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研究生)

合集下载

运动生理学考研——题库8

运动生理学考研——题库8

1.简答评定心泵功能的生理学指标?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主要指标与方法有:(1)心率。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是反映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安静时心跳有力徐缓、运动时心率增加幅度小、运动后心率恢复较快,均是心脏功能较好的标志。

(2)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每搏出量是指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射血分数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二者均与心肌的收缩力量成正比心肌的收缩力量越大、心脏搏出量越多、射血分数越大、心脏泵血功能越强。

(3)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一侧心室每分钟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随着机体的代谢状况而变化,在肌肉运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心输出量增加。

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身材高大和矮小的人,由于新陈代谢的总量不同,因此在进行不同个体之间心脏泵血功能的比较时,心指数较心输出量更准确。

(4)心力储备。

它是指心输出量随着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这是评价心脏泵血功能储备能力的有效指标。

2.简述运动心脏泵血功能的改善?长期运动训练后,运动员的心脏功能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三种不同的状态。

①在安静状态下,长期运动训练的人和普通人由于机体的代谢水平相同,心输出量并无太大差异。

但普通人的心率快,搏出量较小,而运动员则表现为心动徐缓,搏出量大。

②在定量负荷运动时,有训练者心率的增幅小,而心搏量的增幅大,心输出量的增幅亦较普通人小,表现出心泵功能的节省化现象。

这是由于长期的运动训练使心肌工作的机械效率提高,在与普通人完成相同的运动量时,能耗少,更加轻松省力,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减小。

③在完成极限负荷运动时,运动员的心泵功能表现出较高的机能储备量。

虽然,有训练者所能达到的最大心率与无训练者差别不大,但心搏量和心输出量却明显大于无训练者。

一般人心搏量最大可达 120mL,心输出量约为 20—25L·mn-1,而有训练者心搏量可高达 160mL左右(优秀运动甚至高达 180-200mL),心输出量最大可达 40L·min-,表现出很高的心脏机能储备量。

运动生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运动时,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 糖原B. ATPC. 脂肪酸D. 蛋白质答案:B2. 血红蛋白的特性使其在氧浓度高的地区:A. 结合氧气B. 释放氧气C. 无法携带氧气D. 结合二氧化碳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A. 自动节律性B. 传导性C. 收缩性D. 可塑性答案:D4. 运动时,人体散热主要依靠哪种途径?A. 辐射B. 蒸发C. 对流D. 传导答案:B5. 运动后,血乳酸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 乳酸产生增加B. 乳酸清除减少C. 乳酸产生增加和清除减少D. 乳酸清除增加答案:C6.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 ATP耗竭B. 乳酸积累C. 电解质失衡D. 肌肉损伤答案:B7. 长时间耐力运动中,人体能量供应主要依赖:A. 糖酵解B. 有氧代谢C. 磷酸原系统D. 蛋白质代谢答案:B8. 肌肉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的:A. 收缩速度B. 收缩力量C. 耐力D. 所有选项答案:B9. 运动后,心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A. 心脏泵血能力增强B. 心肌收缩力增强C. 心输出量增加D. 外周阻力减少答案:C10.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A. 年龄B. 性别C. 训练状态D. 遗传因素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答案:运动可以增强心脏的泵血能力,提高心输出量;增加心肌的收缩力和心脏的自动节律性;促进血管的扩张,降低外周阻力;长期运动还可以增加血管的弹性,改善微循环,提高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和耐力。

2. 描述一下运动时肌肉收缩的生理过程。

答案:肌肉收缩的生理过程涉及神经冲动的传递、肌肉细胞内外的离子交换以及肌肉蛋白的相互作用。

当神经冲动到达肌肉时,会引起肌肉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触发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滑动,导致肌肉收缩。

随后,钙离子被重新吸收,肌肉放松。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之(简述最大吸氧量,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之(简述最大吸氧量,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之(简述最大吸氧量,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1.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心脏的泵血功能被认为是最大摄氧量的中央机制,在最大心率、每搏输出量不变的条件下,动静脉氧差是影响最大摄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肌肉利用氧的能力称为最大摄氧量的外周机制。

肌纤维类型影响肌肉的摄氧能力。

2.遗传因素:研究表明,进行有计划的训练,受试者只能提高本人最大摄氧量的5%到25%,主要在于提高有氧氧化酶的活性及其毛细血管的发达程度,改善骨骼肌的代谢能力。

3.年龄、种族性别因素:最大摄氧量与年龄的增长有关,即使年龄相同种族不同也有所差异;性别差异机制认为女子每千克体重的血液和心容积血红蛋白、心输出量都比男子低。

4.训练影响:训练课以提高最大摄氧量,这是因为训练可以增大心容积和心肌收缩力量。

耐力训练可以导致慢肌纤维线粒体增大增多,氧化酶的活性增加,提高对氧的摄取量。

考研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考研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

2、用阈下刺激刺激单个肌纤维,不能引起收缩;若用阈刺激就可引起收缩。

如果再加大刺激强度(即用阈上刺激)肌纤维的收缩幅度并不会增大,这种现象叫做“全或无”现象。

3、在理论上把刺激作用时间无限长时(一般只需超过1毫秒),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小电流强度叫做基强度。

