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2014.7.1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北京协和医学院神经科李舜伟一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简史上世纪50 年代之前,一部分中、老年患有严重的记忆减退、视空间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往往被诊断为痴呆,更鉴于病理学的所见,考虑为阿茨海默尔痴呆(AD),即神经细胞变性所导致的老年性痴呆。
由此制定了老年性痴呆的诊断方法和步骤,供医师参考和执行。
但是,临床上还有一部分中老年虽然记忆减退,可是日常生活完全可以自理,没有视空间等障碍,与老年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并不符合。
从9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看法,并制定了诊断标准。
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是阿茨海默尔痴呆(AD的前驱表现,每年会有12%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病人转化为阿茨海默尔痴呆(AD。
因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实际上是源于阿茨海默尔痴呆的。
随着医学的进展,尤其是脑CT与MRI的临床应用,发现相当多的痴呆病人有脑血管的异常,在脑CT和(或)MRI上显示为多发性梗塞灶或白质缺血灶,这些病人多半在一次或多次脑血管病后出现痴呆的表现,但可能会有好转,其症状呈波动性。
这部分病人虽然也有痴呆,但与阿茨海默尔痴呆表现不同,因此,学者命名为血管性痴呆(VaD,也制定了诊断标准。
问题在于有些脑血管病的病人尽管多次发作,但无痴呆表现,至多只有记忆减退,或其他的认知损害,在临床上并不能诊断为血管性痴呆(VaD。
于是,参照阿茨海默尔痴呆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做法,也提出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 一说,并制定了诊断标准。
从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三点:第一,先有痴呆和痴呆的诊断标准,后才有认知功能障碍及其诊断标准;第二,先有阿茨海默尔痴呆(AD 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 ,后才有血管性痴呆(VaD 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 ;第三,尽管痴呆的诊断大多数学者都基本上认可,但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却各家不同,尚难提出大家都认可的标准,尤其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标准迄今并不一致。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要点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要点《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定义和诊断:
指南首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定义进行了澄清,血管性认知障碍是由
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认知功能衰退。
其次,《指南》详细描述了血管性认
知障碍的临床表现,如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并提供
了详细的诊断标准和评估工具。
2.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指南》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进行了讲解。
主要病因包括脑血管病变、心血管疾病、代谢病等。
发病机制涉及脑缺血、脑梗塞、炎症反应等。
3.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策略:
《指南》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提供了详细的策略。
首先,要根据
病因进行治疗,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其次,要进行综合性
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等。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重要手段,包括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胆碱酯酶抑制
剂等。
4.防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措施:
《指南》还提出了一系列防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措施,主要包括生活
方式干预、健康教育和定期体检等。
这些措施旨在预防和减少血管性认知
障碍的发病风险。
总体而言,《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
一份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帮助医生更好地认识血管性认知障碍,并提
供科学的治疗策略。
同时,指南还提出预防和控制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完整版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完整版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主要由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包括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到痴呆的整个过程。
如果患者的认知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达到痴呆标准则为重度VCI,即血管性痴呆(v ascular dementia,VaD)。
