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物化现象与词类范畴化

合集下载

词类范畴典型概念与动词名词化现象

词类范畴典型概念与动词名词化现象


化 这个概念, 顾名思义就是指其它词类转换为名词 示该属性的不确定性 ) 。
表 1 典型名词与 非典型名化现象比较
形态结构
前置修饰
语 法功能
语义指称类别
名词性类型
类别
具体的典型名词 派生性名词 - ing 名词 T ha t小句结构 T he fact that结构
离散 +
-
单复数 +
-
量化 +
-
化或格的变化 )。在考察名词的特征时, 我们从人类 语言的普遍语法出发, 从意义和功能看名词的典型
性。名词有很多各种不同的种类, 专有名词由于其
特殊性不在我们讨论之中, 在普通名词中有一些名 词表示的是单独的个体, 例如 苹果 。然而 洪水
表示的物体虽然在自然状态下没有界限, 但可以和
数量词以及表容器的词连用, training 这类词就不 能和数词连用, 但可以受定语修饰, 吃苦 可以作句
2008 年第 14卷第 1期
性。因此, 事物范畴里有的成员会具有典型事件的一 些性质, 事件范畴里有的成员也会在特征上和典型事 物很接近。现实规则投射到语言里, 相对应地语言中
也有大致表示事物、事件、性状等几类词, 这些词由于
意义和句法功能的差异, 被人们分成不同的范畴, 如 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各词类范畴之间也如物理范畴
( 1 重庆文理学院 外国语系, 重庆 永川 402168; 2 重庆大学 外国语学院, 重庆 400044)
摘要: 动词名词化现象位于名词和动词之间, 要确定三者间的关系, 首先得确定典型名词和动词, 再根据它们
各自的特征来讨论名词化的特点, 文章比较了英、汉语名词化现象在典型性方面的差异。

从功能语法角度看英语中的名物化现象

从功能语法角度看英语中的名物化现象

从功能语法角度看英语中的名物化现象1. 什么是名物化现象名物化现象是指将抽象概念或动词转化为名词形式的语法现象。

它将动作或状态赋予了实体性,使得抽象的概念可以被看作是具体的事物。

在英语中,名物化现象经常出现,可以通过语法结构和词汇形式来表达。

2. 名物化现象的语法结构名物化现象可以通过将动词变为名词的方式来实现。

这通常通过加上后缀"-tion"、"-ment"、"-ance" 或"-ism" 来实现。

例如,动词"create" 可以转化为名词"creation",动词"develop" 可以转化为名词"development"。

这种转化使得动作或状态具有了实体性,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名词。

3. 名物化现象的功能名物化现象在英语中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它可以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得我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表达这些概念。

例如,将动词"imagine" 转化为名词"imagination",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想象的过程和能力。

其次,名物化现象可以用于强调和突出某种概念或行为。

通过将动词转化为名词,我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实体上,从而更加突出它的重要性。

例如,将动词"perform" 转化为名词"performance",我们可以更加关注表演本身的品质和效果。

此外,名物化现象还可以用于表示一种行为或状态的结果或产物。

通过将动词转化为名词,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地表达这种结果。

例如,将动词"produce" 转化为名词"production",我们可以表示出某种产品或作品的产出。

4. 名物化现象的例子在英语中,有很多常见的名物化现象的例子。

词类转换及名物化

词类转换及名物化

2 Lee 的词 汇 结构 理 论 i r b
,,m /. k — U
c u tr p ̄t cie s a o ne + r u t A i n A v
2 1 Lee关 于词类 转换 的主张 . i r b 、
Lee(9 0 18 ) 出 的词 汇 结 构 理 论 ( ei l i r18 ,9 3 提 b Lx a c
获得词 类特征 。关 于 这一 提 法 的谬误 , 笔者将 在 12 .
节论及 , 现在且让 我们来 看看 这一 理论 的解 释力 。
1 关于词类的部分相关研 究
在英语 中 , 为构词 成分 的后缀 总是 出现 在词 的 作
1 1 Wii s的 中 心成 分 居 右规 则 ( i tad 最右 端 , . la lm R g hn h 因此也 就 充 当着 该 词 的 中心 成 分 , 定 着 该 决 H a u , edR l 以下 简称 R R规则 ) e H 词 的词类 , : 如 在研 究 “ 汇 相关 ” Lx ayr a d 指 的是 两 个 词 ( ei l e t , c l le
据 投射规 则 , 中心成 分 的所 有特征 都会投 射 它 的最 大 / 的派生 /吐 专 u 有 关词类 的研 究 一 直 以来 就 是语 言学 研 究 的难 投射 上 。Wii s 形态 复杂 ,l 词最右 侧带有 词 la 将 lm 题之 一 。以“ 物化 ” 名 问题 为例 , 十年来 , 然研 究 类 特征 的成分 定 义为该词 的 中心成 分 , 个 派生词 的 数 虽 整 者甚众 , 却各执 一词 , 但 未能 取得一 种统 一 、 贯 的解 词类 由 中 心 成 分 确 定 , \ 是 中心 成 分 居 右 规 则 连 这就

