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脏外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CT、MRI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CT、MRI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CT、MRI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来源: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讲义CT、MRI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彭卫军吴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中心灌注(Perfusion)是血流通过毛细血管网,将携带的氧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细胞的重要功能。

灌注成像(perfusion imaging) 是建立在流动效应基础上成像方法,与磁共振血管成像不同的是,它观察的不是血液流动的宏观流动,而是分子的微观运动。

利用影像学技术进行灌注成像可测量局部组织血液灌注,了解其血液动力学及功能变化,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灌注成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对水分子微量运动敏感的序列来观察人体微循环的灌注状况,二是通过造影剂增强方法来动态的研究器官,组织或病灶区微血管灌注情况。

肿瘤的灌注研究可以评价肿瘤的血管分布,了解肿瘤的性质和观察肿瘤对于放射治疗和/或化疗后的反应。

MRI脑灌注原理及临床应用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免费看(仅限48小时)MRI零基础学习班请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一、灌注成像的原理、技术及相关序列核医学对局部组织血流灌注成像的研究较早,CT、MRI灌注技术为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成像方法。

1.CT灌注CT灌注(CT perfusion)技术最早由Miles于1991年提出,并先后对肝、脾、胰、肾等腹部实质性脏器进行了CT灌注成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所谓CT灌注成像是指在静脉注射对比剂同时,对选定层面通过连续多次同层扫描,以获得该层面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time-density curve,TDC)曲线,其曲线反映的是对比剂在该器官中映了组浓度的变化,间接反织器官灌注量的变化。

根据该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血流量(bloodflow, BF)、血容量(bloodvolume, 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 time, 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ransit time to the peak,TTP、毛细血管通透性等参数,对以上参数进行图像重建和伪彩染色处理得到上述各参数图。

肝脏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疗研究

肝脏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疗研究

肝脏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疗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多层螺旋CT进行肝脏灌注成像来对肝脏病变进行形态学及功能学的诊断,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更早期、更准确的诊断原发性肝癌提供有力的影像学证据。

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e CTPI)不仅可以很好的显示癌灶的形态、分布及血供情况,还可分别评价肝脏动脉、门静脉总肝血流的灌注情况,以灌注特点及测得的灌注指标反映肝脏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为肝癌诊断及小病灶的发现提供了生物功能学方面的信息,同时也为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提供更客观的影像学及功能学指标,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1]。

标签:原发性肝癌;CT灌注成像;肝功能评估;TACE1 CTPI对肝癌诊断的临床应用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就诊时多已失去根治的时机,而早期明确诊断是提高肝癌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首要前提。

血清AFP含量检测是公认的HCC筛查和诊断的有效手段,然而,AFP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较低,30~40%患者AFP呈阴性或低浓度水平[2]。

因此实验室检查须结合影像学检查才能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以往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对病灶的组织学成分(如血管含量)、血流动力学及功能学特征的评定非常有限;自从多层螺旋CT的问世及造影剂的应用使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能准确的被区分,克服了在扫描过程中期像不准确的缺陷,但是常规3期增强扫描图像仅能够显示组织血供多与乏,不能提供血流动态信息,CTPI的应用,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同时检测出脏器局部微小病灶及肝脏总体血流信号的改变,达到功能性诊断的目的。

320排动态容积CT在全器官灌注实现”0时相差” ,全面评估肝脏全器官灌注特点同时可以全面了解病灶动脉期、门静脉期及静脉期血管的3D解剖结构[3,4]。

有研究将肝癌病灶与正常肝组织对照行CTPI,得到HBF、HBV、HAPI、MTT以及PS等灌注参数,对比病灶与非病灶区的灌注参数,研究中HCC病灶的HPI显著大于非癌区,HPP、MTT较非癌区明显降低,呈现出病灶肝动脉供血比重显著增大的特点,这一结论与原发性肝癌(HCC)主要有肝动脉供血的病理学特征的相符,与前期之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肝脏外科的现状与进展

肝脏外科的现状与进展

分子病理学诊断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病理学诊断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逐渐
增多,有助于深入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和指导个体化治疗。
手术技术
传统开腹手术
开腹手术是肝脏外科的传统手术方式,适用于各种肝脏疾病的治 疗。
腹腔镜手术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在肝脏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肝脏外科的现状
手术技术
肝脏外科手术技术不断改进,包括微创手术、精准切 除等,提高了手术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肝移植
肝移植手术已经逐渐成熟,成为治疗某些严重肝病的 有效手段。
疾病谱变化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肝癌等疾病的发 病率逐渐上升,成为肝脏外科关注的重点。
02
CATALOGUE
肝脏外科的常见疾病
对肝脏外科的未来展望
1 2 3
跨学科合作
肝脏外科需要与肿瘤内科、介入科、影像科等学 科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提高 治疗效果。
创新药物研发
针对肝癌的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等创新药物的研 发将为肝癌治疗提供更多选择,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和生活质量。
临床与基础研究结合
肝脏外科需要进一步加强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结合 ,深入探讨肝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为肝癌治疗 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肝脏外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肝癌的早期诊断
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是肝脏外科面临的重要挑战,需要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肝癌 的筛查和诊断意识。
复杂手术的挑战
对于巨大肝癌、多发肝癌等复杂手术,肝脏外科医生需要具备更高的手术技巧和经验, 同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
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肝脏外科医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并将其应用到临床 实践中,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磁共振CDT

