(yān)零沽(ɡū)断髭(zī)拗不过(niù)二、辨音(jīn)禁不住(xíng)无行缺土(mú)模样(chù)畜生(jìn)禁止(hánɡ)行阵(mó)模型(xù)畜牧业(báo)薄嘴唇(shé)折本(shěnɡ)节省(ě)恶心(bó)鄙薄(zhé)折磨(è)万恶不赦(bò)薄荷(zhē)折腾(xǐnɡ)省亲(wù)厌恶(lèi)拖累(cánɡ)储藏(xià)吓唬(tiáo)调匀(lěi)积累(zànɡ)西藏(hè)恐吓(diào)语调(zài)载米(chénɡ)盛菜(xiè)写意(qiǎnɡ)勉强(zǎi)记载(shènɡ)茂盛(xiě)书写(qiánɡ)强硬三、辨形苍(苍黄)胯(胯下)姿(姿势)障(厚障壁)颧(颧骨)沧(沧海)垮(垮台)恣(恣睢)嶂(层峦叠嶂)獾(獾猪)磕(磕头)赚(赚钱)详(端详)绰(阔绰)瓢(水瓢)瞌(瞌睡)谦(谦虚)祥(吉祥)悼(哀悼)漂(漂泊)搀(搀合)攥(攥着)飕(利飕)膛(空膛)砸(砸起)谗(谗言)篡(篡权)馊(馊臭)蹚(蹚水)箍(紧箍咒)缴(缴租)廒(廒间)跌(跌价)辩(辩论)励(鼓励)邀(邀请)遨(遨游)迭(迭起)辨(辨认)厉(严厉)曙(曙光)躁(焦躁)揣(揣度)暑(中暑)燥(干燥)喘(喘气)署(署名)臊(腥臊)湍(湍急)第三单元一、注音繁琐(suǒ)浩劫(jié)囊萤(yínɡ)晦塞(sè)言简意赅(ɡāi)禁锢(ɡù)反刍(chú)悒郁(yù)休憩(qì)灯火阑珊(lán)同胞(bāo)犀锐(xī)蚌壳(bànɡ)寸积铢累(zhū)批大卻(xì)譬如(pì)浮光掠影(lüè)矻矻穷年(kūkū)探骊得珠(lí)瞬起瞬灭(shùn)懵懵懂懂(měnɡměnɡ)焚膏油以继晷(ɡuǐ)二、辨音度(dù)千百度角(jiǎo)角度传(chuán)传播(duó)度着方步(jué)主角(zhuàn)名人传记刹(chà)一刹那散(sàn)散布圈(quān)圈子(shā)刹车(sǎn)松散(juàn)羊圈三、辨形羡(羡慕)饶(饶舌)涯(天涯)悴(憔悴)悔(终不悔)蓦(蓦然)绕(围绕)崖(山崖)粹(纯粹)晦(隐晦)颚(颚骨)茎(茎衣)瞻(远瞻)竟(竟然)晦(晦塞)愕(惊愕)径(路径)赡(赡养)竞(物竞天择)悔(悔恨)第四单元一、注音鹭(lù)挚(zhì)淳(chún)婉(wǎn)隽(juàn)绮(qǐ)恬(tián)睿(ruì)磅礴(páng bó)蓑(suō)喙(huì)黛(dài)铿锵(kēnɡqiānɡ)寥廓(liáo kuò)烁(shuò)哔(bì)炷(zhù)嬷(mó)宕(dàng)砾(lì)撂(liào)讷(nè)挪(nuó)髻(jì)拭(shì)虔(qián)瞟(piǎo)忸怩(niǔ ní)尴尬(ɡān ɡà)藜(lí)乍(zhà)峦(luán)祺(qí)嫌(xián)砦(zhài)磕(kē)绊(bàn)二、辨音(chénɡ)澄澈(jiào)咬文嚼字(ǎo)拗折(āo)熬白菜澄嚼(jiào)倒嚼拗(ào)拗口熬(dènɡ)澄清(jué)咀嚼(niù)执拗(áo)煎熬三、辨形挚(zhì)真挚棋(qí)下棋隽(juàn)隽永绮(qǐ)绮丽贽(zhì)贽见祺(qí)即颂署祺镌(juān)镌刻崎(qí)崎岖恬(tián)恬静喙(huì)百喙莫辩嫌(xián)嫌弃沦(lún)沦丧甜(tián)甜蜜啄(zhuó)啄食谦(qiān)谦虚伦(lún)伦理淳(chún)淳朴寥(liáo)寥廓烁(shuò)闪烁炷(zhù)一炷香谆(zhūn)谆谆谬(miù)谬论砾(lì)瓦砾烛(zhú)蜡烛宕(dànɡ)跌宕撂(liào)撂手讷(nè)木讷髻(jì)发髻岩(yán)岩石摞(luò)一摞书呐(nà)呐喊鬓(bìn)鬓发绊(bàn)羁绊瞟(piǎo)瞟一眼藜(lí)蒺藜眩(xuàn)晕眩拌(bàn)拌嘴膘(biāo)上膘黎(lí)黎明弦(xián)弓弦第六单元一、注音倏(shū)缬(xié)挹(yì)眸(móu)葱茏(cōnɡlónɡ)滓(zǐ)嵌(qiàn)瞥(piē)暇(xiá)涸辙(hé zhé)娑(suō)猗(yī)睐(lài)掬(jū)蕈(xùn)曳(yè)踞(jù)藓(xiǎn)茨(cí)绺(liǔ)揠(yà)苗助长镐(ɡǎo)铸(zhù)搓(cuō)垧(shǎnɡ)惺忪(xīnɡsōnɡ)二、辨形倏(shū)倏忽缬(xié)皱缬挹(yì)挹注掬(jū)憨态可掬攸(yōu)性命攸关撷(xié)采撷悒(yì)忧悒据(jù)根据锢(ɡù)禁锢辙(zhé)车辙暇(xiá)闲暇猗(yī)猗郁涸(hé)干涸撤(chè)撤退瑕(xiá)瑕疵倚(yǐ)倚靠娑(suō)婆娑揠(yà)揠苗助长搓(cuō)搓手挲(suō)摩挲偃(yǎn)偃旗息鼓磋(cuō)磋商蹉(cuō)蹉跎踞(jù)龙盘虎踞跚(shān)蹒跚湖(hú)湖泊惺(xīnɡ)惺忪距(jù)距离姗(shān)姗姗来迟蝴(hú)蝴蝶猩(xīnɡ)猩猩倨(jù)倨傲删(shān)删除糊(hú)浆糊腥(xīnɡ)腥臊据(jù)根据栅(zhà)栅栏胡(hú)胡涂醒(xǐnɡ)清醒锯(jù)铜锯珊(shān)珊瑚瑚(hú)珊瑚镐(ɡǎo)镐头铸(zhù)铸造垧(shǎnɡ)一垧地忪(sōnɡ)惺松稿(ɡǎo)手稿踌(chóu)踌躇饷(xiǎnɡ)军饷松(sōnɡ)松树搞(ɡǎo)搞活畴(chóu)田畴晌(shǎnɡ)晌午讼(sònɡ)诉讼缟(ɡǎo)缟素俦(chóu)俦侣响(xiǎnɡ)响亮殿下心如铁石质对怜悯怨毒恻隐豁免倾家荡产宪章耗子诉讼置之死地冒犯羔羊天风一纸空文应分墓志铭万恶不赦腌臜贪婪尊翰鄙人稽折衷庖代少年老成延纳不辱使命钧裁足下甘霖尘世凛然生畏逞有例可援中流砥柱口舌尊驾鸡犬不宁充公再世针黹把戏送终炷世风创疤仆调戏老泪纵横凌乱深居简出充耳不闻何许闭门羹偌大揿钮父母官在下无事不登三宝殿一窍不通驽钝建树不才赐教大而化之致力才疏学浅心灰意冷自娱英雄无用武之地痛心疾首伊始百废待举亲顾茅庐枉驾礼贤下士光临筹划秉烛耽搁暖国博识美艳之至处子磬口塑罗汉奁目光灼灼消释朔方凛冽天宇精魂白案炖动弹凑合指望借花献佛甭煳七嘴八舌撅着嘴分晓胸有成竹雄赳赳踮天真无邪迷惘火眼金睛忍气吞声撒腿焦灼好赖忐忑不安矜持不迭毕恭毕敬侃侃而谈工稳腼腆聆听执拗胸脯恬淡直观呼之欲出引人入胜凝望凝缩须叟五脏六腑率性笑靥缱绻矇胧契合精纯著称冗杂寥寥丰姿渴求无非绯红成群结队油光可鉴标致兼以斗乱客死芦荟不相干讲义掌故致使落第畸形不逊匿名介意诘责托辞凄然适值杳无消息小而言之大而言之责成抑扬顿挫深恶痛疾拘谨尴尬劳驾世故深渊道别饯行凄怆悬想倾诉溢于言表局促不安打哈哈熙攘游移解聘漂泊邂逅神采奕奕不可思议发福堪称叮咛发迹想望雇员身价试图纳粹切近杀戮娴熟叹服资深华裔才情溺爱刻意一丝不苟韧性儒雅祥和执著清高深谙浮躁描金憧憬委曲事体鞠躬尽瘁考妣覆没端相多多益善擒气性刬袜龌龊杀风景毛边连史纸惊骇羊毫出肺肝相示放怀黄金时代痴心印证瘸绞着脑汁皮开肉绽跛鲦鱼号啕累赘转瞬即逝吮吸神志半身不遂血渍舔生灵掐蠕动凹凼涎水低眉顺眼烟瘾春花蹿撬大庭广众硌古铜色茬驾驭膂力哑然失笑中天不解之缘故居亲朋挚友侏儒开天辟地潜意识智能融合兜风惬意钟爱百无聊赖向导灵感典雅了如指掌行吟罗曼蒂克消弭超群出众喜怒哀乐惟妙惟肖疲惫义正词严酸楚蚂蚱啸蚌壳溜平韭菜谷穗倭瓜玩腻了蚯蚓蝙蝠。
常见误用成语以及《咬文嚼字》常见错误
常见成语误用1、黑色的高三漫不经心地就来了。
漫:随便。
