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学案同步苏教版必修二讲义: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1.3.1

合集下载

数学新学案同步苏教版必修二讲义: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1.2.3 第3课时

数学新学案同步苏教版必修二讲义: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1.2.3 第3课时

第3课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学习目标1.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2.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能灵活应用判定定理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知识点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知识点二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将一块三角形纸片ABC沿折痕AD折起,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观察折痕AD与桌面的位置关系.思考1折痕AD与桌面一定垂直吗?★★答案★★不一定.思考2当折痕AD满足什么条件时,AD与桌面垂直?★★答案★★当AD⊥BD且AD⊥CD时,折痕AD与桌面垂直.梳理1.若直线l⊥平面α,则l与平面α内的直线可能相交,可能异面,也可能平行.(×) 2.若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l⊥α.(×)3.若a⊥b,b⊥α,则a∥α.(×)类型一线面垂直的定义例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①若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则l⊥α;②若直线l不垂直于平面α,则α内没有与l垂直的直线;③若直线l不垂直于平面α,则α内也可以有无数条直线与l垂直;④过一点和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答案★★③④解析当l与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时,不能保证l与平面α垂直,所以①不正确;当l与α不垂直时,l可能与α内的无数条平行直线垂直,所以②不正确,③正确;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平面,所以④正确.故填③④.反思与感悟(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是描述性定义,对直线的任意性要注意理解.实际上,“任意一条”与“所有”表达相同的含义.当直线与平面垂直时,该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由此可知,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不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一定不与这个平面垂直.(2)由定义可得线面垂直⇒线线垂直,即若a⊥α,b⊂α,则a⊥b.跟踪训练1设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若l⊥m,m⊂α,则l⊥α;②若l⊥α,l∥m,则m⊥α;③若l∥α,m⊂α,则l∥m;④若l∥α,m∥α,则l∥m.★★答案★★②解析对于①,直线l⊥m,m并不代表平面α内任意一条直线,所以不能判定线面垂直;对于②,因为l⊥α,则l垂直于α内任意一条直线,又l∥m,由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知,m 与平面α内任意一条直线所成的角都是90°,即m⊥α,故②正确;对于③,也有可能是l,m 异面;对于④,l,m还可能相交或异面.类型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命题角度1证明线面垂直例2如图所示,已知P 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AB是⊙O的直径,C是⊙O上任意一点,过点A作AE⊥PC于点E,求证:AE⊥平面PBC.证明∵P A⊥平面ABC,∴P A⊥BC.又∵AB是⊙O的直径,∴BC⊥AC.而P A∩AC=A,∴BC⊥平面P AC.又∵AE⊂平面P AC,∴BC⊥AE.∵PC⊥AE,且PC∩BC=C,∴AE⊥平面PBC.引申探究若本例中其他条件不变,作AF⊥PB于点F,求证:PB⊥平面AEF.证明∵P A⊥平面ABC,且BC⊂平面ABC,∴P A⊥BC.又∵AB是⊙O的直径,∴BC⊥AC,而P A∩AC=A,∴BC⊥平面P AC.又∵AE⊂平面P AC,∴BC⊥AE,又∵PC⊥AE,且PC∩BC=C,∴AE⊥平面PBC,又∵PB⊂平面PBC,∴AE⊥PB,又∵AF⊥PB,且AE∩AF=A,∴PB⊥平面AEF.反思与感悟应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关键是在平面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都与已知直线垂直,即把线面垂直转化为线线垂直来解决.跟踪训练2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BB 1的中点,O 是底面正方形ABCD 的中心,求证:OE ⊥平面ACD 1.证明 连结BD ,AE ,CE ,D 1O ,D 1E ,B 1D 1,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易证AE =CE .∵AO =OC ,∴OE ⊥AC .在正方体中易求出D 1O =DD 21+DO 2=a 2+⎝⎛⎭⎫22a 2=62a , OE =BE 2+OB 2=⎝⎛⎭⎫a 22+⎝⎛⎭⎫22a 2=32a ,D 1E =D 1B 21+B 1E 2=(2a )2+⎝⎛⎭⎫a 22=32a ,∴D 1O 2+OE 2=D 1E 2,∴D 1O ⊥OE . ∵D 1O ∩AC =O ,D 1O ,AC ⊂平面ACD 1,∴OE⊥平面ACD1.命题角度2证明线线垂直例3如图(1),在Rt△ABC中,∠C=90°,D,E分别为AC,AB的中点,点F为线段CD 上的一点,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图(2).(1)求证:DE∥平面A1CB;(2)求证:A1F⊥BE.证明(1)因为D,E分别为AC,AB的中点,所以DE∥BC.又因为DE⊄平面A1CB,BC⊂平面A1CB,所以DE∥平面A1CB.(2)由已知得AC⊥BC且DE∥BC,所以DE⊥AC.所以DE⊥A1D,DE⊥CD.所以DE⊥平面A1DC.而A1F⊂平面A1DC,所以DE⊥A1F.又因为A1F⊥CD,CD∩DE=D,CD,DE⊂平面BCDE,所以A1F⊥平面BCDE,所以A1F⊥BE.反思与感悟线线垂直的证明,常用方法是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证明,即欲证线线垂直,可先证线面垂直.跟踪训练3如图所示,若MC⊥菱形ABCD所在的平面,求证:MA⊥BD.证明连结AC,因为ABCD是菱形,所以BD⊥AC.又MC⊥平面ABCD,则BD⊥MC.因为AC∩MC=C,所以BD⊥平面AMC.又MA⊂平面AMC,所以MA⊥BD.1.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下列各种情况,则能保证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是_____.(填序号)①三角形的两边;②梯形的两边;③圆的两条直径;④正六边形的两条边.★★答案★★①③解析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①③能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②中梯形的两边不一定相交,所以无法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④中正六边形的两边不一定相交,所以无法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2.给出下列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①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的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②垂直于平面的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③过一点和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④过一点和已知直线垂直的平面只有一个.★★答案★★①②③④解析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知,①②正确;③④显然正确.3.如图,平行四边形ADEF的边AF垂直于平面ABCD,AF=2,CD=3,则CE=________.★★答案★★13解析∵AF⊥平面ABCD,又DE∥AF,∴DE⊥平面ABCD,∴DE⊥CD.∵DE=AF=2,CD=3,∴CE=DE2+CD2=22+32=13.4.已知P A垂直于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的平面,若PC⊥BD,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形状是________.★★答案★★菱形解析如图,∵P A⊥平面ABCD,∴P A⊥BD.又PC⊥BD,∴BD⊥平面P AC,∴BD⊥AC,则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5.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 A⊥平面ABCD,AP=AB=2,BC=22,E,F分别是AD,PC的中点.证明:PC⊥平面BEF.证明如图,连结PE,EC,在Rt△P AE和Rt△CDE中,P A=AB=CD,AE=DE,所以PE=CE,即△PEC是等腰三角形.又F是PC的中点,所以EF⊥PC.因为BP=AP2+AB2=22=BC,又F是PC的中点,所以BF⊥PC.又BF∩EF=F,所以PC⊥平面BEF.1.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的相互转化2.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1)线面垂直的定义.(2)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3)如果两条平行直线的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4)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的完美结合,利用垂直关系可判断平行,反过来由平行关系也可判定垂直,即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一、填空题1.下列条件中,能使直线m⊥平面α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m⊥b,m⊥c,b⊥α,c⊥α;②m⊥b,b∥α;③m∩b=A,b⊥α;④m∥b,b⊥α.★★答案★★④解析由线线平行及线面垂直的判定知④正确.2.如图(1),在正方形SG1G2G3中,E,F分别是边G1G2,G2G3的中点,D是EF的中点,现沿SE,SF及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如图(2)所示的几何体,使G1,G2,G3三点重合于点G,则下面结论成立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SG⊥平面EFG; ②SD⊥平面EFG;③GF⊥平面SEF; ④GD⊥平面SEF.★★答案★★①解析在图(1)中,SG1⊥G1E,SG3⊥G3F,因此在图(2)中,SG⊥GE,SG⊥GF.又GE∩GF=G,∴SG⊥平面EFG.3.已知ABCD—A1B1C1D1为正方体,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BD∥平面CB1D1; ②AC1⊥BD;③AC1⊥平面CB1D1; ④AC1⊥BD1.★★答案★★①②③解析正方体中由BD∥B1D1,易知①正确;由BD⊥AC,BD⊥CC1易得BD⊥平面ACC1,从而BD⊥AC1,即②正确;由以上可得AC1⊥B1D1,同理AC1⊥D1C,因此AC1⊥平面CB1D1,即③正确;由于四边形ABC1D1不是菱形,所以AC1⊥BD1不正确.故填①②③.4.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90°,M为线段BB1上的一动点,则直线AM 与直线BC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答案★★AM⊥BC解析∵BB1⊥平面ABC,∴BB1⊥BC.又BC⊥AB,∴BC⊥平面ABB1A1,又AM⊂平面ABB1A1,∴BC⊥AM.5.已知直线l,m,n与平面α,给出下列说法:①若l⊥α,则l与α相交;②若m⊂α,n⊂α,l⊥m,l⊥n,则l⊥α;③若l∥m,m⊥α,n⊥α,则l∥n;④若m∥n,n⊂α,则m∥α.其中正确的说法为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解析由l⊥α,得l与α相交,所以①正确;若m⊂α,n⊂α,l⊥m,l⊥n,因为m,n不一定相交,所以l不一定垂直于α,所以②不正确;由m⊥α,n⊥α,可得m∥n,又l∥m,所以l∥n,所以③正确;由m∥n,n⊂α,得m∥α或m⊂α,所以④不正确.6.如图所示,P A⊥平面ABC,在△ABC中BC⊥AC,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答案★★ 4 解析 ∵P A ⊥平面ABC , BC ⊂平面ABC ,∴P A ⊥BC .又AC ⊥BC ,∴BC ⊥平面P AC ,∴BC ⊥PC ,∴直角三角形有△P AB ,△P AC ,△ABC ,△PBC ,共4个.7.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P A ⊥⊙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上一点,且∠ABC =30°,P A =AB ,则直线PC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考点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题点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答案★★ 2解析 因为P A ⊥平面ABC ,所以AC 为斜线PC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所以∠PCA 即为P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在Rt △P AC 中,AC =12AB =12P A ,所以tan ∠PCA =P AAC=2.8.在三棱锥P-ABC中,P A⊥PB,P A⊥PC,PC⊥PB,则定点P在底面上的投影是底面△ABC________心.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题点三角形的四心★★答案★★垂解析设O是P在底面ABC上的投影,∵PB⊥P A,PB⊥PC,P A∩PC=P,∴PB⊥平面P AC,∴PB⊥AC.①又∵O是P在底面ABC上的投影,∴PO⊥平面ABC,∴PO⊥AC.②由①②可得,AC⊥平面PBO,∴AC⊥BO.同理可得AO⊥BC,∴O是△ABC的垂心.9.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棱AA1和AB上的点,若∠B1MN 是直角,则∠C1MN=______.★★答案★★90°解析∵B1C1⊥平面ABB1A1,∴B1C1⊥MN.又∵MN⊥B1M,B1C1∩B1M=B1,∴MN⊥平面C1B1M,∴MN⊥C1M,∴∠C1MN=90°.10.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A1⊥平面ABC,BC=CC1,当底面A1B1C1满足条件________时,有AB1⊥BC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答案★★A1C1⊥B1C1(★★答案★★不唯一)解析如图所示,连结B1C,由BC=CC1,可得BC1⊥B1C,因此,要证AB1⊥BC1,则只要证明BC1⊥平面AB1C,即只要证AC⊥BC1即可.由直三棱柱可知,只要证AC⊥BC即可.因为A1C1∥AC,B1C1∥BC,故只要证A1C1⊥B1C1即可.(或者能推出A1C1⊥B1C1的条件,如∠A1C1B1=90°等)11.在正四棱锥P—ABCD中,P A=32AB,M是BC的中点,G是△P AD的重心,则在平面P AD中经过G点且与直线PM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条.★★答案★★无数解析设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a,则侧棱长为3 2a.∵PM ⊥BC , ∴PM = ⎝⎛⎭⎫32a 2-⎝⎛⎭⎫a 22 =22a . 连结PG 并延长与AD 相交于N 点, 则PN =22a ,MN =AB =a .∴PM 2+PN 2=MN 2, ∴PM ⊥PN .∵AD ∥BC ,∴PM ⊥AD ,又PN ∩AD =N ,∴PM ⊥平面P AD , ∴在平面P AD 中经过G 点的任意一条直线都与PM 垂直. 二、解答题12.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B ∥CD ,AD ⊥AB ,AB =2,AD =2,AA 1=3,E 为CD 上一点,DE =1,EC =3.证明:BE ⊥平面BB 1C 1C .证明 过点B 作CD 的垂线交CD 于点F ,则BF=AD=2,EF=AB-DE=1,FC=2.在Rt△BFE中,BE=3,在Rt△CFB中,BC= 6.在△BEC中,因为BE2+BC2=9=EC2,所以BE⊥BC.又由BB1⊥平面ABCD,得BE⊥BB1,且BB1∩BC=B,故BE⊥平面BB1C1C.13.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侧棱P A垂直于底面,E,F分别是AB,PC的中点,P A=AD.求证:(1)CD⊥PD;(2)EF⊥平面PCD.证明(1)因为P A⊥底面ABCD,所以CD⊥P A.又在矩形ABCD 中,CD ⊥AD ,且AD ∩P A =A ,所以CD ⊥平面P AD ,所以CD ⊥PD .(2)取PD 的中点G ,连结AG ,FG .因为底面ABCD 是矩形,E ,F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所以GF 綊12CD , 所以GF 綊AE ,所以四边形AEFG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G ∥EF .因为P A =AD ,G 是PD 的中点,所以AG ⊥PD ,所以EF ⊥PD ,由(1)知,CD ⊥平面P AD ,AG ⊂平面P AD ,所以CD ⊥AG ,所以EF ⊥CD .因为PD ∩CD =D ,所以EF ⊥平面PCD .三、探究与拓展14.设三棱锥P —ABC 的顶点P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是H ,给出以下命题:①若P A ⊥BC ,PB ⊥AC ,则H 是△ABC 的垂心;②若P A ,PB ,PC 两两互相垂直,则H 是△ABC 的垂心;③若∠ABC =90°,H 是AC 的中点,则P A =PB =PC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 ①②③解析 因为PH ⊥底面ABC ,所以PH ⊥BC ,又P A ⊥BC ,所以BC ⊥平面P AH ,所以BC ⊥AH ,同理BH ⊥AC ,得H 是△ABC 的垂心,所以①正确;由P A ,PB ,PC 两两互相垂直,易推出BC ⊥AH ,BH ⊥AC ,得H 是△ABC 的垂心,所以②正确;由∠ABC =90°,H 是AC 的中点,得P A ,PB ,PC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相等,所以P A =PB =PC ,所以③正确.15.如图,P A ⊥矩形ABCD 所在的平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1)求证:MN ∥平面P AD ;(2)若P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求证:MN ⊥平面PCD .考点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题点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证明证明 (1)取PD 的中点E ,连结NE ,AE ,如图.又∵N 是PC 的中点,∴NE ∥DC 且NE =12DC .又∵DC ∥AB 且DC =AB ,AM =12AB , ∴AM ∥CD 且AM =12CD ,∴NE ∥AM ,且NE =AM , ∴四边形AMNE 是平行四边形,∴MN ∥AE . ∵AE ⊂平面P AD ,MN ⊄平面P AD ,∴MN ∥平面P AD .(2)∵P A ⊥平面ABCD ,∴∠PDA 即为P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 ∴∠PDA =45°,∴AP =AD ,∴AE ⊥PD .又∵MN ∥AE ,∴MN ⊥PD .∵P A ⊥平面ABCD ,CD ⊂平面ABCD ,∴P A ⊥CD . 又∵CD ⊥AD ,P A ∩AD =A ,P A ,AD ⊂平面P AD , ∴CD ⊥平面P AD .∵AE ⊂平面P AD ,∴CD ⊥AE ,∴CD ⊥MN .又CD ∩PD =D ,CD ,PD ⊂平面PCD , ∴MN ⊥平面PCD .。

高中数学新学案同步 必修2苏教版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3.1

高中数学新学案同步 必修2苏教版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3.1

1 1 S 正棱台侧面积= n(a+a′)h′= (c+c′)h′. 2 2 正棱台的侧面积除了用展开图的方法求外,你还有其他方法吗?棱台的表面积如何
可以用求两个正棱锥侧面积之差的方法得出.
棱台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与底面积的和. 梳理 正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正棱台.与正棱锥的侧
2 h2 斜-EF =
b-a 又 EF= ,∴h= 2 引申探究
ab . a+b
若四棱台的高是 12 cm,两底面边长之差为 10 cm,表面积为 512 cm2,求底面的边长. 解 如图,设上底面边长为 x cm,则下底面边长为(x+10)cm,
在 Rt△E1FE 中, EF= x+10-x =5(cm). 2
CE=CO-EO=CO-C1O1= 在 Rt△C1CE 中,C1E=CE=
2 (b-a). 2 2 (b-a), 2
1 又 EF=CE·sin 45°= (b-a), 2 ∴C1F= C1E2+EF2 = 2 1 b-a 2 b-a 2 3 + 2 = (b-a). 2 2
1 3 ∴S 侧= (4a+4b)× (b-a)= 3(b2-a2). 2 2 (2)∵S 侧=S 底,S 底=a2+b2, 1 ∴ (4a+4b)·h 斜=a2+b2, 2 ∴h 斜= a2+b2 . 2a+b
(1)若侧棱所在直线与上、下底面正方形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为 45°,求棱台的侧面积; (2)若棱台的侧面积等于两底面面积之和,求它的高. 解 (1)如图所示, 设 O1, O 分别过上、 下底面的中心, 过 C1 作 C1E⊥AC 于 E, 过 E 作 EF⊥BC,
连结 C1F,则 C1F 为正四棱台的斜高. 由题意知∠C1CO=45°,

数学新学案同步苏教版必修二讲义: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1.2.4 第2课时

数学新学案同步苏教版必修二讲义: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1.2.4 第2课时

第2课时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学习目标1.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能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2.初步掌握面面垂直的定义及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识点一二面角思考1观察教室内门与墙面,当门绕着门轴旋转时,门所在的平面与墙面所形成的角的大小和形状.数学上,用哪个概念来描述门所在的平面与墙面所在的平面所形成的角?★★答案★★二面角.思考2平时,我们常说“把门开大一点”,在这里指的是哪个角大一点?★★答案★★二面角的平面角.梳理(1)二面角的概念①定义:一般地,一条直线和由这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②相关概念:(ⅰ)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ⅱ)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③画法:④记法:二面角α-l-β或α-AB-β或P-l-Q或P-AB-Q.(2)二面角的平面角①定义:一般地,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②表示方法:若有(ⅰ)O∈l;(ⅱ)OA⊂α,OB⊂β;(ⅲ)OA⊥l,OB⊥l,则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是∠AOB.知识点二平面与平面垂直思考建筑工人常在一根细线上拴一个重物,做成“铅锤”,用这种方法来检查墙与地面是否垂直.当挂铅锤的线从上面某一点垂下时,如果墙壁贴近铅锤线,则说明墙和地面什么关系?此时铅锤线与地面什么关系?★★答案★★都是垂直.梳理两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1)平面与平面垂直①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②画法:③记作:α⊥β.(2)判定定理1.若l⊥α,则过l有无数个平面与α垂直.(√)2.两垂直平面的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为90°.(√)类型一面面垂直的判定例1如图所示,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SC⊥平面ABCD,E为SA的中点.求证:平面EBD⊥平面ABCD.证明 如图,连结AC ,与BD 交于点F ,连结EF . 因为F 为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的交点,所以F 为AC 的中点.又E 为SA 的中点,所以EF 为△SAC 的中位线,所以EF ∥SC . 又SC ⊥平面ABCD ,所以EF ⊥平面ABCD . 又EF ⊂平面EBD , 所以平面EBD ⊥平面ABCD .反思与感悟 (1)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证明面面垂直的常用方法,即要证面面垂直,只需转证线面垂直,关键是在其中一个平面内寻找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2)面面垂直的定义也是证明面面垂直的基本方法,只需要证明两个平面构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跟踪训练1 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CB =90°,AC =12AA 1,D是棱AA1的中点.证明:平面BDC1⊥平面BDC.证明由题设知BC⊥CC1,BC⊥AC,CC1∩AC=C,所以BC⊥平面ACC1A1.又DC1⊂平面ACC1A1,所以DC1⊥BC.由题设知∠A1DC1=∠ADC=45°,所以∠CDC1=90°,即DC1⊥DC.又DC∩BC=C,所以DC1⊥平面BDC.又DC1⊂平面BDC1,所以平面BDC1⊥平面BDC.类型二与面面垂直有关的探索性问题例2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边长为1的菱形,∠BCD=60°,P A⊥底面ABCD,P A= 3.在CD上确定一点E,使得平面PBE⊥平面P AB.解取CD的中点E,连结PE,BE,BD.由底面ABCD是菱形且∠BCD=60°知,△BCD是等边三角形.因为E是CD的中点,所以BE⊥CD.又AB∥CD,所以BE⊥AB.又因为P A⊥平面ABCD,BE⊂平面ABCD,所以P A⊥BE.而P A∩AB=A,所以BE⊥平面P AB.又BE⊂平面PBE,所以平面PBE⊥平面P AB.所以当E为CD的中点时,平面PBE⊥平面P AB.反思与感悟存在性问题是将传统意义上指定线线、线面、面面位置关系的证明,变成开放性和探究性问题.需要先找到相应的点、线、面之间平行与垂直关系再进行证明,但也可能不存在对应的点、线、面平行与垂直关系.跟踪训练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E为CD的中点,且AE⊥CD,又G,F分别为DA,EC的中点,将△ADE沿AE折起,使得DE⊥EC.(1)求证:AE⊥平面CDE;(2)求证:FG∥平面BCD;(3)在线段AE上找一点R,使得平面BDR⊥平面DCB,并说明理由.(1)证明由已知得DE⊥AE,AE⊥EC.∵DE∩EC=E,DE,EC⊂平面DCE,∴AE⊥平面CDE.(2)证明取AB的中点H,连结GH,FH,由已知得ABCE 为矩形,且G ,F 分别为AD ,EC 的中点, ∴GH ∥BD ,FH ∥BC .∵GH ⊄平面BCD ,BD ⊂平面BCD , ∴GH ∥平面BCD . 同理,FH ∥平面BCD , 又GH ∩FH =H , ∴平面FHG ∥平面BCD , ∵GF ⊂平面FHG , ∴GF ∥平面BCD .(3)解 取线段AE 的中点R , DC 的中点M ,DB 的中点S , 连结MS ,RS ,BR ,DR ,EM . 则MS ∥12BC ,MS =12BC ,又RE ∥12BC ,RE =12BC ,∴MS ∥RE ,MS =RE , ∴四边形MERS 是平行四边形, ∴RS ∥ME .在△DEC 中,ED =EC ,M 是CD 的中点, ∴EM ⊥DC .由(1)知AE ⊥平面CDE ,AE ∥BC , ∴BC ⊥平面CDE .∵EM ⊂平面CDE ,∴EM ⊥BC .∵BC∩CD=C,∴EM⊥平面BCD.∵EM∥RS,∴RS⊥平面BCD.∵RS⊂平面BDR,∴平面BDR⊥平面DCB.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若平面α和平面β分别过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则α⊥β;②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两条平行直线,则α⊥β;③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α⊥β;④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则α⊥β.★★答案★★③解析①中,α与β还可能平行或相交且不垂直,所以①不正确;因为由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得α⊥β,所以②④不正确,③正确.2.已知P A⊥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如图所示),图中互相垂直的平面有________对.★★答案★★5解析∵DA⊥AB,DA⊥P A,AB∩P A=A,∴DA⊥平面P AB,同理BC⊥平面P AB.又AB⊥平面P AD,∴DC⊥平面P AD.∴平面P AD⊥平面ABCD,平面P AD⊥平面P AB,平面PBC⊥平面P AB,平面P AB⊥平面ABCD,平面PDC⊥平面P AD,共5对.3.如图所示,在三棱锥D—ABC中,若AB=CB,AD=CD,E是AC的中点,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平面ABC⊥平面ABD;②平面ABC⊥平面BCD;③平面ABC⊥平面BDE,且平面ACD⊥平面BDE;④平面ABC⊥平面ACD,且平面ACD⊥平面BDE.★★答案★★③解析由AB=CB,AD=CD,E为AC的中点知,AC⊥DE,AC⊥BE.又DE∩BE=E,从而AC⊥平面BDE,故③正确.4.点P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面对角线BC1上运动,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棱锥A—D1PC的体积不变;②A1P∥平面ACD1;③DP⊥BC1;④平面PDB1⊥平面ACD1.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是________.★★答案★★①②④解析连结BD交AC于点O,连结DC1交D1C于点O1,连结OO1,则OO 1∥BC 1,所以BC 1∥平面AD 1C ,动点P 到平面AD 1C 的距离不变,所以三棱锥P —AD 1C 的体积不变.又因为1P AD C V -三棱锥=1A D PC V -三棱锥,所以①正确; 因为平面A 1C 1B ∥平面AD 1C ,A 1P ⊂平面A 1C 1B , 所以A 1P ∥平面ACD 1,②正确;由于当点P 在B 点时,DB 不垂直于BC 1,即DP 不垂直BC 1,故③不正确; 由于DB 1⊥D 1C ,DB 1⊥AD 1,D 1C ∩AD 1=D 1, 所以DB 1⊥平面AD 1C .又因为DB 1⊂平面PDB 1, 所以平面PDB 1⊥平面ACD 1,④正确.5.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为正方形,P A ⊥底面ABCD ,AC ,BD 交于点E ,F 是PB 的中点.求证: (1)EF ∥平面PCD ; (2)平面PBD ⊥平面P AC .考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题点利用判定定理证明两平面垂直证明(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是BD的中点.又F是PB的中点,∴EF∥PD.又∵EF⊄平面PCD,PD⊂平面PCD,∴EF∥平面PCD.(2)∵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D⊥AC.∵P A⊥平面ABC,BD⊂平面ABC,∴P A⊥BD.又P A∩AC=A,P A,AC⊂平面P AC,∴BD⊥平面P AC.又BD⊂平面PBD,∴平面PBD⊥平面P AC.证明两个平面垂直的主要途径(1)利用面面垂直的定义.(2)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一、填空题1.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如果AD⊥BC,BD⊥AD,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平面ABC⊥平面ADC; ②平面ABC⊥平面ADB;③平面ABC⊥平面DBC; ④平面ADC⊥平面DBC.★★答案★★④解析∵AD⊥BC,AD⊥BD,BC∩BD=B,∴AD⊥平面BCD.又∵AD⊂平面ADC,∴平面ADC⊥平面DBC.2.下列命题:①两个相交平面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②异面直线a,b分别和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垂直,则a,b组成的角与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相等或互补;③二面角的平面角是从棱上一点出发,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射线所成角的最小角;④二面角的大小与其平面角的顶点在棱上的位置没有关系.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②④解析①不符合二面角定义;③从运动的角度演示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不是最小角.3.如图所示,已知P A垂直于圆O所在平面.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周上一点,则图中互相垂直的平面共有______对.★★答案★★3解析∵P A⊥平面ABC,P A⊂平面P AC,P A⊂平面P AB,∴平面P AC⊥平面ABC,平面P AB⊥平面ABC.又BC⊥AC,P A⊥BC,∴BC⊥平面P AC.又BC⊂平面PCB,∴平面PCB⊥平面P AC.∴共3对.4.如图,已知三棱锥P—ABC的所有棱长都相等,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则下面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BC∥平面PDF;②DF⊥平面P AE;③平面PDF⊥平面ABC;④平面P AE⊥平面ABC.★★答案★★①②④解析∵BC∥DF,∴BC∥平面PDF.∴①正确.∵BC⊥PE,BC⊥AE,PE∩AE=E,∴BC⊥平面P AE.∴DF⊥平面P AE,∴平面ABC⊥平面P AE(BC⊥平面P AE).∴②④正确.5.以下所给角:①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②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③二面角的平面角.其中可能为钝角的有________个.★★答案★★1解析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为(0°,90°],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范围为[0°,90°],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范围为[0°,180°],只有二面角的平面角可能为钝角.6.如果规定:x=y,y=z,则x=z,叫做x,y,z关于相等关系具有传递性,那么空间三个平面α,β,γ关于相交、垂直、平行这三种关系中具有传递性的是________.★★答案★★平行解析由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两个平面平行、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知,平面平行具有传递性,相交、垂直都不具有传递性.7.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分别是平面α与平面β之外的两条不同的直线,给出四个论断:①m⊥n;②α⊥β;③n⊥β;④m⊥α.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__.(用序号表示)★★答案★★①③④⇒②(或②③④⇒①)解析当m⊥α,m⊥n时,有n∥α或n⊂α.∴当n⊥β时,α⊥β,即①③④⇒②.当α⊥β,m⊥α时,有m∥β或m⊂β.∴当n⊥β时,m⊥n,即②③④⇒①.8.在四面体A-BCD中,AB=BC=CD=AD,∠BAD=∠BCD=90°,A-BD-C为直二面角,E是CD的中点,则∠AED=________.考点二面角题点求二面角的大小★★答案★★90°解析如图,设AB=BC=CD=AD=a,取BD中点F,连结AF,CF.由题意可得AF=CF=22a,∠AFC=90°.在Rt△AFC中,可得AC=a,∴△ACD为正三角形.∵E是CD的中点,∴AE⊥CD,∴∠AED=90°.9.如图,在三棱柱A1B1C1—ABC中,侧棱AA1⊥底面A1B1C1,底面三角形A1B1C1是正三角形,E是BC的中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CC1与B1E是异面直线;②直线AC⊥平面ABB1A1;③直线A1C1与平面AB1E不相交;④∠B1EB是二面角B1—AE—B的平面角.★★答案★★④解析CC1与B1E都在平面BB1C1C内,即①不正确;若AC⊥平面ABB1A1,则AC⊥AB,与△ABC是正三角形矛盾,即②不正确;若直线A1C1与平面AB1E不相交,则A1C1∥平面AB1E,取B1C1的中点E1,则A1E1∥平面AB1E,又A1C1∩A1E1=A1,于是平面A1B1C1∥平面AB1E,这与平面A1B1C1和平面AB1E都过点B1矛盾,所以③不正确;由已知可得AE⊥平面BCC1B1,所以∠B1EB是二面角B1—AE—B的平面角,即④正确.10.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是PC上的一动点,当点M满足________时,平面MBD⊥平面PCD.(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是正确的条件即可)★★答案★★DM⊥PC(或BM⊥PC等)解析连结AC.∵底面各边都相等,∴AC⊥BD.又P A⊥底面ABCD,∴P A⊥BD.又AC∩P A=A,∴BD⊥平面P AC,∴BD⊥PC.∴当DM⊥PC(或BM⊥PC)时,即有PC⊥平面MBD,而PC⊂平面PCD,∴平面MBD⊥平面PCD.二、解答题11.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D,E,F分别为棱PC,AC,AB的中点.已知P A⊥AC,P A =6,BC=8,DF=5.求证:(1)P A ∥平面DEF ;(2)平面BDE ⊥平面ABC .证明 (1)因为D ,E 分别为棱PC ,AC 的中点,所以DE ∥P A .又因为P A ⊄平面DEF ,DE ⊂平面DEF ,所以P A ∥平面DEF .(2)因为D ,E ,F 分别为棱PC ,AC ,AB 的中点,P A =6,BC =8,所以DE =12P A =3,EF =12BC =4. 又因为DF =5,故DF 2=DE 2+EF 2,所以∠DEF =90°,即DE ⊥EF .又P A ⊥AC ,DE ∥P A ,所以DE ⊥AC .因为AC ∩EF =E ,AC ⊂平面ABC ,EF ⊂平面ABC ,所以DE ⊥平面ABC ,又DE ⊂平面BDE ,所以平面BDE ⊥平面ABC .12.如图所示,在四棱锥S —ABCD 中,SD ⊥平面ABCD ,AD ⊥CD ,BC ⊥BD ,∠BAD =60°,SD =AD =AB ,E 是SB 的中点.求证:(1)BC⊥DE;(2)平面SBC⊥平面ADE.证明(1)∵SD⊥平面ABCD,BC⊂平面ABCD,∴BC⊥SD.又∵BC⊥BD,SD∩BD=D,∴BC⊥平面SBD,∵DE⊂平面SBD,∴BC⊥DE.(2)∵SD=AD=AB,∠BAD=60°,∴△ABD为等边三角形,∴SD=BD,∵E为SB的中点,∴DE⊥SB,又∵BC⊥DE,SB∩BC=B,∴DE⊥平面SBC,又DE⊂平面ADE,∴平面SBC⊥平面ADE.13.如图所示,在三棱台DEF—ABC中,AB=2DE,G,H分别为AC,BC的中点.若CF⊥BC,AB⊥BC,求证:平面BCD⊥平面EGH.证明因为G,H分别为AC,BC的中点,所以GH∥AB.由AB⊥BC,得GH⊥BC.又H为BC的中点,所以EF∥HC,EF=HC,因此四边形EFCH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F∥HE.又CF⊥BC,所以HE⊥BC.又HE,GH⊂平面EGH,HE∩GH=H,所以BC⊥平面EGH.又BC⊂平面BCD,所以平面BCD⊥平面EGH.三、探究与拓展1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截面A1BD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A1-BD-A的正切值为________.考点二面角题点求二面角的大小★★答案★★2解析如图所示,连结AC交BD于点O,连结A1O,O为BD中点,∵A1D=A1B,∴在△A1BD中,A1O⊥BD.又∵在正方形ABCD中,AC⊥BD.∴∠A1OA为二面角A1-BD-A的平面角.设AA1=1,则AO=2 2.∴tan∠A1OA=122= 2.15.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AB⊥AC,AB⊥P A,AB∥CD,AB=2CD,E,F,G,M,N分别为PB,AB,BC,PD,PC的中点.求证:(1)CE∥平面P AD;(2)平面EFG⊥平面EMN.证明 (1)如图,取P A 的中点H ,连结EH ,DH .因为E 为PB 的中点,H 为P A 的中点,所以EH ∥AB ,EH =12AB . 又AB ∥CD ,CD =12AB , 所以EH ∥CD ,EH =CD .所以四边形DCEH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E ∥DH .又DH ⊂平面P AD ,CE ⊄平面P AD ,所以CE ∥平面P AD .(2)因为E ,F 分别为PB ,AB 的中点,所以EF ∥P A .又AB ⊥P A ,所以AB ⊥EF .同理可证AB ⊥FG .又EF ∩FG =F ,EF ⊂平面EFG ,FG ⊂平面EFG , 因此AB ⊥平面EFG .又M ,N 分别为PD ,PC 的中点,所以MN ∥DC . 又AB ∥DC ,所以MN ∥AB ,所以MN ⊥平面EFG . 又MN ⊂平面EMN ,所以平面EFG ⊥平面EMN .。