磁共振CDT
当时间分辨率低于10s时参数估计值均出现一定程度的误差,目前 临床常用的30s~60s时间分辨率造成的参数估计值误差可达16%一 81%。 CDT-VIBE的时间分辨率可达3s,因此定量参数的准确性更加可靠。
单层或多层2D FSPGR(FLASH) 序列
常用于肝脏灌注成像
成像速度快,可达1~2s 层数较少,不能观察整个
校正。 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绘制ROC曲线,比较各灌注参数对高、低级别组的鉴别诊断效能。
一 般情 况
组别 例数(男/女) 年龄(岁) 体重(kg)
身高(cm) BMI
高级别组
低级别组
27(22/5) 28(22/6)
53.74±9.04 54.64±9.35
64.44±10.36 62.68±11.82
定量参数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
定量参数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
定量参数 曲 线 下 面 最 大 诊 断 敏感度

截断值
特异度
Ktrans 0.987 0.856 92.6% 96.4%
Kep 0.885 1.910 74.1% 92.9% Ve 0.738 0.476 70.4% 71.4% iAUC 0.976 32.643 96.3% 85.7%
方法
主要设备 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MAGNETOM Area, Siemens) ; 磁共振专用高压注射器(Spectris Solaris EP, Medrad); 静脉留置针; 钆喷酸葡胺注射液(Magnevist,马根维显,对比剂浓度469.01mg/ml )。 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空腹4小时,去除患者身上金属异物,询问有无心脏起搏器,胰 岛 素泵,电子耳蜗等磁共振禁忌症,静脉预埋留置针,并向患者介绍 检查 流程,训练患者吸气屏气,嘱咐患者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吸气幅 度保持一 致,避免检查时产生严重呼吸运动伪影。 检查方法 患者取头先进,仰卧位,身体长轴与床面平行,扫描范围包括膈顶 至肝 下缘。

肝脏灌注成像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肝脏灌注成像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脏灌注成像的原理与临床应用传统的CT和MR属于形态学研究的范畴,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随着医学的进步和检查手段的提高,单纯形态学的信息已不能满足诊疗的需求,因此功能成像成为关注的热点。

在功能成像中,以研究组织器官血流动力学为目的的灌注成像是一枝绚丽的奇葩。

组织器官的生理性和病理性改变都与其血流变化密切相关,对血流变化进行研究有可能反映组织器官的病理过程。

目前可用于研究血流动力学的手段包括SPECT、PET、Doppler、Xe-CT、CT灌注成像、MR灌注成像。

SPECT、PET主要采用放射性示踪剂原理进行研究,其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较低;Doppler只能研究大的血管内的血流状态,对小血管及微循环无能为力;Xe-CT需要附加设备,操作复杂,增加病人的反应。

因此,这些均限制了上述检查手段的临床应用。

在这里,我只想结合我们的初步研究成果谈一谈肝脏CT灌注成像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一. 灌注成像的概念与历史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称为灌注,反映灌注状态的成像称为灌注成像。

肝脏灌注是指肝动脉和门静脉经肝窦将其内的氧气和其它物质输送给肝组织并加以利用或转化的过程,一般将之等同于微循环血流过程。

最早研究灌注采用的是核医学的方法,由Peters于1987年提出。

他认为静脉团注示踪剂后,示踪剂自左心室射出,随血流到达所观察组织,其浓度不断升高,最终到达峰值。

在此过程中,器官血流量(OBF)与心输出量(CO)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OBF/ CO=δk/δa×A/D×α,其中δk为器官时间—放射性曲线的最大斜率;δa为供血动脉时间—放射性曲线的峰值;A为时间—放射性曲线下的面积;D为注射的示踪剂量;α为cts/s与伯克勒尔射线的校正系数。

