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例儿童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分析_周纬(1)
结节性红斑的诊疗进展
结节性红斑的诊疗进展张琛;高炳爱;陈玉欣;刘岩;徐钧【摘要】结节性红斑是以皮下脂肪炎症反应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双下肢疼痛性红斑。
病因主要包括特发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药物、肿瘤等。
相关检查包括皮损活检、血沉、抗“O”、结核试验、胸片、血常规等。
应该对症对因治疗。
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碘化钾、沙利度胺等免疫抑制剂可以用于严重难治性病例。
中医中药治疗及物理治疗也有较好疗效。
%Erythema nodosum ( EN) is an inflammatory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inflammation of the fat cell of the skin, resulting in tender red nodules or lumps that are usually seen on both shins. It can be caused by a variety of conditions, including idiopathic, infection, autoimmun disorders, pregnancy, medication and cancer. Relative examination include biopsy, ESR, ASO, intradermal tuberculin test, chest X-ray, blood count and so on. Treatment should focus on the underlying cause. NSAID, corticosteriods, potassium iodide, thalidomide can be used in severe refractory cases. Bo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ysical therapy are also effective.【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年(卷),期】2016(032)012【总页数】3页(P746-748)【关键词】结节性红斑;诊断;治疗【作者】张琛;高炳爱;陈玉欣;刘岩;徐钧【作者单位】北京航天总医院,北京,100076;北京航天总医院,北京,100076;北京航天总医院,北京,100076;北京航天总医院,北京,100076;北京航天总医院,北京,100076【正文语种】中文1.1 结节性红斑(EN)的发病与感染密切相关,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结核杆菌、沙门氏菌属,少见的如布鲁氏杆菌病[1]、系统性曲霉感染[2]、弓形体病、梅毒、麻风、阿米巴病、乙型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及真菌、支原体等。
结节性红斑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结节性红斑的科普知识 PPT课件
目录 引言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和诊断 治疗和预防 结语
引言
引言
什么是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的症状和体征
引言
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 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
自体免疫性疾病与结节性红斑 的关系 遗传因素和结节性红斑的相关 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环境因素和结节性红斑的触发
临床表现和诊 断
临表现和诊断
结节性红斑的皮肤病变特点 结节性红斑的常见伴随症状
临床表现和诊断
结节性红斑的诊断方法和标准
治疗和预防
治疗和预防
结节性红斑的治疗原则 常用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治疗和预防
结节性红斑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
结语
结语
结节性红斑的科普知识总结 提醒用户关注个人健康,积极 防治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疾病研究报告
结节性红斑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结节性红斑所属部位:皮肤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病症体征:舌苔薄白,咽痛,皮下结节疾病介绍:结节性红斑 (ERYTHEMANODOSUM,EN)是一种累及真皮血管和脂膜组织的反应性炎性疾病,常位小腿胫前部皮肤呈红色或紫红色类性结节改变,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感染,尤其是链球菌感染和药物反应有关,FAVONE和SOSMAN分析155例EN,在症状发生前80%以上有上呼吸道感染,其中50%是P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结核病亦是重要的诱发因素,特别是儿童,此外,病毒,真菌等感染,溴化物,碘化物,磺胺等药物亦可诱发本病,近来有报道口服避孕药发病者,本病还可在某些疾病中作为一种伴发症状出现,如肉样瘤,麻风,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淋巴瘤,白血病,BEHCET病,结缔组织病等,EN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有人认为可能是机体对某些致病微生物抗原的一种迟发型过敏反应;也有人认为是一种免疫复合物疾病症状体征:本病好发于青年女性,春秋季常见。
一般对称发生于小腿伸则。
皮疹为数个大小不等的结节,鲜红或暗红,不破溃,自觉疼痛。
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呈血管炎改变,尤以深层静脉血管变化最为明显。
化验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但在初期,伴有高热、扁桃体炎或咽炎时,白细胞计数及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可明显增高。
血沉可以加快,同时抗链球菌溶血素O可升高,类风湿因子亦可为阳性。
有人测定患者血清P2微球蛋白增高。
