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仪器设备保养及维护制度
医疗设备保养及维护制度范本
医疗设备保养及维护制度一、目的为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利用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类医疗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和管理。
三、职责分工1. 设备科负责医疗设备的采购、验收、维护、保养、报废等工作。
2. 使用科室负责所使用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修。
3. 医疗设备维护人员负责医疗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修理等工作。
四、保养与维护内容1. 日常保养:由使用科室负责,主要包括保持设备清洁、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报修。
2. 定期保养:由设备科统一安排,主要包括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清洁、检查、润滑、紧固等维护工作。
3. 年度检查:由设备科组织,对全院医疗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维修、更换配件等工作。
4. 特殊保养:对于特殊设备,如大型影像设备、高值耗材等,应根据设备厂商的要求进行专业的维护和保养。
五、保养与维护流程1. 使用科室应在每日工作结束后对所使用的医疗设备进行清洁、整理,并填写《医疗设备日常维护记录表》。
2. 设备科根据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制定定期保养计划,并通知使用科室和维护人员执行。
3. 维护人员按照定期保养计划对医疗设备进行保养,并填写《医疗设备定期保养记录表》。
4. 设备科定期对全院医疗设备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维修、更换配件,并填写《医疗设备维修记录表》。
5. 设备科根据医疗设备的使用年限、状况等因素,制定报废计划,并报院领导审批。
六、管理制度1. 医疗设备采购、验收、维护、保养、报废等环节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相关规定执行。
2. 使用科室应妥善保管医疗设备使用说明书、保修卡等资料,并定期向设备科报送设备使用情况。
3. 维护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定期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维护水平。
4. 设备科应建立健全医疗设备档案,包括设备基本信息、采购合同、验收报告、维护保养记录、维修记录等。
医院仪器保养管理制度
医院仪器保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院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的医疗设备的保养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医用影像仪器、实验室设备、手术室设备、监护仪器等。
第三条医院应建立和健全医疗设备保养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设备的及时保养和维修。
第四条医院设备科是全院医疗设备保养管理的牵头单位,设备科应制定详细的设备保养计划,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五条科室(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监测和保养,配合设备科做好设备巡查和维护。
第六条医院领导层应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二章设备保养管理第七条医院设备科应编制医疗设备的保养计划,明确设备的检修周期和保养措施。
第八条设备科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巡检,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和异常情况。
第九条科室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包括设备的清洁、消毒、定期校准等。
第十条科室应定期对设备进行自主检修,及时调整设备参数,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十一条科室应做好设备的维修记录和日常保养记录,及时上报设备科。
第十二条设备科应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修和检定,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十三条医院设备科应定期开展设备的维修保养培训,提高科室人员的保养维修能力。
第三章设备保养措施第十四条设备保养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一)设备消毒清洁:定期对设备进行消毒清洁,保持设备的整洁和卫生。
(二)设备校准调整: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调整,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设备维修更换: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更换,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四)设备检测验收:对新购设备进行检测验收,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第十五条设备科应对设备保养措施进行详细的制定和规范,确保设备的保养工作顺利开展。
第十六条科室应严格执行设备的保养措施,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行。
第四章设备保养记录第十七条设备科应建立设备的保养记录档案,包括设备的巡检记录、维修记录、保养记录等。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医院医疗设备维护和修理保养制度医院医疗设备维护和修理保养制度(精选3篇)医院医疗设备维护和修理保养制度篇1医疗器械包含医疗设备、医用耗材(低值易耗品、卫生料子、一次性用品、高值耗材)、医用试剂、消杀用品、医疗设备配件及软件。
1、医疗器械的计划管理(1)凡医院由国家无偿调拨、拨款购置、租赁、嘉奖、院资金购置及接受捐赠的医疗设备均属于此管理范围。
(2)医院全部医疗设备一律由医疗设备科有计划地统一购入。
各使用科室应本着先急后缓、勤俭节省的原则,结合临床和科研工作需要,在做好可行性预算的前提下,向医疗设备科做出每月计划和年度计划,由医疗设备科统一汇总,经有关部门及医院领导批准后方能实施。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订购任何医疗器械。
(3)医疗器械使用科室有责任介绍欲订购物资的品名、产地、规格、型号、性能、数量等,供购置时参考。
(4)医疗设备的购置计划须经使用科室论证小构成员签字,报设备科统一订立计划,经医院院务会议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
(5)为保证计划的严厉性,经批准后的购置计划一般不得随便改动。
如系特殊情况需调整时,也应书面呈报设备科并由医院领导同意后方可改动。
2、医疗器械的采购管理(1)医疗设备科所购医疗器械严格执行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供应商查验索取必需的证件,审查招标医疗器械公司是否有不良记录(如有,一票否定,两年内不允许参加医院任何形式的招标)、是否为进口二手大型医疗设备、是否为国家已公布的淘汰机型,并备档。
(2)一般医疗设备的购置,使用科室要填写“医疗设备购置申请表”,科室主任签字后报医疗设备科长审核后再报院长办公会议讨论批准后由设备科组织采购。
大型医疗设备除填写“医疗设备购置申请表”外,还需要填写“大型医疗设备购置论证报告”。
50万元以下5万元以上由院长办公会议讨论批准后报政府采购办批准购买。
50万元以上设备经过院长办公会议讨论批准后报政府采购办批准后委托招标公司招标购入。
(3)新进的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必需严格执行贵州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采购的相关规定,严格依照中标(成交)产品采购手册进行采购。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制度(4篇)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一、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管理(三级保养):1、一级保养。
