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生技术中鸭的生产与利用

合集下载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摘要】稻鸭共生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在稻田中引入鸭群,实现稻田与鸭子的共生共赢。

该模式目前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稻鸭共生不仅可以提高稻田的产量和质量,还能有效控制害虫和杂草,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生产技术方面,种植者需要合理配置鸭子数量、品种和管理方式,确保稻鸭共生模式的有效运转。

稻鸭共生对环境的影响较小,适用范围广泛,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未来,稻鸭共生有望成为一种可持续推广的农业生产方式,为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带来新的希望。

稻鸭共生的潜力和可持续性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关键词】稻鸭共生、优点、生产技术、环境影响、适用范围、未来发展、潜力、可持续性、推广前景1. 引言1.1 稻鸭共生的定义稻鸭共生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指将水稻种植与鸭的养殖相结合,通过鸭在稻田中觅食、捕食害虫,同时通过粪便和运动活动促进水稻生长,达到增产减害的效果。

稻鸭共生是一种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创新耕作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稻鸭共生模式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通过稻鸭共生,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生产力,还可以促进农业健康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农产品,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贡献力量。

稻鸭共生是一种可持续的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将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稻鸭共生的现状稻鸭共生是一种集农作物种植和家禽饲养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方式。

目前,我国稻鸭共生的现状并不是很普及,但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推广并取得一定成效。

例如在江西省、湖南省等重要水稻产区,已经有大量农户开始尝试稻鸭共生种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一些科研机构和大型农场也开始进行稻鸭共生的试验和推广,以期能够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生态效益。

虽然稻鸭共生的现状还不够普及,但随着人们对生态友好型农业模式的认可和需求增加,相信稻鸭共生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广阔。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一、稻鸭共生的优点1. 生态环境友好稻鸭共生利用了鸭子天生的觅食习性和在水中觅食行为,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起到了生物防治的效果。

通过鸭子在稻田中觅食,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的污染程度,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质量和稻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度。

2. 提高生产效益稻鸭共生不仅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鸭子在稻田中觅食的同时还可以使土壤得到松动,促进氧气的渗透和水分的保持,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据统计数据显示,与传统栽培方式相比,采用稻鸭共生方法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约10%以上。

3. 多样化农产品在稻鸭共生的生产模式中,鸭子不仅可以起到除草和防虫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供禽肉和鸭蛋,使农业生产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可以生产水稻外,还可以增加鸭肉和鸭蛋等农产品的收益,提升农村经济效益。

4. 保护生态多样性通过稻鸭共生的种植模式,能够提高田间生物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减少水田中的害虫和病虫的发生,使得生态环境更加的平衡和稳定。

二、稻鸭共生的生产技术1. 选择适合的品种在进行稻鸭共生的种植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和鸭子品种。

水稻品种应该选择适宜的耐淹、耐倒的早熟和中熟水稻品种,鸭子品种应该选择适合水田放养的鸭子。

在实际种植中选择品种时需兼顾稻鸭的相互配合。

2. 合理的放养组织在农业生产中,稻鸭共生是一种多元共生的模式。

在进行放养时,需要合理的安排鸭子的放养密度和方法,避免过多的鸭子造成水稻苗圃踩踏、损害水稻根系等问题。

应在晚稻插秧后2~3天,自然干地放入干净的水田中,环形排列等放养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水稻的损害。

3. 科学的管理技术在进行稻鸭共生的生产过程中,还需要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保障稻鸭共生模式的效果和效益。

在农田管理上,要做好水田的水肥一体化管理,以确保水稻的生长,同时合理的施用有机肥和微量元素,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稻鸭共作模式的原理

稻鸭共作模式的原理

稻鸭共作模式的原理稻鸭共作模式是指在稻田中同时种植稻米和鸭子,让鸭子在稻田中自由活动,消灭害虫、杂草等,从而实现双重效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平衡理论:作为一种生态农业模式的稻鸭共作,其原理首先与生态平衡理论密不可分。

生态平衡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物种都在相互作用中维持着复杂的平衡状态,而一旦其中某一物种数量失衡,就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在稻鸭共作模式中,鸭子作为上游环节,通过食用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等,使得稻田中的生态平衡得以恢复。

2.协同作用理论:稻鸭共作模式中,鸭子和稻米之间利用协同作用产生双重效益。

通过鸭子在稻田中的活动,可以达到消灭稻田中害虫的目的,同时还能促进土壤中的微生物,并将大量的粪便排放在稻田中,使得其成为了一种天然的肥料,来提高稻米的品质和产量。

3.资源综合利用理论:稻鸭共作模式中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利用场地和资源丰富。

一方面能够节省稻米种植过程中对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少人力投入和经济成本等,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的可持续和经济效益更高。

4. 养殖技术理论:稻鸭共作模式需要适宜的饲养技术,它可以有效地防止稻田中的害虫数量和杂草生长,而成为了一种自然有机的农业生产模式。

不仅是经济效益更高,而且它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成就生态农业。

稻鸭共作需要适宜的种植技术和养殖管理,is an ecological agriculturetha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itigating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exploitative farming practices, while improving both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rice production.综上所述,稻鸭共作模式的原理包括生态平衡、协同作用、资源综合利用和养殖技术等方面,这些理论都通过将动物放养在稻田中,与稻米进行互动,从而实现了高效的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推广。

适合稻鸭共生技术鸭的品种及作用

适合稻鸭共生技术鸭的品种及作用

适合稻鸭共生技术鸭的品种及作用摘要介绍了适合稻鸭共生技术鸭的品种及鸭子在稻鸭共生中的作用。

关键词稻鸭共生;品种;作用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就是按一定的密度栽插秧活棵后,将雏鸭一天24 h都放入稻田,通过提供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在稻田里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分蘖生长,产生中耕浑水增氧的效果,利用鸭粪作为高效有机肥料,以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减少和不用无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的目的。

