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加速度_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率_冲击_乘座舒适性_缓和曲线

合集下载

浅谈公路设计中缓和曲线的选用

浅谈公路设计中缓和曲线的选用

浅谈公路设计中缓和曲线的选用冯心宜【摘要】缓和曲线是构成公路平面线形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公路设计中被广泛应用,通过对缓和曲线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结合作者自身的设计工作经验及对缓和曲线的一些理解,探讨公路设计过程中,缓和曲线选用的方式方法。

【期刊名称】《湖南交通科技》【年(卷),期】2012(038)004【总页数】4页(P85-88)【关键词】公路;缓和曲线;线形设计【作者】冯心宜【作者单位】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5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2缓和曲线是构成公路平面线形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同向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缓和曲线在公路设计中,主要起以下作用:①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②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③超高横坡度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④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在我国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采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

以下从缓和曲线的四点主要作用入手,以回旋线的相关理论公式为基础,对公路设计过程中缓和曲线的选用提出一些建议。

1 缓和曲线选用应考虑线形曲率过渡要求1.1 为满足曲率过渡对缓和曲线长度的要求汽车在转弯行驶过程中,存在一条曲率连续变化的轨迹线,轨迹线的长度由车辆行驶速度、曲率变化幅度,以及驾驶员转动方向盘的速度确定;为保证有一条易于遵循的路线,避免车辆在转弯过程中侵入相邻车道,必须确保缓和曲线有一定的长度;若缓和曲线过短,驾驶员就必须快速地完成方向盘操作,特别在高速行驶时容易引发危险。

一般认为,驾驶员往一个方向转动方向盘的时间至少需要3 s,因此缓和曲线选用时,其长度至少应满足车辆特定运行速度下3 s行程。

1.2 卵形曲线中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缓和曲线即回旋线的基本计算公式为:式中:r为回旋线上某点的曲率半径,m;l为回旋线上某点到原点的曲线长,m;A为回旋线参数,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确定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确定

适宜的缓和曲线角是β0=3°~29°。
3.4.4 缓和曲线的省略
在直线和圆曲线间设置缓和曲线后,圆曲线产生了内移,其位移值为p, p Ls 2 24 R
在Ls一定的情况下,p与圆曲线半径成反比,当R大到一定程度时,p值 将会很小。这时缓和曲线的设置与否,线形上已经没有多大差异。
一般认为当p≤0.10时,即可忽略缓和曲线。如按3s行程计算缓和曲线 长度时,若取p=0.10,则不设缓和曲线的临界半径为:
《规范》规定可不设缓和曲线的情况: (1)在直线和圆曲线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标准》规定的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 (2)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间,当小圆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 的最小半径”时; (3)小圆半径大于表3.5.1中所列半径,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①小圆曲线按规定设置相当于最小回旋线长的回旋线时,其大圆与小圆 的内移值之差不超过0.10m。 ②设计速度≥80km/h时,大圆半径(R1)与小圆半径(R2)之比小于1.5。 ③设计速度<80km/h时,大圆半径(R1)与小圆半径(R2)之比小于2。
根据经验, 当R在100m 左右时, 通常取 A=R;如果R小于100m, 则选择A 等于R或大于R。反之, 在圆曲线较大时, 可选择A在R/3左右, 如R超过了 3000m, A可以小于R/3。
R2 A2 R2 9
R 9 LS R
回旋线过长β大于29°时,圆曲线与回旋线不能很好协调。

(2)计算曲线上每隔25m整桩号切线支距值。
解:(1)曲线要素计算:
V3 as R
我国公路计算规范一般建议as≤0.6
V3 Lsmin 0.036 R
2.驾驶员的操作及反应时间

道路勘测设计名词解释

道路勘测设计名词解释

路途勘测设计名词解释之答禄夫天创作1、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年夜的两个同向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动的曲线.2、高速公路: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收支的多车道公路.3、横向力系数:单元车重所受到的横向力.(指横向力与车自重的比值)4、施工高度:在同一桩点处, 设计标高与空中标高之差.5、渠化交通:利用车道线、绿岛和交通岛等分隔车流, 使分歧类型和分歧速度的车辆能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 这种交通称为渠化交通.6、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发生的离心力, 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 称为超高.7、设计速度:在气候正常, 交通密度小, 汽车运行只受路途自己条件(几何线形、路面及附属设施)的影响时, 一般驾驶员能坚持平安而舒适地行驶的最年夜行驶速度.8、平均坡度:指一定长度范围内, 路段在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水平距离之比.其是衡量纵断面线形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9、S型曲线:相邻两反向曲线通过缓和曲线直接相连的线形.(两个反向曲线用回旋线连接的组合)10、城市路途:在城市范围内, 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具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设施的路途.(公路:连接城市与乡村, 主要供汽车行驶的, 具有一定的技术条件与设施的路途)11、回旋参数:回旋线中表征回旋线缓急水平的一个参数.(暗示回旋线的曲率变动的缓急水平, 回旋参数越年夜, 缓和曲线的长度越长)12、计价土石方:所有的挖方和借方之和.(一般所有的填方不计价)13、行车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平安, 驾驶员应能看到前方一定距离的公路以及公路上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或者障碍物, 能及时采用办法, 保证交通平安的距离.14、缓和坡段:当连续陡坡长度年夜于最年夜坡长限制的规定值时, 应在不年夜于最年夜坡长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纵坡不年夜于3%的坡段, 称为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年夜于3%, 坡长应满足最小坡长的规定.15、通行能力:也称路途交通容量, 是指在一定的路途和交通条件下, 单元时间内通过路途某一断面处的最年夜车辆数.(它是正常条件下路途交通的极限值)16、抵触点:来自分歧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年夜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址17、凸形平曲线:在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拔出圆曲线而径相连接的组合.18、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快车超越前面慢车再回到原来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19、动力因素:某车型在海平面高程上, 满载情况下, 每单元车重克服路途总阻力和惯性阻力的性能.20、第30位小时交通量:将1年中8760小时的交通量(双向)按其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百分数年夜小排列的第30小时的交通量.也称设计小时交通量, 是路途设计的依据.21、平均运距:一般指挖方断面间距中心至填方断面间距中心的距离.22、凸型曲线:在两个同向缓和曲线之间不拔出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组合线形基本形: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S形:相邻两反向曲线通过缓和曲线直接相连的线形.卵形:用一个缓和曲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复合形:两个以上同向缓和曲线间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形式.C形: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形式.23、凸曲线:纵断点变坡点处, w<0时, 则为凸形竖曲线.24、运量:平均运距与土石方调配数的乘积.总运量=调配(土石方)方数*N25、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平安, 驾驶人员应该能看到前方一定距离, 一旦发现前方来车或障碍物, 能及时采用办法, 防止相撞的最短距离.26、选线:在路途规划路线的起终点之间选线一条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路途中心线的工作.(包括路线方案选择、路线规划和具体定前途线中线位置的全过程)27、车道数平衡方程: 车道数通过交通量与最年夜通行能力之间的比值来确定的.28、爬坡车道:在陡坡路段主线外侧增设的供载重汽车使用的专用车道.29、平均纵坡:是指在一定的长度范围内, 路线在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水平距离之比.30、互通式立体交叉:不单设跨线构造物, 使相交路途空间分离, 而且上、下路途有匝道连接, 以供转弯车辆上下相交路途的交叉方式.分离式立交:仅设一座跨线构造物, 使相交路途空间分离, 上、下路途无匝道连接的交叉方式.31、横净距:是指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 汽车轨迹线与视距曲线之间的距离.32、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保证汽车在弯道上平安行驶的最小半径.(采纳最年夜超高率)33、合成纵坡:是指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 路线的纵坡和弯道超高所组成的坡度.34、复曲线:是指同向曲线直接相连组合而成的曲线.35、交通量:是指单元时间内通过路途某断面的交通流量.(即单元时间内通过路途某断面的车辆数)36、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 从驾驶员发现前方障碍物时起, 至障碍物前能平安制动停车所需的最短距离.37、路途横断面:是指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 它由横断面设计线和空中线所构成.38、展线:就是采纳延长路线的法子, 逐渐升坡, 克服高差.(自然、回头、螺旋三种)39、加宽:在路途曲线段上增加一部份额外的宽度.40、路线纵断面:沿路途中线竖向剖切, 然后展开的剖面称为路途的纵断面.41、经济运距:填方用土时, 采用纵向调运还是就近路外借土之间的限度距离.(经济运距是确定借土或调运的限界)42、同向曲线:指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 .反向曲线:转向相反的两相邻曲线.43、一般最小半径:保证汽车在弯道上平安、舒适行驶的最小允许半径.44、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是指路途曲线半径较年夜、离心力较小时, 汽车沿双向路拱(不设超高)外侧行驶的路面摩擦力足以保证汽车行驶平平稳定所采纳的最小半径.45、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 两对向行驶的汽车在发现对方后, 采用制动办法平安停车, 防止碰撞所需的最短距离.46、错车视距:在无明确分道线的双车道路途上, 两对向行驶的汽车在发现对方后, 采用办法遁藏平安错车所需的最短距离.47、超车视距:在双向行驶的双车道路途上, 后面的快车超越慢车时, 从开始驶离原车道, 到完成超车回到自己的车道所需要的距离.48、路途红线:是路途用地与城市其他用地的分界线, 红线之间的宽度也就是城市路途的总宽度.49、路幅:是指公路路基顶面两路肩外侧边缘之间的部份.50、路基宽度:为车道宽度与路肩宽度之和.51、路拱: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 将路面做成由中央向两侧倾斜的拱形, 称路拱.52、公路建筑界限:是为了保证公路上各种车辆的正常运行与平安, 在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 又称建筑净空.。

