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无创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性粒细胞性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气道高反应规律的研究
论著中性粒细胞性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的建立
及其气道高反应规律的研究
刘晓微 蒋敏 农光民 刘宏涌 彭方 刘静
【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中性粒细胞性哮喘(neutrophilic asthma,NA)模型,检测NA、嗜酸粒细胞
性哮喘(eosinophilic asthma,EA)小鼠模型气道阻力、气道高反应的变化,探讨不同气道炎症状态下哮喘
小鼠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activity,AH R)的特点。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成NA组、EA
组、正常组(NS组)。NA组给予卵蛋白、脂多糖气道滴入致敏,EA组给予卵蛋白腹腔注射致敏,两组均
于第21天起给予卵蛋白雾化激发。NS组用生理盐水致敏与激发,方法同NA组。采用Buxco小鼠肺功
能仪于雾化第1、7、14天检测气道阻力的变化。肺组织HE染色及PAS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及杯
状细胞增生变化。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进行细胞总数及分类计
数。结果 ①3.125~50mg/ml乙酰甲胆碱(methacholine,Mch)NA组、EA组激发第1天AHR高于
NS组;12.5~50mg/ml Mch NA组AHR高于EA组(P值均<0.05)。②50mg/ml Mch NA组、EA
组激发第1天AHR高于激发第7、第14天(P<0.05)。③激发第1天NA组、EA组BALF细胞总数
及分类计数与NS组无差异(P>0.05);激发第7、第14天NA组、EA组BALF中细胞总数较NS组、激
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与气道反应性的测定
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与气道反应性的测定
吉宁飞;卞涛;陈力;符晓苏;殷凯生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建立一种由卵蛋白(0VA)致敏并诱发的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方法:24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模型组,每组12只.予卵蛋白腹腔注射并雾化吸人制作SD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予乙酰胆碱(Ach)行支气管激发试验;以动物呼吸机测定呼气相气道阻力(Re);以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支气管壁厚度、支气管平滑肌厚度和支气管黏膜和黏膜下炎性细胞数.结果:比较2组大鼠Re以及支气管壁厚度、支气管平滑肌厚度和支气管黏膜和黏膜下炎性细胞数,结果显示造模成功;相关分析显示,在80~160 μg/kg浓度梯度的Ach激发后,哮喘模型组Re值与其病理形态学改变正相关(P<0.01).结论:该方法能制备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通过80~160 μg/kg浓度梯度的Ach激发后,Re的倍增可直接代表造模的成功.
【期刊名称】《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6(026)011
【总页数】4页(P1018-1020,封2)
【关键词】SD大鼠;哮喘;呼气相气道阻力;动物模型
【作者】吉宁飞;卞涛;陈力;符晓苏;殷凯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老年医院干部保健科,江苏,南京,210024;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江苏,南京,210029;江苏省老年医院干部保健科,江苏,南京,210024;江苏省老年医院干部保健科,江苏,南京,210024;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江苏,南京,210029
气道反应性测定及临床意义
气道反应性测定及临床意义
气道反应性测定主要是通过刺激气道并观察患者的反应来评估气道的
敏感性和反应性。常用的刺激物包括甲酸二甲酯(Methacholine)和直接
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的组胺(Histamine)。在测试过程中,患者需要通
过呼吸装置吸入不同浓度的刺激物,然后通过肺功能测试仪测量患者的气
道阻力、肺活量和呼气流速等指标。
1.患者准备:在测试前应通知患者停止使用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药物,如支气管扩张剂和抗过敏药物等。患者应保持安静,排空膀胱,并采取立
位或半卧位的姿势。
2.测试装置:使用肺功能测试仪和刺激物喷雾器等设备进行测试。测
试前应校准肺功能测试仪,确保准确测量。
3.刺激物浓度选取: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刺激物浓度。通常
从较低浓度开始逐渐增加,直到出现气道痉挛或肺功能指标明显下降。