由于心输出量CO=D/A,所以代入上述公式即得OBF=δk/δa×α。

因此,根据器官和供血动脉的时间—放射性曲线就可以求出器官的血流量。

正是受到核医学研究灌注的启发,Miles于1991年率先尝试运用动态CT研究组织器官的灌注,并相继获得了脾、肾、肝等器官的灌注参数。

肝脏灌注异常的CT表现及意义

肝脏灌注异常的CT表现及意义

肝脏灌注异常的CT表现及意义常燕翔; 张雯; 颜志平; 武汉忠【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3页(P62-64)【关键词】肝脏; 灌注异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作者】常燕翔; 张雯; 颜志平; 武汉忠【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东台 22420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科上海 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3.4肝脏灌注异常(hepatic perfusion disorders,HPD)是各种原因导致肝脏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CT表现为动态增强动脉期或(及)门脉期与正常肝实质强化程度不一致的区域。

随着多排螺旋CT的广泛应用,肝脏灌注异常的检出逐渐增多。

1.1 一般资料搜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腹部增强检查发现的肝脏灌注异常38例,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22~83岁,平均51岁。

伴随肝脏灌注异常的肝脏病变:原发性肝癌17例,血管瘤8例,局灶性结节增生2例;转移性肝癌2例,门静脉血栓3例;肝脓肿3例;胆囊炎1例,肝硬化1例,原因不明1例。

除1例不明原因,其余病例均经病理或临床证实。

1.2 检查方法所有病例均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螺旋CT机扫描;扫描参数:层厚5mm层距5mm;电压120Kv,电流250mA,对比剂采用碘海醇90ml,注射速率3.0ml/s,注射后25~30s、70~75s、3min对肝脏进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扫描;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处理,进行冠状位、矢状位重建。

以上病例均由1位主治医师和1位副主任医师共同诊断。

38例肝脏灌注异常36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34例分布在肝实质病变周围,3例呈肝叶、肝段分布,1例位于肝脏边缘;灌注异常的形态表现为肝叶、肝段型3例,楔形或扇形18例,片状16例,条带状1例;强化方式表现为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等密度33例,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低密度3例,动脉期等或低密度、门脉期低密度2例;平衡期大多数(36例)呈等密度,少数(2例)呈低密度。

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CT全肝灌注成像的表现

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CT全肝灌注成像的表现

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CT全肝灌注成像的表现周轩;鄢晓龙【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CT全肝灌注成像的表现.方法选择拟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38例,于TACE 治疗前1~3 d及治疗后4~6 w行CT灌注成像,观察术前术后灌注成像表现,计算肿瘤组织及周围正常肝组织血流量(BF)、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等灌注参数值,比较肿瘤病灶与正常组织及治疗前后肿瘤组织各参数值差异.结果术前59例肿瘤组织在ALP图上表现为均匀高灌注,79例呈不均匀高灌注,坏死区呈低灌注或无灌注,肿瘤组织PVP图均呈低灌注状态;与正常肝实质比较,肿瘤组织ALP、HPI、BF均显著升高,PVP显著下降(P<0.05);术后72例肿瘤病灶内碘油沉积均匀,灌注图上表现为无血流灌注;66例病灶内碘油沉积部分缺损,在ALP灌注图上呈高灌注,与术前比较,术后病灶ALP、HPI、BF均显著下降,PVP显著上升(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较好评价肝癌TACE术前术后血供变化,可为TACE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判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8(028)009【总页数】3页(P863-865)【关键词】肝癌;化疗栓塞术;CT灌注成像;灌注参数【作者】周轩;鄢晓龙【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我国肝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胃癌。

目前肝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效果最佳,但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易复发,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不具备手术指征。

近年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肝癌治疗中广泛应用,被认为是不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1]。

TACE治疗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准确评估对确定治疗方案、指导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

全肝CT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局部病灶活性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全肝CT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局部病灶活性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全肝CT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局部病灶活性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池嘉昌;沈加林;许建荣;唐睿;程杰军【摘要】目的探讨全肝灌注CT增强扫描检查在肝癌TACE术后局部病灶活性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38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术后6周在Siemens 128排CT 上行全肝灌注CT增强扫描和DSA造影.根据全肝灌注扫描图像获得肝脏灌注参数,与DSA造影结果进行对比,以DSA造影作为标准,分别分析CT灌注对TACE术后局部肿瘤活性的显示情况.结果全肝CT灌注共检出病灶42处(100%),诊断正确率88.09%,灵敏度94.11%,特异度62.50%,阳性预测值=91.42%;阴性预测值=71.42%;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613.TACE术后局部肿瘤生长区的相关灌注参数与非瘤区肝组织的灌注参数,两者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肝动脉指数(HAI)和肝门脉灌注(P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肝灌注CT增强扫描能很好的显示肝癌TACE术后局部病灶的活性,在肝癌TACE术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0(019)007【总页数】4页(P540-543)【关键词】肝细胞癌;CT灌注成像技术;栓塞【作者】池嘉昌;沈加林;许建荣;唐睿;程杰军【作者单位】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TACE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应用最广的非手术疗法[1-2]。

