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优秀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禹治水》(优秀7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禹治水》(优秀7篇)《大禹治水》教学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读好“无家可归”、“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十三年、三次、一次也没有”等词语。
2通过课文留白处理、角色换位等方法,体会大禹治水吃尽千辛万苦,感悟到大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一:复习检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课,大禹治水。
看看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小老师带读)2上节课我们知道古代有个人教“大禹”,做了一件什么伟大的事呢?(治水)。
关于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小朋友们上节课提出了几个问题:治水的原因、方法、结果。
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中。
二:精读课文分析原因:1首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课文,找找看哪一小节是说大禹治水的原因的?(第一小节,指读)2读了第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水很多,很大,到处弥漫,这样的洪水我们说是“滔滔”,你能读出洪水的汹涌吗。
(指读)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是啊这个故事发生在4000多年之前啊真的是很久很久啊(指导读好很久很久。
)滔滔的洪水把农田淹没了会有什么后果?大水把房屋也冲到了会有什么后果?凶猛的洪水袭来,人们失去了自己的家园,没有家住了,这就叫无家可归。
(指导朗读)可恶的洪水,是人们失去了生命,人们只好过着痛苦的无家可归的生活,现在你再用心读读,把你的感受都都出来。
(指读)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让我们一起满怀同情来读读。
(齐读)了解方法:1孩子们,你就是禹,你就在这滔滔的洪水中,看着人们随时会被大水夺取生命,你会怎么想。
2是啊,禹和你们一样,他下决心——引读指导朗读。
大禹治水的决心就是这么大,可是治理洪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是怎么治理的呢?请自由朗读第二小节。
3(1)出示填空题:大禹治水,它先是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
出示句子:读一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千山万水)只翻过一座山,淌过一条河?每座山都翻过,每条河都游过,这就叫走遍了千山万水。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6篇)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6篇)《大禹治水》教案篇一设计意图:1、识字学词,朗读课文。
2、本课特色及学生起点:语句凝练、含义深刻,学生与文本有一定距离采用策略:抓关键词,引发想象,补充资料,充分进行情感体验,使大禹的形象不断丰满。
3、渗透阅读方法:前后观照,一唱三叹;抓住数字,读懂数字背后的内涵,感受治水的艰、智、功、情。
一、复习1、齐读课题,生书空2、引入谈话:洪水会带来怎样的灾难?读一组词语再来回顾:滔滔洪水淹没农田冲倒房屋百姓无家可归洪水真的太可怕了,它把老百姓害惨了,传说洪水来了,人们只能住在树上、山上,餐风饮露,还要随时提防野兽的袭击。
看到老百姓如此悲惨的生活,禹心里怎么想的?出示句子,齐读。
二、学习第二节,感受治水之“艰”“智”1、禹为了治水都做了些什么?生自读课文,画出句子,交流。
2、理解“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结合生质疑,图、师讲述理解“水流”“地形”“千山万水”“走遍”3、引导想象大禹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吃哪些苦?师补充:禹走遍了九州,由于走的。
路太多,他的腿上划出了道道血痕,脚底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人晒黑了,背累驼了,但他仍拄着拐杖一步步走遍了千山万水。
他吃了那么多苦,书上也有一个词,你发现了吗?理解朗读“千山万水”及这句话。
4、这只是治理洪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
出示文中句理解:“九”“劈开”“挖通”禹为了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那么禹是用什么办法来治理洪水的,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很好地概括了他的方法(引导)。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段资料介绍。
禹的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他成功了吗?禹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怎样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现在你觉得禹是位什么样的人?(引语):禹不光勇敢不怕吃苦,还很聪明,有智慧,他下定决心要治理洪水。
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读出他的决心、勇敢、智慧。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4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该页是美丽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的《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4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示例篇一——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泰兴镇大生小学徐明香【教材分析】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把朗读作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