语言文化论文:现代汉语中名词的形容词化现象

语言文化论文:现代汉语中名词的形容词化现象

现代汉语中名词的形容词化现象大量的语言事实证明,词类范畴的划定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一类词可转化为另一类词,或具有另一类词的某些语法功能。

名词的形容词化为其中一种典型现象,并且这种现象正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普遍化。

本文选取“副词+名词”“名词+名词”复合词两种典型结构,分析其中的名词形容词化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成因。

名词形容词化是指在一定的交际话语环境下,说话人有意或无意地把名词临时用作形容词的语言现象。

讨论名词的形容词化现象不免要联想到名词、形容词兼类现象。

其中,名词的形容词化属于一种词类活用现象,一般是在特定语境下的临时性活用;而兼类词则是指某些词同时具有名词、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及语法功能,是一种已经完成了的、固定化了的词类转变现象。

典型的兼类与活用是有本质性区别的,但二者又密切相关,从活用到兼类是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

一旦某一个词的活用被频繁使用,就有可能会被广泛认同并固定下来。

一旦被固定下来,那么这个词就完成了词类转变的过程,从而成为一个兼类词。

由此可见,兼类和活用都属于词类转变,只是二者处于转变的不同阶段。

本文主要研究活用意义下的名词形容词化现象。

一、“副词+名词”结构中的名词形容词化在学习现代汉语中的名词语法特征时,我们一般都会说名词前边不能加副词,但随着语言的发展,现在副词修饰一般名词的结构用法被使用得越来越多,逐渐成为现代汉语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这类词结构中,副词一般是表示程度的副词,如很、最、太、挺、十分、非常、特别等,其后的名词往往具有形容词化的特征。

进入 21 世纪以来,这类结构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已成为日常交际、网络用语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具体例句分析如下:他的篮球打得非常虎:句中的“虎”本是一个普通名词,本义指一种动物——“万兽之王”老虎。

老虎具有凶悍、威猛、强壮的特点,并且在食物链中处于顶层,具有绝对化的优势与权威。

例句中的“虎”即是借用了“老虎”所具有的特性的引申义,表达“他”在打篮球时身体素质的强壮、篮球技术的娴熟以及在球队中的统治力。

名词化现象论文:英语名词化现象的认知诠释

名词化现象论文:英语名词化现象的认知诠释

名词化现象论文:英语名词化现象的认知诠释【摘要】名词化是从其它词类或底层小句派生名词或名词短语的过程。

本文在前人对其形式、种类及功能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运用范畴观、认知域、诠释学、凸显观四个相关理论对名词化现象进行了解释,阐释了英文中大量存在名词化的原因,同时也给读者理解复杂的名词化结构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名词化现象范畴观认知域诠释学凸显观1 引言对名词化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虽然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名词化概念,但他们将词类分为了两大部分:名词性成分和动词性成分,并对它们之间的转换进行了讨论(刘国辉,2000:5)。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叶斯柏森(jespersen,1937)在《分析句法》中将名词化称为“主谓实体词”,并把主谓实体词分为“动词性”,如“arrival”,和“谓词性”,如“cleverness”,这就相当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动词的名词化和形容词的名词化。

系统功能语法学家韩里德(halliday,1994)认为名词化是一种语法隐喻工具,“是用名词来体现本来要用动词或形容词体现的‘过程’或‘特征’”。

国内对名词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形式(徐玉臣,2009)、种类(刘露营,2009)和功能(张书慧,2009)的描述。

自20世纪90年代初认知语言学成型并引起国内语言学界广泛关注后,从认知角度对名词化现象进行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如:张权从认知的角度系统地解释了英语动词在名词化过程中其动作的时体意义和主客体意义的转化,以及动名词与动词派生名词这两种形式之间的认知差别(张权,2001)。

谢金荣运用认知的相关概念(如:认知是信息加工;认知是思维;认知是知觉、记忆、判断、推理等一组相关活动)将名词化看成是多个命题的组合或范畴的集合,从而对之进行认知解释。

她还从认知的角度对名词化词组的构成方式进行了解释,认为名词化词组是按经验结构排序(谢金荣,2006)。

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思想是语言与现实之间存在认知。

名物化现象与词类范畴化

名物化现象与词类范畴化

名物化现象与词类范畴化雷蔚茵【摘要】从范畴化理论视角看,名物化是动词、形容词等其它词类的去范畴化和再范畴化的结果,体现了词类范畴的动态特征.去范畴化理论为词类范畴化中的名物化现象提供了更加合理的解释.确定名物化的程度,需要依靠大型平衡语料库提供的数据.【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00)007【总页数】2页(P136-137)【关键词】词类;名物化;去范畴化【作者】雷蔚茵【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甘肃天水,7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3名物化(nominalization)或叫名化、名词化,作为一种语法现象,它不仅普遍存在而且具有理论意义。

