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渣与脱硫
LF炉快速脱硫
关于LF炉如何快速脱硫的讨论罗小武1.引言在实际的生产中,LF炉冶炼脱硫能力对后续能否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至关重要。
特别是随着新产品开发的需要,对钢中S含量要求越来越高,对LF炉快速脱硫工艺要求更为严格。
因此在LF炉生产过程中快速有效的脱硫越来越受到我们的重视。
2.脱硫原理分析2.1脱硫过程LF脱硫机理按照冶金学理论脱硫应该按如下步骤进行:(1)在钢-渣界面上,钢水中[FeS]按分配定律进入炉渣。
[FeS]=(FeS) (1-1)(2)渣中(FeS)与渣中自由(CaO)结合为稳定的(CaS)。
(FeS)+(CaO)=(FeO)+(CaS) (1-2) 脱硫基本过程大体分为:硫由钢液内向钢-渣界面迁移;界面的化学反应,硫化物向渣层迁移。
2.2钢水氧化性对脱硫的影响涟钢所采用的LF炉脱硫剂为石灰,其脱硫反应按离子理论可写作:(O2-)+[S]=(S2-)+[O] (1-3) 由上式可知,降低炉渣氧化性促进反应向有利于脱硫的方向进行。
因为钢渣之间存在氧的传质,如果钢水的含氧量较高,必然将影响脱硫反应向右进行。
即钢水的脱氧与脱硫是相互联系的,脱氧良好的钢水可提高渣的脱硫能力,这也是脱硫的前提条件。
2.3炉渣碱度对脱硫的影响炉渣碱度和流动性对脱硫的影响由式(1-3)可知:炉渣中Ca2 +活度越高,越促进脱硫反应的进行。
因此提高炉渣碱度,可促进脱硫反应向右进行。
但是在碱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继续提高碱度不利于脱硫,这是因为当( CaO)含量过高后,渣中会有固相质点析出,使炉渣粘度提高,流动性变差,影响了脱硫的动力学条件,使脱硫效果变差。
生产实践中,当炉渣碱度偏高时,采用加精炼渣的办法加以调整。
2.4渣量对脱硫的影响理论分析,渣量越大,对脱硫越有利,但渣量过大,会导致原材料、电能等生产成本的增加,因此实际生产时,需要合理考虑渣量大小,在适当范围内尽量增大渣量。
2.5搅拌强度对于脱硫的影响由于脱硫反应是钢渣界面反应,而钢中[S]向渣中扩散是这个反应的限制环节。
炼钢的工艺流程
炼钢的工艺流程:一、加料加料:向电炉或转炉内加入铁水或废钢等原材料的操作,是炼钢操作的第一步。
二、造渣造渣:调整钢、铁生产中熔渣成分、碱度和粘度及其反应能力的操作。
目的是通过钢铁高炉钢铁高炉渣--金属反应炼出具有所要求成分和温度的金属。
例如氧气顶吹转炉造渣和吹氧操作是为了生成有足够流动性和碱度的熔渣,能够向金属液面中传递足够的氧,以便把硫、磷降到计划钢种的上限以下,并使吹氧时喷溅和溢渣的量减至最小。
三、出渣出渣:电弧炉炼钢时根据不同冶炼条件和目的在冶炼过程中所采取的放渣或扒渣操作。
如用单渣法冶炼时,氧化末期须扒氧化渣;用双渣法造还原渣时,原来的氧化渣必须彻底放出,以防回磷等。
四、熔池搅拌熔池搅拌:向金属熔池供应能量,使金属液和熔渣产生运动,以改善冶金反应的动力学条件。
熔池搅拌可藉助于气体、机械、电磁感应等方法来实现。
五、脱磷减少钢液中含磷量的化学反应。
磷是钢中有害杂质之一。
含磷较多的钢,在室温或更低的温度下使用时,容易脆裂,称为"冷脆"。
钢中含碳越高,磷引起的脆性越严重。
一般普通钢中规定含磷量不超过0.045%,优质钢要求含磷更少。
生铁中的磷,主要来自铁矿石中的磷酸盐。
氧化磷和氧化铁的热力学稳定性相近。
在高炉的还原条件下,炉料中的磷几乎全部被还原并溶入铁水。
如选矿不能除去磷的化合物,脱磷就只能在(高)炉外或碱性炼钢炉中进行。
铁中脱磷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在钢铁生产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钢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于1856年贝塞麦(H.Bessemer)发明的酸性转炉炼钢法。
但酸性转炉炼钢不能脱磷;而含磷低的铁矿石又很少,严重地阻碍了钢生产的发展。
1879年托马斯(S.Thomas)发明了能处理高磷铁水的碱性转炉炼钢法,碱性炉渣的脱磷原理接着被推广到平炉炼钢中去,使大量含磷铁矿石得以用于生产钢铁,对现代钢铁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六、电炉底吹电炉底吹:通过置于炉底的喷嘴将N2、Ar、CO2、CO、CH4、O2等气体根据工艺要求吹入炉内熔池以达到加速熔化,促进冶金反应过程的目的。
钢渣、高炉渣烟气脱硫技术介绍
(3CaO SiO2 +3SO32- 3CaSO3+SiO2
(6
CaSO3+ -12O2 CaSO4
=
(7
MgSO3+ -12O2 MgSO4
=
(8
..
