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重点概述

合集下载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教育学复习提纲

教育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教育学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4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

5 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6 各历史阶段的典型实例、典型人物与代表

7 教育学各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的起源

2各历史阶段教育的特点

3现代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

4教育的三种起源论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5学校教育产生的历史年代

6“六艺”

7班级授课制

8个人全面发展的内涵

9终身教育的含义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1 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与教育的社会功能

2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

3 教育优先发展的涵义

4 教育公平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

2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及其相应的决定论的批判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4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第五章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教育体制;

2学校教育结构

3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和类型

4当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5 义务教育

6 五四学制和六三学制

第六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的涵义、类型

2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3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4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5 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

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与精神实质

第七章课程

1课程及其类型

2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3我国学校的课程改革

4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第八章教学工作

1 教学的概念

2 教学的任务

3教学过程的性质与基本规律

4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5 教学原则

6教学方法

7 教学组织形式

8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9 课的类型与结构

教育学基础复习整理

教育学基础复习整理

教育学基础复习整理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的科学。

2、教育的发展分为萌芽时期、独立时期和发展时期三个时期。

3、《论语》中提出学而时习、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和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为儒家总结教学理论的“教学论”专著”;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部教育学文献。(萌芽时期)

4、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人是夸美纽斯(捷克),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的教育学观点分为四个方面:(1)提倡教育对象普及化,主张“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论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2)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3)他的教育学体系成为近代教育学理论的基本框架,而以“经验—描述”形式写就的教育学则成了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4)提出终身教育的设想(5)班级授课制(大大的提高了教育的效率,扩大规模)

5、赫尔巴特(德国)对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提出四段教学法,包括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出“三个中心”,即教师、教授(教学)、教材。

6、实验教育学是由拉伊和梅伊曼提出的,使得教育学研究真正具有现代科学性质。

7、文化教育学的观点是:人是一种文化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历史,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应该是总体的发展,知情意全生命的活生生生成”。8、实用主义教育学是有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其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他提出“三个中心”,即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杜威主张以而儿童的实践经验活动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强调“从做中学”、“从活动中学”。此外,还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等教育口号。

教育学复习重点整理

教育学复习重点整理

教育的含义

广义:凡是能增进人知识、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增强人们人质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可以称之为教育活动。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由社会专门机构即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要素及之间的关系

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环境)。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真正的主体和存在根据;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再好的教育意图和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所以,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系统,是它们的有机结合。

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论:主要观点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其目的是体现神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

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主要观点: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论:也叫社会起源论,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原始教育的特点

教育存在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教育内容取决于生产活动的实际需要;教育手段和方法简单;教育权利平等。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七艺:逻辑、语法、修辞、数学、几何、天文、音乐

教育学复习要点

教育学复习要点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问答题

1.教育学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自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一阶段:学科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主要特征是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为独立的学科,出现了少数专门探讨教育问题的著作。

第二阶段:学科形成阶段〔17—19世纪〕。主要特征是教育学成为一门原始状态的独立学科。第三阶段:学科成熟阶段〔19世纪50年代—〕。教育学在整体和局部上都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各种流派思想百花齐放。

第四阶段:学科现代化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使教育学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附注:萌芽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论著的三个方面特点:

首先,这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论著没有形成特定的独立体系;

其次,教育学上的独立命题和范畴不多,有的命题和范畴既没有明确的的界定,同时又没有得到充分地展开;

再次,教育经验总结和论述中,理论抽象层次较低,想象描述、形象比喻较多,许多没有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论证、没有科学实验证明。〕

2.学习教育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益处?

1〕教育学能够教会我们认识教育活动

2〕教育学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好教师

3〕教育学将会指导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教育规律,成为一个教育家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简答题

1.简要阐述三种教育起源论的基本观点。

第一,生物起源论,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这种观点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是错误的。

第二,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否认了教育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是错误的。

教育学基础复习重点

教育学基础复习重点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 (3)

一、“教育”的定义 (3)

二、教育三要素及其联系 (3)

三、教育历史发展和创立 (3)

古代教育 (3)

学记 (3)

实用主义教育学 (3)

代表人物,观点 (4)

四、教育学的价值 (4)

第二章教育功能 (4)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4)

二、教育的个体功能 (4)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4)

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4)

教育对个体的负向功能 (5)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5)

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5)

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 (5)

第三章教育目的 (5)

一、教育目的及其质的规定性 (5)

二、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价值取向 (5)

(一)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5)

(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5)

