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分众思维在新闻栏目编排中的运用
新闻稿撰写中的逻辑思维与信息层次梳理技巧
新闻稿撰写中的逻辑思维与信息层次梳理技巧在撰写新闻稿时,逻辑思维和信息层次的梳理非常重要。
一篇好的新闻稿需要有合理的结构和清晰的信息传递,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并让他们易于理解。
本文将分享一些撰写新闻稿时的逻辑思维和信息层次梳理技巧。
一、新闻价值的确定在撰写新闻稿之前,首先要确定新闻的价值。
一个好的新闻稿应该具有时效性、新颖性和公共性。
时效性意味着新闻与当前事件相关,新颖性表示新闻有独特的内容或角度,而公共性表示新闻对公众有影响力。
确定了新闻的价值后,才能更好地展开后续的思考和撰写。
二、核心信息的提炼在新闻稿中,核心信息应该放在最前面。
通过提炼核心信息,读者可以迅速了解到新闻的主要内容。
核心信息应回答谁、什么、在哪里、为什么、怎么样等基本问题。
写作时,要抓住重点,避免冗长的叙述,使读者能够迅速获得信息。
三、信息层次梳理在撰写新闻稿时,信息的层次梳理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层次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信息,并连接上下文。
常用的信息层次有以下几个方面:1. 标题和导语: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导语则是对新闻的简短描述,通常在文章开头。
2. 新闻要点:在正文开始,首先提出新闻的要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给读者一个整体的概念。
3. 背景信息:紧接着介绍与新闻相关的背景信息,比如事件的前因后果、相关统计数据或历史背景等。
4. 详细内容:接下来详细介绍新闻的具体内容和发生经过,可以采用时间、空间或逻辑等方式进行组织。
5. 相关观点和评论:为了增加新闻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可以引入相关人物或专家的观点和评论,使新闻更加全面。
6. 结尾总结:在新闻稿的结尾,可以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引发读者的思考或行动。
四、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在新闻稿的撰写过程中,语言表达的清晰与简洁非常重要。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句,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
同时,在使用专业术语时,要确保读者能理解,避免晦涩难懂。
新闻采访如何运用三种思维
新闻采访如何运用三种思维摘要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如何做到采写的报道既有新意,又有深度的报道呢?这就需要记者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众不同,把新闻事件发生的本质及其内涵挖掘出来,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和思维方式去采集新闻,挖掘新闻。
笔者认为,要采写到一条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就要充分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统摄思维。
关键词新闻;思维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6-0027-02在日常采访中,记者往往要对分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做到综合分析,对采访对象所提供的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总结归纳出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在这里,就有一个用什么样的思维去对材料分析的问题,如果记者的思维随着采访对象的思路转,那么采访出来的新闻事实就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很容易造成新闻失实。
1 科学运用逆向思维,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独特性相对于逻辑思维而言,逆向思维是由归纳推理到演绎推理。
新闻报道要做到新、奇、特,就要在采访时另辟蹊径,单凭常规的思维方式很难做到,而逆向思维的方法则是一条出奇制胜之道。
比如去年记者采访一家啤酒生产企业时,其厂长夸夸其谈,他们厂即将与某实力港资公司签订意向合作合同,接受一笔重金投资;还说他们的啤酒到香港每瓶可卖到15~20元,利润在10~12元,要求通过记者发布此消息。
但是记者经过认真思考后,认为这条信息几无可信度。
因为当时外商虽然对国内招商引资政策十分认同,但我县处于半山区,没有太多吸引外商投资的有利条件,考虑到交通、地理和资源等实际问题后,外商的投资很可能是一种欺诈行为。
最后并没有编播这条新闻。
后来,这个所谓的港商在广东被警方逮捕,原来他是个广东籍的诈骗分子。
这样,我台就避免了一次重大失实的新闻报道。
类似的事件在日常采访中会经常遇到,这就要求记者掌握全局,凡事若能对所了解的新闻事实从反方向或新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就能发现别人所没有注意到的新闻视角,提高报道的深度,以更深的立意反映出深刻的主题。
刍议记者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多角度思维
刍议记者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多角度思维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无论是采访对象的观点,还是自己的看法,都应该尽量避免情绪化和主观性。
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可以让读者得到真实的信息,而不会被主观色彩所左右。
客观公正的态度也是对新闻报道负责的表现,记者应该尽量避免将自己的个人情感和价值观带入报道中。
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应该多角度思考问题。
一个事件往往有多个参与方和利益相关者,他们的观点和立场也会有所不同。
记者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解不同方面的看法和利益关系,这样才能写出客观公正的报道。
比如在报道一起事故时,记者可以从受害者的角度、责任方的角度、执法部门的角度等多个角度去思考,从而写出更加全面的报道。
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应该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取证。
新闻报道需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而不是凭空臆测和主观想象。
记者需要对新闻事件进行充分的调查和采访,收集足够的证据和信息,以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只有有了充分的证据和信息,记者才能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客观公正的报道。
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应该尊重和倾听不同的声音。
新闻报道往往会牵涉到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记者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正确”观点。
记者应该给予每个参与者充分的发言权和表达机会,理解他们的立场和诉求,而不是简单地站在一方立场上进行报道。
