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1届高三化学考前专题复习题(南京市教研室内容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2011届高三化学考前专题复习题
15.磷化铝、磷化锌、磷化钙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熏蒸杀虫剂的主要成分,它们都能与水或酸反应产生有毒气体PH 3,PH 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在空气中自燃。

我国粮食卫生标准规定,粮食中磷化物(以PH 3计)含量≤0.05 mg ·kg -1。

现用如下装置测定粮食中残留磷化物含量。

已知:5PH 3+8KMnO 4+12H 2SO 4=5H 3PO 4+8MnSO 4+4K 2SO 4+12H 2O
C 中盛有200g 原粮;
D 、
E 、
F 各盛装1.00 mL 浓度为1.00×10-3 mol ·L -1的KMnO 4的溶液(H 2SO 4酸化)。

(1)写出磷化铝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检查上述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

(3)实验过程中,用抽气泵抽气的目的是 ▲ 。

(4)A 中盛装KMnO 4溶液是为除去空气中可能含有的 ▲ ;B 中盛装碱性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的作用是 ▲ ;如去除B 装置,则实验中测得的PH 3含量将 ▲ 。

(5)收集D 、E 、F 所得吸收液,并洗涤D 、E 、F ,将吸收液、洗涤液一并置于锥形瓶中,加水稀释至25 mL ,用浓度为5×10-4 mol ·L -1 Na 2SO 3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KMnO 4溶液,消耗Na 2SO 3标准溶液11.00 mL ,则该原粮中磷化物(以PH 3计)的含量为 ▲ mg/kg 。

【参考答案】
(1)AlP+3H 2O=Al(OH)3↓+PH 3↑
(2)打开抽气泵抽气,观察各装置中是否有气泡产生
(3)保证生成的PH 3进入D 、E 、F ,被酸性KMnO 4溶液全部吸收
(4)还原性气体 除去空气中的O 2 偏低
(5)0.085
【使用和讲评建议】
本题以粮食中残留磷化氢的定量测定为命题背景,综合考查了水解方程式的书写、非常规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定量测定的有关计算和误差分析等。

结合本题的使用,复习和整理以下实验知识:
(1)结合近三年江苏高考题和南京市模拟题的第15题,复习实验题的考点、命题特点和答题要求,归纳四大滴定的原理:中和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和络合滴定等。

(2)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方法:过滤、蒸发、结晶、蒸馏、萃取、分液。

这些分离方法的使用前提,操作所需仪器及注意事项等。

(3)结合2010年江苏高考题第15题,复习制备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实验条件的控制以
碱性焦性 没食子酸 原粮 KMnO 4溶液 水 空气 抽气泵 E F D C
B A
及产品的结晶、提纯、洗涤和干燥的方法。

结合07—10广东实验探究题,探究实验设计的步骤、试剂的选择和用量、对比实验的设计以及规范的语言表达等。

特别注意离子
的检验必须排除干扰离子的影响,操作现象与结论表达要完整。

16.红矾钠[重铬酸钠,Na 2Cr 2O 7·2H 2O]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

实验室模拟工业以铬铁矿
(主要成分为FeCr 2O 4,含有Al 2O 3、SiO 2等杂质)为原料生产红矾钠的主要流程如下:
稀释、调节过滤滤渣2④酸化②③
操作操作⑦
(1)步骤①中的主要反应生成Na 2CrO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步骤①
中Al 2O 3和SiO 2均可转化成可溶性盐,写出Al 2O 3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步骤③中X 的化学式为 ▲ ,步骤④中滤渣Y
的成分是 ▲ 。

(3)步骤⑤酸化的离子方程式为 ▲ 。

(4)右图是Na 2Cr 2O 7·2H 2O 和Na 2SO 4的溶解度曲线,
操作I 的步骤是蒸发浓缩,趁热过滤。

趁热过滤的目
的是 ▲ 。

【参考答案】
(1)4 FeCr 2O 4 + 8Na 2CO 3 + 7O 2
高温8Na 2CrO 4 + 2Fe 2O 3
+ 8CO 2
Al 2O 3 + Na 2CO 3高温2NaAlO 2 + CO 2↑
(2)CO 2 H 2SiO 3、Al(OH)3
(3)2CrO 42-+ 2H +Cr 2O 72-+ H 2O
(4)有利于Na 2SO 4结晶析出,又能防止Na 2Cr 2O 7·2H 2O 结晶析出而损失
【使用和讲评建议】
本题以红矾钠的制备为命题背景,综合考查Fe 、Al 、Si 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结晶和分离的方法。