指人对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2、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瑟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比喻夫妇不和。
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
3、今夏洪水肆虐,淹没无数的城镇和大片的良田,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必须精诚团结,战胜洪魔。
指对人的重大罪行不可容忍,极度愤慨。
不能用于对自然灾害等。
4、不论什么时候,她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道来,不拉架子而棱角自见,不事喧哗而锋芒难避。
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用于表现听者一方的感受。
5、实际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和痛苦经历,使他时时刻刻念念不忘。
念念:时刻思念着。
形容牢记心上,时刻不忘。
一般不用于不幸和痛苦的事情。
6、取得了成绩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能因为成绩就连我们的失误也一笔抹杀了。
指把成绩、优点全部勾销或全盘否定,一般不用于否定错误或罪行。
7、二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这场改革与我们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休:喜;戚:悲伤,不幸。
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形容彼此利害一致。
一般用于人与人或人与集体之间,而不用于事物。
8、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定要认真对待,绝不能敷衍了事。
敷衍:做事不认真。
随便应付一下,就算把事办了。
用于对事。
9、这场戏真演得绘声绘色,赢得满场观众的喝彩。
指讲述、描摹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
不用于演戏。
10、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必须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厚此薄彼。
形容对彼此待遇不同。
一般用于对人、单位、集体。
11、近几年,“知识经济”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炙:烤,烧。
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
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用于有权势者,含贬义。
12、放眼望去,满山的杜鹃花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
姹:美丽;嫣:美好,常指笑容。
形容各色娇艳的花,不能单用于某一种花。
13、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喧:大声吵嚷。
人民日报70个被误解误用的成语
70个被误解误用的成语1·三人成虎[解释]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
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误用]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2·美轮美奂[解释]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3·炙手可热[解释]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背离本义。
4·侃侃而谈[解释]“侃侃”本意为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误用]现多被误用为形容聊天,易和娓妮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混淆。
5·首当其冲[解释]首先应其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误用]常被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当先做某事”。
6·鼎力相助[解释]敬辞,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
[误用]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
7·一言九鼎[解释]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守信用,背离本义。
8·首鼠两端[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误用]常被误解为前后言行不一致。
9·溢美之词[解释]过分夸赞的言辞。
[误用]常被误用为褒义。
10·蓬荜生辉[解释]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误用] 易被误用在别人身上。
11·蹉跎岁月[解释]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形容虚度光阴。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2·望其项背[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
[误用]常被误用为“只能望其项背”。
13·差强人意[解释]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误用]多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背离本义。
14·抛砖引玉[解释]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误用]常被误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2008年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2008年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2008年十大语文差错1、电视中引用名言经常读错的字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读作 le(四声,快乐的乐),而不读 yue(月)。