.
=(
(3CaO MgO 4SiO2 +4SO42- 3CaSO4+MgSO4+4SiO2
(9
=(
(3CaO SiO2 +3SO42- 3CaSO4+SiO2
一、钢渣、高炉渣脱硫原理 及工艺流程
1、钢渣、高炉渣的组成
1)、炼钢炉渣组成 炼钢炉渣化学成分主要是Ca、Mg、Si、 Fe等的氧化物,钢渣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因 炼钢炉型、钢种以及每炉钢冶炼阶段的不 同,有较大的差异。 国内4家炼钢厂的转炉钢渣化学成分如 表1所列。
表1 国内4家炼钢厂的转炉钢渣化学成分 %
…… …… …… …… …… ……
=
SO2 +H2O HSO3- +H+
(1)
(
=
HSO32- SO32-+H+
(2
因烟气中含有过剩空气,且浆液中有
起催化作用的铁离子、锰离子存在,会发 生氧化反应:
(
…… …… …… …… …… ……
SO2 + -12 O2 +H2O H2SO4
=
(3
SO32-+ -12 O2 SO42-
第一阶段,反应的前6个小时。新鲜的 钢渣浆液的pH值由13降到6.5,在前3个小 吋内,pH值迅速由13降到7,然后缓慢降 至6.5。
第二阶段,随后24个小时。SO2继续 溶于水中,钢渣浆液pH值下降至6~6.5。
高炉造渣与脱硫、炉缸反应
炉缸燃烧反应过程
烧缸煤气成分沿半径方向的变化
燃烧带及其大小的确定
1、定义 所谓燃烧带就是风口前有CO2和CO的存在,并进行着碳素燃烧 反应的区域,即回旋区空腔加周围疏松焦炭的中间层。 在燃烧带里由于是氧化性气氛,所以又称为氧化带。从上面滴下经过 这里的铁水,其中已还原的元素(如铁、硅、碳等)有一部分又被氧化。称为 再氧化现象。这些元素氧化放热,而到炉缸渣、铁盛聚带还原,又吸热。 所以再氧化只引起热量的转移,而对整个热平衡无影响。
硫在高炉中的变化
随着炉料的下降,一部分硫逐渐挥发进人煤气,当炉料到 达风口时,剩下的硫量一般为原有硫量的50~75%,这部分硫 在风口前燃烧成SO2进入煤气。但接着在炉子下部的还原气氛 下,又被固体碳还原生成CO和硫的蒸汽(SO2+2C=2CO+S)。 FeS2在下降过程中,温度达到565以上时开始按下式分解: FeS2 =FeS+S↑生成硫的蒸汽。 在有SO2与之接触时,硫酸钙在高炉中有以下反应:
高炉脱硫
一、硫在高炉中的变化及决定生铁含硫的因素 高炉内硫的来源及分布规律
炉料中的焦炭带入的硫量最多,约占60~80%,而矿石带 入的硫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喷吹燃料如为重油,则带入的 硫量较少。硫负荷一般要求每吨铁在10kg/t以下。焦炭中的硫 主要是有机硫,另一部分以FeS和硫酸盐的形态存在于灰分中。 矿石及熔剂中则主要呈黄铁矿(FeS2)的形态,有少量呈硫酸钙、 硫酸钡及其它金属(Cu, Sn,Pb)的硫化物形态。
按离子论观点,渣铁间脱硫反应分以下步骤:
离子式脱硫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不论从分子论还是离子论观点看以上脱硫反应均可得到类似结 论: (1)由于脱硫反应是吸热反应,故当温度提高后。脱硫反应平衡 常数K增大,有利脱硫反应进行。同时温度提高后炉渣粘度降 低可改善分子扩散条件,也有利脱硫反应进行。 (2)当温度一定,增加CaO或其它碱性氧化物浓度均可使[FeS]降 低。从离子论看,炉渣中凡是碱性氧化物均可提供氧负离子O2-。 使NO2-提高而有利LS的提高。但过多的CaO会造成渣中 2CaO.SiO2增加而使炉渣熔点提高,粘度增大,不利去硫。
3 造渣与脱硫
硫在高炉中的循环现象
有机硫SO2 ↑ → 炉料吸收CS、COS(C还原) → CaS + FeS2 FeS2又分解: FeS进入渣铁界面(参与脱硫反应),
2016-11-10
CaS进入炉渣 !
