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减乘除各部分间关系2

合集下载

1 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期末复习课件-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1 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期末复习课件-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1)两个数的和是234,其中一个加数是78,另一个加
数是( 156 )。
(2)一个书架有4层,每层放28本书,这个书架一共可 放( 112 )本书。 4×28=112
(3)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差是( 0 );任何数和0相乘, 积是( 0 )。
(4) 324 + ( 883 )=1207 12 ×( 50 )=600 639 ÷( 70 )=9······9
加数+加数=和
减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 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 做乘法。
因数×因数=积
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 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被除数÷除数= 商

四则运算间的关系

回 顾
加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783 -( 544 )=239 ( 120 ) ÷ 15=8 ( 431 ) ÷ 71=6······5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当被除数等于除数时,商是( B )。Fra bibliotekA.0
B.1
C.被除数
(2)根据线段图列式,下面关系式错误的是( C )。
A. ? +200=500 B. 200+? =500 C. 200+500=?
加、减、乘、除法的意义 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R·四年级下册

加法的意义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则运算 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则运算 知识点归纳

《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知识点一、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3、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

4、加法各部分的关系:5、减法各部分的关系:①加数+加数=和①被减数-减数=差②和-加数=另一个加数②被减数=差+减数③减数=被减数-差知识点二、乘法与除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

4、乘法各部分的关系:5、减法各部分的关系:①因数×因数=积①被除数÷除数=商②积÷因数=另一个因数②被除数=商×被减数③除数=被除数÷商知识点三、四则运算以及它的运算顺序1、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2、括号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分别写作( )、[ ]、{ } 。

3、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①: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式子。

从左往右运算,先算小括号的,再算中括号的,最后算大括号的。

步骤②:没有括号,也要从左往右运算。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知识点四、与0相关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2、当被减数等于减数,它们的差等于0 。

3、一个数和0相乘,还得0 。

4、0除以一个非0得数,还得0 。

5、0不能为除数。

人教版四年级(下)数学概念及公式

人教版四年级(下)数学概念及公式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概念及公式一、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1、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积=乘数×乘数乘数=积÷另一个乘数4、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5、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二、与简便运算有关的知识:(重要的算式:25×4=100125×8=1000)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加前两个数,也可以先加后两个数,和不变.(a+b)+c=a+(b+c)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也可以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a×b)×c=a×(b×c)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加起来.a×(b+c)=a×b+a×c6、减法的性质:(1)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a-b-c=a-(b﹢c)(2)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a-b-c=a-c-b7、除法的性质:(1)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a÷(b×c)(2)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a÷b÷c=a÷c÷b8、简便运算的关键是凑整:在加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加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加几再减几,少加几再加几.在减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减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减几再加几,少减几再减几.9、添上(),去掉()在﹢和×的后面添上括号、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不变.在–号的后面添上括号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变-,-变﹢.在÷号的后面添上括号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变÷,÷变×.10、带符号搬家:在同级运算中,可以带着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11、在加法中,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就增加(或减少)多少.12、在减法中,减数不变,被减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差就增加(或减少)多少.13、在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多少,差就减少多少;减数减少多少,差就增加多少.14、在乘法中,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在乘法中,一个乘数扩大m倍,另一个乘数扩大n倍,积就扩大m乘n倍.15、在除法中,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商就扩大(或缩小)多少倍.16、在除法中,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多少倍,商就缩小多少倍;除数缩小多少倍,商就扩大多少倍.17、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三、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1、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2、小数的写法: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记作0.1、0.01、0.001……3、小数点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小数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四、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1、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2、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3、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4、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五、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六、三角形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3、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里,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边上的两个角叫做底角.4、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七、数量关系1、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2、工程问题:工效×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时间=工效工作总量÷工效=时间3、价格问题: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4、产量问题:单产量×数量=总产量总产量÷数量=单产量总产量÷单产量=数量5、和差问题:(和+差)÷2=大的数(和-差)÷2=小的数6、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的数小的数×倍数=大的数7、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的数小的数×倍数=大的数8、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相9、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公里10、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1、质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八、图形周长、面积有关的公式: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长+宽=周长÷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边长=周长÷4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长=面积÷宽宽=面积÷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4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课件

4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课件

2、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 出另外两个等式。
17×42=714 208×67=13936
714÷17=42
714÷42=17 13936÷67=208 13936÷208=67
2、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 出另外两个等式。
1125÷25=45 1008÷48=21
1125÷45=25 25×45=1125
3 × 4 = 12 因数 因数 积
12 ÷ 3 = 4 积 因数 因数
12 ÷ 4 = 3 积 因数 因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12 ÷ 3 = 4
12 ÷ 4 = 3 被除数 除数 商 在除法中,已知两数的积叫做被除数, 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 所求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__3_6___ 504÷36=__1_4___
1、下列各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1)蜗牛每小时可爬行5m,6小时能爬行多少米? (2)120支铅笔,每12枝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3)蜗牛6小时爬行了30m,平均每小时爬行多少米? (4)一头大象的体重是5600kg,正好是一头牛的 体重的8倍,这头牛重多少千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1.2 四则运算乘、除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小组讨论并说出你的想法。