西方各主流语言学派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结构主义从词汇构成角度分析了名物化的结构及限定问题;转化生成语法对名物化的形式做了较为明确的分类;系统功能语法从语法隐喻的角度对名物化做了解释;认知语法把名物化过程看作是概念化的过程。

名物化实际上是词类范畴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语法现象。

近年来,在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影响下,一些学者认为:词类范畴是非离散的原型范畴;词类划分具有相对性;词类范畴不仅具有静态属性,而且拥有动态特征。

从范畴化理论视角看,名物化是动词、形容词等其它词类的去范畴化和再范畴化的结果,体现了词类范畴的动态特征。

《语言与语言学辞典》给名物化的界定是:“指从其他某个词类形成名词的过程,或指从一个底层小句得出一个名词短语的派生过程”[1]。

Trauth认为,名物化既指名词从其他词类的派生,同时也包括从名词派生的现象[2]。

总而言之,名物化过程不管是派生或是零转换,其结果都是产生具有名词表述功能的词或短语。

名物化现象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添加适当的派生词缀,把其它词类的词变成名词;另一种是用名词短语代替动词结构或从句[1]。

美国著名的认知语言学家Langacker将名物化的形式分为三种:词汇名物化(Lexical Nominalization)、动名词(Factive nominalization)以及句子名物化(Sentential Nominalization)。

名词化、 动词化与语法隐喻

名词化、 动词化与语法隐喻

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在秋天,枫叶逐渐变得红艳艳的,它们在枝头绽放出美丽的色彩。

我们可以将这些红艳艳的枫叶名词化为“秋天的宝石”,这些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为大自然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当风吹过时,枫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我们可以将这些飘落的枫叶动词化为“舞动的秋意”。

它们在风中轻盈地翩翩起舞,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美丽和忧伤。

年轻人在枫叶树下漫步,他们感受着秋天的气息,追求着美好的梦想。

我们可以将这些追求梦想的年轻人语法隐喻为“乘着秋风的翅膀”。

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放飞自己的梦想,感受着青春的活力和激情。

在枫叶的飘落中,我们仿佛听到了大自然的呼唤。

这个呼唤引导着我们走向远方,去寻找那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可以将这个呼唤语法隐喻为“秋天的呼唤”。

它激发着我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秋天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诗意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里,枫叶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美丽和遐想。

通过名词化、动词化和语法隐喻的手法,我们可以将这些美丽和遐想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让我们一起跟随秋天的步伐,去追寻那些更加美好的梦想吧!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在汉语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在句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可以用来表示名词的性质和特征,还可以用来传达句子的语法和语义信息。

本文将探讨这些名词化标记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以便更好地理解汉语语言。

"的”、“者”、 "所”和"之"都可以用来表示自指,即用来指代已经提及的人或事物。

"的"用于形容词后面,将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例如:"者"主要用于动词后面,将动词转化为名词,例如:"所"主要用于动词前面,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成一个名词化的词语,例如:"之"主要用于形容词前面,与后面的形容词结合成一个名词化的词语,例如:“者”、"所”和"之"还可以用来表示转指,即用来指代其他的人或事物。

试论词的“三化”现象

试论词的“三化”现象

了。再如 :玫瑰 的美丽” “ 也是名词性短语 , 中 其 心语“ 美丽” 虽是形容 词, 但其性质 意义淡化 了,
而指称 意义 凸显 了。
种 指称概念 , 去了动词 和形容词 的一部 分功 即失
第三, 动词 、 容词 做 介 词 的后 置 成分 时 , 形 同 样 谓词性 减弱 了 , 词性 增 强 了 。如 : 他 把参 军 名 “ 看 成是一 件非 常光荣 的事 情 。 “ 军 ” 动词 , ”参 是 做
“ 三化 ” 现象 。

