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课文详解

合集下载

第四单元教材解析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教材解析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教材解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主题编排了《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和《四季》4 篇课文。另外还边编排了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和《语文园地四》。本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是四季中典型的自然现象或场景,课文语言简洁生动、自然亲切,能唤起学生对四季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本单元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教学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能读准字音,读出轻声、儿化音等。不单字读,要努力做到连词读,不丢字、添字,能正确停顿等。提醒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重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要重视教师的范读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朗读,通过倾听和模仿,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教材单元全解

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教材单元全解

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教材单元全解

本文档旨在全面解析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教材的各个单元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第一单元:《小蝌蚪找妈妈》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一个小蝌蚪寻找妈妈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动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对亲情的感悟和珍惜之情。

第二单元:《守望相助》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守望相助”故事。通过学习这个

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互助精神和友爱之情,培养自己

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第三单元:《小兔子乖乖》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兔子学习乖巧和懂事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学习到做事要有耐心和恒心,培养自己的自律和自控能力。

第四单元:《小白兔和小灰兔》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友谊故事。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学生可以明白友情的重要性,学会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道理。

第五单元:《两只小鱼和一只青蛙》

本单元讲述了两只小鱼和一只青蛙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并学会勇敢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单元:《小松鼠和小松果》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小松鼠和小松果的故事。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奉献的价值,培养自己的劳动意识

和责任感。

第七单元:《小狗钻石》

本单元讲述了小狗钻石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学习

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正直品质和诚实行为。

第八单元:《蓝蓝的天》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天空的变化和气象知识。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学生可以了解到天气的变化规律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对大自

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以上为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教材的各个单元内容简介,希望对

八上英语课文第四单元2d

八上英语课文第四单元2d

八上英语课文第四单元2d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课文概述

2.课文主题: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文章结构:过去与现在的生活对比,科技带来的便利与问题

4.作者观点:科技发展利大于弊

正文

一、课文概述

本篇文章选自八上英语课文第四单元 2d,主要讲述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文章通过过去与现在的生活对比,展示了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科技发展所带来的问题。

二、课文主题: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科技发展是一个双刃剑,它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作者在文章中明确表示,虽然科技发展有一些负面影响,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三、文章结构:过去与现在的生活对比,科技带来的便利与问题

文章首先描绘了过去人们的生活,比如出行需要依靠马车,通讯需要依靠书信,获取信息需要去图书馆查找等。然后,作者又描绘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比如出行有汽车、高铁,通讯有手机,获取信息有互联网等。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大的便利。

然而,科技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汽车的尾气污染了环境,手机的过度使用导致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减少,互联网上的虚假信息误导了人们等。

四、作者观点:科技发展利大于弊

虽然科技发展有一些负面影响,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作者在文章中呼吁人们要正确使用科技,发挥科技的优点,减少科技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让我们看到了科技的双刃剑特性。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

解读

本文档将对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进行解读。该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教材概述

本单元的教材主要围绕着生活中的一件事展开,通过讲述故事

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以

下是教材的重点内容:

文学欣赏

教材中包括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课文《小魔术师》,引导

学生欣赏文学的艺术魅力,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阅读理解

教材中设置了一些阅读理解的题目,通过阅读短文和图表,要求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言运用

通过教材中的一些练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语文表达,包括句子组织、词语运用等方面。

词语解析

在教材中,还会对一些词语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和用法,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思维拓展

教材中的一些思维题目要求学生进行推理、联想和判断,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的解读内容。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培养他们的

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希望本教材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他们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

一、单元概述

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自然景观”这一主题展开,通过一组描绘大自然美景的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本单元共安排了4篇课文,分别是《秋天的雨》、《雪地里的小画家》、《刮风了》和《下雨了》。

二、教材分析

2.1 课文内容分析

- 《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描绘了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变化,

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通过一个小画家在雪地里作画的

故事,展现了冬天的雪景之美,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 《刮风了》:课文描述了风的力量和风带来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现象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 《下雨了》:这篇课文描绘了雨后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雨后清新的空气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2.2 教学目标分析