1 适合稻鸭共生技术鸭的品种鸭起源于野鸭,由野鸭中的绿头鸭和斑嘴鸭驯养而来。

它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为:嬉水性、杂食性、集群性、警惕性和夜行性等。

粗饲料、软体动物、昆虫、植物(植株、籽实、根、块茎)等鸭都喜食。

鸭的运动量大,食量也很大,一般可采食其体重5%~10%的食物。

鸭在田间为了觅食会到处乱-窜,只要田间有水的地方,鸭都会跑到,且善于在浅水淤泥中虑食。

鸭的品种按生产用途分为:肉用型,如北京鸭、樱桃谷鸭等;肉蛋兼用型,如高邮鸭、昆山鸭和建昌鸭等;蛋用型,如绍兴鸭,金定鸭、攸县鸭和巢湖麻鸭等。

按体型分大、中、小3种类型,肉鸭一般体型较大,当地杂交鸭、兼用型或蛋用鸭一般体型较小。

根据鸭子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来选择稻鸭共生技术中鸭子品种。

稻鸭共生种养技术强调的是水稻和鸭子两者要共生共长,互惠互利,所以应优先选用体型小、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活力强、田间活动时间长、活动量大、嗜食野生生物和肉质优等役用功能较强的肉蛋兼用型、蛋用型或杂交鸭作为首选品种。

如江苏高邮鸭、江西红毛鸭、四川建昌鸭和浙江、湖南、江西、福建的麻鸭等;而体型过大的鸭品种,会吃秧或压倒、压死秧苗,而且体型大的肉鸭不善于运动,不适合在稻鸭共生技术中应用。

稻鸭共生对鸭子要求是中小体型、抗逆性好、生活力强、繁殖力强、善活动、喜食野生植物,同时能生产出高品质的鸭肉。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稻鸭共生是一种生态友好的稻田种植方式,它将稻田和鸭子的养殖有机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稻米的品质。

下面就来浅谈一下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相应的生产技术。

稻鸭共生具有很好的防治害虫的效果。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有害昆虫是稻米生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它们会给稻米带来很大的损害。

而鸭子尤其擅长吃昆虫,尤其是田鼠、蚯蚓等捕食这些害虫。

引入鸭子可以有效减少害虫的数量,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

稻鸭共生可以提高农田的肥力。

鸭子不仅是害虫的天敌,也是杂草的天敌。

杂草是稻田生产中的另一个大问题,它会抢夺水分、养分和阳光等资源,给水稻生长带来很大困扰。

而鸭子会吃杂草,从而减轻了杂草带来的压力,保持了稻田的良好产量。

鸭子可以帮助分解稻田中的秸秆,提供有机肥料,增加土壤养分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稻鸭共生可以节约劳动力和食品资源。

传统的稻田管理工作非常繁重,需要耕地、播种、喷药、除草等一系列操作。

而鸭子可以在稻田中自由觅食,同时也为稻田提供了有机肥料,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压力。

稻鸭共生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田的经济效益。

稻鸭共生也有助于改善稻米的品质。

鸭子在稻田中捕食昆虫和杂草的也会吃一些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食物链。

这种食物链有助于增加稻米的营养成分,提高米质的粘性和口感,让稻米更加美味可口。

在实施稻鸭共生的生产技术方面,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稻鸭组合。

一般来说,选择体型较小、捕食昆虫和杂草能力较强的鸭种品种,如澄波鸭、翠峰鸭等。

要合理控制稻田的水位和鸭子数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要合理安排稻田和鸭圈的布局。

稻田和鸭圈之间应设置适当的隔离带,以防止鸭子损害稻田和稻穗。

要保持稻田的湿润度,适时灌溉,提供充足的水源供鸭子饮用。

需要注意合理的饲养管理。

鸭子在稻田中吃食一部分是有益的,但过量进食会对稻田造成损害。

要合理安排鸭子的进食时间和区域,避免鸭子过度捕食稻田。

稻鸭共生综合种养小田块养鸭技术要点

稻鸭共生综合种养小田块养鸭技术要点

稻鸭共生综合种养小田块养鸭技术要点稻鸭共生涉及到水稻种植和养鸭生产两大技术环节,作为稻鸭共生的养鸭生产,既有一般养鸭生产的特点,也有与其不同之处,现作一简要介绍。

1、田块的选择和建设选择无污染、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田块作为稻鸭共生综合种养单元,稻田面积2亩以上。

稻鸭共生宜在人工栽插、机插、机播等种植方式的田块进行,人工直播田块不适合稻鸭共生。

田埂:为了使稻田能灌10厘米深的水,田埂高必须达20厘米,并在适宜位置加宽成100厘米,便于建鸭棚和鸭子休息。

丰产沟:每个种养单元需留丰产沟,沟宽35厘米、深30厘米、长3~5米,并经常保持有水,以利鸭群嬉水,如田边有水沟或水塘鸭可随意进入,则不需另开丰产沟。

秧苗行株距:水稻宜宽行窄距栽培。

行距7.5寸以上,株距5寸以上。

2、养鸭设施设置防护网:确定养鸭的田块,每亩按2.5公斤尼龙网在田边围80厘米高的围网,以防鸭逃跑和天敌进入稻田,围网的网孔以不大于2×2厘米为好。

每隔1.5~2米插一支杆固定围网。

搭建简易鸭棚:在田边选一地势高燥的地方搭建塑料大棚式鸭棚,高1.5米,按每平方养鸭10只及实际地形决定鸭棚的长和宽,用木条或竹条钉制,棚顶盖稻草隔热,地面垫稻草防潮湿。

3、鸭的品种选择和育雏稻鸭共生的鸭品种选择抗病力强、肉质好、产蛋多、善于运动等地方麻鸭,如绍鸭、半番鸭、媒鸭等。

一般秧苗栽插时即引种育雏。

30~50只小群饲养可用纸箱育雏,选一封闭性较好的大纸箱,灯泡取暖。

相邻农户可利用旧房搭建小温室集中育雏,采用红外线灯或煤炉升温,煤炉升温时须用导烟管将废气排出舍外。

也可委托养鸭专业户育雏。

4、入田时间、密度和鸭群驯导入田时间和密度:10~20日龄的苗鸭最适放入稻田。

移栽田稻活棵5天后,机直播田在水稻5叶期以后,鸭可入田。

每亩放养15只左右为宜。

放鸭时间宜选择晴天上午9:00~10:00为宜,如果遇雨天,可适当提前或推后1~2天。

鸭群驯导:雏鸭自舍饲育雏开始,每次喂料时吹口哨或固定敲击声音、播放音乐等,训练呼之即来的习性,以便后期入田管理。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趋势。