单次TACE治疗常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而需要多次治疗。

TACE术后残余肿瘤的活性及肿瘤血管的评估对是否需要再次行TACE治疗至关重要。

CT灌注成像_在临床有用吗_

CT灌注成像_在临床有用吗_

CT灌注成像:在临床有用吗?廖晓凌,薛静,王春娟,王效春(编译)【摘要】急性卒中联用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及普通平扫CT(NCCT)的方法比单用NCCT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

绝大多数诊疗中心,这种多模式的CT扫描方法比磁共振成像(MRI)更加简便有效、且耗时仅比NCCT多几分钟而已。

NCCT不能象CTP那样明确的分辨出梗死处和缺血半暗带,因此小的梗死灶、大的缺血半暗带及CTA显示的血管阻塞位置就可能对接下来的溶栓治疗有所助益。

此外,CTP能够减少溶栓决策中所需的时间。

总之,CTP能够对溶栓患者的选择有潜在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灌注CT;CT血管成像;溶栓治疗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通信作者廖晓凌liao828@1 背景介绍对于急性卒中,最广泛应用的影像检查模式是普通平扫CT(NCCT)。

但是,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于急性卒中的诊断较NCCT更有优势:它更为敏感,且特异性较强。

然而,目前世界范围内大多数的卒中患者并不能在卒中发生后迅速获得必要的磁共振检查。

而与之相对应的螺旋CT却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影像检查方式。

螺旋CT中的CT血管成像(CTA)能够对患者的血管情况进行评价,而CT灌注(CTP)则能够对患者的脑组织灌注状态进行评估,这两个序列可在NCCT检查完成后迅速进行,而总的检查时间仅增加几分钟。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种多模式CT能够为急性卒中患者的脑组织病生理状态评估提供与磁共振检查相类似的信息,而且多模式CT在识别缺血性卒中患者超急性期脑组织缺血性改变方面较NCCT更为敏感。

另外,多模式CT还有可能简化卒中后溶栓患者的筛选过程,这类似于磁共振在溶栓患者筛选中所起的作用。

2 多模式CT:关于技术操作2.1 图像采集 虽然本综述重点关注的是CT灌注,但多模式CT检查中的每一个序列对于卒中的诊断和脑组织病理生理状态的评估都至关重要。

肝脏功能CT灌注成像的现状与前景

肝脏功能CT灌注成像的现状与前景

肝脏功能CT灌注成像的现状与前景申晓俊;吴东【摘要】CT灌注成像能够通过精确的灌注参数,量化显示活体组织和肿瘤微环境中的血流动力学状况,进而判断病灶的病理改变或生物学特性,获得更具价值的临床-生物学信息.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功能成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颅脑等疾病的检查,主要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其灌注状态评估、肿瘤的良恶性、侵袭性及治疗疗效的评估等方面.近几年,随着CT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尤其是第二代320排螺旋CT机,不仅辐射剂量明显降低,而且具备超宽的探测器覆盖范围,能够进行真正意义的全肝灌注扫描,其次临床对肝脏肿瘤的定性诊断、肿瘤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准确评估要求增加,促使CT灌注成像在体部的应用逐渐得到开展.本文主要对CT灌注技术及其目前在肝硬化、肝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疗效、肝脏功能等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8(040)019【总页数】5页(P3002-3005,3009)【关键词】CT;功能,肝脏【作者】申晓俊;吴东【作者单位】200032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是肝硬化最常见病因,而肝硬化会增加肝癌的风险[1],每年世界上有约1.03×106人死于肝硬化[2],所以早期诊断乙肝后肝硬化对临床早期干预治疗至关重要;肝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或无明显临床症状,早期准确诊断肝癌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但是一些不典型的肝癌及肝良性病变在现有检查技术的条件下仍不能准确鉴别,急需新检查技术的出现;针对已经确诊的肝癌患者,大部分病理为肝细胞癌,该类肝癌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可直接影响肝脏的储备功能,目前手术治疗仍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术前准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肝脏CT灌注兼有形态学成像和功能成像两种优势,从组织微循环灌注状态评估肝硬化、肝肿瘤性病变及肝功能储备状况具有一定潜力。

低辐射剂量和低造影剂剂量在肝脏CT灌注中的应用进展

低辐射剂量和低造影剂剂量在肝脏CT灌注中的应用进展

低辐射剂量和低造影剂剂量在肝脏CT灌注中的应用进展王凡;李红【摘要】随着CT检查的普及,患者接受的放射辐射及造影剂用量也越来越多,同时由于放射辐射与造影剂的应用引起的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特别是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在肝脏CT灌注中,低辐射剂量和低造影剂剂量可减少受检者不必要的损伤。

