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政治《41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PPT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 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 啮niè指痛心》
• 曾参shēn ,事母至孝。曾参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 无措。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 其母,母曰:“有客忽至,吾啮指以悟汝耳。”
答题模板: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答题要素: 批判继承+发展创新+反对错误倾向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 用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在 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③反对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和根 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小结:
含义:
表现:
传统习俗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 (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逢佳节倍思亲
台湾海峡会引起两岸同
胞最大的乡愁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 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 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 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 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 学而思: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文化,所以 A 项表述符合题意;B 项表述有误,民族精神的
火炬是文学艺术;C 项说法太绝对;D 项表述不符合文化传承的要
求,带有全盘复古的思想。 答案:A
探究点 2 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
情境链接
从夏商西周时起,直至清末,中华文化承前启后,不绝于缕, 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古人留给我们的承载着几千 年智慧的传统法律文化,是我们应该充分吸收借鉴的宝贵财富。
道德观念等。
②影响: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 和中国的社会
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 (2)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 基本特征, 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因时而变。 (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精神 _纽__带__。
3.明确其作用。 (1)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 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就 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 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 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既要认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要尊重 其他各民族的传统文化。 5.要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 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高中思想政治4.1传统文化的继承 优秀课件3
中华孝道何处寻
清 明 祭, 思 先 人
慈孝节日:孝文化的习俗载体 2.传统文化的表现
〔1〕传统习俗的继承
地位:它是传统文化的根本形式之一
影响:它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 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中华孝道何处寻
孝 义 祠, 彰 孝 义
孝堂祠建筑:孝文化的建筑载体 2.传统文化的表现
〔2〕传统建筑的继承
真 善
美
假 恶
丑
精华:孝敬、尊重、感恩 扬 糟粕:愚孝、伪孝、囚孝 弃
三.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具体要求:
(1)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 活中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开展要求的、 积 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 统文化中不 符合社会开展要求的、落后的、 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 俗〞,自觉地加 以改造或剔除。
龙
小组为获胜组。
3.所说尽孝方式应该符合生实际,具有可行性。
当前,认真读书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
中华孝道 世之楷模
父慈子孝家安乐 一切才会:
地位: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它成为 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影响:它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 辉的一页
中华孝道何处寻
四 郎 探 母, 报 养 恩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判一判 1.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 ) 2.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 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物质力量。( × ) 3.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永恒不变。( × )
(二)连一连 答案
(三)想一想 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人公而忘私、满腔热忱投身到社会主义 建设之中,雷锋的榜样力量感染了一个个时代,雷锋精神是党和 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有人认为,21 世纪的今天,中国早已走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雷锋精神已经过时。谈谈你的看法。
将浓郁的中国京剧韵味与当代人的观赏兴趣相结合,开创了京剧 审美的新时代。京剧作为民族艺苑瑰宝,《赤壁》的推出既是对 传统经典的传承与致敬,更是对京剧的有益尝试和探索。这种创 新不仅赢得京剧爱好者的认可,也让京剧拥有了很多 90 后、00 后的年轻观众及国外观众。
查阅材料,品读老子这句话,谈谈为什么在今天发展文化离 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以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自 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了 170 多年的持续奋斗。今天,中国人 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10 新人教版必修3
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学习指导
(一)知识网络
(二)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同学们要知道传统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明确文化的继承性。正确看待传统习俗的价值,能够运用中国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和传统思想继承的典型事例,从中感受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即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们成长的消极作用。能够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三)学法指导
1.利用网络查询相关资料的方法
本课内容涉及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多方面的内容,如果通过网站查询与之相关的具体内容,有助于同学们理解传统文化的形成和特点。可供参考的网站有:“中华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网”、“中国文化
网”、“国家文化网”。
46
2.归纳说明的方法
通过列举中国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的事例,能够从具体到抽象,归纳出传统文化具有哪些特点。
3.用辩证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本课有两个具体内容涉及到如何辩证的思维的问题,一是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是怎样的,二是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学们应该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二、知识点拨
(一)传统文化的形成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思想观念、礼仪制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劳动创造的)
(2)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自身的创新变革)
(3)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传统核心思想理念: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3.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论语》
4.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正气歌》
5.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传统美德: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3.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义田记》
4.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
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陈情表》
中华人文精神: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基本特征)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标要求】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问题导学】
1.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功能
5.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和地位
【体系构建】
【必备知识】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文化的内涵
(2)
2.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2)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5.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框题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本框题的地位与作用