使用科室指定专人对所使用的设备,每天进行表面除尘和基本参数校正。
2、二级保养。
护理部、后勤处配合并指导使用设备科室专管人员,对设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设备内部清洁和技术参数校正。
3、三级保养。
护理部、后勤处对所分管的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参数校正,包括内部除尘、机械部位加油、除锈等。
二、设备维修管理1、分管院领导负责制,护理部总体负责全院日常维修和医疗手术设备紧急维修的外联,及陪同工程师维修,直至解决问题。
2、各医疗科室应将设备维修联系工程师的联系电话汇总,报备护理部,由护理部负责制表,报备综合办及院领导,以便应急时需要。
3、维修实行三级负责制。
一级,日常维修保养,定期保养,由科室、手术室负责。
二级,大型设备出现问题或定期保养,由科室报护理部,护理部协调工程师维修,直至解决问题,报备院领导。
三级,大型设备出现问题,或定期保养中发现维修不好及更换零件,应在事故出现____小时内报院领导,由护理部协助院领导联系公司或厂家来工程师解决疑难问题。
4、实行逐层上报,使用科室提出申请、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对将要维修的设备初步筛查,根据情况,上报分管院领导。
维修所产生的费用,要有分管院领导协商、商榷、上报院长审批核准。
5、所申请维修的设备,要及时制定责任人,限时完成,原则上在保修期内的设备____小时必须完成,在保修期外的设备____小时必须完成。
6、使用科室负责医疗设备的技术验收、保修期内、外维修登记、保修期到期前设备状况总结、设备维修纪录(自修或外修)、关键零配件来源、使用记录、维修价格登记等。
7、维修中由于故障特别复杂或零配件采购困难,后勤人应及时通知设备使用科室,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8、对返修率高的医疗设备,后勤人员也应及时向上级报告。
9、护理部可与办公室结合,医院后勤人员可参与医疗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工作,并积极听取设备使用人员对所用设备的反映,了解设备的使用现状。
医疗设备日常保养规章制度
医疗设备日常保养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内的各类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
第三条医疗设备指医疗机构用于诊疗、治疗、监测等医疗工作的各类设备。
第四条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为宗旨。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设备日常保养工作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为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员、物资和财力支持。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修、校准和检测,确保设备性能符合要求。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设备保养记录,对每一台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进行记录和备份。
第二章医疗设备日常保养工作内容第九条医疗设备日常保养工作包括以下内容:(一)设备清洁:定期对设备表面、控制面板等部位进行清洁,保持设备外观清洁整洁。
(二)设备检查:定期对设备各部位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修理或更换。
(三)设备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工作,包括润滑、校准等。
(四)设备维修: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应当及时进行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五)设备备品备件:及时购买设备的备品备件,保证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设备保养记录:建立健全设备的保养记录,记录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运行情况,制定具体的日常保养工作计划。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对设备保养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定期对设备的保养情况进行抽查。
第三章医疗设备日常保养工作的责任第十二条医疗设备日常保养工作的责任部门为医疗机构的设备管理部门。
第十三条设备管理部门应当明确责任人员,制定具体的保养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设备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校准和检测,确保设备性能符合要求。
第十五条设备管理部门应当督促设备操作人员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保养工作。
第十六条设备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处理设备保养中出现的问题,并对保养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医疗设备维保与维修制度
医疗设备维保与维护和修理制度为了确保医院内的医疗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特订立本规章制度,明确医疗设备的维保与维护和修理工作的责任分工、流程和要求。
一、维保与维护和修理工作的目标1.正常维保:保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防备设备故障和损坏。
2.防备维护:定期检查和保养设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及时发现潜在故障。
3.设备维护和修理:对显现故障或损坏的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确保其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二、维保与维护和修理责任分工1.设备科:负责医院内全部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维护和修理和更新工作,包含设备的日常检查、设备故障的排出、设备升级和设备报废等。
2.技术员:负责医疗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工作、设备故障的排出和简单的维护和修理工作。
3.外部服务商:负责医疗设备保修期内的维保工作,以及设备保修期外的维护和修理工作。
三、设备科的职责与权限1.定期检查医疗设备:依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紧要性订立检查计划,并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技术员。
2.防备性维护:定期进行设备的保养,包含清洁、消毒、润滑和校准等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故障排出与维护和修理:及时处理设备故障报警,并进行相应的维护和修理工作,严禁将未修复的设备投入使用。
4.设备更新计划:跟踪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技术更新情况,订立设备更新计划,并提出采购申请。
5.设备报废处理:对于实现使用年限或无法修复的设备,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做好报废处理工作。
四、技术员的职责与权限1.执行设备科订立的定期检查计划,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工作,记录检查结果和工作情况。
2.及时处理设备故障报警,并依据情况进行简单的维护和修理工作或报告给设备科。
3.帮助设备科进行设备的更新计划和报废处理工作,供应必需的技术支持和建议。
五、外部服务商的职责与权限1.在保修期内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保工作,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2.在保修期外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工作,及时响应医院的维护和修理恳求,并尽快恢复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医疗设备保养维护管理制度(5篇)