在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中,稻鸭共生系统是一种先进、高效、环保的生产方式,以其独特的生态效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特点、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1. 生态可持续性稻鸭共生系统是一种以自然生态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模仿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将生态农业和农业生产有机结合。

在这种系统中,稻田同时作为鸭类的栖息地,鸭类在稻田中觅食杂草、害虫和杀菌,为稻田带来一些生态效益。

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单一种植方式更加生态可持续,可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 资源利用综合性稻鸭共生系统将稻田和养鸭业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稻田提供养分和生长空间给鸭类,同时鸭类帮助稻田抑制杂草生长,清除害虫,使农田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

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3. 产品质量优良稻鸭共生系统在生产方式上更加接近自然,没有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农田的水质和土壤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稻鸭共生系统所生产的农产品更加健康、天然、无公害,符合现代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

1. 水稻质量高在稻鸭共生系统下,鸭类在稻田内觅食杂草和害虫,促进稻田内的生态平衡,稻株生长更加健壮,水稻质量更高。

相较于传统的农田管理方式,稻鸭共生系统生产的水稻更加自然、健康。

2. 降低生产成本稻鸭共生系统有效地利用了资源,减少了对于农药、化肥等化学品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鸭类在稻田中觅食并排泄,为农田提供了有机肥料,降低了土壤的养分流失,进一步减少了农田的成本。

稻鸭共生系统充分利用了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使得农田的资源利用效益更高。

养鸭业和稻田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更完整、更有机的生产系统。

三、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1. 科技化改造稻鸭共生系统的管理方式相对于传统农业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摘要】稻鸭共生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在稻田中放养鸭子,利用鸭子吃害虫、杂草和杂菜来实现稻田的生态平衡。

稻鸭共生有多种优点,比如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稻田土壤养分,降低生产成本。

这种种养方式也能够增加稻田的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污染。

在生产技术方面,主要包括鸭子的养殖管理、喂食和饮水、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技术。

还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定稻鸭共生的管理方法,确保稻鸭共生的效益最大化。

通过稻鸭共生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可以增加稻田的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可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稻鸭共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稻鸭共生、优点、生产技术、管理方法、效益、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稻鸭共生是一种传统的农田生态系统,也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种植方式是稻田里同时种植水稻和放养鸭子,在这种生态系统中,水稻和鸭子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稻鸭共生不仅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提高农田的生态系统功能,增加农田的生产力。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手段,稻鸭共生可以有效地促进水稻的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同时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的氮、磷、钾等养分的利用率。

稻鸭共生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将对稻鸭共生的含义、优点、生产技术、管理方法和效益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农田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稻鸭共生的含义稻鸭共生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指的是在稻田中同时种植稻谷和放养水禽,如鸭子。

稻鸭共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鸭子在稻田中觅食的起到清除害虫、杂草的作用,实现农田的生态调节和有机农业生产。

稻鸭共生的核心理念是“生物多样性利用”,通过鸭子在稻田中的觅食活动,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的环境污染。

鸭子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及效果分析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及效果分析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及效果分析摘要从前期准备工作、鸭生产与利用、水稻栽插与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分析了其主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促进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效果中图分类号 s511;s8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307-012012年4月,笔者作为安徽省第5批选派干部被安排到宿松县高岭乡姚圩村挂职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主抓稻鸭共生基地建设,2012年示范面积133.33 hm2,养鸭2万羽。

通过经历的实践和思考,总结了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其主要目的是生产优质大米和鸭产品,它不同于传统的稻田养鸭,其定义可理解为:将秧苗按一定密度栽插,活棵后将鸭全天放入稻田,鸭吃草吃虫并在田间不断活动,产生中耕浑水增氧效果,刺激水稻分蘖生长,鸭粪肥田,动植物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共生环境,各得其所,互利双赢,达到降低养鸭成本、提高水稻产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资金投入的目的,使产出的大米和鸭产品更加优质[1-4]。

现将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及效果分析总结如下。

1 前期准备工作1.1 田块选择要求田块平整规则,最好集中连片,远离集镇,环境比较安静,蓄水保水功能较好,水、电、路畅通,排灌自成体系,且不受周围田块用水、施肥、用药的影响,水质较好,符合灌溉养殖用水标准,不宜选用砂土田、漏水田,1个放养小区的面积以0.67 hm2为宜。

1.2 合理安排种养时间本技术中,稻鸭共生时间一般为60~70 d,秧苗活棵后鸭苗入田,水稻抽穗开始灌浆后鸭会啄食稻穗,应及时将鸭收起,水稻继续灌浆,直至收割。

从图1可以看出,水稻育秧和鸭孵化的起始时间基本同步。

1.3 建简易鸭棚,架设防护网由于雏鸭被毛不全,抗寒能力差,不能长时间呆在水中,为了给雏鸭提供吃料、休息、避风雨场所,每100只鸭安排1个简易棚,面积约为2.4 m2,高度以饲养员能在棚内投料为宜。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稻鸭共生是指在稻田中同时饲养鸭子和种植稻谷,这种种养方式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稻鸭共生能够增加农田的产量和效益。

鸭子可以食用田间杂草和害虫,减少稻田里的杂草
和害虫数量,保护作物,同时鸭粪也能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增加作物产量和品质。

其次,稻鸭共生是一种环保的种养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不需要化肥和农药,不会污染土壤和
水源,更加符合生态农业的理念,有利于保护环境。

