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 私人整理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单选
重点
1哲学的基本的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3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对立统一规律。
5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哲学依据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7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运动。
普通点
1世界观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5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6“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只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主观唯心主义。
“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天地万物皆在我心中”--------主观唯心主义。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理念的影子”“理是天地万物之根”---------客观唯心主义。
“水是万物的本原,火是万物的始基,天地万物有土金木水火构成,世界有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空构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⑵一元论和二元论
①凡是认为世界具有统一性,世界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就是一元论。一元论包括:唯心 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和旧唯物主义一元论)。只有辩 证唯物主义一元论才是彻底的、科学的一元论。 ②二元论的特征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独立的本原。二 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而实际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之间,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笛卡儿) ③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 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精神。 ④唯心主义一元论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 人的主观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贝克莱、王守仁、陆九渊)客观唯心主义把 “客观”精神当成是世界的本原(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朱熹的理在事先)。二者的 区别在于对“精神”的不同规定,但它们的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把精神作为世界 的本原。 ⑤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三种形态。 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包括:水是万物本原、火是万物本原、中国的五行说等。 ⑦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和中国王夫之的“元气 说”。 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中的原子看成世界的本原,是构成 世界万物的最小单位。 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四个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历史观的不彻底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具有客观规律性。这个规律性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这 个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
总结词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 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详细描述
实践论认为实践是人的本质特征和存在方式 。人是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地改 造世界的存在物。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 而这种社会性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通过实践 ,人们可以改变自然界的状况,创造出适合 自己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实
践也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和方式。
实践论
总结词
实践论认为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 历史性和直接现实性等特点。
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对于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 步的重要思想武器。
实践应用
在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 在许多国家仍然得到广泛 的应用,成为指导无产阶 级革命实践的重要理论。
0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
01
总结词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要点二
社会主义的特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 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着重阐述了物质世界和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强
调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认识论的基本观点。这一章的重要性在于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我们理解和把握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在这一章中,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即世界是物质的,意识
是物质的产物。这一立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也是其与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意识的产物,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这一观点为我们正确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了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即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是人类对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这一观点强调了认识的实践性和历史性,认为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是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历史相联系的。这一观点为我们正确理解认识的本质和认识的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认识论
基础,为我们正确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一章的内容,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认识,不断提高对世界和认识的认识水平,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二章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大家要把握这么几点:
1.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恩格斯
..的马克思
......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这是狭义
主义;
2.马克思主义还包括各国马克思主义继承者
..的马克思主义;
..........的发展,这是广义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从广义
..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列宁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
4.马克思主义有鲜明的阶级性,它代表无产阶级
....;
5.马克思主义包括三大部分
....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和科学社会
主义
..;
6.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严密的科学体系
......................。
考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社会根源
......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固有矛盾的激化,频频爆发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种种弊端,激
化了阶级矛盾,促成了未来社会革命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
....是历史上的各种优秀思想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精心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章精⼼总结
第⼀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社会⽣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世界是统⼀的物质世界
1、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的内容
①、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性的问题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性的,意识是派⽣的、第⼆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
唯⼼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性的,物质是派⽣的、第⼆性的哲学属于唯⼼主义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哲学上属于认识论的问题
可知论: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
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
(3)、社会历史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主义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主要是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但不是哲学的全部问题。世界存在的状态: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盾。
形⽽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的,静⽌不变的,否认事物内部⽭盾的存在。
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对⽴中,⼜交织着辩证法和形⽽上学的对⽴。辩证法和形⽽上学的对⽴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49
2.矛盾的特殊性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 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020/3/16
5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第二,怎样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内部 分 析 矛 盾
矛盾之间
2020/3/16
主要方面 次要方面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重点论 两点论
一点论 均衡论
5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2020/3/16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二、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
2020/3/16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哲学的高度抽象性 2、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 判了先验论和不可知论;
(3)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与 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克 服以往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用个别、个性代替一般、 共性的形而上学的缺陷。
(4)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反对了历史唯心 主义观点。
2020/3/16
第三,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哲学上的二元论和多元论根本否认世界的统一性。它们认为,世界有着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本原。
哲学上的一元论则坚持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有着共同的本原。在一元论中,又存在着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第二,这一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这一定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一般的变化。
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从哲学上讲,静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它有二种基本情形:
一是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
二是指没有发生质变。
静止和运动的关系:
①、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②、绝对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存在着绝对运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D )
A、丰富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
答案:D
解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正是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此问题出自于第一章的引言。
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答案:B
解析:哲学是理论思维的产物,不是自发形成的;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史上有大量的不科学的世界观;也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哲学史上有大量的哲学不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
答案:A
解析:世界的本质问题是世界观的重大问题,当然就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要回答世界的本质问题,就必须说明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自人类社会产生之后,纷繁复杂的世界万物,归
结起来无非就是两大类:一类是物质现象,一类是意识现象。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就成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 C )
A、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答案:C
解析:注意区分的几种不同划分: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对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一元论论和二元论对立;对世界存在状态不同的回答形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3)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构成事物的 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
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即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 二是指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 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无 时不有。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三大规律;五对范畴
普遍联系的 根本内容和永恒 发展的内在动力
