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参考]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摘要:
一、动点问题概述
二、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1.分类讨论解决动点问题
2.化动为静,寻找破题点
3.建立等量代数式
4.动点问题定点化
三、学习数学的方法和建议
正文:
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初一动点问题主要涉及到几何、代数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在解决动点问题时,可以运用以下解题技巧:
一、动点问题概述
动点问题是指在平面或空间中,某个点或线段随着某个条件的改变而运动的问题。这类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需要运用几何、代数、三角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求解。
二、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1.分类讨论解决动点问题
在解决动点问题时,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分类讨论。根据题目的条件,分析动点可能存在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从而确定解题思路。
2.化动为静,寻找破题点
将动点问题转化为静止点问题,关键在于寻找破题点。这需要观察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如边长、动点速度、角度等,寻找能建立等量关系的关键信息。
3.建立等量代数式
根据题目条件和分类讨论的结果,建立所求的等量代数式。这有助于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便于求解。
4.动点问题定点化
动点问题定点化是解决动点问题的主要思想。通过分析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规律,将其转化为静止点问题,从而简化问题求解过程。
三、学习数学的方法和建议
1.课前预习,认真听讲
在学习数学时,首先要做好课前预习,提前了解知识点,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消化吸收。上课时要认真听讲,弄懂老师讲解的内容。
2.掌握数学公式,灵活运用
熟练掌握数学公式,并能推导出其由来。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运用公式,灵活变形,举一反三。
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和
引言
初一动点问题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初中数学解题中常见的问题类型之一。在解决初一动点问题时,我们需要运用一些特定的技巧和方法。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方法一:坐标法
1.首先,我们需要给问题中的物体设定坐标系。通常可以选择平面
直角坐标系或平面极坐标系。
2.接着,根据题意,确定物体的初始位置和移动规律。
3.运用坐标变换公式,计算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坐标。
4.根据问题要求,计算或判断物体在某个特定时刻的位置和状态。方法二:速度法
1.首先,我们需要设定物体的初始速度和加速度等关键信息。
2.根据物体的初始速度和加速度,运用运动学公式计算物体在不同
时刻的速度和位移。
3.利用速度-时间图像或位移-时间图像分析问题,找出物体在某个
特定时刻的位置和状态。
方法三:速度图像法
1.通过绘制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观察图像的特点。
2.根据图像的形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匀速、匀加速、等速
变速等。
3.运用速度-时间图像的面积计算方法,求解问题中的相关量。
方法四:位移图像法
1.通过绘制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观察图像的特点。
2.根据图像的形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匀速、匀变速、反向
运动等。
3.运用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计算方法,求解问题中的相关量。
方法五:等效距离法
1.根据问题中的条件,把复杂的运动形式化简为等效距离的运动。
2.运用等效距离的运动规律,计算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状态。
3.根据问题要求,计算或判断物体在某个特定时刻的位置和状态。
七年级数学动点题解题技巧
七年级数学动点题解题技巧
动点问题在七年级数学中是一个相对较难的部分,但掌握了一些技巧后,可以更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
1. 理解题意:首先,要确保完全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条件。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应该重新阅读题目,或者请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2. 设定变量和方程:对于涉及动点的问题,通常需要设定一些变量来表示动点的位置。然后,根据题目描述,建立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方程。
3. 数形结合: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图形或图表,这样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线索。
4. 找出关键点:在解决动点问题时,找出关键点(如速度、时间等)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关键点可以帮助确定动点的移动路径和方向。
5. 建立数学模型:根据题目的描述和已知条件,建立数学模型。这可能涉及到代数、几何等知识。
6. 求解方程:一旦建立了数学模型,就可以开始求解方程了。这可能涉及到一些复杂的计算,所以需要细心和耐心。
7. 检查结果:最后,检查结果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和条件。如果有任何不一致的地方,需要重新检查解题过程。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更有效地解决七年级数学中的动点问题。当然,这需要大量的练习和经验积累,才能真正掌握这些技巧。
七年级数轴动点题解题思路
七年级数轴动点题解题思路
