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一生(201703)
杜甫的一生
杜甫的一生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之为“诗圣”,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诗圣杜甫的传奇一生。
第一阶段:0-20岁。
杜甫生于富贵家庭,家庭优渥奢侈以至于在印刷书籍还很不方便的唐朝就能够博览群书。
且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七岁成诗,可谓一代神童。
在15岁左右时又有着和其他男孩子一样的淘气,爱好爬树,如“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这个阶段的杜甫是少有的无忧无虑的时候,至20岁结束书斋生活,开始各地巡游。
第二阶段:20-35岁。
青年杜甫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游山玩水,好不快活。
在23岁时爬了泰山,就有了《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32岁时更是遇到了当时的一位偶像级人物——李白。
二人开始相约去玩耍,且李白和杜甫的关系非常好,那可是“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这画面简直太美我不敢看......当然李白和杜甫只是一起游玩过四次,却给杜甫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杜甫就有了《赠李白》、《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其一)》、《梦李白(其二)》......而李白呢,就有广为人知的《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当然他也给杜甫写过诗,叫做《戏赠杜甫》。
总之,这个阶段的杜甫见了许多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也是他人生短暂轻松的几年,殊不知,后面发生的一件事,竟改变了他的一生。
第三阶段:35-45岁。
44岁的杜甫当官了,官职不大,是一个看守仓库的门卫。
那一年,安史之乱发生了,命运的颠沛流离和曲折离奇就此开始,回家省亲的杜甫发现自己的小儿子饿死了,家道中落,伤心不已。
第四阶段:45-48岁。
这三年中,杜甫当官得罪了皇帝,被贬了。
46岁回洛阳探亲,看到故土山河被战争破坏,自己的家乡风雨飘摇,任人欺凌,就在此写下了著名的《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简称“三吏三别”这是杜甫内心最为痛苦的时候,也是他的文学创作达到顶峰的时候。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生平简介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出生于士族京兆杜氏,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波折。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曾有“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等自证。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四岁的杜甫寄养在洛阳姑母家。
开元时他去考进士落榜后,便开始了漫游各地的生活。
十九岁时,他出游郇瑕(今山西临猗西南),之后漫游吴越。
二十四岁时从吴越返回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未被录取,后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并在游历中与苏源明结交。
三十岁时,杜甫从齐赵回东都洛阳,在偃师首阳山下筑陆浑山庄,作文祭远祖杜预。
同年,他与司农少卿杨怡之女结婚。
天宝三年(744年)春天,杜甫在洛阳遇到李白,两人结成忘年交,一同畅游齐鲁,还曾与高适结伴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一带)。
此后,杜甫在长安居住了十年。
天宝六年(747年),杜甫参加应试,因李林甫的一句“野无遗贤”,所有应试者全部落选。
此后他不断写诗投赠权贵,希望得到推荐,但无果。
天宝十年(751年),杜甫写下《兵车行》,反对无休止的战争。
天宝十一年(752年),他写下《丽人行》,讥刺外戚贵族的骄奢淫逸。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陷入战乱流离之中。
他曾被叛军俘虏押送到长安。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杜甫逃出长安,奔赴肃宗临时驻地凤翔,被授左拾遗一职。
但之后因房琯事件触怒肃宗,差点丢了性命。
闰八月,他回鄜州省家,写下《羌村三首》《北征》等诗。
乾元二年(759年)春,四十八岁的杜甫自洛阳返回华州途中,创作了“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同年七月,他因对时政痛心疾首,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从此永远离开朝廷。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携家眷前往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后又前往同谷等地,这期间写下了《秦州杂诗》《梦李白》等诗。
岁末,他到达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于城西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杜甫生平经历
杜甫生平经历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作多描绘社会万象,关注人民疾苦,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被后世称为“抒怀诗”的集大成者。
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12年)的河南巩县,家境殷实,祖上是世袭官员。
他家境优渥,但杜甫从小心思敏捷,常观察天象,探究自然现象,不喜欢奢侈浪费的生活。
他聪明好学,熟读经典,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在20岁时考中进士,得到了官职。
然而,杜甫的政治梦想并未实现,相反,他的政治生涯遭遇了多次挫折。
他曾被任命为杂职官员,无法发挥自己的才华,因此辞去官职,选择放浪形骸的生活。
在他多次辗转各地,面对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深受触动。
他的诗作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他对朝政腐败和人民疾苦的关注。
他的诗作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怀,揭示了他对正义和公平的渴望。