-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相应的字词用法。

-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建议

3.1 课前准备

- 教学资源准备:准备课文相关的大自然景观图片或视频,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 学生预习指导:让学生预习课文,提前掌握生字词,对课文

内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3.2 课堂教学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

课文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详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详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详解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详解

13 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王选

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顾拜旦

13 最后一次演讲

预习重点

一、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学者。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其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等。

二、字音词义

卑劣liè:卑鄙恶劣。

无耻:不知耻辱;没有羞耻之心。

诬蔑miè: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悲愤fèn:悲痛愤怒。

捶击:用重物猛力敲打。

毁灭:彻底破坏,消灭。

卑鄙bǐ:(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蛮mán横:强横而不讲道理。

赋fù予:交给重任,使命等。

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挑拨离间jiàn:搬弄是非,引起纠纷、事端,使别人不和。

三、主题概述

这篇演讲稿,揭露并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法西斯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真理,表现了演讲者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斗争精神以及对前途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卑劣无耻的罪恶行径,热情赞颂李公朴先生及昆明青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和事迹。

第二部分(4、5):剖析了国民党反动派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指出敌人的末日即将来临,揭示了真理永存的历史规律,坚信人民一定胜利。

第三部分(6~11):追述争取民主的光荣历史,坚信正义不灭、真理永存,号召进步青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努力奋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详解精选全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详解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详解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

15 驿路梨花/彭荆风

16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17 短文两篇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预习重点

一、作者简介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二、字音词义

修润:修改润色。

生疏shū:因长期不用而不熟练。

商酌zhuó:商量斟酌。

恳kěn切:诚恳而殷切。

譬pì如:比如。

朦méng胧:1.月光不明。2.不清楚,模糊。

累léi赘zhuì:指拖累、麻烦。

别扭:(说话、作文)不通顺,不流畅。

拖沓tà: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

妥tuǒ帖:恰当,十分合适。

诲huì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不耻下问: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三、主题概述

本文通过回忆叶圣陶先生写作治学和待人接物方面的典型事例,重点塑造了叶圣陶先生的两种品行——待人厚,律己严。文章语言虽平实易懂,但其中对叶圣陶先生品行的刻画却感人至深。

四、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以及“我”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在品德方面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5):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6~8):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9):提倡人们思考和学习叶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材解说课文导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材解说课文导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材解说课文导读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说课文导读

第四组课文导读

一、单元学习内容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组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讲述了人们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的故事,号召人类要重视和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类应该珍

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情感。《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四篇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

二、单元学习重点

1、通过学习课文,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环境意识,并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三、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要会写18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

词语。

2、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详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详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详解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详解

13 短文两篇

14 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

15 无言之美/朱光潜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叶圣陶

13 短文两篇

预习重点

一、作者简介

《谈读书》的作者为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等。

《不求甚解》的作者为马南邨(cūn)(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

二、字音词义

怡yí情:使心情愉快。

练达: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

统筹chóu:统一筹划。

藻zǎo饰:修饰(多指文章)。

狡黠xiá:狡猾,刁诈。

诘jié难:诘问,为难。

涉shè猎:1.粗略地阅读。2.接触,涉及。

聪颖yǐng:聪明。

滞zhì碍ài:不通畅。

劝诫jiè:劝告人改正缺点错误,警惕未来。

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

味同嚼jiáo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诸如此类:与此相类似的许多事物。

吹毛求疵cī:可以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狂妄wàng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开卷有益:指打开书本读书总会有所收获。

三、主题概述

《谈读书》:这篇随笔采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正确方法以及读书的重要作用,告诉人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读书,指出了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缺陷,激励人们认真读书、完善自我,对青少年读书学习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此篇需背诵。

《不求甚解》:这篇杂文全面解释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原话,揭示了其中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曲解“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了否定。在批驳过程中阐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析(教材导读)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二、教学目标: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另外,入选的4篇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三、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4课时,回顾与拓展2课时。四、教学建议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安排了四篇课文:《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都向学生

