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教学课程教案---中外建筑史

教学课程教案---中外建筑史

河北科技学院教案

2013~20XX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

任课教员李媛

学时32

授课班级13环境设计1、2、3班

授课时间1-16周

中外建筑史课程基本信息(教案首页填写)

注:相关模块填写时要与教学大纲一致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提纲和考研复习重点―connie独家整理

中外建筑史课程提纲和考研复习重点―connie独家整理

中外建筑史课程提纲和考研复习重点―

connie独家整理

考研重点、建筑

《中国建筑史》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

中国建筑史在建筑设计专业教学中应属于基础课。通过中国建筑史的学习,了解中国建筑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历史事实。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与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它与所处的社会的政治、地域、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特点。新一代建筑总是在上代建筑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去粗取精,继承革新的情况下产生的。给初学建筑设计的人树立一个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较为正确和全面的学习和创作的方法与观点。为后续专业课,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课建立起比较全面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认识论,为今后的学习和建筑创作道路树立正确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的目标与要求

1.了解中国建筑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2.掌握不同历史阶段的典型建筑实例,能区别不同历史期的建筑艺术风格与特点。

3.掌握掌握中国建筑传统技术在不同时期的成就。

4.运用所学的建筑历史知识,对建筑物进行较为科学的分析与鉴别。

5.批判的继承和正确的认识中国优秀的建筑遗产和传统文化。

第三部分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用《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参考书:(1) 《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华夏意匠》李允F 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重印(3) 《梁思成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 《刘敦桢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 《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 《清式营造则例》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21341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

课程总学时/学分:48/2(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0学时)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一、本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筑的形式、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认识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的主要社会功能。从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寻找中、外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通过吸收前辈的建筑艺术成就,进一步指导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与创作,为设计思维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域和时间领域。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建筑体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做法;

2、重点掌握宫殿、坛庙、宗教等建筑的结构形式以及清式做法中的“大木作、小木作、油漆、彩画作”等具体做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初步具备仿古建筑的设计能力。

3、了解其建筑的类型、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思潮;

4、掌握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等;

5、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概况;

6、掌握古典建筑柱式、拱券技术、各个时期的代表建筑类型、建筑技术、建筑成就以及有关的建筑理论等。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中国建筑史部分(26学时)

第1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及发展概况(4学时)

1.1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知识点: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木构为主,一脉相承;宫式建筑为典型,等级森严;建筑布局讲究群体环境观念;建筑形式综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全民审美素质”等风格特征。

1.2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知识点:介绍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建筑发展概况

中外建筑史说课课件

中外建筑史说课课件

多媒体教 学资源
住宅建筑 著作、期 刊
一级注册 建筑师考 试用书
课程教学资料的确定
第四部分 教材对象分析及对策
教学对象
教学重点与 难点
•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二年 级学生,历史文学底子 薄
• 重点:掌握我国住宅建 筑的各种平面形式 • 难点:能够分析不同地 域住宅建筑的特征
• 讲授范例、讨论式、多 媒体教学、启发教学 • 协调传统教学手段与现 代教学技术
课程内容
• 以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职业定位岗位群的职业能力 要求为依据 • 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建筑设计技术的职业资 格标准
内容确定
知识内容 岗位任务
• 我国住宅建筑的发展概况 • 北京四合院 • 徽州住宅 • 福建客家土楼
• 住宅建筑设计 • 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方案设计 • 小别墅设计
第三部分 教材与教学资料的选择

第五部分 教学设计与实施
职业活动 为导向
理论实践 结合 突出 能力目标
课程整 体设计
学生主体 任务训练 岗位能力 项目载体
第六部分 教学程序设计
第七部分 教学反馈
第八部分 教学改进思路 学生
基础知识不wenku.baidu.com实
教师
理论结合实际 “深入浅出”
自学能力不足
多种教学方法 和手段相结合
厌学懒惰情绪
深入指导,严把 教学“质量”关

11级中外建筑史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11级中外建筑史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中外建筑史》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 2012 -2013 学年第一学期)一、管理信息