在他的一生中,杜甫经历了多次命运的起伏和家族的变故。
他曾多次被流放至偏远地区,并屡遭贫困之苦。
然而,这些苦难并没有压垮杜甫,反而激发了他对民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愤怒。
他在流亡途中勇敢面对困境,积极寻求救济,并不断写作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指责。
杜甫的诗作大部分描绘了社会的丑恶和人民的疾苦,但他也不乏描写自然之美和个人情感的作品。
他的诗句雄浑有力,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他的诗作在当时的文坛备受推崇,他的朋友辛弃疾称赞他为“子美诗寄江东客、总角声名共凤翼”,杜工部也盛赞他的诗句:“宫词八骏状豪奇,肃肃白日悬青墀。
”这一切都显示出杜甫诗才的高度评价。
然而,杜甫的一生并不如意,在晚年时他更是遭遇了丧子之痛。
770年,他在四川成都逝世,享年58岁。
他的去世对当时的文坛和他的亲密友人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杜甫的诗作在他逝世后被称为“杜工部诗集”,广为流传。
他的诗歌风格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总的来说,杜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生平经历饱经沧桑,遭受严重的苦难,但他的诗作却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后人的心灵。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生平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杰出的诗人。
杜甫出生在陕西成纪(今河南省偃师市)的一个官宦家庭。
他在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并开始写诗。
然而,他的家境并不富裕,贫困的生活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各个方面,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他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才华横溢的表达能力,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杜甫的诗作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时事政治的反思,也有对人文情感的表达。
他的诗擅长于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悲苦,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和困境。
然而,杜甫的一生并不顺利。
在他的生活中,饥荒、动乱和个人困境屡次降临。
他多次遭受贬官和流放之苦,但这并没有使他放弃对文学的追求。
相反,这些经历使他更加坚定地把握现实,用诗歌来反映和抒发内心的情感。
杜甫的诗歌风格独特,有浑厚豪放的气势,又不失细腻和感人。
他善于运用诗歌的修辞手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作深受后世文人和读者的喜爱,广为流传,被誉为“诗史一代”的诗仙。
杜甫的诗歌创作不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文化和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力图探索人性与社会的冲突,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总结起来,杜甫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作品经久不衰,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一生充满艰辛和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杜甫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他的诗歌永远照亮着人们的内心世界。
杜甫的一生(201703)
“诗圣”杜甫的一生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大诗人,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号称“诗圣”,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
杜甫的一生是悲催的,但可能正是这悲催的人生造就了这个伟大的“诗圣”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儿童期(小时家庭富足,聪明顽皮)杜甫出身于北方的大士族。
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读书与漫游期(730-746年,35岁前还不错呦,到处玩)开元十九年杜甫19岁时,出游山东,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7]32岁时,杜甫在洛阳遇见李白,两人相约同游梁、宋,过了4年,又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
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回到长安。
解释一下: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kàn]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岁-44岁)(746-755)这一时期,杜甫觉醒了,开始汲汲于仕途。
诗圣杜甫生平简介
诗圣杜甫生平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作内容广泛,包括抒发个人哀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社会现象和政治事件的批判等。
杜甫生平充满坎坷和辛酸,但也见证了他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一、早年生活和文学创作杜甫出生于大唐开元(712年)年间,他的家境并不富裕,家族曾经历过贫困。
他自幼好学,勤奋好问,尤其对文学充满热情。
早年的杜甫曾在家乡的私塾学习,后来经过多地游学,广泛涉猎古代经典和文史名著。
通过刻苦的学习和赋诗写作,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观点。
二、才华横溢的文学创作杜甫的文学创作极富个性,他的诗作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他关注农民的疾苦和社会的不公,以及国家面临的种种难题。
其中,杜甫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田园诗和慷慨悲愤的政治诗。