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如仿写句子,或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等。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大禹顾大家、弃小家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他的智慧、勇敢、坚强。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师: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洪水)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洪水?指名说师: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哪些危害呢?出示课件师:农田被淹没了,老百姓就没有吃的了;房屋被冲倒了,老百姓就没有住的地方了,老百姓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啊?出示一小节生齐答相机板书:无家可归指名读一小节齐读2.过渡:洪水这么无情,老百姓多么可怜,是谁来救老百姓的呀?(大禹)师: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大禹治水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课件中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人们被洪水袭击的悲惨场面,学生受到了视觉冲击,心灵也因此被深深震撼,为后面的学习做了情感的铺垫。
二、简单回顾课文1.师:大禹是怎么治理洪水,洪水有没有被制服呢?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2)
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XXX顾大家、弃小家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以及他的智慧、勇敢、坚强。
3、教学生字:制、被。
认识新偏旁衣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15、XXX治水齐读课题2、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学过的词语,考考大家都记住了没有?先自己练一下。
出示词语:洪水淹没冲倒无家可归XXX决心带领千辛万苦百姓感激安宁巨大英雄)3、指名读一行一行读,你也能读好吗?(读词指点)第一行:多大的洪水呀!多猛的洪水呀!多可怕的洪水呀!它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和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你能把这行词语读好吗?第二行:当你下决心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表现得非常坚定,那我们再请一位小朋友来坚定地读一读!第三行:当我们看到凶猛的洪水被人们所制服时,我们一定会很高兴、很激动。
谁再来试一试!二、研究第二小节出示第一行词语,师叙述洪水的危害,再引出,看到这些,XXX是这么想?怎样做的呢?请小同伙们自己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指名回答题目。
请你再细致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说说你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出大禹治水很不容易?预设1生:千山万水,他走了许多的路。
鞋子磨破了。
师1:他爬的山多吗?他过的河多吗?这就叫“千山万水”。
谁来读。
师2:真辛苦!多远的路呀!XXX每座山都要爬,每条河都要过,这就叫——读:走遍了——(千山万水)生读。
师3:多不容易呀,可是只有走遍了千山万水,才能看清复杂的水流和地形啊!师:你还从哪个词体会到XXX治水的不容易的?预设2生:千辛万苦从这个词你看出了什么?师:在治理洪水过程当中,XXX吃了很多很多的苦,他到底吃了哪些苦呢?【学生想象语言,教师相机点评】师1:XXX吃的苦多吗?指点“千辛万苦”师2:是啊!XXX把这些苦都尝尽了!能把他的这种艰辛读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吃尽了千辛万苦”)师3:XXX吃如许的苦,受如许的罪,是一天吗?两天吗?是啊,整整十三年啊,冗长的十三年,他就如许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的治水,XXX是何等的辛勤啊!他——吃尽了千辛万苦。
小学语文《大禹治水》教案(五篇)
小学语文《大禹治水》教案(五篇)小学语文《大禹治水》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教学重点:按照课后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难点:理解“十三年、三次、一次、到处奔走”等词语,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1.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
提问:结合课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什么事?2.出示大禹头像,简介大禹:传说是我国部落联盟的领袖,曾经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是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读,一人读一段,相互正音。
3.出示三组词语,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1)第一组:洪水泛溢、毒蛇猛善、伤害、灾难。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聚焦“灾”字,看字形猜猜“灾”字的意思。
揭示“宀”表示房子,房子里边着火表示灾难。
③说说读了这组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④出示句子,放在语境中再次练读。
指导读好第二句的停顿。
(2)第二组:教训、驱赶、恢复。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给3个词语搭配短语。
如“吸取教训、驱赶毒蛇猛兽、恢复农业生产”。
③读词语想画面,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相机理解“恢复”就是变成原来的样子,文中是指百姓又像以前一样生活了。
(3)第三组:淹没、灾难、重新、耕种。
①自由练读这组多音字,根据词语的语境练*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②指名读,及时正音。
③出示一组新词,如“沉没、重新再来、难民、种花”,巩固读音。
三、学*第一自然段——了解治水前的景象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洪水泛滥”是怎样的景象。
2.出示洪水泛滥的影像(洪水横流、田地被淹、房屋被冲毁、人们无家可归等场景),说说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二年级大禹治水教案
二年级大禹治水教案【篇一:《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大禹治水》教学设计【设计说明】《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中 --治水后”这一线索,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
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指导法和情境教学法,在读中设境,在境中激情,在情中悟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作品内涵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创新【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交流,指导朗读,引发思考、合理想象、充分理解、体会提升。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没有了它,我们将无法生存,地球将一片荒芜。