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PT文档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PT文档资料
答:这头牛重700千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谢谢观看
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数学乘除法的意义 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荷花 — 代表圣洁
梅花 — 不惧风雪,坚韧不拔
菊花 — 品德高 尚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3+3+3+3=12(枝) 3×4=12(枝)
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 每个花瓶插几枝?
(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
一共插多少枝花?
3×4=12(枝)
(2)有12枝花,每个花瓶插3枝花,
可以插几个花瓶?
12÷3=4(个)
(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 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12÷4=3(枝)
与第(1)相比,第(2)、(3)题分别 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求?
能说说什么是除法吗?
3×4=12(枝)
12÷3=4(个)
12÷4=3(枝)
被除数 除数 商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 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 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 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 么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练习
1(P6"做一做")、根据36×14 =504,不计算直接写出后面算式的 结果。
504÷14=( 36 )
504÷36=( 14 )
2(P7第二题)、根据加、减法各 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减乘除意义和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减乘除意义和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减乘除意义和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加减乘除意义和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这一章节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运算的基础。

在本章节中,学生需要了解加减乘除的基本概念,各部分的名称及其关系,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对加减乘除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可能对各部分的名称及其关系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乘除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及其关系。

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加减乘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减乘除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及其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加减乘除的实际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准备小组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加减乘除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及其关系。

例如:你能用加减乘除来描述一下你的家庭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案例教学,呈现加减乘除的实际应用。

例如:用加减乘除来计算购物时的总价,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加减乘除的概念和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加减乘除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完成一些有关加减乘除的计算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加减乘除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购物场景,用加减乘除计算总价,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像 814+1142=1956 这样,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 加数,加得的数的叫做和。
(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 1956km,其中 西宁到格尔木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 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956km
西宁
格尔木
拉萨
814km 1956-814=1142km 答: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455
错因分析:第一个竖式的结果错了,百位上没 有退位,差应为 257,第二个竖式百位也没有退 位。
1.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1)滑雪场上午卖出 86 张门票,下午卖出 59 张
门票。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此题应用加法计算。
(2)滑雪场全天卖出 145 张门票,其中上午卖 出 86 张,下午卖出多少张? 此题应用减法计算。
(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 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 814km,格尔木到拉 萨的铁路长 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 多少千米?
814km 1142km
西宁 格尔木
拉萨
814+1142=1956km 答: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1956km。
814 + 1142 = 1956
加数 加数 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 义和各 部分间 的关系
4.希望小学有学生 1243 人,其中男生有 684人, 女生有多少人? 1243-684=559(人) 答:女生有559人。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 义和各 部分间 的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 义和各 部分间 的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 义和各 部分间 的关系
(3)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 包, 剩下 630 包。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此题应用加法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知识点
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6、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希望提供的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知识点,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例如:11+4=15 15-11=4 15-4=112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例如:50-30=20 50-20=30 20+30=503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例如:3×8=24 24÷8=3 24÷3=8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例如:45÷9=5 45÷5=9 5×9=45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 、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 、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 、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s=ah7 、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8、圆形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单位换算(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1市斤(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一.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二. 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三. 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升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四. 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五. 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六. 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1日=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1小时=3600秒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01四则运算-02乘、除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课件0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01四则运算-02乘、除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课件01
训练才能有所收获,取得成效。
• 9、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者往往遭人轻视; • 10、智者超然物外
陈尧咨(善射)
神态 忿然 笑而遣之
卖油翁(善酌)
睨之
汝亦知射乎 语言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动作 笑而遣之
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油知之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性格: 自矜(骄傲)
取置覆酌沥
对比
谦虚
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课外延伸
1、联系生活、学习,说说熟能生巧 的事例。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 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 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 理。
自学指导(一)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 清楚。
自学指导(二)
1、作者运用哪几种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从文 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 两个人物的。 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巩固练习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36 504÷36=14 问题:你是根据什么得出结果的?
1.四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一共有多少人? 40 ×4=160 (人)
2.四年级有160人,平均分成4个班,每班多少人? 160 ÷ 4=40(人)
3.四年级有160人,每40人分一班,可分成几个班? 160 ÷40=4(个)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 谦受益,满招损。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 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 老舍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加减乘除意义和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加减乘除意义和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加减乘除意义和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加减乘除意义和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掌握各部分的名称及其关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整数四则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运算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加减乘除的意义理解不深,对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的认识模糊,导致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规律,提高计算正确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掌握各部分的名称及其关系。

2.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减乘除的意义,各部分的名称及其关系。

2.难点:加减乘除计算法则,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加减乘除意义和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的教学课件。

2.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四则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加减乘除的算式,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2.引导学生观察加减乘除算式,发现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