医疗设备保养维护管理制度为使我院医疗设备的预防保养、日常维护、故障请修、备品零件管理、维修绩效作业有章可循,以维持医疗设备正常运转,降低故障率,提高使用率,根据____《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规定,制订本办法。
一、大型医疗设备定义及分类1.中大型医疗设备是指单机价值超过人民币万元以上(重点十万元以上)用于医疗急救、诊断、治疗和医学科研设备。
2.设备分为:____线诊断机械设备类、监护及手术室设备类、碎石设备类、超声诊断及检验设备类、供氧及呼叫设备类、消毒及常规设备类。
二、工作职责与保养1.保养维护人员(1)协助新购置设备的安装、试机和验收。
(2)故障修护的执行。
(3)定期检修计划的拟定和执行。
(4)设备使用异常反应和故障原因分析。
(4)委托外部修理的申请、督导与验收。
(5)对使用部门的清洁保养实施情形的检查。
(6)建立各项设备档案。
(7)闲置设备的整修或报废建议。
(8)工作改善、设备改善方案的实施情形追踪。
(9)督促各使用部门依规范执行保养维护工作。
(10)会同财会科定期盘点使用部门设备。
2.设备使用人员(1)协助新添置设备装机、试车、验收等作业。
(2)设备清洁、整理及周围环境整洁的维护。
(3)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清洁保养作业。
(4)协助设备定期保养、故障维修作业。
(5)设备改善建议及报告研究如何提高利用率。
3.设备保养管理(三级保养)(1)一级保养:使用科室指定专人对所使用的设备,每天进行表面除尘和基本参数校正。
应该做到:班前检查:开机前应按要求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认真填写《设备使用记录》。
规范操作: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及《标准作业指导书》中的规定操作设备。
班后清理:下班前,彻底清洁设备及周围环境卫生;整理工具使之摆放整齐。
设备维修人员每月月底收齐《设备使用记录》,建立档案保管。
(2)二级保养:设备维修人员配合并指导使用设备科室专管人员对设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设备内部清洁和技术参数校正,填写《设备二级保养记录》并由设备使用主管核实验收签字。
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1 为确保医院内设备的正常运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订立本《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1.2 本制度订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2.1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管理。
2.2 全部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必需依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任何个人和部门不得有违章操作和私自修改维护保养计划。
第二章维护保养工作的组织与职责第三条维护保养工作的组织3.1 医院设立专职维护保养部门,负责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3.2 维护保养部门设立专职维护保养负责人,负责协调、组织和监督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第四条维护保养部门的职责4.1 订立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和细则,并及时更新。
4.2 负责医疗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和修理工作。
4.3 组织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修理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维护和修理质量。
第三章维护保养计划的订立与执行第五条维护保养计划的订立5.1 维护保养部门依据医疗设备的类型、用途和规模订立年度维护保养计划。
5.2 维护保养计划包含设备的维护保养周期、具体维护保养项目和维护保养方法等内容。
第六条维护保养计划的执行6.1 维护保养部门依照维护保养计划的要求组织和执行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6.2 维护保养部门要做好维护保养工作记录,并进行归档保管。
6.3 维护保养部门要定期对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四章维护保养的具体要求第七条定期检查和保养7.1 维护保养部门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和安全性能。
7.2 检查项目包含设备外观、电气安全、性能指标等方面的内容。
7.3 保养项目包含设备的清洁、润滑、调校等方面的内容。
第八条维护和修理和更换8.1 维护保养部门依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保养记录,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和潜在问题,并进行维护和修理。
医疗器械维修保养工作制度范文(3篇)
医疗器械维修保养工作制度范文一、维修保养工作任务1. 维护医疗器械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其性能和准确度的稳定性。
2. 及时处理医疗器械设备故障,保证其可靠性和可用性。
3. 定期进行检修、校准和测试,确保医疗器械设备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二、工作职责1. 负责设备的日常巡检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及时响应设备故障报警,进行故障排除和修复。
3. 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包括清洁、润滑和更换配件等。
4. 进行设备校准和测试,并记录校准和测试结果。
5. 提供设备使用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
6. 制定设备台账和维修保养记录,做好设备维护档案。
7. 协助采购人员进行新设备的采购、验收和安装。
8. 负责设备的报废处理和更新换代工作。
三、工作流程1. 日常巡检和保养(1)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查,检查设备外观和仪表显示是否正常。
(2)检查设备电源是否正常接通,并检查保险丝和线路连接是否安全。
(3)检查设备传感器和传输信号是否正常工作。
(4)定期清洁设备表面和内部的灰尘和杂物。
2. 设备故障排除和修复(1)对设备故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故障现象和出现时间等。
(2)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故障分析,确定故障原因。
(3)根据故障原因制定修理方案,并进行修理。
(4)修理后进行设备测试,确保设备工作正常。
3. 设备检修和校准(1)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包括清洁、润滑和更换配件等。
(2)根据设备的校准标准进行设备校准。
(3)进行设备功能和性能测试,记录校准和测试结果。
4. 技术培训和指导(1)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和操作手册,并向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2)定期进行设备操作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
5. 维护档案和记录(1)制定设备维护档案,记录设备的购买信息、维修保养记录等。
(2)详细记录设备的维修保养情况,包括日期、维护内容和维护人员等。
(3)及时更新设备维护档案和记录,并保管好相关文件。
四、工作要求1. 具有医疗器械维修保养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维修保养制度(6篇范文)
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维修保养制度(6篇范文)【第1篇】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维修保养制度人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维修保养制度(一)维修人员按专科分工和设备科布置的任务开展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和维修工作。