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痴呆患病率为6.0%,其中VaD为1.6%,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第二常见的痴呆类型;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中MCI患病率为20.8%,其中脑血管病及血管危险因素相关的MCI为8.7%,占MCI总体的42%。
可见,VCI在轻度认知障碍中占很大一部分。
因此,准确认识VCI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可能有助于降低我国VCI的发病风险,对于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轻社会负担也有重要意义。
一、VCI的临床分型VCI按照临床严重程度分为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MCI)和VaD。
1、VMCI:也被称为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vascular cognitive i 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是指存在1个或1个以上认知域受损但不影响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或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
2、VaD:存在1个或1个以上认知域严重受损并且影响IADL或ADL。
二、VCI的临床表现1、患者在卒中事件后6个月以内出现并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的认知相关症状,同时伴有局灶性高级皮质功能障碍和(或)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其认知障碍的表现与卒中病灶大小和部位密切相关;认知相关症状也可在数次卒中事件后累积出现,呈阶梯式或波动样进展。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早期发现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早期发现及干预的研究进展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指由脑血管危险因素以及明显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导致的不同认知障碍综合征,本文概述VCI的类型、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并结合影像学对VCI的早期发现及干预研究进行探讨。
标签: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干预;神经介入;脑灌注随着脑卒中发病率不断上升,认知障碍患者日益增多,约1/2的患者可能出现卒中后认知障碍,约1/3的患者可发展成痴呆[1]。
因此如果在轻度阶段识别认知障碍,并进行早期干预,则有可能延缓甚至阻止痴呆的发生。
早期一些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干预研究都倾向于减少血管性危险因素及对症治疗[2],但可能存在患者依从性不好、不良反应多、疗效不确切等缺陷,随着神经介入的发展,针对脑动脉硬化的血管内支架治疗能够有效避免手术创伤,适应证广,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有重要意义。
1 VCI的类型根据临床表现VCI可分为血管性非痴呆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血管性痴呆(VD)和伴有血管因素的阿尔茨海默病(AD)(混合性痴呆),根据病变部位分为皮质型(大血管性、栓塞性和低灌注性)、关键部位型(大血管性、栓塞性、小血管型和低灌注性)和皮质下型(小血管性、低灌注性和不完全梗死性)[3-4]。
2 VCI的发病机制VCI的主要病因为脑血管病变后导致的脑组织损害,各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血管炎症等)最终均可导致脑血管病变,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相应灌注区组织低灌注、梗死、功能障碍,出现认知损害症状,是VCI最直接的发病机制。
3 VCI的早期诊断3.1 诊断标准目前尚无可操作性的国际普遍接受的轻度VCI早期诊断标准,综合加拿大健康和衰老研究[5]、悉尼卒中研究[6]以及贾建平[7]研究,VCI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或脑血管疾病;②认知功能损害呈波动性发展;③记忆力相对保留或损害较少,注意和执行等认知功能受损较重;④脑血管病与认知功能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并除外其他疾病;⑤达不到痴呆诊断标准。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797・
・综述与讲座・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刘学源 [关键词]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生物学标记物;治疗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指由脑血管病及血 管性危险因素引起的以不同程度认知功能受损为特点 的临床综合征,为最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类型之一。 VCI在疾病发展至血管性痴呆(VaD)之前,早期诊断、 早期干预可以预防、延缓VCI,甚至逆转认知功能损害。 因此,我们重点从概念、分子机制、生物学标记物及治 疗等方面对VCI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破坏的程度。
(5)遗传机制:VCI易患基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 为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危险因素的易患基因,另一类 为决定组织对缺血耐受能力的基因,典型疾病为
CADASIL的Notch3基因突变导致血管阻抗增加,CBF