(板书:水)然而,水也有发怒的时候,当波涛滚滚而来的时候,水就变成了一头咆哮的野兽,所到之处一片汪洋,这就是洪水。
洪水带给人民无限的恐惧和不幸。
于是,勤劳智慧的人民与洪水展开了较量,开始了治理洪水的过程。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治水的古代传说:(板书课题,齐读)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课件。
(这洪水来势多么凶猛呀!)2、指名读第一节。
3、引读,抓关键词:这洪水,一路咆哮,真是洪水,它来到田野,农田被,它来到村庄,房屋被,大地成了一片汪洋,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只好拖儿带女,四处流浪,再也没有了幸福的生活,老百姓们。
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4篇
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4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治,洪"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揭示揭题: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五课《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录象,图片]:(述第一段课文)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有的躲到山上,住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生活着,有的住在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没有食物,只能吃树皮,吃草根!二,细细品味,感悟大禹的英雄品质。
◎过渡:这洪水的危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学习第二自然段所以--出示齐读: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在治理洪水下加点)治理洪水,小朋友们,根据你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你认为治理洪水该怎么治呢(指名2—3人回答)2,说得不错,看来,小朋友对治理洪水都有自己的想法!是呀!治理洪水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那么禹是怎么做的呢!轻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师板书:---,○)3,交流(1)生回答相机出示第二句:◎"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a,看图理解"水流和地形".如果禹要仔细地查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要爬上高山,还得要趟过大河,你从哪个词看出禹爬的山多,过的河多呢[板书:千山万水] (出示图片)这么多座山,这么多条河,谁再来读读这个词!评价:①太少了,还不够多。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9篇)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9篇)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淳朴、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
2、能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产生进一步了解民间神话故事的愿望。
【活动准备】1、连环画图片、实物投影仪。
2、看过壁画故事《大禹治水》。
3、幼儿进行过“治理洪水”的调查收集工作。
4、活动区域提供“抗洪治水”的图书及录像带等。
【活动过程】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①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灾难?②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②听了故事后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3、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科学防洪的方法。
(1)交流调查情况。
现在有些地方也会发生洪水,人们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介绍一下你调查的方法?(2)整理归纳调查经验。
通过调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合理的方法来治理洪水?【活动延伸】观看壁画并讲述故事。
大禹治水禹是一位神仙,他来到人间和阿娇姑娘结了婚,住在山洞里。
有一年洪水泛滥,禹告别新婚的妻子,号召人和天神们团结起来到会稽山集合,商量治理洪水的办法。
禹在去会稽山的路上遇到乡亲,乡亲告诉他阿娇怀孕了。
禹听了很高兴,但是约定的时间快到了,他只好托乡亲转达他对妻子的问候。
人和神都按时赶到了会稽山。
禹说:“我想应该用疏导的方法,让洪水顺着河道流到大海里去。
”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很好。
于是,禹带领众人动手开凿河道,挖出的泥土用来填平洪水冲成的大坑。
大家不停地工作,修了一条又一条河道。
又是一天,禹带领人们经过自己的家乡。
一位乡亲告诉他阿娇生病了,希望他回家去看看。
禹非常想念妻子,可是他想了想说:“治水是大家的事,不能因为我而耽搁了大家。
”他托乡亲把草药带给阿娇,又和大家一起上路了。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6篇)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6篇)《大禹治水》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学、交流,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体会他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读生字词。
2、板书课题。
二、学习一、二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两方面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过渡:大禹治的是什么水?那是怎样的洪水呢?2、从文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了洪水的可怕?人们心情如何?(指导朗读)3、我们一起看看这可怕的洪水(看视频)。
4、齐读一自然段。
(二)其它原因。
1、大禹治水,除了来自自然灾害方面的原因,还来自哪方面?2、指名说。
三、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大禹的精神。