4、用基强度来刺激组织时,能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短作用时间,叫做利用时。

5、固定刺激时间,改变刺激强度,就是刚刚引起反应的阈强度。

基强度是长时间刺激的阈强度。

厂用阈强度的倒数来表示兴奋性。

6、以两倍基强度的刺激作用于组织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作为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这一特定时间成为时值。

7、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跨膜电位,简称膜电位。

8、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的膜电位,称为静息电位。

9、在神经的一端进行刺激,膜电位就出现迅速而短暂的变化,这是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或峰电位。

10、动作电位包括一个上升相(除极相)和一个下降相(复极相),在峰电位完全恢复到静息水平以前,膜的两侧的跨膜电位还经历一些微小而缓慢的变动,这称为后电位。

11、肌肉接受一个短促的刺激,产生一次短促的收缩,称为单收缩。

12、当肌肉接受一连串彼此间隔时间很短的连续兴奋冲动时,由于各个刺激间的时间间隔很短,后一个刺激都落在由前一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尚未结束之前,就又引起下一次收缩,因而在一连串的刺激过程中,肌肉得不到充分时间进行完全的宽息,而一直维持在缩短状态中。

肌肉因这种成串刺激而发生的持续性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

引起强直收缩的刺激称强直刺激。

13、肌肉在没有负重而又能自由所短的情况下收缩时,肌肉的长度缩短而张力没有改变,这种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当肌肉在两段被固定或负有不能拉起的重量的情况下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不可能缩短,只能产生张力。

这种长度没有改变而张力增加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14、前加负荷是指在肌肉收缩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荷,它使肌肉在收缩前已处于被拉长状态,也就是说前加负荷是肌肉在一定的初长度情况下进入收缩,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愈大,收缩力量也愈大,但当肌肉初长度增加到某种程度后肌力反而会下降;后加负荷是肌肉开始收缩后才遇到阻力或给予负荷,它不能增加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但能阻碍肌肉收缩时的缩短。

体育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必背

体育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必背

体育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必背研究必备欢迎下载体育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必背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新陈代谢:机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

3、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受其支配的肌肉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4、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5、兴奋:是指活组织在刺激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可传播的,同时有电活动变化的生理过程。

6、膜电位(跨膜电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称膜电位,膜电位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7、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刺激能产生可传播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8、体液:是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60~70%。

9、人体内环境:人体的细胞是浸泡在细胞外液之中的,细胞外液就是细胞生活的环境,为了区别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所以把细胞外液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10、红细胞的比容:人体内血细胞与血浆的容积比例称为比容,由于血细胞中红细胞占绝大多数故称红细胞比容。

11、渗透压: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浓度低的溶液向浓度高的溶液一方扩散,这种扩散的压力称渗透压,即渗透吸水力。

12、碱贮备:血浆中重要的缓冲物质是碳酸氢钠,它能缓冲酸性物质,所以用碳酸氢钠来表示体内缓冲酸的碱性物质贮备量叫碱贮备。

13、运动性贫血:由于激烈的运动训练,引起体内血液中红细胞数值和血红蛋白含量临时性明显下降,出现贫血现象,称为运动性贫血。

14、自动节律性:心肌具有自动地,按一定节律产生兴奋的能力。

15、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16、心输出量:心室在每分钟内泵出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主要指左心室每分输出量。

17、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18、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血压一般指体循环中肱动脉血压而言。

关于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一)

关于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一)

关于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一)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的机能、结构和代谢等方面的学科,此学科在体育锻炼、健身塑形、康复医疗、竞技比赛等众多实践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考研生而言,准备运动生理学专业课的复习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一、经典教材1. 阿尔伯特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运动生理学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点理论较为复杂,该书对学习运动生理学理论知识极具帮助。

2. 加菲尔德等《运动生理学》:本书是经典的运动生理学教材,共分为十一章,涉及到运动肌肉代谢、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视觉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课题。

3. 朱力文《医学运动生理学》:该书运动生理学的知识比较全面,内容包含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及实验方法、运动代谢、运动与神经、心循环、呼吸、肌肉、激素、运动的适应性等方面。

二、考研指导书1. 林杰《运动生理学考研指导》:该书首先解答了什么是运动生理学,然后从机能学、生化学等角度剖析运动生理学,以应用为导向的角度对重点难点进行系统地讲解。

2. 郭英民等《考研竞赛分类精讲系列:运动生理学》:该书在记忆方面较其它书籍更有优势,能够简明扼要地概括运动生理学的重点。

三、视频课程1. 新东方网《医学生物化学视频教程》:该课程对于运动生理学的整体框架做了详细的概括,包含肌肉代谢、心血管代谢、运动训练适应等内容。

2. 乐学健康《运动生理学》:该课程以实验室教学为基础,通过现场实验室教学和实验操作演示等方式,叙述了运动生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运动生理学的核心联系及实验方法。

考研生在准备运动生理学专业课的复习过程中,适合依据自己的个人学习风格和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复习资料。

即使在已经选择了复习资料并进行加强理解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做好笔记及整理复习重点以及多做练习,才能真正结束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的阶段。

只有不停努力及不断积累经验,才能让考研生保持理性自信,最终顺利完成考试。

运动生理学(研究生)

