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
当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保健教育后,血糖的控制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时,需采用药物治疗。按照中西医的划分,降糖药物也分为中药降糖药和西药降糖药。降糖西药大致分为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降糖药物。其中目前国内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以非胰岛素类药物为主,分为非胰岛素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胰岛素增敏剂类。其中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又分为磺脲类和非磺脲类(格列奈类)。注射降糖药物主要以胰岛素及其类似药物为主(详见百度“胰岛素”词条)。降糖中药分类比较复杂,最简单的是按照药物组成分为单方制剂和复方制剂。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传统中药方剂的抓取、存放、煎煮比较麻烦,所以中药成药(中成药)的使用比传统煎煮方剂的使用更为普遍。但传统煎煮方剂的疗效更为理想。
无论中药降糖药还是西药降糖药,在使用中都应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并注意各类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同时必须特别强调的是饮食疗法和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的治本方法,需要终身坚持,不能因口服降糖药或加大降糖药用量而放松或放弃饮食治疗。
编辑本段西药种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这类药有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使K+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内流,诱发胰岛素分泌。此外,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磺脲类
(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常用口服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
常用口服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及尿糖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终身性慢性病,多数糖尿病患者需长期服用降糖药来控制血糖。现在已有很多口服降糖药用于临床,目前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有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膳食葡萄糖调节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等六类。
磺脲类药物
作用机制是通过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降低血糖,还可以增加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主要适用于单纯饮食治疗不能良好控制的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对胰岛素抵抗或不敏感患者可试加用该类药物。目前常用的磺脲类制剂有第一代的D 860;第二代的优降糖、达美康、美吡哒、克糖利和糖适平等;第三代的格列美脲。
优降糖:作用最强,且半衰期长,≥70岁的老年人应慎用,以免发生严重低血糖。由于其作用持续时间长,所以主张早餐前1次服用,服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逐渐加量,若15mg/日,连服3个月,空腹血糖仍在11.lmmol/L以上,则为磺脲类药物失效,
可换用其他类降糖药或加用小剂量胰岛素同用。达美康:作用温和,较少出现低血糖反应,同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故在降糖治疗的同时,有利于防治糖尿病引起的血管并发症。美吡哒:作用强度仅次于优降糖,但半衰期较短,是一种较强效且安全的降糖药。也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其另一个优点是可以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浓度,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助于改善微循环,防治动脉硬化。用药期间避免饮酒,注意饮食。进食不规则者、饮酒者易发生低血糖反应。糖适平:代谢产物95%经胆道及粪便排出,仅5%从尿中排出,糖尿病合并肾病者亦可应用。
常见降糖药的最佳口服时间
常见降糖药的最佳服药时间及注意事项临床常见降血糖药有以下几种:
1.二甲双胍类
代表药:
(1)二甲双胍片
每天2-3次随餐服用(吃饭的时候吃)
(2)二甲双胍肠溶片
每天2-3次餐前30分钟服用
整片吞服,不要咀嚼或掰开服用
(3)二甲双胍缓释片
每天1次晚餐时随餐服用
整片吞服,不要咀嚼或掰开服用
注意事项:二甲双胍长时间服用可能出现维生素B12缺乏,而出现贫血或神经病变等病症。如有相应病症出现,需要定期检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进行恰当的纠正治疗。
儿童用药:二甲双胍可用于10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推荐10岁以下儿童使用。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不推荐使用。
老年用药:65岁以上老年人患者,谨慎使用,并定期检查肾功能。不推荐80岁以上患者使用。
2.磺脲类
代表药:
(1)格列齐特片
每日1-2次餐前30分钟服用
(2)格列齐特缓释片
整片吞服,不要咀嚼或掰开服用
(3)格列本脲片
每日1-3次餐前服用
(4)格列喹酮片
每日1-3次餐前30分钟服用
(5)格列喹酮分散片
温开水分散后服用,也可直接用水送服
日剂量30mg内,每日1次早餐前服用
大于此剂量每日2-3次餐前服用
(6)格列美脲片
每日1次早餐前立服
如果没吃早餐,则于第一次正餐前立服
格列美脲片须以足够量的水吞服,不得咀嚼(7)格列吡嗪片
每日1-3次餐前30分钟服用
(8)格列吡嗪缓释片
每日1次餐前30分钟服用
整片吞服,不要咀嚼或掰开服用
(9)格列吡嗪缓释胶囊
(10)格列吡嗪缓控释片
每日1次早餐时服用
如果没吃早餐,则和第一次正餐同服
注意事项:磺脲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反应。(治疗中注意早期出现的低血糖症状:如头痛、兴奋、失眠、震颤和大量出汗等,以便采取措施。)
目前应用比较多的降糖药主要有哪些?