加加速度_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率_冲击_乘座舒适性_缓和曲线

加加速度_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率_冲击_乘座舒适性_缓和曲线

人体受力有一定限度 , 因而对加速度的 承受也有一定范围 . 一般地说 ,当加速度 a 比 重力加速度 g 小几倍时 , 人尚能忍受 . 根据实 测结果 [ 6 ] , 对于汽车内的普通乘客 , 法向加速 度 an ≤ 118m ・ s - 2 时 , 人感觉不显著 , a n 达到
316m・ s - 2 时 , 人 能 感 觉 到 , 但 可 忍 受 , an ≥ 510m・ s - 2 时 , 难以忍受 . 不仅如此 , 如果加速
9
3 匀速率曲线运动中的加加速度
1/ 8 41063 1/ 4 21125 1/ 2 11250 3/ 4 110417 1 1
缓和曲线 [ 1 ] 质点做匀速率曲线运动时 , 其加速度沿 着法线方向 , 当法向加速度 a n 方向改变的影 响可忽略不计时 ,它的加加速度 j = d a n/ dt 也 是沿着法线方向的 ,其数值即等于 d a n/ d t . 这 里我们以铁路曲线轨道的铺设为例 , 引入缓 和曲线设计的问题 , 此时应考虑到法向加速 度的变化率 ( 即法向加加速度 ) ( 可参考 [ 11 ] 所引参考文献) . 在铺设铁路时 , 需要把平直轨道和圆弧 形弯曲轨道用适当方法连接起来 , 这种起连 接作用的曲线轨道称为缓和曲线 . 缓和曲线 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 以下介绍简化了 的理论分析 . 如果把直轨道和圆弧形轨道直接连接 , 那么 , 在连接点处车辆的法向加速度 a n 就会 由零突然增加到 v 2 / R ( R 为圆弧轨道的半 径) , 惯性离心力将会使外侧轨道突然受到压 力 m v 2 / R , 因而在连接点处引起冲击载荷 , 从而产生剧烈振动 、 冲击钢轨等不良作用 . 如 果在中间接上一段曲率由零逐渐均匀地增加 到 1/ R 的缓和曲线 , 就可以使法向加速度由 零均匀地增加到 v 2 / R , 从而避免出现冲击载 荷 . 显然 , 如果不考虑设计和维护的困难等技 术问题 , 缓和曲线越长越有利 , 在实际设计 时 , 要按照技术条件及要求 , 选定最大容许缓 和曲线长度 . 常用的缓和曲线是三次方曲线 ( 参见图 2) , 设直线段在负 x 轴上并与缓和曲线在坐 标原点处相连接 , 则缓和曲线方程可以写成 1 3 ( 2) y = kx 6 上式中 k 代表缓和曲线的曲率变化率 ( 即在 单位距离内曲率 1/ ρ 的增量 ) . 这种缓和曲线 可以使法向加速度 a n 值均匀地从零渐增到 圆弧轨道上行驶时的数值 v 2 / R , 见图 2 . 显 然 , 在这种情况下 , 加速度的变化率沿法线方 向的分量为常数 , 因而加加速度沿法线方向

缓和曲线与圆曲线比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缓和曲线与圆曲线比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缓和曲线与圆曲线比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缓和曲线与圆曲线比例是交通工程中常用的设计概念。

在道路建设和铁路设计中,缓和曲线和圆曲线被广泛应用于曲线段的设计和布置。

缓和曲线是指在两条直线或两段曲线之间,为了平稳过渡而设置的一段平滑的曲线,而圆曲线则是一种具有特定半径的圆弧曲线。

在道路和铁路的设计中,缓和曲线的作用非常重要。

它能够让车辆或列车在曲线段上平稳地转弯,减少驾驶员或乘客的不适感,并提高行驶安全性。

而圆曲线则通过设置合适的曲率半径,来确保车辆或列车能够在曲线段上稳定地行驶,避免发生侧滑或脱轨等事故。

缓和曲线与圆曲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在道路和铁路的设计中,根据不同的交通工具和行驶速度,需要选择合适的缓和曲线和圆曲线比例。

一般情况下,缓和曲线的长度应该大于或等于圆曲线的长度,这样可以确保车辆或列车在曲线段上有充足的转弯距离,减少不必要的加速和减速。

总之,缓和曲线与圆曲线的比例在交通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恰当地设置和设计缓和曲线和圆曲线,可以提高道路和铁路的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确保交通工具能够平稳地通过曲线段。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和条件来选择合适的缓和曲线与圆曲线的比例。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扮演着文章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它有助于读者理解整篇文章的组成,并为主题提供清晰的框架。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提供有关缓和曲线和圆曲线比例的一个概述。

我们将解释什么是缓和曲线和圆曲线,并介绍它们在交通设计和工程中的重要性。

此外,我们还将提供关于本文结构和目的的简要描述,以确保读者能够在文章的其他部分中明确了解我们的观点和研究目标。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正文部分,分为两个主要章节:缓和曲线和圆曲线。

在缓和曲线章节中,我们将首先阐述什么是缓和曲线。

我们将解释缓和曲线是一种道路设计中常用的曲线段落,通过渐进地变化半径,从而连接两条具有不同半径的直线或圆曲线。

提速线路缓和曲线线性变化对旅客舒适度的影响分析

提速线路缓和曲线线性变化对旅客舒适度的影响分析

提速线路缓和曲线线性变化对旅客舒适度的影响分析提速线路缓和曲线线性变化对旅客舒适度的影响分析引言: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经济增长,高速铁路成为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高速铁路的舒适度一直是乘客关注的焦点。

本文针对提速线路的缓和曲线线性变化,对其对旅客舒适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提速线路的缓和曲线变化及其目的提速线路的缓和曲线线性变化,即为了减少直线轨道与曲线轨道之间的过渡变化而设置的曲线,以提高列车行驶速度和运行稳定性。

提速线路的缓和曲线变化有以下几个目的:1. 减少列车行驶时的离心力,减轻对乘客的影响。

2. 提高列车的行驶速度,缩短旅行时间,提升乘客的出行效率。

3. 减少列车运行时的振动和噪音,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二、提速线路缓和曲线线性变化对旅客舒适度的影响1. 减少离心力的影响提速线路的缓和曲线线性变化可以减少列车行驶时的离心力对旅客的影响。

离心力会使乘客感到身体倾斜和摇晃,给乘坐体验带来不适感。

缓和曲线的设计能够在减少离心力的同时,平稳地过渡列车的行驶方向,使乘客的身体感受更加舒适和稳定。

2. 提高行驶速度和乘坐效率提速线路的缓和曲线线性变化可以提高列车的行驶速度,缩短旅行时间,提升乘客的出行效率。

传统的曲线轨道设计会限制列车的速度,而缓和曲线的设计减少了列车行驶时的冲击和摆动,可以更快地行驶。

乘客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可以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提升了他们的出行便利性和效率。

