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探索宇宙》说课稿
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4.《探索宇宙》说课
14.《探索宇宙》说课尊敬的各位评委:我是来自同江市第一小学的科学教师。
我将要说课的内容是《探索宇宙》。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探索宇宙》是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通过多种媒体获得信息,使学生懂得科学无处不在,引领学生探寻宇宙的秘密。
有不断追求理想和勇于探究的精神,意识到航天事业的重要性。
二: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对宇宙知识潜意识当中对某一现象已经有了粗浅的认识,关于宇宙的知识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遵循课标精神,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2、认识到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帮助。
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2、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四、说教学方法:基于上述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将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1、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2、注重渗透科学的思考方法。
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观察、归纳与总结”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3、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
五、说教学重难点综合以上的分析和理解,我确立教学重难点如下了解人类探究宇宙的历程及意义。
六、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了以下材料辅助教学:人类探索宇宙历程、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空间科学的应用等相关文字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视频、图片等。
七、说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原有的教学经验和认知规律,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以下五个环节:(一)、情景导入。
1、情景引入,出示浩瀚宇宙的图片。
2、银河系那么大,人类是怎样了解到那么远的地方的?3、播放“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视频。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探索宇宙》优质课教案3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探索宇宙》优质课教案3《探索宇宙》教案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8课。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很显然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拓展延伸性。
本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识膨胀的宇宙;第二部分是认识充满活力的宇宙;第三部分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本课实质上就是利用形象的资料展示科学家的一些重要探索成果:1、宇宙是由许多庞大的星系组成的,而且至今未发现其边界。
2、20世纪20年代末期,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宇宙的某一部分正在不断地膨胀。
3、恒星有一个较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
通过这些,让学生对宇宙的结构和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概念。
教材还展示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宇宙是可以被人类逐渐认识和了解的。
学情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课是小学科学教材“地球与宇宙”这一方面知识的综合、归纳与最后升华形成宇宙认知的体系的总结课。
在此之前,学生对宇宙的认识都只是它其中的某一部分,某一现象,是支离破碎的、星星点点的,还没有将宇宙中这么多的天体进行梳理、归纳、排列,或者说还没有将他们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整体轮廓。
而且,像这样的学习内容又是离他们非常的遥远与陌生,那么的难以看到又是那么的难以让人相信,用一句话来说,让学生对宇宙有一个很深刻很清晰的总体认识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由于宇宙的奥秘是那样的神奇和令人费解,因此,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依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设计理念:本课图片相对较多,但内容很生疏,离学生生活很遥远,不容易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料引导并激发学生探究,让学生了解前人类的重要成果,来增加对宇宙的认识,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宇宙的认知体系。
教学中设计利用观看媒体资料、图片、视频,通过学生“观看、阅读、倾听、思考、探究、联想”等方式教学。
学习目标:(一)科学概念: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探索宇宙》说课稿
《探索宇宙》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内容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课。
主要是通过望远镜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两条主线,引领学生了解人类认识、探索宇宙空间的历程以及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探索宇宙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重大主题,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启蒙教育,既可满足他们对探索太空的渴求,也可以给他们以宏观世界的启迪。
二.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过程,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相关知识,对宇宙、月球、太阳系等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学生也能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对人类探索宇宙的方法和过程有了一些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这一课,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是很艰难的。
所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就会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让课堂充满活力。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能够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2.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3.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4.学习航天精神,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难点】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四.说教法学法:1、提问导学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前采取自学的方式来解决,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归纳知识的能力。
2、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3、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将文字、图形、等媒体结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好,相信在座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个航天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索宇宙》吧。
“浩瀚星辰繁如锦”,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我们只能通过肉眼观察世界。
面对宇宙的奇妙景象,人们通过编神话故事来寄托他们的向往与追求。
探索宇宙 说课稿
《探索宇宙》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说课的题目是《探索宇宙》。
(出示PPT)(一)解读教材、分析学情《探索宇宙》是教科版六(下)《宇宙》单元中的第8课。
(出示PPT)《宇宙》单元是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天空中的星体”的内容标准建构的。
(出示PPT)这是教材,《探索宇宙》一课是《宇宙》单元的最后一课,起到了单元小结的作用,涉及了较多的天文知识。
如果要进行实际观测天体和星系,限于天气和器材的原因,不现实;如果要做实验:模拟星系,难度太大;单纯的由老师讲解,又枯燥了些。
因而我们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了信息技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网页浏览、搜索引擎、QQ群交流等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为此我预设了如下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地学习,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认识人类在不断探测宇宙活动中所获得的科学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来表述研究过程。
(四)教学过程共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膨胀的宇宙这一部分分为二层。
第一层是初步了解宇宙:(由近及远)分别是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第二层是了解宇宙的状态——在膨胀。