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大禹怎样治理洪水的?(1)指名回答禹带领人们做了哪些事?(2)鲧采用了什么方法?是鲧办法好,还是禹办法好呢?(3)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充分感受禹办法好。
2、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艰辛?(1)你觉得禹当时治理洪水容易吗?(引导学生找句子,抓重点词语理解。
)(2)指导朗读。
3、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1)比较句子。
(2)指导朗读。
(3)师讲述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4)禹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四、学习第五自然段,了解治水的结果。
1、治水结果如何?2、屏幕出现洪水退后的美丽景色。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出示禹画像,师:面对他,你想说什么?2、让学生了解新时代的英雄们!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大禹治水改堵为疏历尽千辛万苦舍小家、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教案篇二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第【2】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认读15个生字,能够正确书8个汉字。
2.理解词语,学会本课生字词及正确读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大禹治水时的顽强意志。
5.熟悉课文脉络及描写的主要内容。
6.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大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3.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水都做过哪些好事和坏事吗?(演示第2、3张幻灯片)好事:水力发电,水上运输等。
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等。
那我们怎样才能让水不再做坏事了呢?(要想办法治理。
比如修建大坝,建水库等。
)2.古时候,有个人也为了不让水做坏事而对水进行治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演示第4张幻灯片)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演示第5-9张幻灯片)(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灾”的偏旁是“宀”“被”的偏旁是“衤”“道”的偏旁是“辶”“难”的偏旁是“又”(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被”、“道”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 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3.我会查字。
伤害:部首:亻(2画)字义:损害。
4.我会读:泛滥淹没毒蛇猛兽牲畜筑坝奔走驱赶安居乐业二、精读领悟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什么事情?(演示第10张幻灯片)这篇课文主要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
一个叫(鲧)的人带领人们(筑坝挡水),洪水没有消退;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他吸取了父亲的教训,带领人们(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流到了大海。
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最新9篇)
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最新9篇)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 能运用扩词、联系课文、生活实际等方法辨析同音字“治、制”,理解“英雄、伟大英雄、代代相传”等词语。
继续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的读书习惯。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第二、三自然段。
设计理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教学过程:一由词入手,引入文本的学习揭示课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四课——1看大屏幕,(屏显:治制)一起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2平时遇到同音字,你是怎么区分的?3小结:遇到同音字,我们常常可以运用比一比、组几个词的办法来进行区分。
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治:治理、治水、治病、医治、治疗制:制服、制造、制作、制度、制止4 (红色显示治理、制服)这是课文中的两个词语,看看它们分别出现在哪两句句子中?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洪水被制服了,……6 指导感情朗读。
(简单点,指名两生读就行)指导:上一句:当你下决心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表现得非常坚定,来,请你坚定地读一读!下一句:当我们看到凶猛的洪水被人类所制服时,我们一定会高兴得喊起来……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 你知道禹为什么下定决心要治理洪水吗?指名学生回答。
你看见过洪水吗?那就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洪水的危害!(播放洪灾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课文哪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找到后大声读出来。
2 (点红色治理)出示第一自然段: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3指导读好词:(描述渲染:)刚才同学们都感受到了,这洪水来势多么凶猛啊!波涛滚滚,一路咆哮,真是洪水——滔滔,它所到之处,农田被——淹没,房屋被——冲倒,害得老百姓只能四处流浪——无家可归(边说边显现红色:滔滔、淹没、冲倒、害、无家可归)4 指导学生先读好“滔滔”“无家可归”等词4 指导朗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评读激励: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三学习第四自然段1 过渡: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洪水就像一头猛兽,摧毁了老百姓幸福的家园。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第【1】篇〗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
