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信度计算的网络接入认证模型研究
基于可信计算的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技术研究
基于可信计算的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技术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其普及和功能的不断增强,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如何在保障用户体验的确保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性,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可信计算的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技术,探讨如何通过可信计算技术提升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性,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本文首先将对可信计算技术进行概述,包括其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在当前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领域的应用。
随后,将分析移动智能终端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和挑战,以及现有安全技术的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研究基于可信计算的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技术,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策略。
本文的研究内容将包括可信计算技术在移动智能终端的身份认证、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可信计算技术提升移动智能终端的整体安全性。
本文还将探讨可信计算技术在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基于可信计算的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技术,为提升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性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策略,为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可信计算技术概述可信计算(Trusted Computing)是一种旨在提高计算机系统整体安全性的技术,其核心思想是在硬件、软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多个层面构建信任链,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可信计算技术起源于上世纪末,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重,传统的安全措施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可信计算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可信计算技术的核心是信任根(Root of Trust),它是一个在系统中无法被篡改、无法被欺骗的起点,用于建立并维护整个系统的信任。
在可信计算中,信任根通常由一个安全的硬件模块(如可信平台模块TPM)来实现,该模块包含了用于验证系统完整性、存储密钥和证书等敏感信息的安全芯片。
基于可信度的信号博弈授权模型研究
E— i:i f @c e ne.n ma l n o c c. t c ht /www. z . t n t / p: dn sne. c
C m ue K o ld ea dT c n l y电脑 知 识 与技术 o p tr n we g n e h o g o
Ab t a t sr c :Th y a c a t o z t n mo e ae n u e b h vo s s e s l meh d t mp o e n t r e u i ; t eபைடு நூலகம்d n mi u h r ai d l s d o srS e a i r i a fai e i o b b t o i r v ewo k sc rt Bu e ann o y wh n g i g i
户 的行 为 或 者 用 户的 攻 击行 为 真 实发 生后 , 对 用 户的授 权进 行 调 整 的方 法 存 在 着 无 法预 先 地 、 再 主动 地调 整 和 保 护 的 问题 。该 文提 出 了一 种 基 于 可信 度 的 信 号博 弈 授 权 模 型 , 得 授 权 更 加 准 确 、 学 , 高 网络 安 全 。最后 通 过 实验 表 明 该模 型 能 够合 理 调 整授 权 , 使 科 提
i d a c }'u h p e i t g t e u e b h v o y h s r a k o e g f t c rd so e n a es s m a s f rd a t c t n a v n e t o g r d ci s r e a ir b i o i l n wld e o t k o i v r g t tt y t h s u ee n at k a- n n h S s t c aa c i h h e a -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信任模型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信任模型研究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的低成本、小型化、高可靠的传感器组成的一种分布式系统,它可以实现环境监测、灾害预警、智能交通等多种功能。
然而,由于其开放性和复杂性,传感器网络面临着许多安全和隐私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信任问题。
本文将就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信任模型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和信任模型的研究意义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多个分布式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节点可以自组成网络,相互配合,以实现一些目标任务。