4.测试过程:患者通过口罩或嘴咬片等装置吸入刺激物,然后根据指
示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呼吸,使刺激物达到气道黏膜并发生作用。测试时应
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反应,并及时记录下来。
5.结果解读:通过比较不同浓度刺激物引起的气道阻力变化以及肺功
能指标的变化来评估气道的反应性。通常使用气道阻力变化率(PC20)作
为评估指标,PC20等于引起气道阻力增加20%的刺激物浓度。
1.早期诊断:气道反应性测定可以用于早期诊断哮喘等气道疾病。它
敏感度高,能够检测出轻度的气道高反应性,有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
2.疾病监测: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气道反应性测定可以用于定期监测疾病的进展和疗效评估。通过观察气道反应性的变化,可以判断治疗措施是否有效,调整治疗方案。
建立小鼠哮喘模型两种不同方法的比较
建立小鼠哮喘模型两种不同方法的比较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特征为阵发性呼吸困难、喘息、咳嗽
和胸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深入研究哮喘的发病机制和寻找
有效的治疗方法,科学家使用小鼠建立了哮喘模型。目前,有多种方法可
以建立小鼠哮喘模型,其中最常用的包括感染性哮喘模型和变态反应性哮
喘模型。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感染性哮喘模型是通过感染细菌或病毒引发哮喘样症状。首先,科学
家选择一种感染性病原体,如肺炎克雷伯菌或呼吸道合胞病毒。然后,将
这些病原体通过吸入或直接注射等方式引入小鼠的呼吸道。之后,小鼠的
免疫系统就会开始产生炎症反应,导致呼吸道狭窄和气道高反应性。这种
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真实地模拟感染性哮喘的病理过程,更符合人类疾病的
特点。但是,此方法需要使用病原体,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并且操作比
较繁琐。
与感染性哮喘模型相比,变态反应性哮喘模型更常用且操作相对简单。变态反应是导致哮喘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的免疫系统对特定的抗原
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导致气道炎症和收缩。在小鼠中建立变态反应性哮喘
模型,科学家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抗原物质,如牛血清白蛋白(BSA)或
植物花粉等。然后,将抗原物质与辅助剂混合,并通过皮下或鼻腔注射的
方式给小鼠。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鼠的免疫系统会对该抗原物质产生过敏
反应,导致气道炎症和收缩。此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使用
病原体,安全性较高。但是,由于变态反应的机制相对复杂,该模型无法
完全模拟感染性哮喘的病理过程。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小鼠哮喘模型还可以通过化学物质诱导方法来建立。例如,通过酸性盐类或花粉等刺激物来诱导小鼠产生气道高反应性和
支气管哮喘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进展2023
支气管哮喘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进展2023
摘要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小气道功能障碍(SAD)可存在于不同表型、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哮喘患者,并影响药物疗效和患者预后。目前哮喘合并SAD的判定标准未能达成共识,炎症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哮喘合并SAD的评估方法、发生状况、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小气道功能障碍(SAD)可存在于不同表型、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哮喘患者,并影响药物疗效和患者预后。目前哮喘合并SAD的判定标准未能达成共识,炎症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哮喘合并SAD的评估方法、发生状况、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一、SAD的评估方法
小气道通常是指内径小于2mm的气道,包括传导区和腺泡区。由于小气道异常不易被评估和治疗,故被称作〃沉默区〃。目前尚缺乏判定SAD的金
标准,临床常用的小气道功能评估方法如下。