第二部分:充满活力的宇宙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恒星的变化。
第三部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在宇宙探索中取得的成就、努力、付出、成功、失败等。
)(五)信息技术与本课的整合1、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内外的链接,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14课《 探索宇宙》教案(汪福堂设计)
小学科学六下《探索宇宙》教案教学内容:探索宇宙教学目标:1科学认知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2) 认识到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2. 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2)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时间6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银河系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是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2. 过程与方法了解宇宙的组成结构,认识到宇宙是运动着的、膨胀着的;能对提供的资料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成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外能积极地从事有关宇宙的信息收集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关宇宙的信息;认识和体会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从事科学事业是要付出艰辛的,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可敬的;意识到物质世界是运动和变化的。
【教学准备】有关宇宙的各种信息: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回忆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2. 太阳系在宇宙中是惟一的吗?二、认识宇宙的组成结构1. 天空中的每一颗恒星都类似太阳一样发光发热,也有可能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通过观察星空,我们就知道有许多这样的系统。
我们的太阳系属于一个恒星集团——银河系。
2. 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说说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3. 阅读课本资料,说说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4. 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 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5. 了解了银河系,你们有什么感受?6. 教师小结:银河系大约由 1000 亿到 2000 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 10 万光年。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探索宇宙》说课稿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探索宇宙》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
一、说教材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基本的宇宙探索的知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
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及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产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用全面、发展、辨证的观点来看待一些宇宙现象,并能作出正确的解释。
认识人类在不断探测宇宙活动中所获得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
三、重点:太阳系的组成难点:如何唤起学生的感性认识;如何激发兴趣、生成探究的问题等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资料收集,课件课的类型讲解、讨论式四、备课过程中的体会以人为本,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尊重学生:他们的每一个发现、研究他们的认知特点;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根据课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开发资源: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争论;各天体的特点(尽管学生不一定都会涉及),老师课前尽量做更多的准备。
五、说教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提出问题中。
采用视频导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提问导学法: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来解决(在帮助学生建立太阳系的整体空间概念时),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等。
本章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有实践活动的指导。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有一定的认知。
但宇宙这一抽象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神秘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去理解和探索宇宙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等基本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等基本知识;2.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以及恒星、行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践、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星空图等教学辅助手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新课导入:介绍宇宙的起源,让学生理解宇宙从哪里来;3.知识讲解:讲解宇宙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组成;4.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星空,认识恒星和行星;5.知识拓展:介绍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宇宙的基本知识;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宇宙的起源2.宇宙的结构3.恒星与行星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宇宙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8《探索宇宙》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8《探索宇宙》教案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中的一节重点课文。
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同时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天体运动的知识,对于宇宙的概念和基本组成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宇宙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
2.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深度和广度。
2.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视频、图片等。
2.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宇宙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哪些天体?2.呈现(10分钟)讲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同时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解答和总结,使学生对宇宙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未来我们还可以如何探索宇宙?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宇宙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国探索宇宙成果的短文。
8.板书(5分钟)宇宙的基本知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
本节课通过图片和案例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说课稿(精编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说课稿(精编版)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宇宙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也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宇宙的认识还比较片面,缺乏系统的知识结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宇宙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等基本知识,建立宇宙知识体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等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以及恒星、行星的形成和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宇宙的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宇宙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恒星和行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讲解:讲解宇宙的起源和结构,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发展历程。
