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造船生产现场管理的信息化应用
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有哪些
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有哪些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安全生产管理也不例外。
通过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安全生产管理中,可以显著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事故风险,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
首先,安全监控系统是信息化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安装各类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测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压力、气体浓度等关键参数,以及员工的操作行为。
例如,在化工企业的生产车间,安装气体传感器能够及时发现有害气体泄漏,触发警报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矿山开采中,利用摄像头对井下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有助于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如顶板坍塌、设备故障等,并迅速组织救援。
其次,隐患排查管理系统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系统可以实现隐患的登记、评估、整改、跟踪等全过程管理。
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终端及时录入系统,系统会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自动分配整改任务,并设定整改期限。
整改责任人在完成整改后,将整改情况反馈到系统中,形成闭环管理。
同时,系统还可以对隐患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隐患的高发区域、类型和原因,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再者,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能够整合各类安全管理信息。
这个平台涵盖了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如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培训管理、应急管理等。
在人员管理方面,可以实现员工的基本信息登记、资质审核、考勤记录等功能。
设备管理模块能够对设备的采购、维护、报废等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培训管理系统可以组织在线培训课程,记录员工的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
应急管理模块则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演练、资源调配等功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此外,大数据分析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安全生产数据,如事故数据、隐患数据、设备运行数据等,可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和规律。
例如,通过分析历年的事故数据,可以发现某些时间段、某些作业环节事故发生率较高,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
浅析船舶建造业的信息化建设
浅析船舶建造业的信息化建设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我国船舶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但由于企业数量众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规模、技术、管理等方面差别大,船舶行业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较低,仍处于信息化发展的初级阶段,船舶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其发展,因此,我们应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船舶建造业的发展、完善船舶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策略,希望能为今后船舶建造业今后的发展提供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船舶建造业信息化建设;解决策略1 中国船舶建造业的发展中国船舶建造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化的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使用于七十年代,先后经历了从应用国产晶体管计算机到建设以小型计算机为服务器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
从造船工程设计中的单项性能计算应用,逐步扩大和发展到船舶制造企业管理中的各个系统应用,船舶生产设计中的CAD应用和自动化生产的计算机控制,并且逐步向更深度的三维立体领域的集成化应用发展。
目前又开始向3D立体打印技术发展。
面对世界船舶市场的严峻竞争形势,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中国船舶工业面临新的考验,做出转型升级,走多元化产业发展之路,开发新的产品,走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以主业代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以信息化推动企业内部的深化改革,在中国船舶制造企业中开发建设CLMS工程,该工程于1995年经国家8631C1MS 主题专家评审通过立项,经过4年多的努力完成了BS-C1MS一期工程所确定的目标,有些企业已完成内部的计算机主干光纤网的建设,建成企业内部网。
这大大加强了企业内部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共同享受信息带来的方便。
2 完善船舶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策略我国船舶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成效,但是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未来船舶企业信息化建设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1]:2.1 建立产品开发设计数字化平台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及船舶产品开发效率,船舶企业应重视产品数据的标准化和流程的规范化。
生产现场全面可视化管理案例应用与分析
生产现场全面可视化管理案例应用与分析引言生产现场管理是制造业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非常核心的领域。
伴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生产现场全面可视化管理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和热门的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结合一个实际案例,分析全面可视化管理在生产现场中的应用和作用。
案例背景本案例是一个大型机械制造企业的实际案例,该企业以旋压制造为主营业务。
在生产现场管理方面,该企业长期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现场数据采集不及时,数据更新周期长;2.告警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容易出现漏报、错报现象;3.数据分析、决策效率低,管理者不能及时得到全面的数据支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企业引进了全面可视化管理系统,并在生产现场实行了全面可视化管理。
