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完整)研究性学习——汉字与书法
(完整)研究性学习——汉字与书法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研究性学习——汉字与书法)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研究性学习——汉字与书法的全部内容。
源和变迁,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文字对传承中国文化所起的作用,从而加深对祖国历史的情感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提高学生将文化和社会背景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发展国家经济,带动文化发展,传承中国历史的价值观.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
八年级上册书法第7课
八年级上册书法课教案
第七课常用偏旁及其书写要点
虫字旁、示字旁和衣字旁的写法
备课人:李黎备课时间:10月23日上课时间:10月27日
课题:虫字旁、示字旁
和衣字旁的写法
课时:1课时课型:自学与精讲、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认识虫字旁,学会并掌握虫字旁、示字旁和衣字旁的写法及在结字中的应用。
2、运用下笔的轻重变化和正确的书写位置进行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在通过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辨别能力。作业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善于发现美,创造美。教学模式或方法:
模式:
第一步:精讲第二步:互动第三步:演示第四步:点评第五步:练习第六步:纠正方法:
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练习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掌握笔画的特点,学会虫字旁、示字旁和衣字旁的写法并按正确的位置进行书写。
难点:虫字旁字、示字旁和衣字旁的结构特点。教学手段:
1、选字:学生查找关于硬笔书法虫字旁、示字旁和衣字旁的写法例字。
2、老师做好ppt课件。
3、读:即对字进行观察、揣摩。
4、临:即对照着去写,应包括对临和背临两个步骤。
5、评:检查写字效果的重要一环。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预设(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看视频《王献之以缸习字》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献之小时候的故事。
2、谈感受:看了这个故事,你有收获吗?从王献之身上学到了什么?
师:在新课开始之前,请大家欣赏一幅设计依据与意图
看视频激趣导
课,谈感受学名家。
依据《书法课课
非预设生成
图画.课件出示:正确的写字姿势图
师: 你能能做到吗?我们写字的时候应该注意怎样的写字姿势?
第7课 书法的结构之美-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7课书法的结构之美-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汉字书写结构,认识汉字的演变历程
•掌握汉字笔画的基本类型和基本运动方式
•学会通过练习书法提高对文字美感和艺术价值的认识,培养书法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笔画的基本类型和运动方式练习汉字书写
•熟悉汉字的结构特点,提高对汉字的认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与热身(5分钟)
•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书法的认识和感受,引起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热情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文字,了解文字的种类和特征
感性认识(20分钟)
•让学生模仿老师的书法作品进行练习,熟悉笔画的基本类型和运动方式
•带领学生观察中文汉字的结构特点,并通过实例讲解汉字演变过程及其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理性认识(20分钟)
•带领学生分析汉字结构之美的原因,了解什么是“形、神、意”的三位一体•带领学生查找汉字中的几何形状,探究汉字结构中的奥秘
创作实践(50分钟)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书法知识进行练习,并选取优秀作品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尝试性创作,让学生在书法实践中体验书法的艺术之美
总结(5分钟)
•让学生总结所学的书法知识和经验,提高对汉字的认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策略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感性体验了解汉字的结构之美,再通过理性分析了解汉字笔画的特点和构成
•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书法实践中进行个人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
•考核学生对汉字结构之美的认识和理解,如能正确运用笔画、掌握书法基本知识,书写规范、端正,字形优美、工整,反映出了书法艺术素养和文化品位的提高。
历史必修三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宋代是古代书法理论的 变革期。宋代书法另辟蹊径, 一时帖学盛行,而且在书法 理论上也有所革新和发展, 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 黄、米、蔡四大家。
时代背景
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 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苏轼作品《前赤壁赋》,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 他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 人”,苏轼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 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
二、书艺历程
(二)特征:
书法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 来抒情达意,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
(三)发展历程:
1、秦汉——自发的书法艺术 秦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多为实用性文字
汉字的出现将人们的思维、语言、 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 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天 下 第 一 行 书 《 兰 亭 序 》
隋唐时期书法达到新的高峰,一统盛世,书法既
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 理论也日趋成熟,可谓“书至初唐而盛”。唐代墨迹 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 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时代背景:
唐朝的建立结束了西晋以来近三百年的 动乱局面,建国初二十年形成了文治武功的 “贞观之治”,此后从武则天到唐玄宗开元 时期更是呈现出超越两汉的空前兴盛气象。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二单元DIERDANYUAN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课后篇巩固探究
学业水平引导
1.有人说:“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下列说法对“石破天惊”的准确解读是( )
A.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
B.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
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D.文字最能体现人类的创造力
“文字的发明”是“石破天惊的大事”,文字是文明的象征。故选C项。
2.下图是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这种符号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文字的最早起源,你认为其出现的时代是(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故C项正确。
3.某人从文物市场购买了一张发黄的宣纸,上边用甲骨文印制了一首词。对其年代大家有不同的猜测,你认为下列哪个最准确( )
A.商代文物
B.汉代文物
D.当代臆造文物
,材料中的“宣纸、甲骨文、词”明显不是同一朝代的,故这一文物最有可能是当代人臆造的。
4.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要把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文字。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将各种文字统一成标准文字,这一种标准文字是( )
A.小篆
B.隶书
D.行书
5.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
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D.书法艺术
“横、竖、撇、勾、点”等信息可知该艺术形式为书法艺术。
6.四位书法爱好者结伴参观了中国古代书法展,他们分别对如图张旭的书法艺术反映的时代风貌发表了不同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张旭 《肚痛帖 》释文:忽肚痛不 可堪/不知是冷热 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五)更加个性化的创造:明朝
黄庭坚《黄州 米芾用笔丰肥豪健,宽绰疏朗字态 寒食诗卷跋》 怀素《食鱼帖》
奇逸超迈
观察右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从“鱼”字的 演变可以推断汉字演 变的过程; (2)从“鱼”字的 演变中总结汉字演变 的基本规律; (3)简要分析汉字 演变的原因。
5.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 秦始皇二六年诏铭
图二 柳公权《玄秘塔碑》 图三 王羲之《兰亭序》
请回答:⑴指出上面三副图片所示汉字各是什么书体? ⑵指出上面图片所示那些是实用性文字?那些是自觉的书 法艺术? 答案: ⑴图一是小篆、图二是楷书、图三是行书 ⑵图一是实用性文字;图二、图三是自觉的书法艺术。
6、汉字源远流长,下列字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5、“宋四家”不包括 A、赵佶 B、米芾 C、苏轼 D、蔡襄
6、下列字体演变的先后顺序是 (1)甲骨文 (2)隶书 (3)小篆(4)金文 A (1)(2)(3)(4) B (2)(3)(4)(1) C (1)(4)(3)(2) D (4)(3)(2)(1)
7、汉字能成为一种书法艺术,其原因不包括: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过程,了解 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1、重点:书法艺术的演变历程. 2、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 的反映。
汉字与书法教案
汉字与书法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汉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两种特性,尤其是汉字构成的独具民族风格的书法篆刻艺术。要求学生掌握汉字起源和发展演变大体进程的事实;在欣赏异彩纷呈的篆刻书法作品的同时,将书法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理解书法、篆刻作为艺术的特征、审美情趣和民族风格;通过欣赏书法和篆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汉字、书法和篆刻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假设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没有文字的社会,那么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无法清楚地知道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不能看书,无法与好友书信交流等)——文字的重要性便从我们这些小而重要的身边事情中体现出来。
二、讲授:
(一)、文字的发展历程
文字以一定的可视符号系统,将人们的社会生活经验、情感、语言、思想等记录下来,并大大突破了口头语言的时间、空间限制,使人类文化得以在空间上传播交流和在时间上世代传承,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有“仓颉造字”的传说,据说仓颉发明文字的时候,“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天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哭泣,龙藏了起来)。指导学生阅读课后【解析与探究】——许慎认为是仓颉造字;康有为认为结绳记事精致细密,应为女子;丁山和鲁迅认为文字是古代劳动人们日常生活的创造。
中国古代长期流传的“仓颉造字”的传说,反映古人对文字发明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和体验。但事实上文字决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汉字是个庞大繁复的体系,不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改造是不能创制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书法名家
书 法 风 格
表达自我对 意境 、 王羲之 神韵 、风骨 _______ _______ (书圣、行书) 追求的理想形式 草书___________ 楷书注重________ 追求 , 忽略 , 倡导“_________” 化 ________化 _化
明 代
隋唐时期:
伏 如 卧 虎 ● 起 如 龙 跳
柳公权(楷书)
明 代
城市经济发展, 市民 重文政策____ 阶层兴起____ 社会 生活 ____丰富多样 市民阶层扩大; 商品经济发达; 社会生活更丰富 多彩
追求 个性 , 苏轼、黄庭坚 忽略 法度 , 有意无法 ” 米芾、蔡襄 倡导“_________
祝枝山、 文征明
平民 化 世俗 化 ________ 个性 _化
书法艺术到达新的高峰, 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惊 蛇 走 虺 ● 骤 雨 狂 风
草 书
狂 放 不 羁 张旭《古诗四帖》 “颠张醉素”怀素《自叙帖》
张旭,“草圣”,唐代大书法家。 以草书而闻名。唐朝文宗皇帝曾 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 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 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
《肚痛帖 》
狂放不羁 国家 统一 , 张旭、怀素(草书) 草书___________ 欧阳询、颜真卿 楷书注重________ 强盛 规范法度 国力_______