这种网络有以下几个特点:1. 自组织性: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自动组网,无需人为干预。
2. 分布式:每个传感器节点都可以独立工作,并且拥有自己的存储和处理能力。
3. 能量有限:每个传感器节点都是由电池供电,能量有限,因此需要降低功耗,延长电池寿命。
4. 开放性: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攻击者,他们可能对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过程等方面进行攻击,从而破坏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由于上述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成为了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
信任模型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传感器网络中建立一个有效的信任机制,以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信任模型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具有以下研究意义:1. 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信任模型可以在传感器网络中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的机制,从而保障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造假和篡改。
2. 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建立可信任的网络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从而更有效地完成任务。
3. 降低网络的能量消耗:当网络中的节点彼此信任时,它们可以协同工作,充分利用资源,从而降低网络的能量消耗。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信任模型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信任模型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信任模型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信任评估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每个节点都需要被信任才能获得相应的权限,因此需要对每个节点进行信任评估。
一种基于可信平台模块的可信网络模型
[ yw r s TutdPafr d l( P ;rs dc mp t g t s dmo e; rse tokCo nc( C)t s dmesr Ke o d ] rs l o Mo ueT M)t t o ui ;r t d lTutdNew r n et e tm ue n ue TN ;r t aue ue D O3 6/is.0 03 2 .0 11 4 Oh 1 .9 9 . n10 —4 82 1.1 0 js 0
TANG in S Ja , ONG h n l , S u -i ZHAO i n Le
( ol eo o ue,in s ies yZ ej n 10 3 C ia C l g f mp trJa guUnvri , h ni g2 2 1, hn ) e C t a [ sr c]I re ov epo lm fteetbi met fnt okt s ti p prbig pat s dnt r d l ae nTutd Abta t nodrt slet rbe o s lh n ew r ut hs a e r su ut e O h h a s o r . n r e wokmo e b sdo rs e
文献标识码: A
中 图分类号:T33 P9
种 基 于可信 平 台模 块 的可信 网络模 型
汤 建 ,宋顺林 ,赵 磊
( 江苏大学计算机学院 ,江苏 镇江 2 叭3 1 2 )
摘
要 :针对 网络 中可信模 型的建 立问题 , 在现 有可信计算理论、可信网络接入技术基础上 ,提出一种基于 可信平台模块安全芯片的可信
第3 7卷 第 1 期 1
、0 -7 ,l3
・
计
算
机
可信网络的可信模型与算法设计研究
的真实性 、 合作双方 的安全保证 书的可信性以及服务提供者的 信誉 、 可靠性等 。建立一个 可信 网络 , 实际上 就是建 立起一个
维普资讯 6 月
计 算 机 应 用 研 究
Ap l ain Ree r ho mp tr p i to sac fCo ues c
Vo . 4 No 6 12 .
J n o 7 u e2 o
可 信 网络 的 可信 模 型 与算 法设 计 研 究
Absr t: Th h r ce it ftu tu de h nvr n nto ewok wee a ay e tac e c a a trsi o r s n rt e e io me f n t r r n lz d,s v r lc mp ai n cs e e a o utto mo es o r s d l ft t u o r to a e n i to c d a d s mma ie pe ain h sb e nr du e n u rz d,i heme nt e,s me p o l msa d t ea r a h st hepr be b tt e nt a i m o r b e n h pp o c e o t o lmsa ou h
G OTegn UQ a— n ,C E e gq n A i—ag ,G i l H NZ n -i g ou a
( . oeeo o w r, a ki n esy, in n30 7 ,C ia , na ol e E oo i & Ma g m n, h n h iioogU ir 1C lg f ae N na i ri Taj 0 0 1 hn ;2 A ti lg cn mc l fSt Uv t i Ce o f s a n e et S a ga a t n - J n e v sy S n h i 00 2 hn ;3 Dp.o A tm t n Nak i nvri Taj 0 0 1 hn ) i , h g 05 ,C i t a a 2 a , et f uo ai , na i sy, ini 3 0 7 ,C i o Ue t n a