尽管VCI已有诊断标准,但在临床实践中VCI的诊 断仍然很困难,准确率偏低,并且在评价VCI药物疗效 时也常缺乏客观依据。因此,近年来一些有前景的生物 学标记物作为客观指标开始应用于VCI诊断。这些标 记物主要包括神经影像学、生化标记物及其他标记物。 1.神经影像学(结构影像学和神经影像学) 近年来通过结构影像学对小血管病和慢性缺血性 改变的识别,研究者对VaD的病理基础有了更进一步 理解。Staekenborg等扣1在一项大型多中心研究中,比 较了VaD患者小血管病和大血管病的MRI特征,结果 表明,706例VaD患者中,522例有小血管病,而大血 管病仅有1/5,这提示VCI的研究重心应当落到病上。 但是,由于任一结构影像学特征(如腔隙性梗塞、脑白 质变性等)对小血管病及VCI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均偏低,因此近年来通过功能磁共振研究小血管病与 VCI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重点。 弥散张量成像(DTI)是近年来功能影像学的研究 热点,其特点在于能够敏感显示眩加权序列正常样脑 白质中纤维束微结构破坏、断裂;小血管病皮层下多发 腔隙性梗死、脑白质变性时,神经纤维束连接完整性被 破坏是VCI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因此目前已有多项研 究利用DTI探索小血管病与VCI的关系及对VCI的诊 断价值,结果表明DTI较结构影像学对VCI更为敏感。 Lawrence等"1对1 15例小血管病相关性认知功能障碍 患者(SCANS研究)进行了多变量MR/检测(腔隙性梗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发病机制、分类、综合评估、核心要素、临床特征、诊断流程和规范防治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发病机制、分类、综合评估、核心要素、临床特征、诊断流程和规范防治VCI分类VCI是由多种形式和不同程度的血管性脑损伤病理导致,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异质性和高致死率的特点。
VCI引起痴呆占所有痴呆病因的15%-30%,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VCI疾病负担也逐渐加重,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巨大挑战。
VCI根据临床特征、病因和疾病程度分类:根据临床特征可以分为卒中后痴呆、皮层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混合性痴呆;根据病因可以分为危险因素相关性、缺血性、出血性、其他脑血管性、脑血管病合并老年痴呆;根据疾病程度可以分为轻至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VaMCI),重至血管性痴呆(VaD)。
VCI综合评估VCI综合评估应包括临床评估、神经心理评估和影像评估。
1、临床评估应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病史采集应尽量全面,需要有知情者的补充,要重点关注认知障碍所累积累及的认知域,卒中与心脑血管疾病史,家族史及相关危险因素。
2、对于所有可疑的VCI患者,均应该进行包括整理认知能力,以及执行、记忆、视空间、语言等多个认知领域的全面神经心理评估。
3、磁共振作为轻度认知障碍神经影像诊断的“金标准”。
对于所有可疑VCI均应该进行神经影像检查,首选MRI检查,评估内容至少包括脑萎缩(部位与程度);脑梗死(部位、大小、数量);脑白质病变(范围)和脑出血(部位、大小、数量),推荐使用国际血管性行为与认知障碍协会(VASCOG)影像诊断标准。
VCI影像评估—VASCOG标准:VASCOG标准推荐的神经影像学VCI 诊断依据(MRI或CT)包括:(1)1个大血管梗塞足以导致轻度VCI,重度VCI(VaD)通常需要≥2个大血管梗塞;(2)1个关键位置的梗塞(常位于丘脑或基底神经节)可导致重度VCI;(3)脑干外多个腔隙性梗塞(>2);关键位置1-2个腔隙伴广泛的白质病变;(4)广泛融合的白质病变;(5)关键位置的颅内出血或大于等于2个颅内出血;(6)以上形式的组合。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任中秀辽宁本澳市铁路医院神经内科本溪117000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最初由Flicker等人提出,包括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的所有各种方式和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目前尚无有关VCI的病理学诊断标准,病理学资料仅可在临床诊断之后用以支持或证明疾病的存在。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员的增加,VCI不断上升,对VCI研究成为现今的重大课题。
VCI是一个广泛的临床病理范围,各种血管病因和血管病理改变所致的各种类型VCI 的临床表现有很大区别。
VCI的病理改变以白质损害为主,在组织病理学上,白质损害表现为病灶性病变与弥漫性病变。
两者呈现不同比例或不同程度组合。
其临床特征与病理改变关系还有待研究[m。
轻微的病理学改变包括脑血管病变,嗜银颗粒(AGs)及lewy小体出现,新皮层的老年斑(SP),以及颖叶腹内侧出现神经元纤维缠结(NFTs)。
一般认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缺血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且大多是微小的,包括急性微出血或小出血灶,微梗死,腔梗或小灶状的缺血或出血性梗死[m。
有意义的是皮层下弓状纤维和麟服体常常是相对保留的区域。
1关于分类标准对VCI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目前,多将VCI分三个临床亚型:(1)血管性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CIND);(2)血管性痴呆(V AD) ; ( 3)混合性痴呆(MD) e2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像学表现与病变部位、体积和数量相关。
小的体积((1^}30m1)也可致痴呆,如在丘脑部位;但在皮层下各部位,梗死灶的数量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比体积更为密切。
在MRI上可见脑室扩大,白质内有多发的长T,、长T:信号。
皮层萎缩,海马萎缩。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发现额叶、颖叶、杏仁核和丘脑的氧代谢降低[3〕。
大多数认知障碍的患者,从病史中可发现有感情淡漠、定向障碍、人格改变,以及自我注意的减退等方面的变化。
在临床研究中,对脑组织进行CT扫描或MR影像学观察,通常可见进展缓慢的大脑皮质弥漫性萎缩,其特点是脑沟变宽和侧脑室扩大。
血管性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何为认知功能?