传说古时候,洪水泛滥,没有人能治得了,只有大禹用了整整十三年的时间,带领人们制服了洪水,人们终于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归家园,安居乐业。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大禹治水》)(二)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1)(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2)hónɡ zāi nán dào rèn bèi yè chǎn洪灾难道认被业产a.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难、认、产”,后鼻音“洪”以及整体认读音节“业”。
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3)洪水毒蛇猛兽灾难消退继续农业恢复耕种a.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b.小老师领读,齐读。
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a.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b.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
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4)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5《大禹治江》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5《大禹治江》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禹治江》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掌握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中的关键信息。
3. 培养学生对于中国古代英雄的敬仰和崇尚。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江》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于中国古代英雄的敬仰和崇尚。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大禹治江》。
2. 大禹治水的图片。
3. 彩色纸、剪刀、胶棒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 引入《大禹治江》的主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 预测故事内容,让学生猜测大禹治水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步:讲解课文1. 逐段解析课文,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关键信息。
2. 引导学生描述大禹治水的过程和他的努力。
第三步:拓展阅读1. 分小组,让学生自由阅读《大禹治江》相关的信息。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观点。
第四步:情感教育1. 通过展示大禹治水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于中国古代英雄的敬仰和崇尚。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禹的精神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五步:归纳总结1. 小结《大禹治江》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总结学生们对于大禹的理解和观点。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了解了《大禹治江》的故事情节,并对于中国古代英雄大禹有了更深的认识。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了他们对于英雄精神的敬仰和崇尚。
六、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后复述《大禹治江》的故事情节,并写一篇小短文表达自己对于大禹的敬仰之情。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5《禹治水灾》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5《禹治水灾》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禹治水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能够简单描述禹治水的过程和成就。
二、教学准备1. 课文《禹治水灾》的课本和幻灯片。
2. 课堂小黑板和粉笔。
3. 学生的练册和作业本。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与预(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课的内容,回答有关古代治水的问题。
2. 课文阅读(15分钟)- 让学生自读《禹治水灾》这篇课文,并标注不懂的生字词。
- 随机选择几位学生读一段课文并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重点讲解(10分钟)- 解释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如“时差”,“战胜困难”,“上下游”,以及“亲自前往”等等。
- 通过幻灯片和示意图,向学生展示禹治水的过程和解决水灾的技巧。
4. 合作研究与讨论(10分钟)- 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禹治水的重要性和成就,然后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点。
- 引导学生思考禹治水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以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如何对抗自然灾害。
5. 巩固练(15分钟)- 在练册上完成有关《禹治水灾》的练题,如填空、选择题等。
- 随堂检查学生的答案,并进行必要的纠错。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总结课文中的重点内容,以及学生对禹治水的理解和认识。
-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其他有关古代治水的故事或文章,进一步了解治水的重要性和方法。
-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了解当前社会对水资源管理和治水工作的重视程度。
五、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与合作。
- 练册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 课堂纪律:评估学生的听从指导和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禹治水灾》为主题,通过阅读课文和讲解重点内容,让学生了解古代治水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积极应对困难的意识。
