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方法论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方法论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篇章,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石。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力以及生产关系等。上层建筑是指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由政治制度、文化、法律等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因为经济基础是由各种生产力决定的,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了社会关系、社会制度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换言之,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而经济基础的变革则反过来改变了上层建筑。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被视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的生产方式所依托的基础设施。同时,上层建筑又起到维护和巩固经济基础的作用,通过法律、道德等手段来维护私有制的存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了社会的发展轨迹。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是存在的。经济基础的变化往往会引发上层建筑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例如,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壮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法律制度、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变得明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过对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
系,并通过对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分析,解释了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和原理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和原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用于分析
社会结构和社会变革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指的是社会生产方式以及由此
产生的经济关系,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文化、意识形态等超结构。
第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体现了经济决定论。马克思主
义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因素,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
之上建立起来的。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革的方向。例如,
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经济基础决定了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包括国家
政权、资产阶级法律、资本主义思想等。因此,在分析社会问题时,马克
思主义强调要从经济基础出发,从经济关系和生产方式的演变来理解社会
现象。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也体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
的反作用。尽管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决定性作用,但上层建筑也可以
通过各种手段影响和改变经济基础。例如,法律制度可以通过调整经济规
则和产权制度来影响经济活动;政治权力可以通过干预经济来调整资源配
置和产业结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复杂而多样的,这也是社
会变革不断发生的原因之一
第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基础为上层建筑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上层建筑则在经济基础的基础
上产生并维持。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基础的
变革必然伴随着上层建筑的调整和重建;而上层建筑的变革也可以推动经
济基础的调整和变革。
第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历史发展的基础。不同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组合形式构成社会的不同性质和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往往伴随着上层建筑的更替,反过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影响也会推动社会的演进。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经济基础与上
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了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内容。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
一主题进行复习和探讨。
一、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存在的根本。在经济基础中,
生产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也
是经济基础发展的动力。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包括生产力的物质形态和
人的劳动方式,还包括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
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和制度,包括所有制和分配关系。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会引起社会制度的变革。
二、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法律制度和政治组织等。它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基础产生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上层建筑被视为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上层建筑的内容丰富多样,其中包括国家、法律、宗教、哲学、教育和
文化等。这些都是在特定社会形态下不同阶级利益和意识形态的表现。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相互作用并不是简单的
单向决定性关系,而是复杂的、相互影响的关系。经济基础的变革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而上层建筑的变革也会对经济基础产生影响。在这种相互作用下,社会的历史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呈现出曲折和复杂的状态。
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变革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种变革既是历史条件的产物,也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结果。经济基础的变革主要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上层建筑的变革则主要是由于社会阶级力量的变化和意识形态的变革。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相互作用,并最终影响社会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的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体系,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一、经济基础的概念与作用
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方式、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要素。它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是整个社会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与动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包括政治制度、法律法规、意识形态等。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相应调整和变革。例如,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关系,就要求建立相应的上层建筑来维护和保障公有制的实施。
其次,经济基础对社会意识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思想和观念是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的。经济基础的变化会导致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变革。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交换与利润追逐的经济关系塑造了人们的个人主义观念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
最后,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制度和社会发展方向。不同的经济基础会引导社会进一步发展,并推动社会制度的演变。例如,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经济基础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上层建筑不仅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也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知识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知识
一、介绍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一。本文将从经济基础的定义、特征以及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深入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二、经济基础的定义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的经济及其所产生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总和。它包括生产方式、所有制形式、生产关系等方面的内容。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
2.1 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经济基础的核心内容,它代表了某个历史时期特定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常见的生产方式有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每种生产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经济组织形式和规则。
