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5资料
环境保护概论考点总结
1、环境的概念是指以某一事物为中心而存在于周围的事物。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本课程所讨论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内涵: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பைடு நூலகம்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
6、第二次环境高潮 :(1)全球大气污染【重大突发事件(印度博帕尔事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莱茵河污染事件)、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2)大面积生态破坏。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氟氯烃、一氧化二氮、低空臭氧等。
(1)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 ,从而影响大气的物理性状;(2)城市化消耗大量能源,并释放出大量热能而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3)城市化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的组成。因此,城市气温、云量、雾量、降雨量、烟尘、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以及多环芳烃等有害气体含量较高。2、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1)对水量的影响:影响水的循环;耗水量的增加,导致水源枯竭、供水紧张;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面下降和地面下沉。(2)对水质的影响:水环境的污染。3、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使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不协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保护环境资料
保护环境资料
关于保护环境资料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保护环境资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保护环境资料 1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就是我们的家。这个家中不仅有我们人类,许多植物、动物也与我们共存,与我们共同点缀着大自然的美。植物、动物是我们人类朋友,也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它们无私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繁荣奉献自己的力量,可是,我们自私的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它们的呢?请看下面:
树,人类的朋友,它奉献氧气吸入二氧化碳,为人类净化空气,抵御沙化、风尘、赤潮。但是,人们对它只是滥砍滥伐,不知道保护。知道吗?中国森林面积只有15.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也只有16.5%。地球森林覆盖率已经下降了20%—30%,如果再不加以节制,人类将失去这个朋友,而树木又是动物的家园,失去家园,动物何处容身?动物,人类的伙伴,因为偷猎,有些动物濒临灭绝。湿地,在中国已经遭到破坏,盲目地围垦、掠夺开发、污染加剧、过度利用等因素,全国三分之一的天然湿地面临被改变、丧失的危险。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工厂大量地排出废气、废水、废物,使环境质量恶化。地球资源本来可以再生,可人类却滥用化学品,致使本来再生的资源不能再生。
……
一幕幕悲剧在上演,而这悲剧的导演者则是人类,如果人类再不醒悟,那么,迟早有一天,我们人类会成为悲剧的主角。你发现了吗?现在的夏天来得越来越早,越来越热,人们躲在空调房间里不愿出门;
环境保护概论 考试重点
1.环境: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2.城市环境:人类利用和改善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3.城市化对大气的影响:
(1)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
(2)城市化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
(3)城市化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
相对地说,城市气温、云量、雾量、降雨量、烟尘、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以及多环芳烃等有害气体含量较高。
4.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1)对水量的影响:城市化增加了道路等不透水面积和排水工程,特别是暴雨排水工程,从而减少渗透,增加流速,地下水得不
到地表水补给,破坏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城市化还增加耗水量,导致水资源枯竭,供水紧张。地下水过渡开采,常导致地下水
面下降和地面下沉。
(2)对水质的影响:生活、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他服务行业对水环境的污染。
5.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6.全球性和广域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1)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7.1972年6月3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主题:只有一个地球。1992年6月5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主题: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
8.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9.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成体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的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完整版)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
1、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矛盾。
2、进行水污染防治,根本原则是将防、治、管三者结合起来:“防”是指对污染源的控制
“治”是指必须对污(废)水进行妥善的处理,“管”是指对污染源、水体及处理设施的管理3、为有效地控制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相关控制技术的开发主要在三个方向:
过程控制技术(减量化) 处理处置技术(无害化) 回收利用技术(资源化)
其中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是目前的重点研究内容。