“ 这本 书 的出版 ” 名词性 短语 , 中心 语 “ 是 其 出版 ”
虽是 动词 , 行 为意义 淡化 了 , 但其 而事 件意义 凸显

动 词 和形 容 词 的名 物 化
所谓名物化 是指有 些动 词和形 容 词在 特定 的 语言分布 中不再表示实在 的行动或性 质 , 表示 而是
有 三种情况 , 即动 词和形容 词 的名 物化 、 名词 和形
第二 , 当动 词或形 容词前 有定语 时 , 个短 语 整
是名 词性短 语 , 种情况 下 , 还把 中心 词看 作 这 如果 地地 道道 的 动 词 或 形 容 词 , 然 解 释 不 通 。如 : 显
容词 的动态 化 、 词和动词 的性状 化 , 称 之为 名 我们
3 音 节形 容 词④以 A A 形 式 重 叠或 后 .双 B B 面带有动 量短语 “ 下 ” 一 。例 如 : (2 来 , 1 ) 大家高兴 高兴 ! ( 3 如今 我也 潇洒潇洒 ! 1)
! :
பைடு நூலகம்
试 论 词 的“ 三化 ” 现象
程 树 铭 孙莉 ,
(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 1 江苏 常州 2 30 ;.哈尔滨学院, 10 12 黑龙江 哈尔滨 10 8 ) 50 6

名物化问题新探

名物化问题新探
朱先生提出的“ 名动词~ 名形词 ” , 尽管“ 彼此的 出发 点完
畴” 认为 , 成 员 A、 B、 c 、 D存 在地位不 同的层次结构 , 即 A> B>
全不同” , 但名物论者 也可借此来作为他们 的论证 , 从而使 名物 化“ 合法化” 。因此 , 汉语 中 的名 物化 现 象 仍 有 值 得 探 讨 的
的, 1 0 0 ℃还是 ≥1 0 0 ℃?同样 对“ 开水” 的判断也是来 自人们 的
心理 。
问题 持保留的观点 , 间接地承认 了汉语是 有形态 的。 名 物化 问题产 生分歧在于汉语词类 系统存在争议 , 以及 汉 语 在借 用西方的理论 同时没有考 虑到汉语缺乏形 态 , 汉语 的词 具有多功能性。 我们认 为动形词与名词之 间存 在一 个模 糊地带 , 汉语 的语 法 是变化发展 的。本 文为解决 名物化 问题试从 认知 以及 三个
原型范畴化 理论 是认 知语言学 的理论基 础之一 , 范畴边界 存在模糊性 和不确 定性 , 范 畴成 员 的地 位不相等 , 存在 等级关 系 。因此 , 从原型范 畴化理 论看 , 词语 在人 们使用 的过程 中会 出现语义模 糊现象 , 例如, “ 热”的具体 温度 没有 一个 明确的界
名物 化 问题 新探
李 滨钞
( 四川师范 大学 四川成都 6 1 0 0 6 8 )
[ 摘 要] 名物化 问题的研 究可以追 溯到《 马氏文通》 的“ 词 类假借 ” , 黎锦 熙 的《 新著 国语 文法》 。2 0 世纪 5 O年代
《 暂拟 汉语 教学语法 系统》 中提 出, 名物化指句 中的动词形容词 出现在 了主宾语的位置上 。针对这 一问题 , 本文试 图从 原 型范畴化理论 以及语境 凸显度方面 , 从 多角度 多侧 面对名物化 问题 进行新探 。

浅析汉语名词化现象

浅析汉语名词化现象

浅析汉语名词化现象汉语名词化现象是指把汉语中的动词、形容词词和副词变成名词,以表达一种抽象意义的现象。

在汉语中,出现名词化的历史有很长的渊源,这种现象的存在也为汉语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汉语中的名词化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1、从动词转化为名词。

汉语中,动词常常用于名词的形式,表达抽象的概念,如“伤害”、“拆除”等。

2、从形容词转化为名词。

汉语中,形容词可以作为名词使用,表达一种抽象意义,如“聪明”、“勤奋”等。

3、从副词转化为名词。

汉语中,副词也可以作为名词来使用,如“完美”、“有效”等。

名词化现象是汉语发展和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增加汉语的语录,而且也为汉语表达抽象和复杂的概念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名词化现象的主要作用是,使得语言的表达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它使语言表达更加精确,从而有助于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意图。

此外,名词化的现象有助于构建语篇的结构,增强语篇的表达力。

汉语名词化现象的出现,改变了汉语表达的方式,使汉语更加灵活有效。

它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使表达更加精确、准确,也更有感染力。

然而,也有一些问题,与汉语名词化现象不完全相符的例子。

首先,有的词语名词化的过程中,意义会发生改变,因此可能会导致表达上的偏差。

其次,有的词语可能在名词化过程中会丢失原有的语义,从而不能正确地发挥其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总之,汉语名词化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它既有利于汉语的发展又存在一些缺陷。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关是学习者和使用者应该格外注意,避免发生语言上的偏差。

另外,汉语名词化也为语言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内容,有关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究它的发展历史、功能、多样性等方面的特征。

只有深入挖掘,才能更好地发挥汉语名词化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它在汉语表达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汉语名词化现象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它的出现对汉语的发展和运用有着极大的意义,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内容,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发展。

