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行程问题整理
七年级数学应用题专题---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1:甲、乙两地相距416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汽车开出半小时后,一辆摩托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速度是汽车的1.5倍,问摩托车开出几小时后才能与汽车相遇?2:甲、乙两人相距80千米,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20千米,乙骑摩托车每小时行60千米,摩托车在自行车后面,两人同时出发,同向行驶,问乙经过多少时间追上甲。
3:一只轮船,在甲、乙两地之间航行,顺水用8小时,逆水比顺水多30分钟,已知轮船在静水中速度是每小时26千米,求水流的速度。
4:自行车环城赛,一圈12千米,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5/7,两人同时同地出发后2小时30分相遇,问乙比甲每分钟快多少千米?5:一架飞机在两个城市之间飞行,顺风时需要5小时30分钟,逆风时需要6小时,已知风速是每小时24千米,求两城市之间的距离?6:甲、乙两人骑自行车从相距7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若甲比乙每小时多走2千米,求甲、乙的速度及各自所走的距离?7: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骑车,平均速度为550米/分,乙跑步平均速度为250米/分。
⑴两人同时同向从同地出发经过多少分钟两人再相遇。
⑵两人同时同地背向出发经过多少分钟相遇?8:甲、乙两人沿一公路自西向东前进,速度分别为3千米/小时和5千米/小时,甲于中午12时经过A地,乙于下午2时经过A地,则乙追上甲时离A地多远?9:若敌我相距15千米,且敌军于1小时前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逃跑,现我军以每小时7千米的速度追击,问几小时可以追上?10:甲骑自行车从A地出发,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驶向B地,经过15分钟后,乙骑自行车从B地出发,以每小时14千米的速度驶向A地,两人相遇时,乙已超过中点1.5千米,求A、B两地距离。
11:一只轮船,航行于甲、乙两地之间,顺水用3小时,逆水比顺水多30分钟,已知轮船在静水中速度是每小时26千米,求水流的速度?12:甲、乙两地相距128千米,一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出发,每小时16千米,另一人骑摩托车从乙地出发,两人同时相向而行,已知摩托车速度是自行车的3倍,问多少小时后两人相遇?17:甲乙两站间的路程36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台开出,每小时行驶48km,一列快车从乙站台出发每小时行驶72km。
数学行程问题
课堂练习
甲86km/h 上海
330km
乙74km/h
南京 2小时后甲、乙 两车分别行驶 了多少千米?
❖ 练习4:沪宁高速公路全长330千米,甲、乙 两辆小汽车分别从上海和南京同时出发相向 而行,甲车每小时行8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74千米,2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86×2=172km 甲
74×2=148km 乙
❖ 2、甲、乙两人分别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 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5千米,乙每小时走 4千米,甲带了一只狗同时出发,狗以每小 时8千米的速度向乙奔去,遇到乙后,马上
回头向甲奔去,遇到甲后又回头向乙奔去,
如此往返,直到甲、乙两人相距3千米时才 停止奔跑,这时狗共跑了16千米。东、西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两辆汽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相
距多少千米?
甲比乙多行驶:
假设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
甲56km/h
32km
32+32=64km 甲比乙每小时多行驶:
56-48=8km
乙48km/h
32km 中点
行驶时间:
64÷8=8h 两地距离:
多行距离÷速度差=时间 (56+48)×8=832
速度和×时间=距离
330-172-148=10km
答:2小时后两车相距10千米。
当堂反馈:
❖ 1、甲、乙两地相距418千米,一辆货车和一 辆客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货车 每小时行63千米,客车每小时行58千米,3 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七年级数学应用题3(行程问题)
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 同一条公路前往B地。A、B两地 相距100km。甲车的速度为 40km/h,乙车的速度为 30km/h。甲车到达B地后立即 返回,途中与乙车相遇。求两 车相遇时距离A地多远?
甲、乙两车从A地出发,前往B 地,然后返回。A、B相距 100km,甲车速度40km/h,乙 车速度30km/h。
特点
速度保持不变,加速度为零,路 程与时间成正比。
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01
02
03
路程公式
$s = vt$,其中$s$表示 路程,$v$表示速度,$t$ 表示时间。
速度公式
$v = frac{s}{t}$,其中 $v$表示速度,$s$表示路 程,$t$表示时间。
加速度公式
$a = 0$,因为匀速直线 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
04 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匀减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的运动。
特点
加速度恒定,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
$v = v_{0} - at$,其中$v_{0}$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 时间。
七年级数学应用题3(行程问题)
目录
• 行程问题概述 • 匀速直线运动问题 • 匀加速直线运动问题 • 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 • 追及与相遇问题
01 行程问题概述
行程问题的定义
行程问题是一种常见的数学应用 题,主要研究物体或人在运动过 程中所经历的距离、速度和时间
之间的关系。
它涉及到实际生活中的各种运动 场景,如走路、跑步、骑车、开
03 匀加速直线运动问题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完整)七年级数学行程问题(整理)
行程问题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三个量,三个关系”:这三个量是:路程(s)、速度(v)、时间(t)三个关系:简单行程:路程=速度×时间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100 米的 A 、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其中甲的速度是 2 米每秒,乙的速度是 3 米每秒。
一只狗从 A 地出发,先以 6 米每秒的速度奔向乙,碰到乙后再掉头冲向甲,碰到甲之后再跑向乙,如此反复,直到甲、乙两人相遇。
问在此过程中狗一共跑了多少米?1.甲、已两个车站相距168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速度为36千米/小时,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速度为48千米/小时。
(1)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多少小时相遇?(2)慢车先开1小时,相向而行,快车开几小时与慢车相遇?2.甲、乙两人从同地出发前往某地。
甲步行,每小时走4公里,甲走了16公里后,乙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追赶甲,问乙出发后,几小时能追上甲?3.甲、乙两人练习50米短距离赛跑,甲每秒钟跑7米,乙每秒钟跑6.5米。
(1)几秒后,甲在乙前面2米?(2)如果甲让乙先跑4米,几秒可追上乙?4甲、乙两人在400米的环行形跑道上练习跑步,甲每秒跑5.5米,乙每秒跑4.5米。
a)乙先跑10米,甲再和乙同地、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首次相遇?b)乙先跑10米,甲再和乙同地,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首次相遇?c)甲、乙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长时间二人首次相遇?d)甲先跑10米,乙再和甲同地、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首次相遇?5、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水流速度是3千米每小时,顺水航行需要2小时,逆水航行需要3小时,求两码头的之间的距离?6、甲、乙两人在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如果同向跑,每隔133分钟相遇一次,,如果反向跑,则每隔40秒相遇一次,已知甲比乙跑的快,求甲、乙两人的速度?7、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65千米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17.5千米每小时,乙的速度为15千米每小时,经过了几小时两人相距32.5千米?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