22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 大禹治水》--省级--苏老师(公开课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恢复、泛滥、冲毁”等一些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2.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继续学习《大禹治水》。
2、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还记得吗,来复习复习吧。
出示生字,生集体认读。
3、出示四字词语,生读一读记一记。
4、出示图片,生快速说出对应的四字词语,看谁记得多、看谁速度快。
5、出示五个词语,生根据词语按顺序将课文内容说一遍。
二、研读课文。
1、大禹治水的结果怎么样?2、解释“恢复”一词。
3、出示洪水视频,问学生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4、大水给百姓带来了哪些灾害?5、禹和鲧都只治水了,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了?生找原因。
6、出示禹和鲧治水的方法进行对比。
7、体会大禹的聪明才智。
8、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视频,孩子体会大禹的无私。
三、拓展练习1、小练笔,如果你是当时的百姓,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大禹说。
2、现代还有哪些人也想大禹一样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生讨论回答。
六、作业布置一、看拼音,写词语。
biàn chénɡjí xiǎo yí piàn hǎi yánɡdài lái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灌溉()()机器()庄稼冲毁()三、给下面的汉字组词。
给()()作()()傍()()坏()()四、填空。
1.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下来。
人们就管我叫()。
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下来,人们就管我叫()。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优秀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优秀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导入新课1、复习生字,认读生字卡片并给生字找朋友。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3、欣赏大禹治水的动画片。
[评:复习导入后,观看课文动画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协助学生初步理清的思路,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 过渡;大禹为什么要治水,他是怎样治水的,治水的结果怎样呢?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品读课文加深感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我们哪些小朋友懂得多?(大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2、读后交流:(1)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指导:这个传说离我们已经有四千多年了,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示出它的时间长吗?(2)洪水很厉害。
问: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将学生说出的词语变成其他颜色)“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想看看造成老百姓无家可归的滔滔洪水吗?(播放有关洪水的)看到这滔滔的洪水,你想到了什么?指导:我们能读出洪水的厉害吗?(指名读)读后评价1:你读出的洪水还不够大,不能淹没农田,谁的洪水比他大?评价2:我们都感到洪水像凶猛的野兽一样冲过来了……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洪水的厉害。
(齐读第一自然段)[评: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处让学生自身读、悟。
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究。
通过播放,想象说话,将学生带入情境,真切感受到洪水肆虐给大家带来的危害,为有感情地朗读和理解下文打下基础。
巧借评价语言“以评促读”,学生的情感被充沛调动起来了。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洪水太厉害了,老百姓过着无家可归的凄惨生活。
看到这一切,禹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5《大禹治河》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5《大禹治河》公开课教案一、课程背景这是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十五课,课文内容为《大禹治河》。
本课通过讲述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英雄的尊重和敬仰。
2. 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呈现课文主题、图片或有关背景知识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大禹治理洪水的兴趣,引发讨论。
2. 阅读理解(15分钟)-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大禹治河》,并根据问题回答课后题。
-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答案和理解。
3. 合作阅读(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大禹、夏后氏、民众等角色,通过朗读和演绎的方式理解与表达课文内容。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组内合作,互相帮助和提供反馈。
4. 写作训练(20分钟)- 学生根据所了解的故事情节,撰写一篇关于大禹治理洪水的文章。
- 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和范文,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用词准确和语法表达。
5. 总结评价(5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讨论研究收获和困难。
-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
四、教学资源1. 课文《大禹治河》2. 课后题及参考答案3. 角色扮演卡片4. 写作指导和范文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情况进行评价。
