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诊治专家共识
眩晕诊治的专家共识
发作期的治疗
前庭抑制剂:
1
(1)抗组胺剂(异丙嗪、苯海拉明等) (2)抗胆碱能剂(东莨菪碱等)
(3)苯二氮卓类
内科 治疗
2 止吐剂:胃复安和氯丙嗪等
3
心理治疗: 帕罗西汀等抗抑郁、抗焦虑药物
4
微循环改善药物: 倍他司汀、氟桂利嗪、二氢麦角碱等
发作期的治疗
多卡因等。
中枢性眩晕-少见类型
偏头痛性 眩晕
癫痫性 眩晕
颈性 眩晕
外伤后 眩晕
少见的中枢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分类
• 无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 ➢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 ➢ 前庭神经元炎(vestibular neuronitis,VN)
• 有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 ➢梅尼埃病(Ménières disease) ➢迷路炎(labyrinthitis)
周围性眩晕-梅尼埃病
• 病因未完全明确,病理机制多与内淋巴积水有关。无性别差 异,多发于20岁至70岁者。
• 诊断标准:
①发作性眩晕2次或2次以上,持续20min至数小时。常伴自主 神经功能紊乱和平衡障碍,无意识丧失。
②波动性听力损失,早期多为低频听力损失,随病情进展听力 损失逐渐加重,至少1次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 出现重振现象。
(1)单次或首次:前庭神经炎、脑干或小脑 卒中或脱髓鞘、首次发作的MV、首次发作 的梅尼埃病、迷路炎、外淋巴瘘和药物性。
(2)复发性:BPPV、梅尼埃病、TIA、MV、 前庭阵发症、外淋巴瘘、癫痈性眩晕、自
体免疫内耳病、听神经瘤、耳石功能障碍、
常见眩晕发作时的症候学特点
发作持 续时间
伴随 症状
(1)数秒或数十秒:BPPV、前庭阵发症、变压性 眩晕、颈性眩晕、癫痫性眩晕和晕厥前等。
2020 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 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血管源性头晕/眩晕是指由血管病变引起的头晕或眩晕症状,其中脑卒中是其最常见的病因。
国外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脑卒中约占急性头晕/眩晕病因的3%~5%,最常见于由后循环供血的小脑或脑干卒中,少数为前循环供血的前庭皮层区病变。
上述部位卒中所致的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缺乏特异性,是造成临床漏诊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引起孤立性眩晕的病因分类中,中枢性病变所占比例约为0.6%~10.4%,其中80%以上归因于血管源性病因,因缺少神经系统症状与定位体征,极易被误诊为外周性前庭病变,导致延误治疗时机,增加预后不良风险;此外,大量良性前庭疾病患者常易被误诊为后循环卒中,并接受相关检查、药物及有创性治疗,增加医疗风险,并造成公共医疗资源浪费。
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临床证据、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有必要对血管源性头晕/眩晕的病因机制、功能解剖相关临床特征及诊疗原则等进行多学科专家交流形成共识,以便提高临床医师对血管源性头晕/眩晕的早期识别与规范诊疗能力。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血管源性头晕/眩晕主要病因包括缺血性与出血性卒中。
其中缺血性卒中包括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A),常见病因包括心源性栓塞、动脉粥样硬化与夹层,少见病因包括椎甚底动脉延长扩张、血管炎等。
出血性卒中包括自发性颅内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高血压是自发性颅内出血最常见病因,其他病因还包括脑淀粉样变性、梗死后出血转化、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动静脉畸形等;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
急性前庭综合征(A V S)和发作性前庭综合征(E V S)是血管源性头晕/眩晕最主要的前庭综合征类型。
其中表现为A V S的血管源性头晕/眩晕常见病因包括后循环梗死与小脑出血,少见病因则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椎动脉夹层;而表现为E V S的血管源性头晕/眩晕病因以后循环TI A最为多见,少见病因包括表现为短暂性前庭症状的小梗死灶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第四脑室邻近部位卒中所致中枢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
头晕
因此, 不同的分型实际上是由椎问盘突出的方 向决 定的, 与颈性眩晕有关的是椎动脉型和交感型 颈椎 病…。 但颈椎病导致椎动脉压迫进而引起供 血不足的可能性 到底有多大呢?椎动脉是在横突孔 中走行的, 只有当 椎间盘完全向侧方突出 时才可能压迫到血管, 从颈 椎应力学角度来看, 椎间 盘突出压迫椎动脉导致供 血不足的情况是很少见 的, 因此在临床上诊断椎动 脉型颈椎病一定要慎 重…。如果要进一步确诊, 应 寻找血管受压 的证 据, 如进行椎动脉 DS A或 MR A 检查, 如血管有明显 受压且与其临床症状相一致, 才能考虑做出椎动脉 型颈椎病的诊断。
外伤后眩晕(post-traumatic vertigo)
头部外伤后出现的一过性自身旋转感,有时为持久性 的自身不稳感。包括:(1)颞骨骨折和内耳贯通伤: 部分累及颞骨的刀伤、枪伤同时损伤内耳,如果患者 能有幸从外伤中恢复,常遗留听力损害和眩晕。有些 患者苏醒后,可能仅有自身不稳感和听力下降而无眩 晕发作;对症治疗为主,遗留永久性前庭功能损伤者, 需试用前庭康复训练。(2)迷路震荡 (labyrinthine concussion):属于周围性眩晕。。 发生于内耳受到暴力或振动波冲击后,表现为持续数 天的眩晕,有时可持续数周或更长时间,常伴有听力 下降和耳鸣,检查有位置性眼震,少数患者半规管麻 痹、颞骨和耳部影像学检查无异常;治疗主要是对症 和休息。
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上并不多见。 切记: 不能因为患者出现头晕,同时颈椎 x 线检查有骨质增生就诊断颈椎病和考虑椎动脉 受压。这个错误的观点一定要纠 正 !