七年级上册数学行程问题公式
七年级上册数学行程问题公式
在七年级上册数学中,行程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关于行程问题的一些基本公式:
1.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 \frac{s}{t}$
其中,$v$ 是速度,$s$ 是距离,$t$ 是时间。
2. 匀速直线运动的距离公式:$s = vt$
其中,$s$ 是距离,$v$ 是速度,$t$ 是时间。
3. 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公式:$a = \frac{v - v_0}{t}$
其中,$a$ 是加速度,$v$ 是末速度,$v_0$ 是初速度,$t$ 是时间。
4.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 ut + \frac{1}{2}at^2$
其中,$x$ 是位移,$u$ 是初速度,$a$ 是加速度,$t$ 是时间。
5. 相对速度公式:当两个物体以不同的速度相对移动时,它们的相对速度是两者速度之和或之差(取决于它们的相对方向)。
6. 追及问题公式:当两个物体在同一方向上移动时,如果一个物体追赶另一个物体,追赶物体的速度必须大于被追赶物体的速度。
7. 相遇问题公式:当两个物体在相反方向上移动时,它们的相对速度是两者速度之和。
这些公式是解决七年级上册数学中行程问题的基础。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可以解决各种与行程相关的问题。
初一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
初一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在行车、走路等类似运动时,已知其中的两种量,按照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求第三种量的问题,叫做“行程问题”。
此类问题一般分为四类:一、相遇问题;二、追及问题;三、流水行船问题;四、过桥问题。
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主要的变化是在人(或事物)的数量和运动方向上。
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当中参与者必须是两个人(或事物)以上;如果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则为相遇(相离)问题,如果他们的运动方向相同,则为追及问题。
01相遇问题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道口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延续、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
这类问题即为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的模型为: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基本公式有: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二次相遇问题的模型为: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
则有: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
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问题。
利用速度和与速度差可以迅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保证了迅速解题。
02追及问题两个运动着的物体从不同的地点出发,同向运动。
慢的在前,快的在后,经过若干时间,快的追上慢的。
有时,快的与慢的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快的领先一段路程,我们也把它看作追及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要找出两个运动物体之间的距离和速度之差,从而求出追及时间。
解题的关键是在互相关联、互相对应的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三者之中,找出两者,然后运用公式求出第三者来达到解题目的。
基本公式有:追及(或领先)的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或领先)的路程追及(或领先)的路程÷追及时间=速度差要正确解答有关“行程问题”,必须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
初一数学行程问题公式
初一数学行程问题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路程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速度和1、相遇问题:1)直线: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2)环形:甲的路程 +乙的路程=环形周长2、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速度差=路程差1)直线: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追及时间2)环形: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3、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1、甲乙齐自行车同时从相距8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2小时相遇,甲比乙每小时多骑2.5千米,求乙的速度。
18.752、A、B两地相距230千米,甲队从A地出发,两小时后,乙队从B地出发与甲相向而行,乙队出发20小时后相遇,已知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每小时快1千米,求甲、乙的速度各是多少?5,63、甲、乙两车自西向东行驶,甲车速度是每小时48千米,乙车速度是每小时72千米,甲车开25分钟后乙车开出,吻几小时后乙车追上甲车。
5/64、甲乙两位同学练习赛跑,甲每秒跑7米,乙每秒跑6.5米(1)如果甲让乙先跑5米,几秒后可追上乙?10(2)如果加让一先跑1秒钟后,几秒钟后甲可以追上乙?13三辆汽车A、B、C各以不变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知:B比C迟5分钟出发,出发后20分钟追上C;A比B迟10分钟,出发后50分钟追上C。
那么A出发多长时间追上B?解:设A,B,C三车速度分别为x,y,z由条件:(5+20)*z=20*y(10+5+50)*z=50*x设追上时间为t,则:(t+10)*y=t*x解之得:t=250有一项工程,甲单独做45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乙先做25天,在合作完成。
行程问题九大题型初中公式
行程问题九大题型初中公式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初中阶段主要涉及到的公式主要包括以下九大题型:
1. 相遇问题:
公式:总路程 = (甲速度 + 乙速度) × 相遇时间
2. 追及问题:
公式:追及时间 = 追及路程 / (快速 - 慢速)
公式:追及路程 = (快速 - 慢速) × 追及时间
3. 环形跑道上的相遇与追及:
公式:外圈路程 - 内圈路程 = 快者速度× 时间 - 慢者速度× 时间
4. 行程问题中的正反比例关系:
公式: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5. 航行问题:
公式:顺水速度 = 静水速度 + 水流速度
公式:逆水速度 = 静水速度 - 水流速度
6. 火车过桥问题:
公式:车长 + 桥长 = 火车速度× 火车过桥时间
7. 流水问题:
公式:船速的(1 - 水速/船速)× 时间 = (顺水路程 / 顺水时间)× 时间
8. 行程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公式:路程一定时,时间和速度成反比
9. 行程问题中的线性关系:
公式: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需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同时,理解和掌握这些公式的含义和应用方法,对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3.4《行程问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A 50 x
甲
80千米
30 x B
乙
(2)若两车同时相向
而行,请问B车行了多 第一种情况:
长时间后两车相距80千 A车路程+B车路程+相距80千米=
米?
相距路程
相等关系:总量=各分量之和
精讲 例题
分
析
例1、 A、B两车分 别停靠在相距240千米 的甲、乙两地,甲车每 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 小时行30千米。 (2)若两车同时相向 而行,请问B车行了多 长时间后两车相距80千 米?