2、社会热词容易读错的是:三聚氰胺。
“氰胺”二字读音作“晴按”,而不读为“青安”。
3、高考作文中的高频别字是:“震撼”误为“震憾”。
4、旅游景点说明牌的常见别字是:“故里”误为“故裹”,实际上是把繁体字里外的“裏”误用了。
5、新闻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狙击”和“阻击”,二词的意思是有明显区别的,狙击是进攻性的偷袭,阻击是防御性的阵地战。
6、社会机构称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营利”和“盈利”。
营利是指主观上谋取利润,盈利是指客观上获得利润。
7、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词是:期间。
在句首作状语用时,应该用“其间”,而不是“期间”。
8、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成语是:望其项背。
其意是说明距离不大,而经常被用作说明距离悬殊。
9、财经新闻中容易出错的术语是:存款准备金率。
经常把其同“存款准备金利率”混为一谈。
10、《红楼梦》研究中容易出错的术语是:索隐派。
经常被误解为“索引派”。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标识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其中前述“北方话”,亦称“北方方言”,是汉语八大方言之一,当代学术名称为“官话方言”。
普通话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大陆官方:普通话台湾官方:国语东南亚华人:华语学术界:现代标准汉语当初在推广普通话的时候,曾经有人对新中国推广普通话有以下解释:新中国推广的普通话,和封建统治者通行的官话不同。
我们推广的普通话,是让群众在学好自己的语言的基础上,掌握而用来的交流工具。
在旧社会,一些官僚拿他们定下的官话,作为“特权的语言”,凌驾于群众的语言之上,要人民群众接受他们的统治教育,认可他们的官僚制度。
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
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编辑部每年都会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以下是2022年的“十大语文差错”及其解析:
1. “原年人”改为“元年来人”。
2. “引以为戒”误为“引以为鉴”。
3. “连花清瘟胶囊”误为“莲花清瘟胶囊”。
4. “不负众望”误为“不孚众望”。
5.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误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6. “终止”误为“中止”。
7. “二三其意”写成“二三其德”,“发扬”误为“发杨”。
8. “通货膨胀”写成“通货彭胀”,“泄洪”误为“泻洪”。
9. “核酸阳性”误为“核赛阳性”,“德尔塔毒株”写成“德尔塔毒株”,“抗原检测”误为“染原检测”。
10. “针鼹”误为“针眼”,“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说成“长江三角洲一
体化示范区”,“蒋介石故居”说成“蒋介石故园”。
以上差错都是媒体和出版物中常见的,如果您在写作或编辑时犯下这些错误,可以查阅字典或咨询语文老师进行修正。
《人民日报》总结:60个常被误用的成语
《人民日报》总结:60个常被误用的成语来源| 人民日报生活中,有一些我们常常见到的成语,在口语交流、写作等使用过程中却往往误解了它的本义。
今天就跟着诗词君一起看一看人民日报总结的60个常被误用的成语,算算平时用对了多少个。
1.三人成虎【解释】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
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误用】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2.美轮美奂【解释】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3.炙手可热【解释】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背离本义。
4.侃侃而谈【解释】“侃侃”本意为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误用】现多被误用为形容聊天,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混淆。
5.首当其冲【解释】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误用】常被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6.鼎力相助【解释】敬辞,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
【误用】只用于对方或他人,自己。
7.一言九鼎【解释】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守信用,背离本义。
8.首鼠两端【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误用】常被误解为前后言行不一致。
9.溢美之词【解释】过分夸赞的言辞。
【误用】常被误用为褒义。
10.蓬荜生辉【解释】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误用】易被误用在别人身上。
11.蹉跎岁月【解释】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形容虚度光阴。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2.望其项背【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
【误用】常被误用为“只能望其项背”。
13.差强人意【解释】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误用】多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背离本义。
14.抛砖引玉【解释】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你都用对了吗?