“双低”技术在以后的检查中已成为一种趋势。

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和造影剂的浓度成为研究是热点。

肝脏CT灌注成像技术,是诊断肝内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

如何在保证肝脏病变图像特点的情况下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和造影剂剂量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5(000)022【总页数】3页(P3353-3355)【关键词】低辐射剂量;低造影剂剂量;肝脏CT灌注【作者】王凡;李红【作者单位】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放射科,湖北宜昌 443000;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放射科,湖北宜昌 4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医学影像界的快速发展,使CT灌注成像不再从单一形态学方面进行影像学诊断,而是在显示形态学变化的同时并反映活体血流动力学变化来诊断。

它是一种功能成像方法,医学影像界和临床已经逐渐开始对其重视。

CT灌注成像是经静脉快速注射增强剂后对靶器官动态扫描,根据扫描结果构建时间密度曲线,根据时间密度曲线计算出靶器官灌注参数并组成图像以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1]。

灌注成像技术将核医学的放射示踪剂稀释原理和中心容积定理作为理论基础,Hamberg等[2]已经对此理论基础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和论证。

肝脏CT灌注成像技术通过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肝灌注量等参数来反映肝脏的灌注情况。

它是诊断肝内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反映了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特点。

肝脏CT灌注是感兴趣区的连续动态扫描,扫描的范围较大,有些患者还需要复查,那么对于患者辐射量是相当大的。

CT灌注成像在术前评估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纤维化者肝储备功能中的价值初探

CT灌注成像在术前评估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纤维化者肝储备功能中的价值初探

icu e 8c ss f r r ie c n e o l ae i e ai i rss f ls. h o t l ru n ld d1 n ld d1 ae p mayl r a cr mpi tdw t h p t b oi S- 4T ec nr o picu e 0 o i v c c h cf o og
中 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 电子版) 00 月 卷第4 h cG 垡 e I 21年8 第4 期CiA h e c c nr 塑 ! !
!!
! : !


4 ・ 5
论 著 ・
C 灌 注成像 在术 前评 估 原 发性 肝 癌合并 肝 T 纤维化者肝储备 功能 中的价值初探
P e i na y e p o e t e v l e o e f so m a i g f r e a u t g p e o e a v e a i u c rl mi r x l r h a u f CT p r u i n i g n o v l a i r - p r t e h p t f n - n i c
(3 9 . .6 m ・ i一 10- ( 51 ±28 mlmn 10- ( 1 . 5±9 ) lmn 0 g 、 2 .0 . 5 ・ 5) ・ i一 0 g 186 ・ 、 0±7 3) lmi 1 0- ( . . m ・ n ・0 g 、 O7 5 一 8±
01 ) .1 %。两组 比较 , 试验组 H P有 明显下降 , 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L 、 P和 P I T P HA 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②术后在 C i — uh hl P d g A级基 础上 , 以术后肝功能障碍 出现 的有无作为判别结果 , H P和 S E V作为 以 P TL 判别指标 ,经判别分析 建立方程 := .3Xl354 8 2329 7 52 1 + 5 .8X — 4 .8 , ls f 55 3 + 7 .1X- 8 . , .2X1 46 5 23 1 5 Wi ’ t 5 3 3 k Lm d a b a值为 06 0 P . 。结论 .1 , <O0 5 H P能反 映肝 纤维 化 s~ P 。s 期肝血 流 的变化 ,结合 C P参数 和 T SE V, T L 能建立有意义的判别方程 , 初步评估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纤维化者 的肝储备功能 。 【 关键词 】 原发性肝癌 ; 肝纤 维化 ; 肝储 备功能 ; T灌注 C

一过性肝脏CT灌注异常强化

一过性肝脏CT灌注异常强化

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通常有肝功能 减退、门静脉高压等症状 ,CT灌注成像表现为肝脏 不同区域的灌注异常。
肝癌
肝癌患者通常有慢性肝病 背景,CT灌注成像表现为 肝脏局部结节状强化。
诊断流程
临床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是否有肝炎、肝硬 化等肝病病史,以及是否有 肝功能异常表现。
CT灌注成像检查
对患者进行肝脏CT灌注成像 检查,观察肝脏的血流灌注 情况。
03
04
感染
由于疾病本身可能导致免疫功 能低下,患者容易并发感染, 如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出血
肝脏的炎症可能导致肝内血管 破裂出血,严重时可引起腹腔
内出血。
肝功能衰竭
在严重的情况下,一过性肝脏 CT灌注异常强化可能导致肝
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其他并发症
还可能出现如电解质紊乱、酸 碱平衡失调等其他并发症。
一过性肝脏CT灌注异常强化可 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 血管病变、炎症、肿瘤等。
肝脏CT灌注异常强化的原因
01
02
03
血管病变
如肝动脉瘤、肝血管瘤等 ,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 引起肝脏灌注异常。
炎症
肝炎、肝脓肿等炎症疾病 可能导致肝脏血管充血、 血流加快,从而产生强化 效应。
肿瘤
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 等肿瘤病变可能影响肝脏 血流分布,导致灌注异常 。
康复指导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适当进行运动 和休息。
饮食指导
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饮食结构,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 合物,避免过度摄入或缺乏某些营养物质。
心理支持
接受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增强 康复信心。