苏教版必修2数学课件-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第3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课件

苏教版必修2数学课件-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第3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课件
6π [S=2π×1×2+2π×12=6π.]
栏目导航
合作探究 提素养
栏目导航
棱柱、棱锥和棱台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例 1】 正四棱锥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 2 倍,高是 3,求它的 表面积. 思路探究:由 S 侧与 S 底的关系,求得斜高与底面边长之间的关系, 进而求出斜高和底面边长,最后求表面积.
所以 S 侧=3×12×(20+30)×DD′=75DD′. 又 A′B′=20 cm,AB=30 cm,则上、下底面面积之和为 S 上+S 下 = 43×(202+302)=325 3(cm2).
栏目导航
由 S 侧=S 上+S 下,得 75DD′=325 3, 所以 DD′=133 3(cm), 又因为 O′D′= 63×20=103 3(cm), OD= 63×30=5 3(cm),
错点)
运算核心素养.
3.会求简单组合体的体积及表面积.(难点)
栏目导航
自主预习 探新知
栏目导航
1.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
几何体
体积
柱体 锥体
V 柱体= Sh (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V 圆柱= πr2h (r 为底面半径) 1
V 锥体= 3Sh (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V 圆锥= π3r2h (r 为底面半径)
栏目导航
台体
V 台体= 13h(S+ SS′+S′) (S′,S 分别为上、下底面面 积,h 为高),V 圆台= 13πh(r′2+rr′+r2) (r′,r 分别为上、 下底面半径)
思考: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之间的关系. 提示:V=Sh―S′―=→S V=13(S′+ S′S+S)h―S′―=→0 V=13Sh.
栏目导航
[解] 如图所示,设 SE 是侧面三角形 ABS 的高,则 SE 就是正 四棱锥的斜高.

数学新学案同步苏教版必修二讲义: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1.1.2

数学新学案同步苏教版必修二讲义: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1.1.2

1.1.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学习目标1.认识圆柱、圆锥、圆台的结构特征.2.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知识点一圆柱、圆锥、圆台的概念思考数学中常见的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是如何形成的?★★答案★★将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分别绕着它的一边、一直角边,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分别叫做圆柱、圆锥、圆台.梳理将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分别绕着它的一边、一直角边、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分别叫做圆柱、圆锥、圆台.如图所示:知识点二球思考球也是旋转体,它是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的?★★答案★★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梳理球的结构特征知识点三旋转面与旋转体一条平面曲线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曲面叫做旋转面,封闭的旋转面围成的几何体称为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和球都是特殊的旋转体.1.圆锥截去一个小圆锥后剩余部分是圆台.(√)2.夹在圆柱的两个平行截面间的几何体是一圆柱.(×)3.半圆绕其直径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球.(×)类型一旋转体的基本概念例1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1)圆柱上底面圆上任一点与下底面圆上任一点的连线都是圆柱的母线;(2)一直角梯形绕下底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围成的几何体是圆台;(3)圆锥、圆台中过轴的截面是轴截面,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圆台的轴截面是等腰梯形;(4)在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球.解(1)错.由圆柱母线的定义知,圆柱的母线应平行于轴.(2)错.直角梯形绕下底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是由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组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3)正确.(4)错.应为球面.反思与感悟(1)圆柱、圆锥、圆台和球都是一个平面图形绕其特定边(弦)旋转而成的几何体,必须准确认识各旋转体对旋转轴的具体要求.(2)只有理解了各旋转体的生成过程,才能明确由此产生的母线、轴、底面等概念,进而判断与这些概念有关的说法的正误.跟踪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是圆锥;②以直角梯形的一腰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是圆台;③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都是圆;④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180°形成的曲面围成的几何体是圆锥;⑤球面上四个不同的点一定不在同一平面内;⑥球面上任意三点可能在一条直线上.★★答案★★④解析①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才可以得到圆锥;②以直角梯形垂直于底边的一腰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才可以得到圆台;③它们的底面为圆面;④正确;作球的一个截面,在截面的圆周上任意取四个不同的点,则这四点就在球面上,故⑤错误;球面上任意三点一定不共线,故⑥错误.类型二旋转体中的有关计算例2一个圆台的母线长为12 cm,两底面面积分别为4π cm2和25π cm2,求:(1)圆台的高;(2)将圆台还原为圆锥后,圆锥的母线长.解(1)圆台的轴截面是等腰梯形ABCD(如图所示).由已知可得O1A=2 cm,OB=5 cm.又由题意知腰长为12 cm , 所以高AM =122-(5-2)2 =315(cm).(2)如图所示,延长BA ,OO 1,CD ,交于点S , 设截得此圆台的圆锥的母线长为l cm , 则由△SAO 1∽△SBO ,可得l -12l =25,解得l =20. 即截得此圆台的圆锥的母线长为20 cm.反思与感悟 用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柱、锥、台等几何体,注意抓住截面的性质(与底面全等或相似),同时结合旋转体中的经过旋转轴的截面(轴截面)的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中的相似比,构设相关几何变量的方程组而得解.跟踪训练2 圆台的两底面面积分别为1,49,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面积的2倍等于两底面面积之和,求圆台的高被截面分成的两部分的比.解 将圆台还原为圆锥,如图所示.O 2,O 1,O 分别是圆台上底面、截面和下底面的圆心,V 是圆锥的顶点,令VO 2=h ,O 2O 1=h 1,O 1O =h 2,则⎩⎨⎧h +h 1h=49+121,h +h 1+h 2h =491,所以⎩⎪⎨⎪⎧h 1=4h ,h 2=2h ,即h 1∶h 2=2∶1.类型三 复杂旋转体的结构分析例3直角梯形ABCD如图所示,以DA所在直线为轴旋转,试说明所得几何体的形状.解以AD为轴旋转可得到一个圆柱,上面挖去一个圆锥,如图所示.引申探究若本例中直角梯形分别以AB,BC所在直线为轴旋转,试说明所得几何体的形状.解以AB为轴旋转可得到一个圆台,如图①所示.以BC为轴旋转可得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组合体.如图②所示.反思与感悟(1)判断旋转体形状的关键是轴的确定,看是由平面图形绕哪条直线旋转所得,同一个平面图形绕不同的轴旋转,所得的旋转体一般是不同的.(2)在旋转过程中观察平面图形的各边所形成的轨迹,应利用空间想象能力或亲自动手做出平面图形的模型来分析旋转体的形状.跟踪训练3如图所示,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且AD<BC.当梯形ABCD绕AD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时,其他各边旋转形成的面围成一个几何体,试描述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解如图所示,旋转所得的几何体可看成由一个圆柱挖去两个圆锥后剩余部分而成的组合体.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圆锥的母线长等于底面圆的直径;②圆柱的母线与轴平行;③圆台的母线与轴平行;④球的直径必过球心.★★答案★★②④解析圆锥的母线长与底面圆的直径无联系;圆台的母线与轴不平行.2.可以通过旋转得到下图的平面图形的序号为________.★★答案★★④3.一个圆锥的母线长为20 cm,母线与轴的夹角为30°,则圆锥的高为________cm.★★答案★★103解析h=20cos 30°=10 3 (cm).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个.①球的半径是球面上任意一点与球心的连线;②球的直径是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线段;③用一个平面截一个球,得到的是一个圆;④用一个平面截一个球,得到的截面是一个圆面.★★答案★★2解析①是正确的;②是错误的,只有两点的连线经过球心时才为直径;③是错误的;④是正确的.5.一个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绕其各条边所在直线旋转所得几何体是圆锥吗?如果以斜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180°得到什么图形?旋转360°又得到什么图形?考点圆锥的结构特征题点圆锥的概念的应用解图(1),(2)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圆锥;图(3)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是两个圆锥拼接而成的几何体;图(4)旋转180°是两个半圆锥的组合体,旋转360°,旋转轴左侧的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的圆锥隐藏于右侧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的圆锥内.1.圆柱、圆锥、圆台的关系如图所示.2.处理台体问题常采用还台为锥的补体思想.3.处理组合体问题常采用分割思想.4.重视圆柱、圆锥、圆台的轴截面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特殊作用,切实体会空间几何平面化的思想.一、填空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一个三棱锥可以由一个三棱锥和一个四棱锥拼合而成;②一个圆台可以由两个圆台拼合而成;③一个圆锥可以由两个圆锥拼合而成;④一个四棱台可以由两个四棱台拼合而成.★★答案★★①②④解析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台体,就会得到两个台体,因此一个圆台可以由两个圆台拼合而成,一个四棱台也可以由两个四棱台拼合而成,故②④的说法是正确的;若在三棱锥的底面两边上任找两点,过这两点和三棱锥的顶点的截面,就会把三棱锥分成一个三棱锥和一个四棱锥,因此一个三棱锥可以由一个三棱锥和一个四棱锥拼合而成,故①的说法是正确的.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将正方形旋转不可能形成圆柱;②夹在圆柱的两个平行截面间的几何体还是一个旋转体;③圆锥截去一个小圆锥后剩余部分是圆台;④通过圆台侧面上一点,有无数条母线.★★答案★★③解析将正方形绕其一边所在直线旋转可以形成圆柱,所以①错误;②中没有说明这两个平行截面的位置关系,当这两个平行截面与底面平行时正确,其他情况下结论不一定正确,所以②错误;通过圆台侧面上一点,只有一条母线,所以④错误,故★★答案★★为③. 3.若一个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边三角形,面积为3,则这个圆锥的母线长为________.★★答案★★2解析设母线长为x,则3=34x2,故x=2.4.一个正方体内接于一个球,过球心作一截面,如图所示,则截面的可能图形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②③解析当截面平行于正方体的一个侧面时可截得③,当截面过正方体对角面时可截得②,当截面不平行于任何侧面也不过对角面时可截得①,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得出④.5.正方形绕其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是________. ★★答案★★ 两个圆锥解析 连结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知对角线互相垂直,故绕对角线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形成两个底面相同的圆锥.6.将边长为4 cm 和8 cm 的矩形纸片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则圆柱的轴截面的面积为____ cm 2. ★★答案★★32π解析 当以4 cm 为母线长时,设圆柱底面半径为r , 则2πr =8,∴2r =8π,∴S 轴截面=4×8π=32π(cm)2.当以8 cm 为母线长时,设圆柱底面半径为R , 则2πR =4,2R =4π,∴S 轴截面=8×4π=32π(cm)2.综上,圆锥的轴截面的面积为32πcm 2.7.已知圆台两底面的半径分别是2 cm 和5 cm ,母线长是310 cm ,则它的轴截面的面积是________ cm 2. ★★答案★★ 63解析 如图所示,作出轴截面,过点A 作AM ⊥BC 于M ,则BM =5-2=3(cm),AM =AB 2-BM 2=9(cm), ∴S 梯形ABCD =12×(4+10)×9=63(cm2).8.若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面积为2π的半圆面,则该圆锥的高为________.考点圆锥的结构特征题点与圆锥有关的运算★★答案★★3解析由题意知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面积为2π的半圆面,因为4π=πl2,所以母线长为l=2,又半圆的弧长为2π,圆锥的底面的周长为2πr=2π,所以底面圆半径为r=1,所以该圆锥的高为h=l2-r2=22-12= 3.9.如图中的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有以下几种说法:①由一个长方体割去一个四棱柱构成;②由一个长方体与两个四棱柱组合而成;③由一个长方体挖去一个四棱台构成;④由一个长方体与两个四棱台组合而成.其中说法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考点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题点与拼接、切割有关的组合体★★答案★★①②10.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一个圆柱挖去一个以圆柱的上底面为底面,下底面圆心为顶点的圆锥而成的.现用一个竖直的平面去截这个几何体,则所截得的图形可能是________.★★答案★★ ①⑤解析 由于截面平行于圆锥的轴或过圆锥的轴,故只能是①⑤.11.边长为5 cm 的正方形EFGH 是圆柱的轴截面,则从E 点沿圆柱的侧面到相对顶点G 的最短距离是____ cm. ★★答案★★ 5π2+42解析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 展开后E ′F =12·2π·52=5π2(cm),所以E ′G =E ′F 2+GF 2=5π2+42(cm).二、解答题12.如图所示,直角梯形ABCD中,AB⊥BC,绕着CD所在直线l旋转,试画出立体图并指出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解如图①,过A,B分别作AO1⊥CD,BO2⊥CD,垂足分别为O1,O2,则Rt△CBO2绕l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围成的几何体是圆锥,直角梯形O1ABO2绕l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围成的几何体是圆台,Rt△ADO1绕l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围成的几何体是圆锥.综上,所得几何体下面是一个圆锥,上面是一个圆台挖去了一个以圆台上底面为底面的圆锥(如图②所示).13.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5 cm,10 cm,母线长AB=20 cm,从圆台母线AB的中点M拉一条绳子绕圆台侧面转到点A,求:(1)绳子的最短长度;(2)在绳子最短时,上底圆周上的点到绳子的最短距离.解 (1)如图所示,将侧面展开,绳子的最短距离为侧面展开图中AM 的长度,设OB =l ,则θ·l =2π×5, θ·(l +20)=2π×10, 解得θ=π2,l =20 cm.∴OA =40 cm ,OM =30 cm. ∴AM =OA 2+OM 2=50(cm). 即绳子最短长度为50 cm.(2)作OQ ⊥AM 于点Q ,交弧BB ′于点P , 则PQ 为所求的最短距离. ∵OA ·OM =AM ·OQ ,∴OQ =24 cm.故PQ =OQ -OP =24-20=4(cm),即上底圆周上的点到绳子的最短距离为4 cm. 三、探究与拓展14.用一个平面去截几何体,如果截面是三角形,那么这个几何体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棱柱;②棱锥;③棱台;④圆柱;⑤圆锥;⑥圆台;⑦球. ★★答案★★ ①②③⑤解析 可能是棱柱、棱锥、棱台与圆锥.15.指出图中的三个几何体分别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组成的.解(1)几何体由一个圆锥、一个圆柱和一个圆台拼接而成.(2)几何体由一个六棱柱和一个圆柱拼接而成.(3)几何体由一个球和一个圆柱中挖去一个以圆柱下底面为底面、上底面圆心为顶点的圆锥拼接而成.。

数学新学案同步苏教版必修二讲义: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1.2.3 第2课时

数学新学案同步苏教版必修二讲义: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1.2.3 第2课时

第2课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学习目标1.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2.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并能应用性质定理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知识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思考1如图,直线l∥平面α,直线a⊂平面α,直线l与直线a一定平行吗?为什么?★★答案★★不一定,因为还可能是异面直线.思考2如图,直线a∥平面α,直线a⊂平面β,平面α∩平面β=直线b,满足以上条件的平面β有多少个?直线a,b有什么位置关系?★★答案★★无数个,a∥b.梳理1.若直线l∥平面α,且b⊂α,则l∥b.(×)2.若直线l不平行于平面α,则直线l就不平行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3.若直线a,b和平面α满足a∥α,b∥α,则a∥b.(×)类型一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应用命题角度1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线线平行例1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与BD交于点O,M是PC的中点,在DM上取一点G,过G和AP作平面交平面BDM于GH,求证:AP∥GH.证明连结MO.∵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是AC的中点.又∵M是PC的中点,∴AP∥OM.又∵AP⊄平面BDM,OM⊂平面BDM,∴AP∥平面BDM.又∵AP⊂平面APGH,平面APGH∩平面BDM=GH,∴AP∥GH.反思与感悟(1)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解题的步骤①确定(或寻找)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②确定(或寻找)过这条直线且与这个平面相交的平面;③确定交线;④由定理得出结论.(2)常用到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成比例线段、平行转移法、投影法等.具体应用时,应根据题目的具体条件而定.跟踪训练1如图,用平行于四面体ABCD的一组对棱AB,CD的平面截此四面体,求证:截面MNPQ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因为AB∥平面MNPQ,平面ABC∩平面MNPQ=MN,且AB⊂平面ABC,所以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AB∥MN.同理AB∥PQ,所以MN∥PQ.同理可得MQ∥NP.所以截面MNPQ是平行四边形.命题角度2用线面平行的性质求线段比例2如图,已知E,F分别是菱形ABCD边BC,CD的中点,EF与AC交于点O,点P在平面ABCD之外,M是线段P A上一动点,若PC∥平面MEF,试求PM∶MA的值.解如图,连结BD交AC于点O1,连结OM,因为PC ∥平面MEF ,平面P AC ∩平面MEF =OM , 所以PC ∥OM ,所以PM P A =OCAC .在菱形ABCD 中,因为E ,F 分别是边BC ,CD 的中点,所以OC O 1C =12.又AO 1=CO 1, 所以PM P A =OC AC =14,故PM ∶MA =1∶3.反思与感悟 破解此类题的关键:一是转化,即把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二是计算,把要求的线段长或线段比问题,转化为同一个平面内的线段长或线段比问题去求解,此时需认真运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跟踪训练2 如图所示,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面BCC 1B 1是菱形,设D 是A 1C 1上的点且A 1B ∥平面B 1CD ,则A 1D ∶DC 1的值为______.★★答案★★1解析连结BC1,设B1C∩BC1=E,连结DE.由A1B∥平面B1CD可知,A1B∥DE.因为E为BC1的中点,所以D为A1C1的中点,所以A1D∶DC1的值为1.类型二线线平行与线面平行的相互转化例3已知平面外的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这个平面,求证: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解如图,已知直线a,b,平面α,且a∥b,a∥α,a,b都在平面α外.求证:b∥α.证明:过a作平面β,使它与平面α相交,交线为c.因为a∥α,a⊂β,α∩β=c,所以a∥c,因为a∥b,所以b∥c,又因为c⊂α,b⊄α,所以b∥α.反思与感悟直线和平面的平行问题,常常转化为直线和直线的平行问题,而直线和直线的平行问题也可以转化为直线与平面的平行问题,要作出命题的正确转化,就必须熟记线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跟踪训练3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E,H分别为棱A1B1,D1C1上的点,且EH∥A1D1,过EH的平面与棱BB1,CC1相交,交点分别为F,G,求证:FG∥平面ADD1A1.证明因为EH∥A1D1,A1D1∥B1C1,EH⊄平面BCC1B1,B1C1⊂平面BCC1B1,所以EH∥平面BCC1B1.又平面FGHE∩平面BCC1B1=FG,所以EH∥FG,即FG∥A1D1.又FG⊄平面ADD1A1,A1D1⊂平面ADD1A1,所以FG∥平面ADD1A1.1.已知a,b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________.①若a∥α,b∥α,则a∥b;②若a∥α,b⊂α,则a∥b;③若a∥b,b∥α,则a∥α.★★答案★★0解析①错,直线a与b的关系可以是平行,也可以是相交或异面;②错,a与b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③错,直线a也可能在平面α内.2.直线a∥平面α,P∈α,过点P平行于a的直线________.(填序号)①只有一条,不在平面α内;②有无数条,不一定在α内;③只有一条,且在平面α内;④有无数条,一定在α内.★★答案★★③解析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过点P平行于a的直线只有一条,且在平面α内,故填③. 3.一平面截空间四边形的四边得到四个交点,如果该空间四边形只有一条对角线与这个截面平行,那么这四个交点围成的四边形是________.★★答案★★梯形解析如图所示,AC∥平面EFGH,则EF∥HG.而对角线BD与平面EFGH不平行,所以EH与FG不平行.所以EFGH是梯形.4.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2,点E为AD的中点,点F在CD上.若EF∥平面AB1C,则线段EF的长度为________.★★答案★★2解析∵EF∥平面AB1C,又平面ADC∩平面AB1C=AC,EF⊂平面ADC,∴EF∥AC.∵E是AD的中点,∴EF=12AC=12×22= 2.5.如图所示,过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BB1作一平面交平面CDD1C1于EE1,求证:BB1∥EE1.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题点利用性质证明平行问题证明∵BB1∥CC1,BB1⊄平面CDD1C1,CC1⊂平面CDD1C1,∴BB1∥平面CDD1C1.又BB1⊂平面BEE1B1,且平面BEE1B1∩平面CDD1C1=EE1,∴BB1∥EE1.1.在遇到线面平行时,常需作出过已知直线与已知平面相交的辅助平面,以便运用线面平行的性质.2.要灵活应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在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平行问题时,一般都要用到平行关系的转化.转化思想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一、填空题1.过平面α外的直线l作一组平面与α相交,如果所得的交线为a,b,c,…,则这些交线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①都平行;②都相交但不一定交于同一点;③都相交且一定交于同一点;④都平行或都交于同一点.★★答案★★④解析分l∥α和l与α相交两种情况作答,对应的结果是都平行或都交于同一点.2.如图,已知平面α∩平面β=a,平面β∩平面γ=b,平面γ∩平面α=c,若a∥b,则c与a,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答案★★平行解析∵a∥b,a⊄γ,b⊂γ,∴a∥γ.又∵a⊂α,α∩γ=c,∴a∥c,∴a∥b∥c.3.已知异面直线a,b外的一点M,那么过点M可以作________个平面与直线a,b都平行.★★答案★★0或1解析过点M分别作直线a,b的平行线,若其中一条平行线与已知直线a或b相交,则满足题意的平面不存在.否则过点M的两条相交直线确定的平面与a,b都平行.4.对于直线m,n和平面α,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如果m⊂α,n⊄α,m,n是异面直线,那么n∥α;②如果m⊂α,n⊄α,m,n是异面直线,那么n与α相交;③如果m⊂α,n∥α,m,n共面,那么m∥n;④如果m∥α,n∥α,m,n共面,那么m∥n.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题点利用性质判定位置关系★★答案★★③解析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③正确.5.如图,四棱锥S-ABCD的所有的棱长都等于2,E是SA的中点,过C,D,E三点的平面与SB交于点F,则四边形DEFC的周长为____________.★★答案★★ 3+23解析 ∵CD ∥AB ,CD ⊄平面SAB ,AB ⊂平面SAB , ∴CD ∥平面SAB .又平面CDEF ∩平面SAB =EF ,∴CD ∥EF , 又CD ∥AB ,∴AB ∥EF .∵SE =EA ,∴EF 为△ABS 的中位线, ∴EF =12AB =1,又DE =CF =3,∴四边形DEFC 的周长为3+2 3.6.如图,已知A ,B ,C ,D 四点不共面,且AB ∥α,CD ∥α,AC ∩α=E ,AD ∩α=F ,BD ∩α=H ,BC ∩α=G ,则四边形EFHG 的形状是______.★★答案★★ 平行四边形解析 ∵AB ∥α,平面ABC ∩α=EG ,∴EG ∥AB .同理FH ∥AB ,∴EG ∥FH .又CD ∥α,平面BCD ∩α=GH ,∴GH ∥CD .同理EF ∥CD ,∴GH ∥EF , ∴四边形EFHG 是平行四边形.7.如图,四边形ABCD 是空间四边形,E ,F ,G ,H 分别是四边上的点,它们共面,且AC ∥平面EFGH ,BD ∥平面EFGH ,AC =m ,BD =n ,则当四边形EFGH 是菱形时,AE ∶EB =________.★★答案★★ m ∶n 解析 ∵AC ∥平面EFGH , ∴EF ∥AC ,HG ∥AC , ∴EF =HG =BEAB m .同理,EH =FG =AEAB n ,∴BE AB m =AE ABn , ∴AE ∶EB =m ∶n .8.已知正方体AC 1的棱长为1,点P 是平面AA 1D 1D 的中心,点Q 是平面A 1B 1C 1D 1的对角线B 1D 1上一点,且PQ ∥平面AA 1B 1B ,则线段PQ 的长为________.★★答案★★22解析 如图,连结AD 1,AB 1,∵PQ ∥平面AA 1B 1B ,平面AB 1D 1∩平面AA 1B 1B =AB 1, PQ ⊂平面AB 1D 1,∴PQ ∥AB 1, ∴PQ =12AB 1=1212+12=22.9.如图所示的正方体的棱长为4,E ,F 分别为A 1D 1,AA 1的中点,则过C 1,E ,F 的截面的周长为________.★★答案★★ 45+62解析 由EF ∥平面BCC 1B 1可知,平面BCC 1B 1与平面EFC 1的交线为BC 1,平面EFC 1与平面ABB 1A 1的交线为BF ,所以截面周长为EF +FB +BC 1+C 1E =45+6 2.10.如图所示,ABCD —A 1B 1C 1D 1是棱长为a 的正方体,M ,N 分别是下底面的棱A 1B 1,B 1C 1的中点,P 是上底面的棱AD 上的一点,AP =a3,过P ,M ,N 的平面交上底面于PQ ,Q 在CD 上,则PQ =________.考点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题点 与线面平行性质有关的计算 ★★答案★★223a 解析 ∵MN ∥平面AC ,平面PMN ∩平面AC =PQ ,∴MN ∥PQ ,易知DP =DQ =2a3,故PQ =PD 2+DQ 2=2DP =22a3.二、解答题11.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BB 1上不同于B 、B 1的任一点,AB 1∩A 1E =F ,B 1C ∩C 1E =G .求证:AC ∥FG .证明 ∵AC ∥A 1C 1, A 1C 1⊂平面A 1EC 1, AC ⊄平面A 1EC 1, ∴AC ∥平面A 1EC 1.又∵平面A 1EC 1∩平面AB 1C =FG ,∴AC ∥FG .12.如图所示,P 为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M ,N 分别为AB ,PC 的中点,平面P AD ∩平面PBC =l .(1)求证:BC ∥l ;(2)MN 与平面P AD 是否平行?试证明你的结论. (1)证明 ∵BC ∥AD ,AD ⊂平面P AD , BC ⊄平面P AD ,∴BC ∥平面P AD .又平面P AD ∩平面PBC =l ,BC ⊂平面PBC , ∴BC ∥l .(2)解 MN ∥平面P AD . 证明如下:如图所示,取PD 的中点E .连结EN ,AE . ∵N 为PC 的中点, ∴EN 綊12AB .∴EN綊AM,∴四边形ENMA为平行四边形,∴AE∥MN.又∵AE⊂平面P AD,MN⊄平面P AD,∴MN∥平面P AD.13.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BAD=60°,Q为AD的中点,点M在侧棱PC上,且PM=tPC,若P A∥平面MQB,试确定实数t的值.解如图,连结BD,AC,AC交BQ于点N,交BD于点O,连结MN,则O为BD的中点.∵BQ为△ABD中AD边的中线,∴N为正三角形ABD的中心.设菱形ABCD的边长为a,则AN=33a,AC=3a.∵P A∥平面MQB,P A⊂平面P AC,∴P A ∥MN ,∴PM ∶PC =AN ∶AC ,即PM =13PC ,则t =13. 三、探究与拓展14.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ABCD 是正方形,其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8的正方形.E ,F 分别是侧棱AA 1,CC 1上的动点,AE +CF =8.P 在棱AA 1上,且AP =2,若EF ∥平面PBD ,则CF =________.★★答案★★ 2解析 连结AC 交BD 于点O ,连结PO ,过点C 作CQ ∥OP 交AA 1于点Q .∵EF ∥平面PBD ,EF ⊂平面EACF ,∴EF∥PO.又∵CQ∥OP,∴EF∥QC,QE=CF,∵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CQ∥OP,∴PQ=AP=2.∵AE+CF=AP+PQ+QE+CF=2+2+CF+CF=8,∴CF=2.15.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点E,F分别是棱CC1,BB1上的点,点M是线段AC 上的动点,EC=2FB=2,若MB∥平面AEF,试判断点M在何位置.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题点利用性质证明平行问题解若MB∥平面AEF,过F,B,M作平面FBMN交AE于点N,连结MN,NF.因为BF ∥平面AA 1C 1C ,BF ⊂平面FBMN ,平面FBMN ∩平面AA 1C 1C =MN , 所以BF ∥MN .又MB ∥平面AEF ,MB ⊂平面FBMN , 平面FBMN ∩平面AEF =FN , 所以MB ∥FN ,所以BFNM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MN ∥BF ,MN =BF =1. 而EC ∥FB ,EC =2FB =2,所以MN ∥EC ,MN =12EC =1, 故MN 是△ACE 的中位线.所以当M 是AC 的中点时,MB ∥平面AEF .。