26
<10%S进入煤气;~5%S进入生铁;~85%S进入炉渣
硫在高炉中的分配平衡
2. 硫的分配:
S总 = S气 + S铁 + S渣 即 Q铁 [S]%+Q渣 (S)%=S总−S气
炉渣碱度 : R 2 =(%CaO)
R3 =(%CaO)+(%MgO)
(%SiO2 )
2
(%SiO2 )
(常用) (炼低硅铁时用) (Al2O3高时用)
R 4 = (%SiO )+(%Al O )
2 3
(%CaO)+(%MgO)
渣量 :由炉料中TFe及脉石含量决定,我国一般 300~500 kg/t铁,宝钢 ~300 kg/t铁
15
原因:
Si−O阴离子形成四面体网状结构,粘度大;
Si
SiO 4 4
O =4 Si
2016-11-10
Si 2 O 6 7 O = 3.5 Si
6 Si 3O 9 O =3 Si
8 Si 4 O12 O =3 Si
16
Si−O阴离子团的复杂程度取决于O/Si比,该值越大,结构越简单;
碱性渣A(“短渣”): t转就是熔化性温度。 酸性渣B(“长渣”): 切线点的温度,即为t熔化性。
B
粘 度
A
η ~ t曲线上斜率为−1 (倾角为135°)
η,
Pa s
温度,°C
b 取粘度=2.0-2.5pa.s时的温度;
工业炼铁造渣原因
工业炼铁造渣原因
工业炼铁造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除去杂质:在炼铁过程中,原料中的单一杂质如Al2O3、SiO2等熔化性温度很高。
为了去除这些杂质,需要形成低熔化性温度的物质——炉渣,以便与铁水良好分离并顺利排出炉子。
石灰石等物质可以起到这个作用。
2. 维持高炉寿命和合理炉型:合适的炉渣成分可以起到延长高炉寿命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维持高炉的合理炉型。
3. 脱硫:造渣过程有助于脱出原燃料带入炉内的硫,从而得到合格的生铁。
4. 提高炼铁效率:造渣有助于煤气和焦炭与炉料的充分接触,提高炼铁效率。
5. 吸收熔剂中的CaO、MgO:造渣过程中,炉渣会吸收熔剂中的CaO、MgO等物质,有利于炉内反应的进行。
6. 调节炉内气氛:造渣过程中,炉渣会吸收一部分炉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有助于维持炉内还原性气氛,促进铁矿石的还原。
总之,工业炼铁造渣是为了提高炼铁质量、延长高炉寿命、去除杂质、脱硫以及维持合理的炉内环境。
这些目的通过合适的炉渣成分和造渣过程来实现。
中频电炉冶炼过程中脱磷、脱硫操作要点
一.前言内容导读:中频电炉在铸钢行业中的应用已经极为普遍,特别是在小型砂型铸钢和在钢熔炼过程中只有较弱的冶金反应,难以进行脱磷、脱硫操作,基本上是一种废钢和铁合金的重熔过程。
现实生产当中,很多使用中频电炉冶炼铸钢材质的企业,在遇到原材料出现波动时,造成钢液成份中磷或硫超标,解决问题的方法基本上是倾倒出部分钢液,再加低磷硫的废钢重新配料熔化,常常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强化中频电炉熔炼过程中的冶金反应,掌握脱磷、脱硫的方法,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
二.钢水熔炼过程中脱P、脱S的冶金原理(一)脱P的冶金反应原理磷在钢液中以Fe2P的形式存在,在钢液中溶解度很高,容易与自炉渣扩散到钢液中的(FeO)作用并释放热量,反应式:2[P]+5(FeO)→(P2O5)+5[Fe];△H=-260000J 磷的氧化物在钢液中溶解度很低,但易溶于炉渣,并与炉渣中的(FeO)反应生成(3FeOP2O5),反应式如下:(P2O5)+3(FeO)→(3FeOP2O5);△H=-127900J (P2O5)和(3FeOP2O5),都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在冶炼时,温度稍高就会分解,使磷重回钢液,因此,以FeO为主的炉渣脱磷能力很差,为了取得很好的脱P效果,就必须向炉渣中加入强碱性氧化物CaO(石灰),与(P2O5)结合成稳定的磷酸钙,反应式如下:(P2O5)+4(CaO)→[(CaO)4P2O5];△H=-689700J 脱P过程综合反应式如下:2[P]+ 5(FeO)+ 4(CaO)→[(CaO)4P2O5]+ 5[Fe];△H=-949700J 由以上反应式可知,做好脱P工作,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钢液氧化性强,炉渣碱度高是脱P的必要条件;(2)控制钢液温度,由于脱磷是放热反应,因此钢液温度低有利于脱P;(3)流动性良好的炉渣能提高渣中的CaO活性,有利于脱P;(4)加强钢液与渣的搅拌,有利于脱P。
(二)脱S的冶金反应原理硫在钢液与炉渣中均以FeS形态存在,钢液中的[FeS]与炉渣中的(FeS)可以通过扩散互相转移,在一定温度下,两者质量分数比是一个常数,脱S过程,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炼铁原理与工艺3(炉渣与脱硫)
13