1 .通气肺功能测定[5]:SAD的特点是气道过早闭塞,用力肺活量的降低是反映气体滞留的指标。用力呼气流量(FEF)[包括最大呼气中期流量(FEF25~751用力呼出50%和7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量(FEF50和FEF75)]下降提示小气道阻塞。《成人肺功能诊断规范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将FEF25~75∖FEF50和FEF75至少两项下降至正常预计值的80%以下作为SAD的判定标;宙6I S近期国内一项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将SAD定义为FEF25~75%预计值、FEF50%预计值和FEF75%预计值三项中两项及以上小于65%[4]0该法应用广泛,但局限性在于FEF25~75可受肺容量影响,老年人和儿童肺容量受用力不足的影响较大,导致该指标可重复性受限[7]o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建立及研究现状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建立及研究现状
陈一平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不可逆性的气道重塑、神经反应、变态反应、遗传等等,多种机制之间相互关联、错综复杂,建立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啮齿类动物模型是最常使用的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该文主要通过对近年来不同种系的啮齿类实验动物在哮喘动物模型方面新研究的总结,为进一步开展哮喘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4(020)005
【总页数】4页(P840-843)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模型;动物
【作者】陈一平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南宁,5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2.25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哮喘发病、防治成本及疾病负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据WHO最新报告,目前约有2.35亿人受哮喘疾病影响[1],
因此哮喘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哮喘发病机制复杂,鉴于人体试验的局限性,有关哮喘发病机制的探索、新治疗方法的评价、新药研究与开发都主要依赖于动物实验。随着动物模型研究的进步和基因敲除及转基因等技术的出现,使模型动物的选择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逐步改进以达到尽可能模拟人类哮喘疾病过程的目的,下面就支气管哮喘的动物模型的建立进展进行综述。
1 小鼠
其免疫遗传背景清楚,品系纯,来源广,相关生物学试剂及抗体易获得。可复制产生与人类相似的气道高反应、气道慢性炎症、黏液增多等症状,并已有反应气道慢
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无创检测方法的建立
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无创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斌恺赖克方洪燕华王法霞陈如冲林少建钟南山
【摘要】目的目前国内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 小鼠的评价多数仅立足于气道炎性指标,不能完全反映哮喘的病理生理特征。本所率先从国外引进了小动物无创检测和有创检测肺功能仪。无创法检测时小鼠不必麻醉,而且每次可以同时检测多只小鼠,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能否取代有创法尚需更多的数据。本研究旨在建立无创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的检测方法,并与有创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根据动物模型和气道反应性检测方法不同,动物分为: ①无创哮喘组; ②无创对照组; ③有创哮喘组; ④有创对照组。采用卵白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BALB/ c 小鼠哮喘模型,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用无创和有创的方法测定气道反应性。哮喘动物雾化吸入0 . 2~50 g/ L 倍增浓度的乙酰甲胆碱( Mch) ,测定相应浓度下的增强呼气间歇( Pe nh) 值或气道阻力( RL ) 值等指标。将小鼠吸入Mc h 后RL 或Penh 增加 2 倍的激发浓度以PC100 来表示。所有动物都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收集灌洗液, 涂片染色后分类计数。结果无创哮喘组PC100 均≤6 . 25 g/ L ,对照组PC100 均≥12 . 5 g/ L 。其Lo g2 ( 10 PC100 ) 值( 5 . 36 ±0 . 84) 显著低于对照组( 7 . 97 ±0 . 82)( P < 0 . 01) 。无创哮喘组从Mc h 浓度3 . 12 g/ L 开始, 其Pe nh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创哮喘组RL 值从Mc h 浓度0 . 39 g/ L开始就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 P < 0 . 05) 。无创组与有创组的气道反应性相关系数R =
支气管哮喘的无创通气治疗临床分析