传递着生活中的美好,呼唤着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

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1.会认54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注意读好课文中的

长句子;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3.通过识字加油站和读好轻声的词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会读会背古诗,养成诵读经典古诗词的习惯。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文章的

感情及意义。 课题 内容简说

静夜思 这是一首语言浅显但感情真挚的思乡诗,全诗虽然只有二十个字,却成功

地抒发了身处异地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无声地拨动着诗人的心弦,

触发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之情。

夜色 这篇课文是一首儿歌,用第一人称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

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我”不再怕黑了。

这首诗告诉我们:克服胆小的心理,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

端午粽 本文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

花样,最后点出了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的由来,体现出粽子的美味和外婆的

善良、勤劳,表达了作者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彩虹 本篇课文中的“我”凭着丰富的想象力,把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想象成是

一座美丽的桥,“我”可以到桥上去,为爸爸浇田地,用镜子照妈妈梳头,坐

在彩虹桥上荡秋千,反映了“我”的天真可爱,以及对家人的关爱之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最苦与最乐》课文全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最苦与最乐》课文全解

《最苦与最乐》课文全解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契qì:用刀子刻;证明买卖、租赁、抵押等关系的凭据;符合。本文取第二种意思。

失意:不得志。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悲天悯mǐn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二、相关背景:

关于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年七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要撰稿人。八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析及教学概要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析及教学概要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析及教学概要

一、单元教材解析:

本单元教材是以“生活中的启示”为学习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每篇课文中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本单元教材共四篇课文,题目分别是《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珍珠鸟》。这四篇课文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困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的;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盾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本组课文有以下特点:

1. 贴近生活,情节性强——学生爱读。

2. 语言质朴简洁——学生能读。

3. 含义深刻——也许会影响学生一辈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凭借课文中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和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但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生活,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实施概要:

1. 能准确读写课后生字及词语,对不理解的字词,能借用工具书来理解。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速度地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根据课文需要,搜集相关知识。

2. 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为课文中的人和事所感动,对于课文中

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能熟读成诵,牢记于心;然后带领学生走出课本,回到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待人真诚、诚实做人的重要。

3.计划将本单元“回顾拓展”教学置前,在“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中协助学生回顾和整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提供富有警戒意义的名言佳句,为学生积累感悟进一步打开思路,丰富习作材料。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析

本文档旨在解析《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材内容。以下是对每个课文的简要解析:

课文一:《秋天的云》

本课是一篇记叙文,通过描写秋天的云彩的变化,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云的形态和变化,培养对自然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课文二:《一只渔船》

这是一篇描写渔船工作的文章。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渔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同时感受到船夫的辛勤劳作和对海洋的热爱。

课文三:《谁是最美的人》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一只小狗和一只猫互相比较谁最美,引导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美丽之处,不能仅仅通过外貌来评判一个人。

课文四:《描画秋天》

这是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歌。通过读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多变之处,培养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热爱。

课文五:《欢乐的日子》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孩子们欢乐的生活,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感受到快乐和友谊的重要性,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的简要解析,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讲稿特点
1、观点鲜明,逻辑性强 2、具有针对性、思想性和鼓动性
3、语言口语化,多用短句
4、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1.字音识记 (一)正音 肄 业(yì ) . 造诣 (yì ) . 砥砺 (dǐ lì) .. 会晤 (wù ) . 提携 (xié ) . 潦 草(liá o) . 切磋 (cuō) . 商榷 (què ) . 弭 谤(mǐ) . 訾詈 (zǐ lì) .. 相勖 (xù ) . 泥淖 (nà o) .
马克思的美丽,不止在于他那深刻的思 想,还在于他那最美好的梦想; 屈原的美丽,不止在于他那浪漫的文学, 还在于他那深沉的爱国情怀; 鲁迅的美丽,不止在于他那犀利的文笔, 还在于他那伟岸的人格;
整体把握,理解文章的思想文化内涵
诵读课文,思考:
一、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对青 年学生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
1、抱定宗旨 2、砥砺德行 3、敬爱师友
文章特点
(结构) 1.思路清晰,逻辑严谨。 (内容) 2.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语言) 3.用浅易的文言文与口语
揉和而成, 简洁凝练中 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 典雅,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