Hale Waihona Puke 客 S货1. 谈谈你的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1)学会借助线段图分析等量关 系;
(2)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时,应从 多角度思考问题.
相遇问题: 甲路程+乙路程=总路程 追及问题: 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相隔距离
精讲 例题
分
析
例1、 A、B两车分 别停靠在相距240千米
线段图分析:
的甲、乙两地,甲车每 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 小时行30千米。
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路程= 速度×时间 速度= 路程÷时间 时间= 路程÷速度
相遇问题
想一想回答下面的问题:
1、A、B两车分别从相距S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出 发,相向而行,两车会相遇吗?
A
B
甲
乙
2、如果两车相遇,则相遇时两车所走的路程与A、B 两地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相等关系:相A等车路关程系+:总B车量路=程各=分相量距之路和程
(快车)武汉 快车路程
(慢车先行路程+慢车后行路程)+快车路程=总路程
追及问题
两匹马赛跑,黄色马的速度是6m/s,棕色马的速度是7m/s,如 果让黄马先跑5m,棕色马再开始跑,几秒后可以追上黄色马?
行程问题初一一元一次方程
初一一元一次方程的行程问题是指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与行程有关的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涉及到距离、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变量来表示未知数,并通过列方程的方式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个例子:
问题: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骑行到学校,全程5公里。
他的速度是10公里/小时。
请问他骑行到学校需要多少时间?
解决步骤:
假设骑行时间为t小时。
根据速度等于距离除以时间的公式,可以得到方程:
速度= 距离/ 时间
10 = 5 / t
通过距离除以速度,可以得到方程:
t = 5 / 10
简化计算,得到:
t = 1/2
因此,小明骑行到学校需要0.5小时,即30分钟的时间。
这是一个简单的初一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您可以使用类似的方法解决其他与行程相关的问题,根据已知的条件列方程,并求解未知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行程问题详细解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行程问题详细解析行程问题是反映物体匀速运动的应用题,有"相向运动"(相遇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和"相背运动"(相离问题)三种情况。
但它们反映出来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都可以归纳为:速度×时间=路程。
【典型例题1】: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960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行90千米,途中因汽车故障甲车停了1小时,5小时后两车相遇。
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思路分析】:途中因汽车故障甲车停了1小时,5小时后两车相遇,则甲车实际行了5-1=4小时,行驶的路程为:90×4=360千米.已知全程为960千米,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可知乙的速度为:(960-360)÷5.综合算式为:[960-90×(5-1)]÷5。
解答::[960-90×(5-1)]÷5=[960-360]÷5=600÷5=120(千米);答:乙车每小时行120千米.【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数量关系:乙车行驶的路程=两地的距离-甲车行驶的路程;还要明白由于故障,甲车停了1小时,实际上甲车少行驶了1小时,也就是说两车行驶的时间是不相等的,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以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计算出甲车行驶的路程,再根据“乙车行驶的路程=两地的距离-甲车行驶的路程”计算出乙车行驶的路程,最后利用“速度=路程÷实际”就可以计算出乙车的速度。
【典型例题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6小时,甲车行了全程的75%,乙车超过中点16千米。
已知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行4千米。
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思路分析】:甲车行了全程的75%,乙车超过中点16千米,即乙车行了全程的50%加上16千米,而6小时内,甲比乙多行6×4=24(千米),根据上述分析,全程的75%减去全程的50%,就等于(16+24)千米,或者:全程的50%加上16千米,再加上24千米,等于全程的75%。
数学初中行程问题
初中数学中的行程问题通常涉及到两个物体在不同的速度下相对运动的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行程问题类型和解决方法:
1.相遇问题:两个物体从不同的地点出发,相向而行,最终相遇。
通常需要求出相遇时间或两地之间的距离。
解决方法:利用速度和×相遇时间=距离这个公式来解决。
2.追及问题:一个物体在前,另一个物体在后,后者速度大于前者,
最终追上前者。
通常需要求出追及时间或开始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解决方法:利用速度差×追及时间=距离这个公式来解决。
3.环形跑道问题:两个物体在环形跑道上运动,可能是同向或反向。
通常需要求出它们相遇或追及的时间。
解决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利用相遇问题或追及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
4.飞行问题:涉及到两个物体在不同的高度或速度下飞行,通常需
要求出它们相遇或相距的时间或距离。
解决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利用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求解。
5.流水行船问题:涉及到船在水中顺流或逆流航行,通常需要求出
航行的时间或距离。
解决方法:利用顺流速度=船速+水流速度,逆流速度=船速-水流速度,以及路程=速度×时间的公式进行求解。
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是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画出示意图,明确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并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同时,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七年级数学行程问题(整理)
七年级数学行程问题(整理)这三个量是:路程(s)、速度(v)、时间(t)三个关系:简单行程:路程=速度×时间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100 米的 A 、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其中甲的速度是 2 米每秒;乙的速度是 3 米每秒。