4、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生产性污染物:主要是工业“三废,其次是农业污染物(化肥、农药等);生活性污染物:粪便、垃圾、污水等;放射性污染物:核能工业排放的放射性废弃物,医用放射源,工农业放射源以及核武器生产及试验所排放出来的废弃物和飘尘。
5、噪声的控制:(1)声源控制;(2)传声途径控制;(3)接受者的防护。
6、环境容量=环境标准-环境背景值
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8、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9、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包括物资回收和热能回收两个方面。
10、处理城市垃圾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垃圾,宜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一般情况下,有机物含量高的垃圾,宜采用焚烧法;无机物含量高的垃圾,宜采用填埋法;垃圾中可降解的有机物多,宜采用堆肥法
11、水体监测有机综合污染指标:COD,BOD,DO,TOC(Total organic carbon 总有机碳量)
12、大气监测:SO2,NOx,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总悬浮颗粒物),其它(H2S,CO,CO2,NH3 );酸雨;烟道气;汽车尾气
环境学概论第五章土壤环境
三、土壤性质与土壤重金属污染
(一)pH的影响 土壤中pH值降低某些重金属如铅、铜、锌、 铬等易转化为水溶性的重金属盐类,pH值越 低其活动度越大,越易于迁移; pH增高,某 些重金属则转化为难溶性化合物。 pH值越高, 它们越易于趋于固定而减低其活性,在土壤 中容易积累。类金属砷例外
25
大量的试验证明,pH值升高,土壤对重金属的 吸附量增加。 如在pH=4时,土壤中镉的溶出率超过50%, 当pH达时,镉就很难溶出。廖敏等人的试验表明, pH值时,94%以上的水溶态镉进人土壤中,这时的 镉主要以粘土矿物和氧化物结合态及残留态形式存 在。 温淡茂等人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接受污泥的酸性 土壤中,适当加人石灰将pH值提高到中性至微碱 性,将会抑制Ni、Zn、Cd等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使植物对其的吸收量减少。张士灌区的试验表明, 影响水稻籽实吸镉量的主要因素是pH值。
10
放射性物质
核爆炸降落物、核电站废弃物,通过降雨淋滤进入土 壤。
化学肥料
大量使用含氮和含磷的化学肥料,改变了土壤的物理、 化学性质。严重者影响作物生长,导致农业产品退化。
致病的微生物
各种细菌、病毒。通过污灌、污泥、垃圾进入土壤
11
三、土壤污染的发生类型
土壤污染的类型 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具有多源性,主要是工业废气、 废水、废渣,以及化肥、农药、城市污泥、垃圾,偶 尔还有原子武器散落的放射性微粒等。
环概5
第五章、固体废物与环境
第一节固体废物的定义及分类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及特征
1.(固废法):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芈振明):固体废物是指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固态、半固态物质。
(聂永丰):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巴塞尔公约):固体废物是指需要处置或打算予以处置、或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必须加以处置的、无直接用途的、可以永久丢弃的、可移动的固态、半固态物质或物品。这是国际上关于废物的通用定义。
2.固体废物的特点:
☆固体废物中的“废”字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特点。
☆固体废物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并贯穿于物质转化过程和产品寿命有限性等。
☆固体废物本身呆滞性大,扩散性差。
☆固体废物高危险性、多源污染特点以及对人体和自然环境危害的潜在性和持久性。
二、固体废物的分类
1.按组成成分可分为:有机固体废物和无机固体废物。
2.按危害性可分为:危险废物和一般废物。
3.按《固废法》(1995年颁布),固体废物可分为: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交通等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三、固体废物产生与排放
环境保护概论第五章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 2、作用时间:很多环境污染物具有积累性, 只有在体内蓄积达到中毒阈值时,才会产生危 害。所以往往会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毒物的 蓄积量将加大。
❖ 3、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环境污染物往往不 是单一的,而是经常与其它物理的、化学的、 生物的因素同时作用于人体,因此,必须考虑 这些因素的联合作用和综合影响。
wk.baidu.com
❖ 五第、二影响节环境环污境染污物对染人及体作其用对的人因素体:的环境作污用染
物对人体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以下的一些因素: ❖ 1、剂量:环境污染物能否对人体产生危害及其危害
程度,主要取决于污染物进入人体的剂量。 ❖ 1)人体非必需元素:由环境污染而进入人体的剂量
达到一定程度,即可引起异常反应,甚至进一步发 展成疾病。对于这一类物质元素主要是研究制订其 最高允许量的问题(环境中的最高允许浓度、人体 的最高负荷量的问题)。 ❖ 2)人体必需元素:这里可以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当 环境中这种必需元素含量过少,不能满足人体的生 理需要时,使人体的某些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形成 一系列生理变化;另一方面,如果环境中这类元素 的含量增加过多,也会作用于人体,引起不同程度 的中毒性疾病。
《环境保护概论》总结复习
環境保護概論
第一章绪论
環境問題的定義:由于人類活動作用於人們周圍的環境所引起的環境質量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反過來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和健康的影響問題。
人類與環境是對立的統一,人類改造環境,環境也反作用于人類;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是調節人類社會活動與環境的關係,但要真正實現這種易傲杰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在通曉環境變化過程的基礎上,預測人類社會活動引起的環境影響,掌握自然生態規律和經濟規律;
要以環境制約生產,運用規律改造環境;
全面規劃、合理佈局、有計畫地安排社會生產力,使發展生產與保護環境的關係協調起來;要提高人類對環境價值的認識,使千百萬人協調動作,為實現這種調節進行系統的自覺的努力
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可持续发展
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起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内涵:第一,强调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第二,强调持续性原则,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第三,强调共同性原则,即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应具备的特征: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3、可持续发展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五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环境保护概论重点