多层(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层(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层(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面临着新的挑战。

目前,CT成像技术已经成为肺恶性肿瘤的重要辅助诊断工具。

然而,传统的CT成像技术只能提供肿瘤的形态和位置,很难发现肿瘤的血管灌注情况,缺乏对肺癌的微血管灌注情况及其恶性程度的全面评价。

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A)则可以通过检测肺癌的血管灌注情况,早期发现微小肿瘤、评估肿瘤的侵袭深度和生长速度等,是肺癌诊治中的有效手段。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层(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恶性肿瘤诊断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对肿瘤的血管灌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其与肺癌的生长、预后等相关性。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符合下列条件的肺部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的恶性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年龄在30岁-75岁之间。

2. 实验设计该研究采用前瞻性的队列研究设计。

所有参与的患者均进行标准化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定量分析肿瘤的血管灌注情况,检测肺癌的生长速度、侵袭深度及其预后情况,并与传统CT表现进行比较。

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将图像数据数字化到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CT灌注指标并计算其在患者中的比例。

利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和分析性统计,并对不同CT灌注指标与肺癌的生长速度、侵袭深度及其预后情况进行相关分析。

四、预期结果及意义通过该研究,预计可以发现多层(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恶性肿瘤诊断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对肿瘤的血管灌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同时,将研究结果与传统CT表现进行比较,探讨多层(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优劣势,可为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ICG在肝胆外科临床应用

ICG在肝胆外科临床应用

ICG在肝胆外科的临床应用随着吲哚菁绿(ICG)显像技术在肝胆外科的逐步应用,ICG荧光显像技术在精准肝切除、鉴别胆道系统、识别术中胆漏、肿物显影、识别占位、复杂解剖等微创肝胆外科领域已初见成效。

ICG 显影对复杂变异困难胆道的解剖亦变得可视化,使得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提高肿瘤边界的识别度、提高隐匿肿瘤的发现率等有助于肝脏的精准切除。

综上所述,ICG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中有积极意义,但在ICG注射时机、注射剂量与注射时间之间量化关系以及如何避免ICG显影假阳性和假阴性等问题依然需要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和解决。

目前荧光显影在肝胆科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胆道显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BDI)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尤其粘连较重、解剖变异复杂的胆囊切除手术中,胆管解剖结构的精确辨别对于预防术中胆管损伤有着重要意义。

术中使用胆道造影(IOC)可以避免胆管损伤,但由于其流程复杂、费用高昂、辐射伤害等缺点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术前外周静脉注射ICG后,ICG完全经肝脏代谢到胆汁,进而在胆道中通过激发光照射后显示荧光形成胆道造影。

和胆道造影(IOC)比较荧光造影能够在术中更快、更准确地识别胆道结构。

同时ICG荧光显影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肝外胆道显影方面,而且可以进行肝切除创面胆漏情况和肝脏胆汁代谢情况的评价。

2、肝肿瘤定位目前,肝癌手术治疗有较多困惑: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肝肿瘤的切缘足够与残存肝组织的保护,腹腔镜肝切除过程中在缺乏直接接触情况下肝切缘的保障及肝断面的精准把握,特殊部位的病灶显露以及是否有残留转移灶。

因此,需要新方法或技术来帮助肝肿瘤定位精准把控肝切缘及术中及时发现转移病灶,以期提高手术效果及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ICG经静脉注射后,在正常肝组织中ICG入血后可被肝细胞迅速摄取,并在特定波长激发光的照射下显示荧光。

ICG经胆道系统逐渐被排泄,荧光显色强度也逐渐消退。

ct灌注成像基本概念

ct灌注成像基本概念

ct灌注成像基本概念CT灌注成像(CTP)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用于评估特定脑区的血流情况。

它通过注射对比剂并进行连续成像,可以提供有关脑血流动力学、灌注参数以及病变部位等信息。

本文将从CTP的原理、应用、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CTP的基本概念。

首先,CTP的原理是基于X射线的成像技术。

当对比剂进入血流后,它会通过射线吸收X射线,形成图像。

通过对这些图像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脑血流的灌注情况。

CTP主要关注的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过渡时间(MTT)和时间到达峰值(TTP)等。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异常脑血流情况,如梗死、出血和血管痉挛等。

