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
古人谈读书三则原文
古人谈读书三则原文《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朱熹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曾国藩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古人谈读书三则原文 1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道自己低、学识道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曾经说:士书讲究“三到”,即士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士。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士,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
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
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士人士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古人谈读书三则原文 2敏:聪明。
好:喜好。
耻:以……为耻。
知:通“智”,聪明,智慧。
厌:满足。
诲:教导。
谓:说。
漫浪:随随便便。
急:要紧。
盖:在句首,发语词。
士人:泛指知识阶层。
恒:恒心。
下流:下等,劣等。
断:副词,表示绝对、一定。
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原文及翻译
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原文及翻译古人谈读书读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古人们十分注重读书,他们认为读书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自己的素质,更好地去理解这个世界。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人或事情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
这样做可以不断地提高我们的知识和能力。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
他在《史记》中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断地去读书,就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并且能够写出优美的文章。
古代的文化名人还有李白。
他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就像是涌动的河水,不断地流动、不断地进步。
再看看唐朝的文学家白居易。
他在诗中写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了天赋,有了刻苦的精神,无论经历多少挫折,都能够最终成功。
所以,读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通过不断地读书,我们可以汲取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Ancient People Talk about ReadingReading is a very important thing. Ancient peopl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reading. They believed that reading could help people improve their quality and better understand the world.Confucius said, "When three people walk together, there must be one of them who can be my teacher." This means that in daily life, we can draw lessons and inspirations from people or things around us. This can continuously improve our knowledge and abilities.Sima Qian was a famous ancient Chinese historian. In "Historical Records," he wrote, "Reading ten thousand volumes breaks down the pen tip and inspires one’s spirit." This tells us that as long as we keep reading, we can improve our writing skills and write beautiful articles.There were also cultural celebrities in ancient times such as Li Bai. He wrote in his work, "Haven't you seen the water of the Yellow River coming down from the sky, rushing to the sea without return?" This sentence tells us that reading is like a surging river, constantly flowing and constantly progressing.Let's look at Bai Juyi, a literary writer from the Tang Dynasty. He wrote in his poem, "I was born with the talent that must be useful, even if I had spent all my wealth, it would still come back to me." This sentence tells us that as long as we have talent and perseverance, no matter how many setbacks we encounter, we can eventually succeed.Therefore, reading is a very important thing. By constantly reading, we can absorb knowledge, improve our abilities, and better understand the world. Let's read together!古人通常把“读书”看作是一种修养和提升自身境界的方式,它既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古人谈读书》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古人谈读书》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古人谈读书朱熹〔宋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来自朱熹)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来自曾国藩)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
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
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注释:敏:聪明。
好:喜好。
耻:以……为耻。
知:通“智”,聪明,智慧。
厌:满足。
诲:教导。
谓:说。
漫浪:随随便便。
急:要紧,重要。
盖:在句首,发语词。
士人:泛指知识阶层。
恒:恒心。
下流:下等,劣等。
断:副词,表示绝对、一定。
问题归纳:1、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
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
古人谈读书课文
古人谈读书课文1、王安石: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2、黄鲁直:三日不读书,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3、陈眉公:天下事利害恒相半,唯读书则有全利而无少害。
观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观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
4、曾国藩: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5、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
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
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
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
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
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
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
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6、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
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
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
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7、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
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
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
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
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
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班会教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班会教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班会教案活动目的:1、通过班会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认识到立志、勤学、成才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个人发展与国家强盛、民族兴旺之间的关系,引导同学要志当存高远。
古人谈读书
板书设计
古 《论语》 学习态度要端正
人
谈
朱熹
读书方法
读
书
曾国藩 读书要有品质
写作手法
学习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对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 ”这两句话运用对偶的手法,表示意义相近的或 的句子。
【举例】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
2、满招损,谦受益。
请同学们想想这个句子的特点,仿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言必信,行必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朗读古文,展示古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 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乎?
[宋]
句意: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 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朗读古文,展示古文。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 ,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 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 曾
解释古文
读书人。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 有识,第三要有恒。
词语积累
描写读书的词语:
敏而好学 专心致志 好学不倦 学富五车 废寝忘食 开卷有益
初读感知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读书的?
