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职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广西中医药大学2020级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专业简介】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是适应我国医学影像学不断发展需要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医科、工科有机相结合理学学位专业,融合临床医学知识、医学影像技术相关多门工科专业知识,在学习临床医学知识上,学习医学影像的成像原理、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设备操作技能,并掌握图像后处理、图像的存档通信及质量管理知识,能够满足临床各种影像技术的应用需求,解决临床医学实际问题,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成像、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以及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维护、生产企业的技术支持和销售等相关工作的一门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掌握医学影像的成像原理、各种影像检查技术、设备操作技能、图像后处理、图像存档通信及质量管理知识,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能够解决临床各种影像应用需求的能力,拥有终身学习、良好沟通交流和社会适应等综合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成像、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以及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维护等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以及在相关生产企业从事技术支持和销售等工作的影像技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及实现路径】(一)培养要求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具有集体主义精神,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始终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4)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充分认识医患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并积极与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交流,使其充分理解和配合诊疗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5)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病人人格,保护病人隐私。
高职院校中,《医学影像技术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高职院校 中 , 医学影像技术学》实践教学改革 《 的初步设想
刘 荔 萍 唐 山职 业技 术学 院 河 北 唐 山
030 604
【 要 】医学影像检 查技 术作 为一 f专业课 , 摘 ] 大部分采用讲授 为主 的教 学方法 , 在教 学改革过程中,大胆尝试强化 实践教 学, 设置专 题 式实验课等教 学方式 ,取得 了较好 的教 学效果 ,提 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 关键词 】影像技术 万化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 .语言运 用出现 了多元化的格局 .同 时使 用多种语言进行 交际的现象非常普遍 ,再 加上词汇 的与臼俱 增、 约定俗成 的语言现象 导致 了现实生活 中许许多多语言的表达 不一定都符合语法规范 . ” 如 这杯水没喝过人 。 …这匹马没骑 过人 。 ” “ 香蕉皮没有滑倒 ,橘 子皮滑倒 了。 ”等等这些句子 按语法是讲 不 通 的 .但 却能 被 人 们 所 理解 和 接受 。尽 管 如 此 .我 们 在 运 用 语 言 时也不能无视语 法的规范 ,随心所欲 ,损害语言的纯洁和健康 ,损 害 自己的形象。 总之 ,语言是一种 学问 要精通 它不容易 ,尤其是 当前 ,汉语 正遭受到来自英语、盗版书刊、屏幕 网络 、广告、流行歌 曲等等的 严重威胁 ,一些语音不准 .用诃不当、语法不规范的现象随处可见 , 汉语被污染的现象 日益严重 . 如果我们不努力维护汉语这~具有民族 特色的语言系统 .不能 ” 统一认识 从我做起 .按国家的语言规范去 说话、去写字 ,小则影响个人的形象 ,大则影响一个 民族、国家的 形象。正如复旦大学社会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胡守钧在 《 为汉语 的纯洁和健康而呼吁》一文 中所言 :” 语言 .包括它的书写形式——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作为高职 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实 践技能较强的专业课 它对培养新型高 素质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高职 院校的培养 目标即为熟练掌握操作的技师型人 才,这就要 求在教学 中培养学生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 , 临床思维与影像知识相结 合的能 力,以便 日后他们进入临床能充分自如的操作大型设备 ,更 好的为病人服务。实践教育是教学过程 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培养 学生独立思考 . 操作能力和分析 问题的重要手段 . 也是提高专业课 授课质量 的关键… 。为此 .在教学改革 中,我努力尝试新的教学方 法 强化实践教学 ,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检查技术学 ) .并洗出胶片 ( 暗室、c 、D ) R R ,各检查 的成像原理是 什么 (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医学影像 图像处理方法 ) ,检查后仪器 如何 ( 医学影像设备安装与维修)等
(精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 (精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项目组组长李锡忠(教务处副处长、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负责人、副教授)樊先茂(医学系党支部书记、医学影像管理设备与维护专业负责人、副主任技师)项目组顾问宋彬(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兼干事长、中华放射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主任、教授)黄林(四川省医学影像技术学会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总技师长、副主任技师)项目组成员校内高毅(后勤管理处副处长、副教授)王丽霞(附属医院心电 B 超室主任、副主任医师)张明英(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主任、主管技师)何嘉(医学系医学影像教研室讲师、主治医师)廖林(附属医院影像科主治医师)校外刘荣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技术系主任、副教授)翟昭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放射诊断教研室主任、教授)陈家源(四川省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黄小华(川北医学院医学影像技术教研室主任、主任技师)汤春贵(雅安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谢应朗(雅安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杨福州(雅安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主管技师)李华(雅安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主治医师)胡思林(中国人民解放军 37 医院放射科主任、副主任技师)朱毅(原雅安市医疗器械修配所维修科主任、主管技师)周刚(雅安市中医院放射科主任、主1 / 20治医师)聂果(雅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 1 建设基础 1.1 专业开办历史与现状学院该专业前身为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雅安卫生学校的放射专业,1952 年开始招收放射技士专业,1984 年系统招收放射医士专业, 1993年分别招收医学影像诊断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2019 年起与四川大学、川北医学院联办三年制成人大专班, 2002 年招收五年制高职大专班, 2003 年招收三年制大专班。