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需要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充分调查和取证,尊重和倾听不同的声音。
这样才能写出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让读者得到全面的信息,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
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策略与技巧
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策略与技巧【摘要】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是新闻传播领域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涉及到新闻价值观念、节目布局、时间分配、媒体资源整合以及题材内容的多样性。
通过合理的编排策略与技巧,可以提升节目的质量和观众吸引力,不断挖掘新的创新点。
本文从引言部分介绍了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性和编排复杂性,正文部分详细探讨了新闻价值观念的指导作用、节目布局的合理性、时间分配的灵活运用、媒体资源的整合利用以及题材内容的多样性,并在结论部分强调了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水平的重要性,以及持续挖掘新闻编排策略与技巧的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关键要素,提高自身的编排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和提升节目的影响力。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策略、技巧、新闻价值观念、节目布局、时间分配、媒体资源、题材内容、观众吸引力、提升水平、多样性、提高、挖掘、策略、结论。
1. 引言1.1 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性电视新闻节目作为传播新闻信息和引导公众舆论的重要渠道,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通过电视新闻节目,人们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变化、政治经济动态以及国际国内重大事件。
电视新闻节目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引导观众的思考和态度,帮助公众更加客观理性地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电视新闻节目也是媒体机构的重要品牌和形象,对于提升媒体权威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通过报道社会问题和关注民生话题,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唤起社会公众对问题的关注和重视,推动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进步。
电视新闻节目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通过节目的编排和内容传递,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拓展公众的审美视野。
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其编排策略与技巧的研究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2 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复杂性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复杂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编排一个成功的电视新闻节目需要考虑到观众的喜好和需求,这涉及到市场调研和观众群体分析。
分众传播时代的新闻编辑理念浅析——以新闻时政类杂志《凤凰周刊》为例
分众传播时代的新闻编辑理念浅析
以新 闻时政类杂志《 凤凰周刊》 为例
口林
分 众 传 播 与 精 英 定位
雯
一
、
动 ,富 有选 择余 地 ; 第三 ,传 播 者 必须 更加 关 心 和 了解 接
受 者 的 各 种 需要 ;最 后 ,利 用 ‘ 电子 报 纸 ’ 、 ‘ 电视 报 纸 ’
分 众 的 概 念 最 早 由 美 国 著 名 未 来 学 家 阿尔 文 ・ 托 夫 勒
在 1 9 7 0年 《 未 来 的 冲 击 》 一 书 中提 出 ,他 认 为 ,社 会 结
构 的 非群 体 化 、价 值 取 向 的 非 群 体 化 以 及 思 想 意 识 的 非 群
运筹帷幄存乎一心——创新思维如何让新闻报道高人一筹
编者按:今年以来,半岛都市报加强采编队伍作风建设,加强业务研究,要求每位采编人员总结工作经验,提交业务论文,在报社内部营造起浓厚的业务研讨氛围。
本刊分两期选登部分优秀论文。
运筹帷幄存乎一“心”——创新思维如何让新闻报道“高人一筹”●娄花高书华当世界性的新闻竞争已发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激烈竞争的时候,新闻报道要在同质报道中“高人一筹”,新鲜的选题、独特的切入视角、精妙的构思、新颖的表现手法、个性化的语言、现代的制作方法,都是胜出的筹码。
而筹码的获得需要新闻工作者“运筹帷幄,存乎—心”,从定向思维、从骚化众思维中解脱出来,甩掉桎梏与羁绊,放飞个性思维,作品才会让人耳目一新,带给人强烈的冲击力。
思维是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的思维。
这句话精辟地说明了文章是思维形态的外在表现。
事实上。
新闻报道也是如此。
新闻实践永远没有止境,新闻创新也就永远没有止境。
正如歌德所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
创新思维对于新闻报道来说就是以一种新的思想指导实践,从而使新闻报道能产生轰动性的影响。
那么如何让创新的思维在自己的脑海里像血液一样顺畅地流动呢?这就需要不同思维方式的交错进行。
对立面创新思维这是指新闻从业人员从与一般大众舆论相反的方向进行探索,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两个方面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推动着事物的不断发展。
即使是比较“完美”的事物,放到不同的环境里,也会产生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场景。
所以,我们对不同的事物,或者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的评论不能一刀切。
对立面创新思维之所以奏效是因为现实本身就充满了悖论。
正如老子所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色相和,前后相随。
”如笔者采写的曾被评为好新闻的《律师也有“出工不出力”的》报道,就是对立面思维的结晶。
钢嘴铁牙、能言善辩,专题:半岛新闻业务研究在法庭上纵横捭阖、雄辩无底,这是很多人心中的律师形象,可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在一些案例中,出现了个别不称职的律师,为了赚取代理费,出工不出力,官司一输再输,如此。
新闻稿写作中的逻辑思维与信息层次梳理技巧
新闻稿写作中的逻辑思维与信息层次梳理技巧在新闻稿写作中,逻辑思维和信息层次梳理是非常重要的技巧。
一篇好的新闻稿需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和有序的信息层次,以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和吸收内容。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新闻稿写作中应用的逻辑思维和信息层次梳理的技巧。