一只狗从 A 地出发;先以 6 米每秒的速度奔向乙;碰到乙后再掉头冲向甲;碰到甲之后再跑向乙;如此反复;直到甲、乙两人相遇。
问在此过程中狗一共跑了多少米?1.甲、已两个车站相距168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速度为36千米/小时;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速度为48千米/小时。
(1)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多少小时相遇?(2)慢车先开1小时;相向而行;快车开几小时与慢车相遇?2.甲、乙两人从同地出发前往某地。
甲步行;每小时走4公里;甲走了16公里后;乙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追赶甲;问乙出发后;几小时能追上甲?3.甲、乙两人练习50米短距离赛跑;甲每秒钟跑7米;乙每秒钟跑6.5米。
(1)几秒后;甲在乙前面2米?(2)如果甲让乙先跑4米;几秒可追上乙?4甲、乙两人在400米的环行形跑道上练习跑步;甲每秒跑5.5米;乙每秒跑4.5米。
a)乙先跑10米;甲再和乙同地、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首次相遇?b)乙先跑10米;甲再和乙同地;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首次相遇?c)甲、乙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长时间二人首次相遇?d)甲先跑10米;乙再和甲同地、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首次相遇?5、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水流速度是3千米每小时;顺水航行需要2小时;逆水航行需要3小时;求两码头的之间的距离?6、甲、乙两人在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如果同向跑;每隔133分钟相遇一次;;如果反向跑;则每隔40秒相遇一次;已知甲比乙跑的快;求甲、乙两人的速度?7、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65千米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17.5千米每小时;乙的速度为15千米每小时;经过了几小时两人相距32.5千米?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
七上数学行程问题
(一)行船流水问题公式:(1)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2)水速=顺水速度-船速,船速=顺水速度-水速.(3)水速=船速-逆水速度,船速=逆水速度+水速.(4)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例1.一只船顺水每小时行17千米,逆水每小时行13千米,求这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笔记:例2.在风速为24km/h的条件下,一架飞机顺风从A机场飞到B机场要用2.8h,它逆风飞行同样的航线要用3h,求无风时这架飞机在这一航线的平均航速;设无风时这架飞机的平均航速为xkm/h,则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A.2.8(x+24)=3(x﹣24)B.2.8(x﹣24)=3(x+24)C.D.笔记:变式1.三江夜游项目是宁波市月光经济和“三江六岸”景观提升的重要工程,一艘游轮从周宿夜江游船码头到宁波大剧院游船码头顺流而行用40分钟,从宁波大剧院游船码头沿原线返回周宿夜江游船码头用了1小时,已知游轮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8千米/小时,求水流的速度.设水流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可列方程为()A.40(8﹣x)=4×(8+x)B.(8+x)=8C.(8+x)=8﹣x D.变式2.一条船顺流航行,每小时行驶20千米;逆流航行,每小时行驶16千米.若水的流速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不变的,则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千米/小时.例3.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6千米/时,水流速度为4千米/时,从甲码头到乙码头再返回甲码头,共用了9小时(中途不停留),设甲、乙两码头的距离为x千米,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36+4)x+(36﹣4)(9﹣x)=1 B.(36+4)x=9C.+=9 D.=9笔记:变式1.轮船沿江从A港顺流行驶到B港,比从B港返回A港少用2小时,若船速为26千米/时,水速为3千米/时,求A港和B港相距多少千米.设A港和B港相距x千米.根据题意,可列出的方程是()A.B.C.D.+2变式2.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0km/h,水流速度为4km/h,从甲码头顺流航行到乙码头,再返回甲码头,共用5h(不计停留时间),求甲、乙两码头间的距离.设甲、乙两码头间的距离为xkm,则列出的方程正确的是()A.20x+4x=5 B.(20+4)x+(20﹣4)x=5C.D.变式3.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而行,全程需7个小时,逆流航行全程需要9小时,已知水流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若设两个码头间的路程为x千米,则所列方程为()A.B.C.D.变式4.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若水流速度是3千米/时,则甲、乙两码头之间的距离是千米.例4.甲、乙两地相距1500千米.飞机从甲地到乙地是顺风,需2小时;从乙地返回甲地是逆风,需2.5小时.则飞机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千米/时.A.700 B.666C.675 D.650笔记:变式1.某人驾驶一小船航行在甲,乙码头之间,顺水航行需6h,逆水航行比顺水航行多用2h,若水流的速度是每小时2km,那么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多少千米()A.14 B.15 C.16 D.17(二)火车过桥问题(1)火车通过一座桥(或通过一个隧道),车头走过的路程是:桥长+火车长(或隧道长+火车长)。
七年级行程问题典型例题
七年级行程问题典型例题
例题:一个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跑道,甲、乙两人分别在跑道相对的两个顶点逆时针同时起跑.甲的速度是每秒7米,乙的速度是每秒5米,他们在转变处都要耽误5秒.当甲第1次追上乙时,乙跑了多少米? 解析:假设乙在某顶点刚休息完,正准备跑时,甲到达该顶点(追上乙).此时,乙比甲恰好多休息1次.设甲纯跑步时间为t1秒,则乙纯跑步时间为(t1+5)秒.根据甲比乙多跑200米,可得方程7t1-5(t1+5)=200解得t1=112.5秒.
甲跑一条边需秒,而112.5不是的倍数,所以这种情况不成立.
再假设甲在某一边上而不是某一顶点上追上乙,那么甲比乙恰好多休息2次.设甲纯跑步时间为t3秒,则乙纯跑步时间为(t3+10)秒.根据甲比乙多跑200米,可得方程
7t3-5(t3+10)=200,解得t3=125(秒).因为在t1=112.5与t3=125之间,=是的整数倍,所以当甲纯跑步时间为t2=秒时,甲第1次追上乙.此时乙跑了7×-200=600米.。
小学数学知识点: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点:行程问题公式:1. 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可以大概分为简单问题、相遇问题、时钟问题等。