(三)价值取向中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确认***** (6)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6)

四、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6)

五、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6)

六、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6)

第四章教育制度 (6)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6)

二、义务教育法的理解和把握 (7)

第五章教育与学生 (7)

二、学生 (7)

1、学生的本质特点 (7)

2、学生发展的规律及教育 (8)

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8)

第六章课程 (8)

一、课程理论流派 (8)

二、课程类型 (9)

(一)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9)

(二)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 (9)

三、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9)

1、我国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 (9)

2、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 (9)

第七章课堂教学 (10)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梳理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梳理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梳理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之分。广义教育是指,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是学生身心获得一定发展,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

3.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的原则。

4.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的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根据需要迅速在现出来,卓有成效的运用的原则。

5.修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是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

6.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

社会,和自身的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性活动。

7.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承担教书育人,培养国家和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8.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经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教育:狭义: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专职人员承担的目的明确,计划周密的以影响人的发

展为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的科学。

个体发展:是指在人的身上发生的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意向和社会素质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反映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是指在学校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共同的双边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素

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师:狭义:是指在学校专门履行教育职责的人员

社会本位论:指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

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教育应当服务于社会的需要,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

要求来确定。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

教育目的体系:一般由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

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等构成。在这个层次体系中,从上位层次的教育方针到下位层次的课时教

学目标是一个逐步具体化的过程,反过来,从课时教学目标到教育方针是一个逐级达成的过程。

个体发展:是指在人的身上发生的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意向和社会素质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指按年龄和程度把学生编成一定规模的教学班,教师根据各门学科课程标准规

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课表对全班学生进行同一进度的集体性的教学。

义务教育:也叫强迫教育,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国民基础教育。

教育学原理 期末复习章节重点整理

教育学原理 期末复习章节重点整理

【绪论:教学及其发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包括:具体个人的教育活动+人类社会中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不同层次的教育活动都展现了教育活动的丰富性、复杂性:个体层次:教育学主要研究现实的个人的教育活动,发生在社会个人之间,对人的生长发展起着积极或消极作用的社会活动。(最具体,最基本的研究对象)

群体层次:研究人么集体的教授和学习行为,分析背后的组织方式和权力结构等。

国家民族层次:主要关注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事业发展等,分析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终极层次:最终意义在于促进人的不断发展。

二、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前学科时期:教育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理论还主要散见于哲学和其他学科

的著述中,专门的教育理论知识尚未单独建立。

2、前科学时期: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产生,但理性思辩和逻辑演绎仍是其阐述教

育理论的基本方式,科学研究方法还未被广泛运用。

3、科学化时期:从科学的教育学产生至今,教育学从理论、方法到研究活动都不断呈现出

越来越突出的科学性。

追求概念的严谨性、方法论的清晰性、结论的额可验证性成为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是如何形成的?

1、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教育理论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而传播,20世纪初传入我国。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苏区和解放区的教育的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与中国教育结合的实践。

3、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吸收世界先进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针对中国教育实际提出了一些独特的理论。

教育学原理自考复习学习资料重点笔记

教育学原理自考复习学习资料重点笔记

1.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教育规律就是对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历史法:是指从事物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去进行考察,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4.教育调查:是了解教育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

5.实验教育学:是20 世纪初欧美的教育学者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种教育学。

1.广义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或是无组织,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2.狭义教育:狭义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带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指狭义教育。

4.教育者:凡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统称教育者。

5.受教育者: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1.遗传: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

2.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身体发展包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 (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 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联的,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心理发展也影响着生理发展。

教育学基本概论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本概论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本概论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

总结

一、教育学基本概念与学科体系

1.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明确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地位:理解教育学作为社会科学分支的特点及其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3.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掌握教育学从古代到现代的主要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二、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1.教育的本质:探讨教育的内在属性和基本特征,如社会性、目的性、系统性等。

2.教育的功能:分析教育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包括个体发展功能、社会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

1.教育目的的内涵与特点: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层次结构及其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关系。

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探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及其影响。

3.教育价值观:分析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演变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四、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

1.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了解教育制度的含义、结构、类型及其演变。

2.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掌握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原则及其实施策略。

3.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关注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未来发展趋势。

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1.教师的角色与素质:明确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应具备的素质。

2.学生的特点与发展: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及其在教育中的地位。

3.师生关系:探讨师生关系的类型、特点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六、教育内容与方法

1.教育内容的构成与选择:了解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选择原则及其与课程的关系。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

1,、教育的含义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即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微义:指思想道德教育。