此外,稻鸭共生也能为农户提供额外
的经济收入,不仅可以出售鸭子和鸭蛋,还可以增加地产业的利润。

稻鸭共生的生产技术也十分重要。

一方面,需要选择适合饲养的鸭子品种,一般来说
应选用能够适应稻田环境及天气的鸭种,如斑鸭、片嘴鸭等。

另一方面,应合理设计农田,将稻田分成若干个区域,留出足够的空间供鸭子活动,同时种植适合稻鸭共生的水稻品种。

为了更好地让鸭子利用田间杂草和害虫,可以采取轮作制度,在不同的作物周期里,将不
同的作物种植在一个区域里。

此外,应加强对稻鸭共生的管理,在饲养上合理控制鸭子数量,避免鸭子过多导致稻田受损;在喂养上,应根据季节及生长阶段,制定不同的饲料配方,保证鸭子的营养需要;在疾病防治上,应加强预防和治疗,减少疾病对生产造成的影响。

总之,稻鸭共生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种养方式,具有提高产量、环保、经济效益等优点,在实践中需要引入科学技术,进行合理设计和管理,才能发挥出较好的效果。

稻鸭共生技术中鸭饲养管理技术

稻鸭共生技术中鸭饲养管理技术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就是在秧栽插活棵后,将雏 鸭一天 24 h 都放入稻田,营造稻鸭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 境; 利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 利用鸭 在稻田里不间断的蹬踏、游走活动,刺激水稻分蘖生长,产生 中耕浑水的效果; 利用鸭的粪便排泄物作为稻田的有机肥 料。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刺激生长,稻田为鸭 子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 得益彰。最后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减少或不 使用有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 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的目的。 1 稻鸭共生中鸭子的生态效果
稻鸭共生的实质是,以水稻的优质安全生产为主,以鸭 子为水稻提供多项田间作业,能够同时生产优质稻米和优质 鸭肉的两种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因此,在稻鸭共生系统 中鸭子承担了多个生产活动,其产生的生态效果也是多方 面的。 1. 1 控制田间杂草 稻田杂草种类繁多,我国稻田杂草就 有 200 多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 20 多种。杂草通常比稻株 发芽快,吸水和吸收营养较早,群体形成早,以不同方式干扰 水稻生长。鸭子与水稻的共作时间在 60 ~ 70 d,在此期间约 75% ~ 80% 的杂草群体出苗,对水稻危害大。但在鸭子的控 制下无法长大。鸭子首先是嘴脚并用采食,铲除不断孳生的 杂草、块茎及种子; 其次是鸭子的反复践踏活动将杂草及种 子踩入泥土,破坏杂草根系,使杂草难以正常生长; 第三是鸭 子的持续活动搅浑了田水,透光性降低阻碍了杂草的光合作 用,抑制其生长。实践证明,鸭子对稻田杂草的控草效果达 到 90% 以上,比常规稻作提高 40% 以上。 1. 2 防除水稻病虫 鸭子喜欢吃昆虫和水生小动物,能消 灭稻飞虱、稻叶蝉、稻象甲、福寿螺等。据调查,一只 400 ~ 450 g 的雏鸭,1 h 可采食 86 ~ 99 头害虫,种类达 14 种以上; 此外,鸭胃解剖表时,一只鸭捕食到的昆虫有 417 ~ 1 033 头, 鸭子的这种出色捕食能力是其他天敌难以企及的。由于鸭 子的不间断 活 动,除 虫 灭 草,吃 掉 水 稻 部 分 黄 叶,破 坏 了 稻 瘟、白叶枯、纹 枯 等 病 菌 的 生 长 环 境,有 效 地 控 制 了 病 害 寄 主,提高了植株的抗病性,较好地控制了灰飞虱、黑尾叶蝉、 纹枯病的发生。 1. 3 提高稻田肥力 鸭子的排泄物几乎全部排放到了稻 田,而且其排泄物是养分丰富的有机肥。据测定,1 只鸭子在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稻鸭共生是一种可以同时种植稻谷和鸭子的生产技术,它在农业方面有很大优点。

本文将会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介绍稻鸭共生的优点以及相对应的生产技术。

第一,增强农田的生态环境传统的稻田种植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在不被正确使用的情况下会污染土壤、水源以及空气等环境,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而稻鸭共生却是一个自然生态的种植方法,其本身就能够使农田的生态环境得到提升。

鸭子作为优质的肉食动物,能够在农田中帮助消除一部分的害虫,从而减少了农民使用化学农药的需求。

另外,鸭粪也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它可以帮助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耕地的产量。

同时,鸭子可以帮助土壤松土、排华以及保持水分,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增强农田的生态环境。

第二,提高农作物的质量稻鸭共生不仅仅对生态环境有好处,对于农作物的质量也会有很大提升。

鸭子在农田中帮助消灭了害虫,使得农作物不再受到威胁,从而可以得到更好的生长环境。

同时,鸭子的活动也能够使得土壤更松软、更富有机质,这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

鸭子的粪便也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它比化学肥料更加适合植物的吸收,可以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鸭子通过在农田中活动,可以深入土壤根层,促进了埋藏在土壤深处的营养物质向表层的传输,为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更多养分。

而且鸭子会在水田中活动,这可以使得水田水质得到提升,同时让水边的植物得到更好的养分和光线。

第三,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稻鸭共生不仅仅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生态环境的提升,对于农民的经济收益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在传统的稻田种植方法中,农民需要大量购买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品,而这些物品的价格一般都比较昂贵,给农民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而在稻鸭共生的种植方法中,农民不用购买这些化学品,可以节省很多开支,同时鸭子的活动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

另外,稻鸭共生可以使得农田的产量有所提高,这也可以使得农民的收益增加。

稻鸭共生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想要实现稻鸭共生,农民需要有一些技术的支持。

稻鸭共生技术规程

稻鸭共生技术规程

稻鸭共生技术规程
稻鸭共生技术是一种农业种植技术,通过种植稻田同时养殖鸭子,相互共生,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下面是稻鸭共生技术的一些规程:
1. 稻鸭配置比例:稻田面积与鸭子数量的比例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一般可采取每亩稻田养殖鸭子20~50只的配置比例。

