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6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精选9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精选9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篇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引入课题。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大自然,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恰。
今天我们学习的不是去领略大自然优美的风光,而是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
二、指名读预习提示,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字词。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衰草连天鬓毛连翘翘尾巴差异差遣差劲参差观测道观播种耕种落叶一丢三落四落枕萌发翩然孕育簌簌销声匿迹风雪载途四、在5分钟之内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并写出阅读提要。
第1至3自然段: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入手,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4至5自然段: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6至10自然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即纬度因素、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第11、12自然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齐读第1至3自然段,根据下列问题评点课文。
思考题:1.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章~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作者离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文中哪些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
)(一)先总结三个自然段的段意第1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第2自然段: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自然段: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二)着重评点第1、2自然段的语言,体会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及作用,理解、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事物的表达技巧。
1.先检查学生的评点情况,并抽查学生讲析第1、2自然段中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作用。
2.在学生评析的基础上,教师作些讲评或归纳。
3.第1、2自然段词语评点如下,仅供参考。
写春:大地苏醒冰雪融化,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通用6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通用6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篇1一、生词引入,解题激趣1.出示生词(语(Yǔ)言),谁能把这个生词读一读?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个“口”),说明和什么有关呢?(嘴巴、说话)2.CAI课件展示,解题激趣。
(1)CAI课件分别展示公鸡打鸣、黄叶纷纷往下落、乌云满天电光闪,说说它们都告诉我们什么?(2)解题激趣:你们都能从动物、植物、气象这些自然现象中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板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中还会告诉我们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咱们仔细读读,去发现吧。
二、组织初读,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看着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特别是生字的音,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把每句诗读通。
2.交流生字读音情况:指名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并领读。
(如“告诉”的“诉”单独念第四声,读“告诉”一词时读轻声;“如果”的“如”声母是r,而不是l;“察”是翘舌音,“粗”是平舌音等。
)3.交流通读诗句的情况:把你认为读得最通顺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结合交流情况重点指导以下三个句子。
(1)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有一个个圈圈。
(注意轻声音节)(2)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注意生字多,名称连续。
)(3)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啊”变音读n日)4.正确流利地读诗句,并说说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语言。
三、品读诗句,指导朗读1.自读体会。
哪一种大自然的语言你最感兴趣,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
边读边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该怎么读呢?2.互动交流,点拨指导。
(以下教学程序随学生的具体反馈情况相机进行)(第二小节)(1)CAI课件展示(一个个静态的“逗点”一“逗点”摇着尾巴游动)这是什么?(逗号)仔细看到底是什么呢?(小蝌蚪)(2)引导想像: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动,招呼朋友多高兴呀,它们会说什么呢?你听了心情会怎样呢?该怎么读好这一节呢?(3)自由练读,再读给小组或全班同学听,结合点评指导朗读。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6篇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6篇《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篇1(1969字)【教学目的】1、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学会概括__内容要点。
【学习重点】1、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学会概括__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习过程一、课前写话、引入新课请学生描写当天天气。
并请学生发言。
二、学习课文第1、2、3段──品味语言研读第1自然段:1、作者在写四季时抓住了各季节哪些特点?试说一说。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春天──“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繁花“次第开放”;夏天──“植物孕育果实”;秋天──“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簌簌落下”;冬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2、我们学过多诗句,都有明显季节特征,你能不能写出描写这四个季节的一两季诗句。
参考:春天──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夏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秋天──晴空一鹤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其中“早莺争暧树”、“新燕啄春泥”等是春天的信息,大自然就是这样,以它独特的语言和我们交流,只要认真倾听,你就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课题。
3、你觉得哪些词语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季节特点?请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自由发言。