运动生理学(研究生)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输送血液至全身各 部位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含有氧气、营养物 质等,为身体各部 位提供能量
运动对心脏的影响:增强心脏功 能,改善心血管健康
运动对血管的影响:扩张血管, 预防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运动对血液的影响:促进血液循 环,降低血压和血脂
运动对代谢的影响:提高代谢率, 减少脂肪堆积,预防肥胖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运 动 生 理 学 概 述 03 运 动 与 呼 吸 系 统 04 运 动 与 循 环 系 统 05 运 动 与 骨 骼 肌 系 统 06 运 动 与 能 量 代 谢
运动生理学的定 义
运动对骨骼 的影响:促 进骨骼生长、 改善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 松等
运动对关节 的影响:增 加关节灵活 性、减轻关 节负担、预 防关节疾病 等
运动对身体 健康的益处: 增强心肺功 能、改善血 液循环、提 高免疫力等
骨骼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骨骼肌在运动中的收缩和舒张 骨骼肌在运动中的调节机制 骨骼肌在运动中的适应性和可塑性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 查、访谈等方式收集 有关运动对人体生理 影响的数据和信息。
文献法:通过查阅相 关文献和资料,了解 运动生理学领域的研 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竞技体育: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增强运动员体能和技能 健身运动:指导大众科学健身,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康复治疗:帮助身体受损或残疾人士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身体功能 医学研究:为医学研究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医学发展
运动对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影响
运动对肺活量和肺功能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完整版)

运动生理学(完整版)

体育学考研专业课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汇总2009年第二版2014.10绪论1.运动生理学是从人体运动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维持不断变化的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

(2003)3.调节是指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体内活动的适应性调整,使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生理过程。

4.神经、腺体、肌肉等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发应的过程,以及由相对静止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的表现均称为兴奋。

5.引起组织兴奋地条件:a 一定的强度b 一定的持续时间c 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6.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细胞、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7.在不同的环境或运动条件刺激下,组织或机体的内部代谢和外部表现所发生的暂时性、应答性功能变化,称为反应。

8.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使机体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发生适应性改变,成为适应。

9.在机体内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被调节的器官向调节系统发送变化的信息,而调节系统又可以通过回路对调节器官的功能状态施加影响,改变其调节的强度,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

(2005)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类。

正反馈促使某种生理过程逐渐加强。

10在调控系统中,干扰信息可以直接通过受控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引起输出效应发生变化预测干扰、防止干扰,具有前瞻性的调节特点,称为前馈。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1.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2.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备、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3.ATP(三磷三腺苷)是骨骼肌直接能量来源(ATP边合成边分解)。

4.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前提是Ca2+存在下骨骼肌粗肌丝的肌球蛋白与细肌丝中的肌动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肌纤凝蛋白。

5.机体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维持其A TP恒定含量的现象称为ATP稳态。

6.人体通过摄入体内食物提供人体化学能的物质包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人教版)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人教版)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人教版)注:第一部分:小题(名词解释、判断等)第二部分:大题(简答论述)适用于考人教版的考生运动性免疫抑制:指在大负荷运动后,由于过度负荷导致机体免疫机能下降的现象。

林加尔德现象:反射性地呼吸加深,加快,由于深吸气,肺内压骤减,此时被挤压的静脉内压力也下降,但回心血还来不及马上使心脏充盈,因此收缩压运动后即刻下降。

运动效果:指经常从事运动练习的人在重复运动的影响下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机能所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和良好的反应。

绪论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适应性:生物体长期生活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应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达到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反应。

负反馈: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如果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减弱控制部分活动。

正反馈: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如果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活动。

刺激:能引起可兴奋部分产生兴奋的各种环境第一章骨骼肌机能阈刺激:引起肌肉兴奋的最小刺激。

三联管结构:每个横小官和来自两侧的终末池构成复合体。

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全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

极化:细胞膜所处静息电位时,内外膜存在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分布的电位变化。

XXX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总结

XXX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总结

XXX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总结1、试述血液的组成。

答: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合称全血。

正常成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或每公斤体重70—80ml。

血浆占全血量的50—55%,血细胞占全血量的45—50%。

血浆是一种含有多种溶质的水溶液,其中水约占93%,溶质中绝大部分为血浆蛋白,其余为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盐。

血细胞又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红细胞正常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大多呈双凹圆盘形,周边稍厚。

其直经约为6-9um,红细胞在全身血管中循环运行时,常要挤过口经比它小的毛细血管,这时红细胞将发生变形,在通过之后又恢复原状。

红细胞的这种双凹圆盘形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它和周围血浆充分进行气体交换。

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最多的一种,红细胞约占血细胞总数的99%。

2)白细胞白细胞无色,有核,体积较红细胞大,可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根据细胞浆中嗜色颗粒的特性,粒细胞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健康成人安静时,白细胞总数在(4-10)×109个·L-1范围内。

3)血小板血小板体积很小,直径约2-3um,健康成人血液中的血小板数约(100-300)×109个·L-1.血小板数在运动时增加,妇女分娩、组织损伤时暂时增多,月经期减少。

血小板的功能是促进止血,加速凝血,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2、简述生理止血的过程。