实施方案基于该企业生产现场的具体情况和管理需求,我们对全面可视化管理系统进行了如下设计和实施:1.实施全面数据采集和共享平台。
在生产现场实施物联网技术,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包括生产线的各项参数、设备运行状态、产品质量数据等,实现实时监控和数据线上采集,消除了数据采集不及时、数据更新周期长等问题;2.采用告警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告警及时上报。
在生产设备出现异常或故障时,告警信息能够自动上报,并精确判断故障类型和位置,实现迅速故障定位,从而消除了告警漏报、错报等问题;3.引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
在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后,对数据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和挖掘,为管理者及时提供生产线的各项指标、生产效率等方面的评估,提高决策效率,为企业的制造策略和业务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
应用效果通过引入全面可视化管理系统,该企业在生产现场管理方面获得了如下效果:1.实现了生产现场数据线上采集,进一步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具备了快速定位生产设备故障的能力,降低了生产停机时间,提升了生产效率;3.管理人员可以及时获得生产线的各项指标数据,包括生产效率、质量数据、停机率等,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进行决策。
信息化技术在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运用马丽娟
信息化技术在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运用马丽娟发布时间:2021-06-07T16:26:19.74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作者:马丽娟[导读]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的行业已经开始将信息化和产业相融合,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作环境进行完善,并且还可以对施工过程中所需的资源进行有效调配,对现场的机械和人工进行优化组合。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051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的行业已经开始将信息化和产业相融合,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作环境进行完善,并且还可以对施工过程中所需的资源进行有效调配,对现场的机械和人工进行优化组合。
施工过程中人流量大且重型机械多,安全问题是每个施工单位都着重关注的问题,怎样利用信息化技术在工程施工建设中保证安全性,成为工程管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管理引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衍生了信息化技术,并且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信息化技术已经和不同的行业进行融合,成为不可阻挡潮流趋势。
我国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关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对工程建设施工安全使用安全技术可以对当前的施工环境进行全面分析,信息化数据让工程建设过程中数据进行跨区域传播,给是施工建设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施工过程更规范和安全,本文对信息化技术在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的原理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信息化技术建设的方法。
一、信息化技术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背景和基本原理信息化技术在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已经经过检验,在部分地区以试点的方式进行应用,并且逐渐放开市场准入标准。
目前工程建设使用的信息化技术是基于BIM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根据此技术的特性和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已经符合我国的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的需要,信息化技术和工程建设施工的结合已经成为当前工程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面使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建设缩短工期,并且还可以减少施工预算,加快施工后期的回报利润。
10生产现场全面可视化管理案例应用与分析
10生产现场全面可视化管理案例应用与分析生产现场全面可视化管理是指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将生产现场的各项数据、指标、进程等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展示,以便管理者能够实时了解生产现场的运行状况,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下面将就一个生产现场全面可视化管理的案例应用与分析进行详细介绍。
公司生产线上,使用了全面可视化管理系统,通过将生产线上各个工序的信息进行采集和传输,实现了生产现场的全面可视化管理。
具体应用案例如下:首先,通过在生产线上设置感应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采集并传输各个工序的生产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生产数量、生产速度、故障信息等。
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后,可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其次,数据中心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生成各种报表和图表,形成生产现场的全面数据展示。
这些报表和图表包括实时生产进度、质量指标、效率指标等。
管理者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查看这些数据,了解生产现场的实时状况。
再次,通过数据中心的分析,可以发现生产线上的问题和瓶颈,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比如,如果一些工序的生产速度较慢,可以通过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实施这些改进措施,可以提高生产线的整体效率和产能。
最后,通过全面可视化管理系统,还可以进行异常监测和预警。
当生产线上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的责任人员。
责任人员可以及时处理,并防止异常发展成重大事故。
同时,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找出异常发生的规律和原因,为今后的生产管理提供经验和依据。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生产现场全面可视化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巨大的价值和优势。
它实现了对生产现场的全面监测和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了生产成本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同时,它也提高了生产现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了事故的发生几率。
总之,生产现场全面可视化管理是现代化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生产现场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生产成本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信息技术在造船行业的应用介绍