2.常用公式: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2)速度和×时间=路程和;3)速度差×时间=路程差。
3.常用比例关系:1)速度相同,时间比等于路程比;2)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3)路程相同,速度比等于时间的反比。
4.行程问题中的公式:1)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2)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3)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4)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5.基本数量关系是火车速度×时间=车长+桥长1)超车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路程差=车身长的和超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差2)错车问题(反向运动,相遇问题)路程和=车身长的和错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和3)过人(人看作是车身长度是0的火车)4)过桥、隧道(桥、隧道看作是有车身长度,速度是0的火车)例题:例1:已知某铁路桥长1000米,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共用120秒,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80秒,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分析:本题关键在求得火车行驶120秒和80秒所对应的距离。
解答:设火车长为L米,则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行驶的距离为(1000+L)米,火车完全在桥上的行驶距离为(1000-L)米,设火车行进速度为u米/秒,则:由此知200×u=2000,从而u=10,L=200,即火车长为200米,速度为10米/秒。
评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一定要对应才能计算,另外,注意速度、时间、路程的单位也要对应。
例2:甲、乙各走了一段路,甲走的路程比乙少1/5,乙用的时间比甲多了1/8,问甲、乙两人的速度之比是多少?分析:速度比可以通过路程比和时间比直接求得。
解答:设甲走了S米,用时T秒,则乙走了S÷(1-1/5)=5/4 S(米),用时为:T×(1+1/8)=9/8 T(秒),甲的速度为:S/T,乙速度为:5/4 S÷ 9/8 T=10S/9T,甲乙速度比为S/T :10S/9T=9:10评注:甲、乙路程比4/5,时间比8/9,速度比可直接用:4/5 ÷ 8/9=9/10,即9:10。
七年级数学精曲行程问题 -附答案
1、A、B两地相距66km,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骑车出发,相向而行,甲比乙早出发20分钟,每小时比乙多行3km,在甲出发后1小时40分钟,两人相遇,问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2、通讯员接到命令要求在4小时内从甲地赶到乙地,实际行走时,由于下雪,该通讯员速度比原计划慢了4km/h,结果晚1小时到达乙地,问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3、甲、乙从31层的长江大厦的底层出发,当甲到达6层时,乙刚到达5层,按此速度,甲到达顶层时乙到达第几层?4、一辆汽车往返A、B两地,去时速度为60km/h,原路返回时,速度为30km/h,求这辆车往返的平均速度?5、甲以每小时8km的速度出发,1小时后乙以每小时12km的速度追赶甲,求追上甲所需的时间?6、小张和小王分别以每小时10km和12km的速度骑车,若他们分别从相距4km的甲、乙两地同向出发,且小张在小王前面,则经过多少时间后小王可以追到小张?7、一列长a米的队伍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向前行进,队尾一名同学用1分钟从队尾走到前头,求这位同学走的路?8、一列客车长300米,一列货车长240米,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行驶,从相遇到车尾离开经过18秒,客车与货车的速度比是3:2,问两车每秒各行驶多少米?9、一支队伍长420m,以每秒2m的速度前进,一人从排尾到排头送信,送到后立即返回排尾,他的速度为每秒5m,求通信员的往返总时间?10、A、B两地相距135km,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速度为20km/h,乙速度为30km/h,甲骑了0.5h后乙从B地出发,问甲经过多少时间与乙相遇?11、部队进行行军练习,计划以4km/h的速度从营地出发,正好在预定时间内到达,以这个速度走了全程的一半后,接到紧急命令,立刻为20km/h的速度急行军,结果比预定时间早到了27分钟,求营地到目的地的距离?12、甲、乙二人在400m长的环形跑道上跑步,甲每分钟跑240m,乙每分钟跑160m,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几分钟后两人相遇?若背向跑,几分钟后相遇?13、一艘轮船在两城之间航行,水速为10千米/小时,顺水航行需2小时,逆水航行需要3小时。
初一下册数学变量行程问题
初一下册数学变量行程问题
初一下册的数学中,变量和行程问题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变量在数学中是一个可以取不同值的量,而行程问题通常涉及到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我们通常使用以下公式:
1. 距离 = 速度× 时间
2. 速度 = 距离÷ 时间
3. 时间 = 距离÷ 速度
这些公式是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
例如,假设有一个人从A地到B地,他以恒定的速度行走。
我们知道他走
了10分钟,然后走了20分钟,现在我们需要知道他总共走了多远。
首先,我们可以计算他前10分钟走了多远:
距离1 = 速度× 10分钟
然后,我们可以计算他接下来的20分钟走了多远:
距离2 = 速度× 20分钟
最后,我们可以把这两个距离加起来得到总距离:
总距离 = 距离1 + 距离2
在这个问题中,速度是一个变量,因为不同的人以不同的速度行走。
时间也是一个变量,因为每个人走的时间都不同。
而距离则是由速度和时间决定的。
因此,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将这些关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初中数学行程问题类题目及答案
行程问题归纳1.小刚从家出发匀速步行去学校上学.几分钟后发现忘带数学作业,于是掉头原速返回并立即打电话给爸爸,挂断电话后爸爸立即匀速跑步去追小刚,同时小刚以原速的两倍匀速跑步回家,爸爸追上小刚后以原速的倍原路步行回家.由于时间关系小明拿到作业后同样以之前跑步的速度赶往学校,并在从家出发后23分钟到校(小刚被爸爸追上时交流时间忽略不计).两人之间相距的路程y(米)与小刚从家出发到学校的步行时间x(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小刚家到学校的路程为2960米.【解答】解:由图可知,小刚和爸爸相遇后,到小刚爸爸回到家用时17﹣15=2(分钟),∵爸爸追上小刚后以原速的倍原路步行回家,∴小刚打完电话到与爸爸相遇用的时间为1分钟,∵由于时间关系小明拿到作业后同样以之前跑步的速度赶往学校,∴小刚和爸爸相遇之后跑步的1分和爸爸2分钟走的路程是720米,∴小刚后来的速度为:1040﹣720=320(米/分钟)则小刚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040+(23﹣17)×320=1040+6×320=1040+1920=2960(米),故答案为:2960.2.已知A、B、C三地顺次在同一直线上,甲、乙两人均骑车从A地出发,向C地匀速行驶.