答:血液的保护和防御功能除了保护机体免遭异物入侵之外,还表现在当机体因损伤而出血时,出血能自行制止,避免过度失血。

因此,止血、凝血过程也是人体的一种重要保护功能,这是由血小板实现的。

1)当小血管破裂出血时,首先是受损局部小血管立即收缩,血流显著减慢;2)同时,血小板在损伤部位粘附、聚集,形成松软的血小板血栓,堵塞缺损,从而起到生理止血的作用;接着,血管和组织的创伤激活了血浆中的一系列凝血因子;3)最后使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丝彼此交织成网,将血细胞网罗其中,形成血凝块,接着血块回缩,挤出血清,形成牢固的止血栓,对止血起加固作用。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之(简述机体对运动负荷刺激的反应特征)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之(简述机体对运动负荷刺激的反应特征)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之(简述机体对运动负荷刺激的反应特征)
当运动负荷刺激施加于人体时,各器官将发生一系列反应,主要表现为耐受、疲劳、恢复、超量恢复、消退等机能变化。

1)耐受性:人体从事运动时,身体机能总是表现出对运动负荷刺激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耐受能力的强弱及其保持时间的长短依运动负荷强度和运动员训练水平的不同而不同。

2)疲劳:机体再承受一定时间的运动负荷刺激之后,机能和工作效率会逐渐降低出现疲劳现象。

3)恢复:训练结束后,集体开始补充和恢复训练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物质,时间长短取决于机体疲劳的程度。

4)超量恢复: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以及降低的身体机能在运动结束后不仅能得以恢复,而且会超过原有水平,这种现象成为超量恢复。

5)消退:已经产生的训练效果保持一段时间后机体机能有下降到原来水平,这是机能的消退,因此,必须在上一次训练出现超量恢复的基础上及时安排下一次训练。

10指出有训练者安静状态下氧运输系统的生物学适应特征。

有训练者安静状态下氧运输系统的生物学适应特征为:(1)呼吸机能的特征:呼吸深度大,呼吸频率少,每分肺泡通气量大,气体交换效率高。

(2)血液的特征:运动员血液的成分与无训练者相比无明显差异,只表现在某些项目运动员的血液指标有所改变。

(3)循环机能的特征:运动对心脏形态结构和心血管机能的影响较为显著,主要表现为安静时心率缓慢和心脏功能性增大。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笔记(1)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笔记(1)

体育专业—我的笔记(1)运动生理学作者;体育人个人网站,一路小跑绪论: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一、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

二、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兴奋: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三、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四、适应性: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五、生殖第二节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状态称为稳态。

稳态是一种复杂的动态平衡过程,一方面是代谢过程使稳态不断的受到破坏,而另一方面机体又通过各种调节机制使其不断的恢复平衡。

一、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二、体液调节:由内分泌线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至靶器官,对其活动起到控制作用,这种形式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是指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四、生物节律:生命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外,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成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当前运动生理学的几个研究热点(如何用生理学观点指导运动实践)1、最大摄氧量的研究2、对氧债学说的再认识3、关于个体乳酸阈的研究4、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5、关于运动对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6、运动对骨骼肌收缩蛋白机构和代谢的影响7、关于肌纤维类型的研究8、运动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9、运动与控制体重10.运动与免疫机能第一章骨骼肌的机能知识点内容:人体的肌肉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大类。

运动生理学考研试题

运动生理学考研试题

运动生理学考研试题天体运动生理学资料1名词解释动作电位、心指数、碱储备、运动处方、体液调节、时间肺活量、乳酸碱、本体感觉、重力休克、呼吸商2填空肌肉收缩时,终池释放的()与()蛋白结合,消除了肌肉收缩的意志因素,导致()肌节缩短。

大动脉的弹性对血液循环所起的作用是()调节控制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产生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和()实现牵张反映的中枢是()能促进体内蛋白质合成的激素是()和()最大吸氧量推算法是让受害者进行(),根据其心率等指标预测最大吸氧量。

受遗传因素影响最大的指标是()和()兴奋在心肌细胞上的传导是通过()实现的,它可以通过细胞的连接出使兴奋得以在心肌细胞间扩散。

剧烈运动是呼吸沙商可以大于1.0,这是因为()。

等动联系属于(动力性练习),等张联系属于()。

3简答题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氧离曲线的特点及生理意义运动性蛋白尿的含义,与运动关系及该指标在训练中的应用意义。

赛前状态差生的原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及如何调整赛前状态?4论述试述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并对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进行生理学分析试述剧烈运动时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变化及起调节机制。

分析800米跑的能量供应特点及如何发展相关的功能系统。

如何选择不同的状态下的生理指标与方法对训练效果进行评定?05 运动生理1名词解释心力储备、血红蛋白氧饱和程度、碱储备、乳酸阀、基础代谢、时间肺活量、重力休克、靶组织、动作电位、无氧耐力2选择运动员在比赛前出现的心律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生理反映属于(条件反射)引起的维持身体姿势最基本的反映是()经常从事长跑运动能有效的提高神经过程的()等动练习属于(动力性力量练习)在一定强度的周期性运动中,经过(进入工作)状态后,机体遍进入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头后仰时,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头向一侧扭转时,引起(同侧)上下肢伸肌的紧张性加强。

心电图(QRS波群)反映了心室肌除极是的电变化。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之(试述运动性疲劳的诊断)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之(试述运动性疲劳的诊断)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之(试述运动性疲劳的诊断)
1.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疲劳时反应时延长;皮肤空间阈与正常值比较,大于1.5小于
2.0为轻度疲劳,大于2.0为重度疲劳;闪光融合频率2.生物电:疲劳时心电图T 波可能倒置;疲劳时肌电图的电机械延迟延长;疲劳时脑电图中慢波成分增加。