2.2 所有制形式
所有制形式是经济基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社会中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包括私有制和公有制两种形式。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私有制是主要方式;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2.3 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生产力与生产资料之间、劳动者之间、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具体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雇佣关系、劳动分工等方面。生产关系直接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权益。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关系。
3.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它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不同的经济基础会导致社会中不同的上层建筑形态。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上层建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包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意识形态等方面。
3.2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通过一系列制度和规则,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国家法律体系、政权稳定等因素可以对经济基础的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上层建筑的发展也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概念及其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概念及其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
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制度等。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基础,但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例如,政治制度的稳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也可以改变政治制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上层建筑也具有重要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上层建筑是阶级斗争的表现和工具。不同阶级的上层建筑也不同,反映了不同阶级的利益和意识形态。
因此,深入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对于正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 1 -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知识点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知识点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概念,是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和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关系的认识。下面将分别介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知识点。
一、经济基础
1. 定义:指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
2. 社会形态与经济基础: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经济基础。例如,原始社会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奴隶制社会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封建社会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资本主义以工业为主要生产方式。
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它们都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 经济基础与阶级:不同阶级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下形成和发展起来。例如,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主要的阶级矛盾。
5. 经济基础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包括所有参与生产过程中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所有制、劳动分工、分配方式等。不同的经济基础下,生产关系也不同。
6. 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反映了阶级斗争和生产力水平。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下,意识形态也会有所不同。
二、上层建筑
1. 定义:指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制度和观念体系。
2. 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机器和政党组织等。它们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而存在的。
3. 法律上层建筑:法律是在一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下制定和实施的规范性文件。它反映了统治阶级利益,并对社会行为进行规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经济基础与上
层建筑关系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探讨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其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之一。它以经济基础为根本,上层建筑为表现形式,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和发展动力。本文将对这一理论进行深入探讨。
一、经济基础的内涵与作用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拥有方式、生产力水平和劳动者的劳动方式等要素。经济基础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法律、道德、文化等上层建筑的形成和变化。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上层建筑存在与变化的基础。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了上层建筑的变革,包括政权的更迭、法律的变化以及意识形态的转变等。
2.经济基础的发展不平衡性:马克思主义坚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不平衡性,强调经济基础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政治、法律、文化等上层建筑的调整。
二、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中的反作用
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包括政治、法律、文化、
宗教等各种意识形态和组织形式。上层建筑通过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1.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上层建筑虽然受经济基础的制约,但也
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它对经济基础
的反作用上,通过对经济基础的调控和影响,进一步影响经济基础的
发展。
2.上层建筑的阻碍与促进:上层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碍或促进
马克思主 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一个核
心的命题,对于理解社会的结构、发展和变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经济基础,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等方面。例如,在封建社会,地主占有土地,农民租
种地主的土地并向地主交纳地租,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以及由此产生
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出卖劳动力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
这种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及相应的雇佣劳动关系,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
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则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
学等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如国家政权、政府机构;法律制
度如法律法规、司法体系;意识形态如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哲学思
想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两者关系中最根本的一点。一个社会
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比如,在资本主义
经济基础上,必然会产生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
制度和法律体系,以及宣扬个人主义、自由竞争等价值观的意识形态。而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就会有以公有制为主体、保障人民当家作
主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以及倡导集体主义、公平正义等价值观的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的变化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当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例如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或者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原有的上层建筑就会逐渐变得不适应新的经济基础,从而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这种变革可能是缓慢的、渐进的,也可能是剧烈的、革命的。例如,工业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封建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无法继续维持,最终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新的资本主义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马克思原理 政治
1972
(2)国家的对外职能
• 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