甲比乙早出发5分钟,甲到达B地并休息了2分钟后,乙追上了甲.甲、乙同时从B地以各自原速继续向C地行驶.当乙到达C地后,乙立即掉头并提速为原速的倍按原路返回A 地,而甲也立即提速为原速的倍继续向C地行驶,到达C地就停止.若甲、乙间的距离y (米)与甲出发的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①甲、乙提速前的速度分别为300米/分、400米/分;②A、C两地相距7200米;③甲从A地到C地共用时26分钟;④当甲到达C地时,乙距A地6075米;其中正确的是①②④.【解答】解:由题意可得,甲乙两人刚开始的速度之差为:900÷(23﹣14)=100(米/分),设甲刚开始的速度为x米/分,乙刚开始的速度为(x+100)米/分,12x=(14﹣5)×(x+100),解得,x=300,则x+100=400,即甲、乙提速前的速度分别为300米/分、400米/分.故①正确;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300×12=3600(米),A、C两地之间的距离为:400×(23﹣5)=7200(米),故②正确;∵当乙到达C地后,乙立即掉头并提速为原速的倍按原路返回A地,而甲也立即提速为原速的倍继续向C地行驶,∴后来乙的速度为:400×=500(米/分),甲的速度为300×=400(米/分),∴甲从A地到C地共用时:23+[7200﹣(23﹣2)×300]÷400=25(分钟),故③错误;∴当甲到达C地时,乙距A地:7200﹣(25﹣23)×500=6075(米),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②④.3.尊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校的小艾同学在今年元旦节前往家附近的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送上新年的祝福.当小艾同学到达敬老院时,发现拷音乐的U盘没有带,于是边打电话给爸爸边往家走,请爸爸能帮忙送来.3分钟后,爸爸在家找到了U盘并立即前往敬老院,相遇后爸爸将U盘交给小艾,小艾立即把速度提高到之前的1.5倍跑回敬老院,这时爸爸遇到了朋友,停下与朋友交谈了2分钟后,爸爸以原来的速度前往敬老院观看小艾的表演.爸爸与小艾的距离y(米)与小艾从敬老院出发的时间x(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当小艾回到敬老院时,爸爸离敬老院还有240米.【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小艾的原来的速度为:180÷(11﹣9)÷1.5=60(米/分钟),爸爸的速度为:(990﹣60×3)÷(9﹣3)﹣60=75(米/分钟),9分钟的时候,小艾离敬老院的距离为:60×9=540(米),小艾最后回到敬老院的时间为:9+540÷(60×1.5)=15(分钟),当小艾回到敬老院时,爸爸离敬老院还有:540﹣(15﹣11)×75=240(米),故答案为:240.4.甲、乙分别骑摩托车同时沿同一条路线从A地出发B地,已知A、B两地相距280km,他们出发2小时的时候乙的摩托车坏了,乙立即开始修车,甲车继续行驶,当甲第一次与乙相遇时,乙还在修车,乙修好车继续按原速前往B地.乙到达B地小时后,甲车到达B地.整个过程中,两人均保持各自的速度匀速行驶,甲、乙两人相距的路程y(千米)与甲出发的时间x(小时)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当乙车修好时,甲车距B地的路程为130千米.【解答】解:∵甲车速度==40千米/时,∴甲车走完全程时间==7小时,∴乙车速度=40+=70千米/时,设乙车修了x小时,由题意可得:70(﹣x)﹣40×=20,∴x=,∴当乙车修好时,甲车距B地的路程=280﹣40×(2+)=130千米,5.十一黄金周,小明和小亮乘甲车从沙坪坝出发,以一定的速度匀速前往铁山坪体验“飞越丛林”.出发15分钟后,小明发现忘带身份证和钱包,便下车换乘乙车匀速回家去取(小明换车、取身份证和钱包的时间忽略不计),小亮仍乘甲车并以原速继续前行,小明回家取了身份证和钱包后,为节约时间,又立即乘乙车以原来速度的倍匀速按原路赶往铁山坪,由于国庆期间车流量较大,在小明乘乙车以加速后的速度匀速赶往铁山坪期间,甲车恰好因故在途中持续堵塞了5分钟,结果乙车先到达目的地.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乙车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乙车出发小时到达目的地.【解答】解:设甲车的速度为a千米/小时,乙车回家时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a=b,,设a=8m,b=9m(m>0),由图象得乙车行驶小时两边相距千米,﹣=,m=5,∴a=40,b=45,设t小时两车相距3千米,=+3+(t﹣)×40,t=,6.小亮和妈妈从家出发到长嘉汇观看国庆灯光秀,妈妈先出发,2分钟后小亮沿同一路线出发去追妈妈,当小亮追上妈妈时发现相机落在途中了,妈妈立即返回找相机,小亮继续前往长嘉汇,当小亮到达长嘉汇时,妈妈刚好找到了相机并立即前往长嘉汇(妈妈找相机的时间不计),小亮在长嘉汇等了一会,没有等到妈妈,就沿同一路线返回接妈妈,最终与妈妈会合,小亮和妈妈的速度始终不变,如图是小亮和妈妈两人之间的距离y(米)与妈妈出发的时间x(分钟)的图象;则小亮开始返回时,妈妈离家的距离为575米.【解答】解:妈妈的速度为:100÷2=50(米/分),小亮的速度为:[100+50(12﹣2)]÷(12﹣2)=60(米/分),相遇时行走的路程为:12×50=600(米),观察图象在x=18时,小亮和妈妈的相距最大,可知是小亮到达长嘉汇所经历的时间,所以家到长嘉汇的距离为:60×(18﹣2)=960(米),由(18﹣12=6分钟)可知妈妈返回找到相机行走路程为6×50=300(米),此时设小亮在长嘉汇等妈妈的时间为t分钟,由图象知小亮与妈妈会合所用时间为27﹣18=9分钟可建立方程如下:60×(9﹣t)+50×9═960﹣(600﹣300),解得t=5.5(分钟),∴小亮开始返回时,妈妈离家的距离为:50×(18+5.5﹣6×2)=575(米).7.甲、乙两人开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到AB之间的C地办事(A、B、C三地在一条直线上)已知甲出发0.5小时时发现忘给乙带重要文件,于是立刻返回A地,拿文件后马上向C地赶去(中间拿文件的时间忽略不计).乙得知情况后决定先见到甲拿到文件再返回C 地办事.两人分别在C地用了10分钟办完事后各自回出发地.已知甲、乙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两人之间的距离y(单位:千米)与甲出发的时间x(单位:小时)的部分数关系如图所示,则当甲办完事再次返回到A地时乙距B地50千米.【解答】解:乙的速度为:460﹣360=100(千米/时),甲的速度为:(460﹣370﹣100×0.5)÷0.5=80(千米/时),甲从出发到两人相遇所用时间为:(460﹣100)÷(80+100)+1=3(小时),∴A、C两地距离为:80×(3﹣1)+(100﹣80)÷()=220(千米),甲从A地到C地的时间为:220÷80=2.75(小时),甲从出发到返回所需时间为:1+2.75+=(小时),当甲办完事再次返回到A地时,乙与B地的距离为:100×(﹣﹣)=50(米).故答案为:50.8.某周末,大海和大成两家人同时开车从国奥村出发,以一定的速度匀速前往渝北统景镇风景区参加蹦极勇敢者挑战.出发15分钟后,大海发现忘带身份证,便掉头以另一速度匀速回国奥村去取(大海掉头、取身份证的时间忽略不计),大成仍以原速继续前行.大海回家取了身份证后,立即以返回速度的倍匀速按原路赶往统景镇,在大海以加速后的速度匀速赶往统景镇期间,大成在途中加油耽搁了5分钟,结果大海先到达目的地,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大成开车时间x(小时)之间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国奥村与统景镇相距60千米.【解答】解:设两家出发时,速度是a千米/小时,大海返回国奥村时速度是b千米/小时,由图象得:a=(﹣)b,9a=8b,,设a=8m,b=9m(m>0),()•8m﹣()=,m=5,∴a=8m=40,b=9m=45,设x小时,两车的距离是千米,根据题意得:45×=+40(t﹣)+,t=,则国奥村与统景镇相距:(﹣)×=60(千米),9.