3.2高炉炉渣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2. 炉渣的黏度 • 炉渣黏度是炉渣流动性的倒数,黏度低流动性 好,反之亦然。 • F=η·S·dv/dx • F——流体流动时所克服的液体层间的内摩擦力; • S——两液体层间的接触面积; • dv——两液体间的速度差; • dx——两液体间的垂直距离; • η——内摩擦比例系数,称为黏度。
14
3.2高炉炉渣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① 黏度的物理意义: • 液体的黏度是一个常数。其物理意义是:在单 位面积上,相距单位距离的两液体层之间,为 维持单位速度差所必须克服的内摩擦力。 • 黏度单位用Pa· s(帕· 秒)表示,1 Pa· s=1 N· s/m2,即F=1N,S=1 m2,dv=1 m/s,dx=1 m。过去使用泊(P)为单位,1 Pa· s=10 P ② 通常高炉炉渣黏度范围为0.5~2Pa· s之间,最 好在0.4~0.6Pa· s。
29
3.4高炉内的脱硫
4. 硫在煤气,渣,铁中的分配 S料=S挥+S铁+S渣 S料=S挥+ [S] + n(S) LS=(S)/[S] [S]=(S料-S挥)/1+nLS
30
3.4高炉内的脱硫
5.降低生铁含硫的途径 ① 降低炉料带入的总硫量 ② 改善炉渣脱硫能力 ③ 提高煤气带走的硫量
31
3.4高炉内的脱硫
3.3炉渣结构及矿物组成
③ 应用离子结构理论解释一些重要现象 A. 酸性渣在熔化后黏度仍较大,而碱性渣熔化后 黏度很低。 B. 向酸性渣中加入碱性氧化物MeO能降低黏度。 O/Si比增大。 C. 在一定温度下,炉渣的碱度升高超过一定值后, 炉渣黏度反而增加。使熔化温度升高则液相中 出现固体结晶颗粒,破坏了熔渣的均一性。 D. 炉渣中加入CaF2会大大降低炉渣的黏度。F-的 作用相似于O2-作用,它可使硅氧复合离子团分 解,变为简单的四面体,结构变小,黏度降低。
LF炉合成精炼渣及操作制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辽宁科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LF炉合成精炼渣及操作制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函授站点:本钢工学院年级专业:2011级冶金工程(本)学生姓名:郗玲玲指导教师:郑颖2013 年 4 月10 日目录摘要 (1)1 LF炉的精炼功能 (2)1.1炉内气氛 (2)1.2氩气搅拌 (2)1.3埋弧加热 (3)1.4白渣或造高碱度还原渣精炼 (3)1.5合金微调与成分控制 (4)2LF炉合成精炼渣成分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5)2.1LF炉合成精炼渣的成分 (5)2.1.1合成渣的主要作用与精炼炉渣的组成 (5)2.1.2合成渣组元的主要作用 (6)2.2LF炉合成精炼渣成分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7)3LF炉的操作制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10)3.1造渣制度 (10)3.1.1炉渣碱度控制 (10)3.1.2SiO2含量控制 (10)3.1.3A12O3含量控制 (10)3.1.4渣量控制 (10)3.1.5炉渣流动性控制 (11)3.2吹氩制度 (11)3.3温度制度 (11)3.4成分控制制度 (12)4LF炉脱硫工艺 (13)4.1快速造渣 (13)4.2提高脱S反应速率 (13)4.2.1搅拌能力与脱S速度 (13)4.2.2渣组成的影响 (15)4.2.3熔池温度 (15)结论 (16)参考文献 (18)摘要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炼钢生产率、钢的成本、钢的纯净度以及使用性能等方面,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这使传统的炼钢设备和炼钢工艺难以满足需求。
钢包精炼炉是一种炉外精炼设备,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炼钢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LF炉对钢液进行脱硫和精炼,极大程度地提高了钢的纯净度。
随着对钢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LF炉对脱硫在整个炼钢的生产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对合成精炼渣及操作制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的研究,是提高钢水质量,降低炼钢成本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LF炉,脱硫,合成精炼渣,操作制度,炉外精炼1 LF炉的精炼功能LF炉精炼主要是靠桶内的白渣或制造的高碱度还原渣(碱度可达5以上),在低氧的气氛中,由桶底吹入惰性气体(一般为氩气)进行搅拌并由石墨电极对经过初炼炉的钢水加热而进行脱氧、脱硫、合金化等冶金反应,以精炼钢液。