(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教案 苏教版必修2

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1.1空间几何体1.1.1 棱柱、棱锥和棱台(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棱柱、棱锥、棱台的概念.(2) 认识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3) 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进行描述.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棱柱、棱锥、棱台的几何结构特征.(2)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归纳、概括中获取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棱柱、棱锥和棱台及多面体的概念和画法.难点: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的概括.重难点突破:以学生熟知的现实世界中几何体为切入点,教师通过提供丰富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实物进行分类,考虑到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的概括既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又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师可利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而发现规律,概括出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突破难点.(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本节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入门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课程的延续与提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由于本节知识具有概念多,感知性强等特点,教学时建议采用启导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物体入手,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空间图形的本质.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让学生认识棱柱、棱锥、棱台的几何结构特征,进而通过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出问题:棱柱、棱锥和棱台分别具有怎样的结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棱柱、棱锥和棱台的相关图片得出空间几何体的定义.⇒通过引导学生回答所提问题掌握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通过例3及其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掌握棱柱、棱锥、棱台的画法,进—步认知三种几何体.⇒通过例2及其互动探究,引导学生应用概念判别几何体,加深对棱柱结构特征的认识.⇒通过例1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棱柱、棱锥和棱台的概念及结构特征.⇒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反馈矫正.(见学生用书第1页)【问题导思】 1.仔细观察下面的几何体,如果把它们看作是由一个平面图形平移而形成的,它们分别是由什么平面图形平移而成的?【提示】 (1)是由三角形平移而成的;(2)是由矩形平移而成的;(3)是由五边形平移而成的.2.上述几何体中,除了平移前后的平面,其余各面都是什么四边形? 【提示】 平行四边形. 1.棱柱的定义、表示及相关概念(1)分类:底面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柱分别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2)共同特征:两个底面是全等的多边形,且对应边互相平行,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1.如图,棱柱的一个底面收缩为一点时,可得到怎样的图形?【提示】2.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得到两个什么几何体?【提示】棱锥和棱台.1.棱锥(1)定义:当棱柱的一个底面收缩为一个点时,得到的几何体叫做棱锥.(2)相关概念及表示:图1-1-1该四棱锥可记作S-ABCD.(3)棱锥的共同特征:底面是多边形,侧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2.棱台(1)定义:棱台是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一个平面所截后,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2)相关名称及表示图1-1-2记作:棱台ABCD-A′B′C′D′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见学生用书第2页)根据下列关于空间几何体的描述,说出几何体的名称:(1)由6个平行四边形围成的几何体;(2)由7个面围成,其中一个面是六边形,其余6个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3)由5个面围成的几何体,其中上、下两个面是相似三角形,其余三个面都是梯形,并且这些梯形的腰延长后能相交于一点.【思路探究】【自主解答】(1)这是一个上、下底面是平行四边形,四个侧面也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2)这是一个六棱锥,其中六边形面是底面,其余的三角形面是侧面.(3)这是一个三棱台,其中相似的两个三角形面是底面,其余三个梯形面是侧面.根据形成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的描述,结合棱柱、棱锥、棱台的定义进行判断,注意判断时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必要时做几何模型,通过演示进行准确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①一个棱柱至少有五个面②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棱台③棱台的侧面是等腰梯形④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解析】因为棱柱有两个底面,因此棱柱的面数由侧面个数决定,而侧面个数与底面多边形的边数相等,故面数最少的棱柱为三棱柱,有五个面,①正确;②中的截面与底面不一定平行,故②不正确;由于棱台是由棱锥截来的,而棱锥的所有侧棱不一定相等,所以棱台的侧棱不一定都相等,即不一定是等腰梯形,③不正确;由棱柱的定义知④正确,故填①④.【答案】①④图1-1-3如图1-1-3所示,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1)这个长方体是棱柱吗?如果是,是几棱柱?为什么?(2)用平面BCFE把这个长方体分成两部分后,各部分形成的几何体是棱柱吗?如果是,是几棱柱?并指出底面.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思路探究】根据棱柱的定义或棱柱的结构特征进行判断.【自主解答】是棱柱,并且是四棱柱.因为它可以看成由四边形ADD1A1沿AB方向平移至四边形BCC1B1形成的几何体,符合棱柱的定义.(2)截面BCFE右边的部分是三棱柱BEB1-CFC1,其中△BEB1与△CFC1是底面.截面BCFE 左边的部分是四棱柱ABEA1-DCFD1,其中四边形ABEA1和四边形DCFD1是底面.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掌握棱柱的几何特征,本题易出现认为所分两部分的几何体,一个是棱柱,一个是棱台的错误.2.在利用几何体的概念进行判断时,要紧扣定义,注意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不要认为底面就是上下位置,如此题,底面也可放在前后位置.用一个平面去截本例中的长方体,能截出三棱锥吗?【解】可以截出三棱锥,如图所示,三棱锥D1-ACD便符合题意.画一个三棱柱和一个四棱台.【思路探究】(2)画一个四棱锥→画四棱台【自主解答】①画三棱柱可分以下三步完成:第一步:画上底面——画一个三角形;第二步:画侧棱——从三角形的每一个顶点画平行且相等的线段;第三步:画下底面——顺次连结这些线段的另一个端点(如图所示).②画四棱台可分以下三步完成:第一步:画一个四棱锥;第二步:在它的一条侧棱上取一点,然后从这点开始,顺次在各个侧面内画出与底面对应边平行的线段;第三步:将多余的线段擦去(如图所示).1.在画立体图形时,被遮挡的线画成虚线,可以增加立体感.2.由于棱台的侧棱延长线交于一点,因此画棱台时,要先画棱锥,再截得棱台.画一个六面体(1)使它是一个四棱柱;(2)使它是五棱锥.【解】如图(1)(2)所示.(见学生用书第3页)棱柱、棱锥、棱台的概念理解不清致误如图1-1-4甲、乙、丙是不是棱柱、棱锥、棱台?为什么?甲乙丙图1-1-4【错解】图甲有两个面ABC和A2B2C2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甲图的几何体是棱柱;图乙因一面ABCD是四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所以图乙的几何体是棱锥;图丙是棱台.【错因分析】上述解答过程都运用了“以偏概全”的思想,都是根据相应概念的某一结论去判断几何体,判断的依据不充分.【防范措施】判断一个几何体是否为棱柱、棱锥、棱台,应按照几何体的定义,抓住几何体的本质特征,严防“以偏概全”.【正解】图甲这个几何体不是棱柱.这是因为虽然上、下面平行,但是四边形ABB1A1与四边形A1B1B2A2不在一个平面内.所以多边形ABB1B2A2A1不是一个平面图形,它更不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因此这个几何体不是一个棱柱;图乙中的六个三角形没有一个公共点,故不是棱锥,只是一个多面体;图丙也不是棱台,因为侧棱的延长线不能相交于同一点.1.在运动变化的观点下,棱柱、棱锥、棱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出来(以三棱柱、三棱台、三棱锥为例).2.根据几何体的结构特点判定几何体的类型,首先要熟练掌握各几何体的概念,把握好各类几何体的特点,其次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见学生用书第3页)1.四棱柱共有______个顶点,________个面,________条棱.【答案】8 6 122.三棱锥是________面体.【解析】因为三棱锥有四个面,故三棱锥是四面体.【答案】四3.如图1-1-5所示的几何体中,________是棱柱,________是棱锥,________是棱台.图1-1-5【解析】由棱柱、棱锥和棱台的定义知,①③④符合棱柱的定义,⑥符合棱锥的定义,②是一个三棱柱被截去了一段,⑤符合棱台的定义.故①③④是棱柱,⑥是棱锥,⑤是棱台.【答案】①③④⑥⑤4.如图1-1-6,已知△ABC.(1)如果认为△ABC是水平放置的三角形,试以它为底画一个三棱柱;(2)如果认为△ABC是竖直放置的三角形,试以它为底再画一个三棱柱.图1-1-6【解】(1)如图①所示.(2)如图②所示.(见学生用书第79页)一、填空题1.正方体是________棱柱,是________面体.【解析】因为正方体的底面是正方形,故正方体是四棱柱,六面体.【答案】四六2.下面图形所表示的几何体中,不是棱锥的为________.图1-1-7【解析】结合棱锥的定义可知①不符合其定义,故填①.【答案】①图1-1-83.如图1-1-8,棱柱ABCD-A1B1C1D1可以由矩形________平移得到.(填序号)①ABCD;②A1B1C1D1;③A1B1BA;④A1BCD1【解析】结合棱柱的定义可知,棱柱ABCD-A1B1C1D1可由矩形ABCD或A1B1BA或A1B1C1D1平移得到.【答案】①②③4.(2013·辽宁实验中学检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1)棱柱中只能有两个面可以互相平行(2)底面是正方形的直四棱柱是正四棱柱(3)底面是正六边形的棱台是正六棱台(4)底面是正方形的四棱锥是正四棱锥【解析】(1)不正确,如正方体有三对对面相互平行.(2)正确.(3)(4)不正确.其中正四棱锥除了底面是正方形外,还要求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同样(3)也如此.【答案】(2)5.下面描述中,是棱柱的结构特征的有________.①有一对面互相平行②侧面都是四边形③每相邻两个侧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④所有侧棱都交于一点【解析】由棱柱的定义知①②③是它的结构特征,④不是棱柱的结构特征,因为棱柱的侧棱均平行.【答案】①②③6.(2013·内蒙古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①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②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③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叫棱锥.④棱台各侧棱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解析】结合棱柱、棱锥和棱台的定义可知,④正确.【答案】④7.给出下列几个命题:①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②棱锥的侧面为三角形,且所有侧面都有一个公共顶点;③多面体至少有四个面;④将一个正方形沿不同方向平移得到的几何体都是正方体.其中真命题是________【解析】①②均为真命题;对于③,一个图形要成为空间几何体,则它至少需有4个顶点,3个顶点只能构成平面图形,当有4个顶点时,可围成4个面,所以一个多面体至少应有4个面,而且这样的面必是三角形,故③也是真命题;对于④,当正方形沿与其所在平面垂直的方向平移,且平移的长度恰好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时,得到的几何体才是正方体,故④不正确.故填①②③.【答案】①②③8.一个棱锥的各条棱都相等,那么这个棱锥一定不是________棱锥.(从“三”、“四”、“五”、“六”中选).【解析】若满足条件的棱锥是六棱锥,则它的六个侧面都是正三角形,侧面的顶角都是60°,其和为360°,则顶点在底面内,与棱锥的定义相矛盾.【答案】六二、解答题9.判断如图1-1-9所示的几何体是不是棱台,并说明理由.图1-1-9【解】(1)侧棱延长后不交于一点,故不是棱台.(2)上、下底面不平行,故不是棱台.(3)由棱台的定义可知,是棱台.10.如图1-1-10,在透明塑料制成的长方体ABCD—A1B1C1D1容器中灌进一些水,将容器底面一边BC置于地面上,再将容器倾斜,随着倾斜程度的不同,水的形状形成如下图(1)(2)(3)三种形状.(阴影部分)请你说出这三种形状分别是什么名称,并指出其底面.图1-1-10【解】(1)是四棱柱,底面是四边形EFGH和四边形ABCD;(2)是四棱柱,底面是四边形ABFE和四边形DCGH;(3)是三棱柱,底面是△EBF和△HCG.图1-1-1111.如图1-1-11,四边形AA1B1B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CC1=2,CC1∥AA1∥BB1,请你判断这个几何体是棱柱吗?若是棱柱,指出是几棱柱;若不是棱柱,请你试用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使剩余部分是一个侧棱长为2的三棱柱,并指出截去的几何体的特征,在立体图中画出截面.【解】∵这个几何体的所有面中没有两个互相平行的面,∴这个几何体不是棱柱.在四边形ABB1A1中,在AA1上取点E,使AE=2;在BB1上取点F,使BF=2;连结C1E,EF,C1F,则过点C1、E、F的截面将几何体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棱柱ABC-EFC1,其侧棱长为2;截去的部分是一个四棱锥C1-EA1B1F,如图.(教师用书独具)画出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思路点拨】以一个面为依托,其他各面沿侧棱展开.【规范解答】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多面体表面展开图问题的解题策略(1)绘制展开图:绘制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要结合多面体的几何特征,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或者是亲手制作多面体模型.在解题过程中,常常给多面体的顶点标上字母,先把多面体的底面画出来,然后依次画出各侧面,便可得到其表面展开图.(2)已知展开图:若是给出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来判断是由哪一个多面体展开的,则可把上述过程逆推.同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可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一个多面体可有多个表面展开图.下列四个平面图形中,每个小四边形都是正方形,其中可以沿相邻正方形的公共边折叠围成一个正方体的是________.【解析】将四个选项的平面图形折叠,看哪一个可以复原为正方体.【答案】③1.1.2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用语言概述圆柱、圆锥、圆台及球的结构特征.(2)直观了解由柱、锥、台、球组成的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3)能运用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模型.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圆柱、圆锥、圆台及球的几何结构特征.(2)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空间物体,认识简单的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归纳简单组合体的基本构成形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习教学应用意识.●重点难点重点与难点:圆柱、圆锥、圆台及球的几何结构特征和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重难点突破:以丰富的实物模型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实物体,抽象概括出圆柱、圆锥、圆台及球的几何结构特征和简单组体体的结构特征,突出圆锥与圆台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在观察思考中形成旋转体的概念,突破重点的同时化解难点.(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本节内容是上节知识延续与提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空间几何体中圆柱、圆锥、圆台及球的结构特征.由于本节知识具有概念多、感知性强等特点,教学时,建议采用引导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物体入手,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通过整体观察,直观感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圆柱、圆锥、圆台及球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让学生说一说,举一举等方式,明确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最终达到通过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目的.●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出问题:圆柱、圆锥、圆台及球是如何定义的?⇒通过引导学生回答所提问题理解圆柱、圆锥、圆台及球的形成过程,把握圆柱、圆锥、圆台及球的结构特征,形体旋转体的概念.⇒通过例1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旋转体的结构特征,掌握旋转体的有关概念.⇒通过例2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结合旋转体的结构特征及平面几何知识,完成例3及其变式训练,初步培养学生解决与立体几何知识相关运算的步骤及方法.⇒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反馈矫正.(见学生用书第4页)1.如图,将矩形ABCD绕其边AB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一个什么几何体?【提示】圆柱.2.仔细观察以下三个几何体,分析它们分别是由什么平面图形旋转而成的?【提示】图(1)是直角三角形绕其一直角边旋转而成的;图(2)是直角梯形绕其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旋转而成的;图(3)是半圆绕着它直径所在的直线旋转而成的.1.一条平面曲线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曲面叫做旋转面.2.旋转体的定义封闭的旋转面围成的几何体称为旋转体.3.旋转面与旋转体的图示图1-1-12(见学生用书第4页)下列叙述错误的有__________.①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为轴旋转所得的旋转体是圆锥;②以直角梯形的一腰为轴旋转所得的几何体是圆台;③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都是圆;④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思路探究】根据旋转体的特征判断各命题的对错.【解析】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才可得到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旋转轴旋转得到的几何体为两个同底的圆锥连在一起的几何体,如图(1),故①错;以直角梯形垂直于底边的一腰为旋转轴旋转可得到圆台,以直角梯形的不垂直于底的腰为旋转轴旋转得到的几何体为一个圆台一侧挖去一个同上底的圆锥,另一侧补上一个同下底的圆锥,如图(2),故②错;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都是圆面,而不是圆,故③错;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可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用不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不能得到,故④错.【答案】①②③④1.准确掌握圆柱、圆锥、圆台、球的生成过程及其结构特征是解决此类概念问题的关键.要注意定义中的关键字眼,对于似是而非的问题,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解决.2.旋转体的形状关键是看平面图形绕哪条直线旋转所得,同一个平面图形绕不同的轴旋转所得的旋转体不同.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在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柱的母线;②圆锥顶点与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连线是圆锥的母线;③在圆台上、下底面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台的母线;④圆柱的任意两条母线所在的直线是互相平行的.上述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解析】①不正确,因为这两点的连线不一定与圆柱的旋转轴平行;②符合圆锥母线的定义,正确;③不正确,结合圆台母线的定义可知,母线与旋转轴的延长线应交于一点,而从圆台上、下底面圆周上各取一点,其连线未必满足这一条;④正确,符合圆柱母线的性质.【答案】②④如图1-1-13所示,画出下列图形绕直线旋转一周后所形成的几何体,并说出这些几何体是由哪些旋转体组合而成的.图1-1-13【思路探究】过图(1)(2)中的顶点D、C分别向旋转轴引垂线,即可得到旋转后的图形.【自主解答】如图所示,(1)是由圆锥、圆柱组合而成的,(2)是由圆柱中间挖去一个圆锥组合而成的.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图1-1-14(2013·连云港检测)如图1-1-14,梯形ABCD中,AD∥BC,且AD<BC,∠B和∠C均为锐角,当梯形ABCD绕AD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时,其他各边旋转围成了一个几何体,试描述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解】如图所示,旋转所得的几何体是一个圆柱挖去两个圆锥后剩余部分构成的组合体.一个圆台的母线长为12 cm,两底面面积分别为4π cm2和25π cm2.求:(1)圆台的高;(2)截得此圆台的圆锥的母线长.【思路探究】画出轴截面,依据相似三角形求解.【自主解答】 (1)如图所示,设圆台的轴截面是等腰梯形ABCD ,作AM ⊥BC 于M ,延长BA ,CD 交于S .由已知得上底面半径O 1A =2 cm ,下底面半径OB =5 cm ,且腰长AB =12 cm ,∴圆台的高AM =122--2=315(cm).(2)设截得此圆台的圆锥的母线长为l cm , 则由△SAO 1∽△SBO ,得l -12l =25, 解得l =20.即截得此圆台的圆锥的母线长为20 cm.1.本题在求解过程中,通过轴截面实现了空间运算平面几何化的思想,其优点是轴截面较直观得反映了圆台的母线长、高及上、下底面半径间的关系.2.解有关圆柱、圆锥、圆台的计算问题时常常利用它们的轴截面.(2013·南通检测)把一个圆锥截成圆台,已知圆台上下底面的半径之比为1∶4,母线长为9;则圆锥的母线长是________.【解析】 设该圆锥的轴截面如图所示,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O ′B ′OB =CB ′CB∴14=CB ′CB ′+9∴CB ′=3,∴BC =3+9=12.即圆锥的母线长为12.【答案】12(见学生用书第6页)分割法判断旋转体的构成图1-1-15(14分)已知AB是直角梯形ABCD中与底边垂直的一腰,如图1-1-15所示.分别以AB,BC,CD,DA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试说明所得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思路点拨】以直角梯形的不同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所得到的几何体是不同的.【规范解答】(1)以AB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所得旋转体是圆台.如图①所示.3分(2)以BC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所得旋转体是一组合体:下部为圆柱,上部为圆锥,如图②所示.6分(3)以CD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所得旋转体为一个组合体:上部为圆锥,下部为圆台,再挖去一个小圆锥.如图③所示.10分(4)以AD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得到一个组合体:一个圆柱上部挖去一个圆锥,如图④所示.14分1.根据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判断几何体的类型,首先要熟练掌握各类几何体的概念,把握好各类几何体的主要特征,其次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2.对于不规则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问题,要先对原平面图形作适当的分割,再根据柱、锥、台的结构特征进行判断.1.圆柱、圆台、圆锥的关系如图所示:2.处理台体问题常采用还台为锥的补体思想,处理组合体问题常采用分割思想.3.重视圆柱、圆台、圆锥的轴截面在解决与旋转体相关量(如母线长等)中的特殊作用,体会空间几何问题平面化的思想.。

数学新学案同步苏教版必修二讲义: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1.2.1

数学新学案同步苏教版必修二讲义: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1.2.1

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1平面的基本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平面的表示法,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掌握有关平面的三个公理及三个推论.3.会用符号表示图形中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一平面的概念思考几何里的“平面”有边界吗?用什么图形表示平面?★★答案★★没有.平行四边形.梳理(1)平面的概念广阔的草原、平静的湖面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和点、直线一样,平面也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几何概念.(2)平面的画法(3)平面的表示方法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表示,也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两个相对顶点的字母表示,如图中的平面α、平面AC等.知识点二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思考直线和平面都是由点组成的,联系集合的观点,点和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如何用符号来表示?直线和平面呢?★★答案★★点和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可用数学符号“∈”或“∉”表示,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可用数学符号“⊂”或“⊄”表示.梳理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基本位置关系及语言表达知识点三平面的基本性质思考1直线l与平面α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P.直线l是否在平面α内?有两个公共点呢?★★答案★★前者不在,后者在.思考2观察图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案★★不共线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梳理1.8个平面重叠起来要比6个平面重叠起来厚.(×)2.空间不同三点确定一个平面.(×)3.一条直线和一个点确定一个平面.(×)类型一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例1如图,用符号表示下列图形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解在(1)中,α∩β=l,a∩α=A,a∩β=B.在(2)中,α∩β=l,a⊂α,b⊂β,a∩l=P,b∩l=P.反思与感悟(1)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表示一个图形时,首先仔细观察图形有几个平面、几条直线且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试着用文字语言表示,再用符号语言表示.(2)根据符号语言或文字语言画相应的图形时,要注意实线和虚线的区别.跟踪训练1若点A在直线b上,b在平面β内,则点A,直线b,平面β之间的关系可以记作________.(填序号)①A∈b∈β;②A∈b⊂β;③A⊂b⊂β;④A⊂b∈β.考点平面的概念、画法及表示题点自然语言、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的互化★★答案★★②类型二点线共面例2如图,已知:a⊂α,b⊂α,a∩b=A,P∈b,PQ∥a,求证:PQ⊂α.证明因为PQ∥a,所以PQ与a确定一个平面β,所以直线a⊂β,点P∈β.因为P∈b,b ⊂α,所以P∈α.又因为a⊂α,所以α与β重合,所以PQ⊂α.引申探究将本例中的两条平行线改为三条,即求证:和同一条直线相交的三条平行直线一定在同一平面内.解已知:a∥b∥c,l∩a=A,l∩b=B,l∩c=C.求证:a,b,c和l共面.证明:如图,∵a∥b,∴a与b确定一个平面α.∵l∩a=A,l∩b=B,∴A∈α,B∈α.又∵A∈l,B∈l,∴l⊂α.∵b∥c,∴b与c确定一个平面β,同理l⊂β.∵平面α与β都包含l和b,且b∩l=B,由推论2知: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平面α与平面β重合,∴a,b,c和l共面.反思与感悟证明多线共面的两种方法(1)纳入法:先由部分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其他直线在这个平面内.(2)重合法:先说明一些直线在一个平面内,另一些直线在另一个平面内,再证明两个平面重合.跟踪训练2已知l1∩l2=A,l2∩l3=B,l1∩l3=C,如图所示.求证:直线l1,l2,l3在同一平面内.证明方法一(纳入平面法)∵l1∩l2=A,∴l1和l2确定一个平面α.∵l2∩l3=B,∴B∈l2.又∵l2⊂α,∴B∈α.同理可证C∈α.∵B∈l3,C∈l3,∴l3⊂α.∴直线l1,l2,l3在同一平面内.方法二(辅助平面法)∵l1∩l2=A,∴l1和l2确定一个平面α.∵l2∩l3=B,∴l2,l3确定一个平面β.∵A∈l2,l2⊂α,∴A∈α.∵A∈l2,l2⊂β,∴A∈β.同理可证B∈α,B∈β,C∈α,C∈β.∴不共线的三个点A,B,C既在平面α内,又在平面β内,∴平面α和β重合,即直线l1,l2,l3在同一平面内.类型三点共线、线共点问题命题角度1点共线问题例3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设线段A1C与平面ABC1D1交于点Q,求证:B,Q,D1三点共线.证明如图,连结A1B,CD1,显然B∈平面A1BCD1,D1∈平面A1BCD1,∴BD1⊂平面A1BCD1.同理BD1⊂平面ABC1D1.∴平面ABC1D1∩平面A1BCD1=BD1.∵A1C∩平面ABC1D1=Q,∴Q∈平面ABC1D1.又∵A1C⊂平面A1BCD1,∴Q∈平面A1BCD1.∴Q在平面A1BCD1与ABC1D1的交线上,即Q∈BD1,∴B,Q,D1三点共线.反思与感悟证明多点共线通常利用公理2,即两相交平面交线的唯一性,通过证明点分别在两个平面内,证明点在相交平面的交线上,也可选择其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然后证明其他点也在直线上.跟踪训练3已知△ABC在平面α外,其三边所在的直线满足AB∩α=P,BC∩α=Q,AC∩α=R,如图所示.求证:P,Q,R三点共线.证明方法一∵AB∩α=P,∴P∈AB,P∈平面α.又AB⊂平面ABC,∴P∈平面ABC.∴由公理2可知:点P在平面ABC与平面α的交线上.同理可证Q,R也在平面ABC与平面α的交线上.∴P,Q,R三点共线.方法二∵AP∩AR=A,∴直线AP与直线AR确定平面APR.又∵AB∩α=P,AC∩α=R,∴平面APR∩平面α=PR.∵B∈平面APR,C∈平面APR,∴BC ⊂平面APR.∵Q∈BC,∴Q∈平面APR.又Q∈α,∴Q∈PR,∴P,Q,R三点共线.命题角度2线共点问题例4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AB的中点,F为AA1的中点.求证:CE,D1F,DA三线交于一点.证明 如图,连结EF ,D 1C ,A 1B .∵E 为AB 的中点,F 为AA 1的中点,∴EF ∥A 1B ,且EF =12A 1B .又∵A 1B ∥D 1C ,且A 1B =D 1C , ∴EF ∥D 1C ,且EF =12D 1C ,∴E ,F ,D 1,C 四点共面, ∴D 1F 与CE 相交,设交点为P . 又D 1F ⊂平面A 1D 1DA , CE ⊂平面ABCD ,∴P 为平面A 1D 1DA 与平面ABCD 的公共点. 又平面A 1D 1DA ∩平面ABCD =DA , 根据公理2,可得P ∈DA ,即CE,D1F,DA相交于一点.反思与感悟证明三线共点问题可把其中一条作为分别过其余两条直线的两个平面的交线,然后再证两条直线的交点在此直线上.此外还可先将其中一条直线看作某两个平面的交线,证明该交线与另两条直线分别交于两点,再证点重合,从而得三线共点.跟踪训练4已知:平面α,β,γ两两相交于三条直线l1,l2,l3,且l1,l2不平行.求证:l1,l2,l3相交于一点.证明如图,α∩β=l1,β∩γ=l2,α∩γ=l3.∵l1⊂β,l2⊂β,且l1,l2不平行,∴l1与l2必相交.设l1∩l2=P,则P∈l1⊂α,P∈l2⊂γ,∴P∈(α∩γ)=l3,∴l1,l2,l3相交于一点P.1.用符号表示“点A在直线l上,l在平面α外”为______.★★答案★★A∈l,l⊄α解析∵点A在直线l上,∴A∈l,∵l在平面α外,∴l⊄α.2.平面α,β有公共点A,则α,β有________个公共点.★★答案★★无数解析由公理2可得.3.下图中图形的画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④⑤4.空间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可以确定的平面数是______.★★答案★★1或3解析若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共点,则只能确定1个平面;若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且共点,则可以确定1个或3个平面.5.如图,a∩b=A,a∩c=B,a∩d=F,b∩c=C,c∩d=D,b∩d=E,求证:a,b,c,d 共面.证明因为A,B,C三点不共线,所以A,B,C三点确定一个平面,设为α.因为A∈a,B∈a,所以a⊂α,因为A∈b,C∈b,所以b⊂α,因为B∈c,C∈c,所以c⊂α,所以a,b,c都在α内.因为D∈c,E∈b,所以D∈α,E∈α.又因为D∈d,E∈d,所以d⊂α,所以a,b,c,d共面.1.解决立体几何问题首先应过好三大语言关,即实现这三种语言的相互转换,正确理解集合符号所表示的几何图形的实际意义,恰当地用符号语言描述图形语言,将图形语言用文字语言描述出来,再转换为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在转换的时候,要注意符号语言所代表的含义,作直观图时,要注意线的实虚.2.在处理点线共面、三点共线及三线共点问题时初步体会三个公理的作用,突出先部分再整体的思想.一、填空题1.下列推理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若A∈l,A∈α,B∈l,B∈α,则l⊂α;②若A∈α,A∈β,B∈α,B∈β,α与β不重合,则α∩β=AB;③若A∈α,A∈l,则l⊂α;④若A,B,C∈α,A,B,C∈β,且A,B,C不共线,则α,β重合.★★答案★★①②④解析由公理1可知①正确;由公理2可知②正确;若A∈α,A∈l,则l⊂α或l与α相交,即l⊂α不一定成立,③错误;由公理3可知④正确.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一条直线和一个点确定一个平面;②三角形一定是平面图形;③空间中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④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答案★★②④解析因为一条直线和该直线上的一个点可确定无数个平面,所以①不正确;因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平面,所以②正确;因为长方体中经过同一顶点的三条棱所在的直线可确定三个平面,所以③不正确;因为梯形上下底平行,而两平行线确定一个平面,所以④正确.3.如图所示,用符号语言可表示为________.(填序号)①α∩β=m,n⊂α,m∩n=A;②α∩β=m,n∈α,m∩n=A;③α∩β=m,n⊂α,A⊂m,A⊂n;④α∩β=m,n∈α,A∈m,A∈n.★★答案★★①解析很明显,α与β交于m,n在α内,m与n交于A,故填①.4.平面α∩平面β=l,点M∈α,N∈α,点P∈β,且P∉l,又MN∩l=R,过M,N,P三点所确定的平面记为γ,则β∩γ=________.★★答案★★PR解析如图,MN⊂γ,R∈MN,∴R∈γ.∵R∈l,∴R∈β.又P∈γ,P∈β,∴β∩γ=PR.5.空间任意4点最多可以确定的平面个数为________.★★答案★★4解析可以想象三棱锥的4个顶点,它们总共确定4个平面.6.若直线l与平面α相交于点O,A,B∈l,C,D∈α,且AC∥BD,则O,C,D三点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考点平面的基本性质题点点共线、线共点、点在线上问题★★答案★★三点共线解析∵AC∥BD,∴AC与BD确定一个平面,记作平面β,则α∩β=直线CD.∵l∩α=O,∴O∈α.又∵O∈AB⊂β,∴O∈直线CD,∴O,C,D三点共线.7.如图,已知D,E是△ABC的边AC,BC上的点,平面α经过D,E两点,若直线AB与平面α的交点是P,则点P与直线DE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P∈直线DE解析因为P∈AB,AB⊂平面ABC,所以P∈平面ABC.又P∈α,平面ABC∩平面α=DE,所以P∈直线DE.8.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①空间四点中有三点共线,则此四点必共面;②两两相交的三个平面所形成的三条交线必共点;③空间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平面α和平面β可以只有一个交点.★★答案★★①解析借助三棱柱,可知②错误;借助正四面体,可知③错误;由公理2,可知④错误;由推论1,可知①正确.9.在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ABCD—A1B1C1D1中,既与AB共面也与CC1共面的棱的条数为________.★★答案★★5解析如图,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ABCD—A1B1C1D1中的每一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与AB,CC1都共面的棱为BC,D1C1,DC,AA1,BB1,共5条.10.如图,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为AA1,C1D1的中点,过D,M,N三点的平面与直线A1B1交于点P,则线段PB1的长为________.★★答案★★ 34a 解析 延长DM 交D 1A 1的延长线于点G ,连结GN 交A 1B 1于点P .由M ,N 分别为AA 1,C 1D 1的中点知,P 在A 1B 1的14(靠近A 1)处,故线段PB 1的长为34a .11.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Q ,R 分别是AB ,AD ,B 1C 1的中点,那么正方体经过P ,Q ,R 的截面图形是________.★★答案★★ 正六边形解析 如图,连结B 1D 1,作RG ∥B 1D 1交C 1D 1于G ,连结QP 并延长与CB 的延长线交于M ,连结MR 交BB 1于E ,连结PE ,则PE 为截面与正方体的交线.同理,延长PQ 交CD 的延长线于N ,连结NG 交DD 1于F ,连结QF .∴截面PQFGRE 为正六边形.二、解答题12.已知:A∈l,B∈l,C∈l,D∉l,如图所示.求证:直线AD,BD,CD共面.证明因为D∉l,所以l与D可以确定一个平面α,因为A∈l,所以A∈α.又D∈α,所以AD ⊂α.同理,BD⊂α,CD⊂α,所以AD,BD,CD在同一平面α内,即直线AD,BD,CD共面.13.如图,直角梯形ABDC中,AB∥CD,AB>CD,S是直角梯形ABDC所在平面外一点,画出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解由题意得点S是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一个公共点,即点S在交线上.由于AB>CD,则分别延长AC和BD交于点E,如图所示,∵E∈AC,AC⊂平面SAC,∴E∈平面SAC.同理可证E∈平面SBD.∴点E在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上,则连结SE,直线SE就是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三、探究与拓展14.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称此直线与平面构成一个“正交线面对”.在一个正方体中,由两个顶点确定的直线与含有四个顶点的平面构成的“正交线面对”的个数是________.考点 平面的基本性质题点 平面基本性质的其他简单应用★★答案★★ 36解析 正方体的一条棱长对应着2个“正交线面对”,12条棱长共对应着24个“正交线面对”;正方体的一条面对角线对应着1个“正交线面对”,12条面对角线对应着12个“正交线面对”,共有36个.15.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和CB 上的点,G ,H 分别是CD 和AD 上的点,且AE EB =CF FB =1,AH HD =CG GD=2.求证:EH ,BD ,FG 三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证明 如图,连结EF ,GH .因为AE EB =CF FB =1,AH HD =CG GD=2,所以EF ∥AC ,HG ∥AC ,且EF ≠GH ,所以EH ,FG 共面,且EH ,FG 不平行.不妨设EH ∩FG =O ,因为O ∈EH ,EH ⊂平面ABD ,所以O ∈平面ABD .因为O ∈FG ,FG ⊂平面BCD ,所以O ∈平面BCD .又因为平面ABD ∩平面BCD =BD ,所以O ∈BD ,所以EH ,BD ,FG 三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O .。