2. 稻鸭饲养管理:确保鸭子的饲养条件良好,养殖环境要干净、通风良好,饲料要均衡营养。

定期清理鸭舍,防止疾病传播。

3. 环境保护: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农药的滥用,以免对鸭子和稻田产生不良影响。

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减少化肥使用量。

4. 鸭子与稻田的互动:科学放养鸭子,让鸭子在稻田中自由觅食,其间可以起到除草、杀虫的作用,并可通过粪便起到施肥的作用,促进稻米的生长。

5. 控制鸭子的数量:合理控制鸭子的数量,避免鸭子过多造成稻田损害,并采取措施防止鸭子损食稻谷。

6. 种植适合的稻品种:选择适合与鸭子共生的稻品种,考虑稻谷的耐鸭性和鸭子的采食习性,以提高共生效果。

7. 定期监测:定期对共生稻田和鸭子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稻鸭共生技术规程的制定应根据具体的农田情况和鸭子的品种选择灵活调整,以确保实施效果。

同时,农民在实施稻鸭共生技术时,需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注重科学管理和经验总结,不断优化技术规程,提高稻鸭共生的效益。

“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

“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

“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稻鸭共生”是一种绿色生态、循环共赢的综合种养模式,是将出壳十天左右的雏鸭全天候放入稻田,它与我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稻鸭共生”技术改鸭子散养为围养,改白天放鸭为昼夜放鸭,将雏鸭放入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鸭子一直生活在稻田里,这样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的复合体系。

一、“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1、除虫效果: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

这样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实现有机物污染。

2、除草效果:鸭不停地在稻田里活动采食,能非常干净地除去稻田中的杂草和绿萍,完全可以代替有机稻田人工拔草,而且还比化学除草效果好。

3、培肥效果:鸭的粪便作为肥料,在施足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水稻移栽后基本不追施无机化肥和农药。

4、松土效果:鸭在稻田里不停地活动和游泳,产生浅淘疏松土壤及浑水效果,使稻田土壤松、均、透、熟。

水的搅拌使空气中的氧更易溶解水中,促进水稻生长。

搅拌泥土产生浑水,能有效抑制杂草发芽。

5、促进稻株发育:鸭在稻株间不停活动,鸭嘴不断在水稻植株上寻找食物,这种刺激能促进植株开张和分蘖,促使水稻植株发育成矮而壮的扇形株型,茎杆粗壮、根系发达、穗形变大,增加抗风及抗病能力,提高产量。

6、稻米和鸭肉产品品质得到提升由于有机水稻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使用除草剂,鸭群在水稻田里,捕食各种昆虫,采食田间幼嫩杂草和浮萍,饮用优质无污染的水源,有利于提高鸭肉品质和口味,增加了养殖效益。

鸭子在稻田里所排的粪便作为有机稻田的有机肥料,所产稻米品质好,口感佳。

7、经济效益显著“稻鸭共生”模式减少了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提高了稻米、鸭肉质量品质提高。

“稻鸭共生”的有机稻米是普通稻米价格的3-4倍,鸭子销售价格高出市场价格1/3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二、“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技术1、稻田的选择及围挡稻鸭共作应选择僻静、无污染、人为干扰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集中连片的田块为宜。

有机稻田养鸭技术简介(附图)

有机稻田养鸭技术简介(附图)

有机稻田养鸭技术简介(附图) 有机稻田养鸭技术简介(附图)
稻鸭共育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实用技术,稻田养鸭,不仅可以减轻病虫草害,鸭粪还能肥田。

有机稻田养鸭每亩以体重半斤左右12~15只为宜。

放养模式是早出晚归,即白天放养在稻田,夜晚回归到鸭棚,可在田间边角处搭建简易鸭棚,每个鸭棚以容纳150~200只成年鸭为宜。

稻田周围最好能用大岗眼的鱼网进行围栏。

鸭的品种以半番鸭为好。

鸭子田间放养技术:于4月上旬统一购回鸭苗,先在室内经过大约30天左右的人工饲养,当鸭子长到半斤左右,5月中旬入田即早稻抛秧(或插秧)后15~20天,待水稻秧苗返青后。

鸭子放入大田后,每天可适当补充饲料,让鸭子处于半饥饿状态。

这样鸭子既不会挨饿又会外出觅食,抓虫吃草;疫病防治:鸭子下田前要集中打一次疫苗,鸭棚、喂料盒、盛水器等保持清洁,饲养鸭子用的喂料盒可用25%来苏尔消毒,鸭棚用2%生石灰水消毒;适时收鸭,于6月上中旬水稻抽穗灌浆后,稻穗开始下垂的乳熟期之前,将鸭子收回,此时,鸭子长到3~斤,可以上市出售。

22。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是一种注重生态平衡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农业种植生产技术模式。

它是在常规的水稻生产模式上引入了鸭类的生态养殖,并且通过农田、水稻和鸭类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农田的生态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达到了绿色、廉价且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

本文将就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实施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主要是在水稻田中引入鸭类养殖,并借助鸭类的生态特性,和水稻相互作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这种技术的关键在于体现了生态循环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理念,即在农田中形成一种农田-鸭类-水稻的有机循环生态农业生产系统。

具体来说,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实施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稻-鸭类共生:水稻是一种水田作物,而鸭类则是一种能在水中生活的畜禽。

当把鸭类放养在水稻田中时,鸭类可以在水中觅食和活动,同时还可以帮助清理水田中的害虫和杂草,起到一种生物防治的作用。

鸭类排泄的粪便也成为了一种有机肥料,可以直接施用于水稻田,有助于增加水稻的养分含量,提高水稻产量。

1、生态环保: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强调了生态平衡和资源循环利用,通过鸭类的生态养殖,可以减少对农田的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了环保的目的。