鉴别诊断:1.硬红斑结节多发于小腿屈侧,疼痛轻微,易于破溃,经过缓慢,组织病理为结核样变。
2.回归性发热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多发于股部、臀部及躯干。
发疹时全身症状显著,回归性发热,有特殊的组织病理象。
与季节无关,部分患者结节可坏死破溃,流出油状液体,结节消退后可遗留凹陷性萎缩。
3.结节性血管炎本病好发于中年女性。
结节主要位于小腿外侧及后侧,经过缓慢,偶有破溃者。
有人认为本病是硬红斑的早期或轻型。
了解小孩结节性红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了解小孩结节性红斑
导语:很多家长们最关注的就是自己孩子的成长健康,所以有些家长们也在恶补对于孩子可能患有的疾病的知识,这样在孩子患有了这种疾病的时候也不会
很多家长们最关注的就是自己孩子的成长健康,所以有些家长们也在恶补对于孩子可能患有的疾病的知识,这样在孩子患有了这种疾病的时候也不会显得太过慌乱并且可以进行有效地治疗了,那么今天就为大家讲解一下小孩结节性红斑这种病症吧。
结节性红斑是在皮下出现有压痛的红斑包块(结节)的炎性皮肤疾病,常出现在胫前,偶尔也出现在臂和其他部位。
通常结节性红斑是某些疾病或药物致敏的现象。
多见于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易患该病。
数月或数年后可复发。
细菌,真菌,病毒的感染也可引起结节性红斑。
链球菌感染是是最常见的病因,尤其是对小儿。
结节病,溃疡性结肠炎,多种药物如磺胺类抗生素和口服避孕药也可引起该病。
多种其他的感染和数类肿瘤也会导致发病。
治疗所有原发感染。
如果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必须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或头孢菌素。
结节如不经治疗会在3-6周消退。
卧床休息和使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可缓解结节造成的疼痛。
单个结节可注射皮质类固醇,若患者有多个结节,皮质类固醇或碘化钾片有时可用以加快缓解疼痛。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小孩结节性红斑的相关文章了,看了以上文章之后相信大家对这种病症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了,在孩子患有疾病的时候各位家长们千万不要因为爱子心切就随便用药哦,以免病情更加严重。
结节性红斑
第三节 结节性红斑
• 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是发生于皮下 脂肪的炎症性疾病。本病急性起病,基本皮损为 红色结节和斑块,多累及小腿伸侧及大腿、前臂, 经3~6周消退。 •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未明。一般认为系细菌、 病毒、真菌感染、结核或药物等所致的血管迟发 性过敏反应,亦可见于某些免疫异常性疾病(如 结节病、溃疡性结肠炎及白塞病等),瘤型麻风 反应的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血管炎, 因此结节性红斑可被视为一种综合征,或是一种 对各种诱因的特异性反应。
• 【治疗】 寻找并祛除病因是治疗与防止复 发的关键,如有链球菌等感染者应选用敏 感抗生素。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 可选用羟氯喹、沙利度胺等药物。疼痛明 显者可用非激素类抗炎剂,重症者可口 服泼尼松20~30mg/d,症状缓解后逐渐减 量至停药。
• 【组织病理】 真皮深层血管周围呈慢性炎症浸润, 脂肪小叶间隔里的中小血管(动脉或静脉)内膜 增生,管壁有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红细 胞外渗到间隔组织相当常见,但无管腔完全堵塞 或血栓形成。 •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发病前 有感染史或服用药物史(磺胺类、避孕药、溴及 碘剂等),结合组织病理可确诊。 • 应与硬红斑及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等进行鉴别。
• 【临床表现】 多累及青年或中年女性,好 发于春秋季节。初始可有发热、肌痛和关 节酸痛,数天后双胫前对称发生疼痛性结 节,表面皮肤逐渐发生红色隆起,直径约 1cm大小,有压痛,结节可逐渐增多至每侧 数个至10余个不等,少数可发生于大腿及 上臂(图22-3)。皮损一般数周可自行消 退,不破溃。部分患者结节持久不退,炎 症及疼痛较轻,持续1~2年亦不破溃,称 为慢性结节性红斑或迁延性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的红斑病因
结节性的红斑病因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皮肤疾病,结节性红斑的发生容易给患者带来多方面的麻烦,导致我们患上结节性红斑的原因有很多种,一般认为感染和药物等因素都可能令结节性红斑发生,我们只有了解了结节性红斑的病因才能根据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做出针对
性的治疗,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结节性红斑的病因。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主要累及皮下脂肪组织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一般认为该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结节性红斑常见于小腿伸侧,临床表现为红色或紫红色疼痛性炎性结节,青年女性多见,病程有局限性,易于复发。
该病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感染、药物、雌激素以及其他疾病有关。
1.链球菌感染
某些患者可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咽峡炎和急性扁桃体炎之后。
2.结核菌感染
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该病与结核感染有密切关系。
国内统计同时合并结核菌感染,或有陈旧性结核病灶,或结素试验阳性者,占60%以上,认为该病是机体对结核菌或其毒素的过敏现象。
3.药物
某些药物尤其是溴剂、磺胺药以及口服避孕药,是该病最常见的致病原因。
4.该病是一种由许多原因引起的皮肤变态反应,真正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有人认为该病是一种血管对微生物或其他
抗原的迟发性变态反应。
5. 其他疾病
其他如自身免疫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节病等均可伴有结节性红斑。