支气管哮喘的无创通气治疗临床分析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重症哮喘约占支气管哮喘患者的20%,已成为呼吸科的常见急症之一。内科常规治疗起效慢,不良反应难以避免。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PPV)因其无创伤、并发症少、疗效明显,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重度病人。我科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52例支气管哮喘用NPPV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共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104例,其诊断及分级标准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昏迷患者;②合并其它严重疾病(如神经肌肉疾病、脊柱畸形、鼻中隔弯曲或鼻甲肥大等)而导致鼻腔阻塞者、面部严重畸形者;③双肺广泛肺大泡或气胸者;④血压≤90 mmHg或需要升压维持血压;有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神志不清或需要建立人工气道以清除分泌物;危及生命的低氧血症。其中男60例,女44例,年龄24~62岁,中位年龄41岁,临床均有端坐呼吸、气促、烦躁、心悸等表现。伴大汗56例,伴嗜睡40例,三凹征69例,双肺弥漫性哮鸣音72例,无哮鸣音16例。病程5~20年,中位病程9年。把上述104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抗感染,解痉平喘、激素、吸氧(3 L•min-1)。治疗组同时加用美国生产的NPPV呼吸机,选用合适的鼻罩或鼻面罩,根据病情、血气分析情况设置参数:通气模式S/T;备用呼吸频率l6次/min;吸气压(IPAP):8~20cmH摘要2摘要0;有二氧化碳潴留者可适当增加吸气压力,但一般<30cmH摘要2摘要0;PEEP 4~6cmH摘要2摘要0,氧流量3~5L/min;呼吸比为1:2。通气治疗时间:每日2次,每次4h,连续4d,其间允许暂停,给予吸痰,饮食、水等。
不同激发方式对小鼠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模型的影响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垦睦堡堕盘查!!!!生!旦箜!!鲞笙!!塑!望!』垦!!£堡:垒!鲤坠!!!!:∑竺!:!!:盥!:!!
表I
不同激发方式哮喘组与正常组Penh%变化(互_--4-s,%)
注:与正常组比较,8P<O.05;与二次雾化20min激发组比较,。P-(0.05;与四次雾化20min撒发组比较·。P<O.05
道反应性与正常组无差异,造模失败。
2.4正常组和哮喘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表现正常组小鼠肺组织光镜可见肺泡壁结构完整,肺泡腔内无渗出液,肺泡上皮细胞排列有序,肺泡壁厚度正常(图2)。哮喘组小鼠肺组织光镜下可见肺泡壁结构受损,肺间质充血、水肿,肺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周围可见大量EOS等炎症细胞浸润
(图3)。
田1不同激发方式哮喘组与正常组Penh%变化
哮喘组PCI00均较正常组[(12.21士6.10)g/L]显著降低(P<0.05)。三次滴鼻激发组PCI00[(3.75±1.79)g/l。]最低,并且显著低于四次雾化
20min激发组[(5.19±1.88)g/L]和三次雾化30
min激发组[(5.94±3.27)g/L](P<o.05),与
二次雾化20min激发组[(5.16士1.74)g/L]、三次雾化20min激发组[(4.29±1.75)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BAI,F炎症细胞分类哮喘组小鼠BALF中
嗜酸粒细胞比例(EOS%)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01)。三次雾化30min和三次滴鼻激发哮喘组BAI。F中EOS%显著高于两次雾化20min和三次雾化20min激发组(P<O.05),三次滴鼻激发哮喘组还显著高于四次雾化20min激发组(P<0.05)(表2)。哮喘组中以滴鼻激发组的标准差最小。两次雾化20min激发组有1只小鼠EOS%为1%,气
一种小鼠咳嗽模型的建立和检测方法
一种小鼠咳嗽模型的建立和检测方法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是呼吸道疾病的主要表现之一。为了研究咳嗽的机制和治疗方法,科学家们建立了小鼠咳嗽模型。本文将介绍小鼠咳嗽模型的建立和检测方法。
一、小鼠咳嗽模型的建立
小鼠咳嗽模型的建立需要选择合适的刺激物质。目前常用的刺激物质有两种:一种是化学刺激物质,如丁香酚、卡巴胆碱等;另一种是物理刺激物质,如气流刺激、咳嗽素等。
在实验中,可以将小鼠置于透明的小动物舱中,然后通过吸入刺激物质的方式来诱发小鼠咳嗽。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刺激物质的浓度和吸入时间,以避免对小鼠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二、小鼠咳嗽模型的检测方法
小鼠咳嗽模型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观察小鼠的咳嗽行为,另一种是使用生理学指标来评估小鼠的咳嗽反应。
直接观察小鼠的咳嗽行为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在实验中,可以将小鼠置于透明的小动物舱中,然后通过吸入刺激物质的方式来诱发小鼠咳嗽。观察小鼠的咳嗽次数和咳嗽持续时间,以评估小鼠的咳嗽反应。
使用生理学指标来评估小鼠的咳嗽反应是一种更为客观的方法。常用的生理学指标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肺活量等。在实验中,可以使用呼吸道阻力仪等设备来测量小鼠的呼吸功能,以评估小鼠的咳嗽反应。