一直以来,船舶工业就是大工业的代表,劳动密集程度大,“出大力、流大汗、造大船”是中国造船工人的豪言壮语,电焊工人在高大的船体上焊出朵朵焊花也是经常被镜头捕捉的典型的船厂生产场面。然而,这豪言壮语息技术在船舶工业中的应用,这种情况正在悄然变化。武昌造船厂技术中心孟主任介绍说,以前造船就像做衣服一样,要绘图、放样、裁剪。厂里曾有一个像篮球场一样大的样台,工人在样台上将钢板要做的样一块块放出来。一艘万吨船,钢板,上万根各种各样的管子,全靠工人现场取样制作。这样造船,不但工人辛苦,返工量大,质量难以保证,材料的浪费更是惊人。而现在,在分段车间,切割机能精确地将钢板切割成任何形状;流水线上,全自动焊接系统已经代替了工人的高强度作业。
软件学院
认知实习报告书
讲座名称信息技术在造船行业的应用介绍
专业班级软件10—4班
学号1020010419
姓名卫松
2012年9月
信息化的船舶工业
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造船”成为世界各国船舶工业追求的目标。信息化正在改变着造船工业的设计手段、运行模式、管理方式,以“信息化推动造船现代化”,是中国造船工业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最好机遇。
由于种种原因,在软件上我国依赖的是进口,目前市场上一般的CAD/CAM软件和管理软件很难适应船舶制造企业的需要,包括国外先进造船企业如日、韩、欧、美其信息化建设均是商品化软件和自行开发软件一起集成构成的信息化应用体系。大连新船重工信息管理科科长于涛说:“各类资源不能实现共享,公司的经营、采购、生产、质量、成本等项管理就难以作出较为科学的优化决策,以致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达不到各生产要素精确配置的目的,从而使造船周期加长,相应造船成本就较高。”
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船舶设计人员和一线工人的劳动强度,明显缩短了造船周期,改进了造船质量,也使船舶产品的技术含量大幅提高。信息化让造船工人出少力,流少汗就能造出更好的船。
船舶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
船舶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类新兴科技行业层出不穷,信息化管理已经渗透和影响到各行各业,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近十年来中国船舶建造技术也在外界社会的影响下日新月异,一套适用于船舶建造系统的生产信息化管理方案有助于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
关键词:船舶;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引言造船业的发展是由现代世界经济体系推动的,造船技术和管理理念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
现有的管理方案和模式相对落后,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不能满足当前快速增长的要求。
因此,研究信息技术在船舶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是本文,也是船舶产业创新改革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主要课题。
1完善船舶生产建造管理的意义1.1船舶生产建造性质的要求船舶建造包括大量工作、复杂项目、技术要求高、周期长和巨额资金投资。
它包含许多相互连接和协调的元素和过程。
船舶生产建造过程复杂,周期长,每个工序都很严格。
如果单个过程的生产或运行不合理,或数据值出现偏差,将严重影响船舶的生产和施工质量,延误整个生产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项目管理的难度。
因此,根据性质和特点,有必要建立完善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1.2有利于精细化加工目标达成船舶的生产建造工作需要经过大量工序,从零部件的切割到超大部件的组合,此过程对工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要求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零部件加工操作都能满足精细化要求,不能出现任何的微小误差。
此工程的开展与石油化工类工程与汽车产业不同,其不能连续自动化、标准化生产,也不能大批量的流水线生产。
在实际建造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人力成本,同时需要严格把控每一道工序,以实现生产工作的精细化目标。
在管理措施改革工作中,其可以结合上述要求对生产建造流程制定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制度,以确保生产建造的精细度与高效性,促使生产项目在规定周期内顺利完成,提升船舶生产建造质量。
2船舶生产信息管理的突出问题受传统管理模式和思想的影响,船舶生产信息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质量将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质量。
智慧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应用案例
智慧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应用案例
智慧施工是当前建筑行业的热门话题,信息化管理在施工现场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智慧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案例,展示信息化管理在施工领域的实际运用和效果。
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
在智慧施工中,通过搭建传感器网络和监控系统,实现对施工现场各项数据的实时监控和采集。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人员动向、设备运行状态、材料使用情况等。
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施工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做出决策,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资源调度优化
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对施工现场的资源进行精准调度和优化。
比如,根据工程进度和需求,系统可以自动分配人力、材料和设备,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效率问题,提高施工的整体效益。
安全监测与预警
智慧施工管理系统还可以用于安全监测和预警。
通过设备监控和数据分析,系统可以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及时发出预警,帮助施工方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施工过程可视化
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将施工过程可视化呈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让施工管理人员和相关方面可以实时了解工程进度和质量情况。
这种可视化呈现不仅提高了沟通效率,也有助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智慧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为施工行业带来了全新的管理方式和效率提升途径。
通过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资源调度优化、安全监测与预警以及施工过程可视化等手段,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施工现场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更可控的管理模式,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施工现场物料管理与调度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