此外,急性、慢性白血病,也可伴发该病。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皮肤疾病,那就是结节性红斑,我们知道结节性红斑的危害很大,我们要弄清楚导致结节性红斑出现的原因才能做出适当的治疗,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结节性红斑的病因。
23例儿童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分析_周纬(1)
[收稿日期]2010-05-21;[修回日期]2010-10-21[作者简介]周纬,男,本科,主任医师。
·临床经验·23例儿童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分析周纬殷蕾周征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200127)[中图分类号]R725.4[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8-8830(2011)09-0755-02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是好发于下肢的炎症性红斑及以疼痛性皮下结节损害为主的血管炎性疾病。
病因复杂,除与感染、药物因素有关外,还与多种严重系统性疾病相关,儿童有关报告甚少。
为探讨儿童结节性红斑的病因,现将我院2004年5月至2009年12月风湿病专科收治的23例结节性红斑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3例患儿年龄3 14岁,男14例,女9例。
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4例、伴间隙性腹泻3例;发热14例;关节疼痛10例;口腔疼痛2例。
体格检查见口腔溃疡2例、肝脾肿大6例、虹膜睫状体炎3例。
1.2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肝肾功能、血免疫球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ds-DNA)抗体、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胸部X光摄片、PPD试验,部分患儿行流式细胞仪分析T细胞亚群、B细胞和NK细胞比例、骨髓涂片、皮肤结节活检和胃肠镜检查。
1.3结节性红斑的分类临床上将结节性红斑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无相关基础疾病或诱因者定义为原发性结节性红斑,存在明确相关疾病或诱因者为继发性结节性红斑。
2结果2.1皮肤损害特征23例患儿均有自觉疼痛的结节性红斑,数目不等,直径约1 2厘米,触压痛明显,皮损分布于双下肢19例、四肢者4例,其表面皮肤始为鲜红,4 13d后,渐变成暗红色,无破溃。
2.2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23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3.9 30.2ˑ109/L,CRP增高15例(12 146mg/L),ESR增高14例(22 84mm/h),以上均与结节性红斑的分类无相关性。
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药物 、 妊娠 等 。 l ’
1 结节性 红斑 的病 因 1 . 1 E N 的发 病 与感染 密 切相关
和躯 干 的丘 疹 、 水疱和丘脓疱疹 。 少 见 的 表 现 为 离 心 性环状红斑 、 多形红斑 、 银屑病、 荨麻疹 、 急性发疹性 1 . 1 . 1 结节性红斑与结核的关 系 对 我国临床病例 u b m e d数 据库 ( 1 9 5 2年 资 料 回顾性 分析 显 示 。 结 核菌 感 染 可 能是 E N 的一 个 脓疱病 和结 节 性红 斑 。检索 P 月至 2 0 1 3年 5月 ) 仅检索到 1 5例 脓 癣伴 结 节 性 红 重要 病 因 。 部分 患者 出现 了结 核 菌素皮 肤 试 验 ( P P D 1 斑样 癣菌 疹报 道 , 发 病 年 龄 3 —1 2岁 , 还有 1 例是 3 5 试验) 强 阳性 , 完善胸 片、 痰找抗酸杆菌、 痰培养或支 气 管肺 泡灌 洗液 结核 菌 聚合酶 链 反应 ( P C R) 、 结核 杆 岁女 性 。结节 性 红 斑 可 以在 抗 真 菌 治 疗 前 或 治 疗 后 但 继续 抗真 菌治 疗 , 皮疹 自行 消退 , 因此 排 除药 菌 特异 性细 胞免 疫反 应 等检查 找 到 了病 原 学证 据 , 并 出现 , 物 因素 , 可 能是 细胞介 导 的对 真 菌抗 原 或 真菌 产 生 的 且 经抗 痨 治疗 后病 情 能缓解 或痊 愈 。 另 外 , 在结 核病 流行地 区 , 比如泰 国 、 印度、 土耳其 、 南 非 西 部 的好 望 自身抗 原 的迟发 型超 敏反 应 。对 接 触 的宠 物 如兔 子 、 猫 和豚 鼠要 定 期 体 检 , 以免 人 畜 共 患 的 真 菌病 发 角 区域 . 继发型 E N的第 一 位病 因就 是结 核病 ; 3 ' 我 国 狗 、 生 . 并 且还 要 留意患 者 的居住 地 流行 病史 。 结核 菌感 染 占 E N病 因的 2 5 . 6 4 %~ 4 2 . 2 2 %。 . 1 . 4 结 节性 红 斑 与病 毒 感 染 还 有 报 道 人 类 免 疫 1 . 1 . 2 结 节性 红 斑 与 细 菌 感 染 在结 核 发 病 率 相 对 1 H I V) 感 染 合 并 结 节 性 红 斑 的报 道 。部 分 较 低 的美 国和北 欧 , 咽部链 球 菌感 染 是结 节 性 红斑 的 缺 陷病毒 ( 伴有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的结 节 性 红 斑 患 者 无 A S O 的升 主 要病 因 。在美 国和 北 欧 等 结 核 非 流 行 区主 要 是 溶 有 可 能是 病毒 感染 所致 。 血 性链 球菌 、 沙 门 氏菌属 以及 麻 风杆 菌 、 嗜 肺 军 团菌 、 高。 1 . 2 结节 性 红斑 与药 物 的关 系 结 节 性 红 斑 药 物 因 支原体 、 衣原体 、 耶鲁菌等一些少见的病原体感染 。 素 比较 复杂 。有 3 %一1 0 %结节 性 红 斑 病 例 与 口服 溴 患者 多是 咽部链 球 菌感 染后 出现 上 呼 吸道 感 染 、 急性 碘化 物 、 避孕药、 磺 胺类 青霉 素抗 生 素有 关 。 扁桃 体炎 、 咽 峡炎 , 2 3周 后 出现结 节 性 红斑 的表现 , 化物、 . 3 结节性 红 斑 与系 统性 炎 症 疾 病 结节 性 红 斑 可 必要 时要 做 咽拭 子或 P C R来进 一 步 确 诊 有无 咽部 溶 1 以与 系统性 疾病 , 如 白塞 氏病 、 炎 症 性 肠病 、 风湿 性 关 皿I 生链 球 菌 感 染 . 患者血沉 及 A S O滴度 是否升 高。 结 节病 、 结缔组织病 等系统性炎症疾病伴 发。 。 在继 发性 结节 性 红斑 患者 中 , A S O滴 度 升高 且伴 有 上 节炎 、 结节 性 红斑 可 以伴 发 克 罗 恩病 等 炎 症 性 肠 病 。 克 罗 恩肠炎的发病 与一氧化氮 合酶 ( N O S ) 有一定 关 系。 作者单位 : 北京航天总医院皮肤科 , 北京 , 1 0 0 0 7 6