3.主观感觉判断:运动时运动员的自我体力感觉是判断疲劳的重要标准。

4.疲劳自觉症状:疲劳自觉症状总数越多疲劳程度越深。

5.肌力:背肌力与握肌力的差值的恢复和呼吸肌耐力来判断。

6.生理生化指标(可以为简答):(1)血乳酸:运动时最大乳酸值下降,相同负荷练习后血乳酸升高或清除延长是运动性疲劳的征象之一。

(2)血尿素:再一次训练课后的次日清晨,血尿素超过8.0MMOL\L表明运动量过大,机体有潜在疲劳。

(3)血氨: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血氨变化相对较低,运动性高血氨是运动性疲劳的重要因素之一。

(4)尿蛋白:大运动量训练期,如果晨尿中出现蛋白,可能使疲劳或过度训练的表现。

(5)尿胆原:安静状态下高于2MG%,且连续2-3天,是疲劳的表现,应该调整运动负荷。

(6)HR:定量负荷后,恢复时间延长,基础心率加快是疲劳的征象之一。

(7)HB:大负荷训练后,血红蛋白持续下降或者近于正常值是疲劳的征象之一。

(8)血睾酮:在疲劳,过度训练,或者机能状态不好时,血睾酮水平下降。

(9)皮质醇:当运动后,血皮质醇水平仍高于安静水平,就会导致机体分解代谢过于旺盛,过高会抑制机体的免疫机能,出现感冒发烧症状。

(10)血睾酮\皮质醇比值:如果血清中比值出现大幅度降低,有可能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机体有潜在的疲劳。

运动生理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运动生理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运动生理学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或是在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的影响下,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及机制,并应用这些规律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和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的一门科学。

学习运动生理学的任务:(1)了解人体整体及器官系统的功能及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实现这些功能的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Ca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子(媒介物)。

(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3)收缩肌肉的舒张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

肌肉的收缩:由运动神经以冲动形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

4肌肉的收缩的形式:(1)缩短收缩(向心收缩):指肌肉收缩肉收缩的处长度。

逐渐增大肌肉收缩的初长度,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也逐渐增加;当初长度继续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张力可达到最大;此后,再继续增加肌肉收缩的初长度,张力反而减小,收缩效果亦减弱。

5快肌纤维(FT,或ІІ型)肌浆网较发达,反应速度快,收缩力教大,无氧氧化酶活性高,无氧代谢能力强,但易疲劳;慢肌纤维(ST,或І型)线粒体数量多机制;(2)掌握在体育锻炼过程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且直径大,毛细血管分布比较丰中和长期系统的锻炼下,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反应(运动反应)和适应(运动适应)变化及规律;(3)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生理学原理,以及形成和发展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

特点:肌肉长度缩短,肌肉起止点靠近,骨杠杆发生位移,负荷移动方向与肌肉用力方向一致,肌肉做正富,且肌红蛋白较多,甘油三酯含量较高,有氧氧化酶活性高,有氧氧化能力强,可持续长时间运动。

6呼吸: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为科学功。

(屈肘、高抬腿跑、挥臂扣球)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

地从事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指导。

研究对象:人体,确切说是在运动过程或长期系统体育锻炼影响;(2)拉长收缩(离心收缩):指肌肉积极收缩所产生的张力仍小于外力,肌肉被拉长的一种收缩形式。

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全)复习资料

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全)复习资料
二、选择,判断
1、健康成年人的 RBC 比容,男子约为 40%-50%,女子约为 37%-48%。
2、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常人血浆的 PH 值约为 7.5-7.45,平均值为 7.4。。
4、血浆中有数对具有抗酸和抗碱作用的物质,成为缓冲对。
血浆中主要的缓冲对有 NaHCO3 和 H2CO3,它们的比值为 20:1 时血液酸碱度能维持恒定。
11、血红蛋白的含量,正常人,男子 12—16 克,女子 11—15 克。运动不能超过 17 克。运动后下降。
三、简述(一般了解)
1、血液的功能
(一)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 血液能维持水、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
和血液有形成分等的相对稳定。(二) 运输作用 血液不短地将从呼吸器官吸入的氧和消化系统吸收的
8、长期运动训练,单体积的 RBC 和 HB 量不高,但 RBC 总数和 HB 总量较高。(储存库而不是循环血 量)
9、一次性极限强度运动也会使 RBC 滤过率下降、悬浮粘度增加、RBC 变形降低、血浆渗透压升高。
10、影响 RBC 变形能力的因素:RBC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RBC 内部的粘度、RBC 膜的弹性。 RBC 变 形性降低可使血液流变性降低,并影响现象组织供氧和使心脏复合加重。
8动脉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动脉血管 发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称为动脉脉搏。
9 窦性心动徐缓:运动训练,特别是耐力训练可使安静时的心率减慢。某些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安静时心 率可降低至 40-60 次每分,这种现象就称作——窦性心动徐缓
二、选择,判断
1、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

运动生理学(研究生)

运动生理学(研究生)