汉语语法分析的两种单位——从汉语动词、形容词“名物化”说谈起

汉语语法分析的两种单位——从汉语动词、形容词“名物化”说谈起
指动 词 、 形 容词 的 ‘ 述谓’ 义 在 语 义平 面 转 化 为
态 中发见 含 义 。 ” 方 光焘 的“ 广义 形态 ” 是在“ 狭 义形 态 ”的本 质认 识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的 , “ 狭 义 形 态” 只是 “ 广义形态” 的 一种 表 现 形 式 。可 是 , 沈 先 生似 乎 对 方 先 生 的 “ 广义形 态” 有 所变通 : 其
键, 解 决 问题 就要 抓 住 关 键 , 抓 不 住关 键 , 那 就是 盲人 摸象 。汉 语 语 法 研 究 中 有 一 些 “ 老大难 ” 问 题, 若 细 诊其 “ 病 ”, 究其“ 病根 病 源 ” , 实 际上 很 多 跟汉 语语 法 单 位 这 个 核 心 问题 相 关 。 比如 , 汉 语

这里 所说 的 “ 广义 形态 ” 可 能来 自方 光焘 的“ 广 义 形态 ” 说 。方 光 焘 说 : “ 我 认 为 词 与 词 的 相 互 关 系, 词与 词 的结 合 , 也 不外 是一 种广 义的形 态 , 我 以为 文法 学 是 以形 态 为 对 象 的 , 是要 从 形
… …
或 代词 复指 、 可 以跟 名词 组成 联合 结构 等 , 并且 这
种情 况下 的动 词 、 形 容词 失 去 了动词 、 形容 词 部分 或全 部 语 法特 点 , 比如 , 动 词 不 能 重叠 、 不 能 跟 宾 语、 不 能受 副 词 修 饰 等 , 形容词不能受 副词“ 很”
等修饰 等 。从 意 义 上 说 , “ 名物化 ” 的动 词 、 形 容 词 与典 型 动 词 、 形容词也有差别 , 即“ 名物化 ” 的


沈先 生 的“ 广 义形 态 ” 并 非 是全 面 的词 和词 的

国际贸易合同中名物化隐喻的语用功能分析

国际贸易合同中名物化隐喻的语用功能分析

收稿日期:2020-10-15法律语言学家Susan Sarcevic (1997)依据功能将法律文本分为三类:以规范性功能为主的文本(法律、法规、法典、合同、条约和公约等)、以描述性功能为主兼有规范性功能的文本、具有描述性功能的文本。

对于合同双方当事人来说,合同的效力就如同法律性文本一样,具有授权、强制和禁止等效力(钱立武,2011)。

合同英语具有法律英语的客观准确、逻辑严谨、语体庄重等语篇特征。

英语合同文本中普遍使用名物化结构来压缩冗长的合同条款,实现文本的语篇衔接。

因此,名物化是英语合同中非常普遍的语言手段,高度名物化隐喻是合同英语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它使英语合同语篇具有独特的语体风格。

本文以《国际商会国际销售示范合同》(简称合同ICC )中的部分条款为分析对象,对国际贸易合同中的名物化现象及其语用功能进行探讨,从而揭示国际贸易合同的语言特点。

1 名物化的定义及分类名物化是一种语言语法化现象。

目前,对于它的定义和分类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而是形成了一个以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为代表的多元理论视角。

笔者采用的是《现代语言学词典》的定义——“名物化是一个从其他某种词性的词转换成名词的过程或是指从一个小句向一个名词短语的转换过程”。

基于这种界定,名物化的转换分类主要包括动词名物化、形容词名物化国际贸易合同中名物化隐喻的语用功能分析□ 钱立武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外语外贸学院[摘 要] 本文以功能语言学的三大纯理功能为理据,分析国际贸易合同中的名物化现象,着重阐释名物化隐喻在国际贸易合同文本中的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揭示名物化结构与英文合同语篇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 国际贸易合同;名物化隐喻;语用功能[中图分类号] H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167(2021)07-0044-03和小句名物化三种情况。

法语中的名词化现象分析

法语中的名词化现象分析
理解名词化的概念和特点
学习名词化的语法规则和结构
通过阅读和听力练习,提高对名词化现象的敏感度
模仿和练习,提高名词化现象的使用能力
参加法语课程或研讨会,与母语者交流,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定期复习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名词化现象在语言测试中的应用
测试目的:评估学生对名词化现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测试形式: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等
测试内容:名词化现象的定义、分类、用法等
测试难度: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
测试反馈:提供详细的答案解析和评分标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
测试效果:通过测试,提高学生对名词化现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促进语言学习。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法语中名词化现象的实例分析
05
抽象名词的名词化
抽象名词:如"爱情"、"自由"、"幸福"等
实例分析:如"爱情是生活的调味品"、"自由是心灵的翅膀"、"幸福是心灵的满足"等
名词化特点:抽象名词的名词化可以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名词化现象:将抽象名词转化为名词性短语或句子
动词的名词化
完全名词化:名词化后的词可以直接作为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部分名词化:名词化后的词不能直接作为句子的主语或宾语,需要与其他词组合使用
形容词名词化:形容词通过名词化变成名词,如"la beauté"(美丽)变为"la beauté"(美丽)
名词化现象的语法特征
01
03
02
04
法语中名词化的形成机制
03
名词化现象的词源学基础