小鼠咳嗽模型的建立和检测方法是研究咳嗽机制和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在实验中,需要注意控制刺激物质的浓度和吸入时间,以避免对小鼠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支气管哮喘(豚鼠)的动物模型制作方法
支气管哮喘(豚鼠)的动物模型制作方法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有气管过敏性的,也有可逆性气管闭塞性的,它是一种慢性气管变体反应性炎症性疾病。许多细胞包括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内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支气管哮喘的致病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有过敏反应、支气管敏感性增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感染和内分泌失调等。在制作实验性支气管哮喘的模型时要根据以上这些要原因去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模型制作
实验性哮喘模型最为理想的是能找到自然发生哮喘的动物。目前用于制备哮喘模型的动物很多,主要有大鼠、小鼠、豚鼠、犬、兔、羊及猴等。实验中最常用的是豚鼠。因为豚鼠的支气管平滑肌发达,适于哮喘发作时的观察。
豚鼠的实验哮喘模型分为4类:①实验过敏性哮喘。②职业性哮喘模型。③药物性哮喘(组织液、乙酰胆碱等)。④支气管平滑肌模型(利用支气管组织切片)等。可利用这些模型来研究抗体的产生、气管的过敏性和药物对支气管的影响。
激发动物的致敏原可用卵白蛋白、血小板激活因子、寄生虫、花粉,以及一些能引起职业性哮喘的物质,如甲苯二异氰酸、甲酯、邻苯二甲酸苷和乙二胺等。根据制模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主动免疫致敏动物模型和被动免疫致敏动物模型。前者是利用大型动物,让其感染圆线虫类寄生虫。由于其血液中长期存在抗某一感染寄生虫的特异性抗体(IgE),所以在再次受这一寄生虫抗原攻击时,就会迅速地产生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并表现出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后者是指在实验前,用一种特殊的抗原及免疫佐剂免疫动物,使动物过敏后,再用同一抗原进行攻击以建立哮喘动物模型。
【课题申报】支气管哮喘的新生物学标志物验证1
支气管哮喘的新生物学标志物验证1
课题申报书
一、选题的依据和研究意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气道的狭窄、炎症和过敏反应。目前,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检测,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误诊率。因此,寻找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对支气管哮喘进行早期诊断、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课题旨在探索支气管哮喘的新生物学标志物,通过高通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挖掘不同基因、蛋白质或代谢产物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中的变化,以期为支气管哮喘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手段。
二、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1. 高通量技术的应用:通过转录组学、蛋白组学或代谢组学的技术手段,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样本进行分析,获得大量的基因或蛋白质信息。可以采用RNA-seq、LC-
MS/MS等技术。
2. 生物信息学分析:将高通量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质控、比对、定量和差异表达分析等,挖掘与支气管哮喘相关的基因或
蛋白质,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功能和参与的信号通路。
3. 生物学验证:选择关键的基因或蛋白质标志物进行生物学实验验证,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免疫印迹等技术,验证其在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与相关病理过程的关联。
4. 临床样本验证: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采集临床样本,包括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气道上皮细胞等,对验证的标志物进行检测,统计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评估其作为支气管哮喘新生物学标志物的效能。
三、预期成果及应用价值
一种有效的小鼠气道内siRNA给药方式模型建立