产生机制探讨
A
能源物质耗竭
长时间运动导致体内能源物质(如ATP、CP、 糖原等)大量消耗,无法维持运动所需能量供 应。
代谢产物堆积
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如乳酸、氨 等)在体内堆积,影响肌肉收缩和神经传 导,导致运动能力下降。
B
C
内环境紊乱
运动引起体内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影响各器官系统正常生理功能。
发展历程
运动生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从经验主义 到实验科学,再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 过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运动生 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和完善。
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体在 体育运动过程中的生理机能变化规律 ,包括运动对机体各系统、器官、组 织、细胞乃至分子水平的影响。
无氧耐力
采用短时间高强度运动测试,如400米跑、1分钟仰卧起坐等,来评 价运动员在无氧条件下的耐力水平。
专项耐力
针对不同运动项目,设计特定的耐力测试方法,如足球运动员的12分 钟跑、篮球运动员的连续折返跑等。
07 运动处方制定原则和方法论述
运动处方定义和作用阐述
定义
运动处方是由医疗或体育专业人员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体力水平以及运动目 的,以处方的形式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关节分类
根据关节面的形态和运动方式,关节可分为滑膜关节、纤维 关节和软骨关节三类。其中,滑膜关节具有滑液润滑和减少 摩擦的特点,纤维关节连接紧密且活动度小,软骨关节则通 过软骨连接实现骨与骨之间的相对运动。
神经系统对运动控制
01
运动神经元
神经系统通过运动神经元控制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运动神经元分为α
速度素质选材指标评价
01

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常考简答题总结

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常考简答题总结

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常考简答题总结1、简述气体交换的原理当气体与液体表面接触时,由于气体分子的运动而溶解于液体内,液体中气体分子也能从液体选出。

气体分子或溶解于液体,或由液体中逸出,其运动方向和量取决于分压与张力之间的压差。

若分压高于张力,气体分子溶入液体,若张力高于分压.则气体分子从液体逸出,直至分压与张力达到平衡。

若是两部分气体的分压不同,有压差,当它们接触时,气体分子将由分压高的一侧流向分压低的一侧,直至两边达到分压平衡。

气体扩散的最终结果是压力平衡,分压差消失。

这即是人体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原理。

2、简述肺换气与组织换气的过程肺换气的过程:当来自肺动脉的静脉血液流经肺泡毛细血管时,由于肺泡气中的Po。

高于静脉血中的P02,而肺泡气中Pc02低于静脉血中的PC02,02由肺泡扩散人血液,c02则由血液向肺泡扩散,由此形成了肺换气,从而使含02较少、含co,较多的静脉血转变为含o 2较多、含c02较少的动脉血。

组织换气的过程:当体循环的动脉血流经组织毛细血管时,由于动脉血的P02高于组织个的P02,Pc02低于组织中的Pc02.02从血液中向组织细胞扩散,co 2则从组织细胞向血液扩散,由此形成了组织换气,组织换气的结果是使流经组织的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

3、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或减小对机体有什么影响健康成年人安静时通气/血流比值为0.84,此时通气量与血流量匹配最合适,肺换气效率最高。

通气/血流比值小于0.84,意味着通气不足,血流过剩,部分静脉血流经通气不良的肺泡,使得气体末得到充分的更新,未能变成动脉血就流回了心脏,造成功能性“动一静脉短路”;通气/血流比值大于0.84,意味着通气过剩,血流不足,使得静脉血被充分动脉化后仍有部分肺泡气未能与血液交换,形成肺泡无效腔。

4、呼吸是由哪三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呼吸是包括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三个环节的生理过程。

外呼吸是在肺部实现的外界环境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它包括肺通气(外界环境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与肺毛细血管中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考研运动生理学

考研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1、肌肉收缩原理:(攻略191)在完整的机体内,肌肉的收缩活动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完成的,其收缩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如下:①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②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包括三个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肌浆网中钙离子释放入胞浆以及钙离子由胞浆向肌浆网的再聚积。

③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横桥的摆动引起肌丝的互相滑行;钙离子泵回收钙离子,收缩的肌肉舒张。

2、肌肉收缩的形式(以屈肘为例):缩短收缩、等长收缩、拉长收缩①缩短收缩(向心收缩):张力>外加阻力,做正功,肌肉缩短,起止点靠近,相向运动,加速运动的基础。

动作举例:屈肘、高抬腿、挥臂扣球。

②等长收缩(静力收缩):张力=外加阻力,不做功,但耗能量,肌肉长度不变,未发生位移,支撑、固定、保持姿势。

③拉长收缩(离心收缩):张力<外加阻力,做负功,肌肉拉长,起止点远离,相反方向,减速、制动、克服重力作用。

考点举例:⑴从高处跳下再向前跳:股四头肌是先拉长(离心)---缩短(向心收缩)。

⑵屈膝纵跳起:股四头肌:先拉长---等长收缩。

3、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及其运动实践中的意义:1)张力与速度的关系:后负荷: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

肌肉在后负荷作用下表现出张力--速度关系的曲线说明:①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速度呈反比关系;②当后负荷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张力最大,收缩速度为0,肌肉作等长收缩;③当后负荷为0时,张力在理论上为0,肌肉收缩速度达到最大。