语法化和词汇化的关系

语法化和词汇化的关系

语法化和词汇化的关系一、语法化和词汇化的概念。

1. 语法化。

- 词性:“语法化”是名词(míng cí)。

2. 词汇化。

- 定义:词汇化(cí huì huà)是指短语或跨层结构等非词单位逐渐凝固或变得紧凑而形成单词的过程。

例如,“国家”最初是由“国”和“家”两个词组成的短语,表示“国”和“家”的概念,后来词汇化为一个表示特定政治实体的单词。

- 词性:“词汇化”是名词(míng cí)。

1. 区别。

- 语义方面。

- 语法化往往伴随着语义的虚化(xūhuà),从有实在语义向语法意义转变。

例如“把”字,原本有“握持”等实在意义,在“把书拿来”中,“把”已经语法化为一个介词,主要表示处置意义,语义变得很虚。

而词汇化更多的是从组合义向单一的词汇意义转变,如“火车”,原本是“火”和“车”组合起来表示靠火力运行的车,词汇化后就是一个表示特定交通工具的固定词汇意义。

- 结构方面。

2. 联系。

- 相互影响。

- 语法化和词汇化有时会相互影响。

一方面,语法化可能为词汇化创造条件。

例如,一些虚词的产生(chǎn shēng)和语法功能的固定化,可能促使一些原本松散的结构词汇化。

比如“而已”,“而”和“已”最初是两个虚词,它们的语法化过程使得“而已”逐渐词汇化为一个表示限止的词。

另一方面,词汇化也可能对语法化有反作用。

当一个新的词汇形成后,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语法系统的平衡,促使语法进行调整。

例如,一些新兴词汇的出现可能会改变原有的词类系统或句法结构,从而影响语法化的进程。

- 共同的演变基础。

- 它们都基于语言的使用(shǐyòng)和演变(yǎn biàn)规律。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为了表达的需要,不断地对语言进行调整。

无论是语法化还是词汇化,都是语言使用者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语言现象,都受到语言经济性(jīng jì xìng)、表达明晰性(míng xīxìng)等原则的制约。

专四语法范畴化

专四语法范畴化

专四语法范畴化专四语法范畴化是指将英语语法按照一定的分类方式进行整理和归类的过程。

通过对语法知识的范畴化,学习者可以更加系统地掌握和应用语法规则,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在专四考试中,语法是一个重要的考查内容。

掌握语法规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句子结构,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而语法范畴化则是在语法知识的基础上,将不同的语法现象进行分类,形成一个有组织的体系。

语法范畴化的基本分类可以包括:词类、句法、时态和语态、语序和连接词等。

1. 词类范畴化:将英语的词汇按照其功能和特征进行分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和数词等。

对于每个词类,学习者需要了解其基本特征和用法,掌握它们在句子中的不同作用。

2. 句法范畴化:将不同类型的句子按照其结构和功能进行分类,包括简单句、复合句和复合-复合句等。

学习者需要了解不同类型句子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正确的句子结构和语序。

3. 时态和语态范畴化:将英语的时态和语态按照其用法和形式进行分类,包括一般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完成时、进行时和被动语态等。

学习者需要熟悉不同时态和语态的构成规则和用法,能够准确地表达动作的发生时间和语气。

4. 语序和连接词范畴化:将英语中的语序和连接词按照其功能和使用场景进行分类,包括主谓语序、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等。

学习者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语序和连接词的特点和用法,能够正确地连接句子和表达逻辑关系。

通过语法范畴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掌握英语语法知识,准确地应用到实际的语言表达中。

此外,语法范畴化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法规则的逻辑和内在关系,提高语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语法范畴化是专四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语法知识的整理和分类,学习者可以更加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语法规则,提高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

英语中名化现象分类分析

英语中名化现象分类分析

英语中名化现象分类分析一、引言William Croft在《语言类型学与语言共性》中写到,“人类语言中,相当少的几个非受限共性之一是所有的语言都有名词和动词。

”而名词和动词在句法层面中,不是一直在坚持一种属性,这种现象就发生在动词的名词化。

认知语言学家提出了范畴化的概念,认为:不同范畴之间界限是模糊的,范畴化源于家族相似性,同一范畴的成员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最具“家族”特征的事物被称为原型(prototypes)。