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主要成分
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主要成分
粉煤灰、炉渣和脱硫石膏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副产品,它们都有着重要的成分和用途。
粉煤灰是燃煤发电厂烟气中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铁等。
它具有细微颗粒和高度活性的特点。
粉煤灰可用于混凝土制品的生产,如水泥、砖块和路面材料等。
由于其细小颗粒的特性,粉煤灰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空隙,提高材料的密实性和强度。
此外,它还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炉渣是冶金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副产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硅和氧化铝等。
炉渣具有粘结性和耐火性,常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
例如,炉渣可以与水泥和石灰石一起制成矿渣水泥,用于建筑和道路工程。
此外,炉渣还可以用作铺路材料、填充材料和土壤改良剂等。
脱硫石膏是燃煤发电厂和工业锅炉中脱硫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成分是硫酸钙。
脱硫石膏具有吸湿性和吸附性,可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
例如,脱硫石膏可以制成石膏板和石膏粉,用于室内装饰和建筑施工。
此外,脱硫石膏还可以用作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粉煤灰、炉渣和脱硫石膏的主要成分和用途使它们成为工业生产中
的宝贵资源。
通过合理利用和回收这些副产品,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节约资源和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对于粉煤灰、炉渣和脱硫石膏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精炼合成渣试验方案
精炼合成渣试验方案精炼合成渣是炉外精炼用渣,它适于钢水精炼作精炼净化剂。
一、适用范围它适用于VQD、VHD、LF、ASEK-SKF、RD、RH等炉外精炼的深度脱[O]、[S]、以及[P]等。
二、精炼原理常规精炼渣分两大类,第一是炉渣改性剂,另外一种就是脱硫脱磷剂。
炉渣改性剂是一种强还原造渣剂,加入后,发生如下反应:2Al+3FeO=Al2O3+3FeCa2C2+5FeO=CaO+5Fe+2CO2这样,大大地降低了钢包渣的氧化性,使顶渣中的FeO%+MnO%含量也大大降低,同时由于CaO的作用,也确保了顶渣的碱度不会降低。
使钢中的[O]降低到50-70PPm以下为下一步脱硫创造了前提。
第二步是加入脱硫脱磷剂,我们采用的CaO-CaF2-AL2O3系,它主要目的是用于脱[S]、[P],其反应实质是:[S]+[O2-]=S2-+[O]由此可见,脱硫效率决定于钢中的氧活度,因而这就要求先进行改性处理脱氧。
但脱硫过程伴随着[O]的产生,因而精炼合成渣脱硫剂必须具备一定的脱氧能力。
精炼合成渣综合了改性剂和脱硫脱磷剂的各种功能,为钢厂生产创造了便利。
四、精炼合成渣使用方法及步骤1、处理工艺控制下渣量加改性剂↓取钢渣样↓取钢渣样取钢渣样取钢渣样挡渣出钢→钢包渣改性处理→ LF升温→精炼合成渣→连铸2、具体操作方法①电炉到达精炼站后,先吹氩3-5分钟。
②加入精炼渣1.0-2.0kg/吨钢,生石灰7kg/吨钢,萤石0.2kg/吨钢,搅拌2分钟,后给电炉加热。
③电炉加热8分钟后,加入发泡剂1.0-3.0kg/吨钢,继续加热4-6分钟。
④最后往钢水加入覆盖剂处理后出钢。
西峡县佳泰冶金辅助材料有限公司二00八年四月二十一日。
造渣制度
造渣制度1.合理的造渣制度1.1造渣制度造渣制度应适合高炉冶炼要求,有利于稳定顺行,有利于冶炼优质生铁。
各厂资源和生产条件不同,应根据原燃料条件选择合理的造渣制度。
(1)选择合理造渣制度的目的是:①保证生铁成分合格,有利于促进有益元素的还原,抑制有害元素进入生铁中;②保证渣铁分离良好,液态渣铁顺畅地从渣铁口流出;③有利于炉况顺行和热制度稳定;④在高炉下部形成保护渣皮,有利于延长炉体寿命。
(2)合理的造渣制度应满足什么要求合理的造渣制度应满足如下要求:①足够的脱S能力,保证生铁在低[Si]情况下低[S]。
一般条件下,硫在渣和≥40。
在炉温和碱度适宜的条件下,硫负荷<5kg/t时,硫的铁中的分配系数LS分配系数可控制在25-30。