2、资源综合利用: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中,农田、鸭类和水稻之间形成了一种有机循环系统,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鸭类可以利用水田中的自然资源,同时还可以为水稻田提供有机肥料,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3、经济效益: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成本,还可以增加水稻产量和品质,提高了农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4、改善种养结构: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实施,可以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调节种养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的养分含量,有利于农田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5、健康食品: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中产生的农产品,更健康、更安全、更有营养,对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有了保障。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稻鸭共生是一种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将鸭子放养在稻田中,达到稻田和鸭子之间双向
的互利共生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许多优点。

首先,稻鸭共生能够有效地控制害虫和杂草,减少了农药使用的量。

鸭子可以吃掉稻
田中的螺、虫、蚊子等害虫,大大降低虫害发生的频率。

同时,鸭子还可以吃掉稻田中的
杂草,减少了农民人工除草的劳动强度。

其次,稻鸭共生可以增加稻田的产量和农民的收益。

鸭子会在稻田中散步,踩实水田
底部的泥土,促进水田的透气性和排水性,进而促进了稻田的生长。

另外,鸭子在稻田中
排泄的粪便也为水稻提供了养分,加速了稻田的生长速度。

由此产生的高产量将增加农民
的收入。

此外,稻鸭共生模式还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鸭子吃掉的害虫和杂草,减少了
化学农药和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

在稻鸭共生模式下,鸭子在稻田中游泳,促进了水稻生
态系统的平衡,提升了稻田的生态质量。

在生产技术方面,稻鸭共生需要农民具备一些专业技能和经验。

农民需要在水稻生长
的高峰期将鸭子放入田间,控制鸭群的数量和领地范围,以免对水稻生长造成过度损害。

同时,农民还需要为鸭子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以确保其生长健康。

农民还需要对鸭子的
饲养密度、深水度和出入口等因素进行科学控制,以达到优化产量和质量的最佳效果。

总之,稻鸭共生模式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够促进环境友好、高效生产的模式,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生产的效益。

因此,稻鸭共生模式应逐步推广,并加强对农民
技能与知识的培训,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科技化。

稻鸭共作技术

稻鸭共作技术

稻鸭共作技术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雏鸭放人稻田,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最后连鸭本身也可以食用。

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无公害、安全的大米和鸭肉,所以稻鸭共作技术是一种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

稻鸭共作技术与中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将雏鸭放人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

稻鸭共作具有五大优点:一、除草根据鸭的特性,它喜欢吃禾本科以外的植物和水面浮生杂草,但有时也吃幼嫩的禾本科植物。

同时,鸭在稻田里的活动过程中,它的嘴和脚还能起到除草的作用。

鸭能够比较干净地除去稻田中的杂草。

二、除虫鸭非常喜欢吃昆虫类和水生小动物,能基本消灭掉稻田里的稻飞虱、稻蝽象、稻象甲、稻纵卷叶螟等害虫。

这种除虫效果与使用杀虫剂有相同的功效。

三、增肥稻鸭共作时期内,一只鸭排泄在稻田里的粪便约l0公斤,相当于:氮47克,磷70克,钾31克。

每50平方米放养1只鸭,所排泄的粪便足够稻田的追肥了。

四、中耕浑水鸭在稻田里不停地活动和游泳,产生中耕浑水效果。

水的搅拌使空气中的氧更容易溶解于水中,促进水稻的生长;泥土的搅拌产生浑水效果,会抑制杂草的发芽。

五、促进稻株发育鸭在稻株间不停地活动,鸭嘴不断地在水稻植株上寻找食物,这种刺激能促进植株开张和分蘖,促使水稻植株发育成矮而壮的扇形健康株型,增加抵御强风的能力。

那么,稻鸭共作中,养鸭技术如下:一、鸭品种选择一般选择野鸭和家鸭的杂交品种,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体型的鸭品种。

为避免鸭吃秧苗和压苗情况,注意培育体形较小的品种。

鸭放人稻田的时候,以晴天为宜;寒冷的天气会使鸭体温下降衰弱而死的情况发生,这时应尽早将弱小的雏鸭带回家进行保温处理。

二、防强光暴雨为了防止强光照射和暴雨,在稻田的一角为鸭修建一个简易的栖息场所。

稻田养鸭是利用水稻和鸭子之间的什么关系,稻田养鸭有什么好处

稻田养鸭是利用水稻和鸭子之间的什么关系,稻田养鸭有什么好处

稻田养鸭是利用水稻和鸭子之间的什么关系,稻田养鸭有什么好处回答稻田养鸭是利用水稻和鸭子之间环境关系和食物链的关系,在稻田养鸭被称为“稻鸭农法”。

水稻插秧后,将稻田四周围起来,防止黄鼠狼、猫、狗等进入,并在稻田一角为鸭修建一个简易的栖息场所,以防强光和暴雨等侵袭。

插秧1-2周秧苗成活后,即可将1-2周龄的雏鸭放入稻田养殖,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中。

一、稻田养鸭是利用水稻和鸭子之间的什么关系1、稻田养鸭主要是利用水稻和鸭子之间的环境关系和食物链关系,稻田养鸭也被称为稻鸭农法。

也就是利用鸭子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同时按摩、疏松土壤,刺激水稻植株进行分蘖,产生浑水肥田的效果,这样可以实现水稻纯绿色生产,能有效提高水稻有机化程度。

2、水稻插秧后,可以将稻田四周全部围起来,这样能防止黄鼠狼、猫、狗等动物进入。

然后在稻田一角为鸭修建一个简易的栖息场所,这样可以防止强光和暴雨侵袭。

为了避免鸭吃秧苗和压苗,一般可以选用体型较小的鸭进行稻田养殖,有条件的还可以选择野鸭和家鸭的杂交种,养殖效果比较好。

3、一般插秧1-2周秧苗成活后,就可以将1-2周龄的雏鸭放入稻田进行养殖,不管白天和夜晚,鸭都要一直生活在稻田里面。

由于鸭子喜欢吃稻穗,所以在水稻抽穗时可以及时的将鸭从稻田里收回,早期栽秧时每亩稻田放养6-7只雏鸭即可,后期每亩稻田放养7-13只左右。

二、稻田养鸭有什么好处1、提高产量由于鸭子经常在水稻田里面行走,这样会对水稻产生摩擦,可以提升水稻的成穗率,提高水稻产量,使用这种方式种出来的水稻价格也会比较高。