交感型颈椎病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椎基底动脉供 血不全 的症状, 如头晕眼花、 恶心、 呕吐等。但作为 交 感型颈椎病, 在具备上述症状的同时, 一定要有交 感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 这些症状可能是兴奋性的, 也可能是抑制性的。在做出诊断时, 我们必须重视 这些交感症状 , 而神经科医生常常会忽视这些表 现。 交感兴奋或交感抑制可涉及机体的各个系统, 引起 多种多样的症状 。( 1 ) 心血管系统: 心悸、 心律 失 常、 血压升高、 心前区疼痛; ( 2 ) 胃肠道: 恶心、 呕吐、 嗳气、 排便次数增多、 腹泻; ( 3 ) 周围血管: 肢体发凉 怕冷、 局部苍白或潮红; ( 3 ) 发汗障碍: 多汗或无汗; ( 4 ) 其他: 咽 干或咽部异物感, 眼干、 鼻干或流 涕 .
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 惊恐发作的处理。静脉缓慢注射地西泮或口服阿普唑仑、 氯硝安定、劳拉西泮可以缓解急性症状。过度换气的患者, 可以把纸卷卷成桶状罩住口鼻,减少过度换气导致的碱中 毒。后续维持治疗可以转诊精神专科处理进行长期抗焦虑 治疗。
(3)躯体形式障碍
• 患者临床表现为躯体症状,头晕可以是常见的主诉,症状 多种多样,反复变化,可以波动,对躯体症状和身体健康 过分担心和关注,缺乏合理解释的客观证据,患者反复就 医对患者社会功能造成影响。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
2018
定义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 性错觉。
据统计以眩晕为主诉者在神经内科门诊中约占5%-10%,住院 病例中约占6.7%,在耳鼻咽喉科门诊中约占7%。
眩晕可由眼、本体感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也可以由心血 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中毒、内分泌疾病及心理疾病引起, 它涉及多个学科,患者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常伴有恶心、 呕吐,常突然发病并伴有明显的恐惧感,而就诊于急诊。本文从 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及精神心理性眩晕三方面介绍其常见疾 病的临床表现及基本诊治原则,旨在使急诊医生能够鉴别眩晕的 病因,并及时准确地进行有效处理或转诊相关亚专科,使患者能 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1.2.2 中枢性眩晕的辅助检查
• 在急诊科,临床怀疑中枢性眩晕者应该立即进行头颅CT检 查。头颅CT能够排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少数以眩 晕起病)、部分脑梗死和肿瘤等。怀疑后循环缺血者应尽 快完善头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以及磁共振 血管造影(MRA)或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技术 血管造影(DSA),如果没有条件可以暂时行经颅三维多 普勒替代。其他检查包括血脂血糖,电解质,毒物筛查, 以及脑血管病的相关检查等。必要时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 排查炎性或脱髓鞘性疾病等。
血管性眩晕和头晕诊断标准:Bárány_协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共识文件
【编者按】在韩国首尔大学Ji-Soo Kim教授等多国专家的参与下,Bárány协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历时10年之久制定的《血管性眩晕和头晕诊断标准》终于在2022年3月的前庭研究杂志(J Ves Res)发表。
该诊断标准强调:①血管性眩晕/头晕患者通常表现为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A VS),可能为持续性(≥24h,急性持续性眩晕/头晕)或短暂性(<24h,急性短暂性眩晕/头晕)。
其中,急性持续性、短暂性血管性眩晕/头晕的确诊诊断是依赖于与症状、体征或其他检查的脑/内耳的缺血/出血影像学证据;而很可能的急性持续性、很可能的短暂性及进展性急性血管性眩晕/头晕的诊断强调应具备中枢受损证据或者有发生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
目前,孤立性迷路梗死尚缺乏确诊依据,但在那些具有卒中风险的患者中,若发生外周前庭功能受损的同时伴有或在随访的30d内出现脑卒中事件,则可以推测其发生了孤立性迷路梗死。
②对于椎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常需要典型的临床症状(由持续偏心的颈部姿势引起的眩晕)、发作期间出现相应的眼震体征及诱发头部运动期间出现血管受压的影像学或超声证据支持。
③对于血管性孤立性眩晕/头晕的诊断问题,由于目前主要基于个案或小样本报道,其相关的发病率、所涉及的结构及相关标准,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及总结。