3. 减少振动和噪音的干扰提速线路的缓和曲线线性变化可以减少列车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和噪音,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列车在直线轨道上行驶时,由于突然转弯将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音,给乘客造成不适感。

而缓和曲线的设计可以逐渐过渡列车的行驶方向,减少振动和噪音产生的瞬时冲击,使乘客的乘坐环境更加安静和舒适。

三、提速线路缓和曲线线性变化的应用和展望提速线路缓和曲线线性变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为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设计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为旅客提供更加舒适、安全和高效的出行体验。

对密立根油滴定向漂移原因的质疑(下载原版)

对密立根油滴定向漂移原因的质疑(下载原版)
oRIENTED DRIFT oF
MILLIKAN
oIL—DROP
Mu Songmei
(Experimental Center,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Qinhuangdao,Hebei
066004)
Abstract
The
reasons
to
the oriented drift of Millikan oil—drop
同理,由于两电极板不水平而造成油滴的定 向漂移的说法,在静态平衡测量法中也是不成 立的.
方向与分划板的竖直叉丝平行,然后再调节显微 镜的三棱镜位置,把目镜分划板调正. 油滴定向偏移多是由后一种情况引起的.
参 考文ຫໍສະໝຸດ 3对油滴定向漂移原因的分析及调整方法

[1]穆松梅,张家生.密立根油滴的横向漂移对测量结果的影
万方数据
(下转第37页)
万方数据
物理与丁程V01.16
No.6
2006
[5]的作者导出了受控结构的风振加速度设计计 算公式.并以算例表明,TMD对结构风振加速度 的控制是十分有效的.我们指出,正如车厢浮沉振 动那样,为了扩大设计参考用的限制要求,不仅要 给出风振加速度的限制值,而且也要给出风振加 速度变化率(急动度)的限制值,这是十分必要的. 建议有关研究、设计人员考虑开展有关急动度限 制值的研究.
物理与工程V01.16
No.6
2006
对密立根油滴定向漂移原因的质疑
穆松梅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实验中心,河北秦皇岛066004)
(收稿13期:2006—04—18)


对一些文章中阐述的密立根油滴定向漂移的原因提出质疑,并阐明了自己对原因的分 析及调整方法.

缓和曲线的定义和作用

缓和曲线的定义和作用

缓和曲线的定义和作用
缓和曲线指的是平面线形中,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它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缓和曲线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缓和曲线的曲率是逐渐变化的,而不是突然转折。

这种连续变化的曲率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以更加自然地转向,减少了驾驶员的操作难度,提高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2. 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车辆在曲线上行驶时会产生离心力,离心力的大小与曲率半径和行驶速度有关。

缓和曲线的曲率逐渐变化,可以使得离心加速度也逐渐变化,从而减少了旅客在车内的不适感。

3. 超高横坡度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稳定:为了保证车辆在曲线上行驶的稳定性,道路的超高横坡度和加宽通常是逐渐变化的。

缓和曲线的存在使得这种变化更加平滑,减少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和不稳定。

4. 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缓和曲线与圆曲线的配合使用,可以使得道路的线形更加美观,增加了道路的整体美感。

同时,缓和曲线的使用也可以减少直线与圆曲线之间的急剧转折,使得道路的线形更加流畅。

总之,缓和曲线在道路设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提高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还可以增加道路的美观性。

因此,在现代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设计中,缓和曲线被广泛地应用。

道路缓和曲线参数

道路缓和曲线参数

道路缓和曲线参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道路缓和曲线参数在道路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和舒适性。

道路缓和曲线参数包括曲线的半径、超高、变坡曲线长度等各项指标,通过正确的设计和选择,可以有效地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道路缓和曲线是指公路设计中设置在两条直线或两条曲线的过渡曲线,其作用是消除交通中突变造成的不安全因素,使车辆在两个不同方向上的运动平稳过渡。

在设计道路缓和曲线时,需要考虑多种参数来保证其性能和安全性。

首先是曲线的半径,也称为曲线半径,是指缓和曲线的中心转向点到曲线外侧边缘的最短距离。

半径越大,意味着曲线越平缓,车辆在通过曲线时受到的向心加速度越小,行驶更加舒适。

根据不同车速和设计标准,道路曲线的半径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避免出现过小的转弯半径导致车辆失控或翻车的情况。

其次是超高,也称为曲线超高,是指缓和曲线中心线与外缘线之间的高度差。

超高的设定可以有效消除车辆通过曲线时产生的侧倾力,提高行车的稳定性。

超高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车辆行驶速度和横向加速度等因素,以确保车辆在通过曲线时不会出现侧翻或失控情况。

还需要考虑变坡曲线长度,是指缓和曲线两端的垂直曲线段的长度。

变坡曲线长度需要根据曲线的半径和车辆的速度来确定,以确保车辆在通过曲线时能平稳地过渡到和从曲线上。

变坡曲线长度不足可能导致车辆在过渡时受到冲击力,影响行车安全和舒适性。

除了以上主要参数外,还需要考虑曲线的设限速度、道路标线和标牌等辅助设施的设置,以提供给驾驶员正确的引导和提示。

合理设计缓和曲线参数,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第二篇示例:道路缓和曲线参数,是指在道路设计中用来连接直线道路与水平、垂直曲线的过渡曲线。

它的存在是为了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减少行车过程中的急转弯、急加速、急减速对车辆和乘员的影响。

道路缓和曲线参数的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车辆速度、曲线半径、曲线长度、曲线变化率等。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重点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重点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计算⾏车速度:受公路控制的路段(最⼩平曲线半径、最⼤纵坡等),在天⽓良好、交通密度⼩的情况下,⼀般驾驶员能够保持安全⽽舒适⾏驶的最⼤速度。

2、横向⼒系数:横向⼒与车重的⽐值3、动⼒因素:在海平⾯⾼程上,满载情况下单位车重具有的有效牵引⼒4、缓和曲线:平⾯线形中,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5、超⾼: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驶时所产⽣的离⼼⼒,在该路段横断⾯上设置的外侧⾼于内侧的单向横坡6、加宽:汽车在曲线路段上⾏驶时,靠近曲线内侧后轮⾏驶的曲线半径最⼩,靠曲线外侧的前轮⾏驶的曲线半径最⼤。

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在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称弯道加宽)。

7、S形曲线:两个反向圆曲线间⽤两个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S型曲线8、复曲线: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径相连接(l F=0)或插⼊缓和曲线(l F≠0)的组合曲线,后者⼜叫卵形曲线。

9、凸形曲线:两同向回旋曲线间不插⼊圆曲线⽽径相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凸型曲线。

10、平均纵坡:指⼀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端点的⾼差与路线长度的⽐值。

11、坡长:指变坡点与变坡点之间的⽔平长度。

12、合成坡度:道路在平曲线路段,若纵向有纵坡且横向⼜有超⾼时,则最⼤坡度在纵坡和超⾼横坡所合成的⽅向上,这时的最⼤坡度称为合成坡度。

13、经济运距:按费⽤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限度距离14、免费运距:⼟⽅作业包括挖、装、运、卸等⼯序,在某⼀特定距离内,只按⼟⽯⽅数计价⽽不另计算运费,这⼀特定距离称免费运距。

15、展线:采⽤延长路线的⽅法,逐渐升破克服⾼差。

16、放坡:按照要求的设计纵坡(或平均坡度)在实地找出地⾯坡度线的⼯作。

17、初测:是两阶段设计中第⼀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作。

要点有:平⾯控制测量、⾼程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路线勘测与调查、其他勘测与调查、初测内业⼯作。

高速公路路线中缓和曲线长度取值分析与研究

高速公路路线中缓和曲线长度取值分析与研究

高速公路路线中缓和曲线长度取值分析与研究摘要: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水平对公路工程建设规模、施工质量及造价有着较大影响,尤其是受地形和环境制约较大的公路项目,对设计人员优化路线线形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在阐述缓和曲线形式的基础上,针对高速公路项目中沟谷深切、地形陡峭路段,以及从驾驶员反应及操作时间、超高渐变率、离心加速度变化率、视觉条件等方面进行高速公路路段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计算。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缓和曲线长度引言:缓和曲线是设置在公路圆曲线和直线间或半径相差较大、转向相同的圆曲线间的曲率持续变化的曲线形式。