七年级数轴动点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明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就是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 理解动点的运动规律: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 结合图形进行分析: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初一
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初一
动点问题是一类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在初一阶段,解决动点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题意
动点问题通常涉及一些物体或点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因此需要首先理解题目的意思,明确哪些是变化的量,哪些是不变的量。同时,需要注意题目中的单位、符号等细节问题。
2.建立模型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需要将题目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常可以利用图形、图表等方式来建立模型,帮助理解问题。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变量的选择和表示。
3.确定变量
在动点问题中,通常会有多个变量在变化,如时间、速度、距离等。需要选择合适的变量来表示问题中的变化,并明确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建立方程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和建立的模型,可以建立相应的方程来表示问题。在建立方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符号的使用。
5.求解方程
建立方程后,需要求解方程以得出答案。在求解方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以及单位的转换等问题。
6.整合答案
最后一步是将求解出的方程的解整合成完整的答案。需要注意答案的单位、
符号等细节问题,以及答案的合理性。
总之,解决动点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通过理解题意、建立模型、确定变量、建立方程、求解方程和整合答案等步骤,可以逐步解决这类问题。同时,也需要多加练习和思考,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初一
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初一
数学中的动点问题是数学中的一类经典问题,主要涉及到一些运
动物体或者变化的场景。这类问题需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几何
关系或者代数关系来描述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并最终求解相关
的问题。下面将介绍一些解决动点问题时常用的技巧和方法。
1.建立坐标系:在解决动点问题时,通常需要通过建立坐标系来
描述点的位置。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对问题的解决非常重要。常用的坐
标系有笛卡尔坐标系、极坐标系和参数方程等。选择坐标系时应根据
问题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2.画图辅助解决问题:对于动点问题,画图是一个非常有帮助的
解题工具。画出动点的轨迹、运动路径等,可以直观地帮助理解问题,有助于找到问题的一般规律。在画图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和坐
标轴,以确保画出的图形具有准确的比例关系。
3.使用符号表示:在建立数学模型时,使用符号可以更加简洁地
表示动点的位置和运动。对于位置可以使用点的坐标表示,对于运动
可以使用方程或者关系式来表示。这样可以将问题抽象化,更加方便
地进行数学运算和推导。
4.利用几何关系解题:动点问题中常常涉及到几何图形的性质和
关系。利用几何图形的特点可以推导出一些关键的等式和不等式关系,从而简化问题的求解。例如,利用几何图形的对称性、相似性、共轭
关系等来推导出相关的几何关系式。
5.利用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在解决动点问题时,可以运用物体
运动的基本原理来分析问题。例如,利用距离=速度×时间的关系,可
以推导出动点在给定时间内走过的距离,或者根据速度和加速度的关
系来分析动点的运动趋势等。
七年级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及例题
七年级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及例题
数学动点问题是指涉及到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移动的问题。解决这
类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物体的起始位置、移动方向和速度,并根据给
定条件进行计算。
解题技巧如下:
1.确定起始位置:问题中通常会给出物体的初始位置,它可以是
一个坐标点、一个地点或一个数值。根据这个起始位置,你可以得到
物体的初始状态,是静止还是运动。
2.确定移动方向和速度:问题中通常会给出物体的移动方向和速度。移动方向可以用箭头表示,速度可以用数值表示。确定物体的移
动方向和速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它们决定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3.确定时间:问题中通常会给出物体移动的时间。根据给定时间,你可以计算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如果问题中没有给出时间,你
可以根据已知信息推测出时间,或者假设一个时间进行计算。
4.计算位移:根据物体的起始位置、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给定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根据问题的要求,你可能需要计算出位移的具体数值,或者判断位移的方向。
5.计算最终位置:根据物体的起始位置和位移,你可以计算出物体在给定时间后的最终位置。最终位置可以是一个坐标点、一个地点或一个数值。
下面是一个例题:
例题:小明从家里出发,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往学校走去,如果学校距离他家10公里,请问他需要走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学校?