参考:⑴“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⑵“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⑶“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⑷“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肃杀;⑸“载”,即充满,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研读第二自然段:1、学生齐读第2 段。
提问:课文中写道:“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句话:也可以改作:“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大自然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唱了,也好像大自然在催促要赶快割麦插禾。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
一、导语设计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
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的语言”。
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的语言”的说明文《的语言》。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
声屏显示课文朗读。
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翩然(piān)孕育(yùn)簌簌(sù)载途(zi)连翘(qiáo) 萌生(méng)农谚(yàn)纬度(wi)悬殊(xuán shū)侵害(qīn)竺可桢(zhú zhēn)草长莺飞(yīng)销声匿迹(nì)多音字:载zi (登载)(转载)(一年半载)zài (载重)(载人)翘qiáo (连翘)qiào (翘起来)3.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5篇)
•••••••••••••••••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大自然的语言篇1教学目标1、了解物候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发展前景等有关知识,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
3、掌握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学习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和恰当地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一、教学步骤1、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
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二、字词:衰草连天shuāi连翘qiào纬度wěi销声匿迹xiāo蓑衣suō阻挠náo忌讳huì悄然无声qiǎo(1)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2)萌发:种子、草木发芽。
萌、发同义。
(3)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4)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5)周而复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6)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7)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8)观测:本课指观察并测验。
(9)悬殊:相差很远。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5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一、指导读好第四、五节1.学读第四节。
(1)指名读第四节。
(2)看课件:“三叶虫”化石的特写,简介。
出现词语“化石”,读词语“化石”。
看课件:海洋逐渐演变成雪山。
简介“三叶虫”化石年代久远,出现词语“古老”,读词语“古老”。
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可是现在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化石的?指名读第一句。
范读,齐读。
这是在告诉人们什么?指名答,读第二句,范读、齐读。
(3)自由试读第四节。
指名读、齐读。
(4)这个奥秘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
——出示词语“告诉”,读词。
大自然还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些奥秘——看课件:动物化石(恐龙蛋等)、植物化石。
2.学读第五节(1)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怎么才能发现它的语言、读懂它的语言呢?(2)指名读最后一节。
读词语“粗心大意”、“永远”。
(3)范读第五节,必读。
(4)总结:不爱学习,总也看不懂大自然的语言;粗心大意永远也看不见大自然的语言;只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语言”,探索更多的奥秘。
(5)齐读全文二、思考小结1.自由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诗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3.口头练习,相机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1)水里游动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诉我们——(2)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是大自然告诉我们——(3)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
(2)范写“就、诉、永”。
就:左右结构(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诉:右边是“斥”不是“斤”。
永:独体字。
(3)学生描写、临写。
教师巡回辅导。
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五、扩展活动。
1.准备三个头饰(蝌蚪、鱼、三叶虫)边表演边读诗。
2.说一说,画一画,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相机完成课后第4题)3.召开一次《和大自然交朋友》的主题班会。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教学设计(通用11篇)《大自然的语言》课文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科学小品,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
先来了解有关科学小品的知识。
(多媒体展示科学小品的知识)一生读。
师:请同学们注意红色画线的词句。
科学小品有什么特点?(生齐读)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我国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到大自然去汲取科学的营养。
同时请同学们注意学习科学小品的说明方法。
二、整体感知师:首先我们来了解文章的说明内容。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文章说明了什么?生:物候、物候学。
师:物候和物候学就是文章的说明对象。
那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课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呢?请同学们再速读课文,勾画重点,思考这几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自读任务:思考①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的?)生边读边勾画。
师: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生:鸟语花香、草长莺飞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师:这几句话在第几自然段?生:第三段。
师:那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生:一年四季的景物变换。
师:为什么先写这些自然现象,再解释物候、物候学的定义呢?这些自然现象与物候有什么关系呢?生:这些自然现象举例说明了什么是物候。
为下文写物候作了铺垫。
师:同时还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师:解释了物候、物候学之后,文章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的呢?生:解释了物候、物候学之后,说明了研究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然后说明了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再次说明研究物候的重要意义。
师:决定物候来临有哪几个因素?生: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师:(多媒体展示文章结构)请同学们看屏幕。