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可信度模型研究
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可信度模型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
网络提供了人们极为便捷的信息交流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但是随着网络发展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网络安全问题涉及很多问题,比如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而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保证网络信息的可信度。
本文将聚焦于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可信度模型研究。
一、网络信息安全涉及的问题网络安全主要涉及的问题包括网络攻击、数据泄露、信息安全和数据加密等。
网络攻击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有意地破坏、破解或者入侵行为,包括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木马病毒等。
数据泄露是指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网络上的信息被带走或者泄露,在某些时候会对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信息安全是指网络上的信息不会被窃取、篡改、破坏、泄露等信息损失和信息安全威胁的行为。
数据加密是指将要传输的信息通过一定的算法加密,从而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被篡改,这样就可以保护数据的安全。
二、可信度模型的研究可信度模型是指在网络信息安全中,对网络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一定的可靠度和信誉度的模型。
网络安全主要是指在互联网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数据内容的安全性。
可信度模型的研究需要分析网络中的各个方面,包括数据来源、数据处理、数据传输和信息的可靠度等。
主要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1. 数据来源:在互联网环境中,数据的来源往往不可靠,因此在可信度模型中,数据来源的可信度是十分关键的。
在网络中需要对数据来源进行验证,比如使用数字签名等技术进行验证,从而保证数据的可靠度。
2.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筛选的过程,也是可信度模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数据处理需要对数据进行稳定性和有效性的检测,确保数据没有被篡改或者修改,从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3. 数据传输:在数据传输中,需要确保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例如采用各种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从而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或者窃取。
网络系统仿真设计的模型构建与验证
网络系统仿真设计的模型构建与验证一、引言网络系统仿真是指使用计算机程序模拟网络系统的行为和性能。
它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在实际系统投入使用之前评估和改进系统的设计。
在进行网络系统仿真时,模型的构建和验证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本文将重点讨论网络系统仿真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二、网络系统仿真模型的构建1. 确定仿真目标:在构建网络系统仿真模型之前,需要明确仿真的目标,例如评估系统的性能、研究系统的稳定性等。
这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和技术。
2. 收集系统数据:为了构建可靠的仿真模型,需要收集系统的相关数据,例如网络拓扑结构、数据流量、网络设备特性等。
这些数据将用于确定系统的输入和输出。
3. 选择建模方法:根据仿真目标和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
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离散事件仿真(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 DES)、连续仿真(Continuous Simulation)和混合仿真(Hybrid Simulation)等。
4. 设计模型结构:根据所选择的建模方法,设计网络系统仿真模型的结构。
模型结构应能够准确地反映真实系统的特性,并且具有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5. 简化模型:在构建网络系统仿真模型时,往往需要对模型进行简化。
简化模型可以减少计算复杂性,提高仿真的效率。
然而,简化模型也会带来一定的误差,因此需要在精度和计算效率之间进行权衡。
三、网络系统仿真模型的验证1. 确定验证指标:为了验证网络系统仿真模型的准确性,需要确定一些验证指标,例如网络时延、吞吐量、丢包率等。
这些指标应与实际系统的性能指标相对应。
2. 收集实际数据:为了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需要收集实际系统的性能数据。
可以通过监测网络流量、记录设备运行状态等方式获取实际数据。
3. 对比实际数据与仿真结果:将实际数据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估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如果仿真结果与实际数据相符,说明仿真模型是可靠的;如果存在较大误差,需要进一步改进模型。
无线网络可信认证技术研究
无线网络可信认证技术研究无线网络可信认证技术研究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人们对网络安全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由于无线网络的特殊性,其安全性问题相对有线网络更加复杂和敏感。