临床上,在进行血管性眩晕/头晕诊断时,应注意:①系统的病史采集应包括A VS患者的血管事件风险(ABCD2≥4分或房颤)、判断发作性眩晕是否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新发颅颈部疼痛等病史的获取;②进一步评估如眼球反向偏斜的眼位一致性、自发性/凝视诱发性眼震、中枢性眼动体征、头脉冲试验、步态和平衡以及双温试验等,寻找中枢受损的证据;③注意影像学检查的假阴性问题及动态评估的必要性,进一步有的放矢地进行灌注成像/血管评价以获取脑灌注不足、椎-基底动脉的局灶性狭窄或发育不全的证据。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
Arnold-Chari 畸形
6.药物源性眩晕 可能损害前庭的药物:
卡马西平:小脑 苯妥英钠:小脑 有机溶剂甲醛/二甲苯/苯乙烯/三氯甲烷:小脑 汞/铅/砷等重金属:耳蜗、前庭器和小脑 急性酒精中毒:半规管和小脑的可逆性损害
6. 药物源性眩晕 6.药物源性眩晕 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
氨基糖甙类、万古霉素和紫霉素 磺胺类 顺铂、氮芥和长春新碱等 奎宁 大剂量水杨酸盐 速尿、利尿酸等 部分耳部外用药
7.其他少见的中枢性眩晕
7.其他少见的中枢性眩晕
偏头痛性眩晕
癫痫性眩晕
颈性眩晕
外伤后眩晕
偏头痛性眩晕
偏头痛性眩晕
确定标准:
①中度或重度的发作性眩晕(视物旋转,自身或其他物体 的运动幻觉,位置性眩晕,不敢转头,如转头可诱发自 身或其他物体的运动或不平衡幻觉) ②符合IHS标准的偏头痛 ③至少两次眩晕发作时出现下列一项:搏动样头痛、畏 光、畏声、视觉或其他先兆 ④排除其他病因
癫痫性眩晕 癫痫性眩晕
属于部分性癫痫;通常持续数秒或数十秒,发作与姿 势改变无关 “单纯癫痫性眩晕 ” 临床实属罕见;常是颞叶癫痫 的先兆症状
颞叶后上回、顶叶中后回、左侧额中回、颞顶叶交界
区等 EEG相应导联异常有助于确诊 若头晕之前没有癫痫发作,首次诊断要慎重。
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退行性变导致的关节不稳 颈椎椎管狭窄
眩晕特点
多由强声诱 发; 中耳或颅内 压力改变也 可诱发
振动幻视 常 发生在直 线 运动中
持续数分钟; 数年后出现 振 动幻视; 常伴偏头痛; 常有家族史
飞行或潜水 过程发生; 常持续数秒 到数分钟。
持续5分钟 到 24小时;
辅助检查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
目录
• 眩晕概述与流行病学 • 眩晕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 鉴别诊断思路与误区提示 • 治疗原则及方法论述 • 预后评估及随访管理建议
01 眩晕概述与流行病学
眩晕定义及分类
眩晕定义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 ,造成人与周围环境空间关系在 大脑皮质中反应失真,产生旋转 、倾倒及起伏等感觉。
听力学检查
如纯音测听、声导抗等, 有助于明确听力损失程 度和性质,对于耳源性 眩晕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血液学检查
如血常规、血糖、血脂 等,有助于排除全身性 疾病引起的眩晕。
04 鉴别诊断思路与误区提示
类似疾病鉴别要点
0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表现为短暂、与头位变动相关的眩晕发作,常伴有特征性眼震。
02
前庭神经炎
突发眩晕,多伴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无耳鸣、耳聋等耳蜗症状,
多有感冒等诱因。
03
梅尼埃病
反复发作的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眩晕常持续20分
钟至12小时。
误诊原因分析
病史采集不全面
未详细询问患者眩晕发作的特点、伴 随症状及既往病史等。
体格检查不仔细
辅助检查选择不当
未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 如前庭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确定治疗方案
根据最终诊断结果,确定治疗方案,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
05 治疗原则及方法论述
药物治疗策略
01
02
03
04
对症治疗药物
包括抗眩晕药、止吐药、镇静 剂等,用于缓解急性眩晕发作
时的症状。
改善内耳循环药物
如银杏叶提取物、倍他司汀等 ,可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减轻
老年人头晕眩晕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解读护理课件
详细描述
高血压会导致脑部血管压力增大,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引发头晕和眩晕的症状。 对于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眩晕,控制血压是关键,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 服药,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
案例二:颈椎病引起的头晕眩晕
总结词
颈椎病也是头晕眩晕的常见原因之一,与颈部姿势和长期劳累有关。
心理护理
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疏 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 。