他通过田园诗展现了对纯真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怒。
而他的政治诗则直接表白了他对当时政府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味。
三、一生的坎坷和困顿杜甫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困顿,他多次遭遇财产的损失和政治上的打击。
他曾因遭遇灾荒而家破人亡,也曾因揭露官员贪污腐败而受到迫害。
身世得不到认同以及种种磨难,让杜甫的心灵充满悲伤和忧愤。
然而,即使遭受了种种打击,他仍然坚持写作,坚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晚年的驱逐和离世杜甫晚年的生活被命运所压抑,他屡遭驱逐和逼迫,无数次地流亡和离散。
晚年的杜甫无家可归,备受疾病的折磨,在身心疲惫之际,他的诗作依然展现出坚韧和力量。
770年,他不幸去世,享年58岁。
然而,他所创作的大量优秀作品,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瑰宝的一部分。
总结:杜甫是一位具有深刻人文关怀的伟大诗人。
他通过自己的诗作,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他的诗作承载了他的悲愤和抱负,展现出了他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尽管生活中曾遭受许多困难和不幸,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为后人留下了一片真挚热诚的诗歌海洋。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生平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生平简介杜甫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杜甫生平简介杜甫,字子美,是中国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与李白合称“大李杜”。
杜甫出生北方大士族,家境优越,因此生活比较富足,自幼很顽皮,但也非常好学,七岁的时候就能作诗。
公元731年,杜甫十九岁,出游郇瑕,次年又漫游吴越。
数年后回到故乡参加“乡贡”,后又到了洛阳,参加了进士考试,但最终都没有考上。
杜甫在洛阳的时候与李白相遇,二人相见恨晚,一起度过了一段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的日子,分别后回到了长安。
杜甫一生心系祖国,忧国忧民,但随着唐玄宗统治越来越腐败,而他的仕途也一直不顺,使得生活逐渐陷入贫困之中,他的小儿子是被饿死的。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更是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与李白一样,杜甫的一生坎坷曲折,幼时虽生活富庶,但中晚年穷困潦倒,他心怀天下,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仕途不顺。
正是因为这些经历,所以才令杜甫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名篇。
与李白的浪漫主义不同,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诗词风格多样,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巨变,反应了社会矛盾与百姓疾苦,对中国的诗歌有着非常深远的发展。
公元778年,杜甫思乡心切,想要乘舟回乡,但一路颠簸异常,最终在由潭州往岳阳的小舟上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杜甫妻子是谁杜甫的妻子为杨氏,史料中并没有关于杨氏的具体记载,遂我们并不知道杨氏的全名,只知其为弘农县少卿杨怡的女儿,在当时杜甫与杨氏两家门当户对,杨氏比杜甫小了十来岁。
杜甫在三十岁的时候暂停了漫游,回家迎娶了杨氏,他虽为诗圣但并没有用过多笔墨描绘其妻。
而我们从杜甫诗歌等文章中可以看出杨氏乃为贤妻良母,是个贤惠聪明的女子,一直在杜甫身后默默的支持他,彼此不抛弃,相濡以沫。
据资料可知杨氏为杜甫生下八位子女,而他们的幼子因饥饿夭折。
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洛阳(今河南省)人,唐朝诗人,唐宗的臣子,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第一大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受到文化教育,他曾受一位叫杜拾贝的文人之指导,习得竹简和绘画,唐太宗时期,他担任过京官。
但他在官僚体制中表现不佳,被迫离开北京,回到家乡,安身立命,由此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
杜甫的诗文,既有春景描写,也有抒发孤独、悲凉的情愫。
他曾写道:“松花已尽,胡蝶复来,满园春色尽苦思”,其中表达出对时下社会现实所凝聚的怅然之情,满怀着穷乡僻壤的慨叹,暗示出困境中的英雄气概。
杜甫也有许多作品涉及社会政治,如《把酒问青天》《贫贱夫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致酒行》等,他抒发的,深沉的思想是他的创作最大的特点。
他讽刺的眼光抑扬的调子,令人耳目一新。
杜甫有很多作品被后世传为佳句,他的诗比今人更能感悟生命的无常,他的诗经常能把心灵的苦楚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他的文学创作,受到众多后世诗人的影响,其作品也被广泛传诵。
杜甫曾经被称为“古今最伟大的诗人”,也被视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不朽艺术的代表人物”。
杜甫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变,不仅表现出他理性的思想,而且充满着他的热情,他的诗歌体现出他对文化,社会和历史的思考,令人惊叹。
他笔下的诗句,也使今人对文学古典有了新的认识。
770年杜甫去世,留下无数经典诗句,他的作品深刻的影响了整个世纪的文学发展,至今无人可及。
和李白一样,杜甫被赋予了“诗圣”的称号,其作品被收录于大唐贤臣《西汉乐府》之中,影响也深远。
杜甫的一生
杜甫的一生介绍杜甫的一生介绍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写的每一首诗都透露着忧国忧民的情感,因为其写诗风格极具现实色彩,所以杜甫也是现代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的一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的一生杜甫一生,追求仕进实现政治理想的道路荆棘丛生,充满坎坷。
35岁以后,在长安多年求官不得的待业状态,得官之后不久即被迫辞去,加上安史之乱爆发,关中京畿地区闹饥荒,粮价飞涨,杜甫一家的经济状况日趋恶化。
华州(在今陕西)弃官之后,挈妇将雏踏上漂泊的道路,先后在秦州(在今甘肃天水市)同谷(在今甘肃成县)、成都阆中、夔州(在今重庆奉节)瀼溪东屯等地落脚。