施工现场物料管理与调度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和智能化正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其中包括建筑施工行业。
在传统的施工现场中,物料管理与调度一直是一个重要且繁琐的任务。
然而,通过将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于施工现场物料管理与调度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减少成本,并且提升整个施工项目的质量。
一、信息化在施工现场物料管理与调度中的应用1. 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利用传感器及物联网技术等设备,在现场对物料数量、位置、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测与采集。
通过云平台可实现多方共享和远程监控,并即时生成报表和图表,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 虚拟仓库和在线供应链系统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虚拟仓库并建立起物资销售台账系统。
在仓库中每种物资都有相应的编号及详细描述记录,在线供应链系统上能够实时检索和查询。
通过这样的系统,可更好地管理库存、减少损耗、提高调度效率,避免物资过多或过少的问题。
3. 施工现场物料管理系统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和RFID标签等设备,将物料与信息进行关联,并建立一个专门的施工现场物料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实时监控物料使用情况、出入库、消耗速度以及库存剩余等信息。
同时,可设置阈值,当某一种物料低于预设值时,自动发出提醒并触发补货流程。
二、智能化在施工现场物料管理与调度中的应用1. 人工智能算法优化调度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施工现场进行精确的规划和调度,包括选择最佳的路线和时间安排。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智能化系统可以帮助确定适当的运输路径、时间和节点,并自动优化调度方案,减少拥堵和浪费。
2. 无人机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无人机技术不仅可以在巡视安全方面发挥作用,在施工现场物流管理方面也具有潜力。
借助无人机进行航测和影像识别,在特定区域内监测车辆和物料运输情况,实现对物流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3. 物联网与机器人的结合将物联网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实现机械化、智能化的物流处理。
例如,在大型施工现场中,可以使用自动导航小车进行物料的搬运,减轻劳动强度,并确保准确快速地完成分拣、配送等任务。
安全信息系统在造船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针对查出的较严重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归 类,对其中75项提出了整改要求,30项进行了扣款 处理。具体见表1。
处理意见 整改 扣款
表1 2014年8月份现场检查问题分析处理结果汇总
隐患数量/项
主要问题
5S不达标、高空坠落、火灾爆炸、物体打击、 75
用电安全、道路交通等,以及其他危险隐患
违反明火、高空、涂装、有限空间等作业规定
30 及脚手架搭设安全规定和其他规定
由图2可看出隐患分布于各个部门。
■搭载部 ■组立部
■搭载部
■机调部 ■涂装部 ■模块部 ■ L模块部 ■船装部 ■工务部
O
■组立部 ■船装部
涂装部
(a)整改单数据责任部门分布
(b)扣款单数据责任部门分布■外单位
图2 2014年8月排查出的隐患责任部门分布
■ L模块部
患排查及治理工作中,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全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人员的效率,大大提高了船
舶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船舶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隐患排查;安监平台
中图分类号:U673.2
文献标志码:A
安全生产是造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 船舶国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造船企业的管 理能力、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及客户评价等一些“软 件”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成为船企接单时船东考 核的重点。
在安全信息系统应用前,安环保卫部在隐患排 查数据统计分析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
船舶管理中的信息系统应用
船舶管理中的信息系统应用在当今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船舶管理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信息系统的应用已成为提高船舶管理效率、保障航行安全、优化运营成本的关键因素。
船舶管理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领域,涵盖了船舶的日常运营、维护保养、船员管理、货物运输等众多方面。
传统的管理方式往往依赖大量的纸质文件和人工沟通,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信息不准确、不及时的问题。
信息系统的引入则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首先,信息系统在船舶航行监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等技术,船舶的实时位置、航向、航速等信息能够被准确地获取并传输到岸基管理中心。
管理人员可以在电子海图上直观地查看船舶的动态,及时发现潜在的航行风险,如恶劣天气、航道拥堵等,并提前采取措施进行规避。
同时,航行数据的自动记录和分析还可以为后续的事故调查和航线优化提供宝贵的参考。
其次,船舶设备的维护管理是确保船舶安全和正常运营的重要环节。
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船舶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到日常维护、维修和报废。
通过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实时监测,故障预警能够及时发送给相关人员。
维护计划可以根据设备的使用时间、运行状况自动生成,维修记录也能够详细保存,便于追溯和统计分析。
这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还降低了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停航损失。
在船员管理方面,信息系统同样带来了显著的便利。
船员的个人信息、资质证书、培训记录、工作安排等都可以在系统中进行统一管理。
船员的调配可以更加科学合理,根据船舶的类型、航线和任务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船员组成团队。
同时,船员的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也能够基于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提高管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货物运输管理是船舶运营的核心业务之一。
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货物的全程跟踪,从装货、运输到卸货,每个环节的信息都能够实时更新和查询。
这有助于提高货物运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减少货物丢失、损坏和延误的情况发生。
造船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信息化研究
造船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信息化研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益。
作为一个重要的制造业企业,造船企业也迫切需要信息化来提高生产计划的管理。