传统的用户名和密码认证在无线网络中容易受到各类攻击,因此研究无线网络的可信认证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无线网络可信认证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无线网络安全问题无线网络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泄露问题:无线网络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由于无线信号的特点,数据容易被窃听或篡改,导致用户的信息泄露或用户认证被绕过。
2. 非法接入问题: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广泛,使得攻击者可以通过破解网络密码等手段非法接入网络,侵犯用户的合法权益。
3. 恶意攻击问题:无线网络容易受到各种恶意攻击,如拒绝服务攻击、中间人攻击等,对网络的可用性和数据的完整性造成威胁。
二、无线网络可信认证技术研究现状为解决上述无线网络安全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可信认证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WEP/WPA/WPA2认证技术WEP/WPA/WPA2是无线网络中最常见的认证技术,其原理是通过使用随机数和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以实现用户身份验证和数据传输的安全。
然而,这些方法已经被证明容易受到各种攻击,如字典攻击、重放攻击等,存在安全性问题。
2. EAP认证技术EAP(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是一种常用的认证协议,主要用于增强网络的安全性。
EAP认证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如EAP-MD5、EAP-TLS等。
然而,EAP认证技术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复杂性较高、执行效率较低等问题。
3. 802.1x认证技术802.1x认证技术是一种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协议,通过在无线网络接入点和认证服务器之间建立安全通道,实现用户身份的验证和访问控制。
该技术主要用于无线局域网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异构融合通信网络可信接入安全认证方法仿真
第38卷第3期计算机仿真2021年3月文章编号:1〇〇6 - 9348(2021)03 - 0103 - 05异构融合通信网络可信接入安全认证方法仿真韩嘉彬(天津外国语大学网络和信息化办公室,天津300204)摘要:不同网络同时维护多套认证设施会大幅降低异构融合网络的接入效率,传统接入认证方法中的短板效应也会降低融 合网络中的安全性能,为此在异构融合通信网络环境下,提出可信接入安全认证方法。
以安全认证过程的信息流走向为依 据,搭建网络可信接入安全认证模型,在认证模型下,从信道、网络容量和网络服务质量三个方面,设定通信网络的允许接入 条件。
通过用户位置预测、用户身份隐替标识和用户签名认证三个步骤实现用户身份的认证,设立安全认证密钥分配协议 作为统一用户标识的认证方案。
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可信接入安全认证方法的平均安全系数为98. 5%,相比于传统的认证 方法安全性提高了 7%,说明上述方法可以实现网络的安全可信接入,保障用户的安全性。
关键词:异构融合;通信网络;可信安全接入;认证方法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BSimulation of Trusted Access Secur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for Heterogeneous Fus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HAN Jia - bin(Network and Information Office,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Tianjin300204, China) ABSTRACT:Due to the short board effect,traditional access authentication methods reduce the security performance of heterogeneous convergence network.Therefore,a trusted access secur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in the environment of heterogeneous fus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was proposed.Based on the trend of information flow during the security authentication,a network trusted access security authentication model was built.Based on the authentication model,the permissible access condition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was determined from three aspects:channel,network capacity and network service quality.Then,the authentication of user identity was realized through three steps:user location prediction,user identity covert identification and user signature authentication.Finally,the distribution protocol of secure authentication key was set as the authentication scheme of unified user identity.