暑假假期,小明和小亮两家相约自驾车从重庆出发前往相距172千米的景区游玩两家人同时同地出发,以各自的速度匀速行驶,出发一段时间后,小明家因故停下来休息了15分钟,为了尽快追上小亮家,小明家提高速度后仍保持匀速行驶(加速的时间忽略不计),小明家追上小亮家后以提高后的速度直到景区,小亮家保持原速,如图是小明家、小亮家两车之间的距离s(km)与出发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则小明家比小亮家早到景区6分钟.【解答】解:设出发时小明家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小亮家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且a >b,由题意得:0.8(a﹣b)=8,a=b+10,小明家因故停下来休息了15分钟,可知A(1.05,12),小亮的速度为:=80(千米/小时),∴小明家的速度是90千米/小时,设小明加速后的速度为m千米/小时,根据题意得:×80=(﹣1.05)m+0.8×90,m=100,﹣﹣1.05,=0.1(小时),=6(分),即小明家比小亮家早到景区6分钟.10.华师大一附中是各地中学生游学的向往之地,现有一组游学小分队从武汉站下车,计划骑自行车从武汉站到华中师大一附中,出发一段时间后,发现有贵重物品落在了武汉站,于是安排小李骑自行车以原速返回,剩下的成员速度不变向华中师大一附中前进.小李取回物后,改乘出租车追赶车队(取物品、等车时间忽略不计),小李在追赶上自行车队后仍乘坐出租车,再行驶10分钟后遭遇堵车,在此期间,自行车队反超出租车.拥堵30分钟后交通恢复正常,出租车以原速开往华中师大一附中,最终出租车和自行车队同时到达设自行车队和小李行驶时间为t分钟,与武汉站距离s千米,s与t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从第二次相遇到出租车堵车结束,经过了22.5分钟.【解答】解:自行车速度8÷30=(千米/分钟),自行车到达终点用时为:20÷=75(分钟),出租车到达洪崖洞用时75﹣30﹣30=15(分钟);出租车速度20÷15=(千米/分钟),设自行车出发x分钟第一次相遇,根据题意得,解得=37.5,设第二次相遇时间为y,则,解得y=52.5,75﹣52﹣5=22.5(分钟).所以第二次相遇后,出租车还经过了22.5分钟到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程问题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三个量,三个关系”:这三个量就是:路程(s)、速度(v)、时间(t)三个关系:简单行程:路程=速度×时间相遇问题:路程与=速度与×时间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100 米的 A 、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其中甲的速度就是 2 米每秒,乙的速度就是 3 米每秒。
一只狗从 A 地出发,先以 6 米每秒的速度奔向乙,碰到乙后再掉头冲向甲,碰到甲之后再跑向乙,如此反复,直到甲、乙两人相遇。
问在此过程中狗一共跑了多少米?1.甲、已两个车站相距168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速度为36千米/小时,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速度为48千米/小时。
(1)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多少小时相遇?(2)慢车先开1小时,相向而行,快车开几小时与慢车相遇?2.甲、乙两人从同地出发前往某地。
甲步行,每小时走4公里,甲走了16公里后,乙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追赶甲,问乙出发后,几小时能追上甲?3.甲、乙两人练习50米短距离赛跑,甲每秒钟跑7米,乙每秒钟跑6、5米。
(1)几秒后,甲在乙前面2米?(2)如果甲让乙先跑4米,几秒可追上乙?4甲、乙两人在400米的环行形跑道上练习跑步,甲每秒跑5、5米,乙每秒跑4、5米。
a)乙先跑10米,甲再与乙同地、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首次相遇?b)乙先跑10米,甲再与乙同地,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首次相遇?c)甲、乙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长时间二人首次相遇?d)甲先跑10米,乙再与甲同地、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首次相遇?5、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水流速度就是3千米每小时,顺水航行需要2小时,逆水航行需要3小时,求两码头的之间的距离?6、甲、乙两人在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如果同向跑,每隔133分钟相遇一次,,如果反向跑,则每隔40秒相遇一次,已知甲比乙跑的快,求甲、乙两人的速度?7、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65千米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17、5千米每小时,乙的速度为15千米每小时,经过了几小时两人相距32、5千米?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
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
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思路: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意思就是:两车行的路程相差64千米。
有了路程差与速度差就可以求出相遇时间了为8小时。
其她计算就容易了。
2、小玲每分钟行100米,小平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与少年宫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1、快车与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两车相距7千米。
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思路:先计算快车3小时行120千米,再减去25千米就就是路程的一半,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则慢车行了63千米。
因此慢车的速度为21千米/小时。
2、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与家中出发,相向而行。
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
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1、甲乙二人上午8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
中午12时甲到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西村15千米处遇到乙。
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思路:先找到路程差,就可以求出相遇时间为5小时,则甲的速度就就是15÷(5-4)=15(千米/小时)。
两村相距就是15×4=60(千米)2、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每分钟走250米,乙每分钟走90米。
甲到达B 地后立即返回A地,在离B地3、2千米处相遇。
A、B两地之间相距多少千米?1、甲乙两队学生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4千米的速度,在两队之间不停地往返联络。
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
