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与风带第二课时
2.2 气压带和风带
极 地 东 风 干冷少雨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盛行西风
湿润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东 北 信风 赤道低气压带
干燥少雨 0°
东南 信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 行 西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
干燥少雨 30°
湿润多雨 60° 干冷少雨
气流下沉干冷少雨 90极°地高压带
名称 风向 干湿性质
⑥
1.下列全球的气压带中,气流是上升的有( D )
冬 季
低
副 极高地 低 气低压 带
亚洲 (蒙古-西 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7 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所切断
夏 季
高
副 低热 带 高 气 压 高带
亚洲(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探究3:东亚季风
季风:冬夏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风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高空
热力环流
高
低
近地面
低 受热
高 冷却
A
B
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情况:
由 赤道 向 两极 递减
大气环流
高低纬之间 的热量差异
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第二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知识点总结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定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特点:全球性、规律性和长时期平均状态等特点;
成因: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意义:促使大气不断运动,输送交换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和促使水汽循环;
2、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
1)单圈环流
假设条件:①均匀的地球表面性质;②不考虑地转偏向力;
原因:受热不均;
注意:单圈环流在实际生活中是不能够维持的,因为,大气环流一旦形成就会马上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从而产生偏转。
2)三圈环流
假设条件:均匀的地球表面性质;
原因:①受热不均;②考虑地转偏向力;
意义:产生了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气压带的形成原因及分布范围:
①为什么赤道地区的空气会上升?赤道低气压带是如何形成的?
因为赤道地区受热多,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从而导致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赤道附近)
②为什么极地的空气会下沉?极地高气压带是如何形成的?
因为极地受热少,温度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从而导致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极地高气压带;(南北纬90°附近)
③南北纬30°附近的气流为什么会下沉?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如何形成的?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致使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副热带不断堆积下沉,从而导致南北纬30°附近近地面空气密度不断增大,气压不断升高,由此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附近)
④南北纬60°附近的气流为什么会上升?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如何形成的?
南北纬60°附近近地面,由于南下冷气流与北上暖气流相遇,暖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造成南北纬60°附近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从而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附近)
大气运动第二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大气运动第二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第一篇:大气运动第二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课例文本要点:
大气运动第二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一教学设计思路〈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中的“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本节的内容是为了认识大气运动的规律和形成机制,为后面的天气系统和全球气候的变化打下基础。本节授课过程中:
一、通过不断的假设和图文对比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
二、通过合作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借助PPT、数字星球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板图绘制和填图练习,训练学生图文转化及释图能力,逐步突破难点。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这部分内容要注重通过“活动——思考——理解——形成结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既要让学生理解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三圈环流最主要的成因,又要让学生能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并具备绘图说明其分布规律的能力。在熟练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后,还要求学生进一步阐明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发生的季节移动规律。
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三圈环流形成原理,全球七个气压带和六
《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
.知道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并运用其解释相关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能够运用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根据相关图表准确判断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正确分析其成因。
教学重点、难点:
.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判断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正确分析其成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大气环流的理论知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三圈环流的形成是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而实际上地球表面是存在海洋、陆地分布和地形起伏
等不均匀的表面,那么在不同的陆地表面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下面我们就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进行分析。
【板书】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讲解】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结论】随着季节变化在大陆上不同性质气压系统的交替出现和大洋上气压系统强弱的变化,显著地影响气压带和风带有规律的带状分布,特别是在北半球,气压系统呈块状相间分布。
【思考】结合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思考:
.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实际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
.北半球冬、夏季的气压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学生回答】略。
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一月
冰岛 低压
冬
副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带 极 地 低 气 压
亚欧大陆
夏
阿留申 低压
60N
大 西 洋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太 平 洋
夏威夷 高压
副 亚洲(印度)低压 带 热 带 高 气 压
冬
夏
30°N
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 断,只保留在海洋上,而亚欧大陆上亚洲低压(又称印 度低压)最为突出。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结束
谢谢大家!