2018-2019数学新学案同步苏教版必修二讲义: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1.1.1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数学新学案同步苏教版必修二讲义: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1.1.1 Word版含答案

1.1空间几何体1.1.1棱柱、棱锥和棱台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概括出棱柱、棱锥、棱台的定义.2.掌握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及相关概念.3.能说出棱柱、棱锥、棱台的性质,并会画简单的棱柱、棱锥、棱台.知识点一棱柱的结构特征思考观察下列多面体,有什么共同特点?答案(1)有两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且对应边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梳理棱柱的结构特征名称定义图形及表示相关概念分类棱柱由一个平面多边形沿某一方向平移形成的空间几何体叫做棱柱如图可记作:棱柱ABCDEF—A′B′C′D′E′F底面:平移起止位置的两个面,侧面:多边形的边平移所形成的面,侧棱: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底面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柱分别称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顶点: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知识点二棱锥的结构特征思考观察下列多面体,有什么共同特点?答案(1)有一个面是多边形;(2)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梳理棱锥的结构特征名称定义图形及表示相关概念分类棱锥当棱柱的一个底面收缩为一个点时,得到的几何体叫做棱锥如图可记作:棱锥S—ABCD底面(底):多边形面,侧面: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侧棱:相邻侧面的公共边,顶点:由棱柱的一个底面收缩而成按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分:三棱锥、四棱锥、……知识点三棱台的结构特征思考观察下列多面体,分析其与棱锥有何区别与联系?答案(1)区别:有两个面相互平行.(2)联系:用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其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即为该几何体.梳理棱台的结构特征名称定义图形及表示相关概念分类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得到两个几何体,一个仍然是棱锥,另一个我们称之为棱台如图可记作:棱台ABCD—A′B′C′D′上底面:原棱锥的截面,下底面:原棱锥的底面,侧面:其余各面,侧棱:相邻侧面的公共边,顶点:侧面与上(下)底面的公共顶点由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截得的棱台分别叫做三棱台、四棱台、五棱台、……知识点四多面体思考一般地,怎样定义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相邻两个多边形的公共边,以及这些公共边的公共点分别叫什么名称?答案多面体是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多面体的棱;棱和棱的公共点叫多面体的顶点.梳理类别多面体定义由一些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图形相关概念面: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棱: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顶点:棱与棱的公共点1.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2.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叫棱锥.(×)3.若一个平行六面体的两个对角面都是矩形,则这个平行六面体一定是直平行六面体.(√)4.棱柱的两个底面是全等的多边形.(√)类型一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命题角度1棱柱的结构特征例1下列关于棱柱的说法:①所有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②每一个面都不会是三角形;③两底面平行,并且各侧棱也平行;④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成的两部分可以都是棱柱.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③④解析①错误,底面可以不是平行四边形;②错误,底面可以是三角形;③正确,由棱柱的定义可知;④正确,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成的两部分可以都是棱柱.反思与感悟关于棱柱的辨析(1)紧扣棱柱的结构特征进行有关概念辨析.①两个底面互相平行;②其余各面是四边形;③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2)多注意观察一些实物模型和图片便于反例排除.特别提醒:求解与棱柱相关的问题时,首先看是否有两个平行的面作为底面,再看是否满足其他特征.跟踪训练1关于棱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①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②棱柱的侧棱长相等,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③上、下底面是菱形,各侧面是全等的正方形的四棱柱一定是正方体.答案②解析①不正确,反例如图所示.②正确,由棱柱定义可知,棱柱的侧棱相互平行且相等,所以侧面均为平行四边形.③不正确,上、下底面是菱形,各侧面是全等的正方形的四棱柱不一定是正方体.命题角度2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例2(1)判断如图所示的物体是不是棱锥,为什么?解该物体不是棱锥.因为棱锥的定义中要求:各侧面有一个公共顶点,但侧面ABC与侧面CDE没有公共顶点,所以该物体不是棱锥.(2)如图所示的多面体是不是棱台?解根据棱台的定义,可以得到判断一个多面体是棱台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共点,二是平行.即各侧棱的延长线要交于一点,上、下两个底面要平行,二者缺一不可.据此,图①中多面体各侧棱的延长线不相交于同一点,故不是棱台;图②中多面体不是由棱锥截得的,不是棱台;图③中多面体虽是由棱锥截得的,但截面与底面不平行,因此也不是棱台.反思与感悟棱锥、棱台结构特征问题的判断方法(1)举反例法结合棱锥、棱台的定义举反例直接说明关于棱锥、棱台结构特征的某些说法不正确.(2)直接法棱锥棱台定底面只有一个面是多边形,此面即为底面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即为底面看侧棱相交于一点延长后相交于一点跟踪训练2下列关于棱锥、棱台的说法:①棱台的侧面一定不会是平行四边形;②由四个平面围成的封闭图形只能是三棱锥;③棱锥被平面截成的两部分不可能都是棱锥.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①②解析①正确,棱台的侧面一定是梯形,而不是平行四边形;②正确,由四个平面围成的封闭图形只能是三棱锥;③错误,如图所示四棱锥被阴影部分所在的平面截成的两部分是两个三棱锥.类型二棱柱、棱锥、棱台的画法例3画出一个三棱柱和一个四棱台.解(1)画三棱柱可分以下三步完成:第一步,画上底面——画一个三角形;第二步,画侧棱——从三角形的每一个顶点画平行且相等的线段;第三步,画下底面——顺次连结这些线段的另一个端点(如图所示,被遮挡的线要画成虚线).(2)画四棱台可分以下三步完成:第一步,画一个四棱锥;第二步,在它的一条侧棱上取一点,然后从这点开始,顺次在各个侧面内画出与底面对应边平行的线段;第三步,将多余的线段擦去(如图所示,被遮挡的线要画成虚线).反思与感悟在平面几何中,虚线表示作的辅助线,但在空间图形中,虚线表示被遮挡的线.在空间图形中作辅助线时,被遮挡的线作成虚线,看得见的线仍作成实线.作图时要使用铅笔、直尺等,力求准确.跟踪训练3画一个六面体.(1)使它是一个四棱柱;(2)使它是由两个三棱锥组成;(3)使它是五棱锥.解如图所示:图1是一个四棱柱,图2是一个由两个三棱锥组成的几何体,图3是一个五棱锥.类型三空间问题与平面问题的转化例4如图所示,在侧棱长为23的正三棱锥V—ABC中,∠AVB=∠BVC=∠CVA=40°,过A作截面AEF,求截面△AEF周长的最小值.解将三棱锥沿侧棱VA剪开,并将其侧面展开平铺在一个平面上,如图所示.线段AA1的长为所求△AEF周长的最小值.取AA1的中点D,则VD⊥AA1,∠AVD=60°,可知AD=3,则AA1=6.即截面△AEF周长的最小值为6.反思与感悟求几何体表面上两点间的最小距离的步骤(1)将几何体沿着某棱剪开后展开,画出其侧面展开图.(2)将所求曲线问题转化为平面上的线段问题.(3)结合已知条件求得结果.跟踪训练4如图所示,在所有棱长均为1的直三棱柱上,有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围着三棱柱的侧面爬行一周到达点A1,则爬行的最短路程为________.答案10解析将三棱柱侧面沿AA1展开如图所示,则线段AD1即为最短路线,即AD1=AD2+DD21=10.1.有下列三个命题:①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是棱台;②两个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是棱台;③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四个面都是等腰梯形的六面体是棱台.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个.答案0解析①中的平面不一定平行于底面,故①错;②③可用反例去检验,如图所示,各侧棱延长线不能相交于一点,故②③错.2.一个棱柱有10个顶点,所有的侧棱长的和为60 cm,则每条侧棱长为________ cm.考点棱柱的结构特征题点与棱柱有关的运算答案12解析因为棱柱有10个顶点,所以棱柱为五棱柱,共有五条侧棱,所以侧棱长为605=12(cm).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多面体至少有四个面;②九棱柱有9条侧棱,9个侧面,侧面为平行四边形;③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④三棱柱的侧面为三角形.答案④解析由于三棱柱的侧面为平行四边形,故④错.4.下列几何体中,________是棱柱,________是棱锥,________是棱台.(仅填相应序号)答案①③④⑥⑤解析结合棱柱、棱锥和棱台的定义可知,①③④是棱柱,⑥是棱锥,⑤是棱台.5.下图中不可能围成正方体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④1.棱柱、棱锥及棱台定义的关注点(1)棱柱的定义有以下两个要点,缺一不可:①有两个平面(底面)互相平行.②其余各面(侧面)每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侧棱)都互相平行.(2)棱锥的定义有以下两个要点,缺一不可:①有一个面(底面)是多边形.②其余各面(侧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3)棱台是由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截得的.2.棱柱、棱锥、棱台之间的关系在运动变化的观点下,棱柱、棱锥、棱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出来(以三棱柱、三棱锥、三棱台为例).3.根据几何体的结构特点判定几何体的类型,首先要熟练掌握各几何体的概念,把握好各类几何体的性质,其次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一、填空题1.以三棱台的顶点为三棱锥的顶点,这样可以把一个三棱台分成________个三棱锥.答案3解析如图,分割为A1-ABC,B-A1CC1,C1-A1B1B,3个棱锥.2.一个棱柱至少有________个面,面数最少的一个棱锥有______个顶点,顶点最少的一个棱台有______条侧棱.答案 5 4 33.下列描述中,是棱柱的结构特征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 ②侧面都是四边形;③每相邻两个侧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 ④所有侧棱都交于一点. 答案 ①②③解析 由棱柱的定义知,①②③是它的结构特征,④不是棱柱的结构特征,因为棱柱的侧棱均互相平行.4.如图,能推断这个几何体可能是三棱台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A 1B 1=2,AB =3,B 1C 1=3,BC =4;②A 1B 1=1,AB =2,B 1C 1=1.5,BC =3,A 1C 1=2,AC =3; ③A 1B 1=1,AB =2,B 1C 1=1.5,BC =3,A 1C 1=2,AC =4; ④A 1B 1=AB ,B 1C 1=BC ,C 1A 1=CA . 考点 棱台的结构特征 题点 棱台的概念的应用 答案 ③解析 因为三棱台的上下底面相似,所以该几何体如果是三棱台,则△A 1B 1C 1∽△ABC , 所以A 1B 1AB =B 1C 1BC =A 1C 1AC.故填③.5.下图中不是正四面体(各棱长都相等的三棱锥)的展开图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 ③④解析 ③④中的四个三角形有公共顶点,无法折成三棱锥,故不是正四面体的展开图. 6.在五棱柱中,不在同一侧面且不在同一底面的两顶点的连线称为它的对角线,那么一个五棱柱对角线的条数为________. 答案 10解析如图,在五棱柱ABCDE-A1B1C1D1E1中,从顶点A出发的对角线有两条:AC1,AD1,同理从B,C,D,E点出发的对角线均有两条,所以共2×5=10(条).7.如图,将三棱台ABC—A′B′C′沿A′BC截去三棱锥A′—ABC,则剩余部分是______________.答案四棱锥A′—BCC′B′解析在图中截去三棱锥A′—ABC后,剩余的是以BCC′B′为底面,A′为顶点的四棱锥.8.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这个棱锥,截得的棱台上、下底面的面积比为1∶4,且截去的棱锥的高是3 cm,则棱台的高是________cm.答案3解析由棱锥、棱台的性质可知,棱台的上、下底面相似.又因为上、下底面的面积比为1∶4,所以上、下底面的边长比为1∶2,所以截去的小棱锥与原大棱锥的高之比为1∶2,则棱台的高是3 cm.9.如图,M是棱长为2 cm的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CC1的中点,沿正方体表面从点A 到点M的最短路程是________cm.答案13解析由题意,若以BC为轴展开,则A,M两点连成的线段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2 cm,3 cm,故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3 cm.若以BB1为轴展开,则A,M两点连成的线段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1 cm,4 cm,故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7 cm.故沿正方体表面从点A到点M的最短路程是13 cm.10.在正方体上任意选择4个顶点,它们可能是如下各种几何图形的4个顶点,这些几何图形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①矩形;②不是矩形的平行四边形;③有三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④每个面都是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⑤每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答案①③④⑤解析①正确,如图四边形A1D1CB为矩形;②错误,任意选择4个顶点,若组成一个平面图形,则必为矩形或正方形,如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四边形A1BCD1为矩形;③正确,如四面体A1ABD;④正确,如四面体A1C1BD;⑤正确,如四面体B1ABD.故填①③④⑤.二、解答题11.根据下列关于空间几何体的描述,说出几何体的名称.(1)由6个平行四边形围成的几何体;(2)由7个面围成,其中一个面是六边形,其余6个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3)由5个面围成的几何体,其中上、下两个面是相似三角形,其余3个面都是梯形,并且这些梯形的腰延长后能相交于一点.解(1)这是一个上、下底面是平行四边形,四个侧面也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2)这是一个六棱锥,其中六边形面是底面,其余的三角形面是侧面.(3)这是一个三棱台,其中相似的两个三角形面是底面,其余三个梯形面是侧面.12.如图,在边长为2a的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AB,BC的中点,沿图中虚线将3个三角形折起,使点A,B,C重合,重合后记为点P.问:(1)折起后形成的几何体是什么几何体?(2)这个几何体共有几个面,每个面有何特点?(3)每个面的面积为多少?解(1)如图,折起后的几何体是三棱锥.(2)这个几何体共有4个面,其中△DEF为等腰三角形,△P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PE 和△DPF均为直角三角形.(3)S△PEF=12a2,S△DPF=S△DPE=12×2a×a=a2,S△DEF=S正方形ABCD-S△PEF-S△DPF-S△DPE=(2a)2-12a2-a2-a2=3 2a2.13.给出两块正三角形纸片(如图所示),要求将其中一块剪拼成一个底面为正三角形的三棱锥模型,另一块剪拼成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三棱柱模型,请设计一种剪拼方案,分别用虚线标示在图中,并作简要说明.考点棱锥的结构特征题点棱锥的结构特征的应用解如图(1)所示,沿正三角形三边中点连线折起,可拼得一个底面为正三角形的三棱锥.如图(2)所示,正三角形三个角上剪出三个相同的四边形,其较长的一组邻边边长为三角形边长的14,有一组对角为直角,余下部分按虚线三角形的边折成,可成为一个缺上底的底面为正三角形的三棱柱,而剪出的三个相同的四边形恰好拼成这个底面为正三角形的棱柱的上底.三、探究与拓展14.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盒子的平面展开图如图,A,B,C是展开图上的三点,则在正方体盒子中,∠ABC=________.答案60°解析将平面图形翻折,折成空间图形,可得∠ABC=60°.15.如图,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1)这个长方体是棱柱吗?如果是,是几棱柱?为什么?(2)用平面BCEF把这个长方体分成两部分,各部分几何体的形状是什么?解(1)是棱柱.是四棱柱.因为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是平行的,其余的每个面都是矩形(四边形),且每相邻的两个矩形的公共边都平行,符合棱柱的结构特征,所以是棱柱.(2)各部分几何体都是棱柱,分别为棱柱BB1F-CC1E和棱柱ABF A1-DCED1.。

最新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3.1ppt课件

最新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3.1ppt课件
【正解】 由题意,知 S1=2π·2a· 3a+2π·(2a)2=(4 3+ 8)πa2,S2=S1+πa·(2a)-πa2=(4 3+9)πa2.
∴S1∶S2=(4 3+8)∶(4 3+9).
1.柱、锥、台的侧面积分别是它们侧面展开图的 面积,因此弄清侧面展开图的形状及侧面展开图中各线 段与原几何体的关系,是掌握它们的侧面积公式及解有 关问题的关键.
故最短线路的长为 a2+b2+c2+2bc.
对几何体的表面积考虑不全致误 如图 1-3-3 所示,从底面半径为 2a,高为 3 a 的圆柱中,挖去一个底面半径为 a 且与圆柱等高的圆锥, 求圆柱的表面积 S1 与挖去圆锥后的几何体的表面积 S2 之比.
图 1-3-3
【错解】 由题意,知 S1=2π·2a· 3a+2π(2a)2=(4 3+ 8)πa2,S2=S1-πa2=(4 3+7)πa2.
旋转体的表面积 如图 1-3-1 所示,已知直角梯形 ABCD,BC
∥AD,∠ABC=90°,AB=5 cm,BC=16 cm,AD=4 cm.求 以 AB 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表面积.
图 1-3-1
【自主解答】 以 AB 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 是圆台,其上底半径是 4 cm,下底半径是 16 cm,母线 DC = 52+16-42=13(cm).
【解】 以 BC 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是圆 柱和圆锥的组合体,如图所示.
其中圆锥的高为 16-4=12 cm. 圆锥的母线长为 CD= 122+52=13 cm. 故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2π×5×4+π×52+π×5×13=130π(cm2).
几何体的侧面展开问题
圆台上底半径为 1,下底半径为 4,母线 AB= 12,从 AB 的中点 M 拉一条绳子绕圆台侧面转到 A 点.

高中数学 第1章 立体几何初步 1 棱柱、棱锥和棱台教学案苏教版必修2

高中数学 第1章 立体几何初步 1 棱柱、棱锥和棱台教学案苏教版必修2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数学教学案(118)必修2 棱柱、棱锥和棱台班级 姓名目标要求:1、了解并掌握棱柱、棱锥和棱台的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区别;2、能画出简单的棱柱、棱锥和棱台的空间图形;3、明确多面体的概念. 重点难点对几何体直观图的认识及棱柱、棱锥和棱台的定义、几何特征的理解. 典例剖析例1、仔细观察下列图形,并将图的序号填入横线内:(1)棱柱有 ;(2)棱锥有 ;(3)棱台有 ;(4)多面体有 .例2、画一个四棱柱和一个三棱台.F EBCD例3、 (1)以四棱柱的侧棱为对边的平行四边形有______________.(2)某棱台的上下底面对应边之比为1:2,则上下底面面积之比为.(3) 一个骰子由1~6六个数字组成,请你根据图中三种状态所显示的数字,推出“?”处的数字是____________.例4、下列三个命题正确吗?为什么?(1)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做棱柱;(2)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个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3)有两个面平行,其它各个面都是梯形的几何体是棱台.学习反思1、熟练掌握棱柱、棱锥和棱台的定义,它们的几何特征分别是,并且知道它们相互转化过程;2、对于几何体的类型的判断除了熟悉基本几何体的基本性质、特点外,对于一些复杂的判断还是要回归到定义中去判断.课堂练习1、棱柱的侧面是形,棱锥的侧面是形,棱台的侧面是形.2、多面体至少有个面,这个多面体是;六棱台是面体.3、平行于棱柱侧棱的截面是什么图形?过棱锥顶点的截面是什么图形?请画图说明.4、判断:(1)棱柱至多有四个面是矩形; (2)四棱锥是四面体;(3)有两个面平行且相似,其它面是梯形的几何体是棱台.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数学作业(118)班级 姓名 得分1、 下面四个图形中是四棱锥的是 ( )A B C D2、 下面四张图形中能较好的表示棱台的是 ( )A B C D 3、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 ) (1)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2)棱锥的侧面为三角形,且所有侧面都有一个公共顶点; (3)多面体至少有四个面; (4)棱台的侧棱所在的直线均相交于一点. 4、(1)正方体可以看作 平移,平移的距离为 形成的几何体.(2)如图,四棱柱的六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这个四棱柱可以有哪个平面图形按照怎样的方向平移得到?BCDAB 1D 1C 1A 15、甲:“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长方体, 截面一定是长方形”;乙:“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这两种说法 ( ) A .甲正确乙不正确 B .甲不正确乙正确 C .甲正确乙正确 D .甲不正确乙不正确6、如图,这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把它再折回成正方体后,有下列命题: (1) 点H 与点C 重合; (2) 点D 与点M 与点R 重合;(3) 点B 与点Q 重合; (4) 点A 与点S 重合.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是 .7、在正方体各顶点处割去一个三棱锥,使得三棱锥的底面三角形的顶点为正方形各棱的中点,试问:得到的几何体有多少个面?多少个顶点?多少条棱?8、(1)分别画出一个三棱锥、三棱柱和四棱台。