原文:cognition 包括: 1. 注意力 2. 定向力 3. 语言能力 4. 视空间定向能力 5. 执行功能(组织管理能力)
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
1、注意力 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出现注意力减退,表现在对环境变化的 漠不关心;对提问的反应迟钝;不能准确回答或答非所问;严重 者表现为置之不理,无法坚持完成正常交流和病史询问。
Source: Icon and Landis, Fall 2000
痴呆综合征的发病率
Alzheimer´s Disease 阿尔茨海默病
55%
vascular Dementia 血管性痴呆
20%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路易体痴呆 15%
fronto-temporal Dementia 额颞叶痴呆
5%
Other 其他
5%
痴呆的特征
后天获得性的 持续性的 多个认知功能损害
(1) 记忆损害
(2) 一个或多个其他认知功能损害
认知功能较先前水平明显减退 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 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判断 明显地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和/或社会职业功能,并与以
往水平相比有显著的降低。
Prevalence of dementia syndromes
脑淀粉样血管病等。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概念
VCI所包涵的内容大部分是VD名称下的疾病范畴,但 最重要的是:把既往不受重视的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 障碍能够纳入其中,这样就使得未达到痴呆程度的那 些患者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治疗。
由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目前缺少诊断标准和指南, 故本次仍以血管性痴呆(VD)为关键词向大家介绍其 诊治进展。
血管性认知障碍
3
2
4
1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理机制:研究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包括血管病变、神经退行性病变等。
预防措施:研究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预防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预防等。
生物标志物:研究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生物标志物,如血液、脑脊液等,以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
治疗方法:研究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02
诊断标准: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如DSM-5等
03
鉴别诊断:与其他类型认知障碍进行鉴别,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04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02
临床试验:开展临床试验,验证治疗策略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3
联合治疗:结合多种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04
谢谢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戒烟限酒:减少吸烟和饮酒,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控制体重: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
05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释放压力,保持心情愉快
控制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保持血压稳定,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1
控制糖尿病:保持血糖稳定,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01
康复方法: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02
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03
康复效果: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及其早期识别与干预的研究进展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及其早期识别与干预的研究进展方珉;刘学源【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16(37)15【摘要】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 refers to different degrees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syndrome caused by all kinds of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and vascular factors. Early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 can prevent and delay the progress of VCI and even reverse cognitive impairment before it develops vascular dementia.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concept,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biomarkers of VCI and it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是指由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引起的以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在发展至血管性痴呆之前,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预防和延缓VCI的发展,甚至逆转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