同时,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分,着重评估他们在结构、用词和语法方面的表现。
六、延伸拓展为了加深学生对大禹治河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延伸活动,如观看相关视频、参观相关展览等,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优秀《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导入新课1、复习生字,认读生字卡片并给生字找朋友。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3、欣赏大禹治水的动画片。
[评:复习导入后,观看课文动画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协助学生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过渡;大禹为什么要治水,他是怎样治水的,治水的结果怎样呢?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品读课文加深感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我们哪些小朋友懂得多?(大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2、读后交流:(1)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指导:这个传说离我们已经有四千多年了,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示出它的时间长吗?(2)洪水很厉害。
问: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将学生说出的词语变成其他颜色)“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想看看造成老百姓无家可归的滔滔洪水吗?(播放有关洪水的课件)看到这滔滔的洪水,你想到了什么?指导:我们能读出洪水的厉害吗?(指名读)读后评价1:你读出的洪水还不够大,不能淹没农田,谁的洪水比他大?评价2:我们都感到洪水像凶猛的野兽一样冲过来了……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洪水的厉害。
(齐读第一自然段)[评: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处让学生自身读、悟。
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究。
通过播放课件,想象说话,将学生带入情境,真切感受到洪水肆虐给大家带来的危害,为有感情地朗读和理解下文打下基础。
巧借评价语言“以评促读”,学生的情感被充沛调动起来了。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洪水太厉害了,老百姓过着无家可归的凄惨生活。
看到这一切,禹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划出大禹怎样想的句子,用“~~~”划出大禹怎样做的句子。
2、指名读写大禹怎样想的句子。
读后评价:大禹的决心真大!3、课文中怎样写他的决心之大的呢?(学生读自身所划的句子)读了这两句话,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突出大禹治水的艰辛呢?出示: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座大山指导:读“千辛万苦”能让人一听就觉得大禹吃了很多很多苦;读“千山万水”能让大家感到他走过的山、趟过的水太多了;古人以九为数中最大的,读后面两个词语要读出大河、大山的多。
把这几个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读一读,想象:在治水的过程中,禹可能会吃哪些苦?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讨论讨论,再来交流。
吃了这么多的苦,为的是什么呢?指导: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他们的辛苦吗?(指名读)听了你们精彩的朗读,老师也想试试了,能给我这个机会吗?(师范读)[评:由于大禹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了,如何让他们感受到大禹治水的艰难,体会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让他们读课文、找句子,这样有明确的学习要求。
接着找出其中最能突出治水艰辛的词语先朗读感悟,再以词语为突破口,放到课文中去读、去想象大禹可能吃的苦、吃苦的目的是什么。
这就循序渐进,逐步拉近学生与大禹之间的距离,学生水到渠成地读出了自身的感受。
同时通过教师的朗读进一步加深学生的体会。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完成书后填空。
(大屏幕出示题目,指名填写)2、教师有感情地叙述:13年了,四千多个日日夜夜,禹在干什么?他三次路过家门,说明不止一次有机会回家。
“看一看”花的时间长吗?我们来看一段画面(播放禹过家门时,妻儿在身后的课件)他为什么不回头去抱抱儿子呢?他想的是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指名读)评价: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真佩服大禹。
请女生读这一自然段。
[评:借助书后填空题,抓住文中的四个数字,引导理解、体会。
播放大禹过家门而不入的画面,让学生充沛感受、体验、表达,学生被深深感染了,体会大禹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牺牲了自身的利益,感受到大禹的高贵品质。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重点交流:(1)讲解“制服”:小朋友看见过电视上的警察叔叔抓坏人吗?坏人乖乖地跟在警察叔叔后面,这就是被制服了。
那课文中谁被谁制服了?老百姓还是无家可归吗?而是过上了——(生齐读:安宁的日子)(2)“代代相传”是什么意思?3、想象:假如你是老百姓,你会对大禹说些什么?4、请男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评:古人云:学贵有疑。
问题来自于学生的好奇和疑问,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自然衔接到课文中去,可谓“天衣无缝”。
让学生直接与大禹对话,既训练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体会出老百姓对大禹的感激之情,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得到了升华。
]三、总结背诵回归整体1、当小小配音员,给动画片配音。
2、想把大禹的形象记在头脑中吗?四人小组合作背诵,试着把你想记住的局部记下来。
3、指名背诵。
4、总结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知道大禹为了治水吃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宁的日子。
他真不愧是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