《论语》 朱熹(心、眼、口)曾国藩(志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描述了三个古人谈读书的方法, 中强调敏而好学、__不__耻__下__问___;_朱__熹___和 也有一套关于如何读书的说法。
恒心。
句意: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 要有恒心。
古文翻译:古人谈读书
古文翻译:
古人谈读书
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曾国藩: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译文: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
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
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
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25古人谈读书
五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 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时期鲁国 陬邑。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 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 《礼》《乐》《易》《春秋》。
朱熹(公元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又字仲 晦。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 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 世尊称为朱子。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 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
曾国藩(1811年-1872年),汉族,初名子城, 字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 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 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 称"晚清四大名臣"。
助读资料
同学们,你们 知道关于论语的 知识吗?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 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 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 之一。
朗读指导:本文是一篇古文,朗读时,注意 韵律,体会教导人们人读书的语气。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参考答案: 孔子、朱熹、曾国藩教导人们读书。
课后作业
1. 背诵课文。 2. 想一想读书带给你什么好处,有什么心灵感悟,
写下来与大家共勉。
谢谢
绝对,一定
下等,劣等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志向则不甘心自己成为下等;
就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 像 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
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自我
满足 观,看 全,都
……的人
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 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古人读书二则 课文
古人读书二则课文古人谈读书二则全文翻译: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
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古人谈读书二则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出自宋代朱熹的《读书要三到》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注释:误:错。
倒:颠倒。
牵强暗记:勉强默背大意。
见:同“现”,表露出来。
晓:知道。
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急:重要,要紧。
矣:相当于“了”岂:难道。
乎:吗,语气词。
余尝谓:我曾经说过。
谓,说。
赏析:《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从《论语》、《训学斋规》、《曾文正公全集》三部文献中总结古人读书的方法。
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
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
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作者简介: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
古人谈读书的注释和译文
古人谈读书的注释和译文在中国古代,读书被视为一种高尚的行为,许多智者留下了关于读书的宝贵见解。
本文将选取其中经典语录,对其进行详细的注释和译文。
一、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注释:敏:敏捷,聪明。
好学:喜欢学习。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译文:一个人要聪明而且好学,不应当将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视为羞耻之事。
这一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应当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既要有聪明的头脑,又要有好学的精神。
同时,不要害怕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请教,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互相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二、原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知之:知道的事物或知识。
不知:不知道的事物或知识。
是知也: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译文:对于知道的事物,我们应当明确地知道;对于不知道的事物,我们应当承认自己的无知。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一句话教导我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装懂或自欺欺人。
在面对未知的领域时,我们应当保持谦虚和敬畏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探索。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原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注释:默而识之: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学而不厌:学习不会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耐心教导他人,不感到疲倦。
译文:我们应该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不断学习,不感到满足,并且有耐心地教导他人。
这一句话强调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首先,我们要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不断积累自己的智慧和经验。
其次,我们要有持续学习的精神,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
最后,我们要有耐心地教导他人,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他人。
通过这样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原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注释:读书破万卷:形容读书数量极多,已经读破了万卷书籍。
下笔如有神:形容写作时文思泉涌,如有神助。
译文:只有当一个人读过极多的书籍,他的写作才能如有神助,文思泉涌。
这一句话强调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文言文翻译古人谈读书
《荀子·劝学》有云:“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此言读书之益,在于积累与博学。
夫读书非一日之功,须臾之所学,虽少,亦足以为大益。
登高望远,视野自广,学问亦随之而深。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太史公曰:“学者非必为仕,仕者非必为学。
然则学者,所以求道也;仕者,所以行道也。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读书之志,在于求道。
无论为仕为学,皆当以道为宗。
读书非为禄位,乃为求道,行道,使己之德行与道相合。
《颜氏家训·勉学》颜之推言:“夫学者所以求益也,犹农夫之求利也。
不耕则无获,不学则无成。
”读书如耕田,不勤勉则无所得。
学者当以勤学为本,不断汲取知识,如农夫之耕田,日积月累,终成硕果。
《增广贤文》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之乐,在于其中。
黄金屋、颜如玉,皆比喻读书所得之益。
读书可以致富,可以美容,更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朱子家训》朱熹曰:“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
”读书之志,在于追求圣贤之道,而非仅仅为了科举功名。
读书者当以圣贤为楷模,追求道德之至善,而非沉溺于功名利禄。