(1)讲评时要强调学生对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主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进一步提高在新情
境下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能力。

(2)掌握化工生产流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注意试题设问的角度,①生产的目的、设计
的原理、生产流程的作用等;②化学反应条件控制的原理;③实验基本操作;④资源的回收和利用;⑤“绿色化学”生产、环境保护等。

(3)考前可适当练习一些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无机框图推断题。

17-1.“洁净煤技术”研究在世界上相当普遍,科研人员通过向地下煤层气化炉中交替鼓入
空气和水蒸气的方法,连续产出了热值高达122500~16000 kJ ·m -3的煤炭气,其主要成分是CO 和H 2。

CO 和H 2可作为能源和化工原料,应用十分广泛。

(1)已知:
C(s)+O 2(g)=CO 2(g) ΔH 1=—393.5 kJ ·mol
-1 ① 2H 2(g)+O 2(g)=2H 2O(g) ΔH 2=—483.6 kJ ·mol -1
② C(s)+H 2O(g)=CO(g)+H 2(g) ΔH 3=+131.3 kJ ·mol -1 ③
则反应CO(g)+H 2(g) +O 2(g)= H 2O(g)+CO 2(g),ΔH = ▲ kJ ·mol -1。

标准状况下的煤炭气(CO 、H 2)33.6 L 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CO 2和H 2O ,反应过程中转移 ▲ mol e -。

(2)工作温度650℃的熔融盐燃料电池,是用煤炭气(CO 、H 2)作负极燃气,空气与CO 2
的混合气体为正极燃气,用一定比例的Li 2CO 3和Na 2CO 3低熔点混合物做电解质,以金属镍(燃料极)为催化剂制成的。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H 2-4e -+2CO 32-=3CO 2+H 2O ;
则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 。

(3)密闭容器中充有10 mol CO 与20 mol H 2,在
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CO(g)+2H 2(g)
CH
3OH(g);CO 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
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若A 、B 两点表示在某时刻达到的平衡状态,此时
在A 点时容器的体积为V A L ,则该温度下的平
衡常数K = ▲ ;A 、B 两点时容器中,n (A)总:n (B)总= ▲ 。

②若A 、C 两点都表示达到的平衡状态,则自反应开始到达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t A ▲ t C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在不改变反应物用量的情况下,为提高CO 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

【参考答案】
(1)—524.8 kJ ·mol -1 3 mol
(2)O 2+4e -+2CO 2=2CO 32-
(3)①V A 2/100 5:4 ②大于 ③降温、加压、将甲醇从混合体系中分离出来
【使用和讲评建议】
本题涉及到热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多,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思维能力要求高。

建议讲评时能结合题干信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

第(1)问,讲评时侧重于对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规范,尤其是焓变的表示。

简单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运用电子守恒思想解决问题,进一步归纳比较几种守恒原理的差异和共性特点。

第(2)问,讲评时帮助学生梳理原电池、电解池的基本原理、特征、差异,尤其充放电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充电时一些基本反应的回顾。

学生往往会忽视一些基本简单的知识,而成为复习和解决问题的死角和盲区。

第(3)问,进一步和学生梳理速率、平衡之间的内在联系。

①问切入点逐渐升高,平衡常数取决于温度,会简单的运算,但是通过图像分析压强变化,再反推体积变化,强化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

②问中体现温度对速率、平衡时间的影响,学生感受到量变引起质变,包罗了不同学科思想,及数学建模的构建能力。

纵观南京市历次模考和江苏高考题,都不难发现命题者的良苦用心,把众多知识点串联起来,整合的思想和风格非常明显。

对知识进行分析后发现,虽然年年题不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我们重视加强基础的训练,过分追求新、奇、异,倒反使学生基础不扎实,遇到灵活的问题而惊慌失措。

17-2.NO2压缩成N2O4可作火箭燃料中的氧化剂,也可制备硝化试剂N2O5等。

(1)火箭燃料燃烧反应如下:
2N2H4(l)+N2O4(l)=3N2(g)+4H2O(l) △H
若1.00 g N2H4(l)与足量N2O4(l)完全反应生成N2(g)和H2O(l),放出
19.14 kJ的热量。