一、逻辑思维技巧1. 确定主题和目标在写作新闻稿之前,首先要明确主题和目标。
主题是新闻报道的中心内容,而目标是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或观点。
明确主题和目标有助于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避免内容杂乱无章。
2. 运用倒金字塔原则在新闻稿写作中,通常采用倒金字塔原则,即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文章开头,然后逐渐降低重要性。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读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最重要的信息,以便满足快速浏览的读者需求。
3. 逻辑清晰、前因后果新闻稿不同于故事性的文章,需要表达的是事实和信息。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写作过程中要保持逻辑的清晰,并将事件或观点的前因后果有机地联系起来。
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加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4. 抓住关键信息在新闻稿中,关键信息是吸引读者注意的关键。
通过逻辑思维,我们需要抓住这些关键信息,并在适当的位置进行呈现。
这样能够提高新闻稿的阅读价值,吸引读者的关注。
二、信息层次梳理技巧1. 先总后分在组织新闻稿的信息时,可以采取先总后分的方法。
即先进行总体的介绍,然后再逐个进行详细的陈述。
这样能够让读者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进一步深入了解各个细节。
2. 分类归类将新闻稿的内容按照一定的分类进行归类,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信息。
例如,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地域、人物等进行分类归类,从而使文章更加有条理。
3. 使用标题和副标题使用标题和副标题能够很好地梳理信息层次。
标题应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概括文章的主题;副标题则可以进一步展开主题,细化信息层次,让读者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
4. 制作提纲在写作之前,可以先制作一个提纲,将要表达的信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排列。
刍议记者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多角度思维
刍议记者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多角度思维新闻采写是记者的日常工作之一,而多角度思维是新闻采写中必备的能力。
多角度思维是指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事情,寻找到不同的解决办法,并且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新闻事件及背后的故事。
在新闻采写中,多角度思维可以让记者更好地抓住新闻事件的本质,更全面地呈现事件的多个方面。
以下几点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需要多角度思考的重点:1. 采访对象的多个角度一般情况下,一篇新闻报道需要涉及众多的采访对象。
在采访时,记者可以从多个角度来采访同一个对象,得到更多的信息。
例如,当记者采访当事人时,可以询问他们的感受、经历、感受、想法等,通过不同的问题,得到更加全面的回答。
此外,记者还可以采访其他涉及到这个事件的人,例如证人、专家、法官等,以获取不同的视角。
2. 事件的多个方面新闻事件一般都有多个方面,记者需要对这些方面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例如,一起事故新闻,记者需要不仅关注受害者的伤情和死亡人数,还需要关注事故的原因、背景、事件发生的过程、当事人的处理方法等。
3. 不同的消息来源现代社会信息量非常庞大,而信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消息来源获取新闻信息,包括亲身经历、文献资料、专家分析、社交媒体等。
同时,还要注意辨别消息来源背景、取证方式、立场、利益等,以便更好地评估消息的可靠性。
4. 直观生动的呈现方式一个新闻事实需要直观而生动的修改,才能够真正地让读者深刻地了解事件的背景和现场发生的情况。
记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事件进行描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同时,还要注意用语准确、简练、易于理解,避免繁琐的语言和夸张的内容。
总之,多角度思维是新闻采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可以帮助记者更迅速和准确地报道事件,并能够更好地呈现事件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达到更好地传达新闻的目的。
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策略与技巧
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策略与技巧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策略与技巧对于保证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增加节目效果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内容、形式、时间、节奏等角度分析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策略和技巧。
一、内容编排内容编排是电视新闻节目编辑的核心工作之一。
内容编排的关键是选题和编排方式。
选题应当符合观众的兴趣和关注点,而编排方式则应当有序、逻辑。
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应当具备以下特点:1. 把握时间节点。
电视新闻节目应当集中报道当日发生的事件,同时注意到各大事件的时间节点。
对于长期在进行的事件则应当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跟踪报道,反映进展情况。
2. 合理分配新闻事件的权重。
对于新闻事件的权重要根据事件的影响力、关注度和新闻价值来决定。
要抓住每一个新闻事件的重点和难点,深入分析报道,避免浅尝辄止。
3. 动态展示事件的发展情况。
事件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电视新闻节目应当通过不同的报道形式,在不同时间段进行事件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和分析。
4. 科学安排新闻的时间。
在一日的电视新闻节目编排中,应该合理地安排新闻的时间,使其与观众的城市生活时间相同步调,让观众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通过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
二、形式编排形式编排是电视新闻节目编辑的另一个重要工作。
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多媒体的优势,将电视新闻节目打造成以画面、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贯穿的现代化信息阅读体验。