文章思路非常清晰,全文围绕物候学这个中心,先解释概念,在说明研究的重要性,然后重点介绍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并点明研究的意义。
这样写,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条理清楚,读者也容易理解。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一样,初步认识热带、温带、寒带。
2.能力目标: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个事物的直线距离。
3.情感目标: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知道各地气温差异与离太阳的远近有关,初步了解热带、温带、寒带。
活动难点: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现在的季节。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气温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不冷不热、温暖等词)我这里有三张图片,仔细观察哪一张是这个季节的人们?(教师提供三张图片,上面的人们分别穿着裙子、小外套、棉袄让幼儿选择)二、初步探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教师出示图片,引出此时不同地方气温差的现状。
教师再出示两张图片:北极人的图片、非洲热带地区人们的图片。
教师: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发现那里的气温怎么样?猜猜他们现在是什么季节?2.初步讨论三个地方气温差异的原因。
教师:其实这两个地方和我们这一样是春天,那为什么这个地方这么热,这个地方那么冷,而我们这比较温暖呢?(教师边说边将这三张图片摆在黑板上)3.幼儿自由发表观点。
三、通过操作大胆猜想三张图片在地图上的位置。
1.教师出示有三座房子标记的地球平面图。
教师:这三张图片中的人们分别住在图上的`三个地方,猜一猜分别住在哪里?请你把他们送回家。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操作材料已经过塑封处理,每张图片的背后贴有双面胶,方便粘贴。
)3.展示幼儿的操作成果并请幼儿陈述理由。
4.教师示范正确的操作,并请幼儿调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谈话引出气温和太阳远近有关教师:是什么让我们的地球保持温暖?(太阳)教师出示太阳图片。
教师:哦,原来太阳能使我们保持温暖。
如果想要热一点,我可以怎么办?如果想要冷一点,可以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离太阳近就热,离太阳远就冷)2.探索操作方法。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6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6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筛选、概括、整理出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品味本文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
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文中生字词。
竺可桢(zhúzhēn)载途(zài)簌簌(sù)销声匿迹(nì)候鸟(hòu)经度(jīng)纬度(wěi)草长莺飞(yīng)草木荣枯(kū)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
(1)解释下面的词语。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文中指生长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阿公阿婆,割麦割禾:这里是模拟布谷鸟的叫声,编出来的农谚。
禾,这里指稻秧。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生态学: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衰草连天:遍地是衰草。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b )得多。
a.灵验b.灵敏c.灵活d.灵便②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b )是必要的。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5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5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简案),欢迎参阅。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六篇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六篇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六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关心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应当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案6篇,欢迎大家共享。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提取信息,精确概括内容2、品析说明文语言的精确生动3、理清说明的条理和说明方法的作用。
4、发觉并欣赏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提高科学思维力气。
【教学重点】学习筛选信息,概括内容品析说明语言的特点【教学难点】规律挨次的推断【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老师示范法合作沟通法【学习方法】圈点批注法沟通合作法【教学设想】《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提出的教学要求是:在阅读中了解说明的表达方式。
留意领悟作品中所表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写简洁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科学学问的事理说明文。
文章以物候为说明对象,这篇说明文重在说明物候观测可以预报农时、便利农林业进展等事理。
接受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规律挨次,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说明的语言精确生动,运用了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教学本课时,一是要让同学了解说明事物的表达方式,二是要让同学能够发觉和欣赏大自然的种种物候现象,思考和天气、气候的关系,提高同学的科学思维力气。
【教学过程】课件放音乐师生问好。
可以灵敏变化。
老师好,同学们好。
同学们辛苦了。
老师辛苦了。
同学们请坐下。
老师请坐下。
老师还是站立着同大家一起学习吧。
一、歌曲导入,激发爱好同学们,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所咏唱的是什么季节?春天。
歌曲中的我怎么知道现在是春天呢?用一句歌词来回答。
哦,是春风吻上我的脸告知我的,告知我不要偷懒,让我珍惜春光。
春风拂面,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啊,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科普学问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是著名科学家竺可桢。
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概括内容要点,提取关键信息。
2、品析生动漂亮、精确严谨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4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4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按照要求筛选课文主要信息;2、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3、理解逻辑顺序在说明中的作用;【教学重点】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教学难点】逻辑顺序在说明中的作用【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引入一:视频春季景象(春季画面中可出现渐渐融化的积雪、竞相开放的桃花、新吐绿芽的柳枝、匆匆筑巢的燕子等)夏季景象(可出现亭亭玉立的荷花、翩翩起舞的蜻蜓、振翅高歌的蝉等)秋季景象(翻飞的黄叶,怒放的菊花、如火的枫叶等)冬季景象(呼啸的北风、枯树、飘飞的大雪)提问:刚才这段图像分别展现了哪些季节的景像?你是依据什么判断出来的?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后,顺势新课的学习。