解析: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小明的起始位置是家里,物体的移动方向是往学校走,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我们需要计算的是小明走到学校需要的时间。
解答:设小明走到学校需要的时间为t小时。根据速度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等式:
(完整word版)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关键:化动为静,分类讨论。解决动点问题,关键要抓住动点,我们要化动为静,以不变应万变,寻找破题点(边长、动点速度、角度以及所给图形的能建立等量关系等等)建立所求的等量代数式,攻破题局,求出未知数等等。动点问题定点化是主要思想。比如以某个速度运动,设出时间后即可表示该点位置;再如函数动点,尽量设一个变量,y尽量用x来表示,可以把该点当成动点,来计算。步骤:①画图形;②表线段;③列方程;④求正解。
数轴上动点问题
问题引入:如图,有一数轴原点为O,点A所对应的数是﹣1,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
过原点到达点B.(1)如果OA=OB,那么点B所对应的数是什么?
(2)从点A到达点B所用时间是3秒,求该点的运动速度.
(3)从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点K到达点C,所用时间是9秒,且KC=KA,分别求点K和点C所对应的数.
练习:
1.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B的速度比是1:4 (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
(1)求出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2)若A、B两点从(1)中标出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几秒时,A、B两点到原点的距离恰好相等?
例题精讲:
例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 、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
动点问题初一数学技巧
动点问题初一数学技巧
动点问题是初一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通常涉及到点在平面上的运动轨迹、相对位置等概念。以下是几个解决动点问题的技巧:
1. 确定坐标系:在解决动点问题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个适当的坐标系。选择一个方便的坐标系可以简化问题,并使计算更容易。
2. 画图表示:根据问题的描述,将动点的运动轨迹用图形表示出来。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出规律和关系。
3. 速度与距离的关系:动点的速度可以通过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表示。根据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可以计算出动点在不同时间的位置。
4. 利用相似三角形:当动点形成一种规律的运动轨迹时,可能会涉及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可以推导出动点的位置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5. 利用方程求解:有些动点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方程来求解。根据问题的条件,列出方程,并解方程可以得到动点的位置或速度。
6. 利用几何性质:有时,动点问题涉及到几何图形的性质。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可以推导出动点的位置和运动规律。
7. 分析特殊情况:有时,对于特殊情况的分析可以帮助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尝试分析一些极端情况或特殊情况,可
能会给你启发。
以上是一些初一数学中解决动点问题的基本技巧,根据具体问题的不同,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求解。理解问题的条件和要求,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解决动点问题。
七年级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七年级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解决七年级的动点问题可以遵循以下技巧:
1. 了解问题背景:首先要弄清楚问题中涉及的物体或人的运动情况,包括起点、终点、速度等。
2. 绘制图像:将问题中的运动情况转化为图形表示,可以是直线图、坐标图或者运动轨迹图等。
3. 分析速度:计算每个物体或人的速度,可以使用距离除以时间的公式来计算速度。
4. 利用速度比较:比较不同物体或人的速度,可以找出谁先到达终点或相遇的时间。
5. 使用公式计算:如果问题涉及到时间、速度和距离的关系,可以使用公式来计算未知数。
6. 注意单位转换:注意问题中给出的单位,如果不一致则需要进行单位转换。
7. 检查答案:最后要检查所得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例如速度是否为正数、物体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终点等。
通过以上技巧,可以更好地解决七年级的动点问题。
动点动角题初一数学技巧
动点动角题初一数学技巧
动点动角问题是初一数学中常见的问题类型,这类问题通常涉及到角度和距离的变化。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运动和角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利用几何知识进行推理和计算。
解决动点动角问题的基本步骤如下:
1. 确定动点和角的初始位置,并标记出相关角度和长度。
2. 根据题目描述,理解动点和角的变化规律,例如速度、方向、旋转角度等。
3. 根据变化规律,计算出动点和角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并标记出相关角度和长度。
4. 利用几何知识,如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进行推理和计算,得出最终结果。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避免理解错误导致解题方向偏离。
2. 标记好相关角度和长度,以便于计算和推理。