二、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

中外建筑史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理论讲授与专业练习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外建筑发展过程及艺术形态有基本认识了解,为环境艺术设计、城市景观设计等专业学习提供基础,也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开拓提供活力,达到培养既具创新思维又有实际能力的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目标。室内设计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基础上的新兴边缘学科,它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与建筑内外的空间环境为主体的艺术再创造。因此,人类建筑发展的历史,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建筑的基本知识,是本专业一项重要的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中外建筑史》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有不同于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目标: 它要求通过多媒体教学和理论讲授,以简明扼要的方法,概述中外建筑发展的主要过程,同时结合适当的专业绘制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形式的基本特征,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学习和艺术创造打下完整的专业理论基础。

能力目标:

《中外建筑史》的课程教学,注重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及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为根本目的。

知识目标:

通过中外建筑史的学习,了解中外建筑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历史事实。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与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它与所处的社会的地域、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

建筑特点。新一代建筑总是在上代建筑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去粗取精,继承革新的情况下产生的。给初学建筑设计的人树立一个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较为正确和全面的学习和创作的方法与观点。为后续专业课建立起比较全面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认识论,为今后的学习和建筑创作道路树立正确的理论基础。

中外建筑史教案

中外建筑史教案

《中外建筑史》

讨论影视动画专业的工作和任务:毕业以后我们可能从事的工作,以实例进行引导。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建筑设计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研究中外建筑发展基本过程和一般规律的学科。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提高建筑美学方面的修养,以及方案设计与评审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建筑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基本过程,以及环境、文化与社会形态、技术经济对建筑发展的影响,掌握不同历史时期中外著名建筑的特点与主要建筑流派,领会建筑基本理论与设计思想。

(二)能力要求

1、认识建筑的本质,提高建筑美学方面的修养。

2、具备建筑方案的分析能力与评审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

(一)中国建筑史

1、绪论

2、原始社会建筑

3、奴隶社会建筑

4、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5、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6、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二)外国建筑史(19世纪前)

1、奴隶社会建筑

2、欧洲中世纪建筑

3、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建筑

4、亚洲封建社会建筑

(三)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1、欧美探求新建筑运动

2、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活动与思潮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古建史和外国近现代史,

主要内容:中国古建史以建筑发展历史过程为主线贯穿各个历史时期,出现四次建筑高潮。以封建社会中后期建筑为著名;

外国近现代史以一二战为历史背景,突出战后的城市和建筑大规模重建,出现建筑思潮的活跃期。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问题牵引”教学法

1:你知道的著名建筑有那些?

2:各时期代表建筑有什么主要的特征?

3:演示建筑案例及图例,提出课题任务

(完整版)《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完整版)《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必修课;

2、专业课、理论课

(二)课程定位

中外建筑史是建筑工程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历史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建筑史学知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热爱专业,

热爱本职工作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生态度和工作作风。

(三)课程设计思路

由案例导入教学,分析案例中的理论,最后总结。加强学生知识记忆。

二、课程基本目标

(一)知识目标:

根据授课对象均为新生的特点。建筑史课程的深度和内容都应更加的清晰和简洁,提出课程中的现状和历史问题,让新生对建筑史的概念由模糊到清晰。

(二)职业技能目标: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从历史的古到今,导入建筑学的基础。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建筑史的新鲜和兴趣,在课堂上遵循诱导的方式,让同学大胆畅言对建筑史的认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发生与发展;建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二)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对课程“教、学、做”于一体,其中教学方式与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建筑历史的基本情况,用以指导建筑学。必

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也可适当组织参观周边优秀建筑,鉴赏建筑作品开展课堂专题讨论等,并能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实践环节的设计:集体鉴赏与参观优秀的建筑。

完整版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完整版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必修课;

2、专业课、理论课

(二)课程定位

中外建筑史是建筑工程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历史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建筑史学知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热爱专业, 热爱本职工作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生态度和工作作

风。

三)课程设计思路

由案例导入教学,分析案例中的理论,最后总结。加强学生知识

记忆。

二、课程基本目标

一)知识目标:

根据授课对象均为新生的特点。建筑史课程的深度和内容都应更

加的清晰和简洁,提出课程中的现状和历史问题,让新生对建筑史的

概念由模糊到清晰。

二)职业技能目标: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从历史的古到今,导入建筑学的基础。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建筑史的新鲜和兴趣,在课堂上遵循