②良好的流动性和较好的稳定性。
炉渣熔化温度在1300-1400℃,在1400℃时,黏度<10泊,可操作的温度范围大于150℃。
③对高炉衬砖侵蚀能力较弱。
④选择炉料结构时,应考虑让初渣生成较晚,软熔带温度区间较窄,这对炉料透气性有利,初渣中FeO含量也少。
1.2造渣制度选择规律(1)炉渣特性在高温下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及较强的脱硫能力,且侵蚀性较弱的炉渣,称为一般炉渣或普通炉渣。
我国宝钢、鞍钢、武钢、首钢、济钢等大中型钢铁厂的炉渣都属于一般炉渣。
这种炉渣在碱度小于1.2,大部分的熔化性温度较低,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脱硫效果好。
据统计,冶炼制钢铁时,二元碱度CaO/SiO2在1.05-1.15范围,三元碱度CaO+Mgo/SiO2在1.2-1.32范围。
国外日本、德国渣量小,硫负荷5-6kg/t,二元碱度大于1.2,三元碱度1.45。
特殊炉渣一般都是由于特殊铁原料决定的。
如酒泉钢铁厂的含钡炉渣,矿石含BaSO4、BaSO3,以BaO形态进入炉渣。
包头钢铁厂的含氟渣,熔化温度比普通炉渣低100-200℃。
攀钢有高钛渣,重钢有低钛渣。
(2)根据炉渣特性,造渣制度应遵循如下规律:①若渣量少,AL2O3偏高时,二元碱度应高些,一般为1.15-1.2。
LF炉造渣及脱硫控制详解
此次工艺优化的目的是为了减轻LF炉负担,释放LF炉处理能力。 主要是通过转炉出钢过程中钢水的冲击和底吹的搅拌,利用钢水显热 使石灰和预熔渣基本熔化,再通过出钢后在渣面上加铝丸,使转炉渣 进一步脱氧,形成具有一定脱硫能力的精炼渣并粗脱硫。 在吹氩站搅拌使用的是旁通,搅拌力大,具备脱硫的动力学条件。 只要精炼渣具备合适碱度和低氧化性,脱硫反应就能进行。 实践表明,在保证钢包底吹畅通的条件下,炉后脱硫能明显降低
影响脱硫的因素
4、渣量对脱硫率的影响 适当增加渣量,可以稀释渣中的CaS浓度,促进脱硫反 应式向右进行,对脱硫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大渣量使脱硫 反应不活跃,脱硫效果增加不明显,同时电耗和辅料消耗 增加。一般控制渣量为钢水量的1%-2%。
影响脱硫的因素
脱硫速度
从宏观理论分析,钢中S的物质移动支配整个反应速 度。 搅拌是促进物质移动速度加快的有效手段,加强搅 拌使渣粒卷入钢水,增加了渣与钢中硫接触的机会,使 反应速度加快,脱硫效率提高。 实验证明,脱硫速度大小依次为:喷吹脱硫剂 (CaO+CaF2)>吹氩搅拌>电磁搅拌(感应)。喷吹脱 硫剂能将钢中硫脱至5ppm以下,对于我厂品种结构来说, 正常情况下,吹氩搅拌完全能满足生产需求。
影响脱硫的因素
2、炉渣流动性对脱硫率的影响 炉渣的流动性是影响钢渣间反应的重要因素。加萤石可提 高炉渣的流动性,也提高了硫的扩散能力。但炉渣太稀也不 利于脱硫,同时严重侵蚀钢包耐材,污染环境。 3、炉渣中主要成分对脱硫率的影响 炉渣中的主要成分有:CaO、SiO2 Al2O3和(FeO+MnO),决定了炉渣的 特性(碱度、流动性、氧化性),综 合对脱硫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随(CaO/SiO2)(Al2O3)/(FeO+MnO) 值的提高,脱硫率上升,当其值小于 10时,渣几乎工艺优化
高炉炼铁原理第四章造渣和脱硫过程(全)
第四章造渣和脱硫过程造渣与脱硫是高炉内重要物理化学过程。
一方面影响高炉顺行和生铁质量,同时对高炉产量和焦比也有重大影响。
第一节造渣目的与作用高炉冶炼的目的是要生产出合格生铁,由于炉渣与生铁是高炉内同时形成的一对孪生产品,因此,要炼好铁,必须要造好渣。
造渣就是加入熔剂同脉石和灰分作用,使炉渣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保证渣铁良好分离,并将不进入生铁的物质溶解、汇集成渣的过程。
加熔剂造渣还有调节炉渣成分,使之具有保证生铁质量所需的性能。
第二节造渣过程及其对高炉冶炼影响根据高炉造渣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初渣、中间渣和终渣。
初渣:开始熔融出现的液相渣(软熔带内);中间渣:处于滴落过程中其成分、温度在不断变化的炉渣;终渣:到达炉缸并待放出的炉渣,其成分相对稳定。
一、初渣的形成初渣形成包括固相反应、软化、熔融、滴落等几个阶段。
1、固相反应:是初渣生成的孕育阶段。
主要发生在脉石与熔剂、脉石与铁氧化物之间,并生成一系列低熔点化合物。
[对使用熔剂性烧结矿、球团矿而不加熔剂的高炉,固相反应在烧结或球团焙烧过程已经完成]2、矿石软化随着炉料下降,炉温升高,矿块内部或表面出现微小的局部熔化,即矿石软化开始。
矿石从软化开始到熔融滴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这一过程是对高炉顺行影响很大的一个环节。
由于负荷的作用,软化的矿石产生粘合、融着,使气孔度大大降低,形成软熔带内软熔层。
因此,矿石开始软化温度越低,初渣出现就越早,软熔带位置就越高,而软化温度区间越大,软熔层越宽,对高炉顺行越不利。