本文将探讨造船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目前,大多数造船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编制和排产的阶段,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手工编制和排产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效率低下。
其次,由于制造环境和资源的不确定性,手工编制的计划难以及时响应需求的变化,导致生产延误和资源浪费。
此外,手工编制的计划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错误率。
最后,由于手工编制的计划难以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企业难以做出科学的生产决策。
针对这些问题,造船企业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来提高生产计划的管理。
首先,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系统来自动化编制和排产。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人力资源的需求,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
其次,可以借助信息化系统来对制造环境和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
通过与供应链管理系统和实施管理系统的集成,可以及时获取各种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决策支持,实现全面的待产能力管理。
此外,可以将生产计划与企业其他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实现全面协同。
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充分了解企业生产计划的需求和制约因素,确保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其次,要注重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制造环境和资源的不确定性。
此外,要做好系统的培训和推广工作,确保用户能够熟练使用信息化系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通过信息化的,造船企业可以提高生产计划的管理效率和精度,加强与供应链的协同,实现集约化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益。
此外,信息化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帮助企业做出更为科学的生产决策,提高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造船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信息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可以解决传统的手工编制和排产的问题,提高生产计划的管理效率和精度。
信息技术在造船行业的应用介绍
信息技术在造船行业的应用介绍造船行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工业领域,它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如设计、材料、制造、测试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它也逐渐渗透到造船行业的各个环节,为行业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信息技术在造船行业的应用。
首先,信息技术在造船设计方面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传统的造船设计是基于手工绘图和建模的,耗时耗力且容易出错。
而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
设计师可以利用CAD软件绘制三维模型,通过虚拟仿真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减少设计错误和改动,从而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和成本。
其次,信息技术在船舶制造方面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如,数控机床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精确地切割和加工船体零部件,确保其尺寸和形状的精确度。
同时,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可以直接利用CAD软件生成的数字模型来驱动机器进行加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信息技术还在船舶试验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以往的船舶试验需要在海上进行,耗时费力且成本较高。
而现在,通过计算机模拟和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真实环境下的船舶试验。
设计师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对船舶模型进行各种试验,如运动性能、稳定性、结构强度等,从而提前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
这不仅大大减少了试验成本,还缩短了试验周期,提高了试验的效率。
信息技术在船舶运营和维护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物联网技术,船舶上的各个设备和系统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可以实时传输和共享。
船舶的运行状态、位置和货物运输情况等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这有助于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和事故的发生。
同时,船舶的维护和保养也可以通过远程监测和诊断系统实现,及早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故障,提高维修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在船舶管理和运营方面提供支持。
船舶管理软件可以帮助船东和经营者实时监控船舶的运行情况和费用,对船舶进行有效管理和运营。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成为了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建筑施工领域,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手段来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本文将探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应用,以及带来的益处。
一、安全管理信息化1.施工现场信息采集与记录安全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对施工现场的信息进行采集和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现场的环境数据、设备运行状态、作业人员数量与动态等。
例如,可以利用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环境数据,通过GPS等定位技术获取设备的实时状态等信息,并将这些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上进行管理和分析。
2.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提供预警。
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可以评估出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并根据预警系统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做出相应的控制和应对措施。
3.施工现场安全信息共享与传递信息化技术可以将施工现场的安全信息进行共享和传递,提高施工现场各个层级之间的沟通效率。