本框题所处的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按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从地域角度介绍文化的横向传播,即世界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另一条线索则是从时间顺序介绍传统文化纵向继承和发展;最后对两条线索进行整合介绍文化创新。本框题主要是介绍第二条线索的内容,重点学习传统文化的含义、作用和继承。它向前承接了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中,如何尊重和培育自己的传统文化,向后又为今天如何发展创新传统文化做了铺垫,是承前启后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将对学生提高辨析先进与落后传统文化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对于本框题,《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目标为: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教材对本框题教学内容的体现主要有:在第一目《体统文化面面观》中介绍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在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中介绍传统文化的特点;在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介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二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第41课《传统文化的继承》
编写教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
A.相对稳定性 B.鲜明民族性 C.较强融合性 D.明显渗透性
3.人们之所以会 "每逢佳节倍思亲 ", 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
A、稳定性
B、民族性
C、一致性
D、发展性
4.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在今天体现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之中,并与时俱进地增添了新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A、民族性和渗透性
B、稳定性并能因时而变
C、民族性并能因时而变
D、融合性和多变性
5.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6.文化大师张岱年指出:“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可见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性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滞后性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④
7.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8.由于不少地方的的文化没有受到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状态,剪纸、木偶皮影等几近“濒危”。现文化部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是因为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word学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2.4《文化的继承性与
文化发展》word学案
【目标导航】
一、考点集结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4.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考向动态
1.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努力拯救文化遗产,正确开发我国的文化资源。
2.重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注意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基础知识梳理】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1)含义: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表现
(3)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4)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①积极作用: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消极作用:如果传统文化,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正对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克服传统文化的,个人才能自由全面发展,民族、国家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正确的态度:“”,,。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1)关系:二者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继承是发展的,发展是集成的。
(2)如何处理二者关系: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在发展的过程中,把握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主要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思维导图导入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观看视频《中国十大传统文化》《最可爱的人》,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一幕: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内容及特点
议题一:从视频《跟总书记学历史》和材料《戏曲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跟总书记学历史》,阅读材料《戏曲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先秦、汉唐时期的孕育、发展,直到宋金时期才形成较为完整的戏剧形态。中国戏曲种类丰富,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黄梅戏等,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既相互交融,又有各自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许多审美风格的覆盖。从上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剧拥抱西方戏剧。在尽情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等的营养后,中国戏曲也走出了国门,特别是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日受到了外国戏迷的空前欢迎。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根据中国戏曲文化形成和发展情况探究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
①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②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③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对点练习】
◆下列句子体现的核心思想理念是什么?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
板书设计: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2、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影响的意义:从对国家、民族的意义和对个人的意义两个角度分析。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配套: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配套:第4课《文化的
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设计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课标解读
按照课标,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精髓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中感受文化继承的价值。理解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落实策略
课前: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相关资料,准备才艺展示。
课上: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当堂
辩论法、才艺展示法。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方式一: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资料:中国的古代文化艺术,引导学生在看视频的同时进行识别、观察,尽量记忆,以便教师提问。看完视频后,教师提问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刚才镜头中出现了我国哪些剧种?你们知道它们主要活动在哪些地区吗?这些剧种是否至今还在?你们还知道中国有哪些独特的艺术吗?面对这些濒临失传的艺术我们该怎么办?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要探讨的内容。
方式二:话题导入
“国学热”持续升温——从有大学开办国学院、国学讲座,到接连出现的少儿读经班、“孟母堂”、国学馆,以及汉服热、成人礼的兴起;放眼国际,从全球联合祭孔,到孔子学院在许多国家纷纷建立,以及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升温等等。国学一派热闹景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山东省郯城县第三中学高一政治《41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本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和认识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指导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探究中国传统习俗、建筑、文艺和思想,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利用课堂时间让个别小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师在学生探究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在学习中,继续与学生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其他特性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明确其作用的双重性,并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重、难点]
传统文化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传统文化面面观
(导入)张岱年老先生的话引出课题——传统文化的继承
(多媒体展示)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作品
2019-2020年高考政治 文化生活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基本知识点归纳
2019-2020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基本知识点
归纳
1、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感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1)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传统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地位)。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意义和作用)。
世界遗产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中国4处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黄龙、九寨沟、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并流;中国4处双重遗产:泰山、黄山、峨嵋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2、正确认识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各种文化的多样性,是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2)文化多样性表现为: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伦理、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的多样性。
(3)民族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各民族之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4)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但是,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