《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你都用对了吗?近几年,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语言文字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由于语言本身的复杂性,甚至在接受了多年的专业教育之后,仍然很难在使用语言过程中不出现差错,这一点在中国也不例外。
因此,《咬文嚼字》编辑部就预计,2022年将会出现十大最常见的中文语言差错,其中将包括:1.语错误:在许多人的语言使用中,频繁使用的成语,会很容易受到异化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反复惊叹”、“古语现象”等等这种错误。
2. 习语错误:考虑到中文习惯用法语言的多样性,有时候会受到“混淆”、“弄反”等习惯用法的影响,从而产生习语错误。
3.语语言转换:由于口语的特殊性,有时候会出现口语方言的混合,从而发生语言转换,产生句子不通的情况。
4.法不当:在文字的书写上,常常会出现疏忽或者自由发挥的情况,比如误写汉字,使用不恰当的字体等等。
5.写错误:在今天的语言使用环境中,拼写错误仍然非常常见,比如把“深度”写成“深矿”,把“综合”写成“综吉”等等。
6. 不合乎规则的标点:标点符号是文字书写的重要部分,然而,对于中文的传统标点使用规则,很多人并不熟悉,因此会有不规范的标点使用,或者在不适当的地方使用标点等等。
7.意模糊:有时候,语言的表达可能会非常模糊,不易理解,从而使得语意模糊,让读者无法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8.余性:有时,文字表达会非常冗长,比如在一个小句子中使用了很多副词,这些冗余性的文字并不利于文章的连贯性。
9.法错误:语法是语言表达的重要基础,如果语法不恰当,不仅会影响文章的流畅程度,同时也会降低文章的理解性。
10.音差错:尤其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受到外国语音的影响,从而导致读音的差错,比如“这是一个兔子”,有些人会说成“这是一根兔子”。
以上是《咬文嚼字》编辑部预计2022年将会出现十大最常见的中文语言差错,有了以上这些预计,我们就可以加强自己的语言素养,减少这些常见的中文语言差错。
咬文嚼字发布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发布十大语文差错
首先,我想指出,“咬文嚼字”一词本身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人追求文字的准确和精细,有时候过分追求字句的准确而显得矫揉造作。
而“十大语文差错”则是指在语文学习和应用中常见的错误。
下面我将列举一些常见的语文错误:
1. 语病,包括虚词、多词、漏词、重复、词语搭配不当、成语用错等。
2. 词语使用错误,例如“麻木不仁”误写成“麻木不认”。
3. 语序不当,句子结构混乱,造成表达不清晰。
4. 标点符号错误,包括错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
5. 语法错误,包括主谓不一致、时态误用、语态错误等。
6. 用词不当,例如“脱颖而出”误写成“脱颖而进”。
7. 拼写错误,常见的错别字和生僻字的错误使用。
8. 语气不当,表达过于生硬或者过于随意,不符合语境。
9. 修辞错误,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不当。
10. 缺乏逻辑性,表达的内容缺乏逻辑性,不易理解。
这些都是在语文学习和应用中常见的错误,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加强语文学习,避免犯这些错误。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常用容易用错成语总结
常用容易用错成语总结常用容易用错的成语总结(90个)1 空穴来风【解释】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
【误用】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 三人成虎【解释】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
【误用】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 美轮美奂【解释】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
【误用】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4 炙手可热【解释】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
【误用】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艾玛!帮主也一直用错这个成语耶!!长知识了!!)5 侃侃而谈【解释】“侃侃”本为刚直之意。
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
【误用】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 首当其冲【解释】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
【误用】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7 不瘟不火【解释】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误用】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8 鼎力相助【解释】只用于对方或他人【误用】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 集思广益【解释】广泛吸收群众有有益的意见。
【误用】主语应该是,不能是提意见得群众。
10 首鼠两端【解释】迟疑不决。
【误用】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1 溢美之词【解释】过度赞美的言词。
【误用】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 脱颖而出【解释】比喻人才崭露头角。
【误用】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13 蓬荜生辉【解释】谦敬之辞,对方的来访或赠送的字画使自己的寒门增添光辉。
【误用】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14 不可收拾【解释】事物败坏到无可挽救。
【误用】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说成“一发而不可收拾”,错。
(“一发而不可收”: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
“一发不可收拾”:更加无法整顿)15 出奇制胜【解释】作谓语,不带宾语。
【误用】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16 意气用事【解释】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误用】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
咬文嚼字每年的十大语文错误
咬文嚼字每年十大语文错误2006年《咬文嚼字》公布的中国人十大语文错误1.将“像”错为“象”,这在电视字幕中出现最多;2.将丙戌年的“戌”字,错成“戍”字,这在大量的台历、挂历中出现;3.将神舟六号的“舟”字,错成“州”字,众多报刊杂志和电视写错;4.“即”字与“既”字用错,如“既来之”错为“即来之”,图书出版物中出现不少这样的混淆;5.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發。
如:‘美容美發中心’。
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美髮’也不能写作‘美發’。