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各个相关方可以实时获取到施工现场的安全信息,及时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更好地进行协调和决策。
二、安全管理智能化1.智能安全设备与系统安全管理智能化主要是利用智能设备和系统来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性能。
例如,可以利用智能感应器、监控系统等设备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
同时,可以利用智能系统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设备进行管理和运维,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智能化人员管理与培训利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通过智能设备,可以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身份识别和考勤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的人员组成符合规定,并能够准确记录人员的作业情况。
同时,可以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提供更加丰富、直观的培训内容,提高作业人员的培训效果。
船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船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在当今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船舶管理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船舶管理效率、保障航行安全、优化运营成本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船舶管理领域的关键议题。
船舶管理涉及众多复杂的环节和要素,包括船舶的日常运营、维护保养、船员管理、货物运输、安全监管等。
传统的管理方式往往依赖大量的纸质文件、人工记录和沟通,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信息不准确、不及时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船舶管理信息化建设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信息化建设在船舶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快速传递。
无论是船舶在海上航行,还是在港口停靠,管理人员都可以及时获取船舶的位置、状态、设备运行情况等关键信息,从而做出准确的决策。
其次,有助于提高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通过对船舶各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可以精确地制定维护计划、优化航线规划、合理安排船员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船舶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再者,信息化建设能够加强安全管理。
实时监测船舶的设备状况、预警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处理,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然而,船舶管理信息化建设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船舶在海上航行时,通信条件往往较为有限,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及时性难以保障。
另一方面,船舶上的设备种类繁多,系统接口不一,导致信息整合难度较大。
此外,船员对于信息化系统的操作熟练程度也会影响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一些船员可能对新技术接受较慢,无法熟练使用信息化系统,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为了推进船舶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首先,要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
包括在船舶上安装高性能的通信设备、传感器、数据采集终端等,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和准确采集。
同时,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
其次,加强对船员的培训。
使他们熟悉信息化系统的操作流程,提高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浅谈船舶安全信息化管理技术
浅谈船舶安全信息化管理技术1. 引言1.1 背景介绍船舶安全一直是航海领域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随着航运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船舶安全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船舶安全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复杂多变的安全需求,因此引入信息化管理技术成为提高船舶安全管理效率和水平的必然选择。
船舶安全信息化管理技术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船舶安全管理中,通过信息化系统对船舶进行全面监控、管理和风险评估,确保船舶安全运行。
信息化管理技术在船舶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不仅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还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安全隐患,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重点介绍船舶安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概念和特点,探讨其在船舶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建设情况,分析船舶安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希望通过对这一课题的深入探讨,为船舶安全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船舶行业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
1.2 问题提出船舶安全一直是海上运输领域的重要问题,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船舶安全信息化管理技术也应运而生。
在船舶安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船舶安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尚未完全统一,各国间在标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给船舶安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随着船舶安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更新,船员的技术水平可能无法跟上,导致技术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
船舶安全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受到网络攻击、信息泄露等安全风险的威胁,因此如何确保船舶信息安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船舶安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对上述问题的认真思考和有效解决,只有克服种种困难和挑战,才能更好地推进船舶安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发展,确保船舶的安全运行。
2. 正文2.1 船舶安全信息化管理技术概述船舶安全信息化管理技术是指利用信息化技术对船舶安全进行管理和监控的一种技术。