当前,在进行公路线形设计时,对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方法并不统一,可以按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中所规定的最小长度确定,也可根据视觉需要采用R/9缓和曲线长度,还可忽略地形、地物影响而设置过程化的缓和曲线。

在进行公路路线中缓和曲线设计时,须保证缓和曲线长度取值的准确,若长度过短,既无法起到曲率渐变的效果,又会影响缓和段与圆曲线段衔接的协调性,还会影响行车的视觉效果;相反,若缓和曲线长度过长,则不利于线形组合效果。

为此,须在公路平面线形设计中合理确定缓和曲线长度。

1.缓和曲线的形式我国高速公路设计中缓和曲线一般采用回旋线形式,这种形式下,曲率随车辆的行驶而逐渐变化。

缓和曲线的基本形式,见图1。

图1 缓和曲线基本形式按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的相关规定,当公路平面线形设计中曲线半径超出一定范围时可不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须满足表1的规定。

表1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1.基于工程实例的缓和曲线长度确定2.1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确定基于驾驶员反应及操作时间计算按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驾驶员操作车辆所需的长度就是规范中所规定的最小缓和曲线长度。

同时,根据规范,在缓和曲线上操作车辆的时间至少需要 3s,这一长度和行车速度成正比,即设计行车速度越大,缓和曲线也越长。

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基础(三)

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基础(三)
0.058(g)<=0.038+? 0.025
三、客车在曲线上舒适性及其指标
(一)未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及其标准:
v 2 gh 未平衡加速度 = R S
SV 2 欠超高hd h gR
h—外轨超高,mm; S—两钢轨顶面中心距,1500mm; V—车辆运行速度,m/s; g—重力加速度,9.81m/s-2; R—曲线半径,m hd—欠超高,mm 注意单位
振动加速度 3 垂向振 10 动 2 4 横向振 6 动 3 振动频率 4 8 22 3 6 30
F f
5.20 6.25 1.00 7.20 18.06 1.00
Wi
1.28 1.74 0.81 1.48 1.71 0.89
W=1.88,车辆平稳性较优。
二、 最大平均加速度
当车辆进行动力学试验时,每次记录的分 析段时间为6s,在每个分析段中选取一个最大 加速度 ai max,平均最大加速度为 :
2
2
横 向 振 动
5.4-26
>26
一、 Sperling (斯佩林)平稳性指数:
Wtot (W W W )
10 1 10 2
10 0.1 n
一、 Sperling (斯佩林)平稳性指数:
我国主要采用Sperling的平稳性指数来评价车辆的平 稳性等级。 GB5599-85规定,客车用距离1、2位心盘一侧横向偏 离1m处地板面上横向及垂向加速度,来统计计算客车垂 直、横向平稳性指标,最大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
amax
a
i 1
m
i max
m
当用平均最大加速度评定速度 V ≤140km/h的客车平稳 性等级时,采用下列公式:
amax ≤ 0.00027 V Cp

公路缓和曲线段原理及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公路缓和曲线段原理及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公路缓和曲线段原理及缓和曲线计算公式一、缓和曲线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大圆曲线与小圆曲线之间,由较大圆曲线向较小圆曲线过渡的线形,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

1.缓和曲线的作用1)便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2)乘客的舒适与稳定,减小离心力变化3)满足超高、加宽缓和段的过渡,利于平稳行车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2.缓和曲线的性质为简便可作两个假定:一是汽车作匀速行驶;二是驾驶员操作方向盘作匀角速转动,即汽车的前轮转向角从直线上的0°均匀地增加到圆曲线上。

S=A2/ρ(A:与汽车有关的参数)ρ=C/sC=A2由上式可以看出,汽车行驶轨迹半径随其行驶距离递减,即轨迹线上任一点的半径与其离开轨迹线起点的距离成反比,此方程即回旋线方程。

3.回旋线基本方程即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的数学模型。

令:ρ=R,l h=s 则 l h=A2/R4.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曲线越长,其缓和效果就越好;但太长的缓和曲线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这会给测设和施工带来不便。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应按发挥其作用的要求来确定:1)根据离心加速度变化率求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了保证乘客的舒适性,就需控制离心力的变化率。

a1=0,a2=v2/ρ,a s2)依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所需时间求缓和曲线长度(t=3s)3)根据超高附加纵坡不宜过陡来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超高附加纵坡(即超高渐变率)是指在缓和曲线上设置超高缓和段后,因路基外侧由双向横坡逐渐变成单向超高横坡,所产生的附加纵坡。

4)从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计算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切线角β最好在3°——29°之间,视觉效果好。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按行车速度来求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同时考虑行车时间和附加纵坡的要求。

5.直角坐标及要素计算1)回旋线切线角(1)缓和曲线上任意点的切线角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与该缓和曲线起点的切线所成夹角。

βx=s2/2Rl h(2)缓和曲线的总切线角β=l h2)缓和曲线直角坐标任意一点P处取一微分弧段ds,其所对应的中心角为dβxdx=dscosβxdy=dssinβx3)缓和曲线常数(1)主曲线的内移值p及切线增长值q内移值:p=Y h-R(1-cosβh)=l h2/24R切线增长值:q=X h-Rsinβh=l h/2-lh3/240R2(2)缓和曲线的总偏角及总弦长总偏角:βh=l h/2R总弦长:C h=l h-l h3/90R2O为圆曲线的圆心,圆曲线所对圆心角(等于公路偏角)。