4.讨论:学生讨论宇宙的奥秘,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宇宙知识体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宇宙起源结构恒星行星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来进行。
重点关注学生对宇宙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解题思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8探索宇宙》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8探索宇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天体的相关知识,对于宇宙的概念、星系、恒星等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宇宙知识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认识主要的天体和星系,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热爱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2.难点:宇宙的膨胀和星系的形成,宇宙的演化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宇宙的奥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地球和天体知识,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宇宙的起源,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组成和结构。
3.教学内容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包括星系、恒星等。
4.宇宙的膨胀和星系的形成:引导学生观察星系分布图,分析宇宙的膨胀现象,探讨星系的形成过程。
5.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成就,引导学生认识宇宙探索的重要性和意义。
6.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宇宙的演化过程、宇宙探索的意义等话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探索宇宙》说课稿范文
《探究宇宙》说课稿范文各位指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时机。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让同学们理解根本的宇宙探究的知识,激发同学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究宇宙微妙的情感。
增强民族自豪感。
知识与技能目的:理解太阳系的构成和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过程与方法目的:1、培养同学发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2、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情感和价值观目的: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让同学树立科学的宇宙观,用全面、开展、辨证的观点来对待一些宇宙现象,并能作出正确的解释。
认识人类在不时探测宇宙活动中所获得的科学成绩,激发同学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究宇宙微妙的情感。
难点:如何唤起同学的感性认识;如何激发兴趣、生成探究的问题等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资料搜集,课件课的类型讲解、讨论式以人为本,表达新课程的理念,尊重同学:他们的每一个发现、研究他们的认知特点;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根据课的特点、同学的实际开发资源: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争论;各天体的特点(尽管同学不一定都会涉和),教师课前尽量做更多的准备。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表达。
以此为动身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同学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同学提出问题中。
采用视频导入,利于激发同学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同学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同学竞争意识,进步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同学的一起开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究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进步课堂教学效率。
4、提问导学法:提出问题让同学采取自学的方式来解决(在协助同学建立太阳系的整体空间概念时),增强同学自身解决地理问题的才能。
5、视频录相:通过聂海生一家的天地对话录相,增强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同学进展德育浸透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同学的学。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说课稿2(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说课稿2(新版)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探索宇宙的奥秘。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将了解到宇宙的广袤无垠,以及科学家们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这一主题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然而,由于宇宙的知识较为抽象和复杂,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宇宙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宇宙的起源、结构和主要成分,认识恒星和行星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激发对宇宙的探索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宇宙的起源、结构和主要成分,恒星和行星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和结构,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和演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资源,结合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宇宙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宇宙的美丽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宇宙的起源: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问题,介绍大爆炸理论,让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3.探究宇宙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宇宙的图表和模型,了解宇宙的结构和组成。
4.恒星和行星的探究:介绍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恒星和行星的特征。
5.总结和反思: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2(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2(新版)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结构、星系、恒星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宇宙有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于宇宙这一主题,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听闻,但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逐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起源、结构、星系、恒星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宇宙奥秘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起源、结构、星系、恒星等基本知识。
2.难点: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以及恒星的形成和演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宇宙模型、星空图片、视频资料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贴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段宇宙相关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宇宙模型和星空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宇宙的结构和星系。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宇宙模型和星空图片,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操练(15分钟)分发宇宙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模拟宇宙中的星系和恒星。
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恒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加深他们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宇宙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分享他们对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了解。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宇宙的起源、结构、星系、恒星等基本知识。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案(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案(2022新版)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并培养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同时掌握一些简单的观测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宇宙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探索欲望。