意义:在其他因素相同情况下,要获得较快的收缩速度,负荷必须相应减小;要克服较大阻力,收缩速度相应缓慢。

小负荷训练可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大负荷训练可发展肌肉的力量。

如果要达到最大输出功率,得到最佳训练效果,就必须采用最合适的负荷和速度。

2)长度与张力的关系:前负荷:肌肉收缩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荷。

前负荷使肌肉收缩前就处于被拉长状态,改变前负荷实际是改变肌肉收缩的初长度。

体育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复习重点

体育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复习重点

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复习重点绪论一.必背概念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体液调节二.当前生理学的几个研究热点(热点即考点)最大摄氧量、个体乳酸阈、运动性疲劳、骨骼肌、高原训练(重点中的重点)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必背概念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全或无”现象、兴奋-收缩耦联、阈强度、运动单位募集、肌电、几个收缩二.重点问题1.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2.骨骼肌的几种收缩形式及实践中的应用.3.肌纤维的分类与生理生化特征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第六节,必背)4.肌电的应用(了解)熊开宇老师在研究生课中讲过,还可以与后面的生理指标的运用结合第二章血液一.必背概念红细胞压积(比容)、内环境、碱储备、渗透压、等渗溶液、假性贫血、运动员血液二.重点问题1.血液的作用,防止简答出现意外题2.血红蛋白在实践中的应用。

A机能评定B运动选材C监控运动量第三章循环机能一.必背概念心动周期、心率、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电图、动脉脉搏、心力储备、血压、减压反射、窦性心动徐缓、基础心率、减压反射、窦性心动徐缓、脉搏、运动性心脏肥大、二.重点问题1.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收缩的不同特点。

2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3.静脉回心血量响因素?4.动脉血压的影的影响因素?5.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A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对心的变化B长期的运动训练血管系统的影响)6.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可出综合题)第四章呼吸机能一.必背概念胸内压、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最大通气量、通气/血流比值、氧解离曲线、氧脉搏、血氧饱和度、氧利用率二.重点问题1•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影响因素及生理意义。

2.运动时合理呼吸和合理憋气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必背概念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食物热价、氧热价、呼吸商、代谢当量.重点问题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哪些?2.三个能源系统的功能特点及结合专项应用。

3.皮肤散热的方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量与作功的关系
• 在相同速度下, 力量大者作功 多,功率高 (爆发力也大) • 快肌纤维比例 高者力量大
肌肉力量的分类
• 根据肌肉收缩形式可分为 – 静力性力量(static strength) – 动力性力量(dynamic strength)
• • • • 向心收缩力量(concentric strength) 离心收缩力量(eccentric strength) 等速肌肉力量(isokinetic strength) 超等长肌肉力量(plyometric strength)
Cross-Bridge Formation in Muscle Contraction
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后的摆动
兴奋-收缩耦联的步骤
肌肉力量是如何产生的?
• 力量来源于横桥的摆动 • 参与摆动的横桥数目越多,力量越大
– – – – 粗、细肌丝的重叠程度(初长度) 募集的运动单位数量(刺激强度) 募集的运动单位性质(肌纤维类型) 运动单位的神经刺激的频率(单收缩、强 直收缩)
稳态——生理学的研究主题
•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 细胞 内环境 外环境 • 稳态(homeostasis)
– – – –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不是凝固状态 稳态的维持需要完善的调节系统 反馈(正、负)、前馈
反应和适应—— 应用生理学的主题
• 运动生理学是应用生理学的一个分支 • 反应:一次或短期的内外环境变化所引起的 人体生理变化,其变化可很快消失。 • 适应:反复的或长期的内外环境变化所导致 的人体结构和功能改变,其变化可维持较长 时期,有时可伴随终生。
• 适应以反应为基础,是量变到质变的过 程
• 运动反应和适应的稳态和负反馈特征
反应和适应—— 运动训练和健身的关键
• 反应和适应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 反应要适度,适应才良好
• 运动会引起哪些反应? • 何为适度?
急性运动的生理反应
• 监测指标
– – – – – – 心脏活动:心率、心电图 呼吸频率 通气量 耗氧量 皮肤和身体内部温度 肌电图
PHYSI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运动生理学
李良鸣 博士 教授
讲授提纲
• • • • • • • 学科概述 肌肉运动的生理学问题 肌肉运动的能量支持系统 肌肉运动的生理支持系统 肌肉运动的调节与控制系统 运动训练与健身的生理学分析 常用生理学指标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学科概述
• 肌肉最大功率检测
– 立定跳远、纵跳摸高、小球掷远、Wingate无氧功 率试验、Margaria下肢功率试验
等速肌力检测(isokinetic measurement of strength)
• 等速肌力于1969年由Perrine等提出 • 克服了等长肌力评价的“关节角度效应”和 现场力量测试的“运动技术效应” • 可同时获得与肌肉做功功率和工作耐力有关 的多种数据 • 等速向心肌力测试
著名学者与研究机构
• 因为对肌肉及其运动的研究而获得Nobel Prize 的三位生理学家
– A.V. Hill – August Krogh – Otto Meyerhof
• 著名研究机构与学派 Harvard Fatigue Laboratory(1927-47) 北欧(斯堪地拉维亚尔)学派(上世纪50年 代以来)
• 早期人们只能用肉眼观察,1574年 Hieronymus Fabricius认为肌肉收缩的力量 来自肌腱,而不是它的“flesh” • 1660年Leeuwenhoek发明显微镜,使解剖学家 能观察到单根肌纤维的存在 • 上世纪中叶,电子显微镜的出现使研究肌肉 蛋白的工作成为可能 • 上世纪60年代,肌肉活检技术的应用,使肌 肉的代谢研究进入分子水平 • 计算机与遥测技术的应用,使整体研究迅猛 发展
• 跑台
– 优点:不需检测功率,易适应,能达峰值 – 缺点:花费高、笨重、需电、噪音干扰大、采样 困难
• 其他功量计
运动生理学与运动训练和身体锻炼学 的联系与区别
• 前者研究运动为什么会以及如何引起生 理反应与适应。 • 后者研究什么样的运动会引起理想的反 应和适应。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学科形成与发展
等长肌力检测(isometric measurement of strength)
• 等长肌力的测定通常指最大等长肌力
– 握力、背力、臂力和腿部力量等 – 握力计、背力计、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力传感器 等 – 测2-3次,取最好成绩
• 优点:方便、省时、不需昂贵设备,与其他 方法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 缺点:结果易受关节角度的影响、检测方法 难以标准化。
纤维类型 快a 中等 大 高 50 大 快b 低 大 高 50 大
能量产生效率
抗疲劳能力