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security coefficient of trusted access secur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is 98. 5% ,which is 7%hig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authentication method,so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achieve secure and trusted access to the network and guarantee the security.KEYWORDS:Heterogeneous convergence;Communication network;Trusted secure access;Authentication methodi引言使用异构形式实现网络的通信融合具有扩大网络覆盖 范围、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网络可靠性和抗攻击能力的优点[|]。
网络可靠性评估模型与算法综述
网络可靠性评估模型与算法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对各行各业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网络系统的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其可靠性评估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综述网络可靠性评估模型与算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介绍网络可靠性评估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意义,阐述网络可靠性评估在保障网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章将重点分析现有的网络可靠性评估模型,包括基于概率的评估模型、基于图论的评估模型、基于复杂网络的评估模型等,并对各类模型的优缺点进行评述。
本文还将探讨网络可靠性评估算法的研究现状,包括传统的解析算法、启发式算法、智能优化算法等,并对算法的性能和应用场景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还将关注网络可靠性评估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问题,如网络动态性、不确定性、多目标优化等,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将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以期为网络可靠性评估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二、网络可靠性评估模型网络可靠性评估模型是分析和预测网络性能的关键工具。
这些模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网络在各种条件下的行为,还可以指导我们设计更健壮、更可靠的网络系统。
网络可靠性评估模型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概率模型和非概率模型。
概率模型主要基于概率论和统计学的原理,通过构建网络元素的故障概率分布,来评估网络的整体可靠性。
这类模型通常包括马尔可夫模型、故障树模型、贝叶斯网络等。
马尔可夫模型通过描述网络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能够有效地模拟网络的动态行为。
故障树模型则通过分解网络故障的原因和结果,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故障分析方法。
贝叶斯网络则通过引入先验知识和条件概率,能够在不确定性环境下进行有效的推理和预测。
非概率模型则主要依赖于图论、复杂网络理论等工具,通过分析网络的结构和拓扑特性来评估网络的可靠性。
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P2P信任模型
硕 士
增,
确定性问题的有效工具 。D— J s证据理论 比较 完善 的数学理 论基础对于 不确定信息 的处理方式 ,比较适合人类 的思维 习
收稿 日 : 0 1 51 期 2 1— —2 0
Em i aw i hbu d. - al o e@ re. u n :g e c
划分,而没有提出有效 的划分规则 ;() 有直接交互经验与 2没 间接 交互经验 的区分。
加入与退 出,以匿名身份彼此间进行 交互 。然而 ,正是 由于
P P网络对等 、开放、匿名 的特性 ,在 P P网络 中没有一个 2 2 可靠 的权威机构对 网络 中的节点进行管理和监督 ,导致 网络 肯点 问缺乏信任 ,严重影响了 P P网络的发展 。因此 ,如何 2 在 P P网络 中建立一种可靠有效 的信任模 型来建立节点 问的 2 信任 关系 ,以抵制不 良节点 的攻击行为 ,是 目前 P P网络研 2 究的热点 。本文利 用 P P 网络的信任建模 ,提 出一种基于 2 D s证据理论的 P P信任模型。 — 2
任模型。 类信任模型为资源提供者提供一个唯一 的信任度 , 2 根据 信任 度的高低决定是否与资源提供者进行交易。 文献【】 1提出的 H D M 模型、文献【] 出的适合于 P P BT 2提 2 电子社区的信任模型、文献[】 出的基于 贝叶斯网络 的信任 3提 模型均是典型的局部信任模型 。这些模型利用节点 问的直接 交互历史计算节点 的局部信任度 , 是当节点 问没有直接交 但 互经验的情况下,节点 间不能有效地计算 出局部信任 度。 文献【 7均提 出了在 PP 4】 — 2 环境下 的基于全局声誉 的信任 模型 。这 些模型均是通过整个 网络中的节点交 易情况来综合 计算节点信任 度 ,能够 反映节点交易的总体情 况。但是这些
网络取证中基于实体行为的信任模型
书认证确定实体是否可信 ,所 以人们常用 的方法就是要么是获取所有 的通信量 , 要么是根据一定事 先规则进行过滤 , 这种方式在 实时性 、 有 效性 、 完整性方面都存在较突出的问题 。 而事实上 , 但是通过长期的“ 交
往 ” 某些 节点可 能会得到我们 较高的评价 , , 比如新 浪 、 虎等 门户 网 雅 站 , 们对我们的潜在威胁较小 , 他 也就是说 , 他们攻击我们 的可能性不 大 ,而有些恶意站点 ,如果他们进行 了攻击行为并被入侵检测发现的 话 , 们的信任度就会很低 , 了这样的信任机制后 , 他 有 我们 只要关心那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 信任抉择处处可见 。比如去商店购物时 , 面 对琳 琅满 目的商品 ,我们选择某一 品牌 的原 因很可能是 以前买过该品 牌 的产品 , 并留下较好 的印象 , 也就是说 自己过去 的经验对该商品有一