目前应用比较多的降糖药主要有哪些?
目前在临床常用的降糖药物,包括口服的降糖药和注射用降糖药。
口服药有: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注射类的药物有GLP-1受体激动剂和胰岛素。
1.磺脲类:降糖作用强,能够增加体重,但可能导致低血糖。
常用的有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瑞易宁)、格列美脲(亚莫利)及格列喹酮(糖适平)等,其中糖适平可以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
2.双胍类:包括二甲双胍(格华止),降糖作用较强,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肥,减少心血管事件,不易导致低血糖,是糖尿病初发者的首选。但是禁用于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或缺氧者等。
3.噻唑烷二酮类:降糖作用适中,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体
重,不易导致低血糖。常用的有吡格列酮(艾可拓)和罗格列酮(爱能)。
4.α-糖苷酶抑制剂:降糖作用比较温和,能够降低餐后血糖,不易引起低血糖,对于淀粉饮食为主的东方人尤其适用。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拜糖苹和倍欣,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
5.格列奈类:降糖作用适中,能够快速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此类药可用于肾功能不全者。
6.DDP-4抑制剂:降糖作用适中,能够同时降低餐前和餐后血糖,减少心血管事件,且不易发生低血糖。常见的西格列汀(捷诺维)、沙格列汀(安立泽)、阿格列汀(尼欣那)、利格列汀(欧唐宁)等。
7.SGLT-2抑制剂:主要产品为达格列净(安达唐)。降糖作用适中,能够同时减肥,降脂,降压,不易产生低血糖。副作用主要为尿路感染。
(完整版)常见口服降糖药种类
(完整版)常见口服降糖药种类
1.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
口服降糖药是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 双胍类药物
- 双胍类药物是口服降糖药中的主要药物之一,常见的包括二甲双胍(Metformin)和磺脲类双胍(Sulfonylureas)。
- 该类药物通过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肝糖原合成和提高组织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1.2 磺脲类药物
- 磺脲类药物主要包括格列本脲(Glimepiride)、格列齐特(Gliclazide)和格列美脲(Glyburide)等。
- 它们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1.3 α-糖苷酶抑制剂
- α-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可以抑制肠道糖苷酶酶活性的药物,常见的包括阿卡波糖(Acarbose)和沙格列酮(Miglitol)等。
- 它们通过延缓肠道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起到
降糖的作用。
1.4 睾酮受体激动剂
- 睾酮受体激动剂是一类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常见的
包括丙戊酸二丁酯(Pioglitazone)和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等。
- 它们通过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降低机体对葡萄糖的
产生、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使用能力来降低血糖水平。
1.5 增强胰岛素分泌剂
- 增强胰岛素分泌剂是一类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分
泌的药物,常见的包括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似物(Repaglinide)和
胰岛素促分泌素(Glinides)等。
- 它们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口服降糖药的应用
4
口服降糖药适应症
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饮食治疗及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者 出现以下情况,必须用胰岛素者
酮症酸中毒,高渗非酮症昏迷 合并感染、创伤、大手术 妊娠 口服降糖药血糖不能控制者
性 β细胞对SU产生“抵抗”;高血糖降低药
失
效 物的吸收和毒性作用;同时使用致糖尿病
原 因
的药物,如皮质醇等。
4、原因不明占继发失效的大部分。
23
1、非磺脲类促泌的药物: 格列奈类药物
格列奈类药物(Meglitinide)
包括瑞格列奈(Repaglinide,novonorm,诺和龙)、 那格列奈(Nateglinide, 唐力)。
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现状及研发
1
主要内容
口服降糖药应用现状 口服降糖药的新剂型 新型口服降糖药
2
口服降糖药物是糖尿病防治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实践证明:
单纯饮食和运动疗法仅对少部分的2型糖尿 病患者发病初期有效。
3
当今四大类口服降糖药物
❖ 1、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
1.降血糖的作用机制 (1)、抑制过多的内源性肝葡萄糖生成是
二甲双胍降低血糖的主要机制,是改善肝脏 对胰岛素的抵抗,抑制糖异生的结果。
八大类口服降糖药优缺点比较
八大类口服降糖药优缺点比较
但是常吃的药有哪些好和不好的地方,相信就不是每个糖友都清楚的事情了。我们就来聊聊八大类口服降糖药的优劣之处吧!