中等
中等


肌肉弹性成分对力量的影响
• 串联弹性成分:取决于肌中结缔组织和它的 顺应性。 • 并联弹性成分:存在于横桥、Z线上,肌腱中。 • 大多数位移运动,都是离心(拉长)和le)。 • 弹性成分是实现肌肉收缩力的第二种机制 • 弹性成分的伸展可吸收一部分能量,使张力 变化趋于缓和,具有保护作用。
–慢等速测试 –快等速测试 –其他等速向心肌力测试
• 等速离心肌力测试
慢等速测试
• 关节运动角速度为30-60º /s • 常被用于进行最大动态肌力检测与评价 • 主要检测指标:
– 峰力矩(peak torque,PT):力矩曲线所代表的力矩值。 “峰力矩体重比”可作横向比较,特异性及敏感性高 – 曲伸肌力矩比(flexion/extension):反映肌力平衡情况 – 总做功量(TW) – 力矩加速能(torque acceleration energy,TAE)力矩开始 1/8s内的做功量,代表灵敏度或爆发力。 – 峰力矩角度(peak torque angle,PTA):关节的最佳用力 角度。
肌丝的分子组成
肌管系统
横管 纵管 三联管
肌管系统
Illustration of the Neuromuscular Junction神经肌肉接点图解
The Sliding Filament Model of Muscle Contraction肌丝滑行模型
注 意 肌 小 节 中 各 条 带 的 变 化
70
60 65 60 70 60 70
190
165 175 165 165 165 175
进食(21℃、50%湿 度)
睡眠(21℃、50%湿 度)
8h或更多
6h或更少
60
65
165
175
功量计(Ergometers)的选择
• 自行车功量计
– 优点:不受体重影响、采样与指标检测容易 – 缺点:需监测功率,如不习惯、易疲劳,难以达 到生理峰值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兴奋-收缩耦联
• 运动终板去极化(兴奋)与肌肉收缩耦 联
– 兴奋经T-管传入细胞内,经三联管引起SR 释放Ca2+ – Ca++ 与肌钙蛋白结合,导致原肌球蛋白的 位置改变,暴露肌动蛋白上的位点 – 横桥与位点结合,牵动细丝向粗丝中央滑 行,肌肉收缩 – 肌浆网对Ca++再回收,肌肉舒张
– Fast-twitch fibers – Fast-glycolytic fibers 快酵解型
Slow fibers慢纤维 • Type I fibers
– Slow-twitch fibers – Slow-oxidative fibers – 慢氧化型
• Type IIa fibers-IIa型
注意:以上是对同一肌肉而言
前负荷(初长度)对肌肉张力的影响
刺激强度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单刺不 位激同 越强运 多度动 ,越单 力大位 量募的 越集阈 大的值 运不 动同 ,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肌肉收缩的总和
Individual Fiber Types 肌纤维类型的划分
Fast fibers快纤维 • Type IIb fibers- IIb型
• 根据表示方法可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 • 根据表现形式和结构特点可区分为 – 最大肌肉力量(maximum strength) – 快速肌肉力量(muscle power) – 力量耐力(muscle endurance)
肌肉力量的检测
• 等长肌力检测(isometric measurement of strength) • 等张肌力检测(isotonic measurement of strength) • 等速肌力检测(isokinetic measurement of strength)
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 肌肉的结构(结构决定功能)
–肌肉的结缔组织
• 肌外膜、肌束膜、肌内膜
–肌细胞的显微结构
• 细胞膜 • 肌原纤维 • 肌管系统 • 肌浆
–神经-肌肉接点
肌外膜
肌束膜 肌内膜
细胞膜的结构
肌原纤维
粗、细肌丝的空间位置
肌丝的分子组成
肌球蛋白单体分子
肌动蛋白单体分子
细丝的模式图
学科形成与发展
• liangming12j@
肌肉运动的生理学问题
• • • • • • • • 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肌肉力量是如何产生的?受哪些因素影响? 肌肉收缩速度取决于什么? 肌肉收缩力量与速度的关系 力量与做功能力的关系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 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分析 肌肉疲劳的可能原因
等张肌力检测(isotonic measurement of strength)
• 最大等张肌力
– 检测形式:卧推(bench press)、蹬腿(leg press)、屈臂(arm curl)、负重蹬起(squat press) 等,用1RM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