个正 面的评价 , 相信该 品牌是 可信 的, 另一方面 , 亲戚朋友 的推荐或评 价对我们的影响也很 大。 网络取证 中也有类似情形 , 对于我们关注的需 要取证的敏感主机 , 与其交易的实体( 网络节点 ) 并不 固定 , 无法通过证
科技信息
计 算机 与 网络
网络取证【 基 于实傩行 为的信任檩型 l 】
桂 林 空军 学院 汤 薇
[ 要】 摘 在对相关信任模型研 究的基础上 , 借鉴社会网络 中的信任关 系, 出了一 个基于 实体行 为的信任模型。该模型使 用实体在 提 网络 中的行为作为模型 的反馈信 息, 对其 关键属性进行量化得到 关键评价 , 并进行适 当的计算 , 得到 实体的信任度从而决定所要进
图 1基于实体行为的信任模型 在本模型 中, 对信任做 如下定义 : 信任 : 主体对客体行 为的可信度评估 , 决于这 主体 与客体 的交往 取 历史 以及推荐实体的影 响, 我们用信任度来表示信任等级 的高低 , 客体
利用模型检测方法验证网络可靠性的方法(五)
网络可靠性是指网络系统在面临各种不可预测事件和攻击时能保持其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的能力。
在当今高度依赖网络的社会中,网络可靠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网络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网络的可靠性验证变得异常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模型检测方法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一、模型检测方法的概述模型检测是一种通过构建系统的形式化模型,自动验证系统的行为是否满足给定的性质。
它是一种基于数学理论的形式化验证方法,能够提供对于系统的全面和准确的验证。
模型检测方法通过穷举系统的每一种可能状态,检查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性质。
这种方法不依赖于系统的具体实现细节,因此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系统,包括网络系统。
二、模型检测方法在验证网络可靠性中的应用1. 模型构建:在使用模型检测方法验证网络可靠性之前,需要首先构建网络的形式化模型。
这个模型需要包括网络中的各种组件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运行时的各种状态。
通过对网络进行建模,可以将网络问题抽象成形式化的描述,从而更好地分析和验证网络的可靠性。
2. 性质描述:在模型中定义性质是验证网络可靠性的关键。
性质可以是关于网络中某些特定事件是否会发生的描述,也可以是关于网络系统的一些要求。
通过定义并描述性质,可以明确验证的目标和要求,对网络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测。
3. 模型检测:模型检测方法通过穷举系统的每一种可能状态,自动验证系统是否满足定义的性质。
它可以检测出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并提供具体的反例。
通过对反例的分析和调试,可以得到改进网络可靠性的方法和策略。
4. 可视化分析:模型检测方法不仅能提供验证结果,还能通过可视化工具对系统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展示。
通过可视化工具,可以更直观地观察系统的状态转换和性质满足情况,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网络的可靠性问题。
三、模型检测方法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模型检测方法可以提供全面而准确的验证结果,能够捕捉到系统中每一个可能的状态和事件。
它不仅能够检测出已知的问题和错误,还可以发现隐藏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
基于零信任的大规模车联网安全模型研究
物联网技术 2023年 / 第10期800 引 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车联网[1-3]实现对车辆的远程控制及访问,极大地方便了人车交互。
但由于车联网脱胎于互联网,互联网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在车联网中仍然存在;此外由于车辆在使用的过程中自身存在一定危险性,这更加凸显了车联网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车联网安全可以分为车内网安全以及车际互联网安全,这其中包括网络通信安全、网络终端安全等问题。
目前传统的网络安全模型多基于角色、属性、任务或工作流的访问控制,这些传统的访问控制模型以边界防护为主要思想,在车联网终端数量、种类都爆炸式发展的场景下,由于传统防护边界的存在,这些访问控制模型会出现安全性不够、策略过于复杂等问题,导致车辆和人、其他车辆、路边单元、云服务平台之间传递消息时可能遭到窃听、篡改、阻断,造成多方隐私泄露,甚至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零信任[4-5]网络的实质是在具有身份、设备属性的访问主体与包含各种数据资源、应用资源的访问客体之间,根据访问需要临时建立的动态可信安全访问体系。
零信任网络的实现方法是以受限资源安全保护需要为出发点,以身份认证为前提,以持续信任评估和动态访问控制为手段,最终实现访问主体与访问客体之间的安全访问控制。
车联网终端同样是网络攻击者的目标之一,用户终端、车联终端、云计算平台可能在遭到攻击后产生数据泄露、拒绝服务等问题。
同时车联网的到来使得道路交通系统的终端海量化、异构化的问题更加突出,也造成了大规模的安全边界模糊,使得安全方面面临重大挑战。
针对道路交通系统中终端海量、通信时延低容忍、安全等级要求高、部分终端计算能力弱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零信任的大规模车联网安全模型。
1 车联网安全模型如图1所示,零信任车联网模型由用户平面、控制平面、数据平面[6]组成。
用户平面直接与用户进行交互,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认证,获取用户访问时的各种身份属性、网络属性、设备属性,用于评价用户的真实性、可信性,凭借用户属性数据确保用户与系统之间交互的安全性。
一种可信授权模型的设计
的评 估 信任 度a c d 分别 为a c d . ∈[ 0 ,1 】( i = l ,2 ,… ,m),