基础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保持床铺整洁,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 体位。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过度摄入盐 、糖和脂肪,鼓励适量摄入富含蛋白 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运动护理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进行适量 的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以 增强身体素质。
护理效果评估
01
02
03
症状缓解情况
评估患者头晕眩晕症状的 缓解程度,记录症状变化 情况。
生活质量改善
观察患者在护理后的生活 质量是否得到提高,如日 常活动能力、精神状态等 。
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患者在护理后头晕眩 晕并发症的发生率,以评 估护理效果。
05
典型案例分享
案例一: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眩晕
总结词
治疗方法Leabharlann 010203
04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头晕眩晕,选 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如抗组胺
药、止晕药等。
康复治疗
对于一些慢性头晕眩晕患者, 可进行康复治疗,如前庭功能
训练、平衡训练等。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保 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022老年人头晕眩晕诊疗共识思维导图(全文)
2022老军人头晕/眩晕诊疗共识思维导圄(全文)回扣规范化头晕/眩晕诊治1、老牢头晕/眩晕的定义《老草人头晕/眩晕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和国内各学科指南,将老年人头晕/眩晕定义为兰60岁老年人出现的各种前庭症状,包括头晕、眩晕、前庭·视觉症状、姿势性症状。
,,..... 头U隅’民.愤’曾蓬雀电缸’......昆何篝’......... .. 理鸳篡.. 旦旦挡坦壁’‘�发哩’‘·!!>a佟生.2、流行病学就军由配岱盐’也量阴摩响Z筐9'噩岖’Eml钝头·草缸里事馆往�ei眩晕者年人头晕/眩晕、前庭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的发病率分别为36.2%、10.0%和14.2%。
目前国内尚缺乏老年人群中头晕/眩晕相关的大规模流行病学数据。
3、老军人头晕/眩晕的病理生理特点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前庭觉、视觉平日本体感觉等多个系统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老化,代偿能力存在不同程度下降,此外存在多重用药情况,需鉴别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
因此,老年人头晕/眩晕的原因常是正常衰老生理过程中叠加特定疾病的过程,老年人头晕/眩晕的诊疗应关注多因素共同的作用。
1、前庭系统退化随着年龄增长,E石器退化、前庭毛细胞变性、外周前庭传入功能减退以及前庭核细胞数量减少,引起前庭功能障碍。
前庭功能障碍限制姿势控制,导致不稳和姿势症状。
此外,老年人椭圆噩噩斑中的碳酸钙窑易脱落,导致E石症高发。
2、视觉系统退化由于眼动系统的老化,扫视潜伏期延长,眼球追踪速度减慢,视觉调节相通过固视抑制眼球震颤的能力减弱。
3、骨关节和肌肉病变在青关节和肌肉系统,振动觉和触觉的闰值及肌肉力量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改变。
老年人中常见的周围神经病变、青关节炎都是平衡障碍的原因。
4、心血筐系统疾病增多老年人常由于高血压、心肌缺血或心律异常等原因联合使用降压药等多种药物。
同时由于前庭自主禅经反射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因此,血压调节出现某些异常,如直立性低血压。
眩晕专家共识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眩晕的病因诊断对众多医生而言,一直是个临床难题。
近年来,随着理论普及和辅助检查技术的进步,绝大多数眩晕已能确诊[1] ;但由于眩晕的发生涉及神经科、耳鼻喉科和内科等众多领域,有些病理生理等基础问题至今仍未能明确,部分眩晕的病因在理论上尚难明确,因此给临床实践带来困难。
此篇专家共识着眼于常见眩晕的规范化诊疗,同时尽可能地全面概括少见眩晕的临床特点,此外,本文也将涉及部分头晕的内容。
一、眩晕的概念和病因分类眩晕指的是自身或环境的旋转、摆动感,是一种运动幻觉;头晕指的是自身不稳感;头昏指的是头脑不清晰感[2-3] 。
眩晕和头晕的发病机制不甚一致,但有时两者是同一疾病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
根据疾病发生的部位,眩晕往往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相对而言,前者的发生率更高;头晕既可以是上述疾病恢复期的表现,也可以由精神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造成。