(二)对使用科室提出的仪器设备维修申请:1.维修人员应及时予以响应和处理,仪器设备修复后应及时通知使用科室恢复使用。
2.对急救仪器设备的维修申请,维修人员应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仪器设备现场,进行维修处理,以保证临床第一线的急需。
(三)对无法解决的或疑难的问题应及时上报上级领导。
(四)协助使用科室制订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指导使用科室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并检查执行落实情况。
(五)各维修人员按岗位职责要求每周或每月一次定期下科室巡回检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六)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预防性维修(pm),降低仪器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
(七)对保修期内或购置保修合同的仪器设备,要主动掌握其使用情况。
出现问题时,及时与保修厂方联系,对维修结果应做好相应的维修记录,并检查保修合同的执行情况。
(八)做好节假日的维修值班,确保节假日及时处理突发的维修要求。
(九)定期召开业务碰头会,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业务学习,研究、分析疑难问题,交流维修心得。
(十)送外维修的仪器设备应由专人负责登记,修回后应及时注销。
(十一)做好仪器设备安装调试、验收记录、维修记录及个人工作量记录。
(十二)医疗仪器设备的检测1.计量仪器、设备、器具的计量检测按计量管理制度执行。
2.急诊抢救仪器(如除颤监护仪、呼吸机、血液透析机等)应逐步建立定期检测的计划及实施细则。
3.对在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参数偏差,应及时解决或校正,使仪器设备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第2篇】附五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第五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制度1、凡是有医疗设备的科室,要建立使用管理责任制,指定专人管理,认真检查保养,保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开机可用,并保证帐、卡、物相符。
医疗器械维修保养工作制度范例(3篇范文)
医疗器械维护和修理保养工作制度范例(3篇范文)【第1篇】医疗器械维护和修理保养工作制度范例一、凡属科室使用的医疗器械发生故障,显现异常现象不能进行正常工作时,需要修理,应填写维护和修理报告单送维护和修理组修理。
二、修理人员必需定期到各科室了解各种仪器使用和保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维护和修理。
三、凡需修理的医疗仪器修复后,必需认真记录,分析发生故障的原因,加强保养,总结经验,不绝改善维护和修理工作。
四、维护和修理人员必需明确职责和分工,加强业务技能的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及时保质、保量地做好医疗仪器和器械的维护和修理、验收、安装、施工、设计等工作。
五、医疗器械发生故障由于本院条件所限无力维护和修理时,应报请器械科领导和院领导批准由维护和修理组对外统一联系,而后办理一切手续(特殊情况除外)。
六、维护和修理人员定期下科室对宝贵仪器进行安全检查。
检查内容包含:操作人员是否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设备的防护是否符合要求,计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以及设备的维护和修理保养情况。
【第2篇】医疗器械维护和修理保养工作制度一、凡属科室使用的医疗器械发生故障,显现异常现象不能进行正常工作时,需要修理,应填写维护和修理报告单送维护和修理组修理。
二、修理人员必需定期到各科室了解各种仪器使用和保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维护和修理。
三、凡需修理的医疗仪器修复后,必需认真记录,分析发生故障的原因,加强保养,总结经验,不绝改善维护和修理工作。
四、维护和修理人员必需明确职责和分工,加强业务技能的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及时保质、保量地做好医疗仪器和器械的维护和修理、验收、安装、施工、设计等工作。
五、医疗器械发生故障由于本院条件所限无力维护和修理时,应报请器械科领导和院领导批准由维护和修理组对外统一联系,而后办理一切手续(特殊情况除外)。
六、维护和修理人员定期下科室对宝贵仪器进行安全检查。
检查内容包含:操作人员是否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设备的防护是否符合要求,计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以及设备的维护和修理保养情况。
医疗设备保养维护管理制度(4篇)
医疗设备保养维护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医疗设备长期正常运行,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而制定的一套管理规定。
以下是一般医疗设备保养维护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设备保养的目标和原则:明确设备保养工作的目标,例如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延长设备寿命等。
同时制定设备保养的原则,如定期保养、预防性维护、专业化维修等原则。
2. 设备保养的组织机构和责任:明确设备保养工作的组织机构,如设备保养部门、设备保养负责人等。
同时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分工,如设备保养员、设备科室负责人等的职责。
3. 设备保养的流程和周期:制定设备保养的流程和周期,如设备保养计划的编制、设备保养的实施、设备保养记录的填写等。
同时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保养周期。
4. 设备保养的方法和技术要求:明确设备保养的方法和技术要求,如设备清洗、设备维修、设备校准等。
同时制定设备保养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保养工作的规范和有效。
5. 设备保养的记录和统计分析:要求设备保养人员按照规定,做好设备保养记录的填写和保存工作。
同时采集设备保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设备的使用情况和保养效果。
6. 设备故障处理和故障报告:明确设备故障的处理流程,如设备故障的快速报修、故障排查和维修等。
同时要求设备保养人员及时填写设备故障报告,记录故障的原因和处理结果。
7. 设备管理的监督和评估:建立设备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设备保养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同时要求设备保养人员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参加培训和考核,保持专业素质。
以上是医疗设备保养维护管理制度的一般内容,具体的制度可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设备管理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医疗设备保养维护管理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的医疗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科学、绿色。
第四条本制度的基本要求是: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性能的设备制定相应的保养维护计划,加强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和保养制大全