诱导的方式,让同学大胆畅言对建筑史的认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发生与发展;建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

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二)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对课程“教、学、做”于一体,其中教学方式与模式:在教学过

程中,应始终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建筑历史的基本情况,用以指导建筑学。必

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也可适当组织参观周边优秀建筑,鉴赏建筑作品开展课堂专题讨论等,并能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实践环节的设计:集体鉴赏与参观优秀的建筑。

中外建筑史学习计划

中外建筑史学习计划

《中外建筑史》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51学时,3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公共基础课。培养专业基本素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通过对中外各个历史时期建筑发展过程及其自然、社会背景的介绍,使学生对建筑发展的历史有一个初步的、总体的认识。

二、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建筑学基本知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简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活动状况及其社会文化背景,详说有关古代和近代的建筑思想、理论与技术,详析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型制、特征、风格、结构特点等以及演变过程。

简述以西方为主体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状况、演变过程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着重分析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的类型、形式、技术及艺术特征。

四、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以幻灯、投影或计算机多媒体的形式,采用大量图像资料配合讲课。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以“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初步”等课程为必要的先修课程。六、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中国建筑史》(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敦桢主编

《外国建筑史》(19世纪以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建筑史图说》同济大学出版社

建筑快题自学参考书目+快题设计要素(版权张宇)

(2007-05-16 20:45:45)

转载

标签:

分类:考研——总结杂谈

同济

建筑快题自学参考书目:

设计(方案)部分:

建筑设计指导丛书

《快速建筑设计方法》58

清华大学徐卫国

《场地设计》40

哈尔滨建筑大学张伶伶孟浩

中外建筑史 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  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90602Z10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The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原理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5、《建筑历史》,沈福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6、《外国建筑历史图说》,刘松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该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培养学生认识建筑的本质和它的系统结构,它将为今后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牢固的基础。本课程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建筑与外国建筑的发展历史,讲授不同时期国内外建筑的特点与风格及建筑的基本词汇与设计手法。对中外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对中国古建筑发展、古建筑特征、各建筑类型和国外各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建筑流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建筑艺术欣赏能力,建立和巩固专业思想,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建筑和建筑设计,提高学生的建筑艺术素养,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与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它与所处的社会的政治、地域、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特点。为后续课程建立起比较全面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认识论,为今后的学习和设计创作道路树立正确的理论基础

中外建筑史课程简介

中外建筑史课程简介
中外建筑史
一、课程简介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学时:32学时 授课专业:09级城规专业。
授课教师:赵红霞
教材:章曲,《中外建筑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宏,《中外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二பைடு நூலகம்课程主要内容
中国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近现代建筑 外国建筑史 古代奴隶社会外国建筑史 欧洲古典时期、中世纪建筑 欧美18-19世纪下半叶的建筑 欧美探索新建筑运动 伊斯兰建筑和日本建筑 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及建筑思潮

中外建筑史学习计划

中外建筑史学习计划

中外建筑史学习计划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中外建筑史的发展演变过程,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样式和特点;

2. 掌握建筑史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进行建筑史的研究和分析;

3. 培养对建筑文化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眼光,逐步形成自己的建筑审美观点和认知。

二、学习内容

1. 中外建筑史的发展演变过程,包括古代建筑、中世纪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古典主义建筑、现代建筑等;

2. 建筑史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包括文献研究、建筑考古、建筑风格分析等;

3. 重要建筑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包括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欧洲中世

纪教堂、文艺复兴建筑等。

三、学习方法

1. 阅读建筑史专业书籍和文章,了解建筑史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趋势;

2. 参观实地考察著名建筑遗址和建筑展览,亲身感受建筑的魅力和历史积淀;

3. 参与建筑史的学术讨论和交流,积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与他人共同探讨建筑史问题。

四、学习步骤

1. 初步了解建筑史的基本知识,包括古代建筑、中世纪建筑、文艺复兴建筑等,掌握各个

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2. 深入学习建筑史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包括文献研究、建筑考古、建筑风格分析等,掌握