一、磺脲类临床常用的有糖适平、达美康、瑞易宁、亚莫利等。
优点疗效突出、价格便宜,是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对心血管没有不良影响,没有癌症风险。
缺点容易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个别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血细胞减少等。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继发性失效。对老年人和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建议用短效磺脲类药物,糖适平更适合。
二、格列奈类
主要有诺和龙、唐力,新一代促胰岛素分泌剂可与其他多种口服降糖药物及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
优点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可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体重影响小,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仍可使用。餐时即服,方便灵活,患者依从性好,对于进餐不规律者或老年患者更适用。磺脲类药物失效时,改用格列奈类仍可有效。
缺点价格较高,需多次服药,使用不当会引起低血糖。
三、二甲双胍类
优点二甲双胍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有效降低血糖,此外,还可降低体重、血压及血脂,安全性好,单独应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与降糖灵比较不易引起乳酸酸中毒,价格便宜,是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
缺点胃肠道反应多,可达20%;心衰缺氧、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忌用,以免发生乳酸酸中毒。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主要有拜唐苹、卡博平和倍欣,降低餐后血糖,非常适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中国患者,可与饮食、运动及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
优点降糖效果肯定,肝肾等全身不良反应少,不增加体重或能减轻体重,单用本药不引起低血糖,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和伴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外唯一具有糖耐量减低治疗适应证的降糖药。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选择
各类降糖药的优缺点
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以下几类:双胍类、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DPP-4(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肠促胰素)。各类降糖药有具有各自特点。
1.双胍类
该类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促进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抑制或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而降低血糖。双胍类可餐前即刻服用,若有胃肠道不适可在餐中或餐后服用。
二甲双胍作为与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开始的一线治用药,是2型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较少引发乳酸性酸中毒,仅降低已升高的血糖,对正常血糖没有影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口服降糖药,特别适用于高血脂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该药主要经肾脏代谢,可于餐时或餐后服用。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胃胀、乏力、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其他少见不良反应为大便异常、低血糖、肌痛、头昏、头晕、胸部不适、寒战、流感症状、潮热、心悸、体重减轻等;可减少维生素B12吸收,但极少引起贫血。
2.胰岛素促泌剂
主要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发挥降糖作用,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
磺脲类主要用于胰岛β细胞尚有一定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非肥胖患者。磺酰脲类降糖药餐前30min服用疗效更好,为减轻胃肠道反应可进餐时服用。短效磺酰脲类降糖药早餐最好于早餐前30min服用,后2次餐前或餐时服用均可。
格列奈类药物可模仿胰岛素的生理分泌,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餐时用药能迅速控制餐后高血糖。胰岛素促泌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格列奈类药物低血糖的风险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格列奈类药物可以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
口服降糖药物与胰岛素到底哪个好?
口服降糖药物与胰岛素到底哪个好?
在糖友圈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糖友:血糖高不知选择降糖药好还是胰岛素好?
很多糖友有这样的观点:降糖药物伤肝肾,胰岛素怕有依赖,认为只有病情很严重时才会考虑来用胰岛素。
真的是这样吗?