回答问题,理清思路(1)
1 、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 明确: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 府 2、 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 明确: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月28日;地点 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二 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3、(17-25)“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具 体指什么? 明确:人人生而平等,共叙兄弟情谊,黑白情同 骨肉,圣光批照、满照人间。[彻底消除种族 隔离政策,让民主、平等自由真正深入到生活 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角落。]
安之若素 : (对于困难危险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素, 安然处之) 心急如焚fé n 崭zhǎn新 蜕tuì 变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济,对事情有益, 成)汹涌澎湃 窄zhǎi小 赎shú罪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匿n ì 迹 巍峨峰巅 蜿蜒wān yán祈祷qí dǎo 镣铐liào kào 枷jiā锁 萎缩wěi suō 骇 hà i 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 坏事。) 缔 dì 造者 履lǚ行 戳 chuō子 侈chǐ谈 拯zhěng救 磐pán石
朗读,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2 自然段):悼念 (记叙)
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情景。
第二部分(3—7自然段): 评价 (议论)
评说马克思对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
第三部分(8—9自然段): 悼念 (抒情)
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


总结课文:
写作特点
以理服人------逻辑性 思想性 以情感人------艺术性 1.语言准确形象,精练生动 2.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这从而揭开了持续10余年的民权运动的 序幕,也使金博士锻炼成民权运动的领 袖。 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64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的全部 奖金(54,600万美元)献给了自由运 动。 68年4月4日,金被种族分子暗杀 美国政府规定,从1986年起,每年1月 的第3个星期一为马丁· 路德· 金全国纪念 日。他是出色的演说家,被誉为“黑人 之音”。美国的《展示》杂志将他评为 近百年世界最具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
(二)多音字
(zǎi)数载 载 i)载歌载舞 (zà (ɡān)干禄 干 n)干劲 (ɡà (jī)旁稽博采 稽 (qǐ)稽首 nɡ)长足 (chá 长 (zhǎnɡ)长官 u)当轴 (zhò 轴 u)轴承 (zhó )裨益 (bì 裨 )裨将 (pí
(怡) 心旷神yí (饴) 甘之如yí
3.熟语积累 (1)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说 刮目相待。 (2)终南捷径:比喻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 ,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3)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 的架子上面。比喻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 管它。 (4)敷衍塞责:做事不负责,敷衍了事。 (5)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 摇。也说根深柢(dǐ)固。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 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它 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产物,是维新派克服了 顽固守旧势力的重重阻挠建立起来的高等 学府。辛亥革命后,严复被任命为京师大 学堂总监督,1912年5月改名北京大学,大 学堂总监督改称大学校校长,各科的监督 改称学长,原来附属的高等学堂亦改称为 大学预科了。
伦敦海格特公墓 卡尔· 马克思墓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弗里德希· 恩格斯
作者介绍
弗· 恩格斯(1820—1895),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 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 克思的亲密战友。德国人。在 革命斗争中,他和马克思一起 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马克思主义。他和马克思一起 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 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马 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个人继 续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领导 和顾问。
回答问题,理清思路(2 ) 7、(5-6)不兑现诺言的后果?
明确:提醒美国,致命伤,不可能有安宁或 平静, 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8、(7-8)黑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争取自己 的合法权力? 明确:举止得体、纪律严明、非暴力、信任 联合所有白人。 9、(9-16)黑人此次集会要达到一个什么 目标?作者认为能实现这个目标吗? 明确:不受迫害歧视、物质富裕、选举权、 正义和公正;能够也必将改变。
4、(1)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有什么意义?
明确:给黑人带来了希望,结束了漫漫长夜。
5、(2)一百年后,美国黑人现状怎样?
明确:种族隔离、歧视、贫困、萎缩角 落、流亡者。 6、(3-4)美国政府曾许下什么诺言?兑现了吗? 明确:给予所有人的生存、自由、和幸 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明确:没有兑现诺言——空头支票。