法 建 立 哮 喘 小 鼠模 型 后 , 以N F — K B ( p 5 0 ) 基 因为靶基 因 , 通 过 自制 雾 化 器 分 别 将 N F - K B s i R N A( 2 0 1  ̄ mo l / L , 1 0 0 I  ̄ L / 只) 溶 液 及 相 同浓 度 的非 干 扰 s i R N A溶 液 分 别 雾 化 注 射 入 实 验 组 和 对 照 组 小 鼠气 道 内 。给 药 后 , 处 死 小 鼠取 肺 组 织, 通过荧光定量 P C R检 测 N F . K B基 因表 达 变 化 , 确定 该 给 药方 式 的有 效 性 。结 果 通 过 直 接 气 道 内雾 化 给 药 的
方式能显著降低 N F — K B基 因 表达 水 平 ( N F — K B下 调 1 . 7 4 3倍 , P= 0 . 0 0 3 5 ) 。结 论 采 用 气 道 直 接 雾 化 给 药 的 方 法 能有效降低靶基因的表达。
【 关键词 】 s i R N A; 小 鼠 ;气 道 给药 ; 雾 化 吸 人
源自文库
g r o u p,t h e mi c e w e r e i n t r a t r a c h e a l l y a d mi n s t e r e d w i t h N F — K B p 5 0 s i RNA ( 2 0 I x M, 1 0 0 ̄ L / p e r mo u s e )b y a s e l f — ma d e
哮喘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哮喘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郑凌霄;于芬芳;刘曼曼;尹灿灿;张莺莺;孙恩涛
【摘要】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借助哮喘动物模型不仅可用于哮喘疾病发生原因和发病机制研究,也可用于相关药物的药效研究.人类和动物之间存在物种差异,因此,全面、成功地建立一个与临床发病机制相似的、稳定可靠的哮喘动物模型非
常重要.本文就哮喘模型的品系选择、模型建立及评价指标作简要分析.
【期刊名称】《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年(卷),期】2017(015)004
【总页数】4页(P244-247)
【关键词】哮喘;小鼠模型;模型建立;评价指标
【作者】郑凌霄;于芬芳;刘曼曼;尹灿灿;张莺莺;孙恩涛
【作者单位】241002安徽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41002安徽芜湖市,
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41002安徽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41002
安徽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41002安徽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我国哮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哮喘病死率最
高的国家之一。因此,对哮喘的发生原因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由于人体研究的局限性和伦理学上的要求,需通过哮喘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有关哮喘发病机制和治疗上的有价值的信息。在众多模拟人类支气管哮喘的动物模型中,虽兔、猫、犬、羊及灵长类动物也可用于复制哮喘模型,但都不是理想的选择对象,目前鼠类哮喘模型应用最多[1]。
不同剂量致敏原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反应性的影响
不同剂量致敏原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致敏原鸡卵蛋白(OV A)制备哮喘模型时对哮喘小
鼠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哮喘组又分为小剂量OV A致敏组(A组)和大剂量OV A致敏组(B组),每组各10只。A、B组在开始和第14天时给予含OV A的致敏液200 μl(A组含10 μg OV A,B组含2 mg OV A,两者含同样的氢氧化铝及生理盐水),21 d开始雾化吸入OV A,连续雾化6 d,操作时观察小鼠活动及呼吸情况;各组分别于末次雾化激发24 h后测定小鼠的无创肺功能中的增强呼气间歇(Penh)值以评价气道反应性;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计数;取肺组织作HE染色病理切片;ELISA方法测外周血、BALF上清液中的IgE、IFN-γ含量。结果:哮喘B组在第二次致敏后可见喘息、呼吸困难、口唇和尾巴黏膜发紫表现,并在雾化时出现扭体、燥动、呼吸加快等症状。哮喘A、B组的Penh值明显高于C组(P <0.01);从乙酰甲胆碱(Mch)6.25 mg·ml-1开始时哮喘B组的Penh值明显高于哮喘A组(P<0.01)。哮喘A组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数(2.41±0.90,0.93±0.18)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0.65±0.34,0.30±0.16,均P<0.05);哮喘B组中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数(4.89±3.49,1.74±0.76)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均P <0.05);哮喘B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数与哮喘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哮喘A、B组的支气管、血管周围,肺间质及肺泡腔内可见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气道上皮损伤,结构紊乱,气道内杯状细胞肥大增生,气道内分泌大量黏液并有黏液栓形成;正常对照组肺组织气道结构清晰,气道纤毛上皮排列整齐,无明显的炎症改变。