近年来大量循症医学研究证实,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早期联用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和推崇。
我们一起来看看海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郭启煜,总结口服降糖药物与胰岛素联合使用的五大好处。
1、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2、避免因过量使用胰岛素治疗带来的高胰岛素血症。
3、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胰岛素的增加体重的作用。
4、可以得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提高达标率。
5、对于某些病友,联合治疗可能会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对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注射配伍治疗糖尿病120例疗效分析的方法与数据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方法
调整其饮食结构,并适当参运动。
治疗组6O例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在饭前半小时给予皮下注射适量胰岛素;然后每天再给予 2~3次的口服药治疗。
对照组患者每天仅给予 2~ 3 次的口服药治疗。 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血糖变化。
讨论
糖尿病发病的主要机制是体内的胰岛素功能减弱或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二者共同存在,导致体内血糖增高,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组织器官的代谢紊乱,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
常见症状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合称为“三多一少”。高血糖是主要的临床表现,一般以空腹血糖高于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 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国内口服降糖药市场分析
国内口服降糖药市场分析
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其中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及患者的低龄化尤显突出。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996年开始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开始进行第3次全国糖尿病患病率普查,共普查4万多人(年龄在20岁以上),统计得出中国糖尿病标准化患病率为3.21%,糖耐量低减的患病率为4.76%。其中糖尿病患病率比1978年的第一次普查的1.21%和1994年第2次普查的2.28%有了显著增高。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60岁以上年龄段的发病率达到11.34%。糖尿病患病率由上世纪80年代的1.21%增加到90年代中期的3.62%,10年间增长了近3倍,目前估计全国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人数超过2000万,糖耐量低减患者人数超过3000万。其中城市人口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大城市人口的患病率高于小城市,在统计的11个省市中,北京的患病率最高,标化患病率达到4.56%。超重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者。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更为可怕的是至少有1/4到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在已诊断的患者中只有1/3得到理想控制。因此糖尿病的临床用药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患者用药的数量及金额统计结果表明,近三年来糖尿病的用药量虽然有一定的起伏,甚至在2001年第1季度和2002年第1季度出现过低点(分析可能与医院进药季节性有关),但从整体的趋势线上可明显看出医院用药量是在逐步增长且势头较强。
同期糖尿病患者医院临床用药的金额也在增加,从2000年至2003年短短的四年中,医院的用药金额迅猛增长,以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产品的上升的势头不减,在未来2年内能
口服降糖药注意事项
口服降糖药注意事项
口服降糖药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一种药物,常见的口服降糖药有二甲双胍、格列喹酮等。口服降糖药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但使用口服降糖药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使用口服降糖药前应咨询医生。糖尿病的治疗需要个体化,不同患者使用的口服降糖药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开始使用口服降糖药之前,患者应咨询医生,了解适合自己的口服降糖药种类和使用方法。
其次,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的使用剂量和频率应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患者不应自行增加或减少剂量。同时,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时间也应遵守医生的指导,不可随意更改。
另外,患者在使用口服降糖药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口服降糖药可以帮助控制血糖,但合理饮食同样重要。患者应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减少高糖、高脂的食物摄入,增加蔬菜和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此外,患者在使用口服降糖药期间需要定期检查血糖。通过监测血糖水平,可以了解口服降糖药的疗效,以及对血糖的控制情况。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时间和频率进行血糖监测。