则反应△H=▲ kJ·mol-1。

(2)在2 L密闭容器内,投入一定量NO2,发生下列反应:
2NO 2(g)2NO(g)+O2(g)
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NO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
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v正(NO2)=2v逆(O2) b.c(NO2)= c(NO)
c.气体总压不变d.N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三个实验开始投入的NO2的物质的量均为1.0 mol
b.实验Ⅱ和实验Ⅰ相比,可能隐含的条件是:实验Ⅱ使用了效率更
高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实验Ⅰ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大于实验Ⅲ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e.8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25
f.该反应的△S>0,故该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③实验Ⅱ从反应开始到刚达到平衡时,v(O2)= ▲ mol·L-1·min-1;若再向该2 L密闭容
器中通入1 mol NO2、1 mol NO、0.5 mol O2,则平衡将▲ 移动(填“向右”、“向左”或“不”),NO2的转化率将▲ (填“增
大”、“减小”或“不变”),再次达到平衡后,n(NO)
的范围是▲。

(3)利用NO2或N2O4可制备N2O5,原理如右图所
示。

N2O5在电解池的▲ 区生成,其电极
反应式为▲ 。

【参考答案】
(1)—1224.96
(2)①b ②be ③0.0125 向左减小 1 mol<n(NO)<2 mol
(3)阳极 N 2O 4+2HNO 3-2e -=2N 2O 5+2H +
【使用和讲评建议】
本题以NO 2及其用途为背景,着重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平衡状态的标志、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反应进行的方向、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平衡常数及电解原理等重要主干知识。

结合(1)讲清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如物质状态、计量系数的含义)、反应热的基本计算方法;也可举例讲解根据盖斯定律如何计算反应热;
结合(2)①讲清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各种标志(教师可自己再组织几个变式训练),其核心就是v 正=v 逆;结合(2)②培养学生读图获取并加工信息的能力,能利用影响平衡移动
的因素综合分析问题;讲清△H <0且△S >0的反应才一定自发进行;讲清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及其计算方法,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等知识,能判断K 1=K 2<K 3;结合(2)③讲清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等效平衡基本原理的应用,会利用K 1=K 2=0.25计算转化率等;
结合(3)讲清电解池的基本原理,写出阳极、阴极的电极反应式,弄清电子或电流的方向,溶液中微粒透过隔膜的方向等。

重温南京市4次模拟考试中的第17题、选择题第14题和电化学题等,引领学生着重探讨盖斯定律、转化率、平衡常数、反应进行的方向、平衡移动及电化学基本原理等主干知识。

18.采用32% ~ 35%的FeCl 3溶液腐蚀印刷线路板上的金属铜,腐蚀废液中主要含有CuCl 2、
FeCl 2和HCl 等溶质。

(1)用FeCl 3溶液溶解印刷线路板上金属铜的离子方程式为 ▲ 。

(2)工业上两种回收腐蚀废液中铜的方法如下:
第一种:电解腐蚀废液回收铜。

阳极(石墨)的电极反应可表示为 ▲ 。

第二种:用铁粉置换腐蚀废液中的铜。

①用铁粉回收铜的实验操作为:加入过量铁粉,充分搅拌,过滤、 ▲ 、 ▲ 、 ▲ 。

②科学家对铁置换铜的工艺有如下研究:
分别在a 、b 、c 三种条件下回收腐蚀废液中的铜,取充分反应后的粉末各3.000 g 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再加入100 mL 0.5 mol ·L -1的硫酸,水浴加热(70 ℃),搅拌,进行除铁处理。

分别在第10、20、30、40、50 min 时,用吸管移取0.5 g 左右的铜试样于试管内,测定铜粉中铁的含量(质量分数),其结果如下图所示。

A(10,0.000) C(10,0.600) B(10,1.000) a-还原铁粉置换铜的除铁效率 b-废铁屑置换铜的除铁效率 c-废铁屑在超声波下置换铜的除铁效果
你认为除铁效果最好的是▲ (填“a”、“b”或“c”),其原因是▲ 。

③用还原铁粉处理腐蚀废液得到的3.000 g铜粉中含铁的质量为▲ ;第10 min时,乙
烧杯中溶解掉的Fe的质量为▲ 。

(3)工业上也可用腐蚀废液制备CuCl2·2H2O,从而进行对废液的利用,其工艺流程如下:
①最好应选用▲ (填写字母代号),理由是▲ 。

a.浓硫酸b.Cl2c.NaClO d.NaOH溶液
②测定产品中CuCl2·2H2O的质量分数如下:取2.000 g产品,用水溶解后,加入60.00 mL
0.4000 mol·L-1的KI溶液(足量),充分反应后加入淀粉指示剂,用0.4000 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耗去此标准液25.00 mL时,刚好到达滴定终点(已知:2Cu2++4I-=2CuI↓+I2,I2+2S2O32-=2I-+S4O62-)。