土完整,防止和抵御 外来侵略。帝国主义 还依靠国家的力量侵 略别的国家。
年 尼 克 松 访 华
——
• 根据自己的利益调整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参与国际经济政治生 活。
上层建筑的组成: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观念上层建筑
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 政治组织
政治法律思想观点
道德、艺术、宗教、 哲学等观点
国家政治、立法、 行政制度
国家政权机构
上层建筑内部关系
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首先,政治上层建筑是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 (有原始共产主义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 资本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5种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的构成
经济基础的内涵
• 其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
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 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 物质社会关系。因社会实 际运行过程是复杂的,其 构成也是复杂的。
拿 破 征仑 服穿 意越 大阿 利尔 卑 斯 山
国体与政体
奴隶主阶级专政国家 国体 决 定 各阶级在国 家中的地位 封建主阶级专政国家 资产阶级专政国家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揭示了社会经济的基本运行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经济基础被认为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上层建筑则是经济基础的政治、法律、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反映和支撑。
一、经济基础的概念及作用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包括生产资料、生产劳动者及其相互关系、生产方式等。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发展轨迹和性质,是整个社会体系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基础的变化会引起上层建筑的相应变化,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例如,不同的生产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社会制度,如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等。
二、上层建筑的内涵及功能
上层建筑是指法律、政治、文化、哲学、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它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同时也是经济基础的支撑和巩固。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作用,通过各种制度来维持和调整经济基础。它对经济基础起着巩固和稳定的作用,同时也通过法律、政治等手段来实现经济基础的调节和适应。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基础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它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上层建筑则通过各种制度来维护和巩固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经济基础的变化会推动上层建筑的相应变化,而上层建筑通过法律、政治等手段来调整和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中的应用
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它的核心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
互作用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下,经济基础是社会关系和生
产力的总和,而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文
化等形式。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而上层建筑的变
化则反过来对经济基础产生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经济基础由
两个方面构成: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生产关系包括所有生产资料的所
有制关系和生产劳动的社会分工关系,而生产力则是指人类社会在一
定历史时期内创造的生产能力。
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理论中最核心的概念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变革的源泉。当生产力的
发展与现有的生产关系不相适应时,社会就会进入一个革命的时期。
革命旨在改变生产关系,以适应新的生产力水平。
二、马克思主义的上层建筑理论
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通过各种形式来维护和巩
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艺
术等。马克思主义认为,上层建筑是为了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反映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政治制度是上层建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有的国家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通过政权的建立和运行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法律制度则是为了保护私有制而存在的,它既是统治阶级利益的维护者,也是被统治阶级反抗的对象。
意识形态和文化则是上层建筑中的另外两个重要方面。意识形态包括宗教、哲学和科学等观念形态,是上层建筑中对经济基础的解释和合法化。文化则是社会共同的精神产品,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统治集团的文化特征。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结构的两个重要概念。
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包括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指人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和技术手段,包括工具、机器、设备等;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包括所有权制度、劳动分工、分配方式等。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运行方式和社会关系,它对上层建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上层建筑是指在经济基础之上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法律体系、文化艺术等各种社会意识领域的制度和组织。它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是经济基础的政治、法律、哲学、文化等方面的延伸。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着维护和巩固的作用,同时也会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经济基础是社会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而上层建筑则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起到维护和发展经济基础的作用。然而,经济基础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促使社会出现新的社会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法律等。这种相互关系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非常重要的概念。经
济基础指的是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和变革。而上层建筑则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法律制度、政治体制等等。
经济基础是整个社会的物质基础,包括生产资料、生产关系和生产
力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是人们用来进行生产的工具和资源,包括土地、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所建立的社会
关系,包括所有制形式、生产组织形式、劳动分工等等。生产力则是
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能使用的劳动力和科学技术水平。
经济基础对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发
展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其经济基础的发展程度。如
果经济基础发展得好,那么国家的经济将会蓬勃发展,人民的生活水
平也将不断提高。反之,如果经济基础发展滞后,那么国家的经济将
会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将受到限制。
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关系。不同的经济基础所形成的生产
关系也不同,在社会中会出现不同的阶级和阶级矛盾。在资本主义社
会中,经济基础是由资本家所占有的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来决定的,
与之相对应的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
再次,经济基础还对上层建筑产生重要的影响。上层建筑是建立在
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系列意识形态、法律制度、政治体制等等。它们作
为经济基础的表现形式,为经济基础服务。比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法律制度是资本家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政治体制则是为了维护资产
阶级的统治地位。
然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并不是一种单向的关系。虽然经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析社会历史中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析社会历史中的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上层
建筑是经济基础的政治、法律、文化的反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
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社会历史中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在社会变
革中的作用。
一、经济基础的作用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的方向。
在社会历史中,不同的经济基础将引发不同的社会变革和发展。以奴
隶社会为例,奴隶制度的经济基础导致了奴隶社会的出现,奴隶主阶
级作为经济基础的主导者,建立了相应的上层建筑,包括奴隶制度、
奴隶主的法律权威和宗教信仰等。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存在形式和
社会成员的相互关系。
二、上层建筑的反映作用