加加速度_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率_冲击_乘座舒适性_缓和曲线_图

加加速度_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率_冲击_乘座舒适性_缓和曲线_图

12 物理与工程 Vol. 11 No. 3 2001 不过 ,由图 6 ( c 可见 , 在 0 、 A和 B 三点 , 从动件的加速度出现有限值的突变 ( 加加速度趋于无穷大 ,因而产生从动件受力 R 值的突变 , 引起所谓“柔性冲击” . 因为突变值与转速的平方ω2 成正比 , 所以在高速运动时更为显著 , 因而匀加速—匀减速运动规律适用于中速运转情况 . ( 3 正弦加速度运动 [ 12 ] 为了使从动件的加速度按理想的规律变化 , 以避免推杆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冲击 , 可采用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 即加速度为正弦函数 , 其推程的运动方程为 ( 设φ = 0 及φ = φ0 时位移S = 0 2π φ 1 φ S = h φ0 - 2πsin φ0 v = a = 图5修正后运动规律( 2 匀加速—匀减速运动若在从动件的行程 h 中 , 前半段行程作匀加速运动 , 后半段行程作匀减速运动 ( 通常取正负加速度的绝对值相等 , 则前半段行程和后半段行程时间各为 t 0 / 2 , 与之相应的凸轮转角各为φ0 / 2 , 前、后半段行程的运动方程各为 ( 设 t = 0 时 S = 0 , v = 0 ; 当 t = t 0 / 2 时 S = h/ 2 ω ω2 t0 h 2 h h S = 2φ , v = 2 φ, a = 2 t ≤ φ0 φ0 2 2φ0 ( 8 ω 2π h φ φ0 1 - cos φ0 ω2 2πh 2π φ φ0 sin φ0 ( 10 及S = h h 2φ2 0 (φ 2, v = 0 - φ ω h (φ0 - φ , φ2 0 t0 根据上式可做出从动件的运动曲线 , 如图 7 所示 . 由图可见 , 按该运动规律 , 既不出现刚性冲击 , 也不出现柔性冲击 , 故多用于高速运转的凸轮机构或对其他有冲击的运动规律的改进 . a =- ω h φ2 0 2 t ≥ 2 ( 9 ( b 、 ( c 所示的位移、由此可得如图6 ( a 、速度和加速度线图 . 这样 ,就避免了出现加速度值趋于无穷大而发生“刚性冲击” . 图7正弦运动规律图6匀加速匀减速运动规律上述几种运动规律常组合起来应用 , 为了消除冲击 , 工程中还采用摆线运动、高次多项式位移曲线等运动规律 , 保证加速线图 a —φ 曲线是连续且光滑的曲线 . 如图 8 表示 , 对于匀加速—匀减速运动规律的改进 , 可在出 ( 下转第 22 页22 物理与工程 Vol. 11 No. 3 2001 到达屏 S 上 R 点的概率密度 ( 衍射强度 . 把 ( 1 式代入 ( 2 式 , 完成积分得π 2c b θ sin u C ( p x , 0 = cos λ d sin u h π式中u = λ b sinθ . 当px → 0 , 即θ →0 时 , | C ( p x , 0 | 2 为中央极大 , 用| C ( p x = 0 , 0 | 2 表示 , 即| C ( p x = 0 , 0 | 2 = 2 在 t 时刻 , 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Ψ ( x , t 描述 . 粒子从缝出来后在自由空间运动 , 可认为从缝 A 和 B 出来 ,到达荧光屏 S 上 R 点的粒子 , 动量沿 AR 和 BR 方向 , 动量的 x 分量分别为θ θ pA x = p sin 1 , pB x = p sin 2 , 其中θ 1 ,θ 2 分别为屏上 R 点对应 A ,B 缝的角位置 , p 为入射电子动量大小 , 按德布罗意关系p = h/ λ(λ为入射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 θ, sinθ 考虑 r µ d 的情况 , 有sinθ 1 ≈ sin 2≈ θ, 这样sin h θ θ λ sin = px . 其中角为屏 S 上 R 点对于坐标原点 O 的角位置 , 即衍射角 . 将 ( 1 式波函数Ψ ( x , 0 作傅氏展开[ 4 ] +∞ 2π ip x Ψ( x , 0 = 1 C ( p x , 0 e h x d p x 4 c2 b2 h , 因此2 | C ( p x , 0 | 2 = | C ( p x = 0 , 0 | sin u u cos2 πd sinθ λ θ= pA x ≈ pB x ≈ p sin 上式即粒子双缝衍射强度分布表达式 , 与光的双缝衍射强度分布完全相同 . 参考文献 [1] Jonsson C , Brandt D , Hirschi S. Electron diffraction at mul2 tiple slits. A m . J . Phys , 1974 , 42 (1 :4~11. [2 ] Donati O , Missiroli G F , Pozzi G. An experiment on electron interference. A m. J. Phys , 1973 , 41 (5 :639~644. [ 3 ] Tonomura A , Endo J , Matsuda T. Demonstration of sin2gle2electron buildup of an interference pattern. A m . J . Phys , 1989 , 57 (2 :117~120. h ∫ - ∞ C ( p x , 0 为展开系数, C ( p x , 0 = 1 h∫ +∞ - ∞ e- 2π i px x h Ψ( x , 0 d x ( 2按照量子力学理论 , | C ( p x , 0 | 2 即表示从缝 A、 B 出射的粒子动量 x 分量分别取 pA x 和 pB x 总的概率密度 , 即从缝 A 和B 出射的粒子 ( 上接第 12 页 [4 ] 惠和兴 . 量子力学 . 北京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5 , 21~32. t hird derivative , \%Am. J . Phys , 1994 , 62 ( 5 :393 . [ 4 ] S . H. Schot . Jerks : The ti me rate of changeof accel2 eration . Am. J . Phys \ %. 1978 ,46 :1090~1094. 现柔性冲击的位置上以正弦加速度曲线加以φ 图如图 8 所示 . 过渡 ,使 a — [5 ] 谈开孚 , 赵永凯 , 郭小弟 . 谈加加速度 . 力学与实践 , 1988 , 10 ,46~51. [6] 叶柏年 . 点的加加速度 . 力学与实践 ,1988 , 10 , 51 ~ 53. [7] S. J . Linz. Nonlinear dynamical models and jerky motion. A m . J . Phys. 1997 , 65 (6 :523~526. [ 8 ] H. P. W. Gottlieb. What is t he simplest jerk function t hat 图8修正后的加速度曲线 gives chaos ? A m . J . Phys. 1996 , 64 :525. [9] 乔晓华 ,孙玉霞 . 竖井最佳提升速度图的选择问题 . 马文蔚主编 . 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版 . 1995. 1 页 . 参考文献 [ 1 ] F. W. Sears , M. W. Zemansky , H. D. Young. University Physics. 7t h ed. ( Addison2Wesley , Reading , Mas2 sachusetts 1987. P31~35. [2] M. Wellier. Elements of Physics ( Plenum , New York , 1991. P18. [3] M. W. Leen , Jerks and monopoles Physical effects of t he [ 10 ] 葛隆琪 . 汽车行驶中的振动与乘座舒适性 . 工科物理 , 1994 (3 :35~38. [ 11 ] 佘守宪 . 外轨超高与缓和曲线 . 工科物理 1991 , (2 :7 ~10. [ 12 ] 刘会英 ,于春生 . 机械设计基础 . 第五章凸轮结构及其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7 ,87~93. [ 13 ] 沈乐年 , 刘向峰 . 机械设计基础 , 第二章凸轮机构 .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36~40.。

道路勘测设计问答题

道路勘测设计问答题

三、问 答 题2.公路分哪几个等级?如何分级?城市道路如何分级?答;公路分6个等级,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城市道路按照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何谓交通量?设计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答: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车辆数)。

设计交通量是指待建道路远景设计年限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设计小时交通量是指5.何谓计算行车速度(设计速度)?《标准》对各级公路的设计速度是如何规定的?答 : 设计速度是指气候正常,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线形,路面及附属设施)的影响时,一般驾驶员能保持安全而舒适的最大行驶速度。

详见教材P7的表1-16.平面线形的基本几何要素有哪些?答 :三个1直线;2圆曲线;3缓和曲线8.汽车的行驶轨迹具有什么特点?答:三个特征1轨迹曲线是连续的;2轨迹曲线的曲率是连续的;3轨迹曲率的变化时连续的10.为什么要限制最大超高横坡度? P11.应用圆曲线三个最小半径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P26①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②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③地形条件特别困难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④应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⑤应同纵面线形相配合,应避免小半径曲线与陡坡相重叠;⑥每个弯道半径值的确定,应根据实地的地形、地物、地质、人工构造物及其它条件的要求,用外距、切线长、曲线长、曲线上任意点线位、合成纵坡等控制条件反算,并结合标准综合确定。

12.何谓超高?简答设置超高的原因及条件。

P113如果离心力过大,将对行车安全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工程中为抵消离心力的作用,保证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的稳定性,把路面做成内侧低外侧高的单向横坡形式,就是超高。

加速度变化对道路平面线形行车舒适性评价方法

加速度变化对道路平面线形行车舒适性评价方法

加速度变化对道路平面线形行车舒适性评价方法黄艳国;许伦辉;罗强;邝先验【摘要】公路行车舒适性与平面道路线形密切相关,在分析车辆在不同道路线形下运行特性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加速度和加速度变化对道路平面线形舒适性评价的方法,阐述横向加速度、轴向加速度与舒适性的关系及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加速度的变化对舒适性的影响,建立加速度变化率模型和加速度干扰模型.用加速度干扰表示速度摆动大小和变化频繁度,给出在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路段上加速度干扰的离散化模型.通过对不同道路线形的实例仿真,定量分析加速度变化率对舒适性的影响,以加速度干扰大小分析不同线形路段条件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程度及变化趋势,并针对不同道路线形给出提高舒适性的改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为检验道路平面线形舒适性提供了参考依据.【期刊名称】《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32)002【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道路线形;加速度变化;加速度干扰;加速度变化率;行驶舒适性【作者】黄艳国;许伦辉;罗强;邝先验【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江西赣州341000;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江西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2.3在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随着交通需求的增加而不断增加,道路的设计当中,线形设计在满足快速、高效、安全的前提下,对行驶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的道路设计中,设计者在保证行车安全的条件下,主要考虑车辆动力学方面的影响因素[1],对道路线形的评价主要集中于线形连续性和安全性方面的评价,国内外一些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形成了较成熟的评价指标[2-4]。

对舒适性的评价方面,《公路路线设计规范》[5]没有明确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

简述设置缓和曲线的作用

简述设置缓和曲线的作用

简述设置缓和曲线的作用
设置缓和曲线作为道路设计中的重要步骤,对于道路运行安全和舒适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缓和曲线在数学上是一条平滑的曲线,通过将道路转弯处的角度逐步缓解,来减少车辆的侧向加速度,从而使驾驶员和乘客感到更加舒适。

一般来说,缓和曲线主要适用于当道路具有明显拐弯时,设计师需要根据路况、车速等因素合理设计缓和曲线,使转弯的半径逐渐增大,以达到缓解车辆运动惯性和提高行车稳定性的目的。