2 可 信授 权模 型 本文 在 可 信授 权 思想 的基 础 上设 计 了一种 R BAC扩 展
模 型 ,简 称为CF — RB AC 模型。 2 . 1模 型 的构成 元素
程 ,一 般 由系 统根 据 实 际情 况 自动 配 置 完成 。通 过特 征 配
t
置F A,系统 自 动 将 用户 的某 一特 征值 传递 给对 应 的角色 ,
当前系 统 的安全 策 略 中将评 估用 户可 信度 C u 的认证 信 息分 解 为m个 影 响 因子 , 并且 这 些影 响 因子 在 系统 认证 过程 中
定义 I 。通 过 了可 信接 入 认 证 的 授权 活动 ,倘 若 能对 接 入 用 户 的操 作权 限 以及 操 作对 象 同 时实施 约 束 而形 成 的
模 型 中 的可 信 度 包括 两 类 : 分 别 为定 义 2 中的 角色 激 活 可信度 C ,它 是系统 的 资源操 作 限制条 件 ,以及 定义3 中 的用户 可信 度 c 它 反 映用 户认 证评 估 的 结果 。角 色激 活 可 信度 C 的值 可 以事 先 根据 实 际状 况 由系统 直接 指 定 ;用
软件设计 应 用 研 发 ~
一
种可信授权模型 的设计
符 湘 萍 /湘西 民族职 业 技术 学院
—
信 网络 连接 T NC ” 是在 传 统访 问控 制 技术 基
型设 计 如 图 1 。它 具 有传 统RB AC模 型 的主要 元 素 ,并进
一
( P )细 化成 为两 个部 分 ,即操 作 ( Op s )及操 口l 的 于 用 户 的 身 份 认 证 之 上 , 增 加 了 对 终 端 平 台 步 将权 限 可 信 性进 行 验 证 的要 求 ,增 强 了其接 入 认 作对 象 ( O b s ), 另外 在模 型 当中 引入 了可 信度 和 特 征地 证 阶段 的 可靠 性 。用 户 接入 网络其 主 要 的 目的还 在 于 能够 对 网络 中 的数 据进 行交 换 对 系统 中的 资源 实 施 共 享” 等, 但 是在 当前 的 系统资 源 可信 共 享过 程 中还 缺 少相 关 的技 术 规 范来 作 支持 ,为 了保 证用 户 在 网络 中对 系 统 资源 的访 问 安 全可 信 ,本 文 提 了可信 授权 思 想 并设 计 了一 种 可信 授 权模 型 ,在对 接 入用 户 的 资源访 问权 限进 行 约束 的 同 时实 现 了 网络 中 的 资源 可 信共 享 问题 。 1 可 信授 权思 想 概 念 来完 成 角色 激 活和 对象 激 活环 节 ,从 而 实现对 权 限 中 操 作 和操作 对象 的双重 约束 。 定义2 。角色激 活可信度c : 是 为 每 个 系 统 的 角色 预 先 指 定 的 被 激 活 时 所 需 要 达 到 的最 小 可 信 度 的 阈值 。
基于零信任的网络安全架构研究与应用
图2 基于零信任的SDP安全架构(1)精细化的权限管理基于零信任的SDP模型有别于传统宽泛的网络接入,不再以IP地址作为网络访问策略的授权依据,而是采用身份访问管理技术(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r,简称IAM)将企业网络环境中的应用系统、数据库、主机、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等资源的账号、认证、访问控制、审计工作纳入统一管理,其逻辑架构如图3所示。
无论互联网还是企业内部网络接入环境均以个人身份信息作为认证依据,只有通过认证和授权才能允许对系统进行单次有效的访问,降低了账号管理复杂度,同时解除了普通用户在访图5 零信任SDP应用方案组网架构器,其中控制器与安全网关应分离部署,并都支持独立硬件与虚拟化部署。
其中控制器和安全网关参照SDP架构进行控制面和数据面的分离,客户端支持沙箱功能,分离个人空间与工作空间实现终端数据防泄密。
另外,系统支持对外开放API接口,可将外部的第三方组件集成到零信任架构来,形成以SDP架构为中心的统一安全防护体系。
4.1 安全接入控制器安全接入控制器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认证、授权、策略管理与下发,是整体的调度与管理中心。
该模块可采用虚拟化集群部署的模式,通过与该电信运营商的统一认证平台对接,实现账号实名制管理,并对系统的其他组件行统一的管控,包括接入设备管理、用户身份管理、认证管理、授权策略管理、接入评估、访问控制、可视化管理、审计管理等,其认证策略逻辑如图6所示。
安全接入控制器负责控制建立连接和切断主体(用户)与客体(应用)之间的通信连接(通过给网关发送控制指命),生成客户端用于访问应用的身份验证令牌或凭证。
该模块支持IAM身份认证、动态权限控制,对接入的身份、终端、环境、行为进行信任评估,基于策略引擎配置的策略结果,决定最终允许或拒绝会话。
如果会话被授权且请求已被认证,则控制器通知网关允许代理访问。
如果会话被拒绝,则控制器向网关发出指令以切断连接。
基于数据可视化的信息可信度评估与验证研究
基于数据可视化的信息可信度评估与验证研究信息可信度评估与验证研究是一项基于数据可视化的重要工作,旨在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众多的新闻、论文、科研报告和社交媒体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误导性、虚假性和不准确性的内容。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评估和验证。
信息可信度评估与验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可以帮助他们辨别真假信息,避免被误导;对于学术界和科研人员来说,可以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对于新闻媒体机构来说,可以提升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因此,如何进行基于数据可视化的信息可信度评估与验证研究成为了当下的热点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信息数据。
这包括了从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平台和学术数据库爬取的文本内容、图像、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数据。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数据可视化的技术将这些数据以图表、地图、图像等形式进行展示,使得信息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其次,我们需要开发一种信息可信度评估的模型。
该模型可以基于数据和特征来进行信息的可信度评估,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的方法实现。