操练(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加减乘除的计算题。

2.教师挑选学生回答,并板书正确答案。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规律。

巩固(10分钟)1.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关于加减乘除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01四则运算-02乘、除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课件09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01四则运算-02乘、除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课件09
训练才能有所收获,取得成效。 • 9、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者往往遭人轻视; • 10、智者超然物外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性格: 自矜(骄傲)
取置覆酌沥
对比
谦虚
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课外延伸
1、联系生活、学习,说说熟能生巧 的事例。
2、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 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课堂练习:
射箭酌油
1、课文主要写了 和
两个场面。
尔安敢轻吾射
2、陈尧咨看待自己射技的句子是
并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
系进行验算。
29
754÷29=
26
26
26
754 58
验算:×
2
9
17 4 174
23 4 52
0
75 4
上了这节课 你有什么收获啊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 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 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 理。
自学指导(一)

但手熟尔 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熟理能是生巧

4、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虚心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的道理, 这让你想起哪些相关的名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 谦受益,满招损。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 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 老舍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 × 4 = 12
因数 因数 积
(2)有12枝花,每3枝花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2. 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3. 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和减法是互为逆运算的,即加法的逆运算是减法,减法的逆运算是加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挂图、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加法和减法的实例,让学生回顾一下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新课导入:通过教学挂图,展示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

3. 例题讲解:通过教学视频,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2. 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3. 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和减法是互为逆运算的,即加法的逆运算是减法,减法的逆运算是加法。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做一些基础的加法和减法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让学生做一些稍微难一些的题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让学生做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教学挂图、教学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时2乘、除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doc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时2乘、除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doc

备课教案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课时课时二.乘、除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主备人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能力目标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教学准备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补充、总结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出示例2(1)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4=12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出示例2(2)(3)教师板书(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列式计算:12÷3=4 12÷4=3(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练习:“做一做”。

人教四年级数学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人教四年级数学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则运算
乘、除法的意义和 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情境引入
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问题:1. 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问题:2. 算式中的3和4各表示什么意思?
二、探究规律,明确意义
(一)明确乘法的意义
3+3+3+3=12 3×4=12 因数×因数 =积
(二)明确除法的意义
(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3×4=12
(2)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12÷4=3
问题:与第(1)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怎样算?
二、探究规律,明确意义
二、探究规律,明确意义
(四)有关0的运算
口算下面各题。
24+0=24 70-0=70
13-13=0
0×8= 0
0+504=504 0÷36= 0
0÷9= 0 392×0= 0
问题:具体描述一下这些有关0的运算。
三、巩固新知
1.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36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加、减、乘、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将通过实例理解加法和减法是互为逆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互为逆运算。

同时,学生将掌握乘法分配律和除法分配律,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 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和除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加、减、乘、除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2. 乘法分配律和除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加、减、乘、除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它们的意义。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3.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分配律和除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1. 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 乘法分配律和除法分配律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乘法分配律和除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演示、课堂练习、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课后,教师应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按照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方框,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二、填空
1、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仍得(),一个数乘0得(),0除以任何非0数都得()
2、的计算89-54+12时要先算(),再算()法,在计算48÷3+15时,要先算()法,再算()法
3、根据21+24=45,180÷45=4,4×15=60,列成综合算式是()
4、150÷3-48÷3与(150-48)÷3的结果()(填“相同”或“不相同”)
5、56与44和和,除以25与20的差,结果是()
6、32×4-150÷6,这道题中,()法和()法可以同时计算
三,解决问题
1、海虹旅行社推出某景区一日游的两种旅游价格方案
(1)刘叔叔和朋友约好了一同去游玩,成人
有10人,儿童有8人,怎么样购票划算?
(2)张诚一行成人8人,儿童10人,怎么购票划算?
2、小红、小明两人写完作业就开始玩扑克,小红抽出一张红桃7,梅花3,方块4和黑桃2,你能用这几张牌通过加减乘除计算后得24吗?
3、张华家去年第三季度用电312千瓦时,其中八月份用电108千瓦时,九月用电126千瓦时,他家去年七月用电多少千瓦时?他家第三季度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
4、
(上面的数-前面的数)×侧面的数(侧面的数+前面的数)÷上面的数
4、欧阳看了一本150页的书,如果第一天看了35页,第二天看的与第一天看的同样多,还剩下多少页没有看完?如果已经看了3天,每天看32页,那么还有多少页没有看完?
5、
(1)买 30本笔记本和4支钢笔,要付多少元?
(3)买 18瓶墨水和6个文具盒付出100元,找回多少钱?
5、“六一”活动,五年级买回来500份奖品,学校又发给五年级340份奖品,老师们要把这些奖品平均分给12个班级,平均每个班级分到多少份奖品?
6、春节期间,政府调节价格,某超市黄瓜只有2元钱一千克,土豆每千克3元,莲子每千克18元,妈妈买了黄瓜3千克,莲子4千克,又买了单价35元一袋的洗衣粉2袋,妈妈一共花了多少元?
三、补充练习
1、找出下列各列数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①1、2、4、8、16、()、()
②4、7、10、13、()、()
③1、4、9、16、()、()
④4、6、10、16、26、()、()
⑤4、5、4、10、4、15、()、()
2、找规律填数
3、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