但同时,他们对于宇宙的认识还相对较少,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认识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基本概念,学会使用简单的观测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基本概念。
2.难点:宇宙的观测方法和相关仪器的使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宇宙模型、星空图、望远镜等。
2.素材:相关宇宙的图片、视频等。
3.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宇宙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什么?宇宙有哪些奥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基本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宇宙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恒星、行星或银河系,分析其特点和奥秘,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宇宙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探索宇宙?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
6.小结(3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宇宙的基本知识和观测方法。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探索宇宙》说课稿
《探索宇宙》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杠杆》。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说教材:《杠杆》是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单机械》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研究杠杆的有关知识,从“妍妍要打开饼干罐盖子”的问题出发,通过三个活动“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用杠杆做个起重机”引导学生认识杠杆,通过活动探究杠杆原理,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分2课时完成。
这是在学习了力学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简单机械,是学生顺利操作、设计简单机械的重要一步,也是下一步学习杠杆平衡的基础,是学生形成合理知识链的重要一环。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认知的规律,我拟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利用工具可以把罐盖打开,知道使用撬杆打开罐盖最容易;(2)知道杠杆的组成除了有撬杆外,还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3)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的能力和学习使用工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知道杠杆的组成,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作为教学重点,把找出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区分生活中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作为教学难点。
说学情:杠杆现象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屡见不鲜了,但孩子很少对其进行理性分析。
有些孩子可能在其他书籍或电视上对杠杆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这种理解并不清晰,他们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认识。
说教法学法:教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跟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适时指导,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科学规律。
6年级科学教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14 探索宇宙说课一等奖
14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实验小学任丽娜教学目标:1、能初步认识反冲现象,知道反冲现象的共同特征。
2、了解反冲现象在生产、生活、航天、国防等方面的应用。
3、能按照要求独立制作火箭模型。
4、能说出影响火箭飞行的因素。
5、能总结出使火箭飞得又直又高的方法。
6、能主动与同学分工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什么是反冲及反冲的应用。
教学难点:火箭的制作、发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泡沫小船、改造的塑料瓶、小车、胶带、水槽、彩纸、气球、打气筒、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师:过年时我们男孩子们最喜欢干什么?师:想不想再重温一下那热闹的场面?师:播放视频(燃放烟花爆竹的场面)师:注意观察鞭炮点燃后都有什么现象?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学生回答。
师:看到这些现象你想到了什么或你有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是什么力量使有的鞭炮转动起来,有的飞向了空中。
二、掌握方法,实验观察导入:为了更好的研究这些现象的特点,我们应该怎么办?教师在各组的指导卡上提供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和记录方式。
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方法任选材料进行实验观察。
共提供4个实验前两个实验必做,后两个实验任选。
(两个喷水的、两个喷气的)三、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师:实验我们先做到这,刚才我发现同学们在实验时都非常认真,非常投入。
下面让我们交流一下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先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分析出这些现象的共同点,接下来再出示一个例证实验:火箭升空。
最后分析归纳出所有这些现象的共同点。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完善,得出什么是反冲现象,什么是反冲力。
教师小结:正像同学们所说的当水、空气、火从一种物体中向某个方向喷出时,这个物体就会受到一个相反方向的力而向相反方向运动。
这种现象就叫反冲。
产生促使这些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的力叫反冲力。
(板书:反冲现象)反冲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导入:反冲的应用非常广泛,你都知道哪些反冲现象?1、举反冲的例子。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案(2022精编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案(2022精编版)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结构以及其中的一些基本组成。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宇宙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宇宙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之前的科学课程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宇宙的基本知识,如太阳、地球、月球等。
但他们对宇宙的认知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思维深度。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起源和结构,认识恒星、行星等基本天体。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
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2.恒星、行星等基本天体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宇宙模型3.相关视频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或视频资料,展示宇宙的壮丽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介绍宇宙的起源和结构,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宇宙模型,加深对宇宙结构的认识。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恒星、行星等基本天体的特征,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宇宙的起源、结构和基本天体。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宇宙探索的实践作业,如观察星空、了解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等。
8.板书(5分钟)宇宙的起源、结构及基本天体。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50分钟。
教学情境分析:在教学《探索宇宙》这一课时,我们需要创设一个充满神秘感和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教学情境。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16(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16(新版)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同时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宇宙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一定的认知。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能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但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如恒星、行星的形成和演化,可能需要通过实例和模型来进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宇宙探索的最新成果充满好奇,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