‘發’音fā,是‘出發’的‘發’;‘髮’音fà,是‘头髮’的‘髮’。
两字均简化为‘发’,但音、义并不相同;6.在常用文体中,将“启事”写成“启示”;7.新疆的“哈密瓜”因地名而得名,但在大量的商店招牌中,将“密”字错为“蜜”字;8.在标点符号使用中,很多人在寄信时喜欢在信封上将“收”字,用括号括起来,而括号是用来标明注释性文字的,用在信封上则是错的;9.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掠并烧毁的,但在众多的地方将其错称为“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而八国联军是在1900年入侵北京的;10.“食色,性也”一语出自《孟子·告子上》,常被人引为孔子的名言。
2007年《咬文嚼字》公布的中国人十大语文错误1、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
“家父”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属于谦辞。
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一些电视访谈节目中曾出现此类错误。
2、“无间道”是常用错的佛教词语。
随着电影《无间道》的问世,原本冷僻的“无间道”频频见诸报纸标题,用来表示失败、痛苦或者灾难。
不过,佛教当中“无间道”只是信徒修炼的第二个阶段,并无磨难的含义。
“无间地狱”或者“阿鼻地狱”,才对应着“永受痛苦、无有间断”的处境。
3、“戴上紧箍咒”,这是报纸上常见的搭配错误。
紧箍咒只能念,不能戴。
4、将代表中国的“九州”,错写成了“九洲”。
“州”是行政区划名称,而“洲”的意思是水中陆地。
语法功能易误用的成语
易误解的成语集锦一.字面义的误解1不可理喻:不讲理。
(误:不可理解)2不足为训:法则。
(误:教训)3视而不见:在意。
(误:看见)4痛心疾首:憎恨。
(误:伤心)5屡试不爽:差错。
(误:成功)6不刊之论:更改。
(误:刊登)7文不加点:修改。
(误:标点)8万人空巷:街中家中都无人。
(误:仅指街巷无人)9火中取栗:替别人冒险,一无所获(误:自己获得好处)10.舞文弄墨:故意玩文字技巧。
(误:赞写作)11.空穴来风:并非完全无根据。
(误:无根据)12.洞若观火:观察清楚。
(误:了解知道)13.炙手可热:权势大。
(误:热门)14.高屋建瓴:势不可当。
(误:建房)15.美仑美奂:房屋高大漂亮。
(误:风景优美)16.叹为观止:赞叹好到极点。
(误:叹息)17•春意阑珊:衰落。
(误:繁荣)18.明日黄花:过时的事物。
(误:将来美好之物)19.耳提面命:恳切教导。
(误:批评)20.披星戴月:从早到晚。
(误:夜晚)洞若观火:观察清楚。
(误:了解知道)炙手可热:权势大。
(误:热门)高屋建瓴:势不可当。
(误:建房)美仑美奂:房屋高大漂亮。
(误:风景优美)叹为观止:赞叹好到极点。
(误:叹息)春意阑珊:衰落。
(误:繁荣)明日黄花:过时的事物。
(误:将来美好之物)耳提面命:恳切教导。
(误:批评)披星戴月:从早到晚。
(误:夜晚)别无长物:穷困俭朴。
(误:没有长处优点)粗茶淡饭:赞朴素。
(误:苦难生活)五风十雨:风调雨顺。
(误:洪水泛滥)独具只眼:独到见解。
(误:不好的形象)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改内容。
貶义。
(误:化装)有口皆碑:赞颂。
(误:指责)具体而微:内容具备规模小。
(误:具体细致的)在劫难逃:祸害难避。
(误:逃犯难逃)与人为善:赞助人学好。
(误:给人方便)目无全牛:对牛了解完全。
(误:看不见全牛,只见部分)按部就班:按条理遵程序。
(误:解为“循序渐进”)侧目而视:敬畏恐惧。
(误:轻视)官样文章:独具形式,内容空乏。
(误:好文章)12. 131415161718192030313233 343536373839404142二.使用场合易错1•豆蔻年华:女孩十三四岁2•相敬如宾:夫妻之间3•藕断丝连:用于爱情4•一见钟情:指爱情5•涣然冰释:用于误会6.妙手回春:医术高,指治病7•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8•蔚然成风:指风气9•忍痛割爱:对旦得之物放弃10.巧夺天工:指手工艺11•鬼斧神工:指自然景物、建筑雕刻(包括自然、人工)12•以儆效尤:警告正学坏的人13•长此以往:指将来14•妄自菲薄:看轻自己15•深思熟虑:指过程,不指结果16•活灵活现:对想象中的人描写17•栩栩如生:对现实中的人描写18•披肝沥胆:忠诚(单方)19•肝胆相照:(双方之间)20•不耻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21•安居乐业:安定生活及愉快工作(不是一方面)陈词滥调:陈旧言词及空泛论调(不是一方面) 粉墨登场:坏人登上政治舞台 绘声绘色:叙述描写。
高中学生易误用成语
高中学生易误用成语有些,字面意义与实际意思相去甚远,同学们要多加留意。
下面是网小编带来的高中学生易误用成语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学生易误用成语推荐1) 以儆效尤——(处理坏人或坏事)用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儆,警戒,告诫。
尤,过错。
2) 以耳代目——把听来的当成亲见的。
形容不亲自调查研究,专门听信别人的话。
3) 仰事俯畜——对上待奉父母,对下养活妻子儿女。
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4) 越俎代庖——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
语见《庄子》。
俎,祭器;疱,厨子。
5) 义无反顾(褒)——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6) 抽薪止沸——抽去锅下的柴草来停止锅里开水的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同釜底抽薪(扬汤止沸:比喻方法不彻底。
)7)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
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8) 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
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正例】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人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9)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越钻研越觉得其艰深。
表示极其敬仰之意。
10) 一尺水十丈波——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11) 糟糠之妻——不是指长得丑陋的妻子,而是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12) 朝闻夕死——早晨听到了真理,晚上就死了也甘心了。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的渴望。
13) 仗义执言——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14)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
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这里是有意换人,不是“弄错”或“认错”。
〖错例〗湖南省在年月日进行的素描、色彩考试中,一共查出多名舞弊考生,除了少数是夹带外,其他都是张冠李戴的枪手。
15) 扺掌而谈——形容高谈阔论,话极投机。
抵掌:击掌,鼓掌。
16) 炙手可热(贬)——意思是刚一挨近就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接近。
60个容易被误解误用的常用成语,不要用错了贻笑大方!