数学新学案同步苏教版必修二讲义: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1.2.4 第3课时

数学新学案同步苏教版必修二讲义: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1.2.4 第3课时

第3课时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2.能运用性质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了解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间的相互联系.知识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思考黑板所在的平面与地面所在的平面垂直,你能否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与地面垂直?★★答案★★容易发现墙壁与墙壁所在平面的交线与地面垂直,因此只要在黑板上画出一条与这条交线平行的直线,则所画的直线必与地面垂直.梳理1.若平面α⊥平面β,任取直线l⊂α,则必有l⊥β.(×)2.已知两个平面垂直,过一个平面内任意一点作交线的垂线,则此垂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类型一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例1如图所示,P是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的一点,ABCD是∠DAB=60°且边长为a的菱形.侧面P AD为正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ABCD,G为AD边的中点.求证:(1)BG⊥平面P AD;(2)AD⊥PB.证明(1)由题意知△P AD为正三角形,G是AD的中点,∴PG⊥AD.又平面P AD⊥平面ABCD,平面P AD∩平面ABCD=AD,∴PG⊥平面ABCD,∴PG⊥BG.又∵四边形ABCD是菱形且∠DAB=60°,∴△ABD是正三角形,∴BG⊥AD.又AD∩PG=G,∴BG⊥平面P AD.(2)由(1)可知BG⊥AD,PG⊥AD,BG∩PG=G,∴AD⊥平面PBG.又PB⊂平面PBG,∴AD⊥PB.反思与感悟当题目条件中有面面垂直的条件时,往往要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推导出线面垂直的条件,进而得到线线垂直的关系.因此见到面面垂直条件时要找准两平面的交线,有目的地在平面内找交线的垂线.跟踪训练1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 A⊥平面ABC,平面P AB⊥平面PBC.求证:BC⊥AB.证明如图,在平面P AB内,作AD⊥PB于点D.∵平面P AB⊥平面PBC,且平面P AB∩平面PBC=PB,∴AD⊥平面PBC.又BC⊂平面PBC,∴AD⊥BC.又∵P A⊥平面ABC,BC⊂平面ABC,∴P A⊥BC.又∵P A∩AD=A,∴BC⊥平面P AB.又AB⊂平面P AB,∴BC⊥AB.类型二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例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AD=1,E为CD的中点.将△ADE沿AE折起,使平面ADE⊥平面ABCE,得到几何体D—ABCE.求证:BE⊥平面ADE.证明在△ADE中,AE2=AD2+DE2=12+12=2,在△BCE中,BE2=BC2+CE2=12+12=2,故在△AEB中,∵AE2+BE2=AB2,∴BE⊥AE.又平面ADE⊥平面ABCE,且平面ADE∩平面ABCE=AE,BE⊂平面ABCE,∴BE⊥平面ADE.反思与感悟(1)抓住折叠前后的不变量与变化量,同在半平面内的两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保持不变,而位于两个半平面内的两个元素之间关系改变.(2)特别要有意识地注意折叠前后不变的垂直性和平行性.跟踪训练2如图①所示,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B=BC=CD=a,∠B=90°,∠C=135°.沿对角线AC将四边形折成直二面角,如图②所示.求证:平面ABD⊥平面BCD.证明∵∠ACD=135°-45°=90°,∴CD⊥AC.由已知得二面角B—AC—D是直二面角,过B作BO⊥AC,垂足为O,由AB=BC知,O为AC的中点,作OE⊥AC交AD于点E,则∠BOE=90°,∴BO⊥OE.而OE∩AC=O,∴BO⊥平面ACD.∵CD⊂平面ACD,∴BO⊥CD.又AC∩BO=O,∴CD⊥平面ABC,∵AB⊂平面ABC,∴AB⊥CD.由已知∠ABC=90°,∴AB⊥BC.而BC∩CD=C,∴AB⊥平面BCD.又∵AB⊂平面ABD,∴平面ABD⊥平面BCD.类型三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综合应用例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AB⊥AD,CD=2AB,平面P AD⊥底面ABCD,P A⊥AD.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求证:(1)P A⊥底面ABCD;(2)BE∥平面P AD;(3)平面BEF⊥平面PCD.证明(1)因为平面P AD⊥底面ABCD,且P A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D,所以P A⊥底面ABCD.(2)因为AB∥CD,CD=2AB,E为CD的中点,所以AB∥DE,且AB=DE,所以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AD.又因为BE⊄平面P AD,AD⊂平面P AD,所以BE∥平面P AD.(3)因为AB⊥AD,而且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CD,AD⊥CD.由(1)知P A⊥底面ABCD,所以P A⊥CD.又P A∩AD=A,所以CD⊥平面P AD,所以CD⊥PD.因为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所以PD∥EF,所以CD⊥EF.又EF∩BE=E,所以CD⊥平面BEF.又CD⊂平面PCD,所以平面BEF⊥平面PCD.反思与感悟(1)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之间的转化:(2)在运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时,一般需作辅助线,基本作法是过其中一个平面内一点作交线的垂线,这样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或线线垂直.跟踪训练3如图,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SA⊥平面ABCD,且SA =AB,点E为AB的中点,点F为SC的中点.求证:(1)EF⊥CD;(2)平面SCD⊥平面SCE.证明(1)连结AC,AF,BF.∵SA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SA ⊥AC . ∴AF 为Rt △SAC 的斜边SC 上的中线,∴AF =12SC .又∵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BC ⊥AB .而由SA ⊥平面ABCD ,得CB ⊥SA .又SA ∩AB =A . ∴CB ⊥平面SAB . ∵SB ⊂平面SAB , ∴CB ⊥SB ,∴BF 为Rt △SBC 的斜边SC 上的中线,∴BF =12SC .∴△AFB 为等腰三角形, ∵E 为AB 的中点,∴EF ⊥AB . 又CD ∥AB ,∴EF ⊥CD .(2)由已知易得Rt △SAE ≌Rt △CBE ,∴SE =EC ,即△SEC 是等腰三角形,∴EF ⊥SC . 又∵EF ⊥CD ,且SC ∩CD =C , ∴EF ⊥平面SCD .又EF ⊂平面SCE ,∴平面SCD ⊥平面SCE .1.给出下列四个说法: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②④解析①中若两直线平行,则结论错误;②正确;在空间中③错误;④正确.2.已知平面α⊥平面β,直线a∥α,则直线a与β的位置关系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①a⊥β;②a∥β;③a与β相交.★★答案★★①②③3.若将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沿AC折叠成直二面角,则B,D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答案★★24.如图,在三棱锥P—ABC内,侧面P AC⊥底面ABC,且∠P AC=90°,P A=1,AB=2,则PB=________.★★答案★★5解析∵侧面P AC⊥底面ABC,交线为AC,∠P AC=90°(即P A⊥AC),∴P A⊥平面ABC,∴P A⊥AB,∴PB=P A2+AB2=1+4= 5.5.如图所示,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侧面SDC⊥底面ABCD,求证:平面SDC⊥平面SBC.考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题点面面垂直性质的综合应用证明因为底面ABCD是矩形,所以BC⊥CD.又平面SDC⊥平面ABCD,平面SDC∩平面ABCD=CD,BC⊂平面ABCD,所以BC⊥平面SDC.又因为BC⊂平面SBC,所以平面SDC⊥平面SBC.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揭示了“面面垂直、线面垂直及线线垂直”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与化归思想,其转化关系如下:一、填空题1.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②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③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平面γ;④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答案★★④解析如果平面α⊥平面β,平面α内的直线有的与平面β平行,有的与平面β相交,故④错误.2.平面α⊥平面β,α∩β=l,n⊂β,n⊥l,直线m⊥α,则直线m与n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平行解析∵α⊥β,α∩β=l,n⊂β,n⊥l,∴n⊥α.又∵m⊥α,∴m∥n.3.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AD⊥BC,D为垂足,以AD为折痕,将△ABD 和△ACD折成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后,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①BD⊥CD;②BD⊥AC;③AD⊥平面BCD;④△ABC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________.★★答案★★4解析①正确,因为∠BDC为二面角B-AD-C的平面角,由题意知∠BDC=90°,所以BD⊥CD;②正确,易知BD⊥平面ACD,所以BD⊥AC;③正确,因为折叠后仍有AD⊥BD,AD⊥DC,易知AD⊥平面BCD;④正确,因为AD=BD=DC,且以D为顶点的三个角都是直角,由勾股定理知AB=BC=AC,即△ABC为等边三角形.4.如图,平面ABC⊥平面BDC,∠BAC=∠BDC=90°,且AB=AC=a,则AD=________.★★答案★★a解析取BC的中点M,连结AM,DM,则AM⊥BC,由题意得AM⊥平面BDC,∴△AMD为直角三角形,且AM=MD=22a,∴AD=a.5.设α-l-β是直二面角,直线a⊂α,直线b⊂β,a,b与l都不垂直,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a与b可能垂直,但不可能平行;②a与b可能垂直,也可能平行;③a与b不可能垂直,但可能平行;④a与b不可能垂直,也不可能平行.★★答案★★③解析由题意知,当a∥l,l∥b时,a∥b.故①④错;若a⊥b,∵b与l不垂直,在b上取点A,过A作AB⊥l,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AB⊥α.∵a⊂α,∴AB⊥a.又a⊥b,AB∩b=A,∴a⊥β⇒a⊥l.这和a与l不垂直相矛盾.∴不可能a⊥b.故②错,故填③.6.如图,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l,在l上取线段AB=4,AC,BD分别在α,β内,且AC⊥AB,DB⊥AB,AC=3,BD=6,则CD=________.★★答案★★61解析作AE∥BD,使得AE=BD,连结DE,CE,则四边形ABDE为矩形且AE⊥AB,DE⊥CE,在Rt△ACE中,CE=AC2+AE2=45,在Rt△CED中,CD=CE2+DE2=61.7.如图,若边长为4和3与边长为4和2的两个矩形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则cos α∶cos β=________.★★答案★★5∶2解析由题意,得两个矩形的对角线长分别为5,25,所以cos α=525+4=529,cos β=2529,所以cos α∶cos β=5∶2.8.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BC1⊥AC,则点C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直线________上.★★答案★★AB解析由AC⊥BC1,AC⊥AB,BC1∩AB=B,BC1,AB⊂平面ABC1,得AC⊥平面ABC1.又AC⊂平面ABC,∴平面ABC1⊥平面ABC.∴C1在平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交线AB上.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AB,∠BCD=45°,∠BAD=90°,将△ABD 沿BD折起,使平面ABD⊥平面BCD,构成三棱锥A-BCD,则在三棱锥A-BC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平面ABD⊥平面ABC;②平面ADC⊥平面BDC;③平面ABC⊥平面BDC;④平面ADC⊥平面ABC.★★答案★★④解析如图,在平面图形中CD⊥BD,折起后仍然满足CD⊥BD.由于平面ABD⊥平面BCD,故CD⊥平面ABD,CD⊥AB.又AB⊥AD,故AB⊥平面ADC,又AB⊂平面ABC,所以平面ADC⊥平面ABC.10.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平面ABD⊥平面BCD,且DA⊥平面ABC,则△ABC的形状是________三角形.★★答案★★直角解析如图所示,连结BD,作AE⊥BD于点E,因为平面ABD⊥平面BCD,易知AE⊥平面BCD,BC⊂平面BCD,所以BC⊥AE.又因为AD⊥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BC⊥AD.又AE∩AD=A,所以BC⊥平面ABD.而AB⊂平面ABD,则BC⊥AB,所以△ABC为直角三角形.二、解答题11.如图,在四棱锥A—BCDE中,底面BCDE为矩形,侧面ABC⊥底面BCDE,BC=2,CD =2,AB=AC.求证:AD⊥CE.证明如图所示,作AO⊥BC,垂足为O,连结OD.由于AO⊥BC且平面ABC⊥平面BCDE,所以AO⊥底面BCDE,且O为BC的中点,由OCCD=CDDE=12知,Rt△OCD∽Rt△CDE,从而∠ODC=∠CED,于是CE⊥OD.又∵CE⊥AO,AO∩OD=O,∴CE⊥平面AOD.∵AD⊂平面AOD,∴AD⊥CE.12.如图,在△BCD中,∠BCD=90°,BC=CD=1,AB⊥平面BCD,∠ADB=60°,E,F分别是AC,AD上的动点,且AEAC=AFAD=λ(0<λ<1).(1)当λ为何值时,平面BEF ⊥平面ABC?(2)当λ为何值时,平面BEF ⊥平面ACD?解 (1)∵AB ⊥平面BCD ,∴AB ⊥CD .又∵CD ⊥BC 且AB ∩BC =B ,∴CD ⊥平面ABC .又∵AE AC =AF AD=λ(0<λ<1), ∴不论λ为何值,恒有EF ∥CD ,∴EF ⊥平面ABC .∵EF ⊂平面BEF ,∴不论λ为何值,恒有平面BEF ⊥平面ABC .(2)由(1)知,BE ⊥EF ,又平面BEF ⊥平面ACD ,平面BEF ∩平面ACD =EF ,∴BE ⊥平面ACD ,∴BE ⊥AC .∵BC =CD =1,∠BCD =90°,∠ADB =60°,∴BD =2,AB =2tan 60°=6,∴AC =AB 2+BC 2=7.由AB 2=AE ·AC ,得AE =67, ∴λ=AE AC =67. 故当λ=67时,平面BEF ⊥平面ACD . 13.如图,在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底面是等腰三角形,AB =AC ,侧面BB 1C 1C ⊥底面ABC .(1)若D 是BC 的中点,求证:AD ⊥CC 1;(2)过侧面BB 1C 1C 的对角线BC 1的平面交侧棱AA 1于点M ,若AM =MA 1,求证:截面MBC 1⊥侧面BB 1C 1C ;(3)如果截面MBC 1⊥侧面BB 1C 1C ,那么AM =MA 1吗?请你叙述判断理由.(1)证明 ∵AB =AC ,D 是BC 的中点,∴AD ⊥BC .∵底面ABC ⊥侧面BB 1C 1C ,平面ABC ∩侧面BB 1C 1C =BC ,∴AD ⊥侧面BB 1C 1C .又CC 1⊂平面BB 1C 1C ,∴AD ⊥CC 1.(2)证明 如图,延长B 1A 1与BM 的延长线交于点N ,连结C 1N .∵AM =MA 1,MA 1∥BB 1,∴A 1M =12BB 1, NA 1=A 1B 1.∵A 1B 1=A 1C 1,∴A 1C 1=A 1N =A 1B 1,∴C 1N ⊥C 1B 1.∵底面NB 1C 1⊥侧面BB 1C 1C ,平面NB 1C 1∩侧面BB 1C 1C =C 1B 1,∴C 1N ⊥侧面BB 1C 1C .又∵C 1N ⊂平面MBC 1,∴截面MBC 1⊥侧面BB 1C 1C .(3)解 过点M 作ME ⊥BC 1于点E ,连结DE .∵截面MBC 1⊥侧面BB 1C 1C ,截面MBC 1∩侧面BB 1C 1C =BC 1,∴ME ⊥侧面BB 1C 1C .又∵AD ⊥侧面BB 1C 1C ,∴ME ∥AD ,∴M ,E ,D ,A 四点共面.∵AM ∥侧面BB 1C 1C ,∴AM ∥DE .∵AM ∥CC 1,∴DE ∥CC 1.∵D 是BC 的中点,∴E 是BC 1的中点.∴AM =DE =12CC 1=12AA 1, ∴AM =MA 1.三、探究与拓展14.如图所示,已知两个正方形ABCD 和DCEF 不在同一平面内,M ,N 分别为AB ,DF 的中点.若CD =2,平面ABCD ⊥平面DCEF ,则线段MN 的长等于________.★★答案★★6解析取CD的中点G,连结MG,NG.因为ABCD,DCEF为正方形,且边长为2,所以MG⊥CD,MG=2,NG= 2.因为平面ABCD⊥平面DCEF,平面ABCD∩平面DCEF=CD.所以MG⊥平面DCEF,又NG⊂平面DCEF,可得MG⊥NG,所以MN=MG2+NG2= 6.15.如图所示,在几何体ABC—A1B1C1中,点A1,B1,C1在平面ABC内的射影分别为A,B,C,且AB⊥BC,E为AB1的中点,AB=AA1=BB1=2CC1.求证:(1)CE ∥平面A 1B 1C 1;(2)平面AB 1C 1⊥平面A 1BC . 证明 (1)由题意知AA 1⊥平面ABC ,BB 1⊥平面ABC ,CC 1⊥平面ABC ,∴AA 1∥BB 1∥CC 1,取A 1B 1的中点F ,连结EF ,FC 1. ∵E 为AB 1的中点,∴EF ∥12A 1A ,EF =12A 1A , 又AA 1=2CC 1,∴CC 1∥12AA 1,CC 1=12AA 1, ∴EF ∥CC 1,EF =CC 1, ∴四边形EFC 1C 为平行四边形,∴CE∥C1F.又CE⊄平面A1B1C1,C1F⊂平面A1B1C1,∴CE∥平面A1B1C1.(2)∵BB1⊥平面ABC,∴BB1⊥BC.又AB⊥BC,AB∩BB1=B,∴BC⊥平面AA1B1B.∵AB1⊂平面AA1B1B,∴BC⊥AB1.∵AA1=BB1=AB,AA1∥BB1,∴四边形AA1B1B为正方形,∴AB1⊥A1B.∵A1B∩BC=B,∴AB1⊥平面A1BC.∵AB1⊂平面AB1C1,∴平面AB1C1⊥平面A1BC.。

高中数学 第1章 立体几何初步章末复习课讲义 苏教版必修2-苏教版高一必修2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 第1章 立体几何初步章末复习课讲义 苏教版必修2-苏教版高一必修2数学教案

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空间中的平行关系【例1】如图,E,F,G,H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BC,CC1,C1D1,AA1的中点.求证:(1)GE∥平面BDD1B1;(2)平面BDF∥平面B1D1H.思路探究:(1)取B1D1的中点O,证明四边形BEGO是平行四边形.(2)证B1D1∥平面BDF,HD1∥平面BDF.[证明](1)取B1D1的中点O,连结GO,OB,易证OG 12B1C1,BE12B1C1,∴OG BE,四边形BEGO为平行四边形,∴OB∥GE.∵OB平面BDD1B1,GE平面BDD1B1,∴GE∥平面BDD1B1.(2)由正方体性质得B1D1∥BD,∵B1D1平面BDF,BD平面BDF,∴B1D1∥平面BDF.连结HB,D1F,易证HBFD1是平行四边形,得HD1∥BF.∵HD1平面BDF,BF平面BDF,∴HD1∥平面BDF.∵B1D1∩HD1=D1,∴平面BDF∥平面B1D1H.1.判断或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1)利用线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2)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aα⇒a∥β);(4)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β,a∥α⇒a∥β).2.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1)利用面面平行的定义;(2)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两个平面同时平行于第三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5)利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相互转化.1.如图,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O上的点,P为平面ABC外一点.设Q为PA的中点,G为△AOC的重心.求证:QG∥平面PBC.[证明]如图,连接OG并延长,交AC于点M,连接QM,QO,OM.由G为△AOC的重心,得M为AC的中点.由Q为PA的中点,得QM∥PC.又O 为AB 的中点,所以OM ∥BC . 因为QM ∩MO =M ,QM平面QMO ,MO平面QMO ,BC ∩PC =C ,BC 平面PBC ,PC 平面PBC ,所以平面QMO ∥平面PBC .又QG平面QMO ,所以QG ∥平面PBC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例2】 如图所示,△ABC 为正三角形,EC ⊥平面ABC ,BD∥CE ,且CE =CA =2BD ,M 是EA 的中点.求证:(1)DE =DA ; (2)平面BDM ⊥平面ECA ; (3)平面DEA ⊥平面ECA .思路探究:取EC 中点F ,CA 中点N ,连结DF ,MN ,BN . (1)证△DFE ≌△ABD ,(2)证BN ⊥平面ECA ,(3)证DM ⊥平面ECA . [证明] (1)如图所示,取EC 的中点F ,连结DF ,易知DF ∥BC ,∵EC ⊥BC ,∴DF ⊥EC .在Rt △DEF 和Rt △DBA 中, ∵EF =12EC =BD ,FD =BC =AB ,∴Rt △DFE ≌Rt △ABD ,故DE =DA . (2)取CA 的中点N ,连结MN ,BN ,则MN 12EC , ∴MN ∥BD ,即N 点在平面BDM 内. ∵EC ⊥平面ABC ,∴EC ⊥BN . 又CA ⊥BN ,∴BN ⊥平面ECA . ∵BN 在平面MNBD 内, ∴平面MNBD ⊥平面ECA , 即平面BDM ⊥平面ECA .(3)∵DM ∥BN ,BN ⊥平面ECA ,∴DM ⊥平面ECA . 又DM平面DEA ,∴平面DEA ⊥平面ECA .空间垂直关系的判定方法(1)判定线线垂直的方法①计算所成的角为90°(包括平面角和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②线面垂直的性质(若a⊥α,bα,则a⊥b).(2)判定线面垂直的方法①线面垂直的定义(一般不易验证任意性);②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m,a⊥n,mα,nα,m∩n=A⇒a⊥α);③平行线垂直平面的传递性质(a∥b,b⊥α⇒a⊥α);④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α⊥β,α∩β=l,aβ,a⊥l⇒a⊥α);⑤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a⊥β);⑥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l,α⊥γ,β⊥γ⇒l⊥γ).(3)面面垂直的判定方法①根据定义(作两平面构成二面角的平面角,计算其为90°);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2.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平行四边形,PD⊥平面ABCD,M为PC的中点.(1)求证:AP∥平面MBD;(2)若AD⊥PB,求证:BD⊥平面PAD.[证明](1)如图,连结AC交BD于点O,连结OM.因为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为AC的中点.又M为PC的中点,所以OM∥PA.因为OM平面MBD,AP平面MBD,所以AP∥平面MBD.(2)因为PD⊥平面ABCD,AD平面ABCD,所以PD⊥AD.因为AD⊥PB,PD∩PB=P,PD平面PBD,PB平面PBD,所以AD⊥平面PBD.因为BD平面PBD,所以AD⊥BD.因为PD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所以PD ⊥BD .又因为BD ⊥AD ,AD ∩PD =D ,AD 平面PAD ,PD平面PAD ,所以BD ⊥平面PAD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及表面积【例3】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AD ∥BC ,AB =AD =AC =3,PA =BC =4,M 为线段AD 上一点,AM =2MD ,N 为PC 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PAB ; (2)求四面体N ­BCM 的体积.思路探究:(1)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即通过线线平行证明线面平行;(2)先求出点N 到平面BCM 的距离及△BCM 的面积,然后代入锥体的体积公式求解.[解] (1)证明:由已知得AM =23AD =2.如图,取BP 的中点T ,连接AT ,TN ,由N 为PC 中点知TN ∥BC ,TN =12BC =2.又AD ∥BC ,故TNAM ,所以四边形AMNT 为平行四边形, 于是MN ∥AT . 因为AT平面PAB ,MN平面PAB ,所以MN ∥平面PAB .(2)因为PA ⊥平面ABCD ,N 为PC 的中点, 所以N 到平面ABCD 的距离为12PA .如图,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 由AB =AC =3得,AE ⊥BC ,AE =AB 2-BE 2= 5.由AM ∥BC 得M 到BC 的距离为5, 故S △BCM =12×4×5=2 5.所以四面体N ­BCM 的体积V N ­BCM =13×S △BCM ×PA 2=453.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是现实生活中经常能够遇到的问题,在计算中应注意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及各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特别是特殊的柱、锥、台体,要注意其中矩形、梯形及直角三角形等重要的平面图形的应用,注意分割与组合的合理应用;关注展开与折叠问题.3.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且∠BAP =∠CDP =90°.(1)证明:平面PAB ⊥平面PAD ;(2)若PA =PD =AB =DC ,∠APD =90°,且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83,求该四棱锥的侧面积.[解] (1)证明:由已知∠BAP =∠CDP =90°, 得AB ⊥AP ,CD ⊥PD .由于AB ∥CD ,故AB ⊥PD ,因为AP ∩PD =P ,AP 平面PAD ,PD平面PAD ,从而AB ⊥平面PAD . 又AB平面PAB ,所以平面PAB ⊥平面PAD .(2)如图,在平面PAD 内作PE ⊥AD ,垂足为E . 由(1)知,AB ⊥平面PAD ,故AB ⊥PE ,AB ⊥AD , 可得PE ⊥平面ABCD .设AB =x ,则由已知可得AD =2x ,PE =22x . 故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V P ­ABCD =13AB ·AD ·PE =13x 3.由题设得13x 3=83,故x =2.从而结合已知可得PA =PD =AB =DC =2,AD =BC =22,PB =PC =2 2.可得四棱锥P ­ABCD 的侧面积为12PA ·PD +12PA ·AB +12PD ·DC +12BC 2sin 60°=6+2 3.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例4】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P 中,AP ∥BC ,AP ⊥AB ,AB =BC =12AP ,D 是AP 的中点,E ,F 分别为PD ,PC 的中点,将△PCD 沿CD 折起得到四棱锥P ­ABCD .(1)G 为线段BC 上任一点,求证:平面EFG ⊥平面PAD ; (2)当G 为BC 的中点时,求证:AP ∥平面EFG . 思路探究:(1)转化为证EF ⊥平面PAD ; (2)转化为证平面PAB ∥平面EFG . [证明] (1)在直角梯形ABCP 中, ∵BC ∥AP ,BC =12AP ,D 为AP 的中点.∴BCAD ,又AB ⊥AP ,AB =BC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CD ⊥AP ,CD ⊥AD ,CD ⊥PD .在四棱锥P ­ABCD 中,∵E ,F 分别为PD ,PC 的中点, ∴EF ∥CD ,EF ⊥AD ,EF ⊥PD . 又PD ∩AD =D ,PD 平面PAD ,AD平面PAD .∴EF ⊥平面PAD . 又EF平面EFG ,∴平面EFG ⊥平面PAD .(2)法一:∵G ,F 分别为BC 和PC 的中点,∴GF ∥BP . ∵GF平面PAB ,BP平面PAB ,∴GF ∥平面PAB .由(1)知,EF ∥DC ,∵AB ∥DC ,∴EF ∥AB . ∵EF平面PAB ,AB平面PAB ,∴EF ∥平面PAB .∵EF ∩GF =F ,EF 平面EFG ,GF平面EFG .∴平面EFG ∥平面PAB .∵PA 平面PAB ,∴PA ∥平面EFG .法二:取AD 中点H (略),连结GH ,HE .由(1)知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又G ,H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GH ∥CD . 由(1)知,EF ∥CD ,∴EF ∥GH . ∴四点E ,F ,G ,H 共面.∵E ,H 分别为PD ,AD 的中点,∴EH ∥PA . ∵PA平面EFGH ,EH平面EFGH .∴PA ∥平面EFGH ,即PA ∥平面EFG .空间几何中的翻折问题是几何证明,求值问题中的重点和难点,在高考中经常考查. (1)解决与翻折有关的问题的关键是搞清翻折前后的变化量和不变量,一般情况下,折线同一侧的线段的长度是不变量,而位置关系往往会发生变化,抓住不变量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2)在解决问题时,要综合考虑翻折前后的图形,既要分析翻折后的图形,也要分析翻折前的图形.4.如图(1)所示,在直角梯形ABEF 中(图中数字表示线段的长度),将直角梯形DCEF 沿CD 折起,使平面DCEF ⊥平面ABCD ,连结部分线段后围成一个空间几何体,如图(2)所示.(1) (2)(1)求证:BE ∥平面ADF ; (2)求三棱锥F ­BCE 的体积.[解] (1)证明:法一:取DF 的中点G ,连结AG ,EG ,∵CE =12DF ,∴EG CD .又∵AB CD ,∴EGAB ,∴四边形ABEG 为平行四边形, ∴BE ∥AG .∵BE 平面ADF ,AG 平面ADF , ∴BE ∥平面ADF .法二:由图(1)可知BC ∥AD ,CE ∥DF ,折叠之后平行关系不变. ∵BC 平面ADF ,AD 平面ADF , ∴BC ∥平面ADF . 同理CE ∥平面ADF .∵BC ∩CE =C ,BC ,CE 平面BCE , ∴平面BCE ∥平面ADF .∵BE 平面BCE ,∴BE ∥平面ADF .(2)法一:∵V F ­BCE =V B ­CEF ,由图(1)可知BC ⊥CD .∵平面DCEF ⊥平面ABCD ,平面DCEF ∩平面ABCD =CD ,BC 平面ABCD ,∴BC ⊥平面DCEF . 由图(1)可知DC =CE =1,S △CEF =12CE ×DC =12,∴V F ­BCE =V B ­CEF =13×BC ×S △CEF =16.法二:由图(1),可知CD ⊥BC ,CD ⊥CE , ∵BC ∩CE =C ,∴CD ⊥平面BCE .∵DF ∥CE ,点F 到平面BCE 的距离等于点D 到平面BCE 的距离为1,由图(1),可知BC =CE =1,S △BCE =12BC ×CE =12,∴V F ­BCE =13×CD ×S △BCE =16.法三:过E 作EH ⊥FC ,垂足为H ,如图所示,由图(1),可知BC ⊥CD ,∵平面DCEF ⊥平面ABCD ,平面DCEF ∩平面ABCD =CD ,BC 平面ABCD ,∴BC ⊥平面DCEF .∵EH 平面DCEF ,∴BC ⊥EH , ∴EH ⊥平面BCF .由BC ⊥FC ,FC =DC 2+DF 2=5, S △BCF =12BC ×CF =52,在△CEF 中,由等面积法可得EH =15,∴V F ­BCE =V E ­BCF =13×EH ×S △BCF =16.。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学生教案立体几何第课时(1)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学生教案立体几何第课时(1)

第11课时直线与平面垂直一、【学习导航】知识网络学习要求1.掌握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定理..3.应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定理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等有关问题.自学评价1.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符号表示:垂线:垂面:垂足:思考:在平面中,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那么在空间。

(1)过一点有几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答:(2)过一点有几条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答:2.定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3.点到平面的距离:4.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符号表示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已知:求证:证明:6.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精典范例】例1:.求证: 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 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思维点拔:要证线面垂直,只要证明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或利用定义进行证明。

Rt△ABC所在平面外一点S,且SA=SB=SC(1)求证:点S在斜边中点D的连线SD⊥面ABC(2)若直角边BA=BC,求证:BD⊥面SAC追踪训练1听课随笔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的应用1、如图, 已知PA ⊥α, PB ⊥β, 垂足分别为A 、B, 且α∩β= l , 求证: AB ⊥l .例2.已知直线l // 平面α , 求证: 直线l 各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例3.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 .(1)求证: A 1C ⊥B 1D 1 ;(2)若M 、N 分别为B 1D 1与C 1D 上的点, 且MN ⊥B 1D 1 , MN ⊥C 1D , 求证: MN//A 1C .点评:要证线线平行均可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

追踪训练2 1.已知直线l,m,n 与平面α,指出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若l ⊥α,则l 与α相交; (2)若m Ìα,n Ìα,l ⊥m,l ⊥n ,则l ⊥α; (3)若l//m,m ⊥α,n ⊥α,则l//m 2.某空间图形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试画出它的直观图,并指出其中的线面垂直关系. 3.在△ABC 中,∠B=90°,SA ⊥面ABC ,AM ⊥SC ,AN ⊥SB 垂足分别为N 、M , 求证:AN ⊥BC ,MN ⊥SC 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ABPα β lA B D CD 1C 1B 1A 1MN 听课随笔 N M C B A S。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学生教案立体几何第课时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学生教案立体几何第课时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一、知识结构二、重点难点重点: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平行、垂直的定义,判定和性质。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化。

平行,垂直判定与性质定理证明与应用。

第一课时棱柱、棱锥、棱台【学习导航】知识网络学习要求1.初步理解棱柱、棱锥、棱台的概念。

掌握它们的形成特点。

2.了解棱柱、棱锥、棱台中一些常用名称的含义。

3.了解棱柱、棱锥、棱台这几种几何体简单作图方法4.了解多面体的概念和分类.自学评价1.棱柱的概念:表示法:思考:棱柱的特点:.【答】2.棱锥的概念:表示法:思考:棱锥的特点:. 【答】3.棱台的概念:表示法:思考:棱台的特点:. 【答】4.多面体的概念:5.多面体的分类:⑴棱柱的分类⑵棱锥的分类⑶棱台的分类【精典范例】例1:设有三个命题:空间几何体简单的空间几何体基本元素(点、线、面)关系多面体(棱柱、棱锥、棱台) 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结构特征,图形表示,侧面积,体积平行、垂直、夹角、距离三视图,直观图,展开图判定、性质综合应用听课随笔棱柱、棱锥、棱台棱柱的结构特征棱锥的结构特征棱台的结构特征甲: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所围体一定是棱柱;乙:有一个面是四边形,其余各面都三角形所围成的几何体是棱锥;丙:用一个平行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得到的几何体叫棱台。

以上各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0 B. 1 C. 2 D. 3例2:画一个四棱柱和一个三棱台。

【解】四棱柱的作法:⑴画上四棱柱的底面----画一个四边形;⑵画侧棱-----从四边形的每一个顶点画平行且相等的线段;⑶画下底面------顺次连结这些线段的另一个端点⑷画一个三棱锥,在它的一条侧棱上取一点,从这点开始,顺次在各个侧面画出与底面平行的线段,将多余的线段檫去.点评:(1)被遮挡的线要画成虚线(2)画台由锥截得思维点拔:解柱、锥、台概念性问题和画图需要:(1).准确地理解柱、锥、台的定义(2).灵活理解柱、锥、台的特点:例如:棱锥的特点是:⑴两个底面是全等的多边形;⑵多边形的对应边互相平行;⑶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数学新学案同步苏教版必修二讲义: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1.2.3 第1课时