柳公权(楷书)
湘美版四年级上册书法《第7课 横斜钩》(一等奖课件) (1)
第7课 横斜钩
李寨寄宿制小学 吕玉红
看一看、说一说汉字笔画的相似之处
复习笔画
复习笔画
认真读帖,观察横斜钩的笔画特点
逆锋起笔
提笔另起向上
向上挑出
逆锋起笔先写橫 提笔斜弧右下行 顿笔铺毫向上挑
我会写
摆一摆,说一说,这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读贴再讨论:观察结构特点,讨论说说如何写好这个字?
左窄长、右宽短 上紧密、下疏伸 撇伸左下、橫斜钩伸展
摆一摆,说一说,这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读贴再讨论:观察结构特点,讨论说说如何写好这个字?
伸展
中腰紧缩 伸展
外框左下、右下伸展 中腰紧缩、右弯带钩
我会写
我会写
对比欣赏
笔画“横斜钩”在柳体、欧体、赵体中的不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形态。
柳体 柳公权《玄秘塔碑》
潇洒、棱角峻厉
欧体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严谨工整
赵体 赵孟頫《三门记》
婉转秀劲
谢 谢 聆 听
初中语文《汉字与书法》教案精选
初中语文《汉字与书法》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汉字的结构、笔画、字体等。
2.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书法的发展历程、书法家的代表作
品及其风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和模仿书法作品,培养学
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4.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汉字和书法,让学生更好
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传统。
二、教学内容
1.汉字的结构和笔画
汉字是中国独有的文字,其结构主要由“横、竖、撇、捺、点、折”六个基本笔画组合而成。学生需要了解每个笔画的写法和规范,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和规律。
2.书法的发展历程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学生需要了解书法的发展历程,包括秦汉、魏晋、唐宋等不同时期的书法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3.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特点
中国历代书法家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王羲之、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等。学生需要了解这些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特点,通过欣赏和模仿这些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书法基本功。
4.书法欣赏和模仿
书法欣赏和模仿是学习书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欣赏不同书法家的作品,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书法的内涵和精髓,在模仿中掌握书法基本功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通过讲解汉字和书法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汉字和书法的基本规律。
2.案例分析法
教师通过分析书法家的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书法的风格特点和艺术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模仿练习法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书法家的作品,通过手写和临摹的练习,提高学生的书法基本功和技巧。
初一语文七课笔记
初一语文七课笔记
(原创版)
目录
1.初一语文七课笔记概述
2.第一课:文学常识
3.第二课:汉字书写与书法艺术
4.第三课:词语与成语
5.第四课:句子与语法
6.第五课:修辞手法
7.第六课:古诗词鉴赏
8.第七课:名著导读
正文
一、初一语文七课笔记概述
初一语文七课笔记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旨在帮助初一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本课程涵盖了文学常识、汉字书写与书法艺术、词语与成语、句子与语法、修辞手法、古诗词鉴赏以及名著导读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语文学习指导。
二、第一课: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文学的基本概念、文学的分类、文学史以及文学批评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宏观的文学视野。
三、第二课:汉字书写与书法艺术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汉字的演变历程、基本笔
画、偏旁部首以及书法艺术的发展,帮助学生掌握汉字书写技巧,培养书法鉴赏能力。
四、第三课:词语与成语
词语和成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本节课主要讲解了词语的构成、词语的类型、成语的来源以及成语的用法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
五、第四课:句子与语法
句子和语法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句子的结构、句子的类型、语法规则以及句子的修辞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句子。
六、第五课: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文章表达的艺术,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
七、第六课: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的瑰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意境、风格、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2020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7课 魅力独特的书画教案(含解析)
第7课魅力独特的书画
课程标准素养解读
1.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1。从时空观念角度、综合理解中国书法绘画的起源、演变的历程。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识记理解中国书法、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中国书法、绘画的艺术魅力。
知识点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起源
中国文字萌芽于原始社会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2.成熟
商朝出现的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
3.演变
(1)金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
鼎文。
(2)大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文字异形,统称为战国文字,都属于大篆。
(3)小篆:秦统一后,把各国文字统一成标准字体——小篆.