60个容易被误解误用的常用成语,不要用错了贻笑大方!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这就造成了有些成语很容易从字面上去理解而造成误解和误用,为了避免误用成语而贻笑大方,搜集整理了60个容易被误解误用的常用成语,供大家学习。
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
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易误用为贬义。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
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
”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
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
形容书籍极多。
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
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
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9、【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
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
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
也可写作“重振旗鼓”。
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
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咬文嚼字十大语文错误
咬文嚼字十大语文错误在中国,咬文嚼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素养。
尤其是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咬文嚼字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很多人在掌握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会犯一些典型的错误。
下面就来谈谈这十大典型的咬文嚼字语文错误。
第一,把同音词搞混淆。
在学习咬文嚼字的时候,有些同音词是容易混淆的,比如“道”和“刀”,“西”和“禧”,“任”和“认”等。
同音词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把它们搞混淆了,会出现意思完全不同的句子,这样就会影响咬文嚼字的效果。
第二,将轻声混淆。
有些字的读音可以分轻重声,熟悉汉语语音的人都知道,轻重音是有不同的意义的,比如“明”和“名”,“青”和“情”,“浓”和“农”,“头”和“投”等。
所以,在咬文嚼字的时候,一定要准确的把握轻重声,避免将轻声混淆。
第三,不能准确拼写字词。
有些字发音相近,但是拼写却完全不同,比如“路”和“陆”,“苗”和“庙”,“简”和“笺”,“死”和“思”等。
在咬文嚼字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把握,不能将它们拼写混淆。
第四,不恰当地使用偏旁拼写字词。
有些字的偏旁虽然相近,但是意思可能却完全不同,比如“往”和“望”,“民”和“敏”,“常”和“尝”,“求”和“球”等。
要想学好咬文嚼字,就要恰当地使用偏旁来拼写字词,不能将它们拼写混淆。
第五,不能准确地识别同拼字。
有些字可以用同样的拼写来表示不同的意思,比如“江”可以表示“江河”的意思,也可以表示姓氏的意思;“虫”可以表示“昆虫”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毒虫”的意思。
在学习咬文嚼字的时候,一定要准确地识别这些同拼字,不能将它们混淆起来。
第六,没有准确地把握汉字的词语词义。
汉字不仅仅可以表示某个词语的意思,它还有一些比较抽象的词义,需要人们准确地把握它们的词义,比如“活”可以表示“活动”,也可以表示“活泼”的意思;“气”可以表示“气体”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气势”的意思。
因此,在学习咬文嚼字的时候,要准确把握汉字的词义,以免造成误解。
第七,没有正确理解汉字的蕴涵含义。
《咬文嚼字》“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一、“踔厉奋发”的“踔”误读为zhuō。
2022年,“踔厉奋发”频频出现于文件报告、新闻媒体、宣传横幅中。
“踔厉奋发”的“踔”常被误读为“zhu ō”,正确的读法是chuō。
“踔”是个多音多义字:读chuō,有跳跃、疾行等义,引申指超越、远胜的样子;读zhuō,有卓然特立之义。
“厉”指振奋;“踔厉”形容精神奋发有为。
“踔厉奋发”还常被误写为“戳力奋发”。
“戳”指用力刺,引申有刺激、指责等义;“戳力”讲不通。
二、“天和核心舱”误为“天河核心舱”。
2022年7月和11月,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先后完成与天和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形成“T”字基本构型,天宫空间站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
媒体报道相关新闻时,常把“天和核心舱”误为“天河核心舱”。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曾举办空间站征名活动,核心舱最终被命名为“天和”。
“天和”本指自然和顺之理、天地之和气,包蕴天地自然与人类和谐统一之意,充分彰显中国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理念。
“天河”则指银河。
三、“连花清瘟”误为“莲花清瘟”。
在说到防疫药品时,“连花清瘟”常被提及,但往往有人把它误为“莲花清瘟”。
其中“连花”二字分别指该药品成分中的连翘和金银花,二者均有清热解毒的功能,以此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药物颗粒,可清瘟解毒、宣肺泄热,对流感病毒等起抑制作用。
“连花清瘟”的成分里不含“莲”。
四、数量减少误用“倍”。
新冠病毒不断迭代,研究人员发现,如今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染性明显增强,而致病性显著下降。
媒体报道相关新闻时,常出现这样的表达:奥密克戎致病力比原始毒株下降四十倍。
“下降四十倍”的说法明显不妥。
“倍”作量词时用在数词后,表示增加的是跟原数相同的数;某数的几倍就是某数乘以几,如二的三倍是六。
量词“倍”一般用于数目的增加,而不用于数目的减少。
如果硬要用于数目的减少,减少一倍数值便成为零,如何“下降四十倍”?规范的说法应为:下降到四十分之一。
常出错误的成语
1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
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
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
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4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
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5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
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
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
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
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10首鼠两端:迟疑不决。
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1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
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
陆星儿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13蓬荜生辉:谦敬之辞.蓬荜:编蓬草、荆竹为门,形容穷苦人家。
使寒门增添光辉。
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14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
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15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
