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民收入NI
• GNP: 一定时期内本国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 NI: 同期所有生产要素报酬总和。
• GNP 和 NI 都是衡量一定时期内一国所发生的经济活
动的总规模,理论上讲二者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统计
实践中二者还存在差异。
理解GNP & NI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避免重复计算与过去苏联体系所采用的工农业总产值对比
2. 无形商品也是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的经济活动
举例说明:家务劳动
4. 现期发生的经济活动旧货市场的交易额只计算买卖差额
5. 合法经济活动才统计在内
6. GNP 的值并不是国民福利水平的完美的指标
它容易让人联想到 Gross National Pollution
另外,举例说明交易值降低但效用水平上升的情况。
GNP 的计算
最终产品:在理论上可以定义,实践上无法完全根据商品自身的属性来判定。
附加值:这是实践中容易操作的方法
所有要素所得的报酬:这是从另一个角度衡量同一对象。
例:
小麦产值 $1000 附加值 1000
面粉产值 $2000 1000 (最终产品)方便面产值 $3000 1000 工农业总产值 $6000
国民生产总值 $3000 = 利息+租金+利润 +工资
= NI
以上分析得到的结论:
最终产品总价值 = 企业增加值总和 = 全部要素收入总和
从理论上讲:GNP = NI
GNP 与 NI 的区别
折旧和间接税包含在 GNP 中,但它们不构成 NI;为什么?
折旧:机器设备价值被统计在当年的GNP中,每年的GNP中也包括了以前所生产
的机器设备的价值的转移。所以严格说来GNP 不能准确表示一年内新创造的价
值。
GNP - 折旧 = NNP (国民生产净值:本年度新创造的价值)
间接税:它反映在商品的价格中,但不归企业所获得,因此不能计入各种要素的
报酬。消费者付出这部分支出,是从他的收入中拿出的,而他的收入已经被计算
在NI中了。因此,间接税只是收入的再分配,而不是收入的形成。
NI = GNP - 折旧 - 间接税 = NNP - 间接税
GNP与GDP的区别和联系
二者都是衡量一国经济活动总规模的宏观指标;但前者强调的是国民的概念,后者强调的是国境的概念。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GDP以取代GNP。两者差异主要存在于“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益”
二、国民收入的分解
•个人收入:个人从企业中获得的收入(未缴纳个人所得税),它只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
PI = NI - 社会保险税 - 公司所得税 - 企业留利(未分配利润) •可支配收入:真正可以为个人自行支配的收入
DI = PI - 个人所得税
•可支配收入的去向:消费和储蓄
注意:在宏观经济学中,凡是不用于消费的部分,我们都计为储蓄,不论储蓄的具体形式是什么。银行存款叫储蓄,购买证券也是储蓄。
DI = C + S
可支配收入 = 消费 + 储蓄
•净税收与可支配收入
政府各项税收总和称为总税收,用 T 表示;
政府也向纳税人进行转移支付,用 GT 表示;
因此政府从公众手中得到的净税收为 NT = T - GT
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忽略企业留利部分,那么可支配收入就可以看作国民收入与净税收的差额。
DI = NI - T + GT
或 DI = NI - NT
三、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重要变量
•一般物价水平
•一般利率水平
失业率 =以已失业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数除以劳动力总人数
失业的类型: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总需求不足导致的失业
充分就业的失业率 = 摩擦性失业率 + 结构性失业率
第二节国民收入的循环
一、两部门收入循环模型
要想使国民收入循环能够顺利维持,产品市场的交易额必须与要素市场的交易额相等,即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NI = AE (AE 的价值实际上就是GNP),这也就是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在两部门模型中,要想实现国民收入的均衡,消费支出必须等于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由于现在没有政府,所以
NI = DI = C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消费者没有将他们的收入全部消费掉,而是将一部分储蓄起来了,比如 20 万元,这会导致产品市场上有价值为20万元的商品和服务就无法销售出去,其价值不能实现。这种情况下,厂商部门会面临产品积压、库存增
多的压力。短期内的正常反映是压缩生产,减少库存,这个过程意味着,当宏观经济中出现支出小于收入时,会引起产量的减少和国民收入水平的降低。
但是如果把等量的储蓄转变为投资,情况会怎样呢?
下面我们加上金融市场,看看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如何实现。
二、两部门三市场模型
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为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NI = AE
此时
NI = C + S
AE = C + I
所以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可简化为
C + S = C + I
即
I = S
S 为收入循环中的漏出量;I 为这一过程的注入量。所以简单概括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就是,收入循环中的漏出量必须等于注入量。
三、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收入循环过程
政府部门加入循环过程后,均衡条件的表达式更丰富,但基本原理未变: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NI = AE
此时
NI = C + S + NT
AE = C + I + GP
其中NT表示净税收;GP表示政府的购买性支出。
根据漏出量等于注入量的简化表示,这时国民收入均衡条件为
S + NT = I + GP
四、完整的收入循环模型
此时总收入为:
NI = C + S + NT + IM
总支出为:
AE = C + I + GP + EX
其中 IM 表示进口;EX 表示出口。
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可直接写作
S + NT + IM = I + GP + EX
这就是漏出量等于注入量,对这个等式稍做整理可得:
(S - I ) + ( NT - GP ) = ( EX - IM )
等式左边是私人部门储蓄和投资的差额加上政府部门的收支差额;等式右边是对外收支的差额。这个表达式对我们从事后统计上分析一个国家的内部和外部平衡问题十分有帮助。
第二章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总供求的基本理论--
“AD-AS”模型
一、总需求的决定因素
•一般物价水平:总需求曲线的形状与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