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现代化医院的设备维修,是事前维修保养、事后及时修复的高科技、高效率的一整套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与临床医疗工作是息息相关,它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医院的经济效益与救死扶伤的职能;提高维修效率的关键是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医院的设备维修人员应尽可能的多学一些先进技术和经验,努力向维修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知识化迈进,切实提高医疗设备的完好率,从而更好地为医疗工作服务的同时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一、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1、设备验收合格后,由设备科人员进行登记并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入档;档案里的资料包括设备购买合同、设备和厂商家相关资质证明、验收单、随机技术资料产品样本、使用说明书、维护手册、线路原理图、设备装箱单、合格证、进口设备原产地证明等;设备入档时要认真填写设备档案设备编号、名称、型号、规格、单价、国别、厂商、主要配件名称、使用科室、到库日期、启用日期和主管人姓名、设备预计使用年限等;有条件的要将建档文件内容输入微机的医疗设备管理子系统中,实现自动化管理、方便查阅;2、将医疗设备分类:第一类设备A类为重点设备:如MRI、CT、DR、DSA、X光机等贵重医疗设备;第二类设备B类为准重点设备:如心电监护仪、血球计数器等实验室设备;第三类设备C类为非重点设备:如加湿器等;3、建立科室设备分户台帐、明确使用人的职责并进行日常维护和使用登记;二、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医疗设备使用管理主要由使用科室完成;对操作人员,要进行上岗培训大型设备操作人员必须要取得大型设备上岗许可证,加强事业心、责任心教育;1、医院要成立由医务科和设备科组成的管理监督小组,每个月到各科室检查一次;对违反医疗设备管理规定的使用科室,将进行全院通报,若造成经济损失的,医院将给于经济处罚,从科室奖金中扣除;2、对C类设备制定出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及管理细则,随机悬挂;对B类以上设备,要专人管理专人使用,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填写详细的交接手续;3、各类设备都要建立科室分户台帐,由主任或护士长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充分了解科室的设备分布及使用情况;管理人员变动时严格交接帐,并有管理小组成员在场监督,交接双方及监督员在交接清单上签字;4、认真及时填写设备使用记录,如实反应设备运转情况;不得随意编造,不得事后补写;三、医疗设备巡检、保养、维修制度医疗设备是医院开展医、研、教的重要工具,是医院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临床医疗的正常进行,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提高医疗质量为目的,制定制度如下;1、医疗设备巡检要求:1、巡检保养周期:设备维修人员每季度定期对全院在用医疗设备进行全面巡检保养;维修人员每月对重点科室设备急诊科、手术室、ICU、产房、血透进行科室巡检,发现隐患及时解决;2、维修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做到眼见、耳听、鼻闻、手摸;对所有医疗设备的运行环境防静电、防尘、防潮、防蚀、防霉等问题进行巡查,对水电气路进行巡查,对设备的运行情况、磨损程度进行检查校验,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出改进维护措施,有针对性的做好维修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提高修理质量,缩短修理时间;3、医疗设备保管人员或操作人员对医疗设备基本状况进行常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反馈;2、实行医疗设备分级保养制度:1、日常保养:由仪器保养使用人员负责,进行机械表面污渍的清洁、机械部分的紧固和润滑;紧固易松动的螺丝和零件,检查运转是否正常,零部件是否完整,设备使用人员交接班时,做好设备检查和交接工作;2、一级保养:由仪器保养使用人员按计划进行,主要是内部清洁,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如声音、湿度、指示灯等,局部检查和调整,清除机器内部灰尘,清洁电路板脚的氧化层,相关电位器的清洁以及光学医疗设备光路灰尘的清洁;3、二级保养:属预防性维修,由仪器保养使用人员会同维修人员共同进行,对设备的主体部分或主要组件进行检查,调整精度,必要时更换已磨损的机械易损部件,抽样检查一些性能变差的电子元器件电位器、电容、电阻等,提前更换;4、重点科室所有设备必须实行二级保养措施属预防性维修,对设备的主体部分或主要组件进行检查,调整精度,必要时应更换易损件;对抢救设备必须进行插电测试,保证该类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5、按照设备要求,定期对不同设备进行保养;以不影响科室正常工作为原则,手术室主要集中在周末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ICU,急诊室及产房以设备空闲时轮流对设备进行保养,并记录在案;6、对一些维修保养要求较高、技术难度大、备件源困难的设备由厂家或维修站提供维修和零配件服务,并通过签订的保修合同来降低费用;设备科维修人员监督保养过程,并登记;3、医疗设备维修制度:1、常规医疗设备、器械的维修由设备科维修组负责;保修期内设备出现问题,要及时通知维修厂家,如未按维修协议及时处理,要按协议条款追究对方相应责任;2、维修组人员应经常深入临床科室检修医疗设备并协助医务人员了解医疗设备及器械性能,提高使用水平和维护保养水平,以减少医疗设备及器械的损坏;设备维修事毕应填写检修记录,由被检修单位负责人签字验收;各科如有临时维修工作,需填写修理通知单,送维修组,由检修人员办理;如属抢修、抢救急需,可立即通知维修人员到现场检修;3、可携带及易搬动的器械需修理时,除填写修理通知单外,并连同该物送修理部门,对不能立即修理好的,须向承修部门取回设备送修单;修复后,使用部门凭设备送修单领回,并应进行验收签证;4、各科室如新装、新建、改装、改建有关设备,需填写设备安装申请单,报分管院长批准后安排办理;5、报修设备、仪器、器械一律由报修科室填写报修单急修事后补填,交设备科或维修组安排人员进行维修;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由设备使用人或保养人详细说明故障现象及大原因,以便及时排除故障,缩短停机时间;设备维修后要做好登记,大型设备的维修记录要写入档案,内容包括维修日期、使用人主诉故障现象、修理人检查所见现象、故障原因、排除方法、更换零件及修复后的检验情况;6、维修人员了解发现有属责任性损坏的设备、仪器、器械尤其贵重或大型设备时,应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查明情况再与修理,不得先修后报;7、重点科室关键设备发生故障,维修人员必须及时维修,不能对临床医疗质量造成影响;如果设备故障严重,不能及时维修必须通知使用科室和设备科,必须及时找到可替代设备;8、实行检修登记制度,做到接受时登记,修理内容详细记录,维修人员签名负责,修复后领取人签收认可;9、提倡修旧制度,节约原材料;医疗设备的报废须填报设备报废单,必要时由院领导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鉴定,成批或大中型设备报废须按医院规定的审批;10、加强设备维修材料保管,做到进料登记,发料登记,领用人签收;保管人员有权拒发不合理用料;设备维修需购置一部分常用配件,同时每种设备有两人以上的院外维修公司的联系方式,以备发生紧急故障时应急处理;11、非本院维修人员,未经设备科批准不得私自维修本院设备;设备出院维修也必须经设备科批准;对不能修复的设备,维修人员应说明原因并提出外修申请,经批准后送修;12、在检修过程中注意人机安全,爱护仪器设备,妥善保管零配件,严防流失;4、医疗设备维修、保养操作规程:1、仪器通电检修之前必须了解、掌握操作规程、性能和使用方法;2、必须在电源断开状态下,进行拆缷机器,插拨线路板,更换元器件及保险丝等操作;3、更换仪器配件、电子元件必须满足原电路参数要求并留有一定余量,同类品代换必须进行一定时间的实验运行;4、检修仪器电源部分故障,如更换变压器、开关电源电路等原件,修复后应测量绝缘电阻外壳要求大于10兆欧以上;5、使用电烙铁必须有可靠的固定支架并接有可靠地线,不得随意放置,电烙铁用完要及时关闭电源,搁置冷却;6、仪器通电检修时,注意保持单手操作习惯,身体与地面保持良好绝缘;7、仪器电源线应按国际规范连接,在确认正确无误后方可使用;8、仪器使用结束离开时,随时关闭所有用电器开关和总电源开关;四、如何做好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维修管理人员应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切实搞好设备的验收、安装、使用、维护、维修、报废申报手续及设备报废处理工作,要加强维