所以,一般要求矿石的开始软化温度要高,软化区间要窄。
3、初渣形成从矿石软化到熔融滴落就形成初渣。
初渣特点:FeO含量较高(矿石越难还原,初渣FeO越高)。
高炉内初渣生成的区域称为软熔带。
根据高炉解体研究,在矿石完全熔化滴落以前,在软熔带内仍基本维持矿、焦分层状态,只是固态的矿石层变成了软熔层。
(见图)二、中间渣即处于软熔带以下、风口水平以上正在滴落过程的液相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上述方法得到6座高炉炉渣软化开始、软化终 了及其软化区间温度,见下表。
1#炉 软化开始温度, ℃ 1192
2#炉 1282.6 1370.2
3#炉 4#炉 5#炉 6#炉 1203 1273 1219 1226 .4 .6 .4 1376 1363 1361 1360 .6 .2 .9 .2
软化终了温度, 1361.2 ℃
四、矿石软化 高炉中矿石内部或块矿表面因固相反应生 成的低熔点化合物在进一步加热过程中,熔 点最低的易熔部分首先出现微小的局部熔化, 这是矿石软化的开始。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 高,出现的液相不断增多,最终变成了流动 状态。 从软化开始到终了(变为液态)它的温度 区间及对应的位置就是高炉内软容带的温度 区间和位置。 根据固相反应理论,可判断烧结矿、球团 矿、生矿的软化开始温度高低、软化区间的 大小。
0.818 0.659 0.815 0.599 0.415
0.66
0.711 0.518 0.628 0.453 0.333 0.487 95.6 109.6 109.2 114
可操作温度区间, 113.6 104.2 ℃
高炉生产要求炉渣性能具有适当宽的可 操作空间(以前普遍定为150℃,现在 高铝渣操作一般定为100℃左右)、较 低的粘度(良好的流动性)、良好的脱 硫能力等。从表3找出高温下炉渣流动性 较好的(粘度小)的是5#、4#、2#、6# 炉渣,较差的是1#、3#炉渣;可操作区 间较大的是6#、1#、4#、5#炉渣,2#炉 渣次之,3#炉渣最差。
优点:1)减少炉腹渣量。2)降 低初渣、中间渣的碱度,改善流 动性,增加透气性。 缺点:
七、终渣 进入炉缸以后的炉渣认为是终渣。终渣完成 铁水的脱硫反应,终渣的成分、温度、均匀 性相对较稳定。但不同高炉不同时段的炉渣 温度、流动性及成分取决于操作参数及原燃 料和炉况。
1、熔化温度:炉渣完全熔化为液相的温度,或者说 相图中的液相线温度。 熔化温度的意义:对单一晶体比较准确反映固液 态转换温度、粘度。水、单晶硅等 但对复杂的物质,用该指标无法反应液态流动 性。如沥青等 不过,熔化温度 可反应炉料在炉内受热后进入 炉缸时的具有的物理热。熔化温度低的炉料过早进 入炉缸,会降低炉缸温度。 2、熔化性温度:炉渣熔化后能自由流动的温度。 熔化性温度必须通过测定炉渣的粘度-温度曲线来确 定。具体操作:用45度钝角线与粘度曲线相切,切 点对应温度,即熔化性温度。
炉渣的高温性能分析
炉渣达到熔化性温度后能够自由流动,对 应炉内的位置在成渣带以下区域。炉渣熔 化性温度的高低及粘度的大小,都将对高 炉的冶炼产生很大影响。将1480℃定为可 操作的区间温度上限。依据技术中心检测 结果,查出各高炉炉渣熔化性温度、 1400℃、1430℃对应的粘度及可操作的 温度区间见下表
第五章
造渣与脱硫
造渣与脱硫是高炉内重要的物理化学过程。 一方面它影响着高炉顺行和生铁质量,另一 方面它与高炉的产量及焦比有着密切关系。 所谓“炼铁先炼渣”,就是对炉渣的重要性 的充分肯定。深入探讨和研究炉渣的形成过 程和机理,选择适合的造渣制度,使高炉炉 内的造渣脱硫过程能稳定、正常的继续,是 实现高炉高产、优质、低耗、长寿的重要环 节。
0.920
0.690
4#炉
32.43
33.88
1.2
11.52
17.85
0.43
1.045
0.903
0.645
5#炉
31.35
35.61
1.14
11.95
17.6
0.33
1.136
0.972
0.679
6#炉
31.15
35.99
1.32
11.63
18.43
0.21
1.155
0.960
0.631
渣系组成分析 根据表1炉渣成分数据,对照下图 3“四元系熔化温度与初晶相图”, 可以推测出目前我厂高炉渣系主要 成分处于黄长石与镁蔷薇辉石的组 成区间(图3中箭头所指位置),同 时伴有尖晶石(Mgo· Al2O3)和铝 酸一钙(CaO· Al2O3)等难熔物质。 四元系熔化温度与初晶相图
软化区间温度, 169.2 ℃
87.6
150. 159. 140. 88.3 6 8 8
从炉前放渣操作角度,希望炉渣的软化终了温度越 低越好。据此评价6#、5#、1#炉渣最好,4#、2#炉 渣次之,3#炉渣最差。 虽然终渣与初渣在成分及性能方面都有明显差别, 但二者毕竟有很大的关联性,通过炉渣开始软化温 度的高低及温度区间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可以推测 初渣形成的时间早晚及成渣带的宽窄。炉渣软化开 始温度低、区间大,说明成渣早、成渣带宽,对高 炉的冶炼不利。从表2可看出2#、5#、6#炉渣较好, 3#炉渣次之,1#、4#炉渣较差。 综合对比各高炉炉渣的软化性能,优势较多的是5#、 2#、6#炉渣,较差的是4#、3#、1#炉渣。