本文就VCI的概念、发病机制、生物学标志物及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7页(P5-11)【作者】方珉;刘学源【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072;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13【相关文献】1.认知护理早期干预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J], 陈庆2.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早期干预与护理 [J], 孙玲3.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J], 毛蕾;付饶;马天君;尹又4.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早期发现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J], 孙咏婕;李月春;李锐铭5.加减薯蓣丸对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J], 谭子虎;兰汉超;杨琼;陈军;毛善平;査云飞;肖胜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北京协和医学院神经科李舜伟一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简史上世纪50年代之前,一部分中、老年患有严重的记忆减退、视空间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往往被诊断为痴呆,更鉴于病理学的所见,考虑为阿茨海默尔痴呆(AD),即神经细胞变性所导致的老年性痴呆。
由此制定了老年性痴呆的诊断方法和步骤,供医师参考和执行。
但是,临床上还有一部分中老年虽然记忆减退,可是日常生活完全可以自理,没有视空间等障碍,与老年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并不符合。
从9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看法,并制定了诊断标准。
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是阿茨海默尔痴呆(AD)的前驱表现,每年会有12%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病人转化为阿茨海默尔痴呆(AD)。
因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实际上是源于阿茨海默尔痴呆的。
随着医学的进展,尤其是脑CT与MRI的临床应用,发现相当多的痴呆病人有脑血管的异常,在脑CT和(或)MRI上显示为多发性梗塞灶或白质缺血灶,这些病人多半在一次或多次脑血管病后出现痴呆的表现,但可能会有好转,其症状呈波动性。
这部分病人虽然也有痴呆,但与阿茨海默尔痴呆表现不同,因此,学者命名为血管性痴呆(VaD),也制定了诊断标准。
问题在于有些脑血管病的病人尽管多次发作,但无痴呆表现,至多只有记忆减退,或其他的认知损害,在临床上并不能诊断为血管性痴呆(VaD)。
于是,参照阿茨海默尔痴呆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做法,也提出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一说,并制定了诊断标准。
从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三点:第一,先有痴呆和痴呆的诊断标准,后才有认知功能障碍及其诊断标准;第二,先有阿茨海默尔痴呆(AD)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后才有血管性痴呆(VaD)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第三,尽管痴呆的诊断大多数学者都基本上认可,但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却各家不同,尚难提出大家都认可的标准,尤其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标准迄今并不一致。
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定义和流行病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
这里所谓的脑血管病变既包括脑内血管本身的疾病,如脑出血、脑梗塞、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也包括心脏病变与颅外大血管病变所间接引起的脑血流灌流异常。
这些疾病所导致的颅内脑血管灌流异常都有可能引起认知功能障碍。
因此,考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脑血管病,不管是什么性质;二是要有认知功能障碍,也可能已有痴呆的表现;三是这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如果广义地理解可以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由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轻、重不等的痴呆患者;二是所有已知的伴有脑血管病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茨海默尔痴呆患者;三是未达到痴呆标准的脑血管病患者,但已有认知功能障碍者。
因此,如果说VCI在各种痴呆中的患病率最高也不为过。
加拿大健康和老年研究中心(CSHA)的一项调查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VCI的患病率约5%,VCI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65岁到84岁的老年人VCI的发病率最高,而85岁以上的老年人AD与VCI或VaD混合性的比率增高。
我国4城市(北京、上海、西安、成都)≥65岁居民抽样调查结果,发现VaD的患病率为1.0%,≥75岁的老年人MCI的患病率为14.8%,其认知功能减退明显重于低龄者。
尸体解剖的资料证实,78%的老年患者都有脑血管病,其中80%的老年人都有痴呆。
8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每1000人大约有9人发展为VCI。
三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因和危险因素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有下述几种:年龄、遗传因素、各种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心脏病、高血脂、颈动脉狭窄等。
其中有些因素是不可逆的,如年龄和遗传因素;但有些因素是可逆的,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
因此,谈到病因和危险因素,主要是着眼于预防和治疗。
(一)各种脑血管病是最主要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Rockwood等人发现,与可能的AD与认知功能正常的人群相比,VCI患者有更多的血管危险因素。
据他们的统计,有76%的VaD 与VCI病人曾经有过脑血管病史,而可能的AD患者只有5%,认知正常者只有7%有脑血管病史,三者相差有统计学意义。
(二)高血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据统计,高血压伴发VaD者占55%,伴发VCI者占48%,伴发可能AD者占24%,而伴发认知功能正常者占38%,各项相比都有统计学意义。
Skoog等人对社区382例70岁的非痴呆老人随访15年,发现凡是发生痴呆的老人,在70岁时的收缩压以及70岁和75岁时的舒张压明显高于未发生痴呆者。
Kilander等作者对999例男性从50岁随访20年后发现,凡基线舒张压高的人即使没有明显的脑卒中,其认知功能也有损害。
(三)糖尿病会导致并加重认知功能障碍。
一组对MMSE评分的研究表明:对照组仅88%MMSE评分下降,糖尿病组为86%,卒中组为83.80%,而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为77.80%。