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思路:要求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就要求她的速度与时间。
速度就是已知的,时间就就是两队的相遇时间。
只要先求出相遇时间就可以了。
2、两支队伍从相距5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
通信员骑马以每小时16千米的速度在两支队伍之间不断往返联络。
已知一支队伍每小时行5千米,另一支队伍每小时行6千米,两队相遇时,通信员共行了多少千米?1、甲乙两车早上8时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到10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
两车继续行使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还就是112、5千米。
A、B两地之间相距多少千米?思路:从10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
两车继续行使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还就是112、5千米,说明在3小时内两车行驶225千米,则两车的速度与就是75千米。
甲乙两车早上8时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到10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
2小时内两车就行驶150千米,因此两地相距262、5千米。
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0千米,又行了3小时,两车又相距120千米。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中巴车每小时行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84千米,两车同时从相距60千米的两地同方向开出,且中巴车在前,求几小时后小轿车追上中巴车?思路:直接使用追击问题的计算公式即可:路程÷速度差=追击时间2、兄弟二人从100米的跑道的起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跑步,弟弟在前,每分钟跑120米,哥哥在后,每分钟跑140米。
几分钟后哥哥追上弟弟?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要行360千米,开始按计划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行驶,途中因汽车出故障修车2小时。
因为要按时到达乙地,修好车后必须每小时多行30千米。
问:汽车就是在离甲地多远处修车的?思路:途中修车用了2小时,汽车就少行了90千米,修车后为了按时到达,每小时多行了30千米,说明修车后汽车行了3小时,即修车后汽车行了225千米。
因此汽车就是在离甲地135千米处修车的。
2、小王家离工厂3千米,她每天骑车以每分钟200米的速度上班,正好准时到达,有一天,她出发几分钟后,因遇熟人停车2分钟,为了准时到厂,后面的路必须每分钟多行100米,求小王就是在离工厂多远处遇到熟人的?1、甲骑车、乙跑步,二人同时从一点出发沿着长4千米的环形公路同方向进行晨练,出发后10分钟,甲便从乙身后追上了乙,已知两人的速度与就是每分钟行700米,求甲乙二人的速度各就是多少?思路:根据甲骑车、乙跑步,二人同时从一点出发沿着长4千米的环形公路同方向进行晨练,出发后10分钟,甲便从乙身后追上了乙,可以计算两人的速度差就是400米。
以后的计算就简单了。
2、爸爸与小明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相同方向在环形跑道上跑步,爸爸每分钟跑150米,小明每分钟跑120米,如果跑道全长900米,问至少经过几分钟爸爸从小明身后追上小明?1、甲乙丙三人都从A地到B地,早晨6时,甲乙二人一起从A地出发,甲每小时走5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
丙上午8时才从A地出发,傍晚6时,甲与丙同时到达B地。
问丙什么时候追上乙?思路:甲比丙先行2小时,就先行了10千米,10小时后同时到达,说明丙每小时比甲多行1千米,则丙的速度就是每小时行6千米,乙也比并先行2小时,则先行8千米,因此并只须4小时可追上乙。
也就就是在中午12时就追上了乙。
2、客车、货车与小轿车都从A地出发到B地,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2小时后,小轿车才从A地出发,12小时后,小轿车追上了客车,问小轿车在出发后几小时追上了货车?1、甲乙丙三人步行的速度分别就是每分钟100米、90米与75米。
甲在公路上A处,乙丙同在公路上B处,三人同时出发,甲与乙、丙相向而行。
甲与乙相遇3分钟后,甲与丙又相遇了。
求A、B之间的距离。
思路:甲与乙相遇后3分钟又能与丙相遇,说明这3分钟内甲与丙走的525米就就是甲与乙相遇时乙比丙多行的路程,则可计算甲乙相遇的时间就是525÷(90-75)=35(分钟),A、B之间的距离就就是(100+90)×35=6650(米)。
2、甲乙丙三人行走的速度分别就是每分钟60米、80米与100米。
甲乙两人在B地,丙在A地与甲乙二人同时同向而行,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
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20千米。
到乙地后又立即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返回甲地,往返一次共用了7、5小时。
求甲乙两地之间相距多少千米?思路:1、可用方程解答。
2、也可先计算平均速度,假设两地相距60千米,则时间与就是5小时,则平均速度就是24千米。
有了平均速度与共用的时间,即可计算两地的路程就是90千米。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送货,去时每小时行3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40千米。
往返一次共用8小时45分。
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一个通信员骑自行车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信送到某地。
每小时走15千米可早到0、4小时,如果每小时走12千米就要迟到0、25小时。
她去某地的路程有多远?思路:1、可用方程计算,设规定时间为x小时。
2、先计算两次所行的路程差,用路程差除以速度差等于规定时间,有了规定时间,计算就简单了。
2、小李有乡里到县城开会,每小时行4千米,到预定时间时,离县城还有1、5千米。
如果小李每小时走5、5千米,到预定时间时,又会多走4、5千米。
乡里到县城有多少千米?1、东西两地相距5400米,甲乙从东地,丙从西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甲每分钟行55米,乙每分钟行60米,丙每分钟行70米,多少分钟后乙正好走到甲、丙两人的中间。
思路:1、可用方程计算,设所用时间为x分钟。
2、用算术方法较难。
2、ABC三地在一条直线上,A B C ,AB两地相距2千米,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向C地行走,甲每分钟走35米,乙每分钟走45米,经过几分钟B地在甲乙两人的中点处?1、快慢两车同时从A地到B地,快车每小时行54千米,慢车每小时行48千米。
途中快车因故停了3小时。
结果两车同时到达B地。
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思路:1、可用方程解答,设快车行了x小时;2、途中快车因故停了3小时,说明慢车多行了3小时,这样144千米就就是两车的路程差,有了路程差与速度差,就计算出快车的时间(相遇时间)。
两地的路程就是1296千米。
2、甲每分钟行120米,乙每分钟行80米,二人同时从A店去B店,当乙到达B店时,甲已在B店停留了2分钟。
AB两店之间相距多少米?1、一位同学在36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跑了一圈,已知她前一半时间每秒跑5米,后一半时间每秒跑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