最后,患者在使用口服降糖药期间应密切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口服降糖药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低血糖等。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口服降糖药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但在使用口服降糖药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应咨询医生了解适合自己的药物种类和使用方法。其次,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口服降糖药。同时,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定期检查血糖,并密切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只有正确使用口服降糖药,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保持身体的健康。
口服降糖药简介
口服降糖药
促胰岛素分泌剂
磺脲类
非磺脲类
双胍类 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增敏剂
促泌剂使用条件
适用于大部分Ⅱ型糖尿病,体重正常或偏低 者,尤其是空腹血糖较高者,尚保持一定 的β细胞功能。 禁用于Ⅰ型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严重 肝、肾功能不全,影响药物动力学者。
促泌剂作用机制—诱导胰岛素分泌
25
起效时间为 0-30min 达峰时间为1h
瑞 格 列 奈 浓 度
(mg/l)
20 15
半衰期约为1h
快速吸收、迅速起效、快速代谢
10
5 0
0
100
200
300
400
服药后时间(分钟)
促泌剂不良反应
低血糖是严重不良反应 体重增加常见 胃肠道反应:腹痛、恶心、呕吐 血液系统:多为磺脲类药物。表现为贫血 、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
-
多糖
-
寡糖或双糖
-
阿卡波糖
双 糖 酶
- -
单糖
伏 格 列 波 糖
阿卡波糖作用特点
不影响葡萄糖总体吸收,不影响能量供给 和营养物质吸收 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其他药物使用 不增加体重 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禁忌症少
——无低血糖发生
——胃肠道症状随治疗的持续而消失
阿卡波糖注意事项
降糖药的分类和作用
降糖药的分类和作用
目前在临床常用的降糖药物,包括口服的降糖药和注射用降糖药。
口服药有: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
注射类的药物有:GLP-1受体激动剂和胰岛素。
1.磺脲类:降糖作用强,能够增加体重,但可能导致低血糖。
常用的有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瑞易宁)、格列美脲(亚莫利)及格列喹酮(糖适平)等,其中糖适平可以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
2.双胍类:包括二甲双胍(格华止),降糖作用较强,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肥,减少心血管事件,不易导致低血糖,是糖尿病初发者的首选。但是禁用于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或缺氧者等。
3.噻唑烷二酮类:降糖作用适中,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体重,不易导致低血糖。常用的有吡格列酮(艾可拓)和罗格列酮(爱能)。
4.α-糖苷酶抑制剂:降糖作用比较温和,能够降低餐后血糖,不易引起低血糖,对于淀粉饮食为主的东方人尤其适用。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拜糖苹和倍欣,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
5.格列奈类:降糖作用适中,能够快速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此类药可用于肾功能不全者。
6.DDP-4抑制剂:降糖作用适中,能够同时降低餐前和餐后血糖,减少心血管事件,且不易发生低血糖。常见的西格列汀(捷诺维)、沙格列汀(安立泽)、阿格列汀(尼欣那)、利格列汀(欧唐宁)等。
7.SGLT-2抑制剂:主要产品为达格列净(安达唐)。降糖作用适中,能够同时减肥,降脂,降压,不易产生低血糖。副作用主要为尿路感染。
各种降糖药的作用原理
各种降糖药的作用原理
各种降糖药常用的作用原理如下:
1. 口服降糖药:主要是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或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如磺脲类、胰岛素分泌剂等,通过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血糖的利用。
- 胰岛素增敏剂:如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等,通过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和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
2. 胰岛素注射剂:胰岛素注射剂常用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减少或无法分泌的情况下,供体外补充胰岛素,调节血糖水平。根据作用时间的不同,胰岛素注射剂可以分为快速作用型、短效型、中效型和长效型。
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阻断糖类从肠道吸收的过程,减缓葡萄糖的上升速率,从而降低后续血糖的升高。
4. 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药物:通过模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生物效应,延长血糖的吸收时间,抑制胃排空,增加胰岛β细胞对血糖的响应,促进胰岛素释放。
5. 过氧化物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糖尿病患者体内反应氧化物生成,阻断氧化应
激反应,减轻细胞氧化损伤,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降糖药物的选择和应用需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口服降糖药的注意事项
口服降糖药的注意事项
口服降糖药是控制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之一,但使用口服降糖药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第一,遵循医生的建议。任何药物使用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口服降糖药也不例外。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类型、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合理选择药物,并给出正确的剂量和用药时间。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要求使用药物,不可擅自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时间。