周围性眩晕占30%~50%,其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率居单病种首位,其次为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中枢性眩晕占20%~30%;精神疾病和全身疾病相关性头晕分别占15%~50%和5%~30%;尚有15%~25%的眩晕原因不明[4-8] 。
儿童眩晕与成人有一定的区别,但总体趋势是:中枢性眩晕(主要是外伤后眩晕和偏头痛相关性眩晕)的比例明显高于成人,约占19%~49%;单病种疾病发病率较高的是:良性阵发性眩晕、外伤后眩晕以及中耳炎相关性眩晕[9-12] 。
二、国内神经科医生在眩晕诊治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理论知识不足。
首先表现在诊断方面,询问病史时缺乏针对性,常常遗漏诱因、起病形式、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和缓解方式等[13-14] ,而70%~80%的眩晕是可以通过有效问诊而确诊或明确方向的。
针对眩晕的辅助检查设备有限、评判水平等有待提高,如眼震电图的检查过程不够规范;MRI检查部位的针对性不强;部分后循环脑血管狭窄的病例未行相关检查而漏诊。
2024《精神性头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2024《精神性头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精神性头晕发生率较高,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5%~20%.若临床医生对其认识程度不够,则易将精神性头晕误诊为后循环缺血发作、颈性头晕、前庭周围性眩晕等疾病,从而进行不适宜的检查及治疗。
随着对心身疾病的不断重视,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整体健康协作学组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心身、精神、眩晕等领域专家的意见,制定了《精神性头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提出4条推荐意见,旨在为精神性头晕的规范性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01、精神性头晕的概述推荐意见1:精神性头晕是一组以心理或精神因素为主要病因构成的,包括视觉性或姿势性眩晕和空间运动不适等主观的慢性恐惧性头晕症状群,既往因其概念模糊,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相对缺乏,有报道称精神性头晕可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5%~20%,无普通人群发生率的报道。
精神性头晕的发生机制未明,个性心理因素、再适应失败、条件反射和皮质多感觉整合异常假说比较系统。
02、精神性头晕的临床表现推荐意见2:精神性头晕的临床特点可以是头晕、眩晕或头昏,多合并焦虑、抑郁及躯体化症状;同时要关注头晕伴发躯体疾病共病症状。
精神性头晕患者焦虑症状的特点:(1)最常见的是广泛性焦虑或惊恐障碍;(2)通常对恐惧、担忧及紧张情绪有否定;(3)对于躯体不适较关注。
精神性头晕患者抑郁症状的特点:对于躯体的症状更为关注,对情感反应的否认,对愤怒的否认,隐藏的敌意升高。
03、精神性头晕的诊断推荐意见3:精神性头晕的诊断要素中,无论是精神科症状或非精神科症状的特异性均不强,需详细结合患者的人格特质、心理素质特点、认知模式等方面异常进行判断,同时要遵循临床关于功能性障碍与器质性障碍诊断的等级原则,在患者主诉头晕症状时,优先考虑器质性因素所致,然后再考虑精神性头晕,因此建议在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后做出精神性头晕诊断。
精神性头晕诊断流程见图1。
图1精神性头晕诊断流程04、精神性头晕的治疗及预防精神性头晕的一般治疗治疗原则: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个体化、综合(多模态)治疗方案。
眩晕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CONTENTS
• 引言 • 眩晕的分类与病因 • 共识中的诊断标准与流程 • 共识中的治疗建议 • 中国专家共识的特点与亮点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01
引言
眩晕的普遍性
01
眩晕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可 由多种病因引起,包括内耳疾病 、脑部疾病、颈椎病等。
02
眩晕的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生 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中国专家共识的特点与亮点
结合中国眩晕诊治的实际情况
针对中国眩晕患者的特点,提出符合国情 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考虑到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提 供了适合各级医疗机构的解决方案。
结合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中西医结合治 疗眩晕提供指导。