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16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17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18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常被用于毫不犹豫地干坏事,错。
19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20望其项背:可以赶上。
只用否定形式。
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21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
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22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常见成语的错误
常见成语及成语误用的类型第一类望文生义所谓“望文生义”就是指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如:⑴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
而例⑴由于望文生义,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的毛病。
⑵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而⑵句在使用"文不加点"时,由于望文生义,把"点"理解为标点,导致误用。
类似因误解意义而误用的成语还有:⑴明日黄花;⑵火中取栗;⑶万人空巷;⑷不刊之论;⑸不为已甚;⑹望洋兴叹;⑺不足为训;⑻因人成事;⑼弹冠相庆;⑽久假不归;(11)司马青衫;(12)数典忘祖;(13)大动干戈;(14)高山流水;(15)不绝如缕;(16)不翼而飞等。
附解释:1.明月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成语误用1、黑色的高三漫不经心地就来了。
漫:随便。
指人对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2、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瑟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比喻夫妇不和。
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
3、今夏洪水肆虐,淹没无数的城镇和大片的良田,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必须精诚团结,战胜洪魔。
指对人的重大罪行不可容忍,极度愤慨。
不能用于对自然灾害等。
4、不论什么时候,她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道来,不拉架子而棱角自见,不事喧哗而锋芒难避。
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用于表现听者一方的感受。
5、实际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和痛苦经历,使他时时刻刻念念不忘。
念念:时刻思念着。
形容牢记心上,时刻不忘。
一般不用于不幸和痛苦的事情。
6、取得了成绩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能因为成绩就连我们的失误也一笔抹杀了。
指把成绩、优点全部勾销或全盘否定,一般不用于否定错误或罪行。
7、二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这场改革与我们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休:喜;戚:悲伤,不幸。
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形容彼此利害一致。
一般用于人与人或人与集体之间,而不用于事物。
8、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定要认真对待,绝不能敷衍了事。
敷衍:做事不认真。
随便应付一下,就算把事办了。
用于对事。
9、这场戏真演得绘声绘色,赢得满场观众的喝彩。
指讲述、描摹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
不用于演戏。
10、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必须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厚此薄彼。
形容对彼此待遇不同。
一般用于对人、单位、集体。
11、近几年,“知识经济”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炙:烤,烧。
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
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用于有权势者,含贬义。
12、放眼望去,满山的杜鹃花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
姹:美丽;嫣:美好,常指笑容。
形容各色娇艳的花,不能单用于某一种花。
13、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喧:大声吵嚷。
客人的声音比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
基础知识与难题无主客之分。
14、11月3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捷报飞传,上下游围堰合拢工作一蹴而就,顺利实现大江截流。
蹴:踏;就:成功。
踏一脚就成功,形容轻而易举。
大江截流决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15、“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个英明论断是牢不可破的,•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
一般指友谊、团结等牢不可破。
此处可用“颠扑不破”。
16、今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
就要离开故乡时,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嘱咐我:“上了大学,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加紧学习。
”形容怀着好心再三诚恳地劝告。
一般用于劝告那些不能较快地认识自己缺点错误的人。
17、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一般指对事。
句中可用“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
18、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
”这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实际上生产提高了,生活才能提高。
放弃主要的、根本的,而只追求次要的、枝节的。
生产与生活不存在本末关系,只有因果关系。
19、这孩子,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衷:内心。
内心动也没动。
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不关心,置之不理。
读书是孩子应做的事情,只能说认真与否,不认真不能叫做“无动于衷”。
20、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案:古时有脚的托盘。
汉代梁鸿的妻子给他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后泛用以形容夫妻相敬。
[NextPage]21、责任编辑说:“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至于出书的其他环节,•就望尘莫及了。
”及:赶上。
远远望着前面人马行走时飞扬起来的尘土,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用于此处不当。
22、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了。
涣然:流散的样子。
流散、消失得像冰块消融一样。
一般比喻疑团解除。
23、一个烟头引起了大火,这栋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叹:赞赏;观止:看到了止境,看到了尽头。
赞叹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坏事、坏现象不能说“叹为观止”。
24、虽然这个店的招牌几易其名,改弦易辙,但因其服务质量差,•顾客仍然门可罗雀。
易:更换;辙:车轮轧下的痕迹,这里指道路。
乐器换掉弦,车子改换道路。
比喻变更方向、计划或作法。
招牌易名不叫改弦易辙。
25、如不抓住时机,及时见报,这则消息将成为陈词滥调。
滥:空泛。
陈旧的言词,空泛的论调。