(4)隶书:隶书是秦朝时与小篆同时使用的一种字体,汉朝时普及,东汉末年定型,成为官定标准书体。
(5)草书:与隶书同时兴起的草书体,书写便捷省事。
(6)行书:东汉末年行书体出现,至魏晋时兴盛。
(7)楷书:东汉后期出现,魏晋时大体定型。
[图解历史]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变
1.秦汉:书法艺术开始走向繁荣。
(1)代表作:秦朝的泰山、琅玡、会稽三大刻石和汉代的《熹平石经》。
(2)人称“草圣”的张芝,被后世称为草书的创始者。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1)三国曹魏的钟繇,被公认为“领楷书之先”的书法大家,
代表作《宣示表》。
(2)“书圣”王羲之把行书推进到成熟的高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南北朝遗留下来的书法名作《龙门二十品》等,是当时的书法精品。
第7课汉字与书法学案(岳麓必修3)2
第7课汉字与书法
课程标准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堂探究探究一:读中华汉字品中华书法听中华歌谣感受汉字之美
朗诵《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杨/……同祖同宗是炎黄/同根同脉是汉唐/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中国字……
(歌曲)叶敏《中国风》:李小龙截拳之道走遍世界无敌手/中国武术天人合一博大精深无尽头/李白饮酒观沧海飞流直下三千尺/唐诗宋词水墨书法龙的文化最风流/中国字的结构横平竖直最讲究/瓷器里最稀有豆青色的青花釉/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我们做的最牛/五千年谈论英雄尽在青梅煮酒
(歌曲)雪村《志国》:油豆角子焖猪蹄儿/做饭是那谁俺家那口人儿/我让她学学咱中国字儿/早上好可别说good morning
(歌曲)解晓东《中国娃》:……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先感受汉字之美,然后再踏上探源之旅)
探究二:讲故事辨七体知汉字之渊源流变
故事一:庖牺氏造字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故事二:仓颉造字传说
上古仓颉为黄帝左史,生而四目,有睿德。见灵龟负图书,丹青甲文,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语、山川,指掌而拼文字。文字即成,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
材料1: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上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鲁迅·门外文谈》材料2: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虽然刻画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可以肯定的说就是中国文字起源,或者说中国文字的孑遗。——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
第七课汉字的起源
D、其创制以汉字为前提,与书法并为姊妹艺术
8、下列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认识,错误的一项( A、书法艺术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B、隋唐时期的大一统促使书法艺术讲究规范法度; C、明代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D、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发放异彩
第七课汉字的起源
隋唐达到新高潮
社会特征:
王朝鼎盛、政治统一、经济Leabharlann Baidu荣 书法特点: 1、注重规范法度 2、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代表:
张旭、怀素的狂草;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
第七课汉字的起源
“伏如虎卧,起 如龙跳,顿如山峙, 控如山泉”
张旭《古诗四帖》 第七课汉字的起源
欧 阳
方圆兼备询 作而劲险峭拔
第七课汉字的起源
书艺历程
社会危机、 动乱
王羲之(书圣)
盛世气象
张旭、怀素 欧阳询、颜真卿
重文;市民 阶层兴起; 社会生活丰 富多彩 进一步平民 化,世俗化
柳公权
宋四家:苏轼、米芾 黄庭坚、蔡襄
祝枝山、文徵明
第七课汉字的起源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狂放不羁
规范法度
追求个性 忽略法度 有意无法
强调个性化 创造
D)
第七课汉字的起源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其它课程]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殷墟文字”——甲骨文, 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成熟 的汉字 .