(医学课件)结节性红斑
物理治疗
紫外线照射
使用紫外线照射可以缓解症状并促进结节消退。
热敷或冷敷
在急性发作期可以使用热敷或冷敷来减轻疼痛和肿胀。
预防措施与建议
避免诱发因素
规律作息
控制饮食
加强锻炼
注意防晒
结节性红斑的诱发因素 包括感染、药物、怀孕 、日晒等,应尽量避免 这些因素。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 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 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患者教育与健康管理
健康教育
结节性红斑患者需要接受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了解该病的基本知识、治疗 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等。
健康管理
对于结节性红斑患者,医生应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包括定期检查、 药物治疗、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方面的指导。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 治疗和管理计划,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症状描述
02
患者在双下肢出现红色结节,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有压痛,部
分结节融合成斑块。
其他症状
03
患者还伴有发热、乏力、肌肉疼痛等全身症状。
病例二:治疗过程及效果
治疗方式
患者接受了非甾体抗炎药、羟氯喹和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
治疗效果
患者的症状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结节逐渐消退,疼痛减轻,全身症状得到缓解。
2023
结节性红斑
contents
目录
• 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防 • 临床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急性、疼痛性、炎症性皮肤病,常发生在 小腿前侧,表现为红色或紫红色结节和斑块。
特点
结节性红斑通常为双侧对称性,具有剧烈疼痛和触痛,消退 后不留痕迹。
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结节性红斑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对称发生于小腿伸侧的红色或紫红色的炎性结节性皮肤病。
类似于祖国医学的“湿毒流注”、“瓜藤缠”。
其特征为散在的皮下结节,鲜红到紫红色,大小不等,按之疼痛。
好发于小腿伸侧,皮损常反复出现,使病程迁延数月之久。
中医文献有类似的记载,如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说:“此证生于腿胫,流行不定,或发一二处,疮顶形似牛眼,根脚漫肿……若绕胫而发即名瓜藤缠,结核数枚,日久肿痛。
” 本病好发于青年女性,男女性别比例约1:3—6,以春秋季节最为多见。
(病因病机) 外感风邪,内有湿热,蕴蒸肌肤,以致经络阻隔,瘀血凝滞而成。
西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由细菌(链球菌、结核杆菌)或真菌引起的过敏反应.[辨病] 互临床表现皮损为散在分布的鲜红或紫红色的皮下结节,高出皮面,大小不等,自蚕豆至杏核或核桃大,如数个结节融合一起,亦可大如鸡卵。
按之疼痛,不化脓,不溃破。
一周以后,颜色及结节逐渐消退,不留痕迹.亦可在两小腿伸侧残存数个小结节,按之微痛,且新的损害可陆续出现,使病程迁延数月之久.损害好发部位为小腿伸侧,发疹较多时,亦可见于小腿屈侧、大腿、臀部,偶见于前臂或颜面。
发病前可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全身倦怠、关节痛等前驱症状;病变过程中自觉有轻度发热、咽喉痛、关节痛、全身不适等,以及皮下结节自发痛,压之更甚。
急性发病者经过迅速,一般在6周左右自愈,但亦有长达数月者。
并在妇女行经期或工作劳累,或感冒后易于复发。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正常或略增高,血沉加快,蛋白电泳分析o。
球蛋白增高。
2 诊断要点 2。
1 多见于春秋两季,好发于青年女性。
2。
2 好发于小腿伸侧. 2.3 皮损为散在分布的鲜红或紫红色的皮下结节,高出皮面,大小不等,自蚕豆至杏核或核桃大,如数个结节融合一起,亦可大如鸡卵。
按之疼痛,不化脓,不溃破。
2.4 发病前可有畏寒、发热、头痛、咽痛、全身倦怠、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2.5 急性发病者经过迅速,一般在6周左右自愈,但亦有长达数月者。
结节性红斑常见原因
结节性红斑常见原因结节性红斑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
下面将详细介绍结节性红斑常见的原因。
1. 免疫系统失调:结节性红斑的发病与机体的免疫系统紊乱有关。
研究发现,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等)功能异常,造成炎性细胞浸润皮肤,导致结节性红斑的形成。
2.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结节性红斑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在某些家庭中,结节性红斑有家族聚集的现象,说明遗传因素对结节性红斑的易感性有影响。
3.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乙肝、丙肝等,被认为与结节性红斑的发病有一定的关联。
这些病毒感染可能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引发结节性红斑的发生。
4. 细菌感染:一些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感染、肺结核等,也与结节性红斑的发病有关。
这些细菌感染可能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炎症反应,促进结节性红斑的形成。
5. 药物引起:某些药物被认为与结节性红斑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