屏示:大自然的语言引入二:电脑多媒体(视频播放一段以花为主图像,并配以优美舒缓的音乐,在画面依次出现下列诗句,待学生填空后,再用鼠标点击括号处,再显示出红色字体标注的答案。
)1、完成下列诗句填空: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2、设问:上述诗句分别是写哪个季节的?你从诗句中哪些意象中推断出来的?从中你有何体会?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入本课的学习。
引入三:视频播放竺可桢资料片:建议片中可从浙江大学校园风光播映,并依次出现浙大校园中的竺的铜塑像,然后逐次出现有关反映竺可桢的生活、科研及其学术著作组成的资料片(更多照片资料请查看《浙江大学百年发展史》人物篇中“竺可桢”栏目)在播放过程中,可渐次将下列竺可桢简介滚动显示:竺可桢(1890~1974)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地理学家。
我国近代地理学和近代气象学的奠基人。
所从事的科学教育、科学组织领导与科学普及工作,都有杰出的成就。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6篇)完整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6篇)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一)交流读书摘要,加深对课文理解。
〔交流二三人后归纳,鼓励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经常自觉地做读书摘要〕(二)继续研讨写法。
这篇课文的写法,除了层次清晰、有条有理这个特点外,还有一个写法特点也值得理解和学习。
说明事物的时候,常常要用举例子的方法,举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能够举一个,也能够举两个甚至更多些。
这篇课文在多数状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却举两个例子。
[学生读课文]举两个必要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说明文中例子举多举少是有讲究的。
读者容易明白的地方举一个例子就能够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举两个例子。
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如果依次类推,就会误以为春天也必须来得早,必须温暖,但是事实上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接连举了大连北京和烟台济南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使人确信无疑。
(三)理解语言的生动性。
这篇说明文的语言很生动。
生动的说明才能让人爱读易懂。
先请同学们把第一、二段仔仔细细地轻声读两遍。
[同学们自读后教师范读一遍,然后挂上预先准备的小黑板]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
2.再过两个月,燕子飞来了。
3.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掉到地上。
4.杏花开了,就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及时耕作。
要求学生透过比较对照,指出上述语句同课文中相应的语句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了解;两者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课文的语句要生动得多[讨论后归纳。
]第1句没有课文中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一句生动。
渐渐回暖是一般的说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则很自然地运用拟人的写法,沉睡、苏醒两个词用得贴切而生动,具体地喻写了严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情态。
第2句没有课文中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这一句生动。
飞来了是一般的动态叙述;而翩然归来是简单、活泼的动态描述,而且还包内含亲切欢迎回到家来的感情。
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精选5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教材理解】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的科普儿童诗。
全诗共十小节,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妙。
作者把大自然拟人化了,读起来生动有趣。
能够吸引学生情不自禁地一遍一遍地读下去,在读中思考、想象、感悟、理解;在读中走进神奇的大自然,去感知大自然的美妙,产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设计理念】教学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感悟诗歌语言文字运用之巧妙,感受祖国语言的独特魅力;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准是’还可以用哪个词代替?仿照第二小节内容自己编写第三小节”等问题加强对学生言语分析的训练,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学情简介】本班学生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朗读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集体学习,也能够进行自学活动,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1、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认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中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3、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教学方法】朗读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语言”。
2、通过朗读诗歌,思考交流“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语言”?指导学生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向大家提个问题可以吗?(可以)那谁来回答一下,我们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是通过什么进行的?(语言)师:别以为只有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集合6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集合6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教学目的:1、图文结合,理解词句的意思,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情况指的是什么。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收集材料的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利用教师小结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能初步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情况指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准备鱼鳞、弹珠;教学过程:一、释题1、借助课件(人类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人类的语言引导进入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播放课件(人类的语言)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使用语言呢?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出自己的意思)2、揭示课题,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强化课题。
出示课件(大自然的语言),继续理解什么叫“大自然的语言”。
提问:大自然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呢?表扬那些找到大自然语言的学生,并小结第一节内容。
小结:大自然也有自己表达意思的方式,这些让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二、新授课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具体符号标出小节(互评互议,难读的字音上黑板)。
2、指名读,指名评,师生互读。
学生自由朗读2、3、4节,读懂每一节的意思。
提问:各小节分别讲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你是怎么知道的?3、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习2、3、4各小节。