其间虽然也有成都、夔州两段相对安定的生活,但总的来说,是充满艰辛的。
与艰辛相伴的是,险象环生。
杜甫的后半生,至少有过如下四次差点丧命的经历:第一次是逃出围城。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与河北保定之间)起兵反唐,十二月攻下东都洛阳。
次年六月攻破潼关,进逼长安,唐玄宗仓皇西逃。
天宝十四载十月才得了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个从八品下小职位的杜甫,先是避难奉先(今陕西蒲城),继而携家往白水(在今陕西东北部)投奔在那里做县尉的崔氏舅舅;接着,又由白水取道华原(今陕西耀县)前往鄜州(今陕西北部富县)。
走到三川县时,听到肃宗李亨在灵武(在今宁夏自治区)继位的消息,立即将妻子儿女寄居在三川朋友(可能是孙宰)那里,自己经芦子关赶往灵武。
不料,中途被安禄山军队捉住,押至长安。
被困长安近十月后,翌年四月,自金光门偷出长安,走偏僻小道,终于抵达肃宗行在(朝廷临时驻地)凤翔(在今陕西西部宝鸡、凤翔一带)。
从安禄山叛军占领的长安通往唐肃宗行在灵武这一路,决非平安大道,而是危机四伏,随时有丧命的危险。
其间情形,杜甫事后所作的几首诗歌有所叙述。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一有“雾树行相引,连山望忽开。
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等句;其二有“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之句;其三有“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之句。
杜甫的生平阶段
杜甫的生平阶段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生于712年2月12日,卒于770年。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家族出于京兆杜氏的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都多自称为杜陵人,所以杜甫晚号杜陵。
他与李白并称“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的人生经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一生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漫游时期(712年-736年):这个时期杜甫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曾两次长期漫游,登山涉水,游历名胜古迹。
2. 困居长安时期(736年-746年):这个时期杜甫在长安城流浪,生活贫困,曾多次向权贵献诗以求得一官半职。
3. 乱世为官时期(746年-757年):这个时期杜甫被任命为检校工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等职位,但因直言进谏而多次被贬谪。
4. 漂泊西南时期(757年-770年):这个时期杜甫流亡西南,经历了安史之乱和吐蕃入侵等事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
一页纸解读杜甫的一生
一页纸解读杜甫的一生摘要:1.杜甫生平简介2.杜甫的文学成就3.杜甫的作品特点及影响4.杜甫一生的困境与挑战5.杜甫的精神品质正文:一、杜甫生平简介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他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安史之乱等历史巨变,他的诗歌作品深深反映了这些时代的变迁。
二、杜甫的文学成就杜甫的诗歌作品题材广泛,包括田园山水、历史典故、忧国忧民等。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以写实、豪放、深沉著称。
杜甫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诗史”。
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咏史抒怀的长篇史诗,如《北征》、《兵车行》,也有描绘民间疾苦的讽刺诗,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
三、杜甫的作品特点及影响杜甫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
他的诗歌形象生动,情感真挚,用词严谨。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现实主义精神被后世诗人传承发扬,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
四、杜甫一生的困境与挑战杜甫一生饱受颠沛流离之苦。
他曾两次被贬官,还多次遭遇疾病、家庭困境等。
特别是安史之乱期间,他流离失所,饱受战乱之苦。
然而,这些困境并未击败他,反而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使他的诗歌更具现实意义。
五、杜甫的精神品质杜甫一生坚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信仰,关注民生,忧国忧民。
他的诗歌作品透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关爱,展现出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即使在困境中,他也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这种精神品质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
总之,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
杜甫的一生概括
杜甫的一生概括杜甫(712年-770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诗仙”,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阶段:早年生活:杜甫出生在成纪(今湖南省隆回县),家境显赫,但由于家族变故,早年生活颇为困苦。
他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了丰富的文学和历史知识,培养了他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仕途经历:杜甫曾多次挑选科举,但屡次不中。
他在长时间的仕途经历中历经贬谪、寿春失宠、宦游江淮等波折,生活多艰辛。
他对时局的不满和对官场腐败的痛恨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深刻的表达。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杜甫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之一。
他亲历了战乱,被迫背井离乡,流亡湖北。