亚速尔高压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动力原因 热高压
亚洲高压 亚洲大陆 热力原因 冷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冬季 全年存在 冬季势力 强
北太平洋 动力原因 冷低压
冰岛低压 北大西洋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一月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七月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北半球)
这里的海陆热力差异是最大的,因而季风 也是最典型的。
冬、夏季节的风向有什么变化呢? 读图2.18
1月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冬季风
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 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
2.2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的特点
干 干 雨 湿润 干 干 雨
东风带
西风带
信风带
90°N 60°N
30°N
0°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低气压带区,气流垂直上升,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云致雨; 高气压带区气流垂直下沉,水汽遇热难以凝结,从而晴朗干燥。
中纬西风,从较低纬→较高纬,水汽遇冷凝结,形成湿润的风; 信风和东风,从较高纬→较低纬,水汽遇热难以凝结,形成干 燥的风。
66.5ºN
移
动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5ºN
规
赤道低气压带
0°
0º
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5ºS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90°
90° 极地高压带
秋分日-冬至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66.5ºN
移
动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5ºN
规
赤道低气压带
0°
0º
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5ºS
副极地低气压带
无论南北半 球,气压带 和风带都成 带状分布
以亚洲地形为例,观察地球表面是否均匀?
海 陆
副极地低压
陆
副热带高海压
陆海
赤道低压
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共21张PPT)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试分析三种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
600mm 500 400 300 200 100 0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
合作探究 ——季风环流
思考:以上两地纬度相近,为什么自然景观差异巨大?
撒哈拉沙漠景观
2、从冷暖、干湿角度,分析冬夏季风的性质。 3、分析东亚、南亚冬夏季风的成因。
2、从冷暖、干湿角度,分析冬夏季风的性质。 3、分析东亚、南亚冬夏季风的成因。
合作探Biblioteka Baidu ——季风环流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高温多雨 高温干燥
海陆热力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性质差异
高温多雨
气压带、 风带位置 的季节移 动
B.图b表示冬季、低气压
C.图a表示夏季、低气压 D.图b表示夏季、高气压
(2)图a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B )
A.极地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2.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完成3、4题。
3.1月,图中A地盛行( D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39张PPT)
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变为西南风。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地域类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成因
蒙古、西伯利亚
副热带的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赤道附近的 印度洋
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
气压带、风 带位置的季
F 温带
50°
40°H地中海气候
30°
G 性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季风气候
35°
E亚热带季风气候 25°
20°
B
热带草原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10°
A
热带雨林气候
10°
0°
0°
节移动
特点
范围 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
低温干燥 温暖湿润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主要在印度半岛,我国西南
局部地区
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旱、涝灾害频繁
1、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
A
B
C
《气压带与风带》PPT课件
理想状态下全球性热力环流
假定地表均匀, 不考虑地球自转, 不考虑太阳直射点移动 只考虑高低纬热量不均:
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单圈环流
4
思考探究
我们知道大气发生水平运动后,必然受到地转 偏向力的作用:
❖ ①单圈环流是否存在? ❖ ②如果不存在又会发生怎样的运动呢?
5
实际状态下全球性热力环流
假定地表均匀, 不考虑太阳直射点运动, 只考虑高低纬热量不均:
14
3、有关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同一半球信风与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 B、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30°附近辐合 C、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北风,在南半球是西南风 D、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容易成云致雨
4、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 C ) A、向南飘扬 B、向北飘扬 C、向西飘扬 D、向东飘扬
A
0°
B
C
30°
D 60°
E
90°
17
总结归纳
上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 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但由于地表是 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同纬 度的陆地和海洋在冬季或夏季温度有明显 的差异,因此就使气压带和风带局部断裂, 分割成一些高低气压中心。使大气环流实 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
18
谢谢!