1)教学第二节,出示课件(蝌蚪在水中游动),帮助了解所选小节的知识。
①齐读第二节,抽个别学生读第二节。
②请学生在学习小组里面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样的`大自然语言,它是怎么告诉你的?③抽个别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④集体朗读第二节(教师指导朗读)。
2)教学第三节。
①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节。
②提问: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它通过什么告诉大家的?③让学生自己来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和识别鱼的年龄的,教师再拿出准备的大小鱼鳞两片,告诉同学们,鱼的年龄是由鱼鳞片上的圆圈的多少来决定的,圆圈越多鱼的年龄就越大。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合集六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合集六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合集六篇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北师大版教材三班级下册第九单元《观看与发觉》里的一篇主体课文,是一首学问性的小诗,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以诗歌的形式,用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同学介绍了大自然的几种语言,让同学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呈现了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孩子们在接触本文时会很简洁被这首小诗简洁的文风、活泼的文字所吸引。
教学目标:学问与力气读懂诗歌内容,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过程与方法读中感悟,体会大自然语言的奇异。
情感态度价值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激发同学探究大自然语言的爱好。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领悟大自然语言的妙不行言。
教学难点:同学对大自然的现象缺乏感性熟识,有些句子较难理解。
课前预备:1、课件。
2、查找有关“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观看大自然,搜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欣赏四季美景。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自然界的一切都显示出无限的魅力,请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去欣赏几个画面。
出示课件(四季)2、揭示课题。
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什么?是呀,大自然多么美丽多么奇异呀!它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每一处景物,每一种动物,每一种植物都是属于大自然的,都是大自然的代言人。
孩子们,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呢,刚才你们说的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大自然的语言)3、质疑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认真观看就能发觉,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我们一起来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诗配画朗读课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 3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篇6一、导入:说到语言,我们首先会想到在生活中,我们用语言进行交流、表情达意。
那么,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如果有,他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说话,又会说些什么呢?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们随着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笔触,共同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文章后,大家对大自然的语言一定有了一些了解。
那么,“大自然的语言在文章中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学生跳读回答)引导:是自然现象。
古代劳动人民把这些自然现象称作是物候。
《大自然的语言》就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我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这篇文章原来并不是这个标题,你知道原来的标题吗?(“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那么为什么题目要这样改呢?我觉得还是原来的题目更直接更明白,你同意我的观点吗?明确: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将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趣,又很新颖,比“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
引导:那么这篇说明文介绍了哪些有关物候的知识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第一题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作适当的批注,完成问题。
(古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抓住主要内容,大家可以边读边勾画要点)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目标: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案过程:一、导入: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原来是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现象。
像这些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
用“大自然的语言”作为文章题目的作用或者效果:1、将大自然人格化,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有趣;2、含蓄说明物候对于农事安排的重要意义。
二、介绍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
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
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三、整体阅读,感知课文内容:1、从课文中获得有关物候学那些知识?(给课文分段)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1.2.3段)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第4.5段)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第6.7.8.9.10)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第11.12段)2、说明顺序:以上四个部分的说明采用了什么样的顺序?作者在介绍物候现象时采用了这样一种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它的意义。
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同时使得文章很有条理性。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3.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开笔用“沉睡”“苏醒”等词将“大地”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
大地苏醒的物候现象,概说三种:“冰雪融化,草木前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发的春色,显得十分舒展。
“次第”一词写出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用“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
写燕子归来用“翩然”来修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让人想到“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的景象。