1.提高行车安全
缓和曲线能够逐渐缓解道路拐弯处的角度,使车辆行驶时侧向加速度逐渐减小,从而降低转弯时的惯性,提高行车稳定性。

特别是在高速公路、山路、急转弯等路段,合理设置缓和曲线能够减轻车辆在转弯时的侧滑、失控现象,有效提高行车安全。

2.提高行车舒适性
合理设置缓和曲线后,能够使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度更高。

缓和曲线使得车辆在转弯时,摇晃程度减小,降低了车身侧向的摆动,从而减少了人体的晃动感,提高了行车的舒适性。

3.减少机动车污染
道路缓和曲线的设置能够减少车辆的急加速和急刹车,从而减少了机动车的排放量,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和环境污染。

4.延长车辆使用寿命
由于缓和曲线可以降低车辆在转弯时的惯性和侧向加速度,减少了机械零件的磨损。

因此,通过设置合理的缓和曲线,可以延长机动车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总之,合理的缓和曲线设计对于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改善驾驶舒适度和车辆使用寿命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同时,缓和曲线的设置还需要充分考虑驾驶员和乘客的需求,以及路况、车速等因素,从而保证道路设计的效果和安全性。

缓和曲线的作用

缓和曲线的作用

缓和曲线的作用
缓和曲线是指在道路设计中使用的一种减小道路水平和垂直变动的曲线形状。

它们的作用在于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首先,缓和曲线可以减少车辆在转弯时的冲击和侧向加速度。

通常,在两个直线段之间设置缓和曲线可以使车辆更平稳地转弯,减少对车辆和乘客的不适感,并减少潜在的滚翻和侧翻风险。

其次,缓和曲线可以提供更好的视线和视距。

在道路设计中,曲线的半径和长度是根据车辆速度和行驶条件确定的。

通过适当设置曲线的半径和长度,驾驶员能够更好地看到前方的路况和来车,提前作出反应,增加道路安全性。

此外,缓和曲线也对交通流畅度起到一定的作用。

通过在道路设计中合理设置缓和曲线,可以减少车辆的突然减速和加速,降低交通堵塞的风险,保持交通流畅。

总之,缓和曲线在道路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增加道路的安全性、舒适度和交通流畅度。

通过合理设置和使用缓和曲线,可以为驾驶员提供更好的行车条件和更好的视线,减少车辆和乘客的不适感,并降低潜在的事故风险。

舒适性平稳度计算公式

舒适性平稳度计算公式

舒适性平稳度计算公式舒适性和平稳度是评价一个产品或者系统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在汽车、飞机、列车等交通工具的设计中,舒适性平稳度更是至关重要。

舒适性指的是人在使用产品或系统时所感受到的舒适程度,而平稳度则是指产品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稳定性。

在交通工具设计中,舒适性平稳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乘客的体验和安全。

为了评价舒适性平稳度,可以采用一些数学模型和计算公式来进行量化分析。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舒适性平稳度计算公式。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些参数来描述舒适性和平稳度。

在交通工具设计中,常用的参数包括加速度、速度、位移等。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量,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量,位移则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变化。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传感器或者测量仪器来获取。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这些参数来计算舒适性平稳度的指标。

一种常用的计算公式是均方根加速度(RMS Acceleration)。

均方根加速度是描述加速度变化的一种指标,它可以反映出乘客在运动过程中所感受到的震动程度。

均方根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如下:RMS = √(1/N Σ(ai^2))。

其中,RMS表示均方根加速度,N表示采样点的数量,ai表示第i个采样点的加速度值。

Σ表示求和符号。

通过对加速度进行采样并计算均方根加速度,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量化的舒适性指标。