在这段时间里,他亲历了战乱带来的苦难,也对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晚年追求:杜甫晚年追求隐居,对山水田园有着深厚的情感。
他游历许多名山大川,寻找理想的归宿。
晚年的诗篇充满豪放和豁达,表现了他对人生沧桑和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
文学成就:杜甫以豪放、激昂、深沉的诗风著称。
他的诗歌广泛涉及社会现实、政治抒怀、自然山水、人生百态等方面。
他的作品以《三吏》、《登高》、《月夜忆舍弟》等为代表,成为唐代文学的瑰宝。
逝世:杜甫于770年逝世,享年59岁。
他的逝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损失。
虽然他一生饱受苦难,但他的诗歌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珍贵的文学遗产。
他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杜甫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坎坷,但他在动荡的时局中保持了对人性、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洞察。
他的诗歌不仅是对个体遭遇的宣泄,更是对社会风云的抒发,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反思。
杜甫生平介绍
杜甫生平介绍杜甫生平介绍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生平介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
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
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 ,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
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
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
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
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
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
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
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
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
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
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
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
有《杜少陵集》。
轶事典故——愤斥皇亲唐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大国。
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大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
杜甫的一生
杜甫的一生杜甫的一生,大约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首先是读书和壮游阶段,从出生到35岁左右,这个时候他所创作的作品除了《望岳》等少数诗歌以外,水平都不是很高,大多数都是五律,流传到今天的,大概有20多首。
看来,杜甫其实也是一个大器晚成之人,然而,毕竟他在35岁之后尚能发奋,最后成为一代宗师,想想对人也是一种促进,只可惜,我现在快要超越他的年龄了,但是却连一篇流传千古的作品都没有留下,实在是惭愧得很啊。
第二个人生阶段是35岁到44岁,那是困守长安时期,困厄的生活却让他写成了“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这样精彩的诗句,他41岁的时候创作的《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作品快要看成是他在长安生活的总结,他的创作也渐渐地趋于成熟,创作了110首诗歌,大多数以五、七言为多。
虽然生活困顿,但是杜甫的创作生命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然而反思我自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的生活让我忘记了在创作中激发自己的潜力,忘记了自己曾经的人生理想。
杜甫生命的第三个阶段是从44岁到48岁,这一段是陷贼为官时期,然而,这一个阶段他却创造出了《北征》、《三吏三别》这样的千古绝唱,共有249首诗歌,其中以五、七古为最。
试想一下,这个时候的他不仅要面对穷困潦倒的生活,甚至还要在战乱中求生存,是多么不容易啊,然而即使如此,他也从来都没有忘记写作。
而对于我们呢,哪怕只是国庆放假这么一个简单的理由都能够让我们忘记每天应该做的事情,现在想想,实在是不应该啊。
杜甫生命的最后一个阶段是48岁到59岁,这是西南漂泊时期,杜甫一时一刻都不曾忘记自己的国家,这个时期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他创作了《咏怀八首》、《秋兴八首》、《登高》等1072首诗歌,以近体、绝句、律诗、长篇为最。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个年纪似乎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个饱经风霜的古人来说,杜甫是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写作的人。
他的一生就连花甲都没有经历过,但是,他的人生却比空活百岁的人要更加有意义。
【课外阅读】杜甫的一生
【课外阅读】杜甫的一生杜甫(7—172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为杜少陵;又因担任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世称他为杜工部。
杜甫的作品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他本人则被尊称为诗圣。
韩愈称赞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杜甫自己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的出身是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