数学新学案同步苏教版必修二讲义: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1.2.3 第1课时

1.2.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学习目标1.掌握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会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掌握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识点一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思考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线段BC1所在的直线与长方体的六个面所在的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答案★★三种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2)直线与平面相交;(3)直线与平面平行.梳理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知识点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思考1如图,一块矩形木板ABCD的一边AB在平面α内,把这块木板绕AB转动,在转动过程中,AB的对边CD(不落在α内)和平面α有何位置关系?★★答案★★平行.思考2如图,平面α外的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内的直线b.这两条直线共面吗?直线a与平面α相交吗?★★答案★★由于直线a∥b,所以两条直线共面,直线a与平面α不相交.梳理1.若直线a与平面α内的所有直线都不平行,则a不平行于平面α.(√)2.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平行.(×)类型一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如果a,b是两条直线,a∥b,那么a平行于经过b的任何一个平面;②如果直线a和平面α满足a∥α,那么a与平面α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平行;③如果直线a,b满足a∥α,b∥α,那么a∥b;④如果平面α的同侧有两点A,B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那么AB∥α.★★答案★★④解析如图,在长方体ABCD-A′B′C′D′中,AA′∥BB′,但AA′在过BB′的平面AB′内,故①不正确;AA′∥平面B′C,BC⊂平面B′C,但AA′不平行于BC,故②不正确;AA′∥平面B′C,A′D′∥平面B′C,但AA′与A′D′相交,所以③不正确;④显然正确.反思与感悟(1)此类题在求解时,常受思维定势影响,误以为直线在平面外就是直线与平面平行.(2)判断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问题,其解决方式除了定义法外,还可以借助模型(如长方体)和举反例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跟踪训练1若直线a不平行于平面α,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α内的所有直线都与直线a异面;②α内不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③α内的直线都与a相交;④直线a与平面α有公共点.★★答案★★④解析直线a不平行于平面α,则a与平面α相交或a⊂α,故④正确.类型二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命题角度1 以锥体为背景证明线面平行例2 如图,M ,N 分别是底面为矩形的四棱锥P —ABCD 的棱AB ,PC 的中点,求证:MN ∥平面P AD .证明 如图所示,取PD 的中点E ,连结AE ,NE ,∵N 是PC 的中点, ∴EN ∥DC , EN =12DC .又∵AM ∥CD ,AM =12CD ,∴NE ∥AM ,NE =AM ,∴四边形AMNE是平行四边形,∴MN∥AE.又∵AE⊂平面P AD,MN⊄平面P AD,∴MN∥平面P AD.反思与感悟利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的关键是在平面内找出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常利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公理等.跟踪训练2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P是平面ABCD外一点,M,N分别是AB,PC的中点.求证:MN∥平面P AD.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题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证明证明如图,取PD的中点G,连结GA,GN.∵G,N分别是△PDC的边PD,PC的中点,∴GN ∥DC ,GN =12DC .∵M 为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B 的中点, ∴AM =12DC ,AM ∥DC ,∴AM ∥GN ,AM =GN ,∴四边形AMNG 为平行四边形,∴MN ∥AG . 又∵MN ⊄平面P AD ,AG ⊂平面P AD , ∴MN ∥平面P AD .命题角度2 以柱体为背景证明线面平行例3 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E ,F 分别是棱AB ,BC ,A 1C 1的中点,求证:EF ∥平面A 1CD .证明 ∵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F 为A 1C 1的中点, ∴A 1F 綊12AC ,∵D ,E 分别是棱AB ,BC 的中点, ∴DE 綊12AC ,∴A 1F 綊DE ,则四边形A 1DEF 为平行四边形, ∴EF ∥A 1D .又EF ⊄平面A 1CD 且A 1D ⊂平面A 1CD , ∴EF ∥平面A 1CD .反思与感悟 证明以柱体为背景包装的线面平行证明题,常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遇到题目中含有线段中点,常利用取中点去寻找平行线的方法.跟踪训练3如图所示,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1)求证:BC1∥平面AB1D1;(2)若E,F分别是D1C,BD的中点,求证:EF∥平面ADD1A1.证明(1)∵BC1∥AD1,BC1⊄平面AB1D1,AD1⊂平面AB1D1,∴BC1∥平面AB1D1.(2)∵点F为BD的中点,∴F为AC的中点.又∵点E为D1C的中点,∴EF∥AD1,∵EF⊄平面ADD1A1,AD1⊂平面ADD1A1,∴EF∥平面ADD1A1.1.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①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α;②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③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平行.★★答案★★0解析①中,当l∩α=A时,除A点以外所有的点均不在α内;②中,当l∥α时,α中有无数条直线与l异面;③中,另一条直线可能在平面内.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DD1的中点,则A1C1与平面ACE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题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答案★★平行解析∵A1C1∥AC,A1C1⊄平面ACE,AC⊂平面ACE,∴A1C1∥平面ACE.3.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E,F分别是AB,CD的中点,将△ADE沿DE折起,如图(2)所示,则BF与平面ADE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平行解析∵BF∥DE,DE⊂平面ADE,BF⊄平面ADE,∴BF∥平面ADE.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面对角线A1D,B1D1的中点,则正方体6个面中与直线EF平行的平面有________________.★★答案★★平面C1CDD1和平面A1B1BA解析如图,连结A1C1,C1D,在△A1C1D中,EF为中位线,∴EF∥C1D,又EF⊄平面C1CDD1,C1D⊂平面C1CDD1,∴EF∥平面C1CDD1.同理可得EF∥平面A1B1BA.故与EF平行的平面有平面C1CDD1和平面A1B1BA.5.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点O是AC与BD的交点.求证:B1O∥平面A1C1D.证明如图,连结B1D1,交A1C1于点O1,连结DO1.∵O1B1=DO,O1B1∥DO,∴四边形O1B1OD为平行四边形,∴B1O∥O1D.∵B1O⊄平面A1C1D,O1D⊂平面A1C1D,∴B1O∥平面A1C1D.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其分类方式有两种:一类是按直线与平面是否有公共点,另一类是按直线是否在平面内.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关键是在已知平面内找出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即要证直线和平面平行,先证直线和直线平行,即由立体向平面转化,由高维向低维转化.一、填空题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若一条直线a与平面α平行,则直线a与平面α没有公共点;②若一条直线a与平面α有公共点,则直线a与平面α相交;③若一条直线a与平面α有两个公共点,则a⊂α.★★答案★★①③解析因为当a∥α时,a与α无公共点,所以①正确;因为当直线a与平面α有两个公共点时,a⊂α,所以②错误,③正确.2.若直线l与平面α不平行,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①α内的所有直线都与直线l异面;②α内不存在与l平行的直线;③α内的直线与l相交;④直线l与平面α有公共点.★★答案★★④解析①中,过公共点的直线与直线l相交,不异面,①错误;②③中,当l⊂α时,α内有无数多条直线与l平行,故②③错;④中,直线l与平面α不平行,则直线l与平面α相交或在平面内,所以l与平面α有公共点,故④正确.3.若平面外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到该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条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平行或相交解析当两点在平面的一侧时,这条直线与平面平行;当两点在平面的两侧时,这条直线与平面相交.所以这条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相交.4.若P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E,F,G分别是AB,BC,PC的中点,则图中与过E,F,G的截面平行的线段有________条.★★答案★★2解析由题意知,EF∥AC,FG∥PB,∴AC∥平面EFG,PB∥平面EFG,即有2条与平面EFG平行的线段.5.如图,在五面体ABCDEF中,四边形CDEF为矩形,M,N分别是BF,BC的中点,则MN与平面ADE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填“平行”或“相交”)★★答案★★平行解析∵M,N分别是BF,BC的中点,∴MN∥CF.又四边形CDEF为矩形,∴CF∥DE,∴MN∥DE.又MN⊄平面ADE,DE⊂平面ADE,∴MN∥平面ADE.6.如图所示,长方体ABCD—A1B1C1D1中,与BC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与BC1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与平面A1C1和平面A1B都平行的棱是________.★★答案★★平面A1C1与平面AD1平面AD1CD解析观察图形,根据判定定理可知,与BC平行的平面是平面A1C1与平面AD1;与BC1平行的平面是平面AD1;由于平面A1C1与平面A1B的交线是A1B1,所以与其都平行的棱是CD. 7.若AB,BC,CD是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线段,则经过它们中点的平面和直线A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平行解析这三条线段放在正方体内如图,显然AC∥EF,AC⊄平面EFG.EF⊂平面EFG,故AC∥平面EFG.8.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和BC上的点,若AE∶EB=CF∶FB=1∶3,则对角线AC和平面DEF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平行解析∵AE∶EB=CF∶FB=1∶3,∴EF∥AC.又∵EF⊂平面DEF,AC⊄平面DEF,∴AC∥平面DEF.9.过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任意两条棱的中点作直线,其中与平面DBB1D1平行的直线共有________条.★★答案★★12解析如图所示,与BD平行的有4条,与BB1平行的有4条,四边形GHFE的对角线与平面BB1D1D平行,同等位置有4条,总共12条.10.如图,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则能得出AB∥平面MNP的图形的序号是________.(写出所有符合要求的图形序号)★★答案★★①③解析①如图(1),Q为所在棱的中点,连结MQ,NQ,PQ,则NQ∥AB,且NQ⊂平面MNP,AB⊄平面MNP,∴AB∥平面MNP.②过N作AB的平行线交底面正方形于其中心O,NO⊄平面MNP,AB⊄平面MNP,∴AB与平面MNP不平行.③易知AB∥MP,MP⊂平面MNP,AB⊄平面MNP,∴AB∥平面MNP.④如图(2),过M作MC∥AB,∵MC⊄平面MNP,AB⊄平面MNP,∴AB与平面MNP不平行.二、解答题11.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Q是P A的中点.求证:PC∥平面BDQ.证明连结AC,交BD于O,连结OQ,因为底面ABCD为正方形,所以O为AC的中点.又因为Q是P A的中点,所以OQ∥PC,又因为OQ⊂平面BDQ,PC⊄平面BDQ,所以PC∥平面BDQ.12.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相交于点O,点G为BC的中点.求证:OG∥平面EFCD.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O,∴点O是BD的中点.又点G为BC的中点,∴OG∥CD.又OG⊄平面EFCD,CD⊂平面EFCD,∴OG∥平面EFCD.13.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E,P是线段CD的中点,在直线AE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PM∥平面BCE.若存在,指出点M的位置,并证明你的结论.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题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证明解如图,存在点M,当点M是线段AE的中点时,PM ∥平面BCE .取BE 的中点N ,连结CN ,MN ,MN ∥AB 且MN =12AB , 又PC ∥AB 且PC =12AB , 所以四边形MNCP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PM ∥CN .因为PM ⊄平面BCE ,CN ⊂平面BCE ,所以PM ∥平面BCE .三、探究与拓展14.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M ,N 分别是△ACD ,△BCD 的重心,则四面体的四个面中与MN 平行的是________.考点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题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答案★★平面ABC,平面ABD解析连结BN,AM,并延长交CD于点E.由题意易得MN∥AB,MN⊄平面ABC,AB⊂平面ABC,AB⊂平面ABD,∴MN∥平面ABC,MN∥平面ABD.15.已知点S是正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外的一点,且SA=SB=SC,SG为△SAB边AB上的高,D,E,F分别是AC,BC,SC的中点,试判断SG与平面DEF的位置关系,并给予证明.解SG∥平面DEF.证明如下:连结CG交DE于点H,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DE∥AB,在△ACG中,D是AC的中点,且DH∥AG,∴H是CG的中点.∴FH是△SCG的中位线,∴FH∥SG.又SG⊄平面DEF,FH⊂平面DEF,∴SG∥平面DEF.。

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2讲义:第一章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2讲义:第一章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第1课时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直棱柱:侧棱和底面垂直的棱柱.(2)正棱柱:底面为正多边形的直棱柱.(3)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正投影是底面中心的棱锥.(4)正棱台:正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观察下列多面体:问题1: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提示:以底面周长为长,高为宽的矩形.问题2:正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提示:若干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问题3:正棱台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提示:若干个全等的等腰梯形.几个特殊的多面体的侧面积公式(1)S 直棱柱侧=ch (h 为直棱柱的高); (2)S 正棱锥侧=12ch ′(h ′为斜高);(3)S 正棱台侧=12(c +c ′)h ′(h ′为斜高).观察下列旋转体:问题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 提示:以底面周长为长,高为宽的矩形. 问题2: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 提示:扇形.问题3: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 提示:扇环.几种旋转体的侧面积公式 (1)S 圆柱侧=cl =2πrl . (2)S 圆锥侧=12cl =πrl .(3)S 圆台侧=12(c +c ′)h =π(r +r ′)l .1.柱、锥、台的表面积即全面积应为侧面积与底面积的和.2.柱、锥、台的侧面积的求法要注意柱、锥、台的几何特性,必要时要展开. 3.柱、锥、台的侧面积之间的关系(1)正棱柱、正棱锥、正棱台侧面积之间的关系: S 正棱柱侧――→h ′=hc ′=cS 正棱台侧――→c ′=0S 正棱锥侧. (2)圆柱、圆锥、圆台表面积之间的关系: S 圆柱侧――→r 1=r 2S 圆台侧――→r 1=0S 圆锥侧.[例1] 正四棱锥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2倍,高是3,求它的表面积.[思路点拨] 由S 侧与S 底的关系,求得斜高与底面边长之间的关系,进而求出斜高和底面边长,最后求表面积.[精解详析] 如图,设PO =3,PE 是斜高,∵S 侧=2S 底,∴4·12·BC ·PE =2BC 2.∴BC =PE .在Rt △POE 中,PO =3,OE =12BC =12PE .∴9+(PE2)2=PE 2.∴PE =2 3.∴S 底=BC 2=PE 2=(23)2=12. S 侧=2S 底=2×12=24. ∴S 表=S 底+S 侧=12+24=36.[一点通] 求棱锥、棱台及棱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关键是求底面边长,高,斜高,侧棱.求解时要注意直角三角形和梯形的应用.1.已知一个三棱锥的每一个面都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则此三棱锥的表面积为________.解析:三棱锥的每个面(正三角形)的面积都是34,所以三棱锥 的表面积为4×34= 3. ★★答案★★: 32.底面为正方形的直棱柱,它的底面对角线长为2,体对角线长为6,则这个棱柱的侧面积是________.解析:设直棱柱底面边长为a ,高为h ,则h =6-2=2,a =2×22=1, 所以S 棱柱侧=4×1×2=8. ★★答案★★:83.正四棱台的高是12 cm ,两底面边长之差为10 cm ,表面积为512 cm 2,求底面的边长.解:如图,设上底面边长为x cm ,则下底面边长为(x +10)cm ,在Rt △E 1FE 中,EF =x +10-x2=5(cm).∵E 1F =12 cm ,∴斜高E 1E =13 cm. ∴S 侧=4×12(x +x +10)×13=52(x +5),S 表=52(x +5)+x 2+(x +10)2=2x 2+72x +360. ∵S 表=512 cm 2, ∴2x 2+72x +360=512. 解得x 1=-38(舍去),x 2=2. ∴x 2+10=12.∴正四棱台的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2 cm 、12 cm.[例2] 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是10 cm 和20 cm ,它的侧面展开图的扇环的圆心角是180°,那么圆台的表面积是多少?[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可先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即在展开图内求母线的长,再进一步代入侧面积公式求出侧面积,进而求出表面积.[精解详析]如图所示,设圆台的上底面周长为c ,因为扇环的圆心角是180°,故c =π·SA =2π×10,所以SA=20,同理可得SB=40,所以AB=SB-SA=20,∴S表面积=S侧+S上+S下=π(r1+r2)·AB+πr21+πr22=π(10+20)×20+π×102+π×202=1 100π(cm2).故圆台的表面积为1 100πcm2.[一点通](1)求圆柱、圆锥和圆台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只需求出上、下底半径和母线长即可,求半径和母线长时常借助轴截面.(2)对于与旋转体有关的组合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它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组成,然后再根据条件求各个简单组合体的半径和母线长,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4.若一个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边三角形,其面积为3,则这个圆锥的全面积是________.解析:根据轴截面面积是3,可得圆锥的母线长为2,底面半径为1,所以S=πr2+πrl=π+2π=3π.★★答案★★:3π5.如图所示,在底半径为2,母线长为4的圆锥中内接一个高为3的圆柱,求圆柱的表面积.解: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x,圆锥高h=42-22=23,画轴截面积图(如图),则3 23=2-x2.故圆锥内接圆柱的底半径x=1.则圆柱的表面积S=2π·12+2π·1·3=(2+23)π.6.一个直角梯形的上、下底的半径和高的比为1∶2∶3,求它绕垂直于上、下底的腰旋转后形成的圆台的上底面积、下底面积和侧面积的比.解:如图所示,设上、下底的半径和高分别为x、2x、3x,则母线长l=(2x-x)2+(3x)2=2x,∴S上底=πx2,S下底=π(2x)2=4πx2,S侧=π(x+2x)·2x=6πx2,∴圆台的上底面积、下底面积和侧面积之比为1∶4∶6.1.正棱柱、正棱锥、正棱台的所有侧面都全等,因此求侧面积时,可先求一个侧面的面积,然后乘以侧面的个数.2.棱台是由棱锥所截得到的,因此棱台的侧面积可由大小棱锥侧面积作差得到.3.旋转体的轴截面是化空间问题为平面问题的重要工具,因为在轴截面中集中体现了旋转体的“关键量”之间的关系.在推导这些量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比例性质的应用.课下能力提升(十)1.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高为23,则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解析:S侧=πRl=π×2×(23)2+22=8π.★★答案★★:8π2.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a,高为33a,则此棱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解析:如图,在正三棱锥S-ABC中,过点S作SO⊥平面ABC于O点,则O为△ABC的中心,连结AO并延长与BC相交于点M,连结SM,SM即为斜高h′,在Rt△SMO中,h ′=(33a )2+(36a )2=156a ,所以侧面积S =3×12×156a ×a =154a 2. ★★答案★★:154a 23.一个圆台的母线长等于上、下底面半径和的一半,且侧面积是32π,则母线长为________.解析:设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 ′、r ,则母线l =12(r ′+r ).∴S 侧=π(r +r ′)·l =π·2l ·l =2πl 2=32π.∴l =4.★★答案★★:44.一个圆柱的底面面积是S ,其侧面积展开图是正方形,那么该圆柱的侧面积为________.解析: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则S =πR 2,R =Sπ,底面周长c =2πR . 故圆柱的侧面积为S 圆柱侧=c 2=(2πR )2=4π2Sπ=4πS .★★答案★★:4πS5.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三棱锥D 1­AB 1C 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比为________.解析:设正方体棱长为1,则其表面积为6,三棱锥D 1­AB 1C 为正四面体,每个面都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其表面积为4×12×2×62=23,所以三棱锥D 1­AB 1C 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比为1∶ 3.★★答案★★:1∶ 36.以圆柱的上底中心为顶点,下底为底作圆锥,假设圆柱的侧面积为6,圆锥的侧面积为5,求圆柱的底面半径.解:如图所示,设圆柱底面圆的半径为R ,高为h ,则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设圆锥母线长为l ,则有l =R 2+h 2.①依题意,得⎩⎪⎨⎪⎧2πRh =6,πRl =5,②由①②,得R =2ππ,即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ππ.7.设正三棱锥S -ABC 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2倍,正三棱锥的高SO =3,求此正三棱锥的全面积.解:设正三棱锥底面边长为a ,斜高为h ′,如图所示,过O 作OE ⊥AB ,则SE ⊥AB ,即SE =h ′.∵S 侧=2S 底,∴12×3a ×h ′=34a 2×2,∴a =3h ′. ∵SO ⊥OE ,∴SO 2+OE 2=SE 2, ∴32+(36×3h ′)2=h ′2. ∴h ′=23,∴a =3h ′=6. ∴S 底=34a 2=34×62=93,S 侧=2S 底=18 3. ∴S 全=S 侧+S 底=183+93=27 3. 8.如图所示,表示一个用鲜花做成的花柱,它的下面是一个直径为1 m 、高为3 m 的圆柱形物体,上面是一个半球形体.如果每平方米大约需要鲜花150朵,那么装饰这个花柱大约需要多少朵鲜花(π取3.1)?解:圆柱形物体的侧面面积S 1≈3.1×1×3=9.3(m 2),半球形物体的表面积为S 2≈2×3.1×(12)2≈1.6(m 2), 所以S 1+S 2≈9.3+1.6=10.9(m 2). 10.9×150≈1 635(朵).答:装饰这个花柱大约需要1 635朵鲜花.第2课时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观察下列几何体:问题1:你能否求出上述几何体的体积吗? 提示:能.问题2:要求上述几何体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 提示:底面积和高.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1)柱体体积:V 柱体=Sh .其中S 为柱体的底面积,h 为高. (2)锥体体积:V 锥体=13Sh .其中S 为锥体的底面积,h 为高.(3)台体体积:V 台体=13h (S +SS ′+S ′).其中S ,S ′分别为台体的两底面面积,h 为台体的高.2009年12月4日,阿迪达斯和国际足联在开普敦共同发布2010年南非世界杯官方比赛用球“JABULANI ”,“JABULANI ”源于非洲祖鲁语,意为“普天同庆”,新的比赛用球在技术上取得历史性突破,设计上融入了南非元素.问题1:根据球的形成定义,体育比赛中用到的足球与数学中的球有何不同? 提示:比赛中的足球是空心的,而数学中的球是实体球. 问题2:给你一个足球能否计算出这个足球表皮面积和体积? 提示:能,只要知道球的半径即可求出.1.球的表面积设球的半径为R ,则球的表面积S =4πR 2,即球的表面积等于它的大圆面积的4倍. 2.球的体积设球的半径为R ,则球的体积V =43πR 3.1.求柱、锥、台的体积要注意底面积与高的确定,必要时注意分割. 2.柱体、锥体、台体之间体积公式的关系3.要求球的表面积,只需求出球的半径.4.球的体积与球的半径的立方成正比,即球的体积是关于球的半径的增函数.[例1] (1)底面为正三角形的直棱柱的侧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2.且与该侧面内的底边所成的角为45°,求此三棱柱的体积.(2)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P A ⊥CD ,P A =1,PD = 2.求此四棱锥的体积.[思路点拨] (1)由条件求出高和底面边长,再利用公式求体积;(2)解本题的关键是求四棱锥的高,可证明P A ⊥底面ABCD ,再利用公式求体积.[精解详析] (1)如图,由条件知此三棱柱为正三棱柱.∵正三棱柱的面对角线AB 1=2. ∠B 1AB =45°.∴AB =2×sin 45°=2=BB 1. ∴V 三棱柱=S △ABC ·BB 1=34×(2)2×2=62. (2)在△P AD 中,P A =AD =1,PD =2, ∴P A 2+AD 2=PD 2.∴P A ⊥AD ,又P A ⊥CD ,且AD ∩CD =D , ∴P A ⊥平面ABCD ,从而P A 是底面ABCD 上的高, ∴V 四棱锥=13S 正方形ABCD ·P A =13×12×1=13.[一点通] 求柱体、锥体的体积,关键是求其高,对柱体而言,高常与侧棱、斜高及其在底面的射影组成直角三角形,对棱锥而言,求高时,往往要用到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因为棱锥的高实际上是顶点向底面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1.一圆锥母线长为1,侧面展开图圆心角为240°,则该圆锥的体积为________. 解析:设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弧长为l , 则l =240°×π×1180°=4π3.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则4π3=2πr ,r =23.V =π3·⎝⎛⎭⎫232·12-49=4π33·59=4581π. ★★答案★★:4581π2.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柱等高并且侧面积相等,则正方体与圆柱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解析:设正方体棱长为1,则S 正方体侧=S 圆柱侧=4, 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则2πr ×1=4,r =2π,V 正方体=1,V 圆柱=π⎝⎛⎭⎫2π2·1=4π.∴V 正方体∶V 圆柱=π∶4. ★★答案★★:π∶4[例2] 圆台上底的面积为16π cm 2,下底半径为6 cm ,母线长为10 cm ,那么,圆台的侧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作轴截面可以得到等腰梯形,为了得到高,可将梯形分割为直角三角形和矩形,利用它们方便地解决问题.[精解详析]如图,由题意可知,圆台的上底圆半径为4 cm , 于是S 圆台侧=π(r +r ′)l =100π(cm 2). 圆台的高h =BC=BD 2-(OD -AB )2 =102-(6-4)2=46(cm),V 圆台=13h (S +SS ′+S ′)=13×46×(16π+16π×36π+36π)=3046π3(cm 3).[一点通] 求台体的体积关键是求高,为此常将有关计算转化为平面图形(三角形或特殊四边形)来计算.对于棱台往往要构造直角梯形和直角三角形;在旋转体中通常要过旋转轴作截面得到直角三角形、矩形或等腰梯形.3.正四棱台两底面边长为20 cm 和10 cm ,侧面积为780 cm 2,求其体积. 解:如图所示,正四棱台ABCD ­A 1B 1C 1D 1中,A 1B 1=10 cm ,AB =20 cm.取A 1B 1的中点E 1,AB 的中点E ,连结E 1E ,则E 1E 是侧面ABB 1A 1的高.设O 1,O 分别是上,下底面的中心,则四边形EOO 1E 1是直角梯形.S 侧=4×12×(10+20)·E 1E ,即780=60E 1E ,解得E 1E =13 (cm).在直角梯形EOO 1E 1中,O 1E 1=12A 1B 1=5 (cm),OE =12AB =10 (cm),所以O 1O =E 1E 2-(OE -O 1E 1)2=132-52=12(cm).所以V =13×12×(102+202+102×202)=2800(cm 3).[例3] 一个球内有相距9 cm 的两个平行截面,它们的面积分别为49π cm 2和400π cm 2.求球的表面积.[思路点拨] 由于题中没有说明截面的位置,故需分类讨论.[精解详析] (1)当截面在球心的同侧时,如图所示为球的轴截面.由球的截面性质知,AO 1∥BO 2,且O 1,O 2分别为两截面圆的圆心, 则OO 1⊥AO 1,OO 2⊥BO 2.设球的半径为R.因为圆O2的面积为49π,即π·O2B2=49π,所以O2B=7.同理,因为π·O1A2=400π,所以O1A=20.设OO1=x,则OO2=(x+9).在Rt△OO1A中,R2=x2+202,在Rt△OO2B中,R2=(x+9)2+72,所以,x2+202=(x+9)2+72,解得x=15.即R2=x2+202=252.故S球=4πR2=2 500π.所以,球的表面积为2 500πcm2.(2)当截面位于球心O的两侧时,如图所示为球的轴截面.由球的截面性质知,O1A∥O2B,且O1,O2分别为两截面圆的圆心,则OO1⊥AO1,OO2⊥O2B.设球的半径为R.因为圆O2的面积为49π,即π·O2B2=49π,所以O2B=7.同理,因为π·O1A2=400π,所以O1A=20.设O1O=x,则OO2=(9-x).在Rt△OO1A中,R2=x2+202,在Rt△OO2B中,R2=(9-x)2+72.所以x2+400=(9-x)2+49,解得x=-15,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球的表面积为2 500πcm2.[一点通]球的截面性质:球心与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本题利用球的截面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借助于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解决问题.4.(新课标全国卷Ⅰ)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 cm,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 cm,如果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________ cm3.解析:设球半径为R cm,根据已知条件知正方体的上底面与球相交所得截面圆的半径为4 cm,球心到截面的距离为(R-2) cm,所以由42+(R-2)2=R2,得R=5,所以球的体积V=43πR3=43π×53=500π3cm3.★★答案★★:500π35.过球的一条半径的中点,作垂直于该半径的平面,则所得截面的面积与球的表面积的比为________.解析:过球心作球的截面,如图所示,设球的半径为R,截面圆的半径为r,则有r=R2-⎝⎛⎭⎫R22=32R,则球的表面积为4πR2,截面的面积为π⎝⎛⎭⎫32R2=34πR2,所以截面的面积与球的表面积的比为34πR24πR2=316.★★答案★★:3166.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长分别是3,4,5,且它的八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和体积是多少?解:设球的半径为R,则由已知得(2R)2=32+42+52,故R2=252,∴R=522,∴S球=4πR2=50π,∴V球=43πR3=43π·(522)3=12532π.1.求柱、锥、台体的体积时,由条件画出直观图,然后根据几何体的特点恰当进行割补,可能使复杂问题变得直观易求.2.求球与多面体的组合问题,通过多面体的一条侧棱和球心,或“切点”“接点”作出截面图.3.球的截面是一个圆面、圆心与球心的连线与截面圆垂直,且满足d =R 2-r 2(d 为球心到截面圆的距离).课下能力提升(十一)1.一个圆锥与一个球的体积相等,圆锥的底面半径是球的半径的3倍,圆锥的高与底面半径之比为________.解析:设球的半径为r ,则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r ,设圆锥的高为h ,则43πr 3=13π(3r )2h ,解得h =49r ,所以圆锥的高与底面半径之比为427.★★答案★★:4272.如果轴截面为正方形的圆柱的侧面积是4π,那么圆柱的体积等于________. 解析: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则圆柱的母线长为2r , 由题意得S 圆柱侧=2πr ×2r =4πr 2=4π,所以r =1, 所以V 圆柱=πr 2×2r =2πr 3=2π. ★★答案★★:2π3.(福建高考)三棱锥P -ABC 中,P A ⊥底面ABC ,P A =3,底面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则三棱锥P -ABC 的体积等于________.解析:依题意有,三棱锥P -ABC 的体积V =13S △ABC ·|P A |=13×34×22×3= 3.★★答案★★: 34.在△ABC 中,AB =2,BC =1.5,∠ABC =120°,若使△ABC 绕直线BC 旋转一周,则所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_.解析:V =V 大圆锥-V 小圆锥=13π(3)2(1+1.5-1)=32π.★★答案★★:32π5.(天津高考)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在一个球面上.若球的体积为9π2, 则正方体的棱长为________.解析: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 ,其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由球的体积为9π2,得43πR 3=9π2,解得R =32.由2R =3x ,得x =2R3= 3.★★答案★★: 36.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面ABCD 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EF ∥AB ,EF =32,EF 与平面AC 的距离为2,求该多面体的体积.解:如图,设G ,H 分别是AB ,DC 的中点,连结EG ,EB ,EC ,EH ,HG ,HB ,∵EF ∥AB ,EF =12AB =GB ,∴四边形GBFE 为平行四边形,则EG ∥FB ,同理可得EH ∥FC ,GH ∥BC ,得三棱柱EGH -FBC 和棱锥E ­AGHD . 依题意V E ­AGHD =13S AGHD ×2=13×3×32×2=3, 而V EGH ­FBC =3V B ­EGH =3×12V E ­BCHG =32V E ­AGHD =92,∴V 多面体=V E ­AGHD +V EGH ­FBC =152.7.已知正四棱台两底面面积分别为80 cm 2和245 cm 2,截得这个正四棱台的原棱锥的高是35 cm ,求正四棱台的体积.解:如图,SO =35,A ′O ′=25,AO =752,由SO ′SO =A ′O ′AO ,得SO ′=35×25752=20.∴OO ′=15.∴V 正四棱台=13×15×(80+80×245+245)=2 325.即正四棱台的体积为2 325 cm 3.8.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等腰梯形,AB ∥CD ,AC ⊥BD ,垂足为H ,PH 是四棱锥的高.(1)证明:平面P AC ⊥平面PBD ;(2)若AB =6,∠APB =∠ADB =60°,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 解:(1)证明:因为PH 是四棱锥P -ABCD 的高,所以AC ⊥PH .又AC ⊥BD ,PH ,BD 都在平面PBD 内,且PH ∩BD =H , 所以AC ⊥平面PBD ,故平面P AC ⊥平面PBD .(2)因为ABCD 为等腰梯形,AB ∥CD ,AC ⊥BD ,AB =6,所以HA =HB = 3. 因为∠APB =∠ADB =60°, 所以P A =PB =6,HD =HC =1, 可得PH = 3.等腰梯形ABCD 的面积为S =12AC ×BD =2+ 3.所以四棱锥的体积为V =13×(2+3)×3=3+233.一、空间几何体1.多面体与旋转体(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但是要注意“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不一定是棱柱”.(2)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棱锥.注意:一个棱锥至少有四个面,所以三棱锥也叫四面体.(3)棱台是利用棱锥来定义的,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得到两个几何体,一个仍然是棱锥,另一个称之为棱台,截面叫做上底面,原棱锥的底面叫做下底面.注意:解决台体常用“台还原成锥”的思想.(4)将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分别绕着它的一边、一直角边、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分别叫做圆柱、圆锥、圆台,这条直线叫做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一周而成的圆面叫做底面,不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这条边都叫做母线.2.直观图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的关键是确定多边形顶点的位置,因为多边形顶点的位置一旦确定,依次连结这些顶点就可画出多边形来,因此平面多边形水平放置时,直观图的画法可以归结为确定点的位置的画法.画立体图形与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相比多了一个z 轴,最大区别是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有实线与虚线之分,而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全为实线.二、平面的基本性质1.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内容图形符号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A∈α,B∈α⇒AB⊂α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经过这个公共点的一条直线P∈α,且P∈β⇒α∩β=l,且P∈l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A,B,C三点不共线⇒存在唯一的平面α使A,B,C∈α公理3的三个推论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2.三个公理的主要作用(1)公理1的作用:①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点是否在平面内.②用直线检验平面.(2)公理2的作用:①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②证明点共线.(3)公理3的作用:①确定平面;②证明点线共面.三、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相交、平行、异面三种.注意:两直线垂直有“相交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1.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 (1)线线平行的定义;(2)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a ∥α,a ⊂β,α∩β=b ⇒a ∥b ; (4)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a ⊥α,b ⊥α⇒a ∥b ; (5)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α∩γ=a ,β∩γ=b ⇒a ∥b .2.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1)线线垂直的定义:两条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在研究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时,要通过平移把异面直线转化为相交直线;(2)线面垂直的性质:a ⊥α,b ⊂α⇒a ⊥b ; (3)线面垂直的性质:a ⊥α,b ∥α⇒a ⊥b . 四、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空间中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 注意:直线在平面外包括平行和相交两种关系. 1.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 (1)线面平行的定义;(2)判定定理:a ⊄α,b ⊂α,a ∥b ⇒a ∥α; (3)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α∥β,a ⊂α⇒a ∥β. 2.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 (1)线面垂直的定义;(2)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m ,n ⊂α,m ∩n =A l ⊥m ,l ⊥n ⇒l ⊥α; (3)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l ⊥α⇒l ⊥β;(4)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α⊥β,α∩β=l ,a ⊂α,a ⊥l ⇒a ⊥β . 五、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平行和相交两种. 1.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 (1)面面平行的定义; (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 ∥β,b ∥β,a ⊂α,b ⊂α,a ∩b =A ⇒α∥β; (3)线面垂直的性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2.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1)面面垂直的定义: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 ⊥β,a ⊂α⇒α⊥β. 3.证明空间线面平行或垂直需注意三点 (1)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 (2)适当添加辅助线(面);(3)用定理时先明确条件,再由定理得出相应结论. 六、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棱锥、棱台、棱柱的侧面积公式间的联系S 正棱台侧=12(c +c ′)h ′ ――→c ′=0 S 正棱锥侧=12ch ′――→c =c ′h =h ′S 正棱柱侧=ch 2.圆锥、圆台、圆柱的侧面积公式间的联系S 圆台侧=π(r ′+r )l ――→r ′=0 S 圆锥侧=πrl ――→r ′=rS 圆柱侧=2πrl 3.锥、台、柱的体积之间的联系V 台体=13(S 上+S 下+S 上S 下)h ――→S 上=0 V 锥体=13Sh ――→S 上=S下V 柱体=Sh 4.球的表面积与体积 设球的半径为R ,则球的表面积S =4πR 2,体积V =43πR 3.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下列几何体是旋转体的是________.①圆柱;②六棱锥;③正方体;④球体;⑤四面体. 答案:①④2.若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则分别在这两个平行平面内的直线________.解析:由于直线分别位于两平行平面内,因此它们无公共点,因此它们平行或异面. 答案:平行或异面3.圆台的一个底面周长是另一个底面周长的3倍,母线长l =3,侧面积为84π,则圆台较小底面的半径为________.解析:设圆台较小底面半径为r ,则S 侧面积=π(r +3r )l =84π,r =7. 答案:74.已知一个表面积为24的正方体,设有一个与每条棱都相切的球,则此球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则6a 2=24,解得a =2.又球与正方体的每条棱都相切,则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22等于球的直径,则球的半径是2,则此球的体积为43π(2)3=823π.答案:823π5.一个三角形用斜二测画法画出来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则此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将△A ′B ′C ′还原后为△ABC ,由于O ′C ′=2C ′D ′=2×1×32=62,所以CO =2O ′C ′= 6.∴S △ABC =12×1×6=62.答案:626.如图,如果MC ⊥菱形ABCD 所在的平面,那么MA 与BD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解析:连结AC ,由于四边形ABCD 是菱形,所以AC ⊥BD ,又MC ⊥平面ABCD ,所以MC ⊥BD ,又MC ∩AC =C ,所以BD ⊥平面AMC ,所以MA ⊥BD .答案:垂直7.已知直线a ∥平面α,平面α∥平面β,则直线a 与平面β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 解析:∵a ∥α,α∥β,∴a ∥β或a ⊂β. 答案:a ∥β或a ⊂β8.圆锥侧面展开图的扇形周长为2m ,则全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设圆锥底面半径为r ,母线为l ,则有2l +2πr =2m . ∴S 全=πr 2+πrl =πr 2+πr (m -πr )=(π-π2)r 2+πrm . ∴当r =πm 2(π2-π)=m2(π-1)时,S 全有最大值πm 24(π-1).答案:πm 24(π-1)9.已知圆O 和圆K 是球O 的大圆和小圆,其公共弦长等于球O 的半径,OK =32,且圆O 与圆K 所在的平面所成的一个二面角为60°,则球O 的表面积等于________.解析:如图设点A 为圆O 和圆K 公共弦的中点,则在Rt △OAK 中,∠OAK 为圆O 和圆K 所在的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即∠OAK =60°.由OK =32,可得OA =3,设球的半径为R ,则(3)2+⎝⎛⎭⎫R 22=R 2,解得R =2,因此球的表面积为4π·R 2=16π.答案:16π10.如图,二面角α-l -β的大小是60°,线段AB ⊂α,B ∈l ,AB 与l 所成的角为30°,则AB 与平面β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________.解析:如图,作AO ⊥β于O ,AC ⊥l 于C ,连结OB ,OC ,则OC ⊥l .设AB 与β所成角为θ,则∠ABO =θ, 由图得sin θ=AO AB =AC AB ·AO AC =sin 30°·sin 60°=34.答案:3411.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________.①若m ∥α,n ∥α,则m ∥n ; ②若α⊥γ,β⊥γ,则α∥β; ③若m ∥α,m ∥β,则α∥β; ④若m ⊥α,n ⊥α,则m ∥n .解析:对于①,m ,n 均为直线,其中m ,n 平行于α,则m ,n 可以相交也可以异面,故①不正确;对于②,③,α,β还可能相交,故②,③错;对于④,m ⊥α,n ⊥α,则同垂直于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故④正确.答案:①②③12.若一个圆柱、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都等于一个球的直径,则圆柱、球、圆锥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解析:设球的半径为R ,圆柱、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则r =R ,h =2R ,V 圆柱=πR 2×2R =2πR 3,V 球=43πR 3,V圆锥=13πR 2×2R =23πR 3,所以V 圆柱∶V 球∶V圆锥=2πR 3∶43πR 3∶23πR 3=3∶2∶1.答案:3∶2∶113.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AA 1⊥底面ABC ,底面是以∠ABC 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C =2a ,BB 1=3a ,D 是A 1C 1的中点,点F 在线段AA 1上,当AF =________时,CF ⊥平面B 1DF .解析:由题意易知,B 1D ⊥平面ACC 1A 1,所以B 1D ⊥CF .要使CF ⊥平面B 1DF ,只需CF ⊥DF 即可.令CF ⊥DF ,设AF =x ,则A 1F =3a -x ,由Rt △CAF ∽Rt △F A 1D ,得ACA 1F =AF A 1D ,即2a 3a -x =x a.整理得x 2-3ax +2a 2=0,解得x =a 或x =2a . 答案:a 或2a14.球O 的球面上有四点S ,A ,B ,C ,其中O ,A ,B ,C 四点共面,△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平面SAB ⊥平面ABC ,则三棱锥S ­ABC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记球O 的半径为R ,作SD ⊥AB 于D ,连线OD 、OS ,易求R =23,又SD ⊥平面ABC ,注意到SD =SO 2-OD 2=R 2-OD 2,因此要使SD 最大,则需OD 最小,而OD 的最小值为12×23=33,因此高SD 的最大值是⎝⎛⎭⎫232-⎝⎛⎭⎫332=1,又三棱锥S -ABC 的体积为13S △ABC ·SD =13×34×22×SD =33SD ,因此三棱锥S -ABC 的体积的最大值是33×1=33.答案:33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15.(14分)圆柱的轴截面是边长为5 cm 的正方形ABCD ,圆柱侧面上从A 到C 的最短距离是多少?解:如图,底面半径为52cm ,母线长为5 cm.沿AB 展开,则C 、D 分别是BB ′、AA ′的中点. 依题意AD =π×52=52π.∴AC =(52π)2+52=5 π2+42. ∴圆柱侧面上从A 到C 的最短距离为5π2+42cm.16.(14分)如图所示,已知ABCD 是矩形,E 是以DC 为直径的半圆周上一点,且平面CDE ⊥平面ABCD .求证:CE ⊥平面ADE .证明:∵E 是以DC 为直径的半圆周上一点,∴CE ⊥DE . 又∵平面CDE ⊥平面ABCD ,且AD ⊥DC , ∴AD ⊥平面CDE .又CE ⊂面CDE ,∴AD ⊥CE .又DE ∩AD =D ,∴CE ⊥平面ADE .17.(14分)(新课标全国卷Ⅱ)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E 分别是AB ,BB 1的中点.(1)证明:BC 1∥平面A 1CD ;(2)设AA 1=AC =CB =2,AB =22,求三棱锥C -A 1DE 的体积.解:(1)证明:连结AC 1交A 1C 于点F ,则F 为AC 1中点. 又D 是AB 中点,连结DF ,则BC 1∥DF .因为DF ⊂平面A 1CD ,BC 1⊄平面A 1CD ,所以BC 1∥平面A 1CD .(2)因为ABC -A 1B 1C 1是直三棱柱,所以AA 1⊥CD .由已知AC =CB ,D 为AB 的中点,所以CD ⊥AB .又AA 1∩AB =A ,于是CD ⊥平面ABB 1A 1.由AA 1=AC =CB =2,AB =22得∠ACB =90°,CD =2,A 1D =6,DE =3,A 1E =3, 故A 1D 2+DE 2=A 1E 2,即DE ⊥A 1D . 所以VC ­A 1DE =13×12×6×3×2=1.18.(16分)已知等腰梯形PDCB 中(如图①),PB =3,DC =1,PD =BC =2,A 为PB 边上一点,且DA ⊥PB .现将△P AD 沿AD 折起,使平面P AD ⊥平面ABCD (如图②).(1)证明:平面P AD ⊥平面PCD ;(2)试在棱PB 上确定一点M ,使截面AMC 把几何体分成两部分,其两部分体积比为V PDCMA ∶V M ­ACB =2∶1.解:(1)证明:依题意知,CD ⊥AD , 又∵平面P AD ⊥平面ABCD , ∴DC ⊥平面P AD .又DC ⊂平面PCD , ∴平面P AD ⊥平面PCD . (2)由题意知P A ⊥平面ABCD ,∴平面P AB ⊥平面ABCD .如上图,在PB 上取一点M ,作MH ⊥AB ,则MH ⊥平面ABCD ,设MH =h ,。