准确判断新闻表现的角度,对于突出新闻的重点和特点也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1. 原则上要优先使用视频和图片来表现新闻内容。
视频和图片可以很好地表现新闻事件的整体情况和局部细节。
视频和图片可以很好地反映活生生的人物动态,特别是对于一些突发新闻事件,视频和图片更能做到实地展示、立体呈现,吸引观众的视听。
2. 文字的呈现应该清晰、简洁、概括。
文字是一个纵向的、材料性质很强的信息形式。
电视新闻节目中所使用的字幕应该是清晰、简洁、概括、具有警示性和指导性,节目内的文字应该是与新闻感相一致的明亮字体。
分众传播时代的新闻编辑理念浅析
分众传播时代的新闻编辑理念浅析作者:林雯来源:《采写编》2015年第02期一、分众传播与精英定位分众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1970年《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出,他认为,社会结构的非群体化、价值取向的非群体化以及思想意识的非群体化造就了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审美取向的群落。
消费者、传媒的受众,都分化为各个不同的群落。
此后,日本的市场研究机构“博报堂生活综合研究所”在《分众的诞生》一书中对分众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以“划一性”为基础的“大众”社会正在分化成为个别化、差异化的小型群体,这是一种“被分割了的大众”的现象,因而被冠以“分众”之名。
“分众传播”即指在传播过程中,按照特定的受众群体设定自己的传播内容,使之适应并满足该类对象某一要求的传播方式。
黄旦教授指出,分众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内容更加专门化;其次,接受者更为自由、主动,富有选择余地;第三,传播者必须更加关心和了解接受者的各种需要;最后,利用‘电子报纸’、‘电视报纸’等新型媒介进行传播的传、收双方,都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
新闻时政类杂志在实践分众传播的过程中有其特殊优势,主要集中在力度、深度和远度三个层面。
由于其在信息传播中有明确的目标人群定位,因此其传播效用也就直接作用于这部分受众群体,做到相同传播效果下“力度大”;同时,相比广播、电视等其他媒介来说,新闻杂志的媒介形态和刊载内容也使其在社会文化和生活中的影响力更加持久,兼具深度和远度。
《凤凰周刊》作为成功的新闻时政杂志的代表,创刊以来短短数年,坚守“客观立场、多元视角和国际语境”,在华语传媒界形成较大影响。
由于在香港出版,在内地特许发行,《凤凰周刊》政治立场较为中立,提供信息全面,报道视角多元,意见表达尺度也更大,主要吸引知识分子和政治精英。
据调查,《凤凰周刊》读者主要集中在24-55岁之间,平均年龄40岁,男性占到79%,60%的读者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要职业为企业管理者、公务员、教育工作者、白领等,平均年收入在6万元人民币以上。
刍议记者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多角度思维
刍议记者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多角度思维新闻报道是传播信息和事件的一种方式,而一个好的新闻报道需要记者具备多角度思维能力。
这种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记者需要有开放的思维方式。
在采写新闻时,记者需要快速理解和接受不同的观点和信息。
开放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记者相对公正地评估出事件的各个方面并立足于全面的阐述。
当记者遇到新的信息或者观点时,应该迅速提出提问并观察对方的反应,这样既可以了解事件的真相,又可以促进自己的思考。
第二,记者需要具备沟通技巧。
对于一个记者来说,沟通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与人交流时,记者需要尽可能地去探索对方的观点和观察事物的角度。
在沟通的过程中,记者需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职业道德,保持中立和公正。
同时,记者需要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沟通渠道和方式,例如面谈、电访、邮件等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事件的事实并发掘出多个角度的视角。
第三,记者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在分析和评价信息时不容易接受而要不断地质疑、分析、鉴别的能力。
记者需要有足够的分析能力来判断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不是。
在接受信息时,记者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判断力,判断何时需要进一步了解,哪些观点是不客观、不真实的。
当然,批判性思维不仅限于信息本身,还包括评估个人观点和同行之间的不同。
第四,记者需要有实验性思维。
一个优秀的记者不仅要有敏锐和洁身自好的思维能力,还需要不断进行实验来探究事件的各个方面。
在采写过程中,记者应该寻找各种渠道来收集资料,并将这些材料相互比较和对比,以寻找事实的真相。
此外,记者还需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试验和验证,以确保自己的报道在展示多个角度的观点时不收到任何干扰。
总之,记者需要具备多角度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报道新闻事件,发现真相并传递给读者。
这项技能需要培养和练习,但它对于记者职业的成功和读者的信任至关重要。
新闻类节目的构思原则与方式
2011.04专题研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加快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欲望日益增强,新闻板块节目作为新闻战线的一块宣传阵地变得越发重要,同时它也是推进广播电视深化改革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新闻的任务是传递新鲜的思想、观点或主张的信息。
而新闻节目则是把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各种信息以生动、灵活的方式展现给大家。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是本文探讨的新闻类节目应如何构思的问题。
构思的基本原则:从对象出发、从大处着眼1.从对象出发。
从对象出发,是我们思想的目标和出发点,就是反映受众所感所思和所关心的问题,多层次、多侧面地反映受众生活,强调有针对性、有对象感。
一般来说,板块节目大时段、大容量、内容丰富、受众广泛,责任编辑必须注意满足多层次的受众需求。
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了新闻板块节目的对象感,相反,板块节目的某一具体栏目、具体内容必须强调有对象感、有针对性。
“君子不言,言必由衷”,责任编辑在构思中如果始终考虑其中的某一具体对象,从受众的需求入手,谈与他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使受众感到既具体又生动,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会增加节目的可信度。
在文艺作品中,作者可以虚构,甚至可以道听途说,并不明确依据生活中的某一具体对象。
新闻板块节目则不同,说什么人、什么事、什么问题,一般都确有所指、限定严格,即使有些东西运用文艺中的一些表现手法,但表现的人和事也应该是具体的。
从对象出发,构思有了依据,并能集中使用有关材料,这样就不会东拉西扯、无从下笔或说些与受众毫不相关的大道理而使受众产生逆反心理。
以广播为例,它的受众群以普通市民和农民居多,在广播新闻的选择上就应该注意多说些群众普遍关心的人和事。