对传统医学的借鉴与融合
引用了大量中国传统医学文献,挖掘古代 眩晕诊治的经验和智慧。
初步评估
根据患者病史和体格检查 ,判断是否为眩晕及可能 的病因。
治疗建议
根据病因诊断结果,制定 相应的治疗方案和建议。
随访观察
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 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病情变 化及治疗效果。
鉴别诊断
前庭性偏头痛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偏头痛及视 觉症状,多有家族史,女性多见。
表现为头部位置变动时出现的短暂性 眩晕、眼球震动等,常伴恶心呕吐。
将传统医学的理念和方法与现代医学相结 合,形成独特的眩晕诊治体系。
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中医调理和西 医精准治疗的优势。
对未来研究的指导意义
提出了未来眩晕诊治 领域的研究方向和重 点,为科研提供指导 。
倡导国际交流与合作 ,推动全球眩晕诊治 水平的共同提升。
鼓励跨学科合作,促 进眩晕诊治领域的多 学科融合发展。
指南共识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头晕眩晕评估
指南共识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头晕眩晕评估(5)伴随症状①自主神经症状:恶心、呕吐、心动过缓、血压变化(升高或降低)、肠蠕动亢进、便意频繁,因前庭迷走神经反射功能亢进所致,常见于前庭周围性眩晕和部分前庭中枢性眩晕疾病。
②耳部症状:耳鸣、耳闷胀感、听力下降或听觉过敏可见于梅尼埃病;眩晕伴听力下降及耳或乳突疼痛可见于突发性聋、迷路炎、中耳炎,偶可见于小脑前下动脉供血区梗死等。
③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复视、构音障碍、面部及肢体感觉、运动障碍或共济失调提示脑干小脑病变;如急性枕部疼痛持续存在需警惕椎基底动脉夹层;上述症状急性发作并持续存在提示可能后循环梗死或出血;缓慢出现持续存在的面部及肢体感觉运动障碍或共济失调提示颅颈交界区畸形、遗传性或获得性小脑性共济失调。
④心血管症状:心悸、胸闷、胸痛、面色苍白、晕厥提示心脏病变可能,如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心律失常、肺栓塞。
⑤精神情绪症状:紧张、担心、坐立不安、情绪低落、恐惧、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等提示可能合并或并发焦虑、抑郁状态,或PPPD。
⑥眼部症状:双眼复视提示脑干、眼动神经、眼外肌或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单眼复视、单眼黑矇、单眼视力下降、斜视等提示眼球、眼内肌或视神经病变。
⑦颈部症状:颈肩痛、与颈部活动相关的头晕/眩晕、上肢或手指麻木,可能提示颈椎关节不稳、颈椎病、颅颈部发育异常。
(6)既往史、用药史及家族史①既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心脑血管病史的急性头晕/眩晕患者需先鉴别是否存在脑血管病。
②既往有耳部疾病史,如慢性中耳炎的患者,后期易并发迷路炎、瘘管形成等。
③颞骨骨折、外淋巴瘘常有外伤手术史。
④药物使用史有助于鉴别药物所致的头晕/眩晕以及药物所致的体位性低血压。
⑤老年人中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头晕值得重视,尤其注意近期新增加药物也可能是导致患者头晕不适的原因。
容易导致头晕不适的药物有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镇静药(如氯硝安定)、抗高血压药物(如心得安)、利尿剂(如速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眩晕的病因诊断对众多医生而言,一直是个临床难题。
近年来,随着理论普及和辅助检查技术的进步,绝大多数眩晕已能确诊[1];但由于眩晕的发生涉及神经科、耳鼻喉科和内科等众多领域,有些病理生理等基础问题至今仍未能明确,部分眩晕的病因在理论上尚难明确,因此给临床实践带来困难。
此篇专家共识着眼于常见眩晕的规范化诊疗,同时尽可能地全面概括少见眩晕的临床特点,此外,本文也将涉及部分头晕的内容。
一、眩晕的概念和病因分类眩晕指的是自身或环境的旋转、摆动感,是一种运动幻觉;头晕指的是自身不稳感;头昏指的是头脑不清晰感[2-3]。
眩晕和头晕的发病机制不甚一致,但有时两者是同一疾病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
根据疾病发生的部位,眩晕往往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相对而言,前者的发生率更高;头晕既可以是上述疾病恢复期的表现,也可以由精神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造成。
周围性眩晕占30%~50%,其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率居单病种首位,其次为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中枢性眩晕占20%~30%;精神疾病和全身疾病相关性头晕分别占15%~50%和5%~30%;尚有15%~25%的眩晕原因不明[4-8]。