3. 灵活运用几何知识,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推理和计算。
4. 注意单位的统一,避免因为单位不统一导致计算错误。
总之,解决动点动角问题需要掌握基本的几何知识和推理能力,同时还需要注意细节和单位等问题。通过多做练习,可以逐渐提高解题能力和数学素养。
几何动点题初一数学技巧
几何动点题初一数学技巧
初一数学中,有许多关于几何动点的题目,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技巧来解决。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几何动点题目的解题技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几何动点。几何动点指的是图形中的某个点不断移动的过程中,其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图形的其他部分保持不变。例如,一个圆心在直线上运动的圆就是一个几何动点。
针对几何动点的题目,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解题技巧:
1. 画图法:对于几何动点题目,我们需要先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画出图形,然后用点表示动点的位置,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题意,并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题。
2. 选定坐标系: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选定坐标系来解决几何动点的问题。例如,对于一条直线上的动点,我们可以选择这条直线为坐标轴,这样可以更容易地表示出动点的位置。
3. 利用相似性质:在某些几何动点的题目中,我们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例如,在一个圆内部,连接圆心和圆上一点的线段和圆的切线垂直,我们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
这个结论。
4. 列方程式: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几何动点的性质列方程式来解题。例如,在一个半径为r的圆内部,一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x,我们可以列出一个方程式来表示这个关系。
5. 利用对称性质:某些几何动点的题目中,我们可以利用对称性质来解决问题。例如,在一个正方形内部,一点P到正方形边的距离为x,我们可以利用正方形的对称性质来证明这个结论。
通过以上几种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几何动点的题目,提升数学解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动点问题怎么解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动点问题怎么解
初中数学中的动点问题均以几何问题为基础,因此面对这类问题时,应先将其化为几何问题,降低题目难度。并根据题目条件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再以该图形为基础,有条理地想象动点的运动过程及图形发生的变化,同时将相应的变化反映到图形中。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1、引导画图——找准解题“突破口”
初中数学中的动点问题均以几何问题为基础,因此面对这类问题时,应先将其化为几何问题,降低题目难度。并根据题目条件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再以该图形为基础,有条理地想象动点的运动过程及图形发生的变化,同时将相应的变化反映到图形中。
这一过程能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画图,能让学生有效地对“动点问题”进行正确审题,把抽象“动点问题”形象化,这样自然能让他们快速地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突破口。
2、动静转化——切准解题“关键点”
“动点问题”的特点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因此,解决动点问题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动静结合的策略切准解题的关键点,以此达到高效解题之效。
在动中导静,找到特殊点动点问题,区别于其他问题的最大特点为“动”,在平面的基础上增添了变量,因此学生要随着动点的变化在脑海中构建相应的思路,这一步对学生而言存在较高的难度。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怎么解
1、动中导静,找到特殊点动点问题
区别于其他问题的最大特点为“动”,在平面的基础上增添了变量,因此学生要随着动点的变化在脑海中构建相应的思路。将不可控的动点问题转化为可以进行直接思考的静态问题,家长要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条件,变化中找到某一特殊位置,将看似复杂的动点问题转化成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普通问题。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初一数学中的动点问题主要是指在平面上有一个或多个点按照一定规律移动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可以总结如下:
1. 确定动点的运动规律: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动点的运动规律。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运动等。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确定动点的运动方式。
2. 绘制示意图:根据题目所描述的动点运动情况,将其在平面上进行绘制。可以使用坐标系来帮助理清思路,标出初始位置和各个时刻的位置。
3. 列出方程或条件: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条件,列出相应的方程或条件。例如,如果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利用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如果动点做圆周运动,可以利用角度、半径和弧长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