例如抗生素(如青霉素)、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药物,可能引发结节性红斑。
这些药物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导致结节性红斑的发生。
6. 内分泌失调:内分泌调节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影响,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从而引发结节性红斑的发生。
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与结节性红斑有关。
7. 环境因素:一些环境因素被认为与结节性红斑的发生有关。
例如紫外线照射、寒冷刺激等,可能刺激皮肤反应,导致结节性红斑的形成。
总之,结节性红斑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免疫系统失调、遗传因素、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药物引起、内分泌失调和环境因素等因素可能相互作用,共同引发结节性红斑的发生。
要预防和治疗结节性红斑,需要全面了解这些原因的作用机制,并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同时,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保护也对结节性红斑的预防和管理至关重要。
第三节结节性红斑
第三节结节性红斑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为发生于下肢伸侧的结节性血管炎性皮肤病。
20~30岁青年人发病多,女:男约3~6: 1。
[病因与发病机理]发病前多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病毒、霉菌、结核或药物可致同样反应。
其他如结节病、麻风、淋巴瘤、白塞氏病、crohn病、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猫抓病等亦可出现相似症状。
为I型及IV型变态反应为主所引起的血管炎和浅层脂膜炎。
[临床表现]20~30岁青年女性多见,好发于春、秋季节。
发疹前可有发热、头痛、咽喉部疼痛、无力或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
继之出现鲜红工色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直径约1~5cm,稍突出皮面,表面光亮、发红、水肿,皮肤紧张,境界不清,有压痛或灼热痛。
皮疹以小腿伸侧明显(彩图121),亦可发展至大腿、臀部及前臂,偶可见于面部及颈部。
散在分布,每批约数个至十几个。
数日后结节软化,颜色可由红色变暗红色至褐黄色,最后逐渐消失。
偶尔数个结节向外扩展,互相连成环状。
病程约3~6周。
结节不破溃,愈后不留疤痕。
慢性反复发作时,应注意系统性疾病。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轻度增高,血沉快,C反应蛋白增高,C₃增高,抗“O”值高,结核菌素试验多呈阳性。
[组织病理]真皮中下部及皮下明显水肿,汗腺及血管周围有围管性浸润,早期病变在脂肪小叶间隔内,有小片散在淋巴细胞及不不等量嗜中性白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壁增厚,偶有血栓形成。
陈旧皮损浸润以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为主,间有巨噬细胞及纤维组织增生。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患者为青年女性,急性发作,小腿痛性结节,不破溃,愈后不留疤痕等症状,不难诊断。
但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皮肤结节性血管炎多见于中年女性,小腿屈面出现深在大小不等硬结,消退后易纤维化。
常季节性发作,有些病例伴发脉管炎。
2. 硬结性红斑中年女性发病多,小腿屈面深而大、暗红色硬结,可破溃。
可能与结核有关。
慢性病程。
[防治]祛除病灶,治疗原发病。
急性期注意休息,拾高患肢。
结节性红斑演示课件
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硬红斑
硬红斑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皮肤结核,皮损多发生于小腿屈侧,常单发或为数个,皮损较结 节性红斑深在,呈暗红色浸润性斑块,中央可发生溃疡。组织病理学检查可鉴别。
结节性血管炎
结节性血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真皮深层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皮损多发生于 小腿伸侧或屈侧,为鲜红或暗红色的小结节或斑块,表面皮肤可坏死形成溃疡。组织病理 学检查显示血管炎改变。
心血管系统受累时,应立即就医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 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控制病情发展。同时 ,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CHAPTER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回顾
知识普及活动
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 方式,向患者和家属普及结节性红斑 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 和理解。
要点二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结节性红斑可分为多种类型, 如急性型、慢性型、复发型等。不同类型的结节性红斑在 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CHAPTER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典型临床表现
结节性红斑通常表现为小腿伸侧的红色或紫红色 疼痛性炎性结节,直径约1-5cm,数目不等。皮 损可融合成较大的斑块,表面皮肤可略隆起,边 界不清,皮温升高,触痛明显。
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当前治疗手段有限,且疗效不稳定,亟待研发新 的有效治疗药物和方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02
03
04
诊疗规范化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结节性 红斑的诊疗规范将逐渐统一, 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发病机制研究突破