写秋风落叶,用“簇簇”一词写出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写落叶,写出了落叶颜色逐渐淡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动,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此外,“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既然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将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很自然了。
本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既准确又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2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3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1.本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何为“大自然的语言”?植物:草木荣枯杏花传语耕地桃花暗示种谷子动物:候鸟去来布谷鸟唱歌割麦插禾本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例,按时间安排农事的顺序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为问号吗?为什么?)不能。
因为杏花,桃花二者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再则,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
第三,前后两句句型也不相同。
3.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4.仔细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许多”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密。
“植物生长荣枯’树“桃花开”,“动物的养有往来”对“燕子来”,两两相对,十分严谨,体现了作者对语句的精心组织。
五、学习第二部分:指名朗读第四、五两个自然段。
1.总结段意。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2.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观测手段:“活的仪器”活生生的生物数据意义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第五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
六、学习第三部分:(1)物候现象的决定性因素?(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的?(关键词: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
)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或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的逻辑顺序。
(3)本文中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可否调换?(不能)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安排的。
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小。
另外,纬度和经度在同一地球上方位的不同。
而高下是同一地点的高下差异。
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而第四个因素是时间因素。
从时间到空间又是一种排列顺序。
这四个因素的顺序是按照事物内部关系来安排的,是逻辑顺序(4)作者主要用什么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这些因素的影响?举例子。
(找出并分析)①③④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比北京要早开20天。
说明了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②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º,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5)为什么8段要举两个例子?人们笼统的以为近海地区的气温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的春天比内地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
只举一个例子,读者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读者就确信无疑(6)第10段中,“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否删去?为什么?起限制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7)分析《大林寺桃花》物候现象的原因。
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
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
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
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
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七、学习第四部分: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①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②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③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④也可以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八、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
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结合实际,畅所欲言。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九、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
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十、布置作业:补充农谚农谚是农民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
一般为通俗的韵语形式,便于记忆,对于传播生产经验和解释农业气象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中国各地农谚非常丰富。
例如: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到。
燕子低飞要落雨。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诗歌中的物候:《小池》宋扬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梅花[北周]庾信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提示:当农历十二月中旬的时候,已经感觉到梅花应该凋残了。
不相信今年入春已很久了,梅花还没有开放,于是都来雪里寻梅。
树枝摇动,挂在树上的冰凌也坠落下来,伸出手攀看高处的梅枝感到非常寒冷。
如果早知天寒寻梅而不得,该多穿一点衣裳,现在徒然受寒,真令人懊悔。
诗人原居南方,梅花开得较早,留仕北朝后,居住北方,仍然在腊月下雪天去寻梅,哪知花还没有开,却饱受了冰雪严寒之苦。
看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南北差异比较明显。
[唐]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提示: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原中游玩。
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诗歌从盛春到暮秋,写柳的季节变化,反映随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植物的影响,这便是物候知识。
岑参《白雪歌》写塞外风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提示:这是由于纬度的差异。
“胡天”是指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越往北,冬天来得越早,气温也越低。
南半球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