CTP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常见的应用包括:中风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诱导的血压增加(如高血压脑病)的评估以及脑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等的研究。

CTP可以捕捉到灌注异常区域,帮助医生了解病灶所在位置和分布,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在进行CTP时,操作技巧非常重要。

首先,医生需要正确选择对比剂,并确定注射剂量和注射速度。

对比剂的选择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史和肾功能等因素来确定,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不适和风险。

注射剂量和速度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来决定,以获得准确的成像结果。

其次,在成像前,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位置,并固定头部以避免运动造成成像的模糊。

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扫描模式,如动态扫描或静态扫描。

动态扫描可提供连续图像序列,以更好地观察灌注动力学的变化;静态扫描适用于分析特定时间点的脑血流情况。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CTP是一种辐射性检查,患者可能会暴露于X射线辐射。

因此,必须根据患者的情况权衡利弊,避免过度频繁的CTP检查。

对于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更应格外关注辐射剂量的控制。

综上所述,CTP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可帮助医生评估脑血流情况。

它的应用广泛,包括中风、高血压脑病、脑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CT灌注扫描意义有哪些

CT灌注扫描意义有哪些

CT灌注扫描意义有哪些关于CT灌注扫描意义有哪些CT灌注扫描与CT动态增强扫描虽然都是在造影剂增强后进行不同时相的扫描,但两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CT动态增强扫描主要反映造影剂在病灶内的浓集和消退的过程,它对时间分辨率要求不高。

CT 灌注扫描反映了造影剂从进人组织或病灶的瞬间开始一直到大部分离开组织或病灶为止。

它反映的是组织或病灶内造影剂的灌注规律,也即在这些组织或病灶内的血流微循环规律。

下面和家庭医生在线店铺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的意义有哪些吧。

CT灌注扫描对时间分辨率要求很高,每次扫描之间的间隔不能大于0.5~1秒。

造影剂的注射速度也要比CT动态增强扫描快,以保证造影剂在短时间内集团通过需检查的靶器官,避免后处理时的分析错误。

CT灌注扫描可以更直接地反映病变组织的循环规律,更加精确地计算组织的灌注量和描绘灌注曲线。

对鉴别良恶性肿瘤和了解脑缺血病灶的血供情况都有很大的帮助。

CT灌注成像的原理CT灌注成像是从静脉团注对比剂后,对选定层面(1层或多层)进行同层动态扫描,以获得该层面内每1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根据该曲线利用数学模型计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和表面通透性图(PS)等参数,通过伪彩处理得到组织灌注功能图,用来表现并评价组织器官灌注状态的功能成像方法[6]。

CBV指感兴趣区(ROI)内单位体积脑组织的血管床容积(包括毛细血管和大血管在内),单位为ml/100g。

CBF指单位时间内流经一定脑组织血管结构(包括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和静脉窦)的血流量,单位为ml/(100g·min)。

MTT指血液流经血管结构,如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窦时,通过的血管路径不同,时间也不同,所以用平均通过时间表示,反映对比剂通过感兴趣区毛细血管的平均时间,单位为s。

TTP指对比剂首次到达扫描层面内的大动脉至对比剂在脑组织中达到团注峰值的时间间隔,正常值一般为几秒,单位为s。

CT在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CT在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CT在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快速、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与评估。

本文旨在探讨CT在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一、CT在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CT扫描通过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肝脏病变的性质。

首先,在鉴别诊断肝脏肿瘤时,CT扫描可以了解病灶的大小、数目、边缘、密度等特征,帮助区分良性病变和恶性肿瘤。

其次,对于肝脏转移瘤的鉴别诊断,CT扫描可以显示转移病灶的数量、位置、大小等特点,帮助评估肿瘤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此外,CT扫描对于某些罕见的病变,如肝脏血管瘤、肝脏脂肪瘤等,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二、CT在肝占位性病变术前评估中的应用在肝脏手术前的评估过程中,CT扫描的应用十分重要。

通过CT扫描,可清晰显示肝脏的血管分布、解剖结构和肝实质的状态,为手术的安全进行提供重要信息。

首先,在肝切除手术中,CT扫描可以精确评估肝脏的体积和功能状态,帮助判断剩余肝组织的功能储备,以预测手术后肝功能不全的风险。

其次,对于肝移植手术,CT扫描可以评估供体和受体的解剖结构、血管分布和肝实质状态,并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手术规划。

此外,CT扫描还可以评估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如肝动脉穿孔、出血等。

三、CT在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优势相比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CT具有多个优势,使其在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和术前评估中应用广泛。