随着航运业的不断发展和船舶数量的增加,船舶安全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船舶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造船生产计划管理信息化
造船⽣产计划管理信息化龙源期刊⽹ /doc/539f0a7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9.html造船⽣产计划管理信息化作者:陈⽂娟丁磊冷宁燕来源:《⼴东造船》2016年第06期摘要:在船舶制造⾏业,⽣产管理以计划管理为核⼼,以此驱动设计、物资计划;计划管理⼜以中⽇程为重点,起着全局资源统筹的作⽤;中⽇程向下分解为⼩⽇程,体现了企业精细化管理。
良好的计划管理,促进企业不断优化和提⾼⽣产管理⽔平。
关键词:信息化;⽣产计划;数据集成中图分类号:673.2 ⽂献标识码:AAbstract: In shipbuilding industry, planning management plays a key role in vessel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it drives design and material planning. It focuses on the medium-term schedule which controls all the shipbuilding resources. Medium-term schedule is decomposed into short-term schedule which embodies the fine management of shipbuilding enterprise. Good planning management will continuously promote and optimize the production management of shipbuilding enterprise.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Production plan; Data integration1 前⾔造船⽣产管理以计划管理为核⼼,以⼯作包、派⼯单为管理的基本单位,实现计划、成本、资源、技术、质量等造船管理核⼼要素的关联,通过信息系统促进业务流程管理实现⾼效、可视化,且⾃动进⾏数据采集、统计及分析。
船舶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
船舶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摘要:21世纪以来,各类新兴科技行业层出不穷,信息化管理已经渗透和影响到各行各业,近十年来中国船舶建造技术也在外界社会的影响下日新月异,一套适用于船舶建造系统的生产信息化管理方案有助于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
基于此,本文章对船舶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船舶生产;信息化管理;策略引言生产设计是船舶建造的源头,也是船舶建造、船舶性能实现、船舶安全的根本保障。
船舶建造显著的特点是每条船舶都有其独有的特点,设计都不一样,这时生产设计流程就尤为重要,好的生产设计流程能够保证船舶设计质量,提高船舶设计效率,降低图纸差错率,降低设计和建造成本。
一、造船生产设计的基本内涵针对企业的厂区布置、生产流程、部门划分、业务流程、物流管理,依据详细设计的图纸文件,按照建造方针和设计标准开展结构、管子、舾装、电气、轮机、通风和工艺工装完整性建模、各专业相互平衡然后达到出图状态。
生产设计为各生产部门提供施工所需的图纸、生产资料信息和图表等,是各生产部门安排任务、编制计划和开展项目管理的依据,为采购部门提供采购依据,为运行部门提供物量支持。
二、船舶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现状分析(一)生产活动管理不够规范很多船舶制造企业的领导以及管理人员会忽视对生产管理控制的重视程度,即使制定了合理的生产规章制度,也很难较好地发挥其真实作用,更无法确保生产管理的稳定进行。
这样往往会让船舶制造企业的内部管理出现混乱,使其员工出现工作敷衍或者不用心的情况。
一旦生产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那么船舶制造企业便可能面临较大的成本损失,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还可能让船舶制造企业的发展受到较大的阻碍。
(二)关键设备风险管理能力弱关键设备、特种设备是生产产能的瓶颈、安全生产的薄弱点,仅靠各专业设备管理部门人工掌握此类设备实时状态和维保全过程非常耗时且反馈效率低下,只有通过信息系统将此类设备管理要求进行落实,并根据风险管控点进行预防式管理,才能提升管理效能。
造船信息化管理
造船信息化管理一、前言造船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一个海洋大国来说,良好的造船能力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造船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此,引入信息化管理已成为造船行业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从造船信息化管理的概念、目标、挑战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
二、概念造船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造船项目进行全面管理和优化,以实现造船全过程的科学化、高效化和智能化管理。
通过将传统的纸质文档和手工记录转变为电子化数据,并通过计算机系统实时监控、分析和挖掘数据,实现对制造、设计、采购、生产、质量等各个环节的全面掌控。
三、目标1.提高效率:信息化管理可以使各个环节之间实现协同工作,减少信息传递的时间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降低成本: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材料计划、项目管理、人员配置等方面的优化,降低生产成本。
3.提升质量:信息化管理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4.提升竞争力: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和灵活调整,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挑战1.技术挑战:信息化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和技术平台,包括网络、数据库、软件等,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
2.数据安全挑战:信息化管理涉及大量的企业敏感信息和关键数据,如何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3.文化转变挑战:传统的造船企业管理模式通常较为保守,员工对信息化管理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成本也将是一个挑战。
4.管理层支持挑战:信息化管理需要得到企业领导和高层管理层的积极支持和参与,缺乏管理层的支持也将成为一个挑战。
五、解决方案1.建立信息化系统: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建立包括设计、采购、生产、质量等功能模块的信息化系统。
2.数据安全保障:采取安全技术手段,加密关键数据,限制权限访问,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泄露或篡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船生产现场管理的信息化应用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信息部:孙晓军
前言:
对于造船企业来说,现场生产管理始终是其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但由于现场管理具有非办公场所、调度性、范围和属性广泛的管理特点,所以针对企业特别是中国造船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信息化应用一直是一个盲区,现有的通过对讲机或电话的沟通方式已不能满足信息时代信息共享、协同工作的要求,所以本文主要从GPS、GIS(地理信息系统)、无
线网络、手持或车载终端、无线监控、看板设备、仿真控制等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方面出发,探讨造船企业现场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前景。
一、生产现场管理的信息化应用方向