2.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3.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组成和恒星、行星的概念。
2.宇宙探索的最新成果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宇宙的奥秘。
2.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宇宙的概念。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实物模型和图片。
3.小组讨论的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哪些奥秘值得我们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
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任务单的要求,分析教材中的实例,探讨宇宙探索的最新成果和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巩固。
强调宇宙探索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拓展(5分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者有经验的人士,进行专题讲座或者分享,让学生了解宇宙探索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探索宇宙-粤教粤科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探索宇宙-粤教粤科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概念及构成。
2.了解宇宙中的星体及其特点。
3.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观测和探测方法。
4.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宇宙的概念及构成。
2.宇宙中的星体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人类对宇宙的观测和探测方法。
2.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过程1. 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你知道宇宙是什么吗?宇宙中有哪些星体?人类如何观测和探测宇宙?2. 导入新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知识,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短视频或者幻灯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宇宙的概念和构成。
3. 学习新知识(1) 宇宙的构成教师通过讲解、图片或者模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宇宙中的物质构成。
宇宙主要由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星团、星系等组成。
(2) 宇宙中的星体教师向学生介绍恒星、行星、卫星三种主要星体的特点和区别,并指导学生观察和辨认。
(3) 人类对宇宙的观测和探测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人类对宇宙的观测和探测方法,如望远镜、卫星等,并指导学生观察和模仿。
4. 确定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对话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和确认本节课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5. 课堂练习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形式,让学生巩固和检验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自由探究宇宙中的其他星体或者通过其他手段,了解宇宙。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识、确定知识点、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环节,让学生初步了解宇宙的概念、构成和人类观测探测方法,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但本节课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等多方面进行适当调整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同时,也要让学生多参与互动,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探索宇宙说课稿
探索宇宙说课稿——娄孝中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内容要点1、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2、浩瀚的星空;3、幻想与追求。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节内容是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知识的编排体系,在小学科学课有关月球和星系的基础出现的。
在向学生展示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重点是让学生对宇宙有所了解,激发探索宇宙的兴趣。
最后是以“幻想与追求”为结题,鼓励同学们学好科学,实现人类探索太空的梦想,培养学生认识宇宙、探索宇宙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以浩瀚的宇宙为题材,学生既熟悉,又陌生。
大部分学生都对宇宙及其探索的内容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与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相一致,动静结合,满足学生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师应通过一些形象的图片、视频、动画等让学生从直观的知识中建构关于宇宙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2.认识到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帮助。
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2.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重点是让学生对宇宙有所了解;二)教学难点:通过数据,对浩瀚宇宙的认识;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提出问题。
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无边无际、广阔无垠的世界,被称为“宇宙”。
经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宇宙有了哪些了解?(学生结合前面的研究学习,自由交流对宇宙的认识。
)2.观看视频老师这里有一段关于宇宙的视频,你们想看吗?(课件展示,学生欣赏)看完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二、探究活动1.人类是怎样观察天体的?茫茫的宇宙浩瀚二神秘,人类对它也充满着遐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宇宙》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杠杆》。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说教材:《杠杆》是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单机械》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研究杠杆的有关知识,从“妍妍要打开饼干罐盖子”的问题出发,通过三个活动“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用杠杆做个起重机”引导学生认识杠杆,通过活动探究杠杆原理,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分2课时完成。
这是在学习了力学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简单机械,是学生顺利操作、设计简单机械的重要一步,也是下一步学习杠杆平衡的基础,是学生形成合理知识链的重要一环。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认知的规律,我拟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利用工具可以把罐盖打开,知道使用撬杆打开罐盖最容易;(2)知道杠杆的组成除了有撬杆外,还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3)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的能力和学习使用工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知道杠杆的组成,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作为教学重点,把找出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区分生活中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作为教学难点。
说学情:杠杆现象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屡见不鲜了,但孩子很少对其进行理性分析。
有些孩子可能在其他书籍或电视上对杠杆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这种理解并不清晰,他们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认识。
说教法学法:教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跟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适时指导,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科学规律。
3、针对农村孩子,多鼓励、多引导,规范学生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法:阅读自学、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讨论和集体交流讨论、动手操作、记录和分析数据。
说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准备盖得比较严密的罐子、电工胶钳、活动扳手、螺丝刀、长铁钉,固定的支架、40cm 左右的硬棒、两段绳子、一些容易捆绑的重物、记录表等。
说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通过一幅妍妍要打开饼干罐盖,但又感到罐盖很难打开的情景,以及主题人物的对话,探讨打开罐盖的方法,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自主探究、研究杠杆:(一)初步认识杠杆开展活动1,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先让学生直接动手试一试,再使用工具打开。