(6)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 别人(贷:推卸)。 (7)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8)旁征博引:为了表示论证充足而广泛 地引用材料。

结构与观点
第一部分(1段): 回顾与北大的渊源
第二部分(2-4段): 三点希望
①抱定宗旨, 为求学而来 ②砥砺德行, 以矫颓俗 ③敬爱师友, 以整校风 第三部分(5段):两个计划 能裨实用 ① 改良讲义, 旁稽博采 ② 添购书籍,
揭露 讽刺 提醒 讲究
现状 当局 政府 正义的呐喊 策略 时代的呼唤
表明 决心 未来:斗争必胜 未来光明(17-)
(斗争的展望)
三多:(形式上)
演讲词的特点
多用整句(排比,气势强大) 多用短句、呼唤语(感召力,煽动性) 多用修辞格(比喻、排比、反问等增 强感染力) 三性:(内容上) 针对性 逻辑性 思想性
马丁路德金生平
1929年1月15日,马丁· 路德· 金出生在美 国亚特兰大市,他同情和理解他人;从父亲 那里学到了果敢、坚强、率直和坦诚。但他 在黑人区生活,也感受到人格的尊严和作为 黑人的痛苦。他聪颖好学的先后获得文学学 士、神学博士学位。 1955 年 12 月,蒙哥马 利节警察当局以违反公共汽车座位隔离条令 为由,逮捕了黑人妇女罗莎· 帕克斯。金遂同 几位黑人积极分子组 , 织起“蒙哥马利市政 改进协会”,号召全市近 5 万名黑人对公共 法与公司进行长达 1 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 决取消地方运输工具上的座位隔离。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返回德 国,途中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 这次会晤为两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 基础。作为马克思伟大事业的终身 战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 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卷 第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 运动,直至1895年8月5日因病逝世。正如列宁所 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 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 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 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北京大学未名湖和博雅塔
北京大学图书馆
作者:蔡元培
他是清末进士,曾任翰林 院编修,他又辞官兴学, 倡言反清以救国。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他旧学深沉,却有明确的 开放意识;他身居要职, 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他提倡学术研究,主张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实行教授治校的方针。
毛 泽 东
学 界 泰 斗 , 人 世 楷 模
马克思的墓志铭:历史上 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地 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 界,然而更重要的是改造 世界。
特殊关系
特殊场合
特殊气氛
悼 词
演讲词
文体---------悼词
悼词就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悼词结 构一般分三个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 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悲痛) 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 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颂扬) 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哀悼以及对 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怀念)
2.音形辨识
(肄)业 yì (肆) 放sì (驰) 奔chí (弛) 松chí mǐ(弭)谤 (弥)漫 mí (誉) 荣yù nɡ(誊)写 té jiǎo(矫)健 jiāo(骄)傲 jiē(嗟)叹 切cuō(磋)
10、(26-32)作者满腔热血反复传达 一个什么心声? 明确:自由
11、综观全文,这次演讲集会要达到 什么目的? 明确: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 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 的步伐。
文章结构
我 有 一 个 梦 想
现实
(斗争的必要) (2-16)
回顾:肯定《宣言》的重大意义(1)
(斗争的蓝本)
——
写作背景
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教育部 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并非 美差,当时的北大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 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有多数 友人劝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 了,反把自己名誉毁掉了;也有少数劝他的, 说腐败的总要有人整顿,蔡元培最终听从的 是这少数人的意见,走上了北大校长的职位。

练习1:仿造例句(划线部分)
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理论思想,他开
启了一个时代; 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革命实践,他的 斗争卓有成效; 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意志精神,他奋 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人格魅力,他一 生里几无一个私敌。
练习2、
古今中外,有多少人给我们留下了跨 越时空的美丽,请同学们仿造例句(划线部分) 予以表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