1.大气是多种气体混合物。其组成可认为是由恒定,可变和不变三种类型组分所组成的。大气的
恒定组分指大气中含有的N z O及微量的He,Ne,Ar,Kr,Xe等稀有气体。大气的可变组分主要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还有各种不同来源的微细尘埃和自然界产生的某些化合物。
大气中的不定组分,是由自然界的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海啸,地震等临时性灾难所产生的,由此形成的污染物有尘埃,硫,硫化氢,硫氧化物,碳氧化物及恶臭气体等。
2.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转换和人类所从事总类繁多的生活,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
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允许的极限时,大气质量发生恶化,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健康,精神状态,设施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患病到恶劣影响和破坏,此类现象称为大气污染。主要的大气污染源有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4种类型,影响较大的污染物有总悬浮微粒,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总氧化剂6种。
3.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有颗粒污染物如粉尘,烟等污染物,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三大问题。
4,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类生活活动种所排放的有害气态物质种类繁多,依据这些物质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需采纳不同的技术方法进行治理。(1)烟尘治理技术:除尘装置的工作原理为由燃料及其他物质燃烧或以电能为热源加热等过程产生的烟尘,以及对固体物料破裂,筛分和输送等机械过程所产生的粉尘,都是以固态或液态存在与气体中,从气体中除去或收集这些固态或液态粒子,从而爱护大气免受污染。(2)主要气体污染物的治理技术:①从排烟中去除S02的技术有湿法排烟脱硫和干法脱硫等。②从排烟中去除氮氧化物的技术有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汲取法等。③氟化物的治理有湿法净化含氟化物烟气和干法净化含氟化物烟气两种方法。(3)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加强规划管理,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采用率,踢场清洁生产,使用清洁能源。
环境保护概论完整版
1.环境具有自净能力
2.自动调节作用
(三)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1.自然原因
2.人为因素
编辑版pppt
11
三、城市生态环境
(一)城市化的发展 (二)城市环境的特点 (三)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热岛效应) 2.对水环境的影响 3.对生物环境的影响 4.与固体废弃物
(一)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颗粒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氮氧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4.光化学氧化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6.碳氢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7.其他有害的空气污染物:(1)石棉(2)汞
(二)大气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三)大气污染物对物质材料的影响
压实、破碎、分选、脱水和干燥 (三)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
1、热化学处理 焚烧、热解、湿式氧化、
2、生物处理(堆肥化、厌氧消化、废纤维素糖化、细菌浸出)
(四)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 海洋处置、陆地处置
编辑版pppt
29
三、城市垃圾的利用与治理
(一)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 1、城市垃圾产量大
2、处理水平较低
编辑版pppt
17
(三)城市污水处理流程
一级处理
原
污
水泵 站
格 栅
沉 砂 池
环境保护概论考点总结
水资源危机:一方面清洁水源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另一方面,淡水的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
4、生物监测是指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即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
生物评价是指用生物学方法按一定标准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评定和预测。
生物监测和生物评价特点:综合性和真实性,长期性,灵敏性,简单易行。
5、对污染环境的生物净化:一)、大气污染物的生物净化利用植物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滞尘、消减噪声和杀菌等。(二)、水体污染的生物净化利用生态学原理,协调水生生物与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水生生物的净化作用,使水体得到净化。
1、 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掌握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
2、 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
3、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
4、 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使千百万人协调动作,为实现这种调节进行系统的自觉的努力。
生物多样性是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环境保护概论
塞维索化学 污染事件
二恶英 (1976)
三里岛核电 站泄露事故
放射性 物质 (1979)
切尔诺贝利核 电站泄露事故
放射性 物质 (1986)
莱茵河 污染事件
硫、磷、 汞(1986)
墨西哥 液化气爆炸
(1984)
巴西放射性 污染事件
放射性物 质(1987)
博帕尔农药 泄露事件
甲基异 氰酸酯 (1984)
烟(小于1μm ) 黑烟( 0.05~1μm ) 雾(小于100μm )
第六章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气体状态污染物:简称气态污染物,是以分子状态存在的污 染物,大部分为无机气体。