随着生物技术和医学研究的不 断发展,结节性红斑的发病机
结节性红斑炎的病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结节性红斑炎的病因
导语:结节性红斑炎是很多朋友都不熟悉的一种疾病,因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种疾病并不是很多见,不过由于结节性红斑炎会给患者带来多方面的麻烦,
结节性红斑炎是很多朋友都不熟悉的一种疾病,因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种疾病并不是很多见,不过由于结节性红斑炎会给患者带来多方面的麻烦,所以我们还是要多了解一些关于结节性红斑炎的信息,导致结节性红斑炎发生的病因有很多种,一般认为药物和结核菌感染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我们患上结节性红斑炎。
该病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感染、药物、雌激素以及其他疾病有关。
1.链球菌感染
某些患者可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咽峡炎和急性扁桃体炎之后。
2.结核菌感染
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该病与结核感染有密切关系。
国内统计同时合并结核菌感染,或有陈旧性结核病灶,或结素试验阳性者,占60%以上,认为该病是机体对结核菌或其毒素的过敏现象。
3.药物
某些药物尤其是溴剂、磺胺药以及口服避孕药,是该病最常见的致病原因。
4.该病是一种由许多原因引起的皮肤变态反应,真正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有人认为该病是一种血管对微生物或其他抗原的迟发性变态反应。
5. 其他疾病
其他如自身免疫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节病等均可伴有结节性红斑。
此外,急性、慢性白血病,也可伴发该病。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结节性红斑28例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
结节性红斑28例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发表时间:2012-12-10T15:53:58.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王丽邱敏[导读] 链球菌及结核杆菌感染是结节性红斑的主要病因,其次是结缔组织病,应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王丽邱敏(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肾脏风湿科云南昆明 650011)【中图分类号】R593.2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4-0106-01 【摘要】目的探讨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
方法对28例结节性红斑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结节性红斑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病因复杂,28例患者中链球菌感染8例,结核杆菌感染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原发干燥综合征2例,白塞病3例,病因不明5例。
结论链球菌及结核杆菌感染是结节性红斑的主要病因,其次是结缔组织病,应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关键词】结节性红斑临床特点病因结节性红斑是由于真皮脉管和脂膜炎症引起的皮肤病,其临床特征为好发于小腿伸侧、复发性、微痛的结节,病因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现对我科近年来收治的28例结节性红斑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结节性红斑患者28例,其中女性26例,男性2例,女男比例13:1,年龄18~70岁,平均29岁,病程1月~10年。
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皮损特征,部分经皮肤活检病理证实。
1.2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双小腿伸侧对称分布的红色或暗红色圆形或椭圆形痛性结节,黄豆至硬币大,按压疼痛明显,结节一般不破溃。
上下肢均有皮疹者6例,伴有口腔和外阴溃疡者3例,伴发热12例,伴关节痛9例。
1.3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6例,C反应蛋白升高7例,血沉升高8例,抗链球菌素O升高8例,抗核抗体阳性6例,抗双链DNA抗体阳性2例,抗SSA、抗SSB抗体阳性3例,结核菌素试验阳性6例,其中2例强阳性,结核斑点试验阳性2例,但经完善相关检查,均未发现肺结核、淋巴结核等其他部位结核的依据,3例皮肤活检证实符合结节性红斑表现,1例符合结节性多动脉炎。
结节性红斑(瓜藤缠)病因与对治
结节性红斑(瓜藤缠)病因与对治1、什么是瓜藤缠?有何特点?答:瓜藤缠是一种发生于下肢的结节红斑性皮肤血管炎性皮肤病。
因数枚结节,犹如藤系瓜果绕腿胫生而得名。
相当于西医的结节性红斑。
其特点是散在性皮下结节,鲜红至紫红色,大小不等,疼痛或压痛,好发于小腿伸侧。
2、瓜藤缠的发病原因是什么?答:患者素体血分有热,外感湿邪,湿与热结,或脾虚失运,水湿内生,湿郁化热,湿热下注,气滞血瘀,瘀阻经络而发;或体虚之人,气血不足,卫外不固,寒湿之邪乘虚外袭,客于肌肤腠理,流于经络,气血瘀滞而发。
3、瓜藤缠有什么临床表现?有关检查有何异常?答:瓜藤缠多见女性,年龄在20-40岁。
春、秋季节多发。
发病前有一定的全身症状,如低热(少数可高热)、倦怠、咽痛、食欲不振、肌痛或关节痛等。
皮损突然发生,好发于两小腿伸侧,为对称性、鲜红色、略高出皮面的结节。
蚕豆至杏核大或桃核大,若数个结节融合在一起,则大如鸡蛋,皮损周围水肿,但境界清楚,皮肤紧张,颜色由鲜红渐变为暗红。
自觉疼痛,压之更甚。
约经几天或数星期,颜色及结节逐渐消退。
在缓解期,常残存数个小结节,新的结节可再次出现。
皮损发生部位除小腿外,少数病人可发于上肢及面颈部。
辅助检查可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4、如何治疗瓜藤缠?答:瓜藤缠的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基础,结合病证,或清热利湿,或散寒祛湿。