高中数学新学案同步 必修2苏教版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3.2

高中数学新学案同步 必修2苏教版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3.2

(2)求几何体体积时需注意的问题
柱、锥、台体的体积的计算,一般要找出相应的底面和高,要充分利用
截面、轴截面,求出所需要的量,最后代入公式计算.
跟踪训练1
(1) 如 图 所 示 , 在 长 方 体 ABCD -
A′B′C′D′中,用截面截下一个棱锥C-A′DD′, 求棱锥C-A′DD′的体=b,AA′=c,
第1章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1.3.2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学习目标
1.掌握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会利用它们求有关几何
体的体积.
2.了解球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它们求球的表面积及
体积.
3.会求简单组合体的体积及表面积.
内容索引
问题导学
题型探究
达标检测
问题导学
知识点一
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4)正方体的外接球 正方体棱长 a 与外接球半径 R 的关系为 2R= 3a. (5)正四面体的外接球 6 正四面体的棱长 a 与外接球半径 R 的关系为 2R= 2 a.
跟踪训练2
(1)将棱长为2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体积最大的球,则该球 4π 3 的体积为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知,此球是正方体的内切球.根据其几何特征知,
1 1 1 1 ∴VC-A′D′D=3CD· S△A′D′D=3a· 2bc=6abc,
1 5 ∴剩余部分的体积为 VABCD-A′B′C′D′-VC-A′D′D=abc-6abc=6abc,
∴棱锥C-A′DD′的体积与剩余部分的体积之比为1∶5.
解答
(2)已知一个三棱台上、下底面分别是边长为20 cm和30 cm的正三角形,
如图,P为三棱柱上底面的中心,O为球心,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章末复习课学案 苏教版必修2-苏教版高一必修2数学学案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章末复习课学案 苏教版必修2-苏教版高一必修2数学学案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学习目标 1.整合知识结构,梳理知识网络,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2.能熟练画出几何体的直观图,能熟练地计算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体会通过展开图、截面化空间为平面的方法.1.四个公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________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__________________.公理3: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 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共面直线⎩⎪⎨⎪⎧, ,异面直线:不同在 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3.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1)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判定性质定义定理图形条件结论a ∥αb ∥α a ∩α=∅ a ∥b判定性质定义定理图形条件α∥β,a⊂β结论α∥βα∥βa∥b a∥α(3)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的内在联系4.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图形条件结论判定a⊥b,b⊂α(b为α内的____直线)a⊥αa⊥m,a⊥n,m、n⊂α,________a⊥αa∥b,______ b⊥α性质a⊥α,______a⊥ba⊥α,b⊥α(2)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______,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l⊂βl⊥α⇒α⊥β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______,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______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α⊥βα∩β=al⊂βl⊥a⇒l⊥α(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的内在联系5.空间角(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定义:设a与b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作直线a′∥a,b′∥b,我们把a′与b′所成的______________叫做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②范围:设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θ,则0°<θ≤90°.(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①平面的一条斜线与它在这个________________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所成的角.②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3)二面角的有关概念①二面角:一般地,一条直线和由这条直线出发的____________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②二面角的平面角:一般地,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______________的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6.几何体的侧面积和体积的有关计算柱体、锥体、台体和球体的侧面积和体积公式面积体积圆柱S侧=2πrh V=Sh=πr2h圆锥S侧=πrl V=13Sh=13πr2h =13πr2l2-r2圆台S 侧=π(r 1+r 2)l V =13(S 上+S 下+S 上S 下)h=13π(r 21+r 22+r 1r 2)h 直棱柱 S 侧=ch V =Sh 正棱锥S 侧=12ch ′ V =13Sh 正棱台S 侧=12(c +c ′)h ′V =13(S 上+S 下+S 上S 下)h 球S 球面=4πR 2V =43πR 3类型一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例1 如图,E 、F 、G 、H 分别是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BC 、CC 1、C 1D 1、AA 1的中点,求证:(1)GE ∥平面BB 1D 1D ; (2)平面BDF ∥平面B 1D 1H .反思与感悟 (1)判断线面平行的两种常用方法 ①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②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即当两平面平行时,其中一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 (2)判断面面平行的常用方法 ①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②面面平行的传递性(α∥β,β∥γ⇒α∥γ).③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l⊥α,l⊥β⇒α∥β).跟踪训练1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PB⊥平面ABCD,MA∥PB,PB=2MA.在线段PB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平面AFC∥平面PMD?若存在,请确定点F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类型二空间中的垂直关系例2 如图,斜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ACB=90°,点B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恰好是BC的中点,且BC=AA1.求证:(1)平面ACC1A1⊥平面B1C1CB;(2)BC1⊥AB1.反思与感悟空间垂直关系的判定方法(1)判定线线垂直的方法①计算所成的角为90°(包括平面角和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②线面垂直的性质(若a⊥α,b⊂α,则a⊥b).(2)判定线面垂直的方法①线面垂直定义(一般不易验证任意性).②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b,a⊥c,b⊂α,c⊂α,b∩c=M⇒a⊥α).③平行线垂直平面的传递性质(a∥b,b⊥α⇒a⊥α).④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α∩β=l,a⊂β,a⊥l⇒a⊥α).⑤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a⊥β).⑥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l,α⊥γ,β⊥γ⇒l⊥γ).(3)面面垂直的判定方法①根据定义(作两平面构成二面角的平面角,计算其为90°).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跟踪训练2 如图,A,B,C,D为空间四点.在△ABC中,AB=2,AC=BC=2,等边△ADB 以AB为轴运动.(1)当平面ADB⊥平面ABC时,求CD;(2)当△ADB转动时,是否总有AB⊥CD?证明你的结论.类型三平行与垂直的综合应用例3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C⊥平面ABCD,AB∥DC,DC⊥AC.(1)求证:DC⊥平面PAC;(2)求证:平面PAB⊥平面PAC;(3)设点E为AB的中点,在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PA∥平面CEF?说明理由.反思与感悟平行、垂直也可以相互转化,如图.跟踪训练3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D是AC的中点,EF∥DB.(1)已知AB=BC,AE=EC.求证:AC⊥FB;(2)已知G,H分别是EC和FB的中点.求证:GH∥平面ABC.类型四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例4 如图,从底面半径为2a,高为3a的圆柱中,挖去一个底面半径为a且与圆柱等高的圆锥,求圆柱的表面积S1与挖去圆锥后的几何体的表面积S2之比.反思与感悟空间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等积变换法:三棱锥也称为四面体,它的每一个面都可作底面来处理,恰当地进行换底等积变换便于问题的求解.(2)割补法:像求平面图形的面积一样,割补法是求几何体体积的一个重要方法,“割”就是将几何体分割成几个熟悉的柱、锥、台体或它们的组合体;“补”就是通过补形,使它转化为熟悉的几何体.总之,割补法的核心思想是将不熟悉的几何体转化为熟悉的几何体来解决.(3)展开法:把简单几何体沿一条侧棱或母线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便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可以有效地解决简单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问题或侧面上(球除外)两点间的距离问题. (4)构造法:当探究某些几何体性质较困难时,我们可以将它放置在我们熟悉的几何体中,如正方体等这些对称性比较好的几何体,以此来研究所求几何体的性质.跟踪训练4 如图所示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a ,求三棱锥A 1-AB 1D 1的高.1.如图,AE ⊥平面α,垂足为点E ,BF ⊥平面α,垂足为点F ,l ⊂α,C ,D ∈α,AC ⊥l ,则当BD 与l ________时,平面ACE ∥平面BFD .2.已知平面α∥β∥γ,两条直线l ,m 分别与平面α,β,γ相交于点A ,B ,C 和D ,E ,F ,已知AB =6,DE DF =25,则AC =________.3.设m ,n ,l 是三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l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若m ⊄α,l ⊥α,则m ∥α; ②若l ⊥n ,则m ⊥n ; ③若l ⊥n ,则m ∥n ; ④若m ∥n ,n ⊂α,则l ⊥α.4.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10 cm ,侧面积为60π cm 2,则此圆锥的体积为________cm 3.5.如图所示,PA⊥平面ABC,点C在以AB为直径的圆O上,点E为线段PB的中点,点M在AB 上,且OM∥AC.求证:(1)平面MOE∥平面PAC;(2)平面PAC⊥平面PCB.1.空间中平行关系的转化2.空间中垂直关系的转化3.空间角的求法(1)找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三种方法①利用图中已有的平行线平移.②利用特殊点(线段的端点或中点)作平行线平移.③补形平移.(2)线面角:求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到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通常是解由斜线段、垂线段、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答案精析知识梳理1.两点 经过这个公共点的一条直线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平行 2.平行 相交 任何3.(1)a ∩α=∅ a ⊂α,b ⊄α,a ∥b a ∥α a ∥α,a ⊂β,α∩β=b(2)α∩β=∅ a ⊂β,b ⊂β,a ∩b =P ,a ∥α,b ∥α α∥β,α∩γ=a ,β∩γ=b 4.(1)任意 m ∩n =O a ⊥α b ⊂α a ∥b (2)垂线 垂直 交线5.(1)①锐角(或直角) (2)①平面内的射影 (3)①两个半平面 ②垂直于棱 题型探究例1 证明 (1)如图,取B 1D 1的中点O ,连结GO ,OB ,易证OG 綊12B 1C 1,BE 綊12B 1C 1,∴OG 綊BE ,∴四边形BEGO 为平行四边形, ∴OB ∥GE .又∵OB ⊂平面BDD 1B 1,GE ⊄平面BDD 1B 1,∴GE ∥平面BDD 1B 1.(2)由正方体性质得B 1D 1∥BD , ∵B 1D 1⊄平面BDF ,BD ⊂平面BDF , ∴B 1D 1∥平面BDF . 连结HB ,D 1F ,易证HBFD 1是平行四边形,∴HD 1∥BF .又∵HD 1⊄平面BDF ,BF ⊂平面BDF ,∴HD 1∥平面BDF .∵B 1D 1∩HD 1=D 1,∴平面BDF ∥平面B 1D 1H .跟踪训练1解 当点F 是PB 的中点时,平面AFC ∥平面PMD .证明如下:如图,连结BD ,和AC 交于点O ,连结FO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 是BD 的中点.∴OF ∥PD .又OF ⊄平面PMD ,PD ⊂平面PMD ,∴OF ∥平面PMD .又MA 綊12PB , ∴PF 綊MA .∴四边形AFPM 是平行四边形,∴AF ∥PM .又AF ⊄平面PMD ,PM ⊂平面PMD ,∴AF ∥平面PMD .又AF ∩OF =F ,AF ⊂平面AFC ,OF ⊂平面AFC ,∴平面AFC ∥平面PMD .例2 证明 (1)设BC 的中点为M ,连结B 1M .∵点B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恰好是点M,∴B1M⊥平面ABC.∵AC⊂平面ABC,∴B1M⊥AC.又∵BC⊥AC,B1M∩BC=M,∴AC⊥平面B1C1CB.又∵AC⊂平面ACC1A1,∴平面ACC1A1⊥平面B1C1CB.(2)连结B1C.∵AC⊥平面B1C1CB,∴AC⊥BC1.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BC=AA1=CC1.∴四边形B1C1CB是菱形,∴B1C⊥BC1.又∵B1C∩AC=C,∴BC1⊥平面ACB1,∴BC1⊥AB1.跟踪训练2 解 (1)如图,取AB的中点E,连结DE,CE,因为△ADB是等边三角形,所以DE⊥AB.当平面ADB⊥平面ABC时,因为平面ADB∩平面ABC=AB,所以DE⊥平面ABC,可知DE⊥CE.由已知可得DE=3,EC=1,在Rt△DEC中,CD=DE2+EC2=2.(2)当△ADB以AB为轴转动时,总有AB⊥CD.证明如下:①当D在平面ABC内时,因为AC=BC,AD=BD,所以C,D都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即AB⊥CD.②当D不在平面ABC内时,由(1)知AB⊥DE.又因为AC=BC,所以AB⊥CE.又DE∩CE=E,所以AB⊥平面CDE,由CD⊂平面CDE,得AB⊥CD.综上所述,总有AB⊥CD.例3 (1)证明∵PC⊥平面ABCD,DC⊂平面ABCD,∴PC⊥DC.又AC⊥DC,PC∩AC=C,PC⊂平面PAC,AC⊂平面PAC,∴DC⊥平面PAC.(2)证明∵AB∥CD,CD⊥平面PAC,∴AB⊥平面PAC,AB⊂平面PAB,∴平面PAB⊥平面PAC.(3)解棱PB上存在点F,使得PA∥平面CEF.证明如下:取PB的中点F,连结EF,CE,CF,∵E为AB的中点,∴EF为△PAB的中位线,∴EF∥PA.又PA⊄平面CEF,EF⊂平面CEF,∴PA∥平面CEF.跟踪训练3 证明(1)因为EF∥DB,所以EF与DB确定平面BDEF,如图,连结DE.因为AE=EC,D为AC的中点,所以DE⊥AC.同理可得BD⊥AC.又BD∩DE=D,所以AC⊥平面BDEF.因为FB⊂平面BDEF,所以AC⊥FB.(2)设FC的中点为I,连结GI,HI.在△CEF 中,因为G 是CE 的中点,所以GI ∥EF .又EF ∥DB ,所以GI ∥DB .在△CFB 中,因为H 是FB 的中点,所以HI ∥BC .又HI ∩GI =I ,所以平面GHI ∥平面ABC ,因为GH ⊂平面GHI ,所以GH ∥平面ABC .例4 解 由题意知,S 1=2π×2a ×3a +2π×(2a )2=(43+8)πa 2, S 2=S 1+πa3a 2+a 2-πa 2 =(43+9)πa 2,∴S 1∶S 2=(43+8)∶(43+9). 跟踪训练4 解 设三棱锥A 1-AB 1D 1的高为h ,则VA 1-AB 1D 1=13h ×34×(2a )2 =3a 2h 6. 又VA 1-AB 1D 1=VB 1-AA 1D 1=13a ×12a 2=a 36, 所以3a 2h 6=a 36,所以h =33a . 所以三棱锥A 1-AB 1D 1的高为33a . 当堂训练1.垂直 2.15 3.① 4.96π5.证明 (1)因为点E 为线段PB 的中点,点O 为线段AB 的中点,所以OE ∥PA . 因为PA ⊂平面PAC ,OE ⊄平面PAC ,所以OE ∥平面PAC .因为OM∥AC,又AC⊂平面PAC,OM⊄平面PAC,所以OM∥平面PAC.因为OE⊂平面MOE,OM⊂平面MOE,OE∩OM=O,所以平面MOE∥平面PAC.(2)因为点C在以AB为直径的圆O上,所以∠ACB=90°,即BC⊥AC.因为PA⊥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PA⊥BC. 因为AC⊂平面PAC,PA⊂平面PAC,PA∩AC=A,所以BC⊥平面PAC.因为BC⊂平面PCB,所以平面PAC⊥平面PCB.。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学同步教学案立体几何§空间几何体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学同步教学案立体几何§空间几何体