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祖父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诗人,父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因此他也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
这一阶级出身规定了杜甫要成为一个热爱人民的诗人不可能不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杜甫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也正是这样表明着的。
杜甫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
1、三十五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时期,是第一时期。
这时正当开元盛世,他的经济状况也较好,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时期。
诗人从小就“好学”,七岁时已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诵”的刻苦学习,为他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从二十岁起,他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了为时十年以上的“壮游”。
先南游吴越,后北游齐赵。
游齐赵时,曾先后和苏源明、高适、李白等人有时呼鹰逐兽,打猎取乐,有时登高怀古,饮酒赋诗,并和李白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
在这长期的壮游中,诗人接触到我们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河山,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扩大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为他早期诗歌带来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望岳》诗可为代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流露了诗人对一切事业(包括创作在内)的雄心壮志。
但由于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近人民,深入现实,因此,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只是他的创作的一个准备时期。
“七龄思即壮,开口吟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壮游》)里丘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杜甫的一生详细介绍
杜甫的一生详细介绍杜甫出身京兆杜氏,是汉武帝时期酷吏杜周及晋代名臣杜预的后代。
杜氏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至曾祖父杜依艺时,因官居巩县县令,遂迁居巩县(今属河南)。
杜甫于唐睿宗太极元年正月初一(712年2月12日)生于巩县。
祖父是杜审言,唐中宗时官拜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是与沈佺期、宋之问齐名的诗人。
父亲杜闲,为杜审言的长子,官至兖州司马。
杜甫对这个“奉儒守官,未坠素业”,又有诗歌创作传统的家庭,是很引为骄傲的。
他的母亲崔氏,在杜甫年幼时就故去。
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杜甫自述“舅氏多人物”“吾舅尽知名”。
他一生中曾多次和亲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而后“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到十四五岁,就“出游翰墨场”。
杜甫少年时期有机会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这对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他五六岁时在河南郾城看过舞蹈家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舞;后在洛阳尚善坊的岐王李范宅里,遵化里玄宗宠臣崔涤堂前,听过李龟年的歌声;在洛阳北邙山顶玄元皇帝庙里欣赏过画圣吴道子画的五圣尊容、千官行列,这在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中都有所反映。
当时社会名流崔尚、魏启心看到他习作的词赋。
杜甫生当“开元全盛日”,当时农村经济繁荣,交通也很发达,在许多积极追求功名的青壮年读书人中,盛行着全国漫游的风气。
开元十九年(731年),十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西临猗)。
第二年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又回故乡参加“乡贡”。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因父亲杜闲时任兖州司马,故杜甫赴兖州省亲,并与苏源明等往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
他在齐赵一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也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几首诗:《登兖州城楼》,是省侍父亲于兖州时的作品;还有《画鹰》《房兵曹胡马》两首,以青年人的热情歌颂了雄鹰和骏马;还有一首《望岳》,更是其中的杰作,结尾的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了青少年时期杜甫不凡的抱负。
杜甫的一生
杜甫的一生杜甫的一生呢,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年少轻狂-游山游水,中年抑郁-忧国忧民。
一般啊,我们提到杜甫都是认为是忧国忧民的形象,确实是这样的,但是那只是我们没有看到他的前半生。
杜甫呢,是出生在官二代家里的,老爸是当官的,祖父也是当官的,所以呢,杜甫从小呢,家境还算优越,所以就衣食不忧呀,跟着唐朝时期的诗人一样,游山游水,陶冶情操,杜甫在20 岁的时候就出门游走四方,他去过吴越,也就是今天的江浙沪一带,还去过山东,登过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可以体现出杜甫当时的心高气傲,也绝不输给李白的浪漫主义。
那杜甫出门在外驴友的时候呢,就碰到了李白,那个时候杜甫已经32岁了,两个人就是一见如故呀,还一起去了今天河南省的王屋山,去寻找什么仙人,看来那个时候的诗人们也是,随性。
后来,他们两个找到了一个新的驴友,高石。
可惜他们的私交总是不稳定,于是高适不再当电灯泡,和他们说再见。
此时的杜甫是一个奔四的中年人,35岁左右。
这个时候,杜甫已经不可能是佛教徒了。
他很快到了长安,开始寻找自己的铁饭碗,于是走上了父母的老路,以做官为生。
所以他继续寻求名声。
我们知道,在古代,如果他想做官,就必须参加科举考试。