2、教育的本质:是指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教育的功能:从对象分:个体功能:即教育的育人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社会功能:即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

从方向分:正向功能: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负向功能: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和消极阻碍作用。

从呈现方式分:显性功能: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隐性功能: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教育的非预期功能。

4、教育的要素: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影响

5、教育的起源:a,神话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

6、学校教育产生的依据:

a,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学校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b,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和政治基础。

c,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为学校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d,文字的产生和运用是学校产生的文化土壤。

7、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a,非独立性。b,无阶级性。c,原始性。

8、古代社会的教育的特征:a,具有阶级性。b,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9、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a,公共性。b,民主性c,生产性。d,未来性。e,国际性。f,终身性。

10、未来社会教育的特征:自由的个性发展。

《教育学原理》复习重点

《教育学原理》复习重点

《教育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教育学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萌芽阶段:萌芽阶段的特点: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教育思想多散在政治、哲学著作当中;教育经验的大量论述多是现象的描述和自我表现经验的概括总结,缺少独立的科学命题和理论范畴;研究的方法是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世界上最早的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学记》。

(二)教育学形成阶段:摆脱过去简单的经验概括和总结,逐渐发展到提出一些独立的理论范畴和命题。教育学也逐渐从哲学、伦理学等学科中分化出来,走向学科与内容单独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一批资产阶级教育家,出现一系列教育著作,提出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观点,形成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近代最早的系统性教育论著,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专著,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的《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思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

杜威现代教育学思想: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和以活动为中心。

(三)教育学成熟阶段:

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教育学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更加密切。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产生

(一)教育生物起源论:代表人利托尔诺。教育起源于人的动物本能。

(二)教育心理起源论:代表人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教育学最全复习提纲

教育学最全复习提纲

复习(识记、理解、应用)

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的构成(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条件。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及其代表作。

对“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基本认识与评价。

第二讲人、社会、教育

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要素及其各自的作用。

对环境因素的基本理解。

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含义及其特点。

为什么说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理解社会生产力、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对教育的人的制约性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讲教育目的

什么是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具有哪些功能。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

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教材P142-143)

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四讲教师

怎样全面认识教育的劳动特点及其价值?

如何理解教师的社会地位(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职业声望)

你认为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教师的信念、高尚的师德修养、良好的职业形象、多元的知识结构、多向的教育交往、完善的能力结构、健康的心理素质)

什么是教师专业化?

学校教育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特征?应该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五讲课程

课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理解课程设置在结构上应该如何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如何理解隐性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第六讲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学原理》复习重点

《教育学原理》复习重点

《教育学原理》复习重点

《教育学原理》是一门研究教育的科学,它对人与人之间的教育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化的探索和总结。这门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及教育方法等内容。以下是《教育学原理》的复习重点。

第一部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1.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3.教育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4.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和科学地位

第二部分: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1.教育的目标与功能

2.个体的全面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统一

3.教育的社会化与人的自由成长的统一

4.教育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化的统一

第三部分:教育的基本规律

1.教育的历史发展规律

2.教育的社会发展规律

3.教育的心理发展规律

4.教育的教学过程规律

第四部分:教育方法

1.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和阶段

2.教育目标的确定与分析

3.教育内容的组织与传达

4.教育手段与教育技巧的运用

以上是《教育学原理》的复习重点,具体复习方法如下:

1.温习教育学的基本原理,通过阅读教材、复习资料等,掌握教育学的定义、特点以及基础观点和原理等内容。

2.理解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分析个体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统一、社会化与自由成长的统一以及个性发展与社会化的统一等方面。

3.研究教育的基本规律,了解教育的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教学过程规律等内容。

4.研究教育方法,理解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和阶段,掌握教育目标的确定与分析、教育内容的组织与传达以及教育手段与技巧的运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参加辅导班等方式加深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通过做题、参加讨论以及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和巩固,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育专业考研知识点总结

教育专业考研知识点总结

教育专业考研知识点总结

一、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学习理论、智力与认知、动机与情感、人格与发展等。

学习理论主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机制,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构建主义、社会文化理论等。

智力与认知主要研究人的认知能力、智力结构和发展规律,包括智力测试、智力的类型、智力的培养等。

动机与情感主要关注学习动机和情感对学习的影响,包括动机的类型、学习动机的培养、情感对学习的影响等。

人格与发展主要研究人的个性和发展规律,包括人的个性类型、人格的培养、人的发展阶段等。

二、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教育活动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学校管理学等。

教育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和理论基础,包括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论体系等。

教育社会学主要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化作用、教育的社会问题等。

学校管理学主要研究学校的组织管理,包括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的内容、学校管理的原则、学校管理的方法等。

三、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技术学基本概念、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教育评估等。

教学设计主要研究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设计、教学计划设计等。

多媒体教学主要研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多媒体教学的原则、多媒体教学的方法等。

教育评估主要研究教育评估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教育评估的类型、教育评估的原则、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复习重点汇编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狭义概念:学校教育。它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 “教育”定义中的三大问题及其回答:

(1)W: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的活动对象是什么?