3、炉渣粘度 和流动性互成倒数关系,是指流动速度不 同的两个液层的内摩擦系数。 温度,℃ 粘度,(泊)
水
甘油 蓖麻油 钢水 铁水
20
25 20 1600 1400
0.01
5 9.5 0.02-0.03 0.015
4、炉渣成分对粘度的影响
一般炉渣成分由四种氧化物组成:CaO、 SiO2、Al2O3、MgO。还有小量的FeO、 MnO、S、P等。 FeO、MnO对初渣和中间 渣影响较大,但对终渣性能起决定作用的是 前四种成分。
炉渣软化温度对比 研究终渣软化(由固相转化到液相)性能,主要目 的是考察其对炉前放渣操作及对成渣带产生的影响。 根据以前的试验结果(其它资料也证实),炉渣粘 度在2.0-2.5Pa.s时处于可流动状态(不是自由流 动)。将粘度2.0Pa.s对应的温度作为炉渣软化终了 温度,粘度40.0Pa.s对应的温度作为炉渣软化开始 温度。软化开始温度推测方法是先计算粘度610Pa.s之间曲线斜率,按斜率外推粘度40Pa.s时对 应的温度,该温度可视为炉渣开始软化温度(大于 6Pa.s后炉渣粘度随温度降低而急剧增加,因此得到 温度误差应该不大)。
炉料中有碱金属氧化物,能使矿石的软化温 度显著降低。
化合物 熔点温度,℃
K2SiO3· SiO2
Na2SiO3· SiO2
780
800
据此可以肯定,泛含碱金属较高的矿石, 其软化开始温度必定较低。
五、初渣 经过固相反应和软化之后的造渣成分,在 下降过程中被进一步加热,熔化成为液态熔 渣,称为初渣。 生矿中被还原后的FeO最容易与SiO2结 合形成Fe2SiO4(1100-1209℃) 另,如果矿石中含锰多,就容易形成硅 酸锰,也是低熔点。 对于烧结矿,则容易形成 CaO·SiO2,低 熔点。 因此初渣中SiO2多、FeO多、CaO多。
第一节 高炉造渣过程
一、炉渣的来源 1、来自矿石中的脉石。2、来自焦炭中的灰 分。3、熔剂氧化物。4、被侵蚀的炉衬
二、成渣的基本条件 1、温度:炉料下降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为 固相反应和低熔点化合物出现小量液相创造 了必要条件。 2、固相反应:纯SiO2的熔化温度为1713℃, 纯AL2O3的熔化温度为2050℃,纯CaO的熔 化温度为2570℃,纯MgO的熔化温度为 2800℃. 如果没有固相反应,单纯靠加热温 度将上述物质变为液体,在高炉条件下是不 可能的。只有固体之间相互发生固相反应, 形成低熔点的化合物,炉渣——初渣形成。
影响炉渣性能的因素分析
炉渣的性能主要是由其成分组成决定的。下图(图4) 表明,炉渣含Al2O3 达20%时,在一定碱度范围内, 炉渣粘度随二元碱度的增加而下降(箭头所指部分)。
3#、4#、1#炉渣成分中的共同特点是二元 碱度(R2)和四元碱度(R4)均较低,对应 的粘度较大、可操作区间较窄(3#、4#炉渣 要剔除Al2O3含量低的因素)。而2#、6#炉 渣成分中的共同特点是二元碱度(R2)和四 元碱度(R4)均较高,对应的粘度较低、可 操作区间较大。5#炉渣居中。
350现场高炉渣
12
5 渣粘度Pa.s 1 渣粘度Pa.s 3 渣粘度Pa.s 6 渣粘度Pa.s
10 8 6 4 2 0 1320
2 渣粘度Pa.s 4 渣粘度Pa.s
粘度,Pa.s
1340
1360
1380
1400
1420
1440 温度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Sio2
3、还原反应。随着炉料下降,还原反应(间 接还原)逐步增强,产生FeO数量增多,促 进液相的产生。生产硫酸的沸腾床温度900— —1000 ℃,残渣中有铁、钙、硅等,因 是氧化气氛,无FeO,故无液相(小量固 相反应,原因是Fe2O3)
三、固相反应
试验:把粉状的CaO和SiO2按照摩尔比1.0的 配比(重量比分别为48.3%和51.7%)混合后 放在1100 ℃温度下烧结,发现混和物中 有硅酸钙生成,样品中自由CaO的含量由
原来的48.3%减少到31%。当烧结温度提高 到1200 ℃时,绝大部分混合物形成硅酸
钙(CaO·SiO2) 此外,SiO2与MgO,CaO与Fe2O3, SiO2与FeO,CaO与Al2O3之间在比较低的 温度下都能进行固相反应。 高炉内的烧结矿、球团矿等其内部的 SiO2和FeO之间进行固相反应;有些生矿 表面脉石或铁氧化物与粘附在表面的CaO 进行反应。炉身上部取样发现了在铁氧 化物与SiO2接触的地方出现FeO·SiO2.
其它成分的影响:
FeO能显著降低炉渣粘度,但终渣里FeO含 量很小,影响不大,相反当炉渣FeO含量较 高时都是炉温大幅降低的情况,其流动性反 而不好。 FeO主要影响初渣和中间渣。 MnO的作用与FeO类似。 CaF对炉渣的熔化性和粘度有显著影响。见 下图
八、炉渣的稳定性
指当炉渣的成分或温度发生波动时,它的熔 化性温度或粘度保持稳定或在允许范围内, 这种特性成为炉渣的稳定性。分为热稳定性 和化学稳定性。炉渣在温度波动条件下保持 稳定的能力称热稳定性。炉渣在成分波动条 件下保持稳定的能力成为化学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