第二,制定规律的饮食和运动计划。饮食和运动是糖尿病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口服降糖药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并且坚持执行。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可以提高药物的效果,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第三,注意药物副作用。口服降糖药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低血糖反应、消化系统不适、皮疹等。患者在使用口服降糖药时,应及时观察和记录自己的身体反应,并向医生汇报。如果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呼吸困难、心悸等,应立即就医。
第四,不要擅自停药或更换药物。口服降糖药的剂量和用药时间是经过医生精确计算的,不能随意更改。如果患者觉得药物效果不显著或不适应某种药物,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而不是擅自停药或更换药物。因为不合理的停药或更换药物可能导致血糖控制不良,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第五,定期检查血糖和药物效果。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效果是需要监测的,患者应定期配合医生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以评估药物的疗效。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能会适当调整药物的剂量或用药时间,以达到更好的控糖效果。
总之,使用口服降糖药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患者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制定规律的饮食和运动计划,注意药物副作用,不擅自停药或更换药物,并定期监测血糖和药物效果。只有这样,口服降糖药才能更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降糖药的服用方法
降糖药的服用方法
降糖药的服用方法与个人情况和药物种类有关。在使用降糖药之前,首先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评估,以确保根据个人情况使用适当的药物。下面我将根据一般情况介绍降糖药的服用方法。
1.口服药物:
口服药物是最常用的降糖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片和胰岛素增敏剂。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有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1)服用时间:大多数口服降糖药需要在饭前或餐中服用,便于药物在进食时发挥作用。具体服用时间可以根据药物的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确定。
(2)药量控制:根据医生的指导,在开始使用口服降糖药时,通常会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药期间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不要随意调整剂量。
(3)饮食控制:在服用口服降糖药期间,需注意合理饮食控制。建议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饮食,定时定量进餐,并注意主食、蔬菜、水果等食物的选择。
(4)药物禁忌和注意事项:某些口服降糖药物有一定的禁忌症,如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此外,还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如胃肠道不适、低血糖、药物相互作用等。如果在用药期间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2.胰岛素注射:
胰岛素注射是糖尿病治疗中常见的方法,适用于胰岛素分泌功能严重受损或胰岛素抵抗严重的患者。胰岛素注射需要经过医生的指导和培训。
(1)注射方式:胰岛素可以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皮下注射一般通过注射器或胰岛素笔进行,注射部位通常选择腹部的脂肪组织或者大腿外侧。静脉注射需要在医院或专业医疗机构进行。
(2)药量控制:通过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胰岛素种类和剂量。胰岛素按照特定的时间和剂量进行注射,一般需要多次注射以模拟人体自然的胰岛素释放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亚类 胰岛素增敏剂 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X 格列酮)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机制:又称为噻唑烷二酮类药(TZD),其作用机制与特异性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 激活的 r 型受体(PPAR -r)有关。增加骨骼肌、肝脏、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 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胰岛素和 C 肽水平。 (二)典型不良反应 1. 常见体重增加和水肿。 2. 常见贫血、血红蛋白降低、血容量增加、血细胞比容降低。在开始治疗后 4~12 周更为明显。 3. 骨关节系统中常见背痛、肌痛、肌磷酸激酶增高;并可增加女性骨折的风险。 4. 心力衰竭风险增加。 (三)禁忌症 1.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2. 心功能Ⅲ级和Ⅳ级的心力衰竭者,或有心力衰竭史者;严重肾功能障碍、感染者。 3. 儿童和未满 18 岁的青少年。 4. 2 型糖尿病有活动性肝脏疾患的临床表现或 AST 及 ALT 升高大于正常上限 2.5 倍时。 二、用药监护 (1)仅在有胰岛素存在的情况下才发挥作用,不适用于 1 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酸中毒患者。 (2)可促进排卵,绝经前停止排卵者,应用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治疗,可致重新排卵。 (3)罗格列酮起效缓慢,需要治疗 8~12 周后评价疗效和剂量调整。 (4)与胰岛素联合应用可出现低、中度低血糖反应。