(四)吸烟、心血管病和Hachinski量表分在四个组都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01)。
(五)Rogers等人的研究表明,无血管性危险因素的病人,其多发性梗塞导致的痴呆频度为每年7.8‰,而有血管性危险因素的病人,其多发性梗塞导致痴呆的频度增加为每年16.8‰。
四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改变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改变以白质损害为主,在组织病理学上,白质损害表现为局灶性病变与弥漫性病变,两者呈现不同比例或不同程度的组合。
从发生原因来看,局灶性病变多半是对缺血的急性反应;而弥漫性反应是对脑内血管低灌流和缺氧的慢性反应。
有意义的是皮层下弓状纤维和胼胝体常常是相对保留的区域。
局灶性病变的特点:常表现为腔隙性梗塞灶,这是急性局灶性缺血最终的组织病理学结果。
在显微镜下可见白质内小动脉硬化,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并有不同程度的髓鞘脱失。
弥漫性病变的特点:大体可见白质内有腔隙灶或瘢痕,灰质萎缩,切面上不光滑。
显微镜下可见神经轴突、髓鞘和少树突胶质细胞减少,巨噬细胞反应轻微,无淀粉样蛋白沉积,说明这是一个缓慢的变性过程。
局灶性和弥漫性病变的联合表现:冠状切面上看直径为2mm的局灶性病变,其周围有10-12mm的弥漫性病变;如体积为4mm3的梗塞灶,其周围的白质弥漫性损害体积可达900mm3,大于中心区域200倍。
这种损害的分布严重影响了血液供应与血液灌流的调节。
五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影像学表现1. 神经影像学上发现的脑梗塞是否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是与病变的部位、体积和数量相关的。
有时小的梗塞体积(1-30ml)也可能导致痴呆,如在丘脑部位;甚至非常小的梗塞体积也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但在皮层下部位,梗塞灶的数量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比体积更为密切。
2. 在头颅MRI上可见脑室扩大、白质内有多发的长T1、长T2信号、皮层萎缩、海马也有萎缩。
Barber的研究发现,脑室周围的白质损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密切。
白质损害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也越严重,痴呆病人的白质损害最重。
Broderick等作者发现脑室体积扩大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呈正相关。
3.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对发现皮层下病变所引起的VCI很有价值。
Clarke等对左侧丘脑动脉供血区梗塞伴认知功能障碍进行了研究,PET发现同侧的额叶、杏仁核和丘脑的氧代谢降低;Tatemichi对内囊膝部病变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以PET来作研究,发现病人同侧的额叶下部和内侧皮层以及颞叶内侧和外测皮层局部氧代谢低减;La Plane对8例苍白球和尾状核病变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人进行PET研究,发现7例有前额叶氧的低代谢。
六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1. 认知功能障碍的病史,注意病史的发生时间是否与脑血管病相关,一般均在一次脑血管病之后逐渐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认知损害的症状会有所好转。
如果再发作一次脑血管病,认知损害又会出现并加重,呈阶梯样加重和减轻。
2. 脑血管病的病史,注意病人的既往史中有无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史等。
如有则对诊断有利。
3. 神经系统体征,可发现各种不同性质和类型的感觉与运动障碍,提示脑内不同部位的损害。
一般来说,幕上病变易出现,白质病变更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4.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不同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障碍,如安排一件任务的目的、运作方法、过程和结果都不明确,往往颠三倒四,使人不知所措。
此外,皮层下功能障碍较突出,但记忆和语言功能障碍相对较轻,人格保持完整。
七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分型1. 根据病变部位的分型:可分为:①皮层病变所引起的VCI,如多发性皮层损害可导致失语、失用、失读等病损;②皮层下病变所引起的VCI,如多发性白质病变的认知损害;③关键部位所引起的VCI,如丘脑病变常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致痴呆;④皮层和皮质下联合病变所引起VCI, 如CADASIL或Binswanger病等。
2. Rockwood等作者的分型:分为:①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VCIND),即有认知功能障碍,但不到痴呆的诊断标准;②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即脑血管病已经导致痴呆;③伴有血管因素的AD,即既往所谓的混合性痴呆(Mixed Dementia,MD)。
八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1. 目前可以说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诊断标准尚未定型,有的只是对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或是借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诊断标准,应当说还没有大家一致公认的诊断标准。
2. 研究用的血管性痴呆(VaD)的诊断标准被大家公认的有下述几个: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茨海默尔病诊断与治疗中心(ADDTC)的诊断标准;②美国精神医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版(DSM-IV-R)的诊断标准;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第十版修订版(ICD-10-R)的诊断标准;④美国国立精神病与脑卒中研究所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的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
3. 研究用的伴有血管因素的AD即混合性痴呆的诊断标准有:①Rockwood等作者认为混合性痴呆应当既有AD的临床表现,又有明显的脑血管病。
他们主张采用ICD-10 与NINDS-AIREN的诊断标准;②也有作者主张采用经典的Hachinski缺血评分法来判定混合性痴呆。
4. 对于未达到痴呆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 Edly 等人主张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ICD-10中轻中度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