§1.1空间几何体1.1.1 棱柱、棱锥和棱台1.1.2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课时目标】认识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1.一般地,由一个________________沿某一方向平移形成的空间几何体叫做棱柱.平移起止位置的两个面叫做棱柱的________,多边形的边平移所形成的面叫做棱柱的________,两侧面的公共边叫________.2.当棱柱的一个底面__________________时,得到的几何体叫做棱锥(如图所示).3.棱台是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一个平面所截后,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部分.4.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绕着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分别叫做圆柱、圆锥、圆台,这条直线叫做______,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面叫做________,不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________,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这条边都叫做________.5.________绕着它的______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叫做球面,球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______,简称______.一、填空题1.将梯形沿某一方向平移形成的几何体是________.2.有下列命题:①棱柱的底面一定是多边形;②棱台的底面一定是梯形;③棱柱被平面截成的两部分可以都是棱柱;④棱锥被平面截成的两部分不可能都是棱锥.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3.棱台具备的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①两底面相似;②侧面都是梯形;③侧棱都相等;④侧棱延长后都交于一点.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②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③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的几何体叫棱柱;④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组成的几何体叫棱台.5.以任意方式截一个几何体,各个截面都是圆,则这个几何体一定是________.6.右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下列哪个平面图形通过旋转得到的________(填序号).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为轴旋转所得的旋转体是圆锥;②以直角梯形的一腰为轴旋转所得的旋转体是圆台;③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都是圆;④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8.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一个圆柱挖去一个以圆柱上底面为底面,下底面圆心为顶点的圆锥而得到的组合体,现用一个竖直的平面去截这个组合体,则截面图形可能是______(填序号).9.在下面的四个平面图形中,哪几个是侧棱都相等的四面体的展开图?其序号是______.二、解答题10.如图所示为长方体ABCD—A′B′C′D′,当用平面BCFE把这个长方体分成两部分后,各部分形成的多面体还是棱柱吗?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果是,指出底面及侧棱.11.如图所示,已知△ABC,以AB为轴,将△ABC旋转360°.试指出这个旋转体是由怎样的简单几何体构成的?画出这个旋转体的直观图.能力提升12.一个三棱锥的各棱长均相等,其内部有一个内切球,即球与三棱锥的各面均相切(球在三棱锥的内部,且球与三棱锥的各面只有一个交点),过一条侧棱和对边的中点作三棱锥的截面,所得截面是下列______图形.(填序号)13.如图,在底面半径为1,高为2的圆柱上A点处有一只蚂蚁,它要围绕圆柱由A点爬到B点,问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1.学习本节知识,要注意结合集合的观点来认识各种几何体的性质,还要注意结合动态直观图从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棱柱、棱锥和棱台的关系.2.在讨论旋转体的性质时轴截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旋转体的大小、形状,旋转体的有关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在轴截面上体现出来.轴截面是将旋转体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关键.3.几何体表面距离最短问题需要把表面展开在同一平面上,然后利用两点间距离的最小值是连结两点的线段长求解.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1.1空间几何体1.1.1棱柱、棱锥和棱台1.1.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答案知识梳理1.平面多边形底面侧面侧棱2.收缩为一个点3.截面底面4.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一边一直角边垂直于底边的腰轴底面侧面母线5.半圆直径球体球作业设计1.四棱柱 2.①③3.①②④解析用棱台的定义去判断.4.③解析①、②的反例图形如图所示,④显然不正确.5.球体 6.①7.①②③④8.(1)(5)解析一个圆柱挖去一个圆锥后,剩下的几何体被一个竖直的平面所截后,圆柱的轮廓是矩形除去一条边,圆锥的轮廓是三角形除去一条边或抛物线的一部分.9.①②10.解截面BCFE右侧部分是棱柱,因为它满足棱柱的定义.它是三棱柱BEB′—CFC′,其中△BEB′和△CFC′是底面.EF,B′C′,BC是侧棱,截面BCFE左侧部分也是棱柱.它是四棱柱ABEA′—DCFD′.其中四边形ABEA′和四边形DCFD′是底面.A′D′,EF,BC,AD为侧棱.11.解这个旋转体可由一个大圆锥挖去一个同底面的小圆锥而得到,直观图如图所示.12.②13.解把圆柱的侧面沿AB剪开,然后展开成为平面图形——矩形,如图所示,连结AB′,则AB′即为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AB=A′B′=2,AA′为底面圆的周长,且AA′=2π×1=2π,∴AB′=A′B′2+AA′2=4+(2π)2=21+π2,即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为21+π2.1.1.3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课时目标】1.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柱、锥、台、球及其组合体)的三视图.3.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1.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不同之处在于:平行投影的投影线是________,而中心投影的投影线________.2.三视图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几何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高度一样,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长度一样,__________与__________宽度一样.一、选择题1.人在灯光下走动,当人逐渐远离灯光时,其影子的长度将________.2.两条相交直线的平行投影是________.3.如图所示,下列几何体各自的三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填序号)________.4.一个长方体去掉一角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关于它的三视图,下列画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一个三棱柱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三棱柱的高(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和底面边长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7.用小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如图是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多为________个.8.根据如图所示俯视图,找出对应的物体.(1)对应________;(2)对应________;(3)对应________;(4)对应________;(5)对应________.9.如图1所示,E,F分别为正方体的面AD1,BC1的中心,则四边形BFD1E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正投影可能是图2中的________.(填上可能的序号)二、解答题10.在下面图形中,图(b)是图(a)中实物画出的主视图和俯视图,你认为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请找出错误并改正,然后画出左视图(尺寸不作严格要求).11.如图是截去一角的长方体,画出它的三视图.能力提升12.如图,螺栓是棱柱和圆柱的组合体,画出它的三视图.13.用小立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使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搭建这样的几何体,最多要几个小立方体?最少要几个小立方体?在绘制三视图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若两相邻物体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线是它们的原分界线,在三视图中,分界线和可见轮廓都用实线画出,不可见轮廓用虚线画出.2.一个物体的三视图的排列规则是:俯视图放在主视图的下面,长度和主视图一样.左视图放在主视图的右面,高度和主视图一样,宽度和俯视图一样,简记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3.在画物体的三视图时应注意观察角度,角度不同,往往画出的三视图不同.1.1.3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答案知识梳理1.平行的交于一点2.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主视图俯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作业设计1.变长解析中心投影的性质.2.两条相交直线或一条直线3.②④解析在各自的三视图中①正方体的三个视图都相同;②圆锥有两个视图相同;③三棱台的三个视图都不同;④正四棱锥有两个视图相同.4.① 5.四棱锥6.2 4解析三棱柱的高同左视图的高,左视图的宽度恰为底面正三角形的高,故底边长为4.7.78.(1)D(2)A(3)E(4)C(5)B9.②③解析图②为四边形BFD1E在正方体前后及上下面上的正投影,③为其在左右侧面上的正投影.10.解图(a)是由两个长方体组合而成的,主视图正确,俯视图错误,俯视图应该画出不可见轮廓线(用虚线表示),左视图轮廓是一个矩形,有一条可视的交线(用实线表示),正确画法如图所示.11.解该图形的三视图如图所示.12.解该物体是由一个正六棱柱和一个圆柱组合而成的,主视图反映正六棱柱的三个侧面和圆柱侧面,左视图反映正六棱柱的两个侧面和圆柱侧面,俯视图反映该物体投影后是一个正六边形和一个圆(中心重合).它的三视图如图所示.13.解由于主视图中每列的层数即是俯视图中该列的最大数字,因此,用的立方块数最多的情况是每个方框都用该列的最大数字,即如图①所示,此种情况共用小立方块17块.而搭建这样的几何体用方块数最少的情况是每列只要有一个最大的数字,其他方框内的数字可减少到最少的1,即如图②所示,这样的摆法只需小立方块11块.1.1.4直观图画法【课时目标】1.了解斜二测画法的概念.2.会用斜二测画法画出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直观图.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直观图的步骤:(1)在空间图形中取互相________的x轴和y轴,两轴交于O点,再取z轴,使∠xOz=________,且∠yOz=________.(2)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x′轴、y′轴和z′轴,它们相交于O′,并使∠x′O′y′=______(或______),∠x′O′z′=________,x′轴和y′轴所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面.(3)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y轴或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x′轴、y′轴或z′轴的线段.(4)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或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________;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________.一、填空题1.下列结论:①角的水平放置的直观图一定是角;②相等的角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③相等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④两条平行线段在直观图中对应的两条线段仍然平行.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2.具有如图所示直观图的平面图形ABCD的形状是____________.3.如图,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1 cm,它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则原图的周长是________ cm.4.下面每个选项的2个边长为1的正△ABC的直观图不是全等三角形的一组是______(填序号).5.△ABC面积为10,以它的一边为x轴画出直观图,其直观图的面积为________.6.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45°,腰和上底长均为1的等腰梯形,则该平面图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7.利用斜二测画法得到:①三角形的直观图是三角形;②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③正方形的直观图是正方形;④菱形的直观图是菱形.以上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8.水平放置的△ABC的斜二测直观图如图所示,已知A′C′=3,B′C′=2,则AB 边上的中线的实际长度为____________.9.如图所示,为一个水平放置的正方形ABCO,它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点B的坐标为(2,2),则在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正方形的直观图中,顶点B′到x′轴的距离为______.二、解答题10.如图所示,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11.如图所示,梯形ABCD中,AB∥CD,AB=4 cm,CD=2 cm,∠DAB=30°,AD=3 cm,试画出它的直观图.能力提升12.已知△ABC的平面直观图△A′B′C′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那么原△ABC的面积为________.13.在水平放置的平面α内有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如图,其中的对角线A′C′在水平位置,已知该正方形是某个四边形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试画出该四边形的真实图形并求出其面积.直观图与原图形的关系1.斜二测画法是联系直观图和原图形的桥梁,可根据它们之间的可逆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在求直观图的面积时,可根据斜二测画法,画出直观图,从而确定其高和底边等;而求原图形的面积可把直观图还原为原图形;此类题易混淆原图形与直观图中的垂直关系而出错,在原图形中互相垂直的直线在直观图中不一定垂直,反之也是.所以在求面积时应按照斜二测画法的规则把原图形与直观图都画出来,找出改变量与不变量.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的面积是原图形面积的24倍.2.在用斜二测画法画直观图时,平行线段仍然平行,所画平行线段之比仍然等于它的真实长度之比,但所画夹角大小不一定是其真实夹角大小.1.1.4 直观图画法 答案知识梳理 (1)垂直 90° 90° (2)45° 135° 90° (4)不变 一半 作业设计 1.①②⑤解析 由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判断. 2.直角梯形 3.8 解析根据直观图的画法,原几何图形如图所示,四边形OABC 为平行四边形,OB =22,OA =1,AB =3,从而原图周长为8 cm .4.③ 5.522 解析 设△ABC 面积为S ,则直观图面积S ′=24S =522.6.2+ 2解析 如图1所示,等腰梯形A ′B ′C ′D ′为水平放置的原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作D ′E ′∥A ′B ′交B ′C ′于E ′,由斜二测直观图画法规则,直观图是等腰梯形A ′B ′C ′D ′的原平面图形为如图2所示的直角梯形ABCD ,且AB =2,BC =1+2,AD =1,所以S ABCD =2+2.图1 图27.①②解析 斜二测画法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中的线线相交、相对线线平行关系不会改变,因此三角形的直观图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8.2.5解析 由直观图知,原平面图形为直角三角形,且AC =A ′C ′=3,BC =2B ′C ′=4,计算得AB =5,所求中线长为2.5.9.22解析画出直观图,则B ′到x ′轴的距离为22·12OA =24OA =22. 10.解 (1)作出长方体的直观图ABCD -A 1B 1C 1D 1,如图a 所示;(2)再以上底面A 1B 1C 1D 1的对角线交点为原点建立x ′,y ′,z ′轴,如图b 所示,在z ′上取点V ′,使得V ′O ′的长度为棱锥的高,连结V ′A 1,V ′B 1,V ′C 1,V ′D 1,得到四棱锥的直观图,如图b ;(3)擦去辅助线和坐标轴,遮住部分用虚线表示,得到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c .11.解 (1)如图a 所示,在梯形ABCD 中,以边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点A 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如图b 所示,画出对应的x ′轴,y ′轴,使∠x ′O ′y ′=45°.(2)在图a 中,过D 点作DE ⊥x 轴,垂足为E .在x ′轴上取A ′B ′=AB =4 cm ,A ′E ′=AE =323≈2.598 cm ;过点E ′作E ′D ′∥y ′轴,使E ′D ′=12ED ,再过点D ′作D ′C ′∥x ′轴,且使D ′C ′=DC =2 cm .(3)连结A ′D ′、B ′C ′,并擦去x ′轴与y ′轴及其他一些辅助线,如图c 所示,则四边形A ′B ′C ′D ′就是所求作的直观图.12.62a 2 解析 画△ABC 直观图如图(1)所示:则A′D′=32a,又∠x′O′y′=45°,∴A′O′=62a.画△ABC的实际图形,如图(2)所示,AO=2A′O′=6a,BC=B′C′=a,∴S△ABC=12BC·AO=62a2.13.解四边形ABCD的真实图形如图所示,∵A′C′在水平位置,A′B′C′D′为正方形,∴∠D′A′C′=∠A′C′B′=45°,∴在原四边形ABCD中,DA⊥AC,AC⊥BC,∵DA=2D′A′=2,AC=A′C′=2,∴S四边形ABCD=AC·AD=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3.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学习目标1.通过对柱体、锥体、台体的研究,掌握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的求法.2.了解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3.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知识点一直棱柱和正棱锥的表面积思考1直棱柱和正棱锥的特征是什么?★★答案★★直棱柱:侧棱和底面垂直的棱柱;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正投影是底面中心.思考2下图是直六棱柱的展开图,你能根据展开图归纳出直棱柱的侧面面积公式吗?★★答案★★S直棱柱侧面积=ch,即直棱柱的侧面积等于它的底面周长和高的乘积.思考3下图是正四棱锥的展开图,设底面周长为c,你能根据展开图,归纳出正n棱锥的侧面面积公式吗?★★答案★★ S 正棱锥侧面积=12nah ′=12ch ′,即正棱锥的侧面积等于它的底面周长和斜高乘积的一半.思考4 如何求多面体的表面积?★★答案★★ 一般地,我们可以把多面体展开成平面图形,求出展开图中各个小多边形的面积,然后相加即为多面体的表面积. 梳理 (1)直棱柱的侧面积①侧棱和底面垂直的棱柱叫做直棱柱.②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这个矩形的长等于直棱柱的底面周长c ,宽等于直棱柱的高h ,因此,直棱柱的侧面积是S 直棱柱侧=ch . ③底面为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 (2)正棱锥的侧面积①如果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正投影是底面中心,那么称这样的棱锥为正棱锥.正棱锥的侧棱长都相等.②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由各个侧面组成的,展开图的面积就是棱锥的侧面积.如果正棱锥的底面周长为c ,斜高(即侧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h ′,它的侧面积是S 正棱锥侧=12ch ′.知识点二 正棱台的表面积思考1 什么是正棱台?正棱台的侧面展开图是怎样的图形?★★答案★★ 正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正棱台. 正棱台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些全等的等腰梯形.思考2 如图是正四棱台的展开图,设下底面周长为c ,上底面周长为c ′,你能根据展开图,归纳出正n 棱台的侧面面积公式吗?★★答案★★ S 正棱台侧面积=12 n (a +a ′)h ′=12(c +c ′)h ′.思考3 正棱台的侧面积除了用展开图的方法求外,你还有其他方法吗?棱台的表面积如何求?★★答案★★ 可以用求两个正棱锥侧面积之差的方法得出. 棱台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与底面积的和.梳理 正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正棱台.与正棱锥的侧面积公式类似,若设正棱台的上、下底面的周长分别为c ′,c ,斜高为h ′,则其侧面积是S 正棱台侧=12(c +c ′)h ′.知识点三 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思考1 圆柱OO ′及其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其侧面积为多少?表面积为多少?★★答案★★ S 侧=2πrl ,S 表=2πr (r +l ).思考2 圆锥SO 及其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其侧面积为多少?表面积为多少?★★答案★★ 底面周长是2πr ,利用扇形面积公式得 S 侧=12×2πrl =πrl ,S 表=πr 2+πrl =πr (r +l ).思考3 圆台OO ′及其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其侧面积为多少?表面积为多少?★★答案★★ 由题图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扇环,内弧长等于圆台上底周长,外弧长等于圆台下底周长,则x x +l =rR, 解得x =rR -r l .S 扇环=S 大扇形-S 小扇形 =12(x +l )×2πR -12x ×2πr =π[(R -r )x +Rl ]=π(r +R )l ,所以S圆台侧=π(r+R)l,S圆台表=π(r2+rl+Rl+R2).梳理1.多面体的表面积等于各个面的面积之和.(√)2.斜三棱柱的侧面积也可以用cl来求解,其中c是底面周长,l为侧棱长.(×)3.圆柱的一个底面积为S,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2πS.(×)类型一求多面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例1正四棱台两底面边长分别为a和b(a<b).(1)若侧棱所在直线与上、下底面正方形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为45°,求棱台的侧面积;(2)若棱台的侧面积等于两底面面积之和,求它的高.解(1)如图所示,设O1,O分别过上、下底面的中心,过C1作C1E⊥AC于E,过E作EF⊥BC,连结C 1F ,则C 1F 为正四棱台的斜高. 由题意知∠C 1CO =45°, CE =CO -EO =CO -C 1O 1=22(b -a ). 在Rt △C 1CE 中,C 1E =CE =22(b -a ), 又EF =CE ·sin 45°=12(b -a ),∴C 1F =C 1E 2+EF 2 =⎣⎡⎦⎤22(b -a )2+⎣⎡⎦⎤12(b -a )2=32(b -a ).∴S 侧=12(4a +4b )×32(b -a )=3(b 2-a 2).(2)∵S 侧=S 底,S 底=a 2+b 2, ∴12(4a +4b )·h 斜=a 2+b 2, ∴h 斜=a 2+b 22(a +b ).又EF =b -a2,∴h =h 2斜-EF 2=ab a +b. 引申探究若四棱台的高是12 cm ,两底面边长之差为10 cm ,表面积为512 cm 2,求底面的边长. 解 如图,设上底面边长为x cm ,则下底面边长为(x +10)cm ,在Rt △E 1FE 中, EF =x +10-x 2=5(cm).∵E 1F =12 cm , ∴斜高E 1E =13 cm.∴S 侧=4×12(x +x +10)×13=52(x +5),S 表=52(x +5)+x 2+(x +10)2=2x 2+72x +360. ∵S 表=512 cm 2, ∴2x 2+72x +360=512, 解得x 1=-38(舍去),x 2=2. ∴x 2+10=12.∴正四棱台的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2 cm,12 cm.反思与感悟 (1)求棱锥、棱台及棱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关键是求底面边长,高,斜高,侧棱.求解时要注意直角三角形和梯形的应用.(2)正棱柱、正棱锥、正棱台的所有侧面都全等,因此求侧面积时,可先求一个侧面的面积,然后乘以侧面的个数.(3)棱台是由棱锥所截得到的,因此棱台的侧面积也可由大小棱锥侧面积作差得到. 跟踪训练1 已知正四棱锥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2倍,高为3,求它的表面积. 解 如图,设PO =3,PE 是斜高,∵S 侧=2S 底, ∴4·12·BC ·PE =2BC 2,∴BC =PE .在Rt △POE 中,PO =3,OE =12BC =12PE ,∴9+⎝⎛⎭⎫PE 22=PE 2, ∴PE =2 3.∴S 底=BC 2=PE 2=(23)2=12, S 侧=2S 底=2×12=24, ∴S 表=S 底+S 侧=12+24=36. 类型二 求旋转体的表面积例2 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10 cm 和20 cm.它的侧面展开图扇环的圆心角为180°,那么圆台的表面积是________ cm 2.(结果中保留π) ★★答案★★ 1 100π 解析 如图所示,设圆台的上底面周长为c,因为扇环的圆心角是180°,故c=π×SA=2π×10,所以SA=20.同理可得SB=40.所以AB=SB-SA=20,所以S表面积=S侧+S上+S下=π(r1+r2)×AB+πr21+πr22=π(10+20)×20+π×102+π×202=1 100π(cm2).故圆台的表面积为1 100π cm2.引申探究若本例条件改为:圆台的一个底面周长是另一个底面周长的3倍,母线长为3,圆台的侧面积为84π,求圆台较小底面的半径.解设圆台较小底面的半径为r,则另一底面半径为3r,由题意知母线长l=3,∵S侧=π(r+3r)×3=84π,∴r=7.反思与感悟(1)求圆柱、圆锥和圆台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只需求出上、下底半径和母线长即可,求半径和母线长时常借助轴截面.(2)解答旋转体的侧面积与表面积问题可先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即在展开图内求母线的长,再进一步代入侧面积公式求出侧面积,进而求出表面积.(3)旋转体的轴截面是化空间问题为平面问题的重要工具,因为在轴截面中集中体现了旋转体的“关键量”之间的关系.在推导这些量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比例性质的应用.跟踪训练2若圆锥的母线长为2 cm,底面圆的周长为2π cm,则圆锥的表面积为________cm 2.★★答案★★ 3π解析 因为底面圆的周长为2π cm ,所以底面圆的半径为1 cm ,所以圆锥的底面积为π cm 2,圆锥的侧面积为12×2×2π=2π(cm 2),所以圆锥的表面积为3π cm 2.类型三 简单组合体的表面积例3 牧民居住的蒙古包的形状是一个圆柱与圆锥的组合体,尺寸如图所示(单位:m),请你帮助算出要搭建这样的一个蒙古包至少需要多少篷布?(精确到0.01 m 2)解 上部分圆锥体的母线长为 1.22+2.52 m ,其侧面积为S 1=π×52× 1.22+2.52(m 2).下部分圆柱体的侧面积为S 2=π×5×1.8(m 2). ∴搭建这样的一个蒙古包至少需要的篷布为 S =S 1+S 2=π×52× 1.22+2.52+π×5×1.8≈50.05(m 2).反思与感悟 (1)组合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它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组成,然后再根据条件求各个简单组合体的基本量,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2)在实际问题中,常通过计算物体的表面积来研究如何合理地用料,如何节省原材料等,在求解时应结合实际,明确实际物体究竟是哪种几何体,哪些面计算在内,哪些面实际没有. 跟踪训练3 有两个相同的直棱柱,高为2a ,底面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3a,4a,5a (a >0).用它们拼成一个三棱柱或四棱柱,在所有可能的情形中,表面积最小的是一个四棱柱,求a 的取值范围.解 两个相同的直棱柱拼成一个三棱柱或四棱柱,有四种情况:四棱柱有一种,边长为5a 的边重合在一起,表面积为24a 2+28.三棱柱有三种,边长为4a 的边重合在一起,表面积为24a 2+32;边长为3a 的边重合在一起,表面积为24a 2+36;两个相同的直三棱柱竖直放在一起,表面积为12a 2+48. 最小的是一个四棱柱,即24a 2+28<12a 2+48, 即a 2<53,又a >0,∴0<a <153.∴a 的取值范围为⎝⎛⎭⎫0,153.1.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其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侧面积是________. ★★答案★★ 2π解析 底面圆半径为1,高为1,侧面积S =2πrh =2π×1×1=2π.2.已知一个圆台的母线长等于上、下底面半径和的一半,且侧面积是32π,则母线长为________. ★★答案★★ 4 解析 ∵l =R +r2,∴S 侧=π(R +r )l =2πl 2=32π,∴l =4. 3.若正三棱锥的斜高是高的233倍,则该正三棱锥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________倍. ★★答案★★ 2 解析 ∵h ′h =233,OM h ′=h ′2-h 2h ′=1-h 2h ′2=1-1(h ′h)2=1-34=12.设底面边长为a ,正三棱锥的侧面积为3·12h ′a ,正三棱锥的底面积为3·12·OM ·a ,则正三棱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的比为h ′∶OM =2, 故该正三棱锥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2倍.4.已知一个正四棱柱的对角线的长是9 cm ,表面积等于144 cm 2,则这个棱柱的侧面积为________ cm 2.★★答案★★ 112或72解析 设底面边长、侧棱长分别为a cm ,l cm ,则⎩⎨⎧a 2+a 2+l 2=9,2a 2+4al =144,∴⎩⎪⎨⎪⎧ a =4,l =7或⎩⎪⎨⎪⎧a =6,l =3.∴S 侧=4×4×7=112(cm 2)或S 侧=4×6×3=72 (cm 2).5.以圆柱的上底中心为顶点,下底为底作圆锥,假设圆柱的侧面积为6,圆锥的侧面积为5,求圆柱的底面半径.解 如图所示,设圆柱底面圆的半径为R ,高为h ,则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设圆锥母线长为l ,则有l =R 2+h 2.①依题意,得⎩⎪⎨⎪⎧2πRh =6,πRl =5,②由①②,得R =2ππ,即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ππ.1.多面体的表面积为围成多面体的各个面的面积之和.棱柱的表面积等于它的侧面积加底面积;棱锥的表面积等于它的侧面积加底面积;棱台的表面积等于它的侧面积加两个底的面积. 2.有关旋转体的表面积的计算要充分利用其轴截面,就是说将已知条件尽量归结到轴截面中求解.而对于圆台有时需要将它还原成圆锥,再借助相似的相关知识求解. 3.S 圆柱表=2πr (r +l );S 圆锥表=πr (r +l );S 圆台表=π(r 2+rl +Rl +R 2).一、填空题1.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a ,高为33a ,则此棱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 ★★答案★★154a 2解析 如图,在正三棱锥S —ABC 中,过点S 作SO ⊥平面ABC 于点O ,则O 为△ABC 的中心,连结AO 并延长与BC 相交于点M ,连结SM ,SM 即为斜高h ′,在Rt △SMO 中,h ′=⎝⎛⎭⎫33a 2+⎝⎛⎭⎫36a 2=156a ,所以侧面积S =3×12×156a ×a =154a 2.2.若圆柱的底面面积为S ,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则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________. ★★答案★★ 4πS解析 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则πr 2=S ,r =Sπ.又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所以圆柱的侧面积S 侧=⎝⎛⎭⎫2πS π2=4πS . 3.正六棱台的上,下两底面的边长分别是1 cm,2 cm ,高是1 cm ,则它的侧面积为________ cm 2.★★答案★★972解析 正六棱台的侧面是6个全等的等腰梯形,上底长为1 cm ,下底长为2 cm ,高为正六棱台的斜高.又边长为1 cm 的正六边形的中心到各边的距离是32cm ,边长为2 cm 的正六边形的中心到各边的距离是 3 cm ,则梯形的高为12+⎝⎛⎭⎫3-322=72(cm),所以正六棱台的侧面积为6×12×(1+2)×72=972(cm 2).4.若圆台的高是12,母线长为13,两底面半径之比为8∶3,则该圆台的表面积为________. 考点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 题点 台体的表面积 ★★答案★★ 216π解析 设圆台上底与下底的半径分别为r ,R , 由勾股定理可得R -r =132-122=5. ∵r ∶R =3∶8, ∴r =3,R =8.S 侧=π(R +r )l =π(3+8)×13=143π, 则表面积为143π+π×32+π×82=216π.5.底面是菱形的棱柱其侧棱垂直于底面,且侧棱长为5,它的体对角线的长分别是9和15,则这个棱柱的侧面积是________. ★★答案★★ 160解析 设底面边长是a ,底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l 1,l 2,所以l 21=152-52,l 22=92-52. 又l 21+l 22=4a 2,即152-52+92-52=4a 2,所以a =8, 所以S 侧面积=ch =4×8×5=160.6.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9,8,3,若在上面钻一个圆柱形孔后其表面积没有变化,则孔的半径为________. ★★答案★★ 3解析 由题意知,圆柱侧面积等于圆柱上、下底面积之和, 即2πr ×3=2πr 2,所以r =3.7.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三棱锥D 1—AB 1C 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比为________.★★答案★★ 1∶3解析 设正方体棱长为1,则其表面积为6,三棱锥D 1—AB 1C 为正四面体,每个面都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其表面积为4×12×2×62=23,所以三棱锥D 1—AB 1C 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比为1∶ 3.8.若一个圆台的轴截面如图所示,则其侧面积等于______.★★答案★★ 35π解析 ∵圆台的母线长为(2-1)2+22=5,∴S 圆台侧=π(1+2)·5=35π.9.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轴截面分别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和正三角形,则它们的表面积之比为________. ★★答案★★ 2∶1解析 ∵S 圆柱=2·π⎝⎛⎭⎫a 22+2π·a 2·a =32πa 2, S 圆锥=π⎝⎛⎭⎫a 22+π·a 2·a =34πa 2, ∴S 圆柱∶S 圆锥=2∶1.10.如图(1)所示,已知正方体面对角线长为a ,沿阴影面将它切割成两块,拼成如图(2)所示的几何体,那么此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答案★★ (2+2)a 2 解析 由已知可得正方体的边长为22a ,新几何体的表面积为S 表=2×22a ×a +4×⎝⎛⎭⎫22a 2=(2+2)a 2.11.有一塔形几何体由3个正方体构成,构成方式如图所示,上层正方体下底面的四个顶点是下层正方体上底面各边的中点.已知最底层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该塔形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答案★★ 36解析 易知由下向上三个正方体的棱长依次为2,2,1, ∴S 表=2×22+4×[22+(2)2+12]=36. ∴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36. 二、解答题12.如图所示,△ABC 的三边长分别是AC =3,BC =4,AB =5,作CD ⊥AB ,垂足为点D .以AB 所在直线为轴,将此三角形旋转一周,求所得旋转体的表面积.解 在△ABC 中,由AC =3,BC =4,AB =5知,AC 2+BC 2=AB 2,所以AC ⊥BC .所以CD =125,记为r =125, 那么△ABC 以AB 所在直线为轴旋转所得的旋转体是两个同底的圆锥,且底面半径r =125,母线长分别是AC =3,BC =4,所以S 表面积=πr ·(AC +BC )=π×125×(3+4)=845π. 所以,所求旋转体的表面积是845π. 13.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 cm ,高为6 cm ,在其中有一个高为x cm 的内接圆柱.(1)求圆锥的侧面积;(2)当x 为何值时,圆柱的侧面积最大?求出最大值.解 (1)圆锥的母线长为62+22=210(cm),所以圆锥的侧面积S =π×2×210=410π (cm 2).(2)画出轴截面如图所示.设圆柱的半径为r .由题意知r 2=6-x 6, 所以r =6-x 3,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S =2πrx =2π3(-x 2+6x ), 所以当x =3 cm 时,S 最大=6π cm 2.三、探究与拓展14.已知某圆台的一个底面周长是另一个底面周长的3倍,母线长为3,圆台的侧面积为84π,则该圆台较小底面的半径为________.★★答案★★ 7解析 设圆台较小底面的半径为r ,则另一底面的半径为3r .由S 侧=3π(r +3r )=84π,解得r =7.15.如图,已知正三棱锥S -ABC 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2倍,正三棱锥的高SO =3,求此正三棱锥的表面积.解 如图,设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a ,斜高为h ′.过点O 作OE ⊥AB ,与AB 交于点E ,连结SE ,则SE ⊥AB ,SE =h ′.∵S 侧=2S 底,∴12×3a ×h ′=34a 2×2, ∴a =3h ′.∵SO ⊥OE ,∴SO 2+OE 2=SE 2,∴32+⎝⎛⎭⎫36×3h ′2=h ′2, ∴h ′=23,∴a =3h ′=6. ∴S 底=34a 2=34×62=93,S 侧=2S 底=183,∴S表=S侧+S底=183+93=27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