4. 解方程求解:根据所列出的方程或条件,进行求解。可以利用代数方法或几何方法进行求解,得到问题所要求的答案。
5. 检查结果:在求解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最后得到的结果应与题目所要求的答案相符合。
需要注意的是,动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要注重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适当的简化和近似处理,以提高解题效率。另外,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理解题意、分析问题和建立模型的能力,这些是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
数学初中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在解决初中数学中的动点问题时,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建立坐标系:通常在动点问题中,建立一个适当的坐标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问题。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选择适当的坐标轴和原点,以便对动点的位置进行数值表示。
给定量关系:分析题目中给定的量关系,包括速度、距离、时间等。使用代数符号和方程式表示这些关系,以便推导出所需的结果。
图形分析:根据问题的描述,绘制图形来帮助可视化动点的运动轨迹。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和找到解决方案。
利用平均速度:在某些情况下,题目可能会给出平均速度或平均速率的信息。利用平均速度的概念可以推导出距离、时间或速度的关系。
利用相对速度:当涉及到多个动点之间的相对运动时,可以使用相对速度的概念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相对速度是指一个动点相对于另一个动点的速度差。
使用代数和方程:将动点的位置、速度、时间等用代数符号表示,并建立方程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求解方程组或代数方程,可以得到所需的结果。
注意特殊情况:在解决动点问题时,要注意特殊情况,如起点、终点、相遇点等。对于不同的情况,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来求解。
实际意义的解释:最后,确保将问题的解释与实际意义相结合,以便对问题进行正确的解释和解读。
在解决动点问题时,理解问题的条件和要求非常重要。仔细阅读问题,画出图形,并根据已知条件进行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可以帮助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实践和练习可以进一步提高解决动点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动点题的解题技巧
动点题的解题技巧
动点题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解决动点问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策略,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
1. 建立坐标系:首先,为方便分析,我们通常会建立一个坐标系。根据题目的描述,选择一个合适的点作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方向。
2. 标记关键点:在动点运动路径上,标记关键的点,如起点、终点、转折点等。这些关键点在解题过程中可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3. 找出变量和参数:明确题目中的变量和参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这些变量和参数通常与动点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有关。
4. 运用函数思想:在许多动点问题中,我们需要运用函数的思想来描述和解决。例如,可以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等来表示动点的运动规律。
5. 运用几何知识:动点问题常常涉及到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等。因此,我们需要运用几何知识来分析问题,如平行线、垂直线、角相等、距离相等等等。
6. 寻找等量关系:在解决动点问题时,我们需要寻找等量关系,如时间相等、距离相等、角度相等等等。这些等量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方程或方程组。
7. 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是解决动点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将数学表达式与几何图形相结合,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问题,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8. 分类讨论:对于一些复杂的动点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分类讨论。根据不同的条件或情况,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然后分别解决。
9. 检验答案:在解决问题后,我们需要对答案进行检验。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等等。
通过掌握这些解题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动点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关键:化动为静,分类讨论。解决动点问题,关键要抓住动点,我们要化动为静,以不变应万变,寻找破题点(边长、动点速度、角度以及所给图形的能建立等量关系等等)建立所求的等量代数式,攻破题局,求出未知数等等。动点问题定点化是主要思想。比如以某个速度运动,设出时间后即可表示该点位置;再如函数动点,尽量设一个变量,P尽量用G来表示,可以把该点当成动点,来计算。步骤:①画图形;②表线段;③列方程;④求正解。
数轴上动点问题
问题引入:如图,有一数轴原点为O,点A所对应的数是﹣1,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
过原点到达点B.(1)如果OA=OB,那么点B所对应的数是什么?