其实杜甫出去旅游之前已经参加过一次了,只是没考上就去浪了。
可是呢,这次又背当时唐朝的一位叫李林浦的的奸臣给暗箱操作了,又没考上,那可怎么办呢。
再古代当官呀,要么是参加科举考试,要么就是有达官贵人举荐。
于是,他就给当朝的各种达官显贵写自荐信,杜甫其实自认为是很有才的,但是呢,不是认为,要别人认为呀,所以他的那些自检信都石沉大海了。
没办法,只好找工作,给各路权贵写诗,卖药。
所以,杜甫不断地开始接触并能够体会到下层老百姓的疾苦了,又加上是兵荒马乱的时代。
所以在那个时期呢,杜甫有一首诗【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人无收,描写的就是朝廷一天只知道打仗,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慢慢地,这样比较辛苦的日子度过了,杜甫终于找到了一份差事--当了个县尉,这个是个九品芝麻的小官,但是县尉是个在诗人们看来,失格欺压百姓的官位,所以拒绝了。
杜甫人物生平介绍
杜甫人物生平介绍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
诗人杜甫的人生经历
诗人杜甫的人生经历诗人杜甫的人生经历提到杜甫,大家对于诗圣并不是多么的陌生,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杜甫的古诗,从最早期的《登高》到后来的《兵车行》、《茅为秋风所破歌》等,杜甫的诗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那这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是经历了怎样的一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人杜甫的人生经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男,汉族,712年2月12日生,属相鼠,星座宝瓶座,河南巩县人,历任副处级的唐朝左拾遗,正处级的唐朝剑南节度府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一生仕途坎坷,生活困窘,但是却创作出诗歌1400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
代表作有“三吏”和“三别”等等,并有《杜工部集》六十卷传世。
杜甫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关系杜甫的家庭出身还是很光鲜的。
他是晋朝灭孙吴大将杜预的二十世孙。
《旧唐书》记载,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县县长一职。
祖父是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官至省部级的膳部员外郎。
父亲杜闲也是四川奉节的县长,因此杜甫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
但是性格决定命运,杜甫在他父亲去世后,生活很快就穷困潦倒了。
杜甫有文人性格的孤傲清高,却一心想从政做官,这种选择错误,注定他会白白努力一场;杜甫还有放纵恣肆的性格缺点,这让他失去了很多的机会和朋友,甚至差点惹来杀身之祸。
伟大的诗人杜甫一生经历坎坷,他有几个子女都被饿死了,史书上只记载他有个儿子杜宗武也是一生流落,老死湖南。
笔者从做人和做诗两个方面来概括杜甫的人生经历。
做人:杜甫的凄苦身世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虽然7岁吟诗,15岁扬名,但是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书记员之类的小官,后世虽称其人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他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写的虽是“初唐四杰”,却是诗人自嘲之意:“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圣”杜甫的一生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大诗人,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号称“诗圣”,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
杜甫的一生是悲催的,但可能正是这悲催的人生造就了这个伟大的“诗圣”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儿童期(小时家庭富足,聪明顽皮)杜甫出身于北方的大士族。
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读书与漫游期(730-746年,35岁前还不错呦,到处玩)开元十九年杜甫19岁时,出游山东,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7]32岁时,杜甫在洛阳遇见李白,两人相约同游梁、宋,过了4年,又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
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回到长安。
解释一下: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kàn]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岁-44岁)(746-755)这一时期,杜甫觉醒了,开始汲汲于仕途。
他来到了长安。
天宝六年(747),他在长安再次应科举考试,因李林甫玩弄权术而落选。
献《雕赋》、《三大礼赋》,玄宗命待制集贤院,但一直将其闲置。
其生活困苦艰难。
他的生活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他饱尝仕途之艰辛,开始关注现实,关注政治。
天宝十一载(752年),四十岁的杜甫写的《前出塞》是一系列军事题材的诗歌。
这个时期还是唐朝的生长期,伴随着生长期的,是唐朝在军事上的扩张期,朝廷上上下下的预估大多是乐观的,杜甫却对唐玄宗的军事路线不太认同。
天宝十四载(755年),困守十年,终于获得河西尉的一个小官,弃而不作,又被命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掌管器杖的小官,类似孙悟空的弼马温吧)。
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
755年十一月,杜甫由长安往奉先县探望妻儿时,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
他悲痛万分,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千古名句,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诗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执政集团的荒淫腐败。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我可怜的儿啊!!!!前出塞(其六) 作者: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译文;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