修资料的完善和维修检测仪器的装备及管理工作;1、医院行政应尽可能地订购一些专业图书、期刊杂志、报纸、工具书和常用电子元件手册,由专人妥善保管,以供查阅;2、建全设备档案;对无图纸、说明书、维修手册的要尽可能地使其完善,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展销、培训及外请修理的机会收集技术资料、有关零配件和技术服务信息,并存入设备档案或元件库;3、建立元件库;有计划地储备一些常用零配件;新机器的随机备用配件,应交使用科室专人保管;4、废弃设备应有选择性地回收入库,充分利用这些设备的有用零配件,有效地对其它设备进行维修、革新、改造;5、要提高维修效率,必须加强维修工具、检测仪器的装备、现代医疗设备结构复杂、融合多门学科、集成度高,设备运转时各信号之间时序逻辑关系严格,因而需要一些特殊的维修拆缷工具和高性能的精密检测仪器;6、要做好医疗设备使用记录,医疗设备操作人员每天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如实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设备管理部科通报,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和故障的及时排除;7、当遇到医疗设备在日常使用中发生故障时,必须在短时间内及时排除故障,并做好维修记录,如故障发生时间、故障现象、故障部位,经检修后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排除故障的办法以及更换了何种元器件,恢复正常运行的情况等;以便下次维修,还有利于发现设备的多发故障,从而进行设备的改进、根除多发性故障;对本地不能维修的仪器设备,仔细记录故障现象,以备上送修理时查询;8、重视医疗设备的大修,医疗设备如发生了较大的故障,应组织临床操作人员和维修技术人员对事故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发生较大故障的原因,分清责任;对这类较大故障的医疗设备,需进行大修,对相关联的元器件进行检测,对损坏或已受损致使参数发生变化的元器件须彻底更换,以杜绝后患;对已使用一定年限的医疗设备,如还有继续使用的价值也需实行全面的大修工作;经过大修的医疗设备要进行必要的计量检测,使之达到原来的技术标准方可重新投入使用;9、加强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制度,加强岗位责任制;每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都具体落实到人,做到台台医疗设备有人管,形成一个科学、有序的管理体系;五、医疗设备检查保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1、工作环境及设备外观检查:通过对工作环境及外观检查,可以基本了解使用人员对设备的爱护和日常保养、设备的工作环境维持、设备的日常工作量等;操作面板及按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设备的防水、防尘的效果,对如输液泵、血透机、超声清洗机等易接触液体的设备,必须及时修复防水面板的破损,以防液体渗进机内造成更大的损害;存在环境不良的情况应及时要求使用单位改善或汇报相关领导和部门协调解决;2、设备内外除尘清洁:防尘是电气设备的共同要求,特别是那些具有较大的散热排风装置或高压静电部件的设备,必然会在机器内部聚焦和吸附大量的尘埃,必须去除这些积尘才能保证良好的散热和防止积尘导致的绝缘下降;同时积尘还会降低一些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和一些运动机件的运动精度;机内除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用毛刷清扫,配合及尘器吸走积尘,优点是除尘彻底,缺点是费时费力还可能需拆缷某些部件;另一种是用大力吹风筒将积尘吹出机外,优点是省时省力,缺点是除尘不够彻底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两种除尘的方法有时需结合使用;3、机械检查及紧固:任何设备都需要机械部件的支持连接,特别是机内存在运动或震动部件的设备,如CT、X光机等,这些机械部件的安装、运转的可靠与否,直接关系整套设备的安全使用,检查的重点是各种安装、连接、支撑的形态及老化情况一些塑料件要特别检查,传动系统的皮带齿轮链条的松紧及磨损;轴承、导轨的磨损;限位开关、位置传感器、编码器的位置、碰块、轴连等是否有变动和松动;运动部件的安装件是否紧固,关键部位要用扭力扳手检查紧固;连动的电线电缆及管路是否扭折、绑扎是否松动等等;机械检查通常采用“一听二看三试”的方法,“听”指听机械震动及运转的声音是否正常,“看”是指看有无松动、变形、老化、运动阻滞、打滑等情况,“试”是指通过加外力来检查机械的紧固和运动情况如用扭力扳手检查螺丝螺母、测量电机的运转电流检查运动阻力及平衡等;机械检查紧固是预防性维修的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最容易发现问题和进行补救的环节,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4、机械润滑:机械运动中,润滑是否良好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机械部件的使用寿命和相关功能的发挥;机械润滑的要求比较严格,润滑剂的选择、更换或添加周期及方法根据不同的部件、材料、位置、受力等有所不同,不能盲目进行润滑,因此润滑要参照有关资料按要求和指导进行;5、电源系统检查:电源系统是现代医疗设备的“心脏”,也是设备发生故障的主要部位,电源问题导致设备故障占设备总故障的30%以上;电源系统检查包括机外部交流电源即供电及交流稳压电源、UPS等、机内直流电源和地线系统,电源检查主要是测量并记录各相交流电压及平衡情况、各组直流电压、接地电阻等,参照设备资料判断这些值是否超出正常范围,如有大的偏差,需进一步分析原因进行修理或调整;电源线及插座、保险及保险座也要认真检查及时更换,这些部件极易引起电源接触不良导致不必要的损失;机内电源的产热散热情况要根据设备的工作环境及连续工作时间进行评估,有必要的需考虑加装或加大散热装置以提高电源的稳定性和延长电源的使用寿命;地线不仅在设备发生漏电时保障人体的生命安全,对提高仪器的抗干扰能力、保证稳定性及精度也十分重要,在检查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6、接插件检查:接插件在医疗设备内随处可见,它是保证设备内各种信息安全准确传递的重要环节,接插件不良主要表现在信号失真和信号中断,经常引起一些设备时好时坏、工作不稳定等故障;7、管路系统检查更换:医疗设备中许多仪器利用到液体、气体,常常具有比较复杂的管路系统,主要包括管道、过滤器阀、泵等部件,管路系统的老化、堵塞、失灵是常见的故障原因;有计划地清洁清洗管路、更换管道过滤器、保养阀泵等,既是对这些设备日常保养的考察,也可以大幅度地减低设备的故障率,这对大部分的检验仪器和透析系统有特别突出的意义;8、光学系统检查及清洁:光学系统的维护原则是“重检查轻高校”,主要包括光源系统散热检查、光路的清洁检查、镜头的清洁及霉菌检查,注重加强防霉处理;由于光学系统非常精密,同时也十分脆弱,因此在进行除尘、清洁时必须十分小心和细心,并需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否则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9、大功率部件检查:大功率部件主要指一套设备中相对具有大电流、高电压的元器件,如电源稳压调整元件、集成稳压模块、电源逆变器、电磁驱动模块和加热器件等;它们具有体积大、产热多、热胀冷缩大等特点,要求有比较好的散热条件,这些器件相关的焊点易出现脱焊或虚焊、接线端易出出氧化或松动;与之紧贴靠近的一些其他元件也易因受热而性能下降或损坏;在预防性检修中要认真检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隐患,对降低整机故障大有益处;10、易损耗元部件检查更换和备置:易损耗元部件常常有其理论寿命,但由于使用时间和保养状况的差异,实际寿命和理论寿命可能有较大出入,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哪些需要马上更换、哪些需要准备备件;11、设备报警测试及参数调校:任何一台设备在维护完毕时都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试用,必须保证设备的安全使用,对一些重要的报警条件进行测试,核对有关指标参数并记录,需要调校的参数,先分析原因,再逐步调校,绝对要避免盲目调整;对不能符合设备出厂参数的要分析原因给予说明,以便下一次维修或维护时参考;12、软件系统测试、整理及备份:现代医疗设备很多都嵌入了计算机技术,我们要尽量利用设备随机配备的软件对设备进行测试、诊断,了解设备内部运行的一些状态,以便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硬盘整理和系统备份;13、其他特殊方面:有些设备要求一些特殊的维护保养,可将其专门列出,按指定方法和要求完成;尤其像CT、MR、DSA、放疗设备、高压氧仓等大型设备要参照厂家的技术要求和国家的法规要求做更加细化的检修保养工作;。