以下甲骨文分别是什么字呢?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1、为什么说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成 熟的文字? (1)有了较系统的造字方法—六书 (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假借、转注); (2)字形结构基本固定。 2、甲骨文的发现有何意义? (1)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可信史料; (2)对研究汉字的形成有历史价值。
甲骨文
甲骨文、金文、小篆、 隶书、楷书、草书、 行书
发展阶段: 甲骨文→金文→小篆为古文字; 隶书、楷书是 简文字;
发展趋势:由繁到简 原因: 经济、生活、政治、文化。 影响: 经济、政治、文化、生活。
• 1、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
它
•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A
•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 皇廿六年诏铭》
4、篆刻与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
C
A、秦汉时代
B、宋元以后
C、明中叶以后
D、清代
东汉以后,在对社会危机反思中一个特立独行, 谈吐风雅的士人群体形成。书法成为他们挥毫笔墨, 表达自我神韵和风骨重要方式。
(三)书艺四大发展阶段:
(1)魏晋南北朝时期:书艺成熟 代表:王羲之《兰亭序》——虚玄灵动。 背景:政治:社会危机;经济、文化;独立特行士人群体反思 (2).隋唐书艺:书艺新高峰 草书: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笔势飞动,骤雨狂风) 楷书:颜真卿、柳公权(规范法度,端庄雄伟) 背景:盛世气象。 (3)宋 代书艺:有意无法。
《书法练习指导》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独体字(一)教学设计
《书法练习指导》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独体字(一)
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后面10课(7课—16课)都是从字的结构入手,它们分别是独体字(一、二),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复合结构等。
2.本课独体字,要求学生掌握:
1)什么是独体字,它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2)欧阳询是如何去写“千、又、士、大、夫”,隶书中这几个字又是如何写的?
3)掌握独体字的两种类型:“立柱式”和“支架式”。
4)打开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认识还有哪些字属于这两类?
3.阅读本课《独体字》立柱式和支架式,注意准备回答问题:立柱式汉字特点,支架式汉字特点各是什么?要求用毛笔先自行临摹,交流临写体会,展示临写作品,然后有老师在黑板上用毛笔示范讲解;对于课本中“触类旁通”的字要做到会分类,会临摹书写。
二、新课导入:
书写独体字“子”的视频。
三、重点难点:
1.了解欧阳询楷书特点,掌握什么是独体字。
2.在《九成宫醴泉铭》字帖中能辨析“立柱式”和“支架式”的字,并能按要领临摹。
四、学习导航:
1.学法指导:通过对范字“千”“又”,基本点画分析,“千”可拆分成“短撇,长横和悬针竖”。这些基本笔画之前都练习过;“又”可以拆分成“横撇和捺画”两个字重点写好“点画交叉点的位置(黄金分割)”。
2.理解“千”整字随悬针竖向下打开空间。“又”随撇捺左右打开空间。通过在课本上范字的临摹,对两种形式的字有所把握,然后再在毛边纸上笔记本上放大书写,对写得好的同学家1-3分奖励,对临摹特别突出的同学,下课前展示,下课后拍照留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城二中高二历史必修Ⅲ学案
第7课汉字与书法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前延伸:请同学们在课前自主完成
认识三幅图片,并说明其字体和书法特点
三、印宗秦汉
为自己设计一方印章练习: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写出其释文
合作探究:概述汉字字体的发展过程。
当堂检测
1.汉字演变的脉络是()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行书
2.右图作品中的字体应是()
A.隶书B.楷书
C.行书D.草书
3.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和“天下第二行书”的作品分别是()A.《乐毅论》《兰亭序》B.《兰亭序》《祭侄文稿》C.《兰亭序》《自叙帖》D.《兰亭序》《颜氏家庙
4、汉字发展成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5、秦始皇批阅的奏章上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
A、行书
B、甲骨文
C、小篆
D、隶书
6、古代成熟的文字最早出现在
A、商代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两晋时期
7、李斯书写的《泰山刻石》
A、属于成熟的“篆刻”艺术品,是“印宗秦汉”有利证据
B、作者书写此文字的目的就在于展示其精湛的书法艺术
C、这一作品采用的字体属于隶书
D、虽然具有书法的美感,但从总体上看它还属于使用性文字
8、篆刻与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秦汉时期
B、宋元以后
C、明中叶以后
D、清代
9、下列关于书艺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B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
C宋代由于民族纷争书法艺术毫无进展
D明代书法更强调个性创造
10、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从根本上说明
A明代商品经济发展B人们对书法欣赏水平提高C君主专制的强化D人们的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