此产品中CuCl2·2H2O的质量分数为▲ 。

【参考答案】
(1)2Fe3++Cu=2Fe2++Cu2+
(2)第一种:Fe2+-e-=Fe3+
第二种:①在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并搅拌
过滤,并用适量蒸馏水洗涤滤渣
将滤渣干燥即得铜
②a
使用细铁粉,还原得细铜粉,铜粉颗粒越小,与酸接触的表面积越大,内部的铁与酸反应越快,即除铁效率越高
③0.1200 g 0.0455 g
(3)①c NaClO能将Fe2+氧化为Fe3+,且反应能消耗H+,增大溶液的pH使Fe3+沉淀
②85.50%
【使用和讲评建议】
本题以利用FeCl3腐蚀铜电路板的废液为背景,着重考查了学生的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实验的基本技能和计算能力。

(1)回顾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结合(1)和(3)①列举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Fe3+和Cu反应有几种情况?能氧化Fe2+的试剂有哪些?反应方程式如何书写?如何注意酸碱性介质的参与?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结合(2)②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图的坐标分别是什么?物理含义到底是什么?曲线的变化趋势如何?起点、拐点、终点的意义?数据的含义及如何利用数据进行计算?建议结合市期初学期调研卷第18题CuSO4·5H2O热分解曲
线、市一模第18题沸腾炉温度对可溶性Cu含量的影响图像、市二模不同催化剂下CO2加氢甲烷化数据图进行重点讲解数据图表的一般处理方法。

(3)复习工业流程题的一般解法及如何通过调节pH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可结合第16题)。

(4)复习基本定量分析的方法——滴定。

教师可结合南京市4次模拟试题和江苏省其他大市的试题,精心组织和挑选出中和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配位滴定等不同滴定类型的试题,加强对标准液的配制、指示剂的选择、终点的判断、滴定的定量原理(计算)和误差分析等方面的梳理和复习,让学生彻底理解滴定的基本原理。

19-1.抗甲流感药物达菲(Tamiflu)是以莽草酸(A)为原料,经过十步反应合成制得。

莽草酸可以从常用的烹调香料“八角”中提取。

达菲及莽草酸(A)、对羟基苯甲酸(B)的结构简式如下:
已知:
化合物A、B、C、D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达菲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
(2)写出A→C的反应类型:▲ ;
(3)写出B→E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D的结构简式:▲ ;
(5)已知B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①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
②与新制Cu(O H)2悬浊液作用产生红色沉淀;
③苯环上的一卤代物有2种。

(6)化合物是合成某些药物的中间体。

试设计合理方案由化合物合
成。

提示:①合成过程中无机试剂任选;②在400℃金属氧化物条件下能发生脱羰基反应;③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C 2H 5O H H 2C =C H B r 2H 2C C H 2B r B r
【参考答案】
(1)醚键 酰胺键 酯基 (2)酯化(或取代)
(3)
(4)
(5)
3
(6)
【使用和讲评建议】
本题以达菲的合成为流程线索,考查了双键开环、有机推断,限定条件下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缩聚反应、合成路线选择及对题干提供信息的摄取与灵活运用能力。

第(1)小问考查学生对官能团的认识,特别涉及到学生较为不熟悉的“醚键,肽键”,提醒学生最后复习回归课本,掌握好基础。

第(2)小问复习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帮助学生再次辨析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的类型,同时对一些能“猜测”其结构的有机物的通式再做复习。

第(3)小问重点复习学生易错的聚合反应。

教师强调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的完整,条件书写的规范、完整,配平、箭头要注意,产物中千万不要遗漏物质。

第(4)小问是近年高考中常见的“开环”问题,学生需理解信息中的反应原理,才能正确书写,可强调写好结构简式之后进行复查,对有机合成中的“开环”、“闭环”反应做到游刃有余。

第(5)小问是限制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复习书写同分异构体需要有序,严谨,不可遗漏或多写。

在写完之后需要进行复核所写的结构是否符合条件的限定。

△ O 2/

最后一问重点学会如何运用已有知识并结合已知条件特别是前面合成路线中隐含的信息来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