(2)从点A到达点B所用时间是3秒,求该点的运动速度.
(3)从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点K到达点C,所用时间是9秒,且KC=KA,分别求点K和点C所对应的数.
练习:
1.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B的速度比是1:4(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
(1)求出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2)若A、B两点从(1)中标出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几秒时,A、B两点到原点的距离恰好相等?
例题精讲:
例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
、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
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
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
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例2.如图,已知A、B分别为数轴上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20,B点对应的数为100。
⑴求AB中点M对应的数;
⑵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
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求C点
对应的数;
⑶若当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时,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
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D点相遇,求D
点对应的数。
例3.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G。
⑴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⑵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G的值。若不存
在,请说明理由?
⑶当点P 以每分钟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 点向左运动时,点A 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点B 一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P 点到点A 、点B 的距离相等?
当堂练习:
1.A 1,A 2,A 3,…A n (n 为正整数)都在数轴上,点A 1在原点O 的左边,且A 1O=1;点A 2在点A 1的右边,且A 2A 1=2;点A 3在A 2的左边,且A 3A 2=3,点A 4在点A 3的右边,且A 4A 3=4…依照上述规律,点A 2015,A 2016所表示的数分别为( )
A .1007,﹣1008;
B .﹣1007,1008;
C .1008,﹣1008;
D .-1008,1008。
2.已知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数分别为-2,4,P 为数轴上一动点,对应数为G
⑴若P 为线段AB 的三等分点,求P 点对应的数。
⑵数轴上是否存在P 点,使P 点到A 、B 距离和为10?若存在,求出G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⑶若点A 、点B 和P 点(P 点在原点)同时向左运动。它们的速度分别为1、2、1个单位长度/分钟,则第几分钟时P 为AB 的中点?
3.电子跳蚤落在数轴上的某点K 0,第一步从K 0向左跳1个单位到K 1,第二步由K 1向右跳2个单位到K 2,第三步由K 2向左跳3个单位到K 3,第四步由K 3跳4个单位到K 4,…,按以上规律跳了100步时,电子跳蚤落在数轴上的点K 100所表示的数恰是20,试求电子跳蚤的初始位置K 0点所表示的数.
4.如图,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21
AC,点C 对应的数是200.
(1)若BC=300,求点A 对应的数;
(2)在(1)的条件下,动点P 、Q 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 从A 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 、Q 、R 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 为线段PR 的中点,点N 为线段RQ 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 (不考虑点R 与点Q 相遇之后的情形);
(3)在(1)的条件下,若点E 、D 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 、Q 分别从E 、D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 、Q 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 为线段PQ 的中点
,点Q 在从是点D 运动到点A 的过程中,3
2QC-AM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
5.动点A 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 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 、B 的速度比是1:4(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
(1)求出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2)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几秒时,原点恰好处在两个动点的正中间?
(3)在(2)中A、B两点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时,另一动点C和点B同时从B点位置出发向A 运动,当遇到A后,立即返回向B点运动,遇到B点后又立即返回向A点运动,如此往返,直到B追上A时,C立即停止运动.若点C一直以20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那么点C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
变式1:已知,如图,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20,B点对应的数为100.
(1)则AB中点M对应的数是;(M点使AM=BM)
(2)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以6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
①PQ多少秒以后相遇?
②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你知道C点对应的数是多少吗?
变式2: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G.
(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请直接写出点P对应的数G;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18?若存在,请直接写出G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点A、点B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分、1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P以18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当遇到A时,点P立即以同样的速度向右运动,并不停地往返于点A与点B之间,求当点A与点B重合时,点P所经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4.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
(1)若BC=300,则点A对应的数是﹣400;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Q、R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运动,且Q、R的速度分别为5个单位长度每秒、2个单位长度每秒,则秒后Q、R会相遇;
(3)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 相遇之后的情形);
(4)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
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