另外,平稳度也可以通过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参数来进行评价。

一种常用的指标是位移均方根(RMS Displacement)。

位移均方根可以反映出交通工具在运动过程中的平稳程度。

位移均方根的计算公式如下:RMS = √(1/N Σ(di^2))。

其中,RMS表示位移均方根,N表示采样点的数量,di表示第i个采样点的位移值。

Σ表示求和符号。

通过对位移进行采样并计算位移均方根,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量化的平稳度指标。

综合考虑舒适性和平稳度,可以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来进行综合评价。

一种常用的加权平均计算公式如下:Overall Comfort = w1 RMS Acceleration + w2 RMS Displacemen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论加加速度(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率))))冲击、乘座舒适性、缓和曲线佘守宪赵雁(北方交通大学物理系,北京100044)(收稿日期:2000-02-15)摘要介绍加加速度(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率)及其在冲击、乘座舒适性和缓和曲线等问题中的应用.关键词加加速度;加速度;冲击;舒适性;缓和曲线JERK(THE TIME RATE OF CHANGE OF ACCELERATION) )))Impact,Passenger.s comfortability,Transition CurveShe Shou-xian Zhao Yan(Departm ent of Physics,North Ji aotong University,Beijing,100044)Abstract Jerk(The time rate of change of acceleration)and its significance in impact, passenger.s comfortability,transition curves is discussed.Key Words jerk;acceleration;impact;passenger.s comfortability;transition curve1引言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率只在少数国外物理教材(例如Sears等5大学物理学61987年第7版)[1],[2]简略地提到,因为一般都认为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率并不重要[3].事实上,至少在力学界,加速度a的时间变化率已被定义为/jerk0(jerk有急动、猛推等含义),并已在物理期刊中出现[4],我国力学界已采用/加加速度0这一中译名[5],[6].用j表示点的加加速度,则j=d adt=Ûa(1)人们还发现,加加速度不仅在车辆、电梯以及机械装置中的运动工件等日常生活和工程问题中要涉及到,而且在若干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研究(例如产生混沌的加加速度函数)))jerky function等)中要涉及到[7],[8].本文尝试通过几个典型问题的初浅讨论,介绍加加速度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供物理教学参考.众所周知,在非惯性参考系(例如加速度运动的车辆或电梯)中出现惯性力:起动的车厢内站立的乘客会向后倒,前进的车厢突然停止时会向前倒;上升的电梯中,由静止起动时乘客/超重0,而在上升运动停止时,乘客/失重0等等.在紧急起动或突然刹车时,公共汽车中的乘客会因措手不及而失去平衡,则是由于加速度的变化率即加加速度值过大,难以适应.同样,在急速转弯时,公共汽车中的乘客会被推向外侧,则是由于突然出现惯性离心力,法向加加速度过大.可见,加加速度的分析具有实现意义.人体受力有一定限度,因而对加速度的承受也有一定范围.一般地说,当加速度a 比重力加速度g 小几倍时,人尚能忍受.根据实测结果[6],对于汽车内的普通乘客,法向加速度a n [118m #s -2时,人感觉不显著,a n 达到316m #s-2时,人能感觉到,但可忍受,a n \510m #s -2时,难以忍受.不仅如此,如果加速度值变化很快,会形成冲击力,因此,人对加加速度的忍受也有一定范围,根据实测数据,大体说来,对于汽车来说,人体可忍受的最大横向加加速度约在014~110m #s -3,而在铁路设计中,一般采用法向加加速度Ûa n [013~015m #s -3.加加速度不但对人体,而且对于运动工件的材料也有影响[5],[6],当物体有加加速度时,物体所承受的载荷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应力、应变及稳定性都会受到加加速度的影响,对高速运转和振动而言尤为显著.冲击力对机构的运动也有影响.总之,在许多生活实际和工程实际问题中,不仅考虑到加速度的影响,而且应当考虑到加加速度的影响.下面通过几个典型问题,说明加加速度有一定的重要性.2 变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加加速度讲几个实例.例题1 摩托车的起动加速[1].已知a =112t -0112t 2(SI 制),取x 坐标,设t =0时,x =0,则易得v =0160t 2-0104t 3,x =0120t 3-0101t 4.当t =10s 时,速度达到最大值v max =20m #s -1\%,此时摩托车已行驶x =100m ,加速度减到零,摩托车加加速度j=Ûa=112-0124t,由t=0时j=112m #s -3逐渐改变到t=10s 时j=-112m #s -3.例题2 内燃机车牵引车列前进.在试验线路上对某内燃机车进行起动加速性试验.试验结果是:当牵引800吨重的车列前进时,起动后100s 内的车速v 随时间的变化可用近似公式表示为v =013t -010015t 2.求在该100s 内加速度a 的变化,列车通过的路程,及加加速度j.解:a =013-01003t,x =0115t 2-010005t 3,在100s 内,列车通过的路程为1000m ,加加速度j =-01003m #s -3,可见加速度值在100s 内均匀地由013m #s -2减小到0.例题3 竖井最佳提升速度图的选择[9].竖井是将地下数百米深处的煤炭、矿石等运送到地面的通道.当一次提升的载荷确定后,竖井的提升能力与提升过程延续的时间成正比,提升电机的额定功率又与最大提升速度成正比.考虑到牵引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对加速度a 不大于1m #s -2的限制,我们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作速度图,分析在一次提升过程中的延续时间和最大提升速度的关系,从而确定既满足竖井提升能力又显著降低提升电机额定功率的提升速度图.如图1表示,按匀加速)匀减速(方式¹)及按匀加速)匀速)匀减速(方式º)两种方案的提升速度图.设加速度值均为a ,提升高度为H.以v 1,t 1及v 2、t 2分别表示按两种方案的最大提升速度值及延缓时间,并设方案º中加速及减速所经历时间均为t 0,则易得:图1 例题3中图解v 1=12at 1, H =14at 21v 2=at 0, H =v 2t 2-v 2a由以上各式可解得两种方案的延续时间之比t 2/t 1与额定功率之比(即v 2/v 1)两者之间的关系式为t 1t 2=1+(v 2/v 1)22(v 2/v 1)计算结果可列表如下:v2/v11/81/41/23/41 t2/t14106321125112501104171可以看出,当v2=12v1时,方式º的额定功率为方式¹的额定功率的1/2,而提升延续的时间仅延长了1/4倍.综合比较,可见方案º最为经济合理,最大提升速度可取为v2= 015.aH=015H(a=1m#s-2).当H= 100m时,v\-2=5m#s-1,一次提升延续时间为t2=25s.当然,上述分析已略去诸多技术问题,但所作简化是合理的.关于载人的电梯等的提升速度图问题,可以仿此讨论,但此时在t=t0及t=t2-t0处加速度值突然变化,加加速度变为无穷大,会引起冲击,影响乘客舒适感,应予以改进.例题4车厢的浮沉振动(竖直振动).某车厢沿竖直方向作谐振动,频率为每分钟60次,即f=1Hz.求振幅A=5m m时加速度的最大值,加加速度的最大值.解:由谐振动运动方程可得加速度最大值及加加速度最大值各为(X为角频率)a max=A X2=5@10-3@(6128)2=01197m#s-2Ûa max=A X3=5@10-3@(6128)3=11238m#s-3因为a max U012m#s-2比g值小到1/50倍,人能承受,但对振动而言,实测结果是:Ûa[ 013m#s-3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而当Ûa达到1m#s-3时,人感到振动痛苦.可见振幅达到5mm是不能容忍的.不难算出,要满足Ûa[ 013m#s-3的要求,振幅A的最大允许值约为112mm.如果振动频率低一些,或者控制座位的振动,振幅的最大允许值可以提高一些.诸如拖拉机手的座椅、车辆的乘座,为了坐得舒适,都要研究其减振及振动控制问题[10],当今国际科技界十分重视乘座舒适性的研究,其质量指标不仅有能量、加速度,而且还有加加速度.3匀速率曲线运动中的加加速度缓和曲线[1]质点做匀速率曲线运动时,其加速度沿着法线方向,当法向加速度a n方向改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它的加加速度j=d a n/dt也是沿着法线方向的,其数值即等于d a n/d t.这里我们以铁路曲线轨道的铺设为例,引入缓和曲线设计的问题,此时应考虑到法向加速度的变化率(即法向加加速度)(可参考[11]所引参考文献).在铺设铁路时,需要把平直轨道和圆弧形弯曲轨道用适当方法连接起来,这种起连接作用的曲线轨道称为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以下介绍简化了的理论分析.如果把直轨道和圆弧形轨道直接连接,那么,在连接点处车辆的法向加速度a n就会由零突然增加到v2/R(R为圆弧轨道的半径),惯性离心力将会使外侧轨道突然受到压力mv2/R,因而在连接点处引起冲击载荷,从而产生剧烈振动、冲击钢轨等不良作用.如果在中间接上一段曲率由零逐渐均匀地增加到1/R的缓和曲线,就可以使法向加速度由零均匀地增加到v2/R,从而避免出现冲击载荷.显然,如果不考虑设计和维护的困难等技术问题,缓和曲线越长越有利,在实际设计时,要按照技术条件及要求,选定最大容许缓和曲线长度.常用的缓和曲线是三次方曲线(参见图2),设直线段在负x轴上并与缓和曲线在坐标原点处相连接,则缓和曲线方程可以写成y=16kx3(2)上式中k代表缓和曲线的曲率变化率(即在单位距离内曲率1/Q的增量).这种缓和曲线可以使法向加速度a n值均匀地从零渐增到圆弧轨道上行驶时的数值v2/R,见图2.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加速度的变化率沿法线方向的分量为常数,因而加加速度沿法线方向的分量数值保持不变,指向外侧轨道.方程(2)的理论推导如下.图2 缓和曲线由微分学知道,当轨道方程为y =f (x )时,轨道上任意点的曲率为(设Q 为任一点处的曲率半径)1Q =d 2y /d x 2[1+(d y /d x )2]3/2如果切线斜率d y /d x 比1小得多(在缓和曲线情况下就是这样),则可在上式分母中略去(d y /d x )2,得到曲率的近似公式:1Q =d 2y d x 2(直观地看,当角度H 小时,d y /d x =tan H U H ,上式右边近似地等于d H /d x ,即单位距离内转角的增量,此为曲率1/Q 的几何学定义)。