矛盾规律即 对立统一规律 作为宇宙的根本 规律,是辩证法 核心和实质
提供了认识和改造 世界的根本方法
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 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一)矛盾的两个属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实践
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普遍 联系 的观 点
唯物辩 证法 的总 特征
永恒发 展的 观点
实质、 核心: 对立统 一规律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涵义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猫、田鼠、熊蜂和三 色堇看似毫不相干,但它们 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物是观念的集合”
——贝克莱
(2)有无同一性: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 存在是否可以被思维所认识的问题。根据对这一 问题的不同回答,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_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是三维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 是一维性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 时间、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时间、空间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半 截子”唯物主义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康 德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事 物之间的联系是由人的 观念和意志决定的。
黑 格 尔
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事物的联 系是某种客观精神或绝对观念联 系的表现。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事物
内部的联系)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
现代原始人 ——狼孩卡玛拉
(2)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 属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 映象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 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 来就有“龙有九似”的 说法:“角似鹿,头似驼、 眼似兔、项似蛇、腹似 蜃、鳞似鱼、爪似鹰、 掌似虎、耳似牛”。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哲学可划分为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的方式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和承担者 (3)静止:一定条件下,某物没有发生种特定形式的运动 相对静止的两种情形:没有发生位移运动,表现出力学意义上的 静止;没有发生质变运动,处于量变阶段。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性),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性) ②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③ 任何事物都处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中(否认绝对运动 会陷入形而上学,否认相对静止会陷入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①时间: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特点:一维/不可逆性) 空间: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特点:三维/方位性) ②时空与运动关系 (物质运动是时空的本质;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③绝对性:时空的客观性(与唯心主义时空观有别) 相对性:时空的可变性(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有别) 无限性:指总体时空(物质运动无限,时空无限) 有限性:指具体时空(具体事物的时空有限) ④辨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进行的,故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 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定时空条件相结合。 4.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1)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从意识起源: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社会实践 的产物) 从意识的物质载体: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意识的对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5. ①意识的能动性:人类意识特有的功能和作用,是人之区别于动物 的特点。意识能动地认识客观对象,形成主观观念;并能动地反作用 于客观对象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第一章)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3.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是实践。
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5.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联系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7.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从人和世界关系的角度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本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8.哲学的三大功能:描述现实世界、批判现实世界、构想更加理想的世界
9.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10.客观世界的现象必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现象,一类型意识现象。
11.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13.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14.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17.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点的,运动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根本矛盾。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PPT课件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 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 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 东西而已” 。
——马克思
45
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 来就有“龙有九似”的 说法:“角似鹿,头似 驼、眼似兔、项似蛇、 腹似蜃、鳞似鱼、爪似 鹰、掌似虎、耳似牛”。
正确的、科学的认识是对客观存在 的反映,错误的甚至荒唐的意识也是对 客观存在的反映,只不过是歪曲的、虚 幻的、颠倒的反映。
49
(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 另一方面,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50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和永恒发展
51
辩证法研究世界的存在状态
世界观的 基本问题
世界的本原问题:
世界“是什么”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世界的状态问题:
世界“怎么样”
形而上学 辩证法
5522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它是 由一系列普遍规律和范畴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54
2、联系的特点
普遍性
事物内部的联系 事物之间的联系 整个世界的联系
客观性 多样性
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 系,而非主观臆想的。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55
3、坚持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意义
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 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 遍联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物质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 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 物质形态,如:泰勒斯的水、 赫拉克利特的火、德谟克利特 的原子、中国古代的五行说等。
把物质理解为具体的物质 形态,带有直观性和猜测性的 特点,无法得到科学的证实。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物质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
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 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又曰: 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 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 记*礼运篇》)
(按禽兽艸木皆天地所生。而不 得为天地之心。惟人为天地之心。 故天地之生此为极贵。天地之心 谓之人。能与天地合德。果实之 心亦谓之人。能复生艸木而成果 实。皆至微而具全体也。 )
(1)黑圆:已确认的关系(表示有可靠情报信息显示两人之间有某种关系); (2)白圆:尚未确认的关系(表示两人之间的关系不能确认); (3)(+):已确认的参与人(表示某人在某一组织中具有重要作用); (4)(一):尚未确认的参与人(表示某人在组织中重要作用的信息未经证实)
“世上万物均有关联,只不过有些事缉拿联关系,这在数据中 也有反映。例如: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自然观 是唯物主义的,但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唯心主义,成为半截子的唯 物主义。
洛克
斯宾若莎
培根 四假象说、科学归纳 法、朴素唯物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D )
A、丰富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
答案:D
解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正是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此问题出自于第一章的引言。
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答案:B
解析:哲学是理论思维的产物,不是自发形成的;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史上有大量的不科学的世界观;也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哲学史上有大量的哲学不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
答案:A
解析:世界的本质问题是世界观的重大问题,当然就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要回答世界的本质问题,就必须说明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自人类社会产生之后,纷繁复杂的世界万物,归结起来无非就是两大类:一类是物质现象,一类是意识现象。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就成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 C )
A、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答案:C
解析:注意区分的几种不同划分: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对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一元论论和二元论对立;对世界存在状态不同的回答形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对思维和存在是否
具有同一性的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5、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D )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答案:D
解析:注意区分的几种不同划分: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对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一元论论和二元论对立;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C )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结合哲学的基本问题来理解记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可以看作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7、对世界存在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区分的哲学派别是( C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答案:C
解析:注意区分的几种不同划分: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对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一元论论和二元论对立;对世界存在状态不同的回答形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8、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D )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二元论
D、一元论
答案:D
解析:注意区分的几种不同划分: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对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一元论论和二元论对立。
9、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
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感觉的集合
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答案:D
解析:通过本题要掌握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区别。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
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些“客观”精神的产物。19世纪德国哲学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我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的“理在事先”,“理乃天地万物之根源”,神学唯心主义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其他三个答案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0、“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观点属于( C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C
解析:通过本题要掌握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区别。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思想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18世界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我国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1、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
结果。这是一种( A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A
解析: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中国的“元气说”,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
A、广延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