二、用药监护 (一)注意避免引起低血糖 1. 降糖作用呈血糖依赖性,较少引起低血糖。 2. 建议餐前 10~15min 给药,可显著降低血浆峰浓度,减少低血糖风险。 3. 与二甲双胍或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合用则有协同作用,但易出现低血糖。 4. 乙醇可加重或延迟低血糖症状,服用期间不宜嗜酒。 (二)对磺酰脲类敏感性差或效果不佳者不推荐使用 第三亚类 双胍类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机制:
二、用药监护 二甲双胍是 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既可以降低空腹血糖,也可改善人体对胰岛 素的敏感性,减轻患者体重。但是多数患者开始使用时容易出现对二甲双胍的不耐受性, 表 现为腹泻和腹痛等。 因此: 1. 从小剂量开始,一次 0.5g,一日 2 次,逐渐增到一日 3g。 2. 通常需 2~3 周才达降糖疗效。 3. 服药期间不要饮酒,乙醇可增加降糖作用。 4. 接受外科手术和造影剂增强的影像学检査前需暂停口服。 5. 肝功能不良、既往有乳酸酸中毒史者慎用。 6. 老年患者由于肾功能可能有减退,易出现乳酸性酸中毒,用量应酌减。 65 岁以上患者用药时应谨慎; 80 岁以上者只有在其肌酐清除率正常时,方可用药。 7. 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① 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空腹血糖、尿糖、尿酮体及肝、肾功能。
二、用药监护 (一)关注磺酰脲类促胰岛分泌药的继发失效问题 继发失效:应用磺酰脲类降糖药治疗 5 年,30%-40%患者发生。 继发失效的原因: 1. 胰岛β细胞对磺酰脲类药的敏感性随疗程的延长而降低。 2. 磺酰脲类药使胰岛β细胞长期超负荷地分泌胰岛素,最终导致β细胞功能进一步衰 竭。 3. 胰岛素抵抗可随病程进一步加重,导致磺酰脲类药失效。 (二)注意磺酰脲类药的心血管安全性 结论: 格列本脲对缺血的心肌可能有害。 格列齐特和格列喹酮对心肌可能无影响或影响很小。
分类:
口服降糖药
第一亚类 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机制: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 磺酰脲类药还可致体重增加。 代表药物:格列 XX 。 (二)典型不良反应 1. 常见引起低血糖反应,减量后即消失。 2. 常见口腔金属味、食欲减退或食欲增强,与食物同服可减少这些反应。 3. 血液系统常见粒细胞计数减少(表现为咽痛、发热、感染)、血小板减少症(表现为出血、紫癜)等。 4. 偶见肝脏转氨酶 AST 及 ALT、碱性磷酸酶暂时性升高。 5. 罕见黄疸、肝炎、甲状腺功能减退、低钠血症、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以及暂时性视力障碍(可能因 开始治疗时血糖水平变化所致)。 (三)禁忌证 1. 1 型糖尿病。 2. 2 型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如糖尿病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严重的肾或肝 功能不全者、晚期尿毒症者;严重烧伤、感染、外伤和大手术、肝肾功能不全者、白细胞减 少者。 3. 格列齐特禁用于应用咪康唑治疗者(增加降糖作用并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 昏迷)。 4. 妊娠及哺乳期。
2 型糖尿病治疗方案(4 线治疗方案) 一线治疗:首选药是二甲双胍,不适合二甲双胍治疗者可选择促胰岛素分泌剂或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二线治疗: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而血糖仍未达标,则可加用胰岛素促分泌剂或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不适合使用胰岛素促分泌剂或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者可选用胰岛素增敏剂或二肽基肽酶-4(DPP-4)抑 制剂。
(三)禁忌症 1. 有明显的消化和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严重的疝气、肠梗阻和肠溃疡 者。 2. 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 25 ml/min)者;严重酮症、糖尿病昏迷或昏迷前患 者;严重感染、手术前后或严重创伤者。 3.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4. 18 岁以下患者、对本品过敏者。 二、用药监护 (一)减少 ɑ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胀气和腹泻 预防方法——缓慢增加剂量和控制饮食 (二)救治低血糖反应不宜应用蔗糖,需使用葡萄糖
代表药物:二甲双胍 1. 二甲双胍是 2 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 2. 尤其适用于肥胖患者,可减少肥胖 2 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 (二)典型不良反应 1. 常见:腹泻、腹痛、口苦、金属味、腹部不适。 2. 由于增强糖无氧酵解,抑制肝糖原生成,可出现酮尿或乳酸性血症(表现有呕吐、 腹痛、过度换气、精神障碍),二甲双胍作用弱,因此罕见。 3. 少见味觉异常、大便异常、低血糖反应(单独使用很少导致,与其他药物合用增加 低血糖风险)。少见胸部不适、类流感样症状、心悸、体重减轻等。 (三)禁忌症 1. 2 型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肝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超过 1.5mg/dl)、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或外伤、重大手术以及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情况者。 2. 糖尿病合并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 3. 严重心、肺疾病患者。 4. 营养不良、脱水等全身情况较差者。 5. 孕妇及哺乳妇女。 6. 维生素 B12、叶酸和铁缺乏者。 7. 酗酒者。 ② 对有维生素 B12摄入或吸收不足倾向的患者,应每年监测血常规,每 2~3 年监测一 次血清维生素 B12水平。