2、土壤更透气鸭子一直在水稻田里面活动不断踩踏表面的泥土,可以让土壤变的更加通透,还能让土壤里面的含氧量更高,这样对于水稻根系的生长有很大好处。

3、利于培土(1)鸭子在活动时,可以把土壤踩向水稻那一边,这样就能起到培土的作用。

(2)种植水稻一般要预防倒伏的情况,但是稻田养鸭就可以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有利于培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鸭共生技术中鸭的生产与利用汪丽(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摘要鸭品种的选择、鸭的孵化、育雏技术、鸭在稻田中的饲养管理等方面探讨了稻鸭共生技术中鸭的生产与利用技术。

关键词稻;鸭;共生;生产;利用中图分类号S8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10-1160-02作者简介汪丽(1962-),女,安徽六安人,副研究员,从事畜牧兽医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2-09-06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即在秧栽插活棵后,将雏鸭一天24h 都放入稻田,通过提供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在稻田里不间断的蹬踏、游走活动刺激水稻分蘖生长,产生中耕浑水的效果,利用鸭的排泄物粪便作为有机肥料,以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减少或不使用无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的目的。

1鸭品种的选择家鸭起源于野鸭,由野鸭中的绿头鸭和斑嘴鸭驯养而来。

家鸭的品种按生产用途可分为肉用型,如北京鸭、樱桃谷鸭等;肉蛋兼用型,如高邮鸭、昆山鸭和建昌鸭等;蛋用型,如绍兴鸭、金定鸭、攸县鸭和巢湖麻鸭等。

按体型分大、中、小3种类型,肉鸭一般体型较大,当地杂交鸭、兼用型或蛋用鸭一般体型较小。

如鸭的体型过大,会吃秧或压倒、压死秧苗,且体型大的肉鸭不善于运动,不适合在该技术中应用。

稻鸭共生对鸭子要求是中小体型、抗逆性好、生活力强、繁殖力强、善活动、喜食野生植物,同时能生产出高品质的鸭肉。

和当地鸭杂交后的杂交鸭、兼用型鸭和蛋用鸭可直接应用于稻鸭共生。

考虑到农民养鸭的经济利益,结合该项技术要求,也可选用体形稍大点的杂交肉用鸭。

同时,也可利用我国丰富的鸭品种资源,应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出更适合稻鸭共生要求的鸭品种。

2鸭的孵化稻鸭共生种蛋的入孵时间为水稻的栽插时间向前推28ʃ1d ,种蛋必须来源于健康的、通过免疫接种的种鸭群。

由于稻鸭共生所需苗鸭的数量较多,一般都采用机械孵化或摊床孵化。

2.1温度大型立体孵化机用恒温孵化,1 25d 为37.5C 、26 28d 为36.4 37ħ;小型孵化厂和孵房可采用变温孵化法。

由于5月中旬到6月中旬,气温适宜,机内温度可设定在1 6d 为38ħ,7 14d 为37.8ħ,15 20d 为37.5ħ,21 25d 为37.2ħ,26 28d 为36.6ħ,并结合胚胎发育情况看胎施温。

2.2湿度机内湿度按“两头高、中间低”的原则设定,即在孵化初期为70% 75%,孵化中期为60% 65%,孵化后期为70% 75%。

2.3翻蛋机内翻蛋系统可设定在每2h 翻1次,翻蛋角度最好加大110ʎ。

孵化至25 26d 便可以转入出雏机,停止翻蛋。

2.4凉蛋鸭蛋孵化至16d 开始凉蛋,1d 凉蛋2次,并结合凉蛋向蛋面进行喷水。

新型孵化机却并不需要凉蛋。

2.5通风根据种蛋孵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加大通风量,并保证孵化室内的空气新鲜。

3育雏技术刚出壳的雏鸭由于体温调节机能差,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比较弱,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引起雏鸭的疾病和死亡。

因此,要做好保温防寒工作。

当雏鸭出壳毛干后,要尽早从出雏机移入育雏室,育雏温度控制在26 28ħ。

同时,应尽早让雏鸭进行“试水开食”。

“试水”时可让雏鸭自由饮水,或是在幼鸭身上喷洒些水,促使其相互啄食身上的水珠。

饮水应配制成1%盐酸环丙沙星溶液,连用3d 。

开食应在雏鸭出壳24h 内进行,开食时用的是米饭,必须先用淘米水洗散,直到不烫手不粘手时即可喂鸭,有条件的每百只鸭加拌2 3只熟蛋以满足营养。

教口时应耐心,尽量让小鸭学会吃食。

饲喂次数:1 7d ,每天喂6次;7 21d ,每天5次;21 28d ,可再减少饲喂次数。

饲喂原则应遵循由精到粗,由熟到生,由软到硬,由少到多,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少餐多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如果天气睛朗,3日龄的雏鸭即可放入户外进行活动。

另外,要对雏鸭进行免疫接种。

出壳后的雏鸭要马上接种小鸭病毒型肝炎疫苗,等稍微长大后,要接种禽霍乱疫苗。

对有鸭瘟发生的地区,还要接种鸭瘟活疫苗(DDV )。

4鸭在稻田中的饲养管理4.1放入稻田前的准备工作4.1.1采食训练。

稻田里的杂草、害虫和水生动物,都是鸭子的天然饲料,但是为了让鸭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些野生饲料,必须在雏鸭放入稻田以前,就要对其有意识地进行稻田采食训练。

