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护理专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兴奋反应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状态,或由弱活动变为强活动的过程

2、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参与调节机体许多生理功能

3、体液调节体内某些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

4、自身调节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内素的作用,对周围环境变化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5、负反馈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原来活动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

6、正反馈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继续加强向原来方向的活动。

7、兴奋性细胞在体内所处的环境生物体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8、旁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在组织液中扩散至邻近的细胞,调节邻近细胞的活动。

9、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合成的激素从神经末梢放入血,并作用于靶细胞的分泌方式。

10、反射指生物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产生规律性反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1、刺激指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感受的生存环境条件的改变,统称为刺激。

12、反应由刺激引起机体内部代谢过程及外部活动的改变称为反应。

第二章

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从膜的高浓度侧移向低浓度一侧的现象称为单纯扩散。通透性:膜对物质通过的难易程度。

离子通道:各种无机离子跨膜被动运输的通路。

继发性主动转运:指直接消耗某一物质的浓度势能、间接消耗ATP从而逆浓度转运某物质。出胞:大分子物质从细胞内移向细胞外称为出胞。

液态镶嵌模型:指一种有关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其基本内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小的小分子物质或某些离子借助于膜结构中的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完成其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大分子或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

化学门控通道:指通道的开关受其所在膜两侧(主要是外侧)某种化学信号调控的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指通道的开关受其所在膜两侧电位调控的通道。

钠-钾泵:指在膜上具有Na+-K+依赖式A TP酶活性的特殊蛋白质分子,可以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进行Ns+和K+的逆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跨膜转运。

兴奋性和兴奋:兴奋性是指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兴奋是指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静息电位:

极化:指静息状态下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的膜电位状态。

去极化:指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即膜内电位绝对值减小)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复极化:指细胞去极化后,向正常静息膜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

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入胞:大分子物质从细胞外移向细胞内称为出胞。

机械性门控通道:指通道的开关受其所在膜两侧机械牵拉所产生的力而引起离子通道开放。绝对不应期:指可兴奋细胞和组织在接受一次刺激而兴奋的极短时间内,无论受到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再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

阈电位:在一段膜上能够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间出现再生性循环去极化临界值。

阈强度: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超极化:在RP的基础上膜内朝着正电荷减少(或负电荷增加)的方向发展称为超级化。

量子式释放:以囊泡为单位的释放

兴奋-收缩耦联: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单收缩:指将肌细胞膜的电兴奋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

强直收缩:指骨骼肌受到一次刺激,先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随后会出现一次机械收缩。

前负荷:指当骨骼肌受到一连串高频刺激时,出现的持续收缩而舒张不全,或呈持续收缩而无舒张的状态。

初长度:指肌肉收缩之前所承受的负荷,它主要影响肌肉的初长度。因此,前负荷也可用初长度来表示。

局部兴奋: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所产生的去极化局部电位。

相对不应期:指可兴奋细胞和组织在接受一次刺激后,Na+通道部分复活到备用状态,兴奋性低于正常,需阈上刺激才能再次引起AP的时期。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称为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称为等长收缩。

第三章

血清:血液凝固后,血块回缩,所释出的淡黄色液体。

血小板聚集: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粘着。

血小板粘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

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受刺激以后将储存在致密体、a-颗粒或溶酶体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

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趋化性:白细胞被吸引向某些化学物质运动的特性。

红细胞叠连:某些疾病时,红细胞彼此能以凹面相贴。

血沉:把抗凝血液在第一小时内红细胞下沉的距离称为血沉。

血浆:血液除血细胞外的液体部分。

红细胞比容:血细胞致哀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血浆晶体(或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晶体(或胶体)溶颗粒所形成的渗透压。

交叉配血试验:临床上使用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主侧),以及用供血者的血清与受血者的红细胞(次侧)分别进行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的试验。

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的低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抵抗力的脆性小,反之则脆性大。

血液凝固:血液由溶胶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的现象。

凝血因子:是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各种物质的总称。

生理性止血:小血管破裂出血时,经数分钟后出血自然停止的过程。

红细胞聚集:由于免疫反应使红细胞相互凝结聚集在一起的现象。

第四章血液循环

1.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每搏输出量: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