海湾战争灾难
放射性 物质 (1991)
第一章 绪论
环境公害事件的主要特征: 1、影响范围变大 2、危害后果加重 3、污染来源变得复杂 4、突发性事件增多
第一章 绪论
习题: 1、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A.人口激增 B.城市化进程 C.工业发展 D.资源消耗
2、造成次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 。 A.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B.对自然环境过度排放污染物 C.破坏自然生态系统 D.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
第一章 绪论
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 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以后至20世纪50年代前) 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前) 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20世纪80年代以后)
环境保护概论
1.广义地讲,环境就是指以---- 为中心,及对该中心有影响的各种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总与。
2.在环境问题的三个分类中,对人类生产与生活影响最大的环境问题就是---- -。
3.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包括两个时代,即为远古时代与 ---- 。
4.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发生的历史时段为 ---- 。
5.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的骨痛病大事就是由 ---- 污染引起的。
6.在水俣大事中,致病与致毒物质就是------ 。
7.20 世纪规模最大的烟雾大事发生地就是在 ---- 。
8.1992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大会,通过了21 世纪议程。
9.1972 年6 月5 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 ---- 召开。会议提交文件就是《只有一个地球》、《人类环境宣言》。该会议就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10.蕾切尔·卡逊的论著 --------- ,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环境问题的著作。
-----年,国务院公布了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步环境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1.“生态学”一词就是由德国生态学家-----与1869 年首先提出的。
12.生态系统的概念就是英国植物群落学家------在20 世纪30 年月首先提出的。
13.在肯定的自然区域内全部不同种群的生物综合称为----- 。
14.高等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就是扮演---- 的角色。
15.生态系统的各组成局部,通过养分联系组成了生态系统的的--- 构造。养
16.依据人为干预的程度划分,没有或者根本没有受到人为干预的生态系统称为---- 。
环境科学概论05
热污染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人口高度密集、工业集中 的城市区域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是人类活 动对城市区域气候影响中最典型的特征之一
水体热污染
煤矿、油田、电厂等大型能源企业以及化工、 轻工等行业的排放的废水往往温度较高,造 成江河、湖泊等接纳水体局部水温升高,使 地表水体自净能力降低,蒸发速率增大,进 而影响水生生态平衡,危机渔业生产。
处置堆存 填埋:
地下水
污染途径
饮用
地表层 地底层 深埋
接触侵入
固 体
废 物
江河湖等 地下水 废物处理池
污泥
污水处理厂
水生动植物 食用水生动植物 人
肥料、改良土壤 悬浮大气微粒
食用植物 类
饲料
奶、 肉
食 品
人类 疾病
污泥 焚烧
大气
肺 皮肤
处理
尘埃
直接接触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等可随风飞扬,从而造 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1.6
1.4
1.2
1.0
0.8
0.6
0.4
0.2
0.0
渤海 辽东湾
黄海 大连湾
东海 长江口 杭州湾 浙江沿海
南海 珠江口
一类标准:0.2 二类标准:0.3 三类标准:0.4 四类标准:0.5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重点知识
一、空气污染指数(API)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定的。
(1)目前我国所用的空气污染指数的分级标准是:
○1、API 5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
○2、API 1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
○3、API 2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三级标准;
○4、API 更高段的分级:对应于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影响时的浓度限值,API 500点对应于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时各项污染物的浓度。
(2)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 x)、可吸入颗粒物(PM10/ PM2.5)。
二、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1、自然环境: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
(1)次生自然环境:受人类发展活动影响,原来的地貌和环境发生了某些变化的区域。
(2)原生自然环境: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不断提高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而创造出来的,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情况、文化卫生、职业分工等等。
3、环境的特征:
○1整体性与区域性:大气、水体、土壤、植物乃至人工生态系统等环境的组成部分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局部地区可给其他地区甚至全球带来危害。
○2变动性和稳定性:环境的变动性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行为的共同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环境的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3资源性和价值性:环境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环境是一种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大肆攫取自然资源,引发了严重生态破坏和环境资源耗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