首先尽量少给鸭喂食,让其产生强烈的采食欲,使其能适应各种各样的饲料,并敢于自主地采食各种新的饲料品种。

经过采食训练过的鸭子,能很快地适应环境,放入稻田后能够马上采食各种野生饲料。

4.1.2驯水。

早放鸭入稻田有利于鸭子早控制害虫及杂草。

“稻鸭共生”要求雏鸭约10日龄即要放入水稻田的自然环境中,这就要求雏鸭有较好的适应水的能力。

因此,当雏鸭在4 5日龄时即要驯水,但此时的雏鸭尾脂腺的分泌能力尚未健全,雏鸭身上绒毛容易被水浸湿而下沉,体质较弱者还会被溺死。

雏鸭下水后羽毛如果不迅速干燥,还会造成体温急剧下降,衰竭而死或受凉导致感冒、下痢等疾病,因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胡先祥农技服务,2012,29(10):1160-1161此,早驯水是育雏的关键。

驯水一般在睛天进行较好,大批育雏最好在水深15 20cm 的水泥池里进行,在鸭子上下池的一面要做成30度左右的斜面,以便鸭子上下水。

第1次驯水最好在10:00左右将雏鸭赶下水,30min 左右将鸭子全部赶上岸,让其在太阳光下梳理羽毛并休息。

15:00左右可进行第2次驯水,以后驯水时间可适当延长,直到鸭子能在水中活动自如、出水毛干。

对一些体质较差、羽毛长时间不干的雏鸭,要及时烘干羽毛,可减少死亡率。

4.1.3信号调教。

一群鸭子,少则几百只,多则数千只,一旦放入稻田里,如果没有经过特别的指挥信号的调教,则很难控制。

因此,要用固定的信号和动作来对雏鸭进行训练,使鸭群建立起听指挥的条件反射。

放牧训练要从雏期开始,一定要用固定的口令或音乐训练,这种口令因地因人而异,只要能达到雏鸭的条件反射即可。

4.2放入稻田后的饲养管理育雏约10日龄后的雏鸭就由舍内养殖转向稻田养殖,让鸭一天24h 都生活在稻田中,不要收回,让其发挥功能。

因为没有经过锻炼,刚放入稻田中的鸭子防御敌害的能力和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还比较差,必须要人为地加以防御措施。

最好在稻田周围设电栏网,来防御天敌,保护鸭子。

同时在每块田的田头,搭一简易鸭棚,为鸭挡风遮雨和供其喂食之用。

在棚内放置1个约10W 的灯泡,天黑后,打开灯。

鸭子移入稻田后,2d 内应在田头的简易棚内进行人工饲养,以后慢慢地逐步向田间放养过渡,20d 内应饲喂全价日粮,15d 内在人工饲喂的基础上,应让鸭子在田间自由采食,这样可以提高鸭子的体质,以后可改为1日2次和1日1次。

25日龄后可饲喂一些秕稻、糠麸类饲料。

饲喂次数可改为隔日1次或隔2日1次。

在饲料更换时,要逐步进行,以防止应激。

同时鸭必须有专人管理、调教,根据鸭群的生长情况来决定补料的多少,做好记录,并确保最后能顺利、便捷地提出鸭子。

当水稻抽穗灌浆时,为了防止鸭子吸食谷粒,要适时地将鸭子从田间收回。

由于在鸭子入稻田后,为了加大鸭在田间的活动量,大量减少鸭的辅助饲料,致使鸭子落膘,比较瘦弱。

因此,收回后要在室内进行短期快速育肥,7 10d 后即可上市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上接第1159页)小球肾炎;心脏多有各种炎性细胞浸润,轻度或中度的多灶性心肌炎;胃肠肌层有不同程度的肌炎,与胃溃疡的发生有关。

4预防策略截至目前,PMWS 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抗生素的治疗对患PMWS 的病猪没有直接的效果。

但抗生素的合理短期使用和良好的饲养管理,则有助于控制二重感染。

4.1药物预防有报道某些猪场采用纯度为95%柠檬酸连续使用3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条件的猪场不妨小规模试验以确定疗效。

剂量和用法:哺乳母猪:3kg /t 饲料、怀孕母猪:4kg /t 饲料、保育猪:2kg /t 饲料、生长肥育猪:3kg /t 饲料。

4.2管理措施4.2.1怀孕猪。

实行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度;分娩前母猪的驱虫;限制交叉哺育(或限定在24h 内)。

4.2.2断奶猪(到30kg 体重)。

保持较小的猪群群体(小于13头),其间用固体隔栏;清除污物,经常性清洁和消毒,全进全出;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3头猪/m 2);每头猪增加饲槽适当的长度,防止采食时过分拥挤;改善空气质量(确保NH 3<10ml /L ,CO 2<0.15%);改善温度控制条件,防止过冷过热;尽量不要混群。

4.2.3生长/肥育猪(到110kg 体重)。

保持小群体,其间用固体隔栏;清除污物,经常性清洁和消毒,全进全出;不将断奶后的猪混群;不将肥育猪混群;减少猪群密度(>0.75头/m 2);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温度。

4.2.4其他。

做好猪场其他疾病的免疫接种计划;建筑物内的合理流动(空气、动物和人);执行严格的兽医卫生管理;严格落实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措施。

5结语发生PMWS 后,应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环境应激因素,如温度变化、贼风和有害气体。

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防止PCV 和其他感染因子的混合感染。

尽早发现可疑猪只进行检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淘汰等措施,尽量避免从疫区引进猪只,严格控制来访者、车辆、货物进入猪场。

在预防相关疾病时,特别是疫苗的使用和研制方面,要大力提倡基因工程苗、合成肽疫苗,DNA 疫苗等新型疫苗,因为这些疫苗不需要用活的病毒制作,不存在病毒灭活不彻底的危险性,而且可以诱发高效的无毒免疫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殨殨殨殨。

作者说明本刊2012年第7期820页论文《影响高脂肪大豆品种脂肪含量的栽培因素及改良途径》由王新风执笔撰写,作者排名顺序现变更如下:王新风、马巍、董岭超、闫日红、富健(通讯作者),以前论文作者排名顺序(董岭超、王新风、闫日红)作废。

特此更正《农技服务》编辑部161129卷10期汪丽稻鸭共生技术中鸭的生产与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