在路径设计过程充分利用题目所提供的信息,选择最优路径进行合成,书写过程中注意条件的选择。

19-2.有机物F商品名称“敌稗(Propanil)”,是一种优良的水稻除草剂,现通过下列合成路线制备:
已知:
Ⅰ.RX RCN
H3O+
RCOOH (X表示卤素原子,下同)
Ⅱ.
Ⅲ.当一取代苯继续发生取代反应时,新引进的取代基受到原取代基的影响而取代邻位、对位或间位。

使新的取代基进入它的邻位、对位的取代基有:-CH3、-NH2、-X;使新的取代基进入它的间位的取代基有:-COOH、-NO2等。

请结合上述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1)反应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有人认为:若将②、③两步反应顺序颠倒,也可以得到C,实际上是不妥的。

请你指出不妥之处▲ 。

(3)F的结构简式为:▲ 。

(4)F(C9H9Cl2NO)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化合物G(C9H13NO3),化合物G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结构中含有
NH
2
HO H
2
C C H
2
O H
基团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5)请你设计D→E(C3H6O2)的合成路线。

要求:①合成过程中无机试剂任选、有机原料分子中碳原子不超过2个;②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C2H5O H
浓硫酸
H2C=C H
B r2
H2C C H2
B r B r
【参考答案】
(1)
呈酸性
……
(2)所得C的纯度不高
(3)
(4)7
(5)CH2=CH2CH3CH2Br CH3CH2CN H3O+CH3CH2COOH
【使用与讲评建议】
本题以止敌稗的合成路线为背景,考查了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以及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

第(1)(2)两问相互联系,需要学生提取题目中的重要信息,选择优化的合成路线。

(1)虽然写的是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但很容易和(3)的反应先后颠倒,提醒学生在判断反应路径时需要“瞻前顾后”。

在反应方程式书写过程中需要注意条件的选择。

第(3)小问结合信息判断E的结构,进而根据分子式推测F的结构,学生对羟基和羧基的脱水较为熟悉,在此可以复习氨基和羧基的脱水。

第(4)小问学生要熟练掌握限定条件下的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技巧。

强调思维的严谨性与规律性,避免重复与遗漏。

教师可总结强调同分异构体书写的一般规律。

第(5)小问,重点学会如何运用已有知识并结合已知条件特别是前面合成路线中隐含的信息来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

在路径设计过程充分利用题目所提供的信息,选择最优路径进行合成,书写过程中注意条件的选择。

20.硫化钠是用于皮革鞣制的重要化学试剂,可用无水芒硝(Na2SO4)与炭粉在高温下反应而制得,反应式如下:
① Na2SO4+ 4C 高温
Na2S+4CO↑
② Na2SO4+4CO 高温
Na2S+4CO2
(1)现要制取Na2S 7.80 g,若生产过程中无水芒硝(Na2SO4)的利用率为90%,则理论
上需要无水芒硝(Na2SO4)▲ g(精确到0.01);
(2)若在反应中生成的Na2S物质的量为1 mol,则消耗的碳单质的物质的量范围n的范
围是▲ < n< ▲ ;
(3)若在上述反应中消耗的碳单质为1 mol,生成Na2S的物质的量为y mol,生成的CO
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x,则y与x的关系式为y= ▲ ;
(4)Na2S放置在空气中,会缓慢氧化成Na2SO3及Na2SO4,现称取已经部分氧化的硫化
钠样品39.20 g溶于水中,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沉淀9.6 g,放出H2S 气体1.12 L(标准状况)。

请计算:39.20 g样品中各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


【参考答案】
(1)15.77
(2)由反应①和②可得反应③:Na2SO4+ 2C Na2S + 2CO2↑
根据反应①和反应③,由极值法得:消耗的碳单质的物质的量范围n的范围是:2 mol ~ 4 mol。

(3)根据反应①:Na2SO4+ 4C Na2S + 4CO
a mol 4 a mol a mol 4 a mol
根据反应③:Na2SO4+ 2C Na2S + 2CO2
b mol 2 b mol b mol 2 b mol
根据题意得: 4 a mol + 2 b mol =1 mol
a mol + 2
b mol = y mol
且:4 a mol/2 b mol = x
解得:y =2+x 4+4x
(4)2Na2S+ Na2SO3+3 H2SO4=3 Na2SO4+ 3S↓+3H2O
Na2S+ H2SO4= Na2SO4+H2S
根据以上两个反应结合题中条件可求得:39.20 g样品中有
Na2SO3:0.10 mol Na2S:0.250mol
再应用质量守恒得:Na2SO4:0.05 mol
39.20 g样品中氧化产物:n(Na2SO3)=0.10 mol n(Na2SO4)=0.05 mol
【使用与讲评建议】
本题是一道基本计算题,难度并不是很大,但包含的计算知识点较多,从应用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到元素的守恒应用,以及物质量的关系,最后还有混合物成分的计算。