这说明,动词有一个原型范畴,名词另有一个范畴,而动词的名化词就在模糊的界限。

本文试图对动词的名化词进行分类并探讨动词名化现象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英语动词名化的分类以及名化度由于事件中事物和动作的共现关系,名词和动词有时也难以分清。

传统意义上的英语名词具有性、数、格的语法特征。

英语动词具有时态、语态和带宾语的语法特征。

具有这种名词或动词特征的词就是典型名词或典型动词。

然而,动词名化后就不再属于典型动词,也不属于典型名词,被称为非典型名词。

因此,有必要考察动词名化词的属性。

动词名化的分类因为标准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根据熙对于名词化的意义指称的分类,动词名化有“自指”和“转指”之分(熙1983:18-33)。

作为语法隐喻的主要实现形式,名化可分为“转类型”(class- shift)和“转级型”(rank-shift)(Halliday &Mathiessen1999:259-63)。

同样,英语动词名化因所涉及的语言层面不同可分为转类型动词名化和转级型动词名化。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和名动连续统概念,曲杨梅,杨忠(2009)提出动词名化度的概念。

动词名化度指名化过程中名化结构所获得的名词典型程度,它以事物的空间性的获得和过程范畴的时间性的消逝为其认知语义基础,并以动词名化表达式的语法功能作为参数来衡量。

动词名化作为典型动词和典型名词之间的语法现象,其内部为空间性和时间性不同程度的交融共存:一个动词名化结构所标示的事物性越典型、过程性越弱,那么其指称性就越强,名化度也就越高,在词汇-语法层面上表现出的名词性语法特征也就越多。

从功能语法角度看英语中的名物化现象

从功能语法角度看英语中的名物化现象

从功能语法角度看英语中的名物化现象 从功能语法角度看英语中的名物化现象 文宁晓洁 摘要功能语法理论是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所提 出的,语言作为人类关系的交流和维持的工具,承担着概念功能、人际功 能、语篇功能三种功能,而作为语法中的一个方面,名物化也具有这三个 方面的功能。

因此,从功能语法理论和名物化的概念出发,具体探讨名物化结构及 其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的表现。

关键词功能语法;英语;名物化 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总会按照语式、语旨、语场等语境变量的需要,选 择一种隐喻式或者一致式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想法或者意思。

名物化就是语句隐喻式表达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是指某种词类转 化为名词的或者某底层小句中派生出一名词短语的过程。

在功能语法理论下, 名物化结构具有语法所有的概念功能、 人际功能、 语篇功能。

下面将主要探讨功能语法理论及其名物化结构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 语篇功能。

根据功能语法理论的观点, 语言具有概念功能、 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名物化主要是指某种词类转化为名词的或者某底层小句中派生出一 名词短语的过程。

词汇名物化结构主要是由名词、形容词、动词等词汇向名词及其词组 进行派生。

名物化结构在语言中充分发挥着其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其概念功能主要表现在其物质过程、 心理过程、 关系过程、 行为过程、 言语过程、存在过程之中,名物化结构在这些过程中充当着各种不同的成 分;其人际功能主要表现在语气的主语部分和情态的状语部分;其语篇功 能主要表现在其主位和述位上。

英语语言中名物化结构的存在给语句添加了许多隐喻性,从而使得语 言变得更为有趣和艺术,更能体现出语言使用者语言表达时的心理活动、 情绪以及话语意义,也体现出语句的生动性和意象性。