课后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评:让学生当配音员来给课文动画片配音,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回归了整体,同时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能起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分小组合作背诵课文,既让不同层次的小朋友得到锻炼,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让学生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旨在让美好的情感再一次得到熏陶。
}点评:1、教师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动身,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情境,营造了入情悟境的氛围。
2、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提出问题,给学生思想一片飞翔的天空。
以重点词语为突破口,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与文本对话,与大禹对话,加深情感体验。
调动多种感官,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同时,“以读代讲”、“以评促读”,使学生爱读、乐读、会读。
3、教师充沛发挥了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创设了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导入新课1、复习生字,认读生字卡片并给生字找朋友。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3、欣赏大禹治水的动画片。
[评:复习导入后,观看课文动画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协助学生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过渡;大禹为什么要治水,他是怎样治水的,治水的结果怎样呢?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品读课文加深感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我们哪些小朋友懂得多?(大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2、读后交流:(1)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指导:这个传说离我们已经有四千多年了,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示出它的时间长吗?(2)洪水很厉害。
问: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将学生说出的词语变成其他颜色)“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想看看造成老百姓无家可归的滔滔洪水吗?(播放有关洪水的课件)看到这滔滔的洪水,你想到了什么?指导:我们能读出洪水的厉害吗?(指名读)读后评价1:你读出的洪水还不够大,不能淹没农田,谁的洪水比他大?评价2:我们都感到洪水像凶猛的野兽一样冲过来了……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洪水的厉害。
(齐读第一自然段)[评: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处让学生自身读、悟。
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究。
通过播放课件,想象说话,将学生带入情境,真切感受到洪水肆虐给大家带来的危害,为有感情地朗读和理解下文打下基础。
巧借评价语言“以评促读”,学生的情感被充沛调动起来了。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洪水太厉害了,老百姓过着无家可归的凄惨生活。
看到这一切,禹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划出大禹怎样想的句子,用“~~~”划出大禹怎样做的句子。
2、指名读写大禹怎样想的句子。
读后评价:大禹的决心真大!3、课文中怎样写他的决心之大的呢?(学生读自身所划的句子)读了这两句话,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突出大禹治水的艰辛呢?出示: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座大山指导:读“千辛万苦”能让人一听就觉得大禹吃了很多很多苦;读“千山万水”能让大家感到他走过的山、趟过的水太多了;古人以九为数中最大的,读后面两个词语要读出大河、大山的多。
把这几个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读一读,想象:在治水的过程中,禹可能会吃哪些苦?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讨论讨论,再来交流。
吃了这么多的苦,为的是什么呢?指导: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他们的辛苦吗?(指名读)听了你们精彩的朗读,老师也想试试了,能给我这个机会吗?(师范读)[评:由于大禹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了,如何让他们感受到大禹治水的艰难,体会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让他们读课文、找句子,这样有明确的学习要求。
接着找出其中最能突出治水艰辛的词语先朗读感悟,再以词语为突破口,放到课文中去读、去想象大禹可能吃的苦、吃苦的目的是什么。
这就循序渐进,逐步拉近学生与大禹之间的距离,学生水到渠成地读出了自身的感受。
同时通过教师的朗读进一步加深学生的体会。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完成书后填空。
(大屏幕出示题目,指名填写)2、教师有感情地叙述:13年了,四千多个日日夜夜,禹在干什么?他三次路过家门,说明不止一次有机会回家。
“看一看”花的时间长吗?我们来看一段画面(播放禹过家门时,妻儿在身后的课件)他为什么不回头去抱抱儿子呢?他想的是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指名读)评价: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真佩服大禹。
请女生读这一自然段。
[评:借助书后填空题,抓住文中的四个数字,引导理解、体会。
播放大禹过家门而不入的画面,让学生充沛感受、体验、表达,学生被深深感染了,体会大禹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牺牲了自身的利益,感受到大禹的高贵品质。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重点交流:(1)讲解“制服”:小朋友看见过电视上的警察叔叔抓坏人吗?坏人乖乖地跟在警察叔叔后面,这就是被制服了。
那课文中谁被谁制服了?老百姓还是无家可归吗?而是过上了——(生齐读:安宁的日子)(2)“代代相传”是什么意思?3、想象:假如你是老百姓,你会对大禹说些什么?4、请男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评:古人云:学贵有疑。
问题来自于学生的好奇和疑问,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