医疗器械维修保养工作制度范文(4篇)
医疗器械维修保养工作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工作,保障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安全,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本工作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进行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工作。
第三条医疗器械维修保养工作包括设备维修和设备保养两个方面。
第四条医疗器械维修保养工作由医疗器械维修保养科负责组织和实施。
第五条医疗器械维修保养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进行。
第二章维修工作第六条维修工作是指对因故障不能正常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修理,使其恢复正常。
第七条维修工作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接受报修:接受医疗机构各科室对器械故障的报修。
(2)信息登记:将报修的器械信息进行登记,包括器械名称、型号、故障现象等。
(3)故障诊断:针对报修的器械进行故障诊断,查明故障原因。
(4)故障维修:根据故障原因进行修理,排除故障。
(5)维修记录:对修理过程进行记录,包括维修时间、维修地点、维修人员等。
(6)维修验收:对维修完成后的器械进行验收,确保修理效果。
第八条紧急维修工作应优先处理,确保紧急使用的医疗器械能够及时修复。
第九条维修过程中遇到无法确定故障原因或无法修复的情况,可向上级单位或生产厂家寻求支持。
第三章保养工作第十条保养工作是指对正常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保障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第十一条保养工作应按照器械使用说明书和技术规范进行。
第十二条保养工作包括定期清洁、润滑、检查和调校等。
第十三条保养周期应根据器械的使用频度和要求进行制定,确保保养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第十四条保养工作应进行记录,包括保养时间、保养内容、保养人员等。
第四章维修保养设备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配备相应的维修保养设备和工具,以满足维修保养的需求。
第十六条维修保养设备和工具应定期检查、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
第十七条维修保养设备和工具的使用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
第十八条维修保养设备应存放在专用的设备库房中,确保设备的完好和安全。
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7篇)
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7篇)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通用7篇)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篇11、医疗设备科应定期到临床科室对1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进行巡检,并做好记录。
2、对5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设备科除定期到临床科室了解其设备性能及使用情况外,临床科室应填写:“大型医疗设备医用分析表”。
3、医疗设备科对临床科室填写的“大型医疗设备应用分析表”进行汇总,做出相应的分析、总结,并报医院领导参考。
4、根据分析结果,设备科结合临床实际需求做出大型医疗设备年度更新计划。
一次性植入人体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一次性植入人体的医疗器械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现在医院开展的医用钢板、心脏瓣膜、人工关节、血管支架、心脏起搏器、人工晶片、各种补片、生物胶、球囊等。
2、凡医院购入的植入人体的医疗器械,须严格按照卫生部门相关文件要求采购,并与供货商签订合同。
3、使用科室应根据临床的实际需要,提前送交申请计划,必须写清产品的生产厂家、供应商、规格、型号、价格、病人姓名、地址、联系电话、住院号、诊断病情、手术医师姓名、手术日期,并由科室主任签字。
4、库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对高值耗材的管理要求,逐一进行核实,登记生产厂家、供应商、产品名称、详细清单、产品的检验报告或报关单、价格、生产日期及失效期和企业确认的可追溯的唯一性标识,如条码或统一编号,并对唯一性标识的内容、位置、标识方法以及可追溯的程度作出记录,做到没件高值耗材可追溯。
相关资料由设备科整理并存档。
5、使用时由手术室派专人负责领取,将其送往手术室进行消毒,以备手术时使用。
手术室有责任对所送植入材料数量等手续进行核实,再次验货,以防在材料消毒前的货物调换。
使用后的植入人体医疗器械的相关标识载入病历。
6、一旦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照有关程序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篇21、医用计量器具的购进,须先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经设备科长,主管院长审批后方可招标购买,与医疗器械的采购相同。
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医疗仪器设备是现代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医疗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制定一套完善的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的范例,共计900字以上。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医疗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第三条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定期维护、紧急处理、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组织,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价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二、维护保养职责第五条医疗机构应明确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的职责,设立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团队,包括专业维护人员、使用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
第六条专业维护人员负责医疗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故障排除和维修工作。
第七条使用人员负责日常使用过程中的设备爱护、清洁、简单维护和异常情况报告。
第八条管理人员负责制定维护保养计划、监督维护保养工作的实施、评价维护保养效果和改进措施。
三、维护保养计划第九条医疗机构应根据医疗仪器设备的特点、使用频率和运行状况,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计划。
第十条维护保养计划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使用科室、维护保养内容、周期、责任人、所需材料和工具等。
第十一条维护保养计划应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和维护保养效果,适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维护保养内容第十二条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日常维护:设备清洁、检查电源线、数据线、气源线等连接是否牢固、有无损坏,设备运行状态指示是否正常等。
(二)定期检查: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机械结构、电气系统、软件系统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故障排除:对设备发生的故障进行排查,找出故障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