严重病例可配合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内治:湿热瘀阻证:发病急聚,皮下结节,略高出皮面,灼热红肿,伴头痛,咽痛,关节痛,发热,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舌微红,苔白或腻,脉滑微数;治疗以清热利湿、祛瘀通络为主,方药以萆薢渗湿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萆薢、苡仁、丹皮、黄柏、茯苓、泽泻、通草、滑石、桃仁、红花、生地、当归、赤芍、川芎等。
寒湿入络证:皮损暗红,反复缠绵不愈,伴有关节痛,遇寒加重,肢冷,口不渴,大便不干,舌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迟;治疗以散寒祛湿、化瘀通络:方药以膈下逐瘀汤合阳和汤加减: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熟地、白芥子、炮姜炭、麻黄、肉桂、鹿角胶等。
儿童结节性红斑1例
儿童结节性红斑1例黄鼎新;姚曙阳【期刊名称】《福建医药杂志》【年(卷),期】1991(0)6【摘要】患儿男,6(8/12)岁。
因全身皮肤出现散在性大小不一结节1个多月入院。
否认结核病史,曾有卡介苗接种史。
体检:发育营养中等。
双上肢、双大腿内侧近腹股沟处以及臀部皮肤均可见大小不一结节,如龙眼、蚕豆或花生米大小。
结节较硬、边缘清,与皮下不粘连,轻触痛,有的结节表面及其周围皮肤呈浅红色或紫红色,未见溃疡。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心肺(—)。
肝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Hb105g/L,WBC9.15×10<sup>9</sup>/L,N0.54,L0.37,E0.03,M0.06。
血沉36mm/h。
抗“O”、肝功能、补体C<sub>3</sub>均正常。
OT试验:72小时局部【总页数】2页(P57-58)【作者】黄鼎新;姚曙阳【作者单位】[1]泉州市第一医院;[2]泉州市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相关文献】1.儿童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及免疫特点分析 [J], 谭自明;余亮;李奇凤;罗新辉;孙荷2.王莘智教授治疗结节性红斑经验总结 [J], 柳玉佳;吴伊莹;旷惠桃;王莘智3.界线类偏瘤型麻风伴Ⅱ型麻风反应误诊为结节性红斑一例 [J], 刘周辛末;汪宇;周雅;宋守荣4.当归血竭丸加味方治疗白塞病结节性红斑湿热血瘀证疗效观察 [J], 张海滨;张秦;张洁;段昱方5.中医药内外合治女性结节性红斑妙法 [J], 卢兴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05-21;[修回日期]2010-10-21[作者简介]周纬,男,本科,主任医师。
·临床经验·
23例儿童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分析
周纬殷蕾周征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200127)[中图分类号]R725.4[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8-8830(2011)09-0755-02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是好发于下肢
的炎症性红斑及以疼痛性皮下结节损害为主的血管炎性疾病。
病因复杂,除与感染、药物因素有关外,还与多种严重系统性疾病相关,儿童有关报告甚少。
为探讨儿童结节性红斑的病因,现将我院2004年5月至2009年12月风湿病专科收治的23例结节性红斑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3例患儿年龄3 14岁,男14例,女9例。
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4例、伴间隙性腹泻3例;发热14例;关节疼痛10例;口腔疼痛2例。
体格检查见口腔溃疡2例、肝脾肿大6例、虹膜睫状体炎3例。
1.2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肝肾功能、血免疫球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ds-DNA)抗体、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胸部X光摄片、PPD试验,部分患儿行流式细胞仪分析T细胞亚群、B细胞和NK细胞比例、骨髓涂片、皮肤结节活检和胃肠镜检查。
1.3结节性红斑的分类
临床上将结节性红斑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无相关基础疾病或诱因者定义为原发性结节性红斑,存在明确相关疾病或诱因者为继发性结节性红斑。
2结果
2.1皮肤损害特征
23例患儿均有自觉疼痛的结节性红斑,数目不等,直径约1 2厘米,触压痛明显,皮损分布于双下肢19例、四肢者4例,其表面皮肤始为鲜红,4 13d后,渐变成暗红色,无破溃。
2.2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23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3.9 30.2ˑ109/L,CRP增高15例(12 146mg/L),ESR增高14例(22 84mm/h),以上均与结节性红斑的分类无相关性。
肝功能检测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3例。
2例为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1例为皮下脂膜样T细胞淋巴瘤。
血免疫球蛋白IgG降低1例,其CD19为0.41%,确诊为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贫血和血小板减少1例,其骨髓涂片示:粒系巨核系增生减低,见吞噬晚幼红细胞;胸X光片示胸膜炎和肺间质性变,为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PPD试验阳性1例,其胸片肺门淋巴结肿大,诊断为肺门淋巴结结核。
ANA阳性1例,为克隆氏病患儿。
ASO、RF、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均阴性。
皮肤结节活检11例,其中脂肪间隔脂膜炎6例,可见脂肪间隔内小血管内膜增生、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性浸润;小叶内脂肪组织变性坏死,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伴有血管炎改变2例;T细胞淋巴瘤3例。
胃肠镜检查2例,结果为胃、结肠、直肠肉芽肿病变。
2.3病因诊断