科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3. 针对重要的建筑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中国古代建筑、

欧洲中世纪教堂、文艺复兴建筑等,深入探讨这些建筑作品的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

4. 参与相关建筑史的学术讨论和交流,积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与他人共同探讨建筑

史问题。

五、学习资源

1. 建筑史专业书籍和文章,包括《西方建筑史》、《中国建筑史》等;

中外建筑史教案

中外建筑史教案

中外建造史教案

中外建造史教案是一份旨在匡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建造史的教学计划。本教案将通过详细介绍中外建造史的重要内容和发展历程,匡助学生深入了解建造的起源、演变和影响。本教案将涵盖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并通过案例研究和实地考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外建造史的重要内容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1. 中外建造史的起源和演变。

2. 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

3. 中外建造史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中外建造史的起源和演变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激发学生对建造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中外建造史的起源和演变,包括古代建造、中世纪建造、现代建造等。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建造案例,分析其特点和历史背景。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特点。

第二课: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引起学生对建造风格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包括古代建造、中世纪建造、现代建造等。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建造案例,分析其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的特点。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当地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

第三课:中外建造史的影响和意义

中外建筑史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教学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Chinese and Foreign Architecture History 课程代码:8022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主要是着力于知识面的拓宽。这门课程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建筑历史理论知识与相关资料的教学,结合图片,让学生了解建筑发展历史和建筑风格流派,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的基本知识,提高建筑理论、建筑艺术和建筑历史的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史观。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认识建筑体系的独特传统、自然地理和人文背景;了解中外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脉络;认识历史上重要建筑的组群布局、平面构成、结构体系、外观形式、构件做法和细部装饰的基本形态和具体形制,掌握建筑的主要术语;了解中外建筑师的活动概况和创作思想。了解和掌握各种自然条件、文化类型、社会和经济因素对建筑发展的影响;了解建筑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专业学科基础课,是其他艺术理论课程的基础。其中分为《中国建筑史》部分与《外国建筑史》部分,两者为并行关系,属于同一课程的两大组成部分。先学《外国建筑史》部分,后学《中国建筑史》部分,有利于对中国历史建筑的讲解,有利于进行中外建筑史的比较。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可修建筑设计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篇《外国建筑史》19世纪叶以前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从第一章到第六章主要阐述外国建筑历史发展的一般情况,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学习这一部分要着重理解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了解以欧美国家为主线的外国建筑历史发展的过程和基本史实,建筑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解各时期建筑理论和建筑美学的主要观点。二是了解和掌握历史上建筑空间、环境与场所等概念的发展及其与意识形态、结构技术、社会生活等的关系。掌握代表性建筑的风格特征、技术特点以及社会文化内涵。

《中外建筑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设计史》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381)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设计史课程代码:13112381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限选学分:2.5学分

学时:48学时(理论48学时/实践0学时)

二课程定位

《中外建筑设计史》是环境设计专业限选的一门专业拓展理论课程。本课程是以中外主要建筑历史发展脉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各建筑构造特点为重点讲解中外建筑发展的主要过程,同时结合适当的专业绘制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形式的基本特征,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学习和艺术创造打下完整的专业理论基础。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发生与发展;建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三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熟悉和了解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发生与发展;建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提出课程中建筑的现状和历史问题,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历史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深化学生建筑史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知识目标

掌握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的发生与发展历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能力目标

让学生对建筑史的概念由模糊到清晰的同时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提出课程中的现状和历史问题,借鉴学习历史建筑的表现手法。

《中外建筑史》课程设计

《中外建筑史》课程设计

《中外建筑史》

——课程计划书

【计划背景】

学院按照培养“品质优良、技术精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构建文化育人和专业育人“两大育人体系”。而建筑系是一个以建筑为核心,工程技术为着力点的综合系部。旨在培养出一批批在建筑方面获得专业训练的技能型工程技术人才,同时要求毕业生具有专业的建筑素养和较高层级的文化审美能力。

《中外建筑史》全课程30个课时,分为15次授课。覆盖学生500多人,整体分为10个班级分开讲授。本课程作为一门经典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如何能够更好的服务于这一总体目标和定位,目前,我们主要明确了以下思路,并作为课程建设的总体思想逐步实施。

(一)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

目前,国家提出“高校人才培养应该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教育”。同时,结合我系学生的具体情况,特把此课程定位为以建筑历史学习为主体兼具建筑欣赏作用的理论基础认知课。侧重比例:建筑历史:建筑欣赏=7:3.