比如,报道评论当地国债、期货的起落或是某企业新技术设备的使用,就远不如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下岗再就业新政策和假冒伪劣商品的查处更能受到受众的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从对象出发,还应该注意寻求与受众的共鸣点。
记者能为受众提供新的事实、新的信息源,从而进一步证实受众固有的观念和所作所为是正确的时候,受众会表示极大的兴趣,产生情绪兴奋和良好记忆,这时的传播效果最佳。
刍议记者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多角度思维
刍议记者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多角度思维新闻采写是媒体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媒体传递事实真相,引导社会公众对事件的观点和态度。
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需要采取多角度思维,综合各种信息和事件因素,不仅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还要注重主观思考和多元视角的表现。
一、以事件为中心,关注人性细节新闻采写应该紧紧围绕事件主题,注重事件的真相和客观性,但同时也应该注重人性细节和情感因素。
这需要记者以人为本,站在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比如在采访一起交通事故时,除了介绍事故的发生原因和所造成的影响,还应该关注伤者家属的心理和生活状态。
这样可以在报道中增加一些感人的细节,使报道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具有感染力。
二、注重多元视角和立场新闻采写需要综合多方信息,尤其要关注多元的视角和立场。
不同人对同一事件的看法可能完全不同,因此,记者要注重听取各方的声音,包括政府的解释、企业的解释,还有受伤者、亲属、目击者等各方的表述,确保报道的平衡性和客观性。
三、关注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新闻事件并不是单独发生的,通常都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因此,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不能只关注事件本身,还要关注事件的背景和历史文化,以此更好地理解事件的产生原因和影响。
在采访中,记者可以询问相关人士对于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看法,以便更好地呈现事件。
四、尊重被采访者,保护隐私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尊重被采访者的隐私和权益。
不能随意拍摄、录音或者发布他人的个人隐私信息。
尊重被访者也可以产生更好的采访结果。
有时候,当你尊重采访对象的权益和感受时,他们可能会更愿意配合你,提供更多的信息。
五、维护自己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作为新闻人员,记者必须保持独立和专业的态度。
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应该摒弃个人情感和偏见,克制自己的情绪。
此外,要避免受到第三方利益的影响,确保报道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只有保持专业的态度,才能产生优秀的新闻作品。
在新闻采写的多角度思维中,要关注人性细节、多元视角和立场、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尊重被采访者、维护自己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等多方面问题。
刍议记者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多角度思维
刍议记者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多角度思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的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需要运用多角度思维,以全面客观的方式报道新闻事件,使读者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
本文将从新闻角度、事件背景、相关人士、社会影响四个方面探讨记者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多角度思维。
在报道新闻事件时,记者需要运用新闻角度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新闻角度是指以某种观点、立场或思维方式来看待事物,在新闻中为读者提供多种视角的报道。
在报道一起交通事故时,可以从受害者的角度出发,关注受害者的权益保障情况;也可以从肇事司机的角度出发,调查其驾驶行为是否合规;还可以从交通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关注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到位。
通过多角度思考和报道,可以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背后,避免片面性和误导。
在报道新闻事件时,记者需要考虑事件的背景,以更深入的视角展现事件的来龙去脉。
事件的背景是指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的相关情况和因素。
记者可以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相关人士等方式收集事件的背景信息,并将其融入报道中。
在报道一起社会事件时,记者可以调查类似事件的发生频率、社会原因、政府应对措施等,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事件的产生和发展。
通过考虑事件的背景,记者可以提供更为深入的报道,使读者能够对事件有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
在报道新闻事件时,记者需要关注事件中涉及的相关人士,以便全面报道事件的各个方面。
相关人士是指与事件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人员,如当事人、证人、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
记者可以通过采访这些相关人士,了解事件的不同增量,了解他们的立场、观点和看法,并将其整合到报道中。
在报道一起政治事件时,记者可以采访政府官员、政治专家等,以获取事件的政治解读;在报道一次自然灾害时,可以采访气象专家、救援人员等,了解事件的自然背景和救援工作。
通过关注相关人士,记者可以提供更多样的视角和声音,使读者对事件有更全面的了解。
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策略与技巧
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策略与技巧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策略与技巧是电视台新闻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新闻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一个好的编排策略能够让观众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新闻的重点信息,同时也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新闻节目更加感兴趣。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策略与技巧。