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23例患儿病因诊断结果为:原发性结节性红斑4例;感染相关性结节性红斑5例,其中结核感染1例,上呼
吸道感染后4例;继发于系统性疾病或恶性疾病结节性红斑14例,原发病分别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3例,白塞病3例,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2例,克隆氏病2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皮下脂膜样T细胞淋巴瘤3例。
2例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患儿中1例血象二系下降,胸膜炎和肺间质性变;3例白塞病患儿以发热、皮肤结节红斑起病,渐出现口腔溃疡和或虹膜睫状体炎;2例克隆氏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均为高热,皮肤结节红斑伴间隙性腹泻,每天大便2 3次,粪常规检查WBC5 10个/高倍镜,无红细胞,胃肠组织病理检查确诊;3例皮下脂膜样T细胞淋巴瘤,临床上除发热、皮肤结节红斑外,有重度肝脾肿大和腹腔淋巴结肿大,皮下结节病理检查及组织免疫组化标记明确诊断。
3讨论
结节性红斑病因复杂,成年人中感染性疾病为本病主要原因,Mert等[1]对50例结节性红斑患者进行观察,发现其主要的病因为结核和链球菌感染,分别占18%和16%。
国内文献也有相似报道[2]。
本研究中与感染相关结节性红斑占21.7%,其中1例经辅助检查,有明确活动性结核感染,4例为ASO阴性上呼吸道感染后,这与成人发病情况相比有明显不同。
结节性红斑的发病除了与感染相关外,也可以是系统性疾病的表现之一,系统性疾病尤以炎症性肠病和风湿性疾病多见[3-4]。
本资料显示继发性结节性红斑患儿,原发病为克隆氏病2例,风湿性疾病8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3例、白塞病3例、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2例)。
白塞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中国儿童眼部病变发生率高,最常见的眼部病变为色素膜炎,患儿眼受累致盲率可达20.4%,是本症致残的主要原因[5]。
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受累的皮肤反复发生有压痛红斑并有皮下结节,伴内脏器官炎症者,预后差,死亡率高。
本研究中8例继发于风湿性疾病的结节性红斑患儿,临床上除结节性红斑外,或伴有关节炎症、口腔溃疡和虹膜睫状体炎,或伴有肝脾肿大、黄疸、肝功能损害、血象变化、胸膜炎和肺间质性变。
提示儿童结节性红斑患儿,应进行包括眼科眼底镜、裂隙灯检查在内的全面体检,各系统特别是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功能评估,结合病理检查可尽早明确有无炎症性肠病和风湿性疾病,以期及时合理治疗。
原发性免疫缺陷为遗传性和先天性疾病,初次发病多见于婴儿和儿童,20岁以下的病人约占80%。
临床上除了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感染性腹泻外,还有自身免疫现象如血管炎、关节炎等,其可能发病机制为先天性或遗传性免疫系统对持续性微生物抗原清除缺陷,这种抗原持续存在所产生慢性、无效的和损伤性的免疫应答致自身免疫性疾病[6]。
本研究中1例患儿经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测定、流式细胞仪分析T细胞亚群、B细胞和NK细胞比例等实验室检查明确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诊断。
提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应作为继发性结节性红斑的原发疾病之一予以鉴别。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为外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以结节性红斑、原因不明的发热起病,主要累及皮下脂肪组织,并与脂膜炎类似而得名。
脂肪组织中有肿瘤细胞浸润,为中小多形T细胞,免疫组化CD45RO和CD4阳性,而CD20阴性[7]。
本研究中3例以疼痛性皮下结节伴发热起病,体查发现重度肝脾肿大,骨髓涂片无异常,皮下结节病理检查及组织免疫标记明确诊断。
提示皮下结节病理检查应常规包括组织免疫组化标记,对伴肝脾肿大患儿尤为重要。
总之,儿童结节性红斑病因复杂,多数是系统性疾病的表现之一,这与成人相比有明显不同;原发性免疫缺陷发病多见于婴儿和儿童期,且易发生自身免疫现象,应作为儿童结节性红斑原发病之一加以鉴别;皮下结节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标记检查有助于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诊断。
[参考文献]
[1]Mert A,Ozaras R,Tabak F,Pekmezci S,Demirkesen C,Ozturk R.Erythema nodosum:an experience of10years[J].Scand J In-
fect Dis,2004,36(6-7):424-427.
[2]李秉煦,蔡剑锋,林孝华.下肢红斑结节性皮损与结核关系的探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6(3):165-166.
[3]Schwartz RA,Nervi SJ.Erythema nodosum:a sign of systemic disease[J].Am Fam Physician,2007,75(5):695-700.
[4]Requena L,Sánchez Yus E.Erythema nodosum[J].Semin Cutan Med Surg,2007,26(2):114-125.
[5]Yang P,Fang W,Meng Q,Ren Y,Xing L,Kijlstra A.Clinical features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Beh et's disease[J].Ophthal-
mology,2008,115(2):312-318.
[6]胡坚.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与自身免疫现象[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l):1605-1607.
[7]万川,王琳,张文燕,唐源,徐晨,李薇,等.儿童皮下脂膜炎样T 细胞淋巴瘤的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10):594-
597.
(本文编辑: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