19
⑴A处气压带名称是_赤__道__低__气__压__带_; B、 D、E 处风带的名称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得迟,影响时间长,易产生洪涝灾害。第(3)题,C地为
澳大利亚西北沿海地区,当地盛行西北季风时为1月,此 时,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亚欧大陆 上以亚洲高压势力最强大。 [答案] (1)D (2)D (3)B
1.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3)题。
(1)若图中五条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1 000、 1 008、1 016、 1 024、1 032,那么等压线②④的气压值分别是( A.1 024、1 032 C.1 016、1 008 B.1 000、1 032 D.1 008、1 024 )
(1)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形成不同的气候:
气候类型 热带雨 林气候
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多对流雨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
漠气候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
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全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2)同一地区不同季节的气压带和风带不同,气候特
征也不一样:
2.分布
季节 被切断的气压带 气压中心 亚欧大陆 亚洲低压 亚洲高压 海洋
夏季
冬季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压中心
低压中心
3.影响我国天气的高低气压中心 (1)冬季: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冷空气源地之一 (2)夏季: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 ——暖空气源地之一
新教材选必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第二课时
新教材选必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第二课时
好消息!为满足新高二地理老师的进度需求,选择性必修一课件开始更新了,课件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升地理素养,地理视窗发布的课件,是用于自己的地理课堂教学,分课时制作,思考与练习过程穿插,注重实用性,不是专职的商业制作,收取适当的费用是为了保护原创。课件设计一如既往地注重解读地理原理,充分利用视频、动图来化解自然地理的教学难点和重点;突出趣味性,又注重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设计中给足学生学习的素材支架,水到渠成的得出地理原理规律;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整合教材资源,适当拓展应用思路,注重地理思维、学科素养的提升,尽量满足文科学生地理高考的需求。老师们可以多方比较,细细品来
获取课件方式
2.2气压带与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环流
副极地低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低纬环流
赤道低压带
东北信风带
(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盛 东
行 北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东 盛
南 行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 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和极 地高压的成因有 何不同? 副极地低压和赤 道低压的成因有 何不同? 热力原因:赤道低压与极地高压。 动力原因:副极地低压与副热带高压。
注意的问题
对比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的异同
共同点:终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不同点:热带草原气 候年降雨量一般小于 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 量;前者雨季来临前 有一个热季,后者夏 季降水更加集中。
B
A
C D
例:据图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
例:据图判断ABCD的气候类型
气温(°C) 30 15 0 1000 A B C D 降水(mm) 3000 2000 图例 全年降水量 7月降水量 7月气温 1月气温
1月 吐鲁番 12月
⑩极地气候:
特点:终年寒冷.降水稀少 成因:终年受极地冷高压控制. 气温℃ 30 15 0 -15 -30 -45 -60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最简单的热力环流,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那么,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又是怎样运动的?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气压带:
(1)成因:热力原因(3个)、动力原因(4个)
(2)分布特点:
①高低气压相间分布
②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3)性质特点:低压湿润高压干
2.风带:
(1)成因:高压区指向低压区的近地面风
(2)分布特点: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
课题: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学科:授课班级:执教教师:授课时间:
学科授课班级执教教师授课
时间
年月日
课题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计划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是在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上,将理想状态(不考虑地表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分布等)形成的大气环流进一步复杂化,当考虑海陆分布的影响后,海路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会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尤其是北半球,这种影响体现的特别突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以案例的形式,说明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
学习者分析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逻辑性较强,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发展,学习困难较大。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而降水、气温的柱状曲线图,全球气候类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全球海陆分布虽然学生已学内容,但是遗忘的比较多了,应该给学生是淡定哥补充。
通过前几节课逻辑推导能力的培养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分析过程,学生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心理准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对冬、夏季气压中心形成的影响。
2.理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和影响。
3.掌握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一月份和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掌握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借助于世界气候分布图,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某些气候类型形成的重要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共23张PPT)
一般最低温度>0度不说寒冷,不高于20度 不说炎热
❖地中海气候 夏季高温干旱,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1、热带草原 2、热带沙漠 3、地中海 4、温带海洋 5、热带季风 (南亚) 6、亚热带季风 7、温带季风
2、南亚季风的成 因与东亚相比 有何异同?
3、请总结季风环 流的成因有哪 些。
解说 导航
热力环流 海陆影响
季风环流2.swf
水平运动 理想环流 季风环流 课堂练习
三圈环流 影响气候
风带移动 主页
季风 夏季 冬季 成因 风向 风向
南亚 季风
东亚 季风
西南 东北 海陆热力差异
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 动(夏季)
气压带和风带
现实地球中的气压与季风
风带移动.swf
海陆分布
海平面气压图.swf 解说
副极地低气压带 阿留申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威夷高压
三十度附近由哪个气压带控制?
唐朝灭亡的原因
❖在去年与今年德国和中国的科学家相继发 表其研究结果——唐朝的灭亡因为季风的 减弱
请思考总结:
1、东亚季风的成 因是什么?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7 、 夏 至 日正 午太阳 高度最 大,白 昼最长 ;冬至 日正午 太阳高 度最小 ,白昼 最短。 8.春 、 秋 分 日 ,太 阳直射 赤道, 全球各 地昼夜 平分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结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66°34´N
气压带和风带
23°26´N 0° 23°26´S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66°34´S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假设二: 地表性质均一
太阳直射赤道 考虑地球自转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 地转偏向力影响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
到北纬30度上空偏 转成西风,气流无 法北上在此堆积
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假设一: 地表性质均一
地球不自转 太阳直射赤道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