儿童眩晕与成人有一定的区别,但总体趋势是:中枢性眩晕(主要是外伤后眩晕和偏头痛相关性眩晕)的比例明显高于成人,约占19%~49%;单病种疾病发病率较高的是:良性阵发性眩晕,外伤后眩晕以及中耳炎相关性眩晕[9-12]。
二、国内神经科医生在眩晕诊疗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理论知识不足。
首先表现在诊断方面,询问病史时缺乏针对性,常常遗漏病因、起病形式、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和缓解方式等[13-14],而70%~80%的眩晕是可以通过有效问诊而确诊或明确方向的。
针对眩晕的辅助检查设备有限、评判水平等有待提高,如眼震电图的检查过程不够规范;MRI检查部位的针对性不强;部分后眩晕脑血管狭窄的病例未性相关检查而漏诊。
在日常诊疗中,眩晕常常被拘泥于几个本来认识就模糊的疾病,例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或笼统地称之为“眩晕综合征”。
其次表现在治疗方面。
由于不了解前庭康复的重要性,长期应用前庭抑制药物,延缓了前庭功能恢复[15-16];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比率过低等。
三、常见眩晕的病因及诊疗建议对于眩晕而言,周围性和中枢性病变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以及预后等完全不同。
鉴于此,实践中将脑干、小脑神经核以及核上性病变所造成的眩晕称为中枢性眩晕,反之,则称为周围性眩晕[17-18]。
㈠中枢性眩晕多伴有其他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体检可见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的体征;大部分中枢性眩晕的病灶位于后颅窝。
临床诊疗需遵从神经科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原则。
需要强调的是,垂直性眼震、非共轭性眼震仅见于中枢性病变,无疲劳的位置性眼震常提示中枢性眼震[13-14]。
1.血管源性:发病急骤,多是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变的结果。
诊断及治疗均需遵照脑血管诊疗指南[19-21]。
椎-基底动脉系统的TIA:症状刻板样反复发作,表现为:持续数分钟的眩晕,脑神经、脑干、小脑或枕叶损害的症状全部或部分出现,发作间期无神经系统损害体征,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扫描无新鲜梗死病灶。
超声、TCD、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可确定椎-基底动脉有无狭窄。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目前VBI诊断过于泛滥,这已是大家的共识。
但是否因此就能完成否定VBI这一名称,尚存在争论[22-26]。
有些学者否认后颅窝脑组织的缺血状态并主张取消VBI,而部分学者则持相反意见。
否定和肯定双方都缺少证据。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临床表现往往表现为两种情况。
一种为眩晕、视力障碍或小脑性共济失调,另一种为患侧上肢无力,桡动脉搏动减弱和收缩压较健侧下降20mm Hg(1mm Hg=)以上。
超声,TCD,CTA,MRA和DSA可明确诊断。
治疗主要是介入或手术重建锁骨下动脉的正常血流[27]。
血流或脑干梗死[8,13-14]:病初可出现发作性眩晕,常合并延髓性麻痹、复视、面瘫、面部感觉障碍等脑神经损害的表现,有时合并霍纳征。
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发病早期DWI扫描证实脑组织梗死。
可见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大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包括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有时也见于基底动脉的深穿支病变。
需要影像学检查确定。
小脑或脑干出血:轻症表现为突发性头晕或眩晕,体检可见小脑性共济失调,大量出血的恢复期可出现头晕;需颅脑CT等影像学确诊。
内科对症治疗为本,必要时需外科手术。
2.肿瘤:往往是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出现典型症状和体征时影像学多能明确诊断,治疗主要是外科手术[13-14]。
小脑或脑干肿瘤:常见头晕发作,可见小脑性共济失调、脑神经或交叉性锥体损害,有时合并眩晕或头晕发作。
桥小脑角肿瘤:常见头晕发作,可见小脑性共济失调、病侧面部感觉障碍和外展神经麻痹,面瘫等体征。
病理上常见为听神经瘤、脑膜瘤和胆脂瘤。
3.脑干或小脑感染:急性起病,伴有发热等全身炎症反应,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前驱感染史。
除小脑和脑干损害的临床表现外,有时出现眩晕。
脑脊液学检查是主要的确诊依据。
根据病原学结果,分别应用抗病毒剂、抗生素或激素等[8,13-14]。
4.多发性硬化:病灶累及脑干或小脑时可出现眩晕;眩晕表现没有特异性,可为位置性,可持续数天甚至数周。
诊断和治疗参考NICE标准[28]。
5.颅颈交界区畸形:常见Chari畸形、颅底凹陷、齿状突半脱位等,可出现锥体束损害、小脑症状、后组脑神经和高颈髓损害的表现,有时合并眩晕;瓦氏呼气动作有时可诱发眩晕。
影像检查是确诊依据;需外科手术治疗[13-14]。