造船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在管理业务上可以分为物流管理、进度管理、作业管理、关键设备管理、动能源管理、目视(看板)管理、5S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
针对这些不同的管理对象,目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予以支持,下面主要从各个管理方面来谈谈其信息化应用的方向:
1、物流管理:
信息技术名词:GPS、GIS、无线网络、移动终端;
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先进的导航技术,它由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构成。
发射装置由若干颗位于地球卫星静止轨道、不同方位的导航卫星构成,不断向地球表面发射无线电波。
接收装置通常装在移动的目标(如车辆、船、飞机)上,接收装置接收不同方位的导航卫星的定位信号,计算出它当前的经纬度坐标,然后将其坐标信息记录下来或发回监控中心。
地面监控中心利用GPS技术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等移动目标的
位置,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向移动目标发出实时调度指令。
GPS具有全球性、全能性、全天候优势的导航定位和定时测速功能,由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接收系统三大子系统构成。
GI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
它以
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其GIS的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无
论它来自数据库、电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输入)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
果浏览、操纵和分析。
无线网络的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国内已发展到3G时代,目前的3G无线网络技术标称可以
车载终端可以广泛的应用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上,也可以应用于企业的大型有人操控的起重设备上。
手持终端则适用于现场管理人员。
相关设备示例见下图:
上述四项信息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物流管理,通过车载终端、无线网络、GPS技
术实现对运输工具的实时跟踪,根据运输任务的变化不断分析最优化的运输设备调度方案,通过GIS技术实现物流调度管理人员的图形化调度管理,实时掌控运输工具运行状态,及时
调整和发布运输工具调度指令,以系统化的实现物流系统的优化应用,大致方式示例如下图:
国内的造船企业目前的物流管理较少用到这四项技术,这一是因为国内的造船企业对场
外物流的管理往往通过供应商来进行,采购以到厂价来订合同,对物流的监管尚未延伸出去;二是因为国内的造船企业对场内物流的管理往往缺乏规划的意识,更习惯于进行调度式的临时任务指派;但随着这几年造船工业的飞速发展,由于缺乏对物流的有效管理所造成的资源、成本的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通过这四项技术的应用对造船企业的物流管理可以起到有效的实时监控、准确调度、优化路线等效果。
2、进度管理、作业管理、目视管理、5S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
信息技术名词:GIS、无线网络、手持终端、无线监视系统、看板设备
现场管理的突出特点是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实时掌控现场的各项信息,以管理具体的生产
进程和资源分派,但即便一个现场管理人员不停歇的进行现场巡查也很难实时掌握所需要的各项信息,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生产现场管理的“信息平台”,以满足现场管理者及时掌握管
理信息、及时下达调度指令的需求。
GIS技术可以支持造船企业的现场监控管理,通过GIS建立公司整体布局的场地看板,现
场管理人员可以用手持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将相关的进度、作业、5S、质量、安全等管理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场地看板系统,同时可以接受与自己相关的要求和指令,场地看板实时的反应
相关管理信息,以实现现场管理的图形化管理。
由于GIS技术可以将企业的场地布置以图形化的形式表现,通过多级场地编码对场地进行分区域管理,以各种颜色、线条、标识进行区分,对场地进行精确定位和坐标管理、并支持区域的放大和点击管理,所以GIS技术适合作为企业现场管理监控平台的基础开发技术,实现各项管理信息在该平台上的集中控制管理,GIS
的简单示例见下图:
另一方面,随着无线网络带宽的不断升级,手持移动设备的硬件性能不断发展,无线监控技术的发展也可以使现场管理人员随时随地的监控关键区域的5S、安全、人员作业、进度等状态,在管理上可以实现一个现场管理人员对多个管理区域的同时管理,以做到现场管理人员的“分身有术”,无线监控的功能示例见下图:
移动网络手机
监控中心
监控摄像头
监控摄像头移动PU
如图,管理人员通过手持终端或PDA手机可以随时监督察看相关的区域场景,以建立对区域内存在的各项问题的迅速响应机制。
国外先进制造型企业的现场的目视管理工作水平都非常高,目前国内造船企业的现场目视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这当然有业务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双方面的原因,但对于许多现场作业者来说,他们的问题还是集中于无法及时了解与自身作业相关的生产信息,导致不能及时的调整自身的生产作业状态和发现生产作业中的问题,所以通过现场的生产作业看板设备及时的体现相关生产作业、异常报警、工作指示、事项提醒信息,有助于现场生产作业管理的高效和有序性。
看板设备示例如下图:
该项技术可以将相关的管理数据通过现场的目视设备及时的体现,以使现场的管理者和作业者及时掌握自身的生产作业状态,最大程度的获取可能影响自身生产的信息,从而对自身的生产作业作出调整,以起到生产督促的全员管理。
3、关键设备管理、动能源管理;
信息技术名词:无线网络、车载终端、仿真控制
关键设备管理和动能源管理是造船企业现场管理的重要一环,体现了对资源的管理和控制,目前世界先进制造企业往往是通过仿真控制技术实现对数字化设备和动能源的精细控制的,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现有设备和提高动能源的消耗的单位产出。
造船企业除了加工设备以外,还有大量的起重设备和特种车辆(平板车、液压高空作业车等),这些都是关键的生产设备资源,但这些设备的管理原来都是调度性的,缺乏统一的系统管理,通过无线网络和车载终端,可以实现对这些关键设备的统一调度,以减少对这些设备的抢夺利用和实现资源的优化使用。
仿真控制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控制系统进行动能源和数字化设备的控制使用,由于仿真控制具有图形化的操作界面,使得原来需要较多操作人员进行的设备操作和动能源控制由较少的人就可以进行,而且在管理的精细化和有效性方面更为深入。
造船企业是动能源使用的大户,现场的生产管理中经常可以看到动能源的使用比较浪费,这些都是成本。
所以可以考虑通过仿真控制系统实现对动能源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和管理,降低该项成本,以响应国家创建“节能环保型企业”的号召。
仿真控制系统的示例见下图:
二、总结:
国内造船企业的现场管理往往随意性较大,且随着目前中国造船企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者发现越来越难以实时掌握生产管理现场所发生的各项事情,从而对管理工作的安排缺乏预见性和针对性,导致很多管理工作由于缺乏有效的掌控而显的比较被动。
一方面是造船企业日益扩大的生产管理规模,一方面是日新月异发展的信息技术,只有透过上述的各项信息技术建立面向现代化造船企业现场管理的信息化应用,才能在业务上建立生产管理现场的信息化协同工作平台,才能将原来局部的、点对点的现场管理沟通方式转变为管理者可以各取所需的信息管理共享平台,从而使造船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具有形象化、高效化、精益化的特点。
本文仅从几个方面初步阐述了生产现场管理的信息化应用方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可以应用于我们的生产现场管理,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