令曲率与x 成正比1Q=kx (3)其中k 为曲率的变化率,就得到d 2yd x2=kx 上式积分两次.并利用当x =0时y =0且d y /d x =0的已知条件,就得到缓和曲线方程(2).在缓和曲线上,法向加速度a n =v 2Q=kv 2x (4)因此,当车辆以匀速率v 在缓和曲线上行驶时,a n 值由零均匀增加到在圆弧形曲线上行驶时的值v 2/R ,如图2所示.为了避免车辆在弯曲轨道行驶时,因惯性离心力引起外侧轨道受到侧压力而影响行车稳定与安全,常把路基的外侧垫起(称为外轨超高),外轨超高度h 是与v 2/Q 成正比的[11](按我国铁路管理技术规程(参看[11]所引文献),当v 以Km /h 计算,轨道半径Q 以m 计算时,外轨超高度的公式一般取为h =1118v 2/Q ,式中v 为列车通过曲线时的平均速度),所以,在铺设轨道时,外轨超高度也应均匀地由零渐增到最大值,这也符合施工的要求.作为大体符合我国铁路实际的实例,取列车通过曲线轨道的平均速率v =72Km/h =20m #s \+-1,圆弧形弯曲轨道的半径R =500m ,连接直轨道与圆弧轨道的缓和曲线长度为l =200m ,则k =1/(Rl )=10-5m -2,在缓和曲线终点处a n =v 2/R =018m #s -2,此时法向加加速度Ûa n =dd t(kv 2x )=kv 3=10-5@(20)3=0108m #s -3,该点与直线轨道的垂直距离为y =i 6kl 3=16@10-5@(200)3=1313m .这里,a n 值018\%m #s -2不到重力加速度g 值的十分之一,而Ûa n 值0108m #s -3也比铁路设计中所要求的最大容许值(013~015m #s -3)小.可以算出外轨超高h 应在缓和曲线上由零均匀地增加到h=122m m .4 机械装置中工件的加加速度 凸轮机构[5],[12],[13]在机械制造中,在设计各种交通运输、航海、航空、航天所用机械装置中,为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工作的使用寿命等,不仅要考虑某一工作对象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还需要考虑加速度的变化率(即加加速度).在机械传动中,常用凸轮挺杆机构把凸轮的定轴匀速转动转变为挺杆的往复直线运动,它广泛应用于各种机器中,例如:在自动机床上的送进机构中用于进刀,在柴油机配气机构中用于控制气阀周期性的定时开启与关闭,等等.我们以此凸轮机构为例,说明考虑加加速度的重要性.如图3所示,当有特定轮廓曲线BCDEB 的凸轮以匀角速度X 转动时,它所推动的从动件(挺杆)作上下往复运动的规律,随轮廓曲线的形状而有所不同.从动件AB 的位移S 与凸轮的转角U (U =X t )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解法表示.设位移S 与转角U 之间的关系为S =f (U ),当凸轮作匀速转动时,从动件运动的速度v 、加速度a 以及加加速度j (j =Ûa )和转角U (U =X t,设t =0时S =0)的关系为图3 凸轮机构示意图v =f c (U )X ,a =f d (U )X 2,j =Ûa =f Ê(U )X 3(5)考虑动件所受的力沿从动件运动方向的分力R ,设导轨对从动杆的滑动摩擦力可略去不计,弹簧的作用力为F (未画于图上),则由牛顿定律有R =m a +F =m X 2f d (U )+c D 0+cs (6)式中c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c D 0为弹簧的预紧力,cs 为弹簧的附加压力,m X 2f d (U )为因加速度所引起的惯性力,图3中绘出了对应于某种轮廓曲线的挺杆位移曲线即S -U 曲线.由式(5)、(6)可见,从动杆的加速度a =f d (U )X 2以及加加速度j =f Ê(U )X 3的绝对值都不宜过大,因为过大的正加速度表示从动件和凸轮之间的作用力R 过大,两者之间发生碰撞(产生所谓/刚性冲击0),其结果将导致材料的破坏,反之,加速度a 为负会产生脱离接触的现象(因R 是支反力,不能为负).更进一步,若加速度值发生剧烈变化,加加速度过大(特别是当加速度发生突变,j y ]时),在动件上要产生一种冲击作用(通常称为/柔性冲击0),因而当凸轮高速转动时(注意j 与X 3成正比),对从动杆产生脉冲性的循环载荷,会发生材料的/疲劳0破坏,缩短工作寿命.以下简略地分析常用的几种从动件运动规律[12],[13].(1)匀速运动规律图4是从动件在推程中作匀速运动的位移线图.当凸轮转过进程运动角U 0时,从动件推程为h,经过时间为t 0.图4(b)和(c )分别是其速度和加速度线图,从动件的运动方程,速度和加速度各为S =hU 0U ,v =h U 0X ,a =0(7)从动件如作匀速回程运动,可用类似方式建立运动方程.由图4可看出,从动件在推程开始和终止的瞬间,速度有突变,加速度趋于无穷大,产生刚性冲击,引起噪声、磨损等.因此,匀速运动只适用于低速运转.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以在位移线图的起始和终止处,把直线起点附近一小段改成斜率由0渐增到v 0的光滑曲线,把直线终点附近一小段改成斜率由v 0渐减到0的光滑曲线,以保持速率v 平滑地变化,因而加速度值始终取有限值,修正后的位移线图,速度和加速度线图如图5(a)、(b)、(c)所示[13].图4 匀速运动规律图5 修正后运动规律(2)匀加速)匀减速运动若在从动件的行程h 中,前半段行程作匀加速运动,后半段行程作匀减速运动(通常取正负加速度的绝对值相等),则前半段行程和后半段行程时间各为t 0/2,与之相应的凸轮转角各为U 0/2,前、后半段行程的运动方程各为(设t =0时S =0,v =0;当t =t 0/2时S =h/2)S =h 2U 20U 2,v =h X U 20U ,a =h X 2U 20t [t 02(8)及S =h -h 2U 20(U 0-U )2,v =h XU 20(U 0-U ),a =-h X 2U 20t \t 02(9)由此可得如图6(a)、(b)、(c)所示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线图.这样,就避免了出现加速度值趋于无穷大而发生/刚性冲击0.图6 匀加速匀减速运动规律不过,由图6(c)可见,在0、A 和B 三点,从动件的加速度出现有限值的突变(加加速度趋于无穷大),因而产生从动件受力R 值的突变,引起所谓/柔性冲击0.因为突变值与转速的平方X 2成正比,所以在高速运动时更为显著,因而匀加速)匀减速运动规律适用于中速运转情况.(3)正弦加速度运动[12]为了使从动件的加速度按理想的规律变化,以避免推杆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冲击,可采用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即加速度为正弦函数,其推程的运动方程为(设U =0及U =U 0时位移S =0)S =hU U 0-12P sin 2P U 0U v =h XU 01-cos 2P U 0Ua =2P h X 2U 0sin 2P U 0U(10)根据上式可做出从动件的运动曲线,如图7所示.由图可见,按该运动规律,既不出现刚性冲击,也不出现柔性冲击,故多用于高速运转的凸轮机构或对其他有冲击的运动规律的改进.图7 正弦运动规律上述几种运动规律常组合起来应用,为了消除冲击,工程中还采用摆线运动、高次多项式位移曲线等运动规律,保证加速线图a )U 曲线是连续且光滑的曲线.如图8表示,对于匀加速)匀减速运动规律的改进,可在出(下转第22页)在t时刻,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7(x,t)描述.粒子从缝出来后在自由空间运动,可认为从缝A和B出来,到达荧光屏S上R点的粒子,动量沿AR和BR方向,动量的x分量分别为p A x=p sin H1,p B x=p sin H2,其中H1,H2分别为屏上R点对应A,B缝的角位置,p为入射电子动量大小,按德布罗意关系p=h/K(K为入射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考虑r m d的情况,有sin H1U sin H,sin H2U sin H,这样p A x U p B x U p sin H=hK sin H=px.其中H角为屏S上R点对于坐标原点O的角位置,即衍射角.将(1)式波函数7(x,0)作傅氏展开[4]7(x,0)=1hQ+]-]C(p x,0)e2P h i p x x d p x C(p x,0)为展开系数,C(p x,0)=1hQ+]-]e-2P h i p x x7(x,0)d x(2)按照量子力学理论,|C(p x,0)|2即表示从缝A、B出射的粒子动量x分量分别取p A x和p B x总的概率密度,即从缝A和B出射的粒子到达屏S上R点的概率密度(衍射强度).把(1)式代入(2)式,完成积分得C(p x,0)=2c bhcosPK d sin Hsin uu式中u=PK b sin H.当p x y0,即H y0时,|C (p x,0)|2为中央极大,用|C(p x=0,0)|2表示,即|C(p x=0,0)|2=4c2b2h,因此|C(p x,0)|2|C(p x=0,0)|2=sin uu2c os2P d sin HK上式即粒子双缝衍射强度分布表达式,与光的双缝衍射强度分布完全相同.参考文献[1]Jons son C,Brandt D,Hirschi S.Electron diffracti on at mu-ltiple s lits.A m.J.Phys,1974,42(1):4~11.[2]D onati O,M i ss iroli G F,Pozzi G.An experi ment on e lectroni nterference.Am.J.Phys,1973,41(5):639~644.[3]T onomura A,Endo J,M ats uda T.Demonstration of si n-gle-electron buildup of an i nterference pattern.A m.J.Phys,1989,57(2):117~120.[4]惠和兴.量子力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21~32.(上接第12页)现柔性冲击的位置上以正弦加速度曲线加以过渡,使a)U图如图8所示.图8修正后的加速度曲线参考文献[1] F.W.S ears,M.W.Zemansky,H.D.Young.UniversityPhysics.7th ed.(Addison-Wesley,Reading,M as-sachusetts)1987.P31~35.[2]M.Wellier.Elements of Physics(Plenum,New York),1991.P18.[3]M.W.Leen,Jerks and monopoles Physical effects of thethird derivative,\%Am.J.Phys,1994,62(5):393.[4]S.H.S chot.Jer ks:The time r ate of c hange o f acc el-eration.Am.J.Phys\%.1978,46:1090~1094.[5]谈开孚,赵永凯,郭小弟.谈加加速度.力学与实践,1988,10,46~51.[6]叶柏年.点的加加速度.力学与实践,1988,10,51~53.[7]S.J.Linz.Nonlinear dynamical models an d jerky motion.A m.J.Phys.1997,65(6):523~526.[8]H.P.W.Gottlieb.What i s the simplest jerk function thatgives chaos?A m.J.Phys.1996,64:525.[9]乔晓华,孙玉霞.竖井最佳提升速度图的选择问题.马文蔚主编.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1995.1页.[10]葛隆琪.汽车行驶中的振动与乘座舒适性.工科物理,1994(3):35~38.[11]佘守宪.外轨超高与缓和曲线.工科物理1991,(2):7~10.[12]刘会英,于春生.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章凸轮结构及其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87~93.[13]沈乐年,刘向峰.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凸轮机构.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36~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