对于培养优秀的建筑毕业生而言,中外建筑史课程具有以下重要价值。

(1)理论素养的培养

它能够提高建筑工作者的鉴赏力、审美能力等人文素质以及科学精神和理论素养。它具有“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作为人文学科知识的补充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2)完整建筑“世界观”的建立

它能够提高建筑工作者分析理解建筑现象、形式包括建筑所有问题的综合能力。建立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建筑的能力。

(3)创作之源泉

建筑工作者学习建筑历史可以从创作源头拓展思维获得灵感。因为建筑作为人为建立的最特殊也是最高级的一套符号系统,只有从历史发展的脉络去解读才可能获得完整全面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必修课;

2、专业课、理论课

(二)课程定位

中外建筑史是建筑工程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历史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建筑史学知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生态度和工作作风。

(三)课程设计思路

由案例导入教学,分析案例中的理论,最后总结。加强学生知识记忆。

二、课程基本目标

(一)知识目标:

根据授课对象均为新生的特点。建筑史课程的深度和内容都应更加的清晰和简洁,提出课程中的现状和历史问题,让新生对建筑史的概念由模糊到清晰。

(二)职业技能目标: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从历史的古到今,导入建筑学的基础。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建筑史的新鲜和兴趣,在课堂上遵循诱导的方式,让同学大胆畅言对建筑史的认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发生与发展;建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二)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对课程“教、学、做”于一体,其中教学方式与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建筑历史的基本情况,用以指导建筑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也可适当组织参观周边优秀建筑,鉴赏建筑作品开展课堂专题讨论等,并能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实践环节的设计:集体鉴赏与参观优秀的建筑。

四、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含课内实践)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建议

本课程开设于学生入学之初,目的是使学生尽早接受建筑的基础,掌握设计的要点以及建筑的历史,为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开展打下基础。因此在内容的组织上,按照由基础到专业,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理论导引加上大量实践设置课程内容。讲练结合,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对建筑史的认识与对建筑学的喜爱。在教学方法上主要应用了讲授法,案例解析法,鉴赏法等。每个阶段最后进行作业或案例的分析与点评,帮助学生更加了解建筑史,明白建筑学的发展方向。力求突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多用启发式和鼓励式的教学引导。

(二)教学评价建议

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

考试题型分析

(1)考试的题型为材料分析题。

(2)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理论的理解和建筑学的发展。学生通过对所课程的学习,了解,运用所学的建筑史理论来分析,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分析中考察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对建筑史的敏锐力。

(3)考试分数的比例为:100分。

2、教学过程评价

第一作业的形式主要以论文为主、作业的次数为6次。安排长周期作业,课程论文一般3周写一篇。第二,授课采用课堂讲授与幻灯、投影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同时采用集中成分组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在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上有一个飞跃。第三,利用到图书馆或资料室阅览相关资料。第四,到博物馆进行实地参观、讲解。第四,课程作业及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以60分为及格。

六、课程考核方式

期末成绩以闭卷考试的形式,得到期末成绩。按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40%,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60%的方法,最后得出总评成绩。

七、教材选用

教材选择《中外建筑史》刘淑婷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高职高专通用教材。

八、实施条件要求

(一)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说明

课程主讲教师要求具有双师素质,良好的审美能力、空间思维与造型能力。教学团队要求有3-5人,包括校内专业教师和来自企业一线具丰富设计经验的兼职教师。

(二)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

场地:教室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参考书:《建筑概述》

(2)多媒体资源与教学软件: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互联网资源。

九、其它

1、设计基础为先修课程,中外建筑史涉及面广,要求学生在掌握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的同时,还应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及审美修养。

2、本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3、本课程内容庞大,各时代建筑风格为教学之难点,必须加以详尽的讲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