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政治、法律、文化的反映,是经济基础在意
识形态领域中的延伸和表现。上层建筑通过各种制度、法律和规范,
对经济基础进行规范和约束。同时,上层建筑还反映了经济基础的利
益分配和支配关系。以封建社会为例,封建制度的上层建筑包括皇权
和封建贵族的统治,这些都是封建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基础的变革将引发上层建筑的调整和变化。同时,上层建筑的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经济基础。这种相互作用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以资本主义社会为例,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促使了资产阶级的崛起,进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市场经济的建立、私有制度的确立和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是指社会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经济基础,以及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文化、哲学等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
着密切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发展规律和推
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
和发展方向。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经济基础决定了政治、法律、文化等上层建筑的资产阶级性质,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公有
制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无产阶级性质。因此,要想改变上层
建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必须先改变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法律、文化
等因素会影响经济基础的发展。例如,政治稳定、法律保障和文化
创新等因素都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而政治动荡、法律不健全和文
化落后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想推动经济的发展,必须改
善上层建筑的环境。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生产力的
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
变化。例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上层建
筑必须服从经济基础的要求,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上层建筑也会逐渐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发展规律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正确把握这种关系,才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统一于社会形态,建立在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唯物史观把社会形态看作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有机整体,认为经济基础有如社会的“骨骼”,而上层建筑则有如包裹在“骨骼”上面的“血肉”,“骨骼”和“血肉”不可分割,形成了社会有机体。在社会形态中,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着上层建筑乃至整个社会形态的性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同时也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和更替。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含义
1.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同生产力状况的一定历史阶段相适应的,在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其一,它实质是社会在其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种居支配地位的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但社会实际运行过程是复杂的,特别是在当代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在一定社会内部往往还存在着前一社会的经济基础成分或其他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因素以及未来社会的经济基础的萌芽。
其二,它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也是经济制度,但是具体经济制度,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经济体制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更为直接、更为具体,在实践中总是与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2.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两部分构成。
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法律制度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
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是:首先,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上层建筑依赖于经济基础,但又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的经济基础必然会产生一定的上层建筑为它的巩固和发展服务;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或早或晚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上层建筑必然或迟或早也要发生改变,经济基础还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的方向。
其次,上层建筑又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当它沿着与经济基础发展的同一方向起作用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表现在:
一方面,统治阶级总是利用和依靠自己政治上、思想上的统治地位,通过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的力量,排除异己势力及其思想,力图将社会特别是经济关系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维护自己经济基础的统治地位和根本利益。另一方面,被统治阶级也会运用自己的政治力量和思想观点反抗统治阶级的政治压迫和思想统治,试图瓦解和破坏现存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为之服务的经济基础的历史地位: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的矛盾运动。
同一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新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总
会有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而经济基础即使在相对稳定的阶段,也会发生量的变化和部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会立即反映到上层建筑中来,就会不断出现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某些不相适应的情况。必须对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部分加以调整和改革,使之不断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才能充分发挥上层建筑的积极作用。
在某种社会经济形态走向腐朽,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根本不相适应,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形成尖锐对抗的时候,必须从根本上加以变革。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形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另外一条基本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这里的“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期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水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在实际运行中是极为复杂的。
首先,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
其次,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建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的矛盾;新旧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
最后,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则变为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
在当代中国,深入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必须正确把握经济
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快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所以,要自觉地投身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为经济改革、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和经济发展,为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做出有益的贡献。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原理是我国当前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哲学理论根据。
五.正确认识这一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1、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也是我们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的一把钥匙,每一历史时期的上层建筑都能从经济基础中得到科学的说明。
2、这一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根据。
3、这一规律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政治体制属于上层建筑。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引起政治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对于保护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这一规律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自觉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