一、新闻焦点突出一个好的新闻节目编排首先需要新闻焦点突出,也就是说在有限的时间内,要突出新闻的重点信息。
新闻节目的编排要突出新闻事件的时效性和重要性,让观众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新闻事件的重点内容。
在编排新闻节目时,要权衡各种因素,将新闻焦点放在最重要的地方,使观众能够迅速了解到新闻事件的关键信息。
二、节目时长合理在新闻节目的编排中,节目的时长也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因素。
一个好的节目时长既要能够充分展现新闻事件的重点内容,又不能太长以至于让观众产生疲劳感。
通常来说,一个标准的新闻节目时长应该在30分钟至1小时之间,这个时长既能够让观众充分了解新闻事件的重点信息,同时又能够避免观众产生疲劳感。
三、节目框架清晰一个好的新闻节目编排还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节目框架,包括新闻节目的开头、主体和结尾。
在新闻节目的开头,要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兴趣。
在新闻节目的主体部分,要突出新闻事件的重点信息,并且要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层次清晰。
在新闻节目的结尾部分,要对新闻事件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让观众在短时间内明白新闻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四、画面与文字的搭配在新闻节目的编排中,画面与文字的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好的新闻节目应该能够通过画面和文字的搭配,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在新闻节目的制作中,要注意画面的选取和文字的呈现,让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呼应,增强新闻事件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五、新闻事件的多元化呈现一个好的新闻节目编排还需要能够呈现新闻事件的多元化。
新闻事件的多元化呈现可以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加全面和立体的信息,增强观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认知。
浅谈创新思维在时事新闻编辑中的运用
浅谈创新思维在时事新闻编辑中的运用作者:王粤海来源:《新闻世界》2008年第12期跨入21世纪后,中国的新闻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类媒体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新闻日益同质化的时代,如何使自己的版面、频道、网站等牢牢地吸引受众的眼球?具体到报纸的时事版,这个问题可以提得更加具体,那就是:面对同样的新闻来源(电讯),如何以编辑的二次加工,使得自己的版面与众不同,更具魅力?回答这个问题,笔者以为并不难,关键是提高时事报道的编辑水平,在编辑过程中加强创新思维方法的运用。
作为思维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研究成果重要体现的创新思维方法,在当前各个领域和行业正得到广泛的应用。
概括地说,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态,是人在一定知识、经验和智力基础上,为解决某种问题,突破旧的思维模式,产生新设想并获得成功实施的思维系统。
从人类历史上多如繁星、成效卓著的创新事例中,从人们长时期积累的丰富经验中,可以总结出一些富有指导、启发意义的原理原则和具体做法,供人们学习、借鉴和应用。
例如,剑桥大学泰博诺博士创造的水平思考法;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提出的头脑风暴法;我国科学家钱学森把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的系统思维法;李志勤教授在《谈创新思维方法》一文中提出了八种创新思维方法……等等。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推进,“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到来,媒体如何在“信息洪流”中对新闻进行筛选、把关、整合,成为摆在媒体人面前的一道现实命题。
报纸编辑是报纸出行版的最后环节,每一篇报道都离不开编辑的直接组织和传播,编辑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报纸的质量。
本文限于篇幅,不想对此展开全景式的系统阐述,而是根据工作中的一些体会,选择部分具体实例,试就几种常用的创新思维方法在编辑过程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运用系统思维加强整体策划系统思维是指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系统思维能极大地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给我们带来整体观。
系统思维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特点:整体法(始终从整体来考虑,把整体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让任何部分的东西凌驾于整体之上);结构法(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合理性);要素法(要使整个系统正常运转并发挥最好的作用或处于最佳状态,必须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功能法(为了使一个系统呈现出最佳态势,从大局出发来调整或是改变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刍议记者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多角度思维
刍议记者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多角度思维新闻采写是记者工作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而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多角度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记者需要通过多角度思维来理解和分析事件,以便更全面、客观地报道新闻,同时也能让读者对事件有更清晰、全面的了解。
本文将就记者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多角度思维进行探讨。
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需要通过多角度思维来深入了解事件,包括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
只有通过多角度思考,记者才能更全面地把握事件的全貌,从而更好地进行报道。
当一起突发事件发生时,记者需要通过对事件的历史、相关人员、现场情况等多方面的了解,才能够做出具有客观性和全面性的报道,而这些,都需要记者具备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多角度思维可以帮助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更好地与各方面交流和沟通。
新闻的采写通常需要记者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和采访,而这其中包括了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目击者等多个方面的人士。