讲解本题时可以着重帮助学生巩固化学计算的原理,理解化学计算最本质的东西,以不变应万变。

其次要求n值的范围和y与x的关系式时,要引导学生根据题中反应式得到第三个反应:
Na2SO4+ 2C Na2S + 2CO2↑,再根据题意和要求解就容易多了。

第三解最后一问时,涉及到反应:SO32-+S2-+6H+=3S↓+3H2O,要引导学生根据题中信息和已有知识分析题中可能涉及的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学生一弱点)进行相关的计算,计算时考虑问题要全面,引导学生理清各个量的关系。

化学计算的复习应加强针对性,题型要联系实际问题,考点是考试说明规定的重要考点,忌偏忌难;加强常规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宜太强调技巧性、特殊性的计算。

要培养学生能够从物质量的关系,应用守恒原则,寻找物质的量之间的转变和联系。

此外关于化学平衡常数、K sp、pH、化工生产中转化率、产率的计算、盖斯定律、K与α的转化关系,电化学计算、混合物成分的计算也应加以重视。

最近几年涉及有机的计算考的较少,也应有所重视。

对于计算题的情景一般符合客观事实,具有真实性和一定的应用价值,脱离实际、人编的无实际意义的计算题不是复习的重点,应尽可能回避,更无训练的必要性。

21A.过渡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研究是目前科学研究的前沿之一。

试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钛作光催化剂能将居室污染物甲醛、苯等有害气体可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达到无害化。

有关甲醛、苯、二氧化碳及水说法正确的是▲ 。

A.苯与B3N3H6互为等电子体,且分子中原子共平面
B.甲醛、苯和二氧化碳中碳原子均采用sp2杂化
C.苯、二氧化碳是非极性分子,水和甲醛是极性分子
D.水的沸点比甲醛高得多,是因为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2)二茂铁又叫双环戊二烯基铁[化学式:Fe(C5H5)2],结构如右图所示,
是一种具有芳香族性质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外观为橙色,熔点为172℃,沸点249℃,100℃以上能升华;不溶于水,溶于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中。

基态Fe 2+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

二茂铁[Fe(C 5H 5)2]属于 ▲ 晶体,1 mol 环戊二烯中含有的σ键数是 ▲ 。

(3)铜的第一电离能(I 1)小于锌的第一电离能,而铜的第二电离能(I 2)却大于锌的第二
C 60可用作
储氢材料。

科学家把C 60和K 掺杂在一起制造了一种富勒烯化
合物,其晶胞如图所示,该物质在低温时是一种超导体。

该物质的K 原子和C 60分子的个数比为 ▲ 。

【参考答案】
(1)ACD
(2)1s 22s 22p 63s 23p 63d 6或[Ar]3d 6 分子 10N A (或10×6.02×1023)
(3)Cu 失去一个电子成为Cu +后,核外电子排布为[Ar]3d 10,属于能量较低的稳定结构,
所以Cu 第二电离能相对较大
(4)3:1
【使用和讲评建议】
本题涉及到的问题较全面,常考的问题在题目中都有所体现,
是一道较好的训练题。


练和讲评时可以适当的拓展,把结构题的重点和热点引进来,
加以强化,以保证应得的基本分不丢失。

高考结构题的考点相对比较稳定,
最后的复习中,要让学生抓住重点,明确考试的题型和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价电子排布式)、杂化方式、化学键类型、晶体结构、配合物、电负性和电离能大小比较等知识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重点。

要求学生熟背前36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尤其是第四周期元素原子(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及价电子排布式,几种典型的晶体结构(如氯化钠、氯化铯),二氧化碳等典型的分子空间构型,C 、N 、O 三种原子在
分子中成键时的杂化方式,应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并判断分子空间构型。

强调共性的时候,更要学生注重特殊性,C 、N
、O 三元素的电负性和第一电离能比较。

正确书写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和价电子排布式。

要培养学生应用结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本题的第3 问),能应用题中信息进行合理判断(如本题的第2 问中判断二茂铁属分子晶体)。

C 60 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