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把盖子打开的最佳方案写下来。
这个活动我会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使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打开罐盖,同时又体会到使用杠杆撬开罐盖最容易,体会使用杠杆的感受和参与动手活动的乐趣。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都知道了使用螺丝刀更容易打开盖子,那么接下来我们用螺丝刀来打开这两个盖子,看看是不是很容易呢?开展活动2,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
讲台上放置两个罐子,一个没凸起边缘,一个有凸起边缘,让学生比赛把盖子打开,小组讨论结果,使学生明白如果没有凸起的边缘即支点,尽管有一支螺丝刀也是不能打开的。
对杠杆的结构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结合资料卡和示意图,让学生直观的认识、理解杠杆的科学定义:在力的作用下,一根像螺丝刀一样可以绕着固定点转动,能撬起重物的硬杆叫做“杠杆”。
认识杠杆的几个要素:(1)两力:动力和阻力。
(2)三点: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
(3)两臂:动力臂和阻力臂。
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不要把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当做力臂。
使用杠杆省力的情况不但跟力的作用点有关,还跟用力的方向有关,即跟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有关。
师:使用杠杆就一定可以省力吗?怎样的杠杆是省力杠杆,怎样的杠杆不能省力反而会费力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引申出“活动3”的学习内容。
(二)开展活动3,研究杠杆的作用用杠杆做个起重机的活动,其实就是研究杠杆支点的活动。
小组总结交流实验结果,配合学生演示,共同总结我们的发现,得出结论。
学生记录杠杆的秘密,即: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支点越靠近动力作用点(远离阻力作用点)。
搬运重物就越费力,当动力大于阻力时,才能搬动重物,这时的杠杆就是费力杠杆;相反,杠杆的支点越靠近阻力作用点(即远离动力作用点),搬动重物就越省力,当动力小于阻力就能搬动重物时,这样的杠杆就是省力杠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经历了一次科学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分析归纳的能力。
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也运用了“猜想、实验、论证、交流”教学模式。
(三)探讨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清生活中,哪里用到省力杠杆,哪里用到费力杠杆,哪里用到等臂杠杆,找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三、拓展活动:了解古代汲水的桔槔,金字塔建造使用杠杆情况。
理解杠杆是人类征服自然界的武器。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然后我再进行补充,总结性复述,最终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总之,教学过程一直贯穿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以探究活动为科学学习的核心,培养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发展创新思维。
说板书设计:本课的板书设计我力求做到结构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14 探索宇宙内容标准: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2.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改进而深化和拓展。
3.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
4.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2.认识到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帮助。
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2.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设计意图“探索宇宙”是“浩瀚的宇宙”这一单元的第四课。
本课主要培养学生阅读、整理信息能力及想象能力。
本课建立在学生了解了太阳系、银河系及星座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人类探究宇宙的历程及意义。
本课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体会人类探究宇宙的曲折历程,引起学生思考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
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了解人类探究月球的历史及取得的成就。
然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认识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的巨大影响和帮助,让学生理解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技术都是空间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最后,以“尝试设计与外星生物的联系方式”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和欲望。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综合学生对宇宙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了解人类探究宇宙的历史,从生活实际出发感受探究宇宙的意义,体会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流程情景引入——任务驱动——收集数据——整理分析——发现规律——想象推测重点难点了解人类探究宇宙的历程及意义。
教学准备人类探索宇宙历程、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空间科学的应用等相关文字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视频、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情景:出示浩瀚宇宙的图片。
问题:银河系那么大,却不是宇宙的尽头。
人类是怎样了解到那么远的地方的?媒体:播放“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视频。
二、活动一:月球的“面纱”是怎样揭开的?导入:离我们生活的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个?引导:月球是地球最近的邻居,是地球的卫星。
人类很早便开始观察月球。
今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月球不同角度的照片,甚至还登上了月球。
问题:人类是怎样揭开月球的“面纱”呢?活动:分小组查阅资料,以时间为顺序整理人类探月历程,并填写记录单。
交流:学生交流各小组的整理结果。
思考:从整个探月历程来看,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与探测工具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小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月球的了解越来越多。
媒体:播放神舟飞船的探索历程 flash动画。
三、活动二:空间科学与我们的生活问题:大家知道什么是空间科学吗?交流: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引导:1957年,苏联首次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空间时代。
随后,许多国家发射了大量的空间飞行器,例如太空飞船、航天飞机、人造卫星等,让人类研究地球周围及更遥远的宇宙空间的各种自然现象(如地磁现象、星体运行、极光、流星、彗尾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人类对地外来源物质(如陨石等)的分析研究、对电离层、宇宙射线的发现和观测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使人类得以积累更丰富的宇宙知识。
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品或设施是空间科学的研究成果?交流: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并说出依据。
学生互相质疑。
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各种空间科学技术应用,如卫星导航、卫星天气预报等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技术,体会到空间技术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拓展:思考未来人类能发展出哪些新的空间科学技术。
四、活动三:联络外星生物导入:宇宙中只有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吗?人类一直在宇宙其他星球中寻找生命的迹象。
媒体:出示天文工作者通过飞船发往外星的信息图片。
问题:这些图片是天文工作者尝试与外星高智能生物进行联络的信息。
大家能读懂这些信息吗?你会用什么方式向外星人发出信息呢?活动:学生用图画或其他形式设计与外星生物联系的方法,并填写在记录单中。
交流: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方式,并说出理由。
拓展:外星人会是什么模样呢?一定长着眼睛吗?五、课堂小结。
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探索宇宙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及九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
2、知道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3、了解宇宙是由大量的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构成,且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4、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重点难点分析:太阳系的组成,可以从离太阳远近进行分析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资料收集,课件教学预设:一、宇宙1、宇宙的解释宇:空间人类研究能力已达到150亿光年宙:时间人类研究能力已达到100多亿年2、宇宙包括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太阳系(2000多亿个恒星系之一):其他行星系地月星系:月球(可以结合生命体的结构层次来从小到大的联想)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