例如,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文本分类的模型,对新闻报道进行分类,判断其可信度的高低。
同时,我们可以结合数据可视化的技术,将模型的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用户,方便他们直观地了解信息的可信度。
第三,我们需要进行信息可信度的验证。
这可以通过与已知可信来源的对比,或者通过其他独立的数据源来进行。
例如,在新闻领域,可以通过与已有的独立媒体报道进行对比,验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在学术界,可以通过与其他研究团队的合作和对比实验来验证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最后,我们需要将信息可信度评估与验证的结果反馈给用户。
这可以通过设计用户界面和交互来实现。
例如,在新闻网站或社交媒体平台上,可以给出每篇新闻或帖子的可信度评分,或者使用颜色、图标等方式来表示信息的可信度。
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评估结果来判断信息的可信性,并据此做出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e t uh niaintc n lge n u t otie s o uigmeh d , tet swo hn s fe ia a ed n mial o u d ni a te t t h oo is dt s r n s mp t to s h u t r ie s tr n l nb y a c l c mp — y t c o e a r w h c n r t o m c y
基于 可信度 计算 的 网络接入 认证模 型研究
尹建春 , 司志 刚 , 常朝 稳
( 解放 军信 息工 程 大 学 电子 技 术 学院 ,河 南 郑 州 4 0 0 ) 5 0 4
摘 要 :由于远程 终端本 身 的不安全 性或合 法身份 被 利用 而导 致 内 网安全 事故 ,针对 此 问题 ,提 出 了一 种基 于可信度 计 算
Ab t a t Be a s f h s c rt f e t e mi a r r tn i gt e al g l s r i r s l d i a e y a cd n s Ai ig a i sr c : c u eo ei e u i o mo et r n l ee d n b a e , t e u t s f t c i e t . t n y r op o e u e n m n t h s t p o lm , a n t r c e sa t e t a in mo e a e n tu t o t i e s c mp t g i p o o e . T r u h i t g a i g t e e it g rbe ewo k a c s u h n i t d lb s d o r s c o w r n s o u i s r p s d h n h o g n e r t h x si n n
Ke r s n t oks ft ; ie t uh niain a te t ainmeh ns ywo d : e r e w a y d n i a te t t ; uh ni t c a im; t swotie s tu t o hn s o uig y t c o c o r t r n s; r s r ie sc mp t u h w t n
td W h n t etu t o t i e so r n ¨ Sb l w e t i a u r c e si o e i e r — u h n ia in m e h n s i t r d a — e. e r s h w r n s ft mi a e o ac r n v le o c s S v r m , e a t e t t c a im sa t , c h e a a t c o s e c r i gy r p i n e s o a eo i i g a t e tc t n meh d . T e f l e e u i gp o e so emo e i e . o d n l a r g t h r g f x s n u h n i ai t o s e i h t e t o h l x c t r c s f h d l sg v n u n t i
关键 词 : 网络 安全 ; 身份 认证 ;认证 机制 ;可信 度 ;可信 度计 算 中图法分 类号 :P 9 . T 330 8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07 2 2 0) 74 1—3 10 .04(0 8 1—4 70
Re e rh o u t rhn s o u i g b s dn t r c e sa t e t a in mo e s ac nt swo t i e s mp t — a e ewo k a c s u h n i to d l r c n c
YI Ja — h n S h — a g CHAN G a — n N i n c u . IZ i n . g Ch o we
( st e f l t nc eh o g ,P A Ifr t nE gneig iesy h n zo 5 0 4 C i ) I tu e r iT cn l y L oma o n ier v r t,Z e gh u4 0 0 , hn n ito E c o o n i n Un i a
0 引 言
传 统 的 远程 网络 安 全 接 入 以防 范 为 主 , 要 通 过 防 火 墙 、 主
V N、 S等 设 备 在 受 保 护 网 络 周 围建 立 起 安 全 屏 障 。 方 法 P I D 此 极 为 被 动 , 法 适 应 攻 击 者 手 段 和 方 式 的变 化 , 且维 护和 管 无 而 理 困难 。目前 , 网络 终 端 接 入 认 证 技 术 主 要 有 4种 : 口令 字 认 证 协 议 、 于 预 共 享 密 钥 和 挑 战 应 答 协 议 … 基 于 动 态 一 次 性 基 、 口令 协 议 、 于 公钥 体 制 的 认 证 协 议 。 基 网络 认 证 设 备 只 以 终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1 期 9 7
VO . 9 12
NO 1 . 7
计 算 机 工 程 与 设 计
Co u e n ie rn n sg mp trE gn e 08 月
S pt e .20 8 0
的 网络接入 认证模 型 ,通过 集成现有 身份认 证技 术和 可信度 计算 方法 ,动 态计 算终 端 的可信度 值 。 当 目标终端 可信度 低 于
设 定 值 或 访 问超 时 , 动 重 新 认 证 机 制 , 而 弥 补 现 有 认 证 方 法 的 不足 。 同 时 给 出 了 该模 型 完 整 的 执 行 过 程 。 启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