一、功能语法理论概述 功能语法理论是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所提出的, 根据功能语法学派的观点,作为人类关系的交流和维持的工具,语言承担 着许多功能,功能语法学将其归纳为三种功能,一是概念功能,其涵盖逻 辑功能和经验功能;二是人际功能;三是语篇功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 畴化 理 论 视 角 的 名 物 化 研 究 范
范畴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 和普遍联 系的基本概念 . 是人类理性思维 的逻辑形式 古希腊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在其《 二 1 具论 . 范畴篇》 中第一 次对 范畴体 系做 f系统 的 r 研究 . 词划分为 1 范畴 从 本质 上讲 , 将 0个 范畴化是
物 化 ( eia N m n l ai ) 动 名 词 ( at en mi L xcl o ia zt n 、 i o F c v o — i
方面取得 了巨大成功 . 但对语 言创新和功能 多义性无 法 做 出合理 的解 释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 的语 法现象 , 物 名
名 物 化 实 际 上是 词 类 范 畴 化 过 程 中 出现 的一 种 语法 现 象 近年 来 . 在认 知 语 言学原 型 范畴 理 论影 响
于其 它词 类范 畴 的词 变成名 词 . 但名 物 化现 象 在汉 语 中也是 普 遍存 在 的 名 物化 是所 有语 言 共有 的 一种
现 象 。名 物 化 具 有 囊 括 (n a slt n 和 浓 缩 (( e c puai ) o c 川一 dnao ) e st n 的功 能 名物 化结 构可 以增 加 行文 的 客观 i
库 提 供 的 数 据
关 键 词 : 类 : 物 化 : 范 畴化 词 名 去
中 图 分 类 号 : 1 H3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9 9 2 1 )7 16 0 1 7 —1 9 ( 0 1 0 —0 3 — 2
作者简介 : 雷蔚 茵 ( 9 6 ) 女 , 肃 人 , 水 师 范 学 院 ( 肃 天 水 7 1 0 ) 师 , 川 外 语 学 院 2 ( 17 一 , 甘 天 甘 40 1讲 四 0) 硕 士 研 究 生 , 究 8级 研
方 向 为语 料 库 词 典 学和 外语 教 学 收 稿 日期 :(1 —0 ~ 7 2)1 2 0
名 物 化 ( o n l a o ) 叫 名 化 、 词 化 . 为 n miai t n 或 zi 名 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动 词 则 突 显 时 间 过 程 中 的 动 作 j 、石 毓 智 指 出 . 物 名
名 物 化现 象 通常 分为 两种 : 种 是通 过添 加适 当 一 的派 生 词 缀 . 把其 它词 类 的词 变 成 名 词 : 一 种是 用 另
名词 短语 代 替动 词结 构或 从 句… 美 国著名 的认 知语 言学 家 L n ak r 名物 化 的形 式 分 为 种 : 汇名 a gc e 将 词
研究的焦点 对 于词类 范畴 . 我们不仅可 以采 用认知语
言学 的原型范 畴化理论 进行 静态描写 . 可以采用去 范 也 畴化 ( 及再范畴化 ) 理论进行动态描写 。 由于原型范畴化
理 论 对 语 言 现 象 的解 释更 多 的 是 静 态 描 写 . 此 原 型 范 因
畴化理 论在解 释词汇语 义尤 其是词 汇和构 式 的多义性
性 . 加科 技 语篇 的技 术性 增
下, 一些 学 者认 为 : 词类 范 畴是 非离 散 的原 型范 畴 : 词 类划 分 具有 相 对性 :词 类 范畴 不仅 具有 静态 属 性 . 而
且拥 有 动态 特征 从 范畴 化理 论视 角看 . 物 化是 动 名 渊 、形 容 } 等 其 它 词 类 的去 范 畴 化 和 再 范 畴化 的结 亩 J 果 . 现 了词类 范 畴 的动态 特征 体
种 语 法现 象 .它 不仅 普遍 存在 而 且具 有理 论 意 义
化 即是把 动作 概念 中的时 间部 分消 除 . 并投 射 到窄 问
西方 各 主流语 言学 派对此 进 行 了较 为深 入 的研究 结
构 主 义从 词 汇 构成 角度 分 析 了名 物 化 的结 构 及 限定
里 去 . 为一个 非 时 间性 的离散 个体 由于汉语 缺 乏 成
种对事 物 的分类 过程 , 与人 的认 知 密不可 分 , 人类最 是 重要的认知能 力之一 语言 的范畴化 一直是认知语言学

名 物 化 的界 定 及 其 分 类
《 语言 与语 言 学辞 典》 给 名物化 的界定 是 :指 从 “
其 他某 个 词类 形成 名 词 的过程 . 指从 一个 底 层小 句 或 得 出一个 名词 短语 的派生 过程 ” j ruh认 为 . T a t 名物 化 既指 名 词从 其他 词类 的派生 . 同时也 包括 从 名词 派 牛 的 现象 一 而言之 。 名物化过 程不管是 派生或是零 转换 . 其结果 都是产生具有名词表 述功能的词或短语
重 庆科技 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1年 期 01 第7
Ju a o C ogi n es fSi c n eho g(oi i csE i n N . 0 or l f hnqn U i rt o c ne adT cnl ySc l e e di ) n g v i y e o aS n c t o o7 2 1 1
丰富 的形 态变 化 . 不能 通过 添 加适 当 的派生 词缀 把 属
问题 : 化 生成 语法 对名 物 化 的形式 做 了较 为 明确 的 转 分类 : 系统功 能 语法 从语 法 隐喻 的角 度对 名 物化 做 了 解 释 : 知语 法 把 名物化 过 程看 作是 概 念化 的过 程 认
名物化 现 象与词 类 范畴化
雷蔚 茵
摘 要 : 范 畴 化 理 论 视 角 看 . 物 化 是 动 词 、 容 词 等 其 它词 类 的去 范 畴 化 和 再 范畴 化 的 结 果 , 现 了词 类 范 畴 的 动 态 从 名 形 体 特 征 范 畴 化 理 论 为 词 类 范 畴 化 中的 名 物 化 现 象提 供 了更 加 合 理 的 解 释 定 名 物 化 的 程 度 . 、 去 确 需要 依 靠 大型 平衡 语 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