记者需要通过多角度思维来理解不同人士的观点和立场,从而更好地进行采访和交流。
这样一来,记者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观点,使得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和全面。
多角度思维也可以让记者更好地分析和评估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
在新闻业中,有很多事件都是复杂的,或者是由多个因素影响形成的。
记者需要通过多角度思维来对事件进行分析,理解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从而更好地进行报道。
这样一来,记者可以避免在报道中出现片面或夸大其词的现象,保持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多角度思维也可以帮助记者更好地应对复杂和多元化的新闻报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闻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在不断增加,这就需要记者具备更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多角度思维,记者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刍议记者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多角度思维
刍议记者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多角度思维记者的工作是报道事实、揭露真相,而新闻采写则是记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需要运用多角度思维来审视事件,保证报道的客观真实性。
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从多个角度探讨记者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多角度思维。
一、多角度思维的重要性在新闻报道中,多角度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事件本身往往有多重因素和多重解释,单一的角度很难全面客观地反映事件的真实情况。
记者需要运用多角度思维来审视事件,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保证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多角度思维可以帮助记者更全面地了解事件。
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应该跳出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多方面收集信息,了解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以及事件对不同人群和利益方的可能影响。
只有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才能为读者提供真实客观的报道。
多角度思维可以帮助记者更准确地把握事件的本质。
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个事件有不同的看法,这就需要记者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事件,找出事件背后的真相。
只有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事情,才能找到更准确的报道观点,避免偏见和主观臆测。
多角度思维可以帮助记者更深入地挖掘事件的意义。
任何一个事件都有它的深层次含义和价值,而这些深层次的含义和价值往往需要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才能发现。
只有深入挖掘事件的多方面意义,才能提供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报道。
要进行多角度思维,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需要掌握相应的实践方法。
以下是一些实践方法供记者参考:广泛收集信息。
多角度思维要求记者不仅要从不同的人那里获取信息,还要从多种来源获取信息,包括官方文件、专家学者、当事人等。
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各个方面,为报道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观点。
运用逻辑思维。
在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后,记者要进行逻辑推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事件的背后原因和深层次含义。
可以运用归纳、演绎、对比等逻辑手段,找出事件的内在联系和深层次规律,形成更为全面、客观的分析。
进行反思和审视。
在进行多角度思维的过程中,记者要经常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和审视,看看是否存在偏见、主观看法和逻辑推断的错误。
刍议记者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多角度思维
刍议记者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多角度思维新闻采写是记者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多角度思维对于准确、全面地报道事实至关重要。
多角度思维可以帮助记者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挖掘出不同观点和利益冲突的本质。
本文将讨论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如何运用多角度思维。
记者在采写过程中要注重事实的客观性。
多角度思维鼓励记者摒弃主观偏见,接触到多方观点并全面评估它们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记者应该仔细选择采访对象,包括各个相关方的代表人物、专家学者、民众等,并听取他们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采访不同的人物,记者可以获得一个更全面、客观的事实情况。
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还应注重社会公正。
多角度思维帮助记者意识到不同群体之间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和社会不平等问题。
记者应该用公正的眼光看待问题,并试图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次根源。
记者可以在采访中问问题,逐步揭示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公正。
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还要关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差异。
多角度思维要求记者了解并尊重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文化差异、价值观念差异以及历史背景。
记者要尝试去理解不同群体的观点和行为,以便准确地报道事件。
在报道某个事件时,记者应该关注事件对当地人的影响和意义,而不仅仅局限于国家或者全球层面。
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应该尽量多收集证据和信息。