《吕氏春秋·劝学》吕不韦曰:“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故君子之学也,将以穷理尽性至命也。
”读书者当善于借鉴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君子之学,旨在穷究事物之理,尽展人之本性,直至达到天命之境。
《礼记·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读书之法,在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读书非止于口耳,更在于实践。
博学而不穷,审问而明辨,慎思而笃行,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总之,古人谈读书,多强调其益处与方法。
读书非易事,需持之以恒,勤学不辍。
读书之途,亦如登山,虽路途遥远,但登高望远,所得自丰。
愿吾辈学者,以古人为鉴,勤奋读书,以求真知,修德行,成就一番伟业。
《古人谈读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古人谈读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古人谈读书读书在古代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修养方式,被广泛推崇和讨论。
许多古人对于读书的重要性、读书的方法以及读书的效益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一些古人关于读书的观点,以文言文原文为主,并附有注释和翻译。
一、鲁迅:读书必须静心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巨擘,他在《伤逝》一文中提到:“非力事之修习,几在读书养性。
”鲁迅先生认为,读书是一种培养心性的方法,读书需要静心。
只有在宁静的环境中,才能专心致志地阅读,从而获得更多的收获。
二、王羲之:笔墨纵横,读书体会自晋代王羲之以来,书法始终被认为是读书修养的一种方式。
他在《谢才知敬真请与之言类》中说:“古者无聊,采若有用之文读,调之若琴剑,必恶于今象。
”这句话意为:“古代人没有业余娱乐,以有用的文章为乐,发挥琴剑之类,不嗜好现代的世俗文艺。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文化修养。
三、陶渊明:读书需要有所求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归去来兮辞》中提到:“爱彼远求之士,怀抱苦思翁。
”陶渊明认为,读书者应该具备远大的心愿和追求,怀抱着苦思之人的心态来读书。
只有足够的渴望和毅力,才能在求知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四、司马迁:读书坚持至死司马迁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史记》的作者。
他在《报任安书》中说:“舍细病,志不能忘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舍弃一些小的健康问题,因为我的心志和追求不能忘记。
”司马迁认为,读书是一种持续的修养过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障碍,都应该坚持不懈地读下去。
五、杜甫:读书为了修身养性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在《江畔独步寻花·其五》中写道:“花别庭院空纷漫,人间富贵多荣宠。
知君不肯故园别,留取吾初心。
”杜甫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的品格和修养,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始终保持读书初心。
以上是一些古人关于读书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这些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个人的修养和提升。
古人谈读书的诗句
古人谈读书的诗句【篇一】1.读君诗句骨毛寒,直恐吟来得意难。
——孔武仲《次韵酬昌秋侠见贶之句》2.雕琢文章字字精,我经此处倍伤情。
——崔涂《过长江贾岛主簿旧厅》3.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韩愈《符读书城南》4.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赵恒《劝学诗》5.仍闻圣主知书癖,凤阁烧香对五车。
——鲍溶《夏日怀杜悰驸马》6.荒斋读书罢,出门步青春。
——苏泂《郊行吊古呈友人》7.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皮日休《读书》8.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杜甫《柏学士茅屋》9.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赵恒《劝学诗》10.身病多思虑,亦读神农经。
——张籍《卧疾》11.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韩愈《符读书城南》12.十五好诗书,二十弹冠仕。
楚王赐颜色,出入章华里。
——颜之推《古意·十五好诗书》13.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
——白居易《岁暮寄微之三首》14.读书已废虚长夜,护塞无共负盛秋。
——陆游《秋夜·老觉人间岁月遒》15.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杜甫《柏学士茅屋》16.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馀。
——韩愈《符读书城南》17.香杀柑花麝不如,晚窗重理读残书。
——郑会《斋中独坐》18.此去定知偿隐趣,石田春雨读书耕。
——殷尧藩《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19.作赋凌屈原,读书夸左史。
数从明月宴,或侍朝云祀。
——颜之推《古意·十五好诗书》20.灯下书如蚁,花前饮似鲸。
——陆游《秋懹·望远目犹明》【篇二】1.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和董传留别》2.韦编三绝。
——司马迁《史记》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5.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8.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古人谈读书》文言文
《古人谈读书》文言文
《古人谈读书》文言文如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古人谈读书的诗句10句
古人谈读书的诗句10句1.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和董传留别》2.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3.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于谦《观书》4.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杜甫《柏学士茅屋》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颜真卿《劝学诗》6.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格言联璧·学问类》7.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观书》8.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9.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
——《围炉夜话·第十四则》10.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围炉夜话·第一一四则》11.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王禹偁《清明》12.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1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陆游《文章》14.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15.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赵恒《劝学诗》16.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
——《格言联璧·持躬类》17.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孟郊《劝学》18.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陆游《病起书怀》19.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增广贤文·上集》20.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格言联璧·学问类》21.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赵恒《劝学诗》2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篇》23.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24.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
——《随园诗话·卷三》25.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论衡·卷二十六·实知篇》2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古人谈读书古诗
1.
书犹草木声声好,一字千金价更高。
辗转黄粱携至老,读来吟去万世豪。
2.
书本无声自有音,藏珍阁中化繁琳。
读书如海无涯深,智慧如泉涌不尽。
3.
纸上得来终觉浅,读尽人间万象间。
遍览古今千万卷,心怀天下气盈盈。
4.
书中自有黄金屋,踏破铁鞋无觅处。
海纳百川成长者,书香世界无疆土。
5.
开卷有益如春风,书籍陪伴心灵融。
满园春色总关情,读书何须等伴生。
6.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滚滚人海中,
书香永流传。
7.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海无涯苦作舟,青春万载读书声。
8.