哮喘A、B组中外周血和BALF的IgE含量均较正常组的增多(P<0.01);哮喘B组中外周血及BALF的IgE含量(37.47±6.18,26.10±7.18)较哮喘A组(26.09±3.76,12.47±3.02,均P<0.01)明显增多。哮喘A、B组中外周血和BALF中的IFN-γ含量均较正常组减少(P<0.01);哮喘B组中外周血及BALF 的IFN-γ含量(35.29±10.92,37.44±21.01)与哮喘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22±10.04,36.89±22.00,均P>0.05)。结论:哮喘小鼠组模型制备成功。在观察气道高反应方面,较高剂量OV A致敏哮喘模型较低剂量OV A致敏的气道高反应性更敏感。
哮喘动物模型的制作及注意事项
清洁级SD大鼠,雌雄各半,用喉头喷雾器于大鼠咽部喷体积分数15%氨水, 每次喷 3 揿,相当于6μl 15%氨水停留在大鼠咽部。每天上、下午各 1 次,连续 3 d,造成急性咽炎模型;每日观察记录各组动物外观状态,并观察动物咽部情况,包括黏膜形态、色泽等。
3.氨水诱发小鼠咳嗽实验
18-22 g ICR小鼠,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层分组,即模型组、咳必清组、各剂量给药组。各组连续灌胃给药7天,每天一次,模型组小鼠灌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1 h,将小鼠置于一倒置的容积为500 mL,内置一棉球的烧杯中,在向棉球上滴加0.4 mL浓氨水时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小鼠咳嗽潜伏期和3min内咳嗽次数,并与模型组比较。
哮喘动物模型的制作及注百度文库事项
1.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
BALB/c小鼠于第0天和第14天分别腹腔注射0.1mL/只OVA液(0.2 mg/mL)和DBP溶液(0.5 mg/kg),第21~23天连续3天以0.5%的OVA溶液雾化激发,每天于上午下午固定时间雾化2次,每次20min。雾化过程中观察小鼠一般行为变化,后一次雾化结束后24小时,小鼠摘眼球取血,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 BALF )及肺组织。
2.枸橼酸诱发豚鼠咳嗽实验
取体重200-260 g豚鼠,雌雄各半,置于500 mL的观察室内,以恒定压力喷入17.5%的枸橼酸,喷雾1 min,观察并记录豚鼠在5 min之内的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将咳嗽潜伏期≤10 s或≥120 s,以及5 min内咳嗽次数≤10次或者≥50次的豚鼠全部剔除。预选合格的豚鼠经体重随机分层分组,即模型组、咳必清组、各剂量给药组,每组6只。各组连续灌胃给药7天,每天一次,模型组豚鼠灌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1 h,按上述筛选条件引咳豚鼠,观察并记录各豚鼠咳嗽潜伏期及5 min内咳嗽次数,并与模型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无创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斌恺赖克方洪燕华王法霞陈如冲林少建钟南山
【摘要】目的目前国内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 小鼠的评价多数仅立足于气道炎性指标,不能完全反映哮喘的病理生理特征。本所率先从国外引进了小动物无创检测和有创检测肺功能仪。无创法检测时小鼠不必麻醉,而且每次可以同时检测多只小鼠,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能否取代有创法尚需更多的数据。本研究旨在建立无创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的检测方法,并与有创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根据动物模型和气道反应性检测方法不同,动物分为: ①无创哮喘组; ②无创对照组; ③有创哮喘组; ④有创对照组。采用卵白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BALB/ c 小鼠哮喘模型,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用无创和有创的方法测定气道反应性。哮喘动物雾化吸入0 . 2~50 g/ L 倍增浓度的乙酰甲胆碱( Mch) ,测定相应浓度下的增强呼气间歇( Pe nh) 值或气道阻力( RL ) 值等指标。将小鼠吸入Mc h 后RL 或Penh 增加 2 倍的激发浓度以PC100 来表示。所有动物都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收集灌洗液, 涂片染色后分类计数。结果无创哮喘组PC100 均≤6 . 25 g/ L ,对照组PC100 均≥12 . 5 g/ L 。其Lo g2 ( 10 PC100 ) 值( 5 . 36 ±0 . 84) 显著低于对照组( 7 . 97 ±0 . 82)( P < 0 . 01) 。无创哮喘组从Mc h 浓度3 . 12 g/ L 开始, 其Pe nh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创哮喘组RL 值从Mc h 浓度0 . 39 g/ L开始就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 P < 0 . 05) 。无创组与有创组的气道反应性相关系数R =