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
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
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前出塞》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对唐玄宗的军事路线不太认同。
陷贼与为官时期(44岁-48岁)(755-759)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安禄山、史思明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解释: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看来官小也不是坏事啊!《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 解释: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该死的安禄山、史思明,害的我家破人亡,where are my brothers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漂泊西南时期(48岁-59岁)(759-770)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
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
杜甫上元二年(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解释:黄四娘家百花盛开遮蔽了园中的小蹊, 千朵万朵沉甸甸的已把枝头压得很低。
留连在花丛中的蝴蝶不时地翩翩起舞, 自由自在的黄莺歌喉宛转正在啼鸣解释:在黄师塔前,锦江水静静地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在暖洋洋的春风里游玩,桃花一簇簇开放,像是没有主人,你究竟喜爱深红色的桃花,还是喜爱浅红色的桃花呢?江畔独步寻花(六)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春夜喜雨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解释: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拟人手法,极大的喜悦 下雨了,种庄稼了!此诗是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
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
诗人在久经离乱,安居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
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
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
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百忧集行》这首七言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
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
其三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白话译文美妙悠扬的乐曲,整日地飘散在锦城(成都)上空,轻轻的荡漾在锦江波上,悠悠地升腾进白云之间。
如此美妙音乐,只应神仙(皇宫)享用,世间的平民百姓,一生能听几回?我就嘚瑟,就嘚瑟百忧集 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白话译文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至少千回。
可又想现在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
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
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
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
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
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枣真好吃,爬树真好玩客至 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白话译文房前屋后都是一波春水,只见群鸥日日飞去归来。
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
崔县令来了,how are you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释: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
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解释: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江舟长逝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763年结束,但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
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
生活困难,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
后来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时年五十九岁。
《秋兴八首》是唐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杜甫沿江东下,滞留夔州。
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
因此写下这组诗,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旅夜书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此诗作于大历五年(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
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