药物:X 格列汀(西格列汀、阿格列汀等) 特点: 1. 中效、稳定地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尤其对临床应用双胍+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治 疗后的空腹、餐后血糖下降不明显者,可有效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2. 能与其他降糖药任意搭配。 3. 刺激胰岛素分泌具有血糖依赖性,发生低血糖反应较少,对体重、血压几无影响。 (二)典型不良反应 1. 常见咽炎、鼻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 2. 常见腹泻、肌痛、关节痛、高血压。 3. 偶见轻度肝脏转氨酶 AST 及 ALT 升高、急性胰腺炎。 二、用药监护 (一)监测低血糖反应(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 单独使用 DPP -4 抑制剂并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二)监测与药品相关的胰腺炎 (三)监测有关潜在毒性:如秃顶、血小板减少症、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脾肿大及多组织病变等
第六亚类 胰高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机制: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 的食欲抑制来减少进食量。 药物:均需皮下注射。 优势:1. 增加胰岛素分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餐后血糖。
2. 可抑制 2 型糖尿病者不适当的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3. 增加胰岛素分泌主基因的表达,增加胰岛素的生物合成,每日注射 1 次即可。 4. 控制患者收缩压,改善心血管功能和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5. 显著降低体重,单独使用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不明显。 不推荐作为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二)典型不良反应 1. 低血糖反应,特别是与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联合应用可出现中度低血糖。 2. 胃肠道不适、呕吐、消化不良、腹泻、胰腺炎、体重减轻和过敏性反应。 (三)禁忌症 1. 1 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2. 胰腺炎患者;有个人及家族甲状腺髓样癌病史者;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综合征 2 型的患者。 二、用药监护 (1)已发现使用胰高糖素样多肽-1 受体激动剂与发生胰腺炎风险相关。 (2)已报告血降钙素升高、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肿瘤在内的甲状腺不良事件。 (3)用药时间 艾塞那肽,一日 2 次,于早餐和晚餐前 60min 内给药,餐后不可给药。(最大作用出现在用药后 3h) 利拉鲁肽,一日 1 次,可在日间任意时间注射,但应维持每日用药时间恒定。
第四亚类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机制:竞争性抑制双糖类水解酶 α 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减慢淀粉等多糖分解为双糖(如蔗糖)和单糖 (如葡萄糖),延缓单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 高的患者。
代表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 1. 在缓解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方面优于磺酰脲类药,不增加体重,且有使体重下降 的趋势。 2. 对糖苷酶有高度亲和性,延缓肠内的双糖、低聚糖和多糖的释放、使餐后的血糖水 平上升被延迟或减弱,拉平昼夜的血糖曲线,适用于老年人。 3. 适合中国及亚洲人群的饮食谱(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对于主食摄入量很少患者,应用阿卡波糖疗效 不佳。 (二)典型不良反应 1. 十分常见胃胀、腹胀、排气增加、腹痛、胃肠痉挛性疼痛、肠鸣响。 2. 偶见腹泻、便秘、肠梗阻、肠鸣音亢进。 3. 少见肝脏转氨酶 AST 及 ALT 升高。
三、主要药品
药品
注意事项
格列本脲
格列吡嗪 格列齐特
第二代磺酰脲类,作用较甲苯磺丁脲强 200-250 倍。口服后 30min 起效,作用持续约 16~24h,一旦出现低血糖,纠正困难。 由肾排出,无明显蓄积,故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
大部分在肝脏代谢,主要由肾脏排出。
格列喹酮
主要经胆汁从粪便排出,仅 5%经肾排泄,适用于有肾功能轻度不 全者 。半衰期短,较少引起低血糖。
(三)注意辨证用药
病情 空腹血糖较高
选药 选用长效的格列齐特、格列美脲
餐后血糖升高
选用短效的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既往发生心肌梗死或存在心血管疾病高 格列美脲、格列吡嗪 危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者
急性期可使用胰岛素,急性期后再选择 磺酰脲类药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
选用格列喹酮
严重肾功能不全
用胰岛素治疗
应激状态如发热、昏迷、感染和外科手 必须换胰岛素治疗 术
Fra Baidu bibliotek格列美脲
与受体结合及解离的速度快,较少引起严重低血糖。空腹或进食时 对吸收无明显影响。
第二亚类 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机制:以“快开-速闭”的作用机制,通过与受体结合以关闭 β 细胞膜中 ATP-依赖性 钾通道,使 β 细胞去极化,打开钙通道,使钙的流入增加,快速促进胰岛素早期分泌,降 低餐后血糖。 代表药物:X 格列奈 特点: 1. 与磺酰脲受体的结合与解离的速度均较迅速,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快而短。 2. 快进快出,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有效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既可降 低空腹血糖,又可降低餐后血糖,无需餐前 0.5h 服用,因而又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 3. 瑞格列奈无肾脏功能不全者使用的禁忌,同时在体内无蓄积,适用于老年和糖尿病 肾病者。 (二)典型不良反应 1. 常见低血糖反应、体重增加、呼吸道感染、类流感样症状、咳嗽,一般较为轻微。 2. 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大约为 4%,如心肌缺血;少见肝脏转氨酶 AST 及 ALT 升高。 3. 偶见皮疹、荨麻疹、瘙痒、发红、皮肤过敏反应。罕见心肌梗死、猝死。 (三)禁忌症 1. 1 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12 岁以下儿童禁用。 3. 已知对本品任一成分过敏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