6.药物源性:有些药物可损害前庭末梢感觉器或前庭通路而出现眩晕。
卡马西平能造成可逆性小脑损害,长期应用苯妥英钠可致小脑变性,长期接触汞、铅、砷等重金属可损害耳蜗、前庭器和小脑,有机溶剂甲醛、二甲苯、苯乙烯、三氯甲烷等可损害小脑。
急性酒精中毒出现的姿势不稳和共济失调是半规管和小脑的可逆性损害结果[14,18]。
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紫霉素和磺胺类等抗生素,顺铂、氯芥和长春新碱等抗肿瘤药,奎宁,大剂量水杨酸盐,速尿和利尿酸等利尿剂,部分中耳内应用的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等。
二甲胺四环素仅损害前庭,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的前庭毒素远大于其耳蜗毒性。
眼震电图描记法(ENG)和旋转试验有时可发现双侧前庭功能下降;听力检查发现感音性耳聋。
诊断建议:(1)从病史、体征和相关辅助检查并排除其他病因。
(2)前庭功能检查和(或)听力检查可异常、也可正常。
治疗建议:停药、脱离环境;双侧前庭功能损害者,可行前庭康复训练。
7.其他少见的中枢性眩晕:包括以下几种:偏头痛性眩晕(migrainous vertigo,MV):发病机制与偏头痛相同,文献中相关的名称有前庭偏头痛、偏头痛相关性眩晕、良性复发性眩晕、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病等[29-32]。
确定的MV标准包括:①中度或重度的发作性前庭症状,包括旋转性眩晕、位置性眩晕、其他自身运动错觉和头动耐受不良(由于头动引起的不平衡感或自身、周围物体运动错觉等)。
前庭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III极:轻度为不干扰日常活动,中度为干扰但不限制日常活动,重度为限制日常活动。
②符合国际头痛分类(HIS)的偏头痛。
③至少2次眩晕发作时出现下列1项偏头痛症状:搏动样头痛、畏光、畏声、视觉或其他先兆。
④排除其他病因。
可能的MV标准是:①中度或重度的发作性前庭症状。
②至少下列1项症状:符合HIS标准的偏头痛,眩晕发作时的偏头痛性伴随症状,偏头痛特异性的诱发因素(例如特定的食物,睡眠不规律、内分泌失调)、抗偏头痛药物治疗有效。
③排除其他病因。
建议:(1)诊断需依据上述标准。
(2)参照偏头痛的治疗或预防措施用药。
癫痫性眩晕(epileptic vertigo):临床少见,国际分类属于局灶性癫痫[33],通常持续数秒或数十秒,发作与姿势改变无关。
能产生眩晕性癫痫的部位包括:顶内沟、颞叶后上回、顶叶中后回、左侧额中回、颞顶叶交界区等。
临床上以眩晕为主或仅仅表现为眩晕的癫痫实属罕见;眩晕可是部分性癫痫、特别是颞叶癫痫的先兆症状[33-34]。
确诊需要脑电图在相应导联显示痫样波放电。
诊断建议:(1)眩晕发作时,脑电图上相应导联的异常放电。
(2)需排除其他病因。
治疗建议:按部分性癫痫发作用药。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目前尚没有统一标准,倾向于采取排除法[35-36]。
至少应有以下特征:①头晕或眩晕伴随颈部疼痛。
②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
③部分患者颈扭曲试验阳性。
④颈部影像学检查异常,如颈椎反屈、锥体不稳、椎间盘突出等。
⑤多有颈部外伤史。
⑥排除了其他原因。
诊断依据:诊断需符合上述特征。
治疗建议:主要治疗措施是纠正不良的头颈部姿势、理疗和局部封闭[37]。
外伤后眩晕(post-traumatic vertigo):头部外伤后出现的一过性自身旋转感,有时为持久性的自身不稳感。
包括:(1)颞骨骨折和内耳贯通伤:部分累及颞骨的刀伤、枪伤同时损伤内耳,如果患者能有幸从外伤中恢复,常遗留听力损害和眩晕。
有些患者苏醒后,可能仅有自身不稳感和听力下降而无眩晕发作[38];对症治疗为主,遗留永久性前庭功能损伤者,需试用前庭康复训练。
(2)迷路震荡(labyrinthine concussion):属于周围性眩晕。
发生于内耳受到暴力或振动波冲击后,表现为持续数天的眩晕[39-41],有时可持续数周或更长时间,常伴有听力下降和耳鸣,ENG检查有位置性眼震,少数患者半规管麻痹、颞骨和耳部影像学检查无异常;治疗主要是对症和休息。
㈡周围性眩晕脑干神经核以下的病变,绝大多数系耳部疾病引起,除眼震和有时可能伴听力障碍之外,患者没有相应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1.无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常见疾病如下文描述,少见的疾病见表1。
表1 其他少见的不伴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18,43]特征上半规管裂综合征双侧前庭病家族性前庭病变压性眩晕眩晕特点多由强声刺激诱发;中耳压力或颅内压力改变可诱发振动幻视、自身不稳感,常发生在直线运动中持续数分钟;数年后出现不稳感和振动幻视;常伴偏头痛;有家族史飞行或潜水过程发生;眩晕常持续数秒到数分钟辅助检查ENG—++—MRI或CT+———诊断病史和MRI病史和ENG病史和ENG病史治疗手术前庭康复乙酰唑胺和前庭康复咽鼓管或中耳无异常者无需治疗注:+指结果阳性或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指结果阴性或者指该检查方法没有诊断价值。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由椭圆囊耳石膜上的碳酸钙颗粒脱落并进入半规管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