过时的消息不叫陈词滥调。
26、商品这个东西我们天天见它,有些人却置若罔闻,不去研究它的规律,这是极其错误的。
罔:没有。
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
对于天天见而不重视的情况不能叫“置若罔闻”,可用“熟视无睹”。
27、小罗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忍痛割爱:忍痛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交给别人。
作为商品的运动服本不属于己有,因无钱而不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不叫“忍痛割爱”。
28、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的慈禧太后栩栩如生,•演得真绝了。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描写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29、爸爸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多年不写东西了。
情不自禁: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
手病态地抖动不叫“情不自禁”。
可用“不由自主”。
30、对于什么时候去珠海广场参加公益劳动,班长、团支书、劳动委员说法不一,令全班莫衷一是。
衷;折衷。
各有各的看法或主张,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一般用于指议论者。
句中可改为“无所适从”。
31、经过挑选,63名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子踏进北京警院的大门,她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
豆蔻:植物名。
比喻处女。
唐杜牧有诗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旧时指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32、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飞黄腾达了。
飞黄:传说中的神马;腾达:形容马的飞驰。
比喻一些人的地位提升得很快。
不用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33、他与张明是大学同班学友,同一个宿舍睡觉,同一个食堂吃饭,彼此相敬如宾,互相帮助。
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34、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痛心:指悲愤到极点;疾首:头疼。
形容痛恨到极点。
车祸致残,只会悲痛,并无气愤可言。
35、那林立的大石,千态万状,有的像卧虎,有的像奔马,无不维妙维肖。
维:语气助词,形容刻画或描摹得非常逼真。
自然界的事物不能称维维肖。
36、他退休后,除了做家务、上老年大学之外,不能抽空写字画画,跳迪斯科,生活得真是游刃有余。
游刃:运转刀刃,即用刀来操作。
对于运转刀刃是宽宽绰绰,大有余地。
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不能用来指生活轻松而又丰富多彩。
37、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见异思迁。
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句中可改为“拿不定主意”。
38、西山村伏击战中,日寇被八路军打得横尸阡陌、肝脑涂地。
肝脑涂地:原来形容惨死,后来表示竭尽忠诚,不惜任何牺牲。
39、以儒家正统的孔子和孟子的传世之作为例,其内容难道不也是汗牛充栋、杂七杂八吗?汗牛:使牛出汗;栋:栋宇,屋子。
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
40、号声一响,连长一声“立正”,如潮似浪,热火朝天的操场,顿时万籁俱寂。
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
形容周围环境十分宁静。
人声、号声消失不叫“万籁俱寂”。
41、你纵使有运斤成风的臂力,也举不起这重若千斤的巨石。
斤:斧头。
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熟练,技术神妙。
不是有力气的意思。
42、筹建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反复论证,从长计议,确定了长江二桥通航标准。
指放宽时间慢慢商量考虑,不急于作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
句中可用“从长远考虑”。
43、只见他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不消片刻,一篇佳作便展现在大家面前。
只是文不加点,难以断句,不能不说是白璧微瑕。
点:涂改。
文章一气写成,无需修改。
句中误为不加标点。
44、有的人生前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很少像秋白同志这样坦荡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责:要求;备:全。
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
句中把“责备”误解为批评指责。
45、我学数学进步较快,而学语文却如逆水行舟,进步缓慢。
逆水行舟:比喻不前进就要后退,没有前进缓慢的意思。
46、这盘棋,让何山对王江,那还不是白驹过隙,轻而易举取胜。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没有轻而易举的意思。
47、只要你身临其境为我们想想,就会同情我们的处境,不会对我们这样求全责备了。
身临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地方。
应用“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
48、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这里该用“身临其境”。
49、围棋大师聂卫平经常走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妙着,使对手防患未然。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
用于此不当,可改为“猝不及防”。
50、足球比赛正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为首当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
冲:要冲,交通要道。
比喻最先受到对方的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
并非指冲在最前面。
51、这部小说的构思又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可厚非。
厚:重;非:责备。
没有可以过分指责非议的。
用于有一定小问题的人或事。
可改为“无懈可击”。
52、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
付之一笑:用笑来对待回答,形容不值得理会。
句中误解为对人笑脸相迎。
53、他在学术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来。
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
与“造诣深”无关。
54、我最讨厌那些背后搬弄口舌、期期艾艾的小人,每有所遇,则避之如水火。
期期艾艾:《史记张丞相列传》里说,周昌口吃,一说话总要重复说“期期”。
《世说新语言语》里说,邓艾口吃,一开口就要说“艾艾”。
形容口吃的人说话不流利。
55、下乡前两天,党委又组织参加扶贫的干部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使大家进一步明确政策,做到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
句中扶贫干部仅是明确政策,还不了解情况,不能称“胸有成竹”。
56、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稍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讯。
杳:幽暗,见不到踪影,形容一直得不到对方的消息。
句中可用“无影无踪”。
57、王宝森之流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他的人格可说是不名一文。
名:指占有。
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
句中可用“不值一钱”。
58、这篇文章写得太差,真是不刊之论。
刊:消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不刊,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