首先,CT扫描速度快、成像清晰,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有关肝脏病变的信息。

其次,CT扫描通过调整扫描参数,可以进行多平面、多序列的图像再构建,使医生可以全面观察病变的形态和分布。

此外,CT扫描还可以结合增强扫描技术,提高对病灶的诊断准确性。

总结起来,CT在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和术前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n a l o fM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Me d i c i n e , 却r . , 2 0 1 4 , V o 1 . 9 , N o . 2
C T灌 注成 像 技 术在 肝 脏 外 科领 域 的研 究 进 展
s  ̄g e y ,f r a l l i n g i n t o t h e c a t e g o r y o f l i v e f u n c t i o n i ma g i n g .T h i s p r e s e n t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n e w d e v e l o p me n t s i n
2 肝脏 C T灌注成像的扫描 方法
肝脏 C T灌注成像 扫描方 法 目前无 统一标 准 , 但 基
本上 能体 现 以下要 点 : ① 感兴 趣 区层 面选取 包 括肝 右
叶、 门静脉主干、 主 动脉 、 脾 或 目标 病灶 的层 面 , 常选 取
【 K e y w o r d s 】 L i v e r s u r g e r y ; C T p e r f u s i o n i m a g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 R e v i e w
C T灌注成像是经静脉快 速注射增 强剂后对靶器 官 动 态扫描 , 根据扫描 结果 构建 时间密度 曲线 , 根据 时间
映对 比剂血管外渗的情况 , 临床 上常用于评价血 管 的渗 透性 。A x e l 首次 报道 了 C T灌 注成 像测 定 的脑 B F 和B V定量数 据 。和其 他脏 器 的 C T灌注 成像 一样 , 目 前肝脏 C T灌注成像采用的数学模 型也有非去卷 积模型 和去卷积模型两类 , 依据此两类模 型测得 的灌注值 具有 相关性 , 且灌注值 的计算 已实现 了计算机化及 自动化 。 术研究生理及病 理条件下 的肝脏 血流灌 注是 医学影 像 学 与肝脏外科学相交叉 的研究 热点 , 因肝脏具有 门静 脉 及肝静脉共 同供血 的特点 , 肝脏 C T成像技 术较其他 器 官更为复杂 , 现就该技 术在肝脏外科 中 的研究进展综 述
【 关键词】 肝脏外科 ; C T灌注成像技术 ; 综述 【 中图分类号】 R 6 5 7 .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3 - 6 5 7 5 ( 2 0 1 4 ) 0 2 - 0 2 0 4 - 0 4
D O I : 1 0 . 1 1 8 6 4 / j . i s s n . 1 6 7 3 . 2 0 1 4 . 0 2 . 2 6
如下 。
1 肝脏 C T灌注成像理论基础
与其他器官 的 C T 灌 注成像一样 , 肝脏 C T灌注成像 的物理学基础仍然 是 中心 容积定 律和放射 性示 踪剂 稀 释原理 “ 。M i l e s 等 认为 : 静 脉注射放 射学 对 比剂 后, 放射学对 比剂与放 射性 示踪剂 一样 , 均 遵循 相 同的
许 宇彪
( 广西壮族 自治区江滨 医院普外科 , 南宁市 5 3 0 0 2 1 )
【 提要】 肝脏 C T 灌注成像技术是医学影像学与肝脏外科学相交叉的研究热点 , 属于肝脏功能影
像 学范 畴 。本 文主要介 绍肝 脏 C T 灌 注成像 的理论 基础 、 肝脏 C T灌注 成像 的扫描 方 法 、 肝脏 C T灌 注 成 像 的参数指 标 以及 肝脏外 科领域 中的具 体应用 等方 面的新进 展 。
Re s e a r c h pr o gr e s s o n CT pe r f us i o n i ma g i ng t e c h ni qu e i n ie f l d of l i v e r s ur g e r y
u Y u b i a o
织器 官的灌注状 态 的计算 机 断层扫 描技术 。应 用该 技
剂药物代谢动力学分血管 内系统 、 血管外系统 , 因此 , C T 灌注扫描获得 的参 数也对应 地分 为血 管 内期 参数 和血
密度 曲线计算 出靶 器官灌 注参数 并组成 图像 以评价 组 管外期参数 。前者用于评价组织 灌注状态 , 后者 用于反
G u a n g x i , P R . C h i n a )
【 A b s t r a c t 】 L i v e r C T p e r f u s i o n i m a g i n g i s a r e s e a r c h f o c u s i n v o l v i n g m e s c l a i m a i g n g a n d h e p a t i c
t h e o r e t i c l a b a s i s ,s c a n me ho t d,i n d i c a t o r s, a n d s u  ̄e y r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C T p e r f u s i o n i ma g i n g f o he t l i v e r .
( G e n e r a l S u r g e r y D e p a r t m e n t , ̄ a n g b i n H o s p i t a l o f G u a n g x i Z h u a n g A u t o n o m o u s R e g i o n ,N a n n i n g 5 3 0 0 2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