饱读诗书福自深,卷帙浩繁藏智慧。
执笔描绘行文间,尽显儒雅与豪情。
9.
纸上得来终觉浅,学无止境求真理。
翻开卷帙思千载,读尽经典藏古今。
1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百遍意自坚,悠然心静水悠悠。
古人谈读书中的注释
古人谈读书中的注释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来自朱熹)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译文注释
敏:聪明。
好:喜好。
耻:以为耻。
知:通智,聪明,智慧。
厌:满足。
诲:教导。
谓:说。
漫浪:随随便便。
急:要紧,重要。
盖:在句首,发语词。
士人:泛指知识阶层。
恒:恒心。
下流:下等,劣等。
断:副词,表示绝对、一定。
古人谈读书方法的诗句
谈读书方法是古代文学中经常涉及的题材之一,有许多关于读书方法的古人诗句。
这里给出几个典型的例子: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思考千遍,其理自现"——唐代诗人李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代诗人王维
"读书犹如通宵饮,欲索长生不能休"——唐代诗人杜甫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唐代诗人李商隐
"涉猎丛书半生岁,读尽人间无限灵"——唐代诗人王之涣
这些诗句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读书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展示了古代诗人对读书的热爱和坚持。
《古人谈读书》课堂笔记
《古人谈读书》课堂笔记
《古人谈读书》的原文如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古人谈读书》的译文如下: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
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
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
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古人谈读书》的原文和译文,希望可以帮到你。
古人谈读书意思翻译
古人谈读书意思翻译《古人谈读书》的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从《论语》、《训学斋规》、《曾文正公全集》三部文献中总结古人读书的方法。
《古人谈读书》的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出自:《古人谈读书》出自《论语》。
《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注重记述,算得上一篇结构完整的记叙文,人物形象鲜明,思想倾向通过人物表情、动作、对话自然地显露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道理启示:从《论语》中,明白读书除了勤奋努力、专心致志外,还要“不耻下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断向别人学习,オ会真正地成长,从朱熹的话中,知道专心致志在读书中的重要性,只有一心一意,读书才会事半功倍,从曾国藩的话中,懂得了志向、见识、恒心的重要性。
注释:敏:聪明。
好:喜好。
耻:以……为耻。
知:通“智”,聪明,智慧。
厌:满足。
诲:教导。
谓:说。
漫浪:随随便便。
急:要紧。
盖:在句首,发语词。
士人:泛指知识阶层。
恒:恒心。
下流:下等,劣等。
断:副词,表示绝对、一定。
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北宋刘彝
白话文:读万卷书,相当于远行万里道路。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宋颜真卿
白话文: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白发方悔读书迟。
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明朝于谦
白话文:书籍很多感情就像旧相识一样,早晚开心忧虑都会相见。
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西汉刘向
白话文:书就像药啊,善于读它可以医治愚钝。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代无名氏《汉乐府长歌行》
白话文:年轻时不努力学习上进,年老时一事无成,只有独自悲伤了。
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南宋岳飞
白话文: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南宋苏轼
白话文:发奋图强识遍天下字,立志一定要读尽人间书籍。
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现代李苦禅
白话文:鸟要是想高飞先要挥动翅膀,人要求上进就要先多读书。
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清代阮元
白话文:立志多思考真品格,读书一定要下苦功夫。
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
白话文:如果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有清明高尚的志向,如果不宁静谦虚,就不能够穷极远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课文大意,背诵课文,感受古人对读书的认识。
【教学难点】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会凭借语感,阅读简短的文言文。
知识 链接点
教学
准备
课件
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重点问题指导
及补充修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那么古人对读书又有什么看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人谈读书》
2.介绍资料: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物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号“文正”。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中国近代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第一部分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2.学生对照文旁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
3.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
4.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5.同桌互相说说句子的意思。
6.背诵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背诵第一部分,并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给下列生字注音。耻诲谓诵岂恒窥皆缺
2.把课文自由地诵读两遍,力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顺。
三、精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课文第一部分:
1.简介《论语》及孔子。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行的书籍,是研究孔子及其弟子的重要资料。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生于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单元
主题
课题
《古人谈读书》
授课
教师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矣、岂”等生字,会写“耻、诲”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了解句意,感悟道理。
3.情感与价值
体会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教学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第二部分: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不集中,只能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集中了,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吗?
第三部分:
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胆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的人一定不甘心处于社会下层;有胆识的人则知道学无止境,不会因为有一点收获而满足,就像河伯看海,就像井底的青蛙看天,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了。这三个方面,缺一个都不行。
三、复述内容,背诵课文
四、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2.在班上交流自己的读书方法及自己积累的关于读书的名言。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古人谈读书
一谦虚
二用心
三有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