0 . 96 ( P < 0 . 01) 。无创哮喘组和有创哮喘组的嗜酸粒细胞分别为( 54 . 00 ±5 . 96) % , ( 55 . 93 ± 5 . 92) % ,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的( 0 . 38 ±0 . 52) % , ( 0 . 63 ±0 . 74) %( P < 0 . 01) 。结论本研究表明以Penh 为主要测定指标的无创方法,可以成功检测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
【关键词】小鼠;气道反应性; 支气管哮喘;增强呼气间歇; 无创检测
【Ab st ra ct】Objective Most of t he evaluation on asthmatic mouse model only based on the airway inflammation , not fully reflecting its pathophysiology. Noninvasive method of measuring bronchial hyper responsiveness can detect several conscious mice in one time , but whether it can replace the invasive technique needs more data to be identified. This study aims to establish a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mouse airway hyper responsiveness ,comparing with the invasive method. Method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ways of detection , mice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 non-invasive asthma group , non-invasive control group ,invasive asthma group and invasive control group . Mouse was sensitized and challenged with ovalbumin ( OV A) for asthmatic model . The mice were challeng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methacholine aero sol from 0 . 2 250 g/ L ,and the airway resistance was measured. Enhance pause ( Penh) or airway resistance ( RL ) was taken for each group . The dose of methacholine causing 100 % increase of respiratory resistance was defined as PC100 . The PC100 values were converted into Log2 ( 10 PC100 )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Bro nchoalveolar lavage cytology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airway inflammation. Results The PC100 of non-invasive asthma group was ≤6 . 25 g/ L , and the non-invasive control group’s ≥12 . 5 g/ L . I t s Lo g2 ( 10 PC100 ) value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 ( 5 . 36 ± 0 . 84) vs ( 7 . 97 ± 0 . 82) ( P < 0 . 01) . The Penh value of non -invasive asthma group began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Mch was 3 . 12 g/ L . The RL value of invasive asthma group was increasing at the beginning of 0 . 39 g/ L ( P < 0 . 05) . The coefficient rate of two groups was 0 . 96 ( P < 0 . 01 ) . The EOS ( %) of non-invasive asthma group or invasive asthma group was 54 . 00 ± 5 . 96 , 55 . 93 ± 5 . 92 respectively ,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 0 . 38 ±
0 . 52 ,0 . 63 ±0 . 74 , P < 0 . 01) . Conclusions This study shows that single-chambered barometric whole-body plethysmography as a non- invasive lung function test can success fully detect air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