多角度思维要求记者通过搜集各种渠道的信息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文章。
除了采访当事人和专家,记者还可以查阅文献、报告、调查数据等,以获取更多的证据和信息。
在新闻报道中,事实是核心,只有将不同的角度和证据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全面准确的报道。
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多角度思维。
通过摒弃主观偏见,注重客观事实的报道,关注社会公正,尊重差异,收集充分的证据和信息,记者可以更准确、全面地向公众传递信息,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多角度思维还能帮助记者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问题,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水平。
分众传播时代的新闻编辑理念浅析--以新闻时政类杂志《凤凰周刊》为例
分众传播时代的新闻编辑理念浅析--以新闻时政类杂志《凤凰
周刊》为例
林雯
【期刊名称】《采写编》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一、分众传播与精英定位分众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1970年《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出,他认为,社会结构的非群体化、价值取
向的非群体化以及思想意识的非群体化造就了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审美取向的群落。
消费者、传媒的受众,都分化为各个不同的群落。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林雯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分众传播时代的编辑工作——从标题出发对网络新闻编辑弊端的思考 [J], 周丽
川
2.《中国新闻周刊》与《凤凰周刊》封面故事的比较研究——以汶川地震的报道为例 [J], 杨阳;陈达凯
3.浅析时政期刊对官员形象的建构——以《中国新闻周刊》为例 [J], 刘欢
4.记录,成就精雕细琢的新闻品质--《南方人物周刊》突围新闻时政周刊市场 [J],
石坚;赵佳月
5.时政新闻期刊短视频传播的逻辑、特征与趋势——以《中国新闻周刊》为例 [J], 宋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 ,如 官 方 微 博 微 信 不 间 断 地 滚 动 常 规
的 节 目宣 传 词 , 同时 , 以趣 味 性 , 贴 近 性
甚 至 独 家 报 道 的 部 分 信 息 赢 得 尽 可 能 多
的转发和关注 , 实 现 软 宣 传 。在 节 目时 段
三、 结 构调 整 之 后 的继 续 思 考
我 国广 电 系统 体 制 改 革 不 断 深 化 的 过程 , 也伴随着营收机 制的改革 , 使 得 收 视 至 上论 成 为评 价 栏 目优 劣 的 法 槌 。那 么 作 为 一 线 的 栏 目编 辑 ,笔 者 认 为 近 十 年 ,也 是 分 众 传 播 思 维 占据 第 一 线 民生 节 目编排 的 十 年 。分 众 传 播 思 维 强 调 用 选 择 受众 和 调 整 内容 来 增 强 节 目编 排 的 效果 , 达 到 收 视 率 的提 高 。 这 是在 我 国 电 视新 闻栏 目 内容 改 革 伊 始 就 吹 入 业 界 的
首 先 选 择 目标 收 视 群 体 ,分 层 次 动
态 地 预 估 、细 分 群体 的 收 视 心 理 乃 至 预 期, 把握 即时的舆论方 向, 评 估 播 出 内 容
视 和 针 对 , 比 如把 节 目的 改 版 信 息 和 新 特 质 利 用 现 有 模 式 直 达 原 有 的 收 视 群
论 的社 会作 用 ,在 重 大 的社 会 事 件 和 关
系 国计 民生 的 重 大 决 策 时 期 ,比 如 两 会
电 视 媒 体 服 务 功 能 的 强 化 就 显 得 迫 在 眉 睫。 最 后 应 该 更 加 重 视 和 谐 一 体 的 后 期 和包装 效果 . 小 到角标 、 字幕 特效 , 大 到 演 播 室 的灯 光 色 彩 变 化 .适 时 引 用 新 的
信 度 的 优 势 。 那 么深 度 和 可 信 度 其 实 都 在 指 向 节 目的 长 度 和 质 量 。 在 传 统 的 编
排 中, 对 于节 目 自身 特 点 的这 种 变 化 , 栏 目编 辑 应 该 有 所 准 备 ,在 前 线 记 者 采 编 的指导和协. 同工 作 上 。也 要 同样 对其 提 起重视 。 其次 , 结构调整是一项设计栏 目 制 作 思 路 的 大 丁 程 ,是 涉 及 大 到 整个 栏 目整 个 部 门小 到 各 个 节 目生 产 单 元 的 一 次 大 调 整 。 应 该 明 确 的 是 应 对来 源 于 科 技 创 新 的媒 介 改 革 和 冲 击 .应 该 是 长 期
将 一 般 为 一 个 小 时 到 两 个 小 时 的 节 目进
标 观 众 ,同 时 利 用 卫 视 资 源 和 平 台 辐 射
效 应 吸 引 全 国 观众 。
再 次 ,节 目内 容 应 强 化 社 会 服 务 功
能, 对 比央 视 近 期 的 找 工 作 系 列 , 服 务功
便 利 平 台 ,文 字 和 视 听 媒 体 结 合 的优 势
力 ,而 是 全 行 业 都 面 l 临着来 自新 媒 体 的
挑 战 。以往 短 平 快 的 反应 和集 成 , 既 成 的
体 。目的 是 强 化地 缘 特 性 , 保持原有的 目
的价 值 和预 期 效 果 。 其 次 将 分 析 的 结 论 体现到编排环节 , 针 对 既成 的 评 估 结 论 ,
源 优 势 和 严 谨 的 态 度 .胆 大 心 细 地 去 赢
得 接 踵 而 至 的较 量 。
中的 具 体 体 现
1 .众 传 播 思 维 进 入 民 生 新 闻 栏 目 的
由 来
首 先 是 第 一 线 的 编辑 应 该 进 行 思 维
的转变和进化 , 应 对 新 媒 体 的挑 战 , 电 视 栏 目还 拥 有 对 内容 解 析 的 深 度 和 内容 可
持 久 的过 程 。并 带 有 对 未 来 情 况 的 不 可
栏 目应 推 出 新 的 官 方 微 博 和 微 信 平 台 ,并 及 时 像 其 他 新 媒 体 平 台 扩 散 和拓
展, 成 为栏 目在新 媒 体 领 域 的新 体 系 。 进 行 有 针 对性 的 业 务 拓 展 .利 用 新 媒 体 渠 道 的便 利性 弥 补 全 自身弱 点 .铺 开 硬 宣
试论分众思维在新闻栏 目编排中的运用
张 晓 凝
( 黑 龙 江 电视 台 , 哈 尔滨 1 5 0 0 9 )
[ 关键词] 新闻栏目 ; 分众思维 ; 体现 ; 编排结构
时 下 的 地 方 媒 体 收 视 竞 争 环 境 发 生 了 新 的 变 化 ,不 再 是 各 自为 政 的 正 面角
时 期 .从 编 排 上 还 是 依 旧要 将 常 规 的 两
会 报 道 放 在 栏 目开 头 的 位 置 二、 编 排 结 构调 整 的 几项 注意
、
分 众 思维 在 民 生 新 闻栏 目编 排
1 . 编 排 结 构 调 整 的 前提
前 期 拍 摄 技 术 和 后 期 制 作 技 术 ,利 用 资
却 都 成 为 了地 方 新 闻栏 目面 对 新 媒 体 的
天 然 短 板 。在 这 种 次世 代 传 媒 渠 道 更 新
的 冲 击 下 ,使 得 各 地 方 台在 新 闻栏 目中 都 拿 出 了 自己 的 对 策 来 应 对 冲击 。 以 笔 者长 期在新 闻一线 的经 验和 职业敏 感 , 在 总 结 了各 地 方 台 、卫 视 的 策 略 和思 维 以 后 ,试 着 讨 论 利 用 分 众 思 维 调 整栏 目 编 排 来 实 现 电 视 民 生 新 闻栏 目 的 新 生
机。
一
行合理的编排 , 使收视效果实现强化 。 最 后 ,固然 要 将 收 视 作 为 评 价 工 作 的 重 要
指 标 , 重视 趣 味 性 的 同时 也 不 能 忘 记 舆
能 同样 是 民生 新 闻 栏 目功 能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在 网络 服 务 功 能 不 断 进 击 的 今 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