A:教育活动是以人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

(2)W:它与其他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的差别何在?

A:只有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而其他活动一满足人的需要为直接目标。

(3)W:它所产生的影响与其他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A: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总体上讲是有明确意识的,而其他社会活动即使有意识也不会是这些社会活动的首要目标。教育所产生的其他社会效果或效应,就教育本身的目标而言,只能作为间接或派生的目标。

3.教育产生的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亦是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

4.教育产生的条件:(1)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2)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

5. 学校教育出现(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的原因和条件:(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6.教育史上著名教育家及其代表作、主要观点: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年写成了《大教学论》一书。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和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突出地强调了普及义务教育,对教育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和人接受教育的广泛可能性持有深刻新年并作了深入论证。

(2)18世纪的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教育上的哥白尼”)在《爱弥儿》一书中,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提出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观念,引起了教育领域中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

(3)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086年发表《普通教育学》,构建了比较严密的逻辑体系,形成了一系列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该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其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被称为“主知主义教育思想”。

一种教育思想,只要其正确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能用以知道教育实践以满足社会需求,它就是具有现代意义的。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

Ⅰ、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制约:

(1)顺序性:由低级到高级、由两边倒质变按次序发展的特性。

(2)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发展特征的特性。(3)不平衡性: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时间的早迟上的不均衡的特性。

(4)互补性:人的身心发展所具有的相互补偿的特性。

(5)整体性:人身心发展各个方面所具有的相互牵连、相互制约的特性。(6)个别差异性: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具有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

2.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是个体发展的资源,其对人的影响既取决于环境自身,也取决于个体的意识发展水平,并终取决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3)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挖掘发展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4)主观能动性的作用: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个体的活动、尤其是实践活动是个体得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为什么:

(1)学校教育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学校教育的目的也是比较稳定的。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表现在四个方面:学校教育的计划性、组织性、协作性和全面性。

(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对教育培养目标的选择、对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对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4)学校教育就有较强的专门性,表现在三个部分:培养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学校教育设有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专门课程、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进行的。

(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各级各类教育都是在为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学习打基础。

4.实事求是评价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人的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很多,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也不可能对人所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主导作用。

(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①从内部讲:取决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的实现程度,也取决于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是否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②从外部讲:取决于社会影响与学校教育影响一致性的问题,也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

Ⅱ、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①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③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④生产力制约着教育教学手段及其组织形式。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③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的选择和组织形式

采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需求和教育管理体制都有影响。

2.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①教育能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②把一种状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状态的劳动者;③教育能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而且能够发展科学。

3.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能够推进政治民主化。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来影响社会政治生活。

4.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传承:教育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也可以活化文化。

(2)改造文化:教育必须对文化进行一定的选择、加工和整理,选择怎样的社会价值标准和知识价值标准能进入教育内容。

(3)文化创新:教育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来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的,还可以通过创造新的文化来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

5.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

(1)间接性:教育只有培养具有一定素质并能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才能真正能作用于社会,实现其社会功能。

(2)隐含性: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一般是弥漫性和渗透性的,也是比较软性的,不易明显感受到,也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计算和估计。

(3)潜在性:教育的社会功能在其实现之前只是一种可能的潜在力量,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条件才能使这种力量变为现实。

(4)迟效性:教育社会功能一般要经过较长的人才培养周期之后才能得以显现。(5)超前性:教育社会功能能适度地超越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四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概念: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2.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

(1)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一般包括:①教育性质和指导思想;

②教育工作的方向(特定时期的教育工作方针);③教育目的(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2)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总目的决定具体的培养目标,教育目的只有化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才能现实操作和具体落实。

(3)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反映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接受教育目的的规约,同时教育目的以教育目标为中介而从观念设想转化为行动追求。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1)基本内涵:人的素质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下面是基本要素:①体能和智能:人的一切发展,最基本的就是体能和智能的发展,这是其他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