(四)维修工作:对设备进行维修,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五)软件更新:根据厂家提供的更新信息,及时为设备更新软件,提高设备性能。
医疗仪器设备保养及维护制度
医疗仪器设备保养及维护制度1、凡价值在1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或价值虽不到1万元,但其灵敏度较高;稍有不慎极易损坏者;属精密贵重仪器设备。
2、所有仪器必须指定保养人,定操作规程,定存放地点的“三定”办法。
仪器设备的保养人由使用单位领导指定,经管仪器的使用、保养、校正和维修等工作。
3、保养人应熟悉仪器设备的性能,有操作经验,其职责为:3.1、仪器设备的验收、启用、检验工作。
3.2、制作操作规程。
3.3、登记使用情况,或督促检查使用人登记使用情况。
3.4、进行各级保养,办理修理、校验以及报停、报废等事项。
3.5、审查使用人员是否掌握操作技术,进行技术指导。
认为程度不合格的,有权拒绝交给使用。
4、仪器应建立详细的档案交总务设备科按规定保存。
4.1、出厂时所带一切技术文件(各种说明书、产品合格证、装箱单、图纸、保证书等)。
4.2、仪器设备申请、选型、订购过程中的文件资料。
4.3、购置后的验收记录及性能鉴定书。
、技术操作规程。
4.4.4.5、事故报告。
4.6、其他有关文件资料。
档案由设备科指定人员保管,凡须借阅应经设备科同意,办理借阅手续。
说明书如须长期借阅,应以复印制本借出。
5、每件仪器设备须有详细的中文操作规程,任何人在未掌握使用方法以前不得擅自使用。
特别贵重的仪器,其操作人员应经过使用单位领导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进行操作,如因违反操作规程以致损坏仪器设备,按公物损失赔偿制度处理。
6、设备仪器使用维修记录簿,每次使用后要逐项登记日期、用途,使用的技术指标、操作时间、实际使用时数、仪器情况,使用人签名后保养人验收签字。
设备要有保养维修记录,凡进行保养或者维修以后要详细记录修理日期,使用人主诉仪器故障现象,修复后的检验情况,并须由修理人、保养人签字。
(修理人如系院外人员应注意所在单位)7、仪器设备实行三级保养制:7.1、日常保养。
由保养人进行,主要内容为表面清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仪器工作是否正常,进行表面检查和调整。
医疗设备巡检、保养、维修制度
医疗设备巡检、保养、维修制度医疗设备是医院的重要财产之一,对于医院来说,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巡检、保养、维修是必不可少的。
不仅可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更能保证医疗安全。
本文将介绍医疗设备巡检、保养、维修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巡检制度巡检内容医疗设备巡检内容包括设备外观、配件、电器设备、硬件设备、软件设备。
下面分别介绍:1.设备外观:检查设备外观的整体情况,是否有严重的变形、磨损、划痕或细小碎片等,以及电缆、连接线等的连通性是否良好,还要注意插销、螺丝等紧固件是否完好。
2.配件:检查设备是否齐全,并测试配件与主体之间的联通性以保证完整性。
3.电器设备:检查设备电源、电线、插头、插座等设备系统能否正常通电,是否存在漏电或其他电器故障。
4.硬件设备:检查设备屏幕、键盘、鼠标、读卡器、打印机、扫描器等外部设备能否正常工作。
5.软件设备:检查设备软件版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浏览器等是否为最新,设备的网络连接、数据传输是否正常。
巡检周期医疗设备巡检周期根据设备类别、设备重要性、规范要求、经济因素和现场观察确定。
一般来说,高风险设备(如生命支持设备)每周进行巡检,中等风险的设备(如医疗诊断设备)每月进行巡检,低风险的设备(如办公用品设备)每季度进行巡检。
特殊设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制度规范制定巡检周期。
巡检人员医疗设备的巡检是一项专业的工作,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巡检人员一般是设备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他们应该经过培训,并严格遵守制度要求,做好巡检记录。
保养制度保养内容医疗设备保养的内容是针对设备的不同维护需求进行的。
根据设备不同的维护要求、技术需求、设备使用时间等因素确定保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清洁和消毒保养:根据制定的保养计划,对设备及其配件进行清洗和消毒,并保持设备的清洁状态。
2.润滑保养:对有润滑部件的设备进行润滑和防锈处理,以保护机器故障的发生,提高机器性能。
3.调试保养:对设备进行校准、检测和测试,如检测仪器准确性、精度、稳定性等,确保设备的性能和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仪器设备保养及维护制度
1、凡价值在1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或价值虽不到1万元,但其灵敏度较高;稍有不慎极易损坏者;属精密贵重仪器设备。
2、所有仪器必须指定保养人,定操作规程,定存放地点的“三定”办法。
仪器设备的保养人由使用单位领导指定,经管仪器的使用、保养、校正和维修等工作。
3、保养人应熟悉仪器设备的性能,有操作经验,其职责为:3.1、仪器设备的验收、启用、检验工作。
3.2、制作操作规程。
3.3、登记使用情况,或督促检查使用人登记使用情况。
3.4、进行各级保养,办理修理、校验以及报停、报废等事项。
3.5、审查使用人员是否掌握操作技术,进行技术指导。
认为程度不合格的,有权拒绝交给使用。
4、仪器应建立详细的档案交总务设备科按规定保存。
4.1、出厂时所带一切技术文件(各种说明书、产品合格证、装箱单、图纸、保证书等)。
4.2、仪器设备申请、选型、订购过程中的文件资料。
4.3、购置后的验收记录及性能鉴定书。
、技术操作规程。
4.4.
4.5、事故报告。
4.6、其他有关文件资料。
档案由设备科指定人员保管,凡须借阅应经设备科同意,办理借阅手续。
说明书如须长期借阅,应以复印制本借出。
5、每件仪器设备须有详细的中文操作规程,任何人在未掌握使用方法以前不得擅自使用。
特别贵重的仪器,其操作人员应经过使用单位领导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进行操作,如因违反操作规程以致损坏仪器设备,按公物损失赔偿制度处理。
6、设备仪器使用维修记录簿,每次使用后要逐项登记日期、用途,使用的技术指标、操作时间、实际使用时数、仪器情况,使用人签名后保养人验收签字。
设备要有保养维修记录,凡进行保养或者维修以后要详细记录修理日期,使用人主诉仪器故障现象,修复后的检验情况,并须由修理人、保养人签字。
(修理人如系院外人员应注意所在单位)
7、仪器设备实行三级保养制:
7.1、日常保养。
由保养人进行,主要内容为表面清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仪器工作是否正常,进行表面检查和调整。
、一级保养。
由保养人按计划进行,主要内容为内部7.2.清洁,检查仪器有无异常情况,进行局部检查和调整。
7.3、二级保养。
由保养人会同修理人员共同进行,是一种
预防性的修理,对仪器的主体部分或主要组件进行检查,调整精度,必要时更换易损部件。
8、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应由设备科指定专职分工的修理人员定时主动上门检修。
各单位发现有故障或损坏时,应立即通知修理人员,使用人不得自己拆修。
如仪器设备内容重要组件损坏需要拆卸修理,应由保养人与维修人共同鉴定,查明原因报设备科审批后方能拆卸。
9、仪器设备必须妥善保管,确定存放地点,并按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搬动,以免在移动时受到损坏。
10、仪器保养人应相对稳定,如有变动必须办理交接手续,将仪器、附件及有关资料移交清楚。
11、各单位外出工作,确需带仪器设备时,应经科主任同意并经设备科批准方能带出,工作结束后必须将原物带回,任何人不得擅自调拨或赠送。
院外借用精密贵重仪器设备,须经院长批准,院内借用经设备科批准,借出与归还时,保养人应将主机、附件连同操作规程当面点交验收。
12、医疗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故障,应立即报总务设备科,使用科室不得与厂、商供货单位直接联系进行维修。
否则,一经发生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理;一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如出现故障,使用科室先填写维修报告单,由总务设备科统一安排进行维修,使用科室不得私自与厂、商
供货单位联系直接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