构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教一体、学教实岗”人才培养模式
4” 医教 一体 、 学 教 实 岗“ 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培 养 效 果 显 著
4 . 1 学生 的操 作技能显 著提高 通 过在 ” 岗位 化” 的影像技 能实训 中 心进行 ” 临床一 情境 一 开放式 ” 的学 习, 突出” 教、 学、 做” 一体[ 2 1 , 学 生的 实 际操作 技能大大提高 , 培养 出实践 能力强 、 上 岗快 , 供不应求 的优
学历教育与毕业后执业教育的无缝对接。
1 . 1 教学团队 ”医教一体” 医学影像教研 室和附属 医院的影像科 实 施 统一管理 、 运行 , 统筹 安排学院教学 和医院临床 l 丁作 , 教师 除担 任 日常教学外 ,每个教学 周及节假 日 在 附属 医院必须参 与I 临床工 作 ; 要 求每位教师具备 临床 执业资格证和 高校教 师资格证 , 从而形成 一 支专兼结 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1 . 2教学设施 ” 医教一体 ”统筹规划 、 规 范设计学 院现 代医药卫生 类 临床技能实训 中心 , 构 建集教 学 、 临床 、 职业 技能培 训服务 于一体 ,
医学信息 2 0 1 3年 4月第 2 6卷第 4期( 上半月) Me d i c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 A p r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4
构建 高职医学影像 技术专业 医教 一体 、 学教 实 岗 人才培 养模 式
学生学 习 、 教学设施共 享三大方 面实现 了” 医教 一体 ” , 将 教学场 景
业 岗位工作 的无缝对接 。 3 . 2通过雅安 医教联盟 平 台整合校外 资源, 在雅 安市人 民医 院 、 解放 军第 3 7医院、 雅安市第二人 民医院 、 雅安市 中医院等医疗机构 , 构建
高等职业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实训教学场所基本要求 (1)2.1 分类、面积与主要功能 (1)2.2 采光 (3)2.3 照明 (3)2.4 通风 (3)2.5 防火 (3)2.6 安全与卫生 (3)2.7 网络环境 (3)2.8 土建 (4)2.9 防护 (4)2.10 水暖电 (4)2.11 实训场所布置 (5)3 实训教学设备要求 (5)3.1 实训教学设备总体要求 (5)3.2 放射物理与防护实训室设备要求 (6)3.3 人体解剖实训室设备要求 (7)3.4 数字摄影(DR)技术实训室设备要求 (9)3.5 数字胃肠摄影技术实训室设备要求 (11)3.6 乳腺摄影技术实训室设备要求 (12)3.7 计算机体层成像(CT)检查技术实训室设备要求 (14)3.8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技术实训室设备要求 (16)3.9 超声检查技术实训室设备要求 (19)3.10 影像诊断学实训室设备要求 (20)3.1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技术实训室设备要求 (22)3.12 医学影像设备学实训室设备要求 (22)3.13 核医学检查技术实训室设备要求 (24)4 实训教学管理与实施 (27)5 规范性引用文件 (28)6 参考文献 (29)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高等职业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场所及设备的建设[1] [2],是达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应具备的基本实训教学条件要求。
高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及有关培训机构可参照执行。
2 实训教学场所基本要求2.1 分类、面积与主要功能实训教学场所按照实训教学内容来划分[3]。
实训教学场所面积是为满足40 人/班同时开展实训教学的要求。
实训教学场所分类、面积与主要功能见表1。
表 1 实训教学场所分类、面积与主要功能1续表2续表2.2 采光实训区和实训室的采光应符合GB/T 50033—2013 的有关规定。
护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方案
医学系(护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方案护理实训室建设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高等实用性技能人才的关键。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从事护理专业及相关职业群的一线工作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型护理人才。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环节,是提高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从实训区的规划及设备配置、信息化建设、实训师资团队建设、日常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建设工作,营造护理职业氛围,适应新形势下行业对护理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等的高要求。
护理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作为我院三年制大专的特色专业,就需要在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方面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
一、建设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
“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
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
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
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
二、院校情况1、学院背景根据我院近三年的招生情况,护理和医学专业作为我校在校人数最多,在学院整理的建设及规划中,我院已经筹办建设了护理实训室,在设备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能够使得护理专业的教学与实践更上一个台阶,在整个学院的教学发展过程中,用现代护理教育理念指导护理专业建设,突出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和社区健康服务等四大建设重点。
强化“2+1”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的“技能训练三步走”的实践教学模式。
高专院校医学影像技术高水平特色专业标准化建设的构建与应用
教务教学标准化高专院校医学影像技术高水平特色专业标准化建设的构建与应用■ 齐春华(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摘 要:目的:在临床医学教学手段现代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建设医学影像技术特色高水平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影像学人才。
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某市高专院校学生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2021年7月-2022年1月期间实施常规影像学教学方式,2022年2月-2022年7月期间开始构建高水平特色专业标准化校医学影像技术。
分析两种不同干预方式对学生基本理论、操作技能、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结果:干预后,学生基本理论、操作技能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
结论:不断在教学模式、考核模式、网络辅助及虚拟教学技术等方面改革创新,建立学科融合式教学模式与全过程性考核模式,开发应用创新教学工具,构建以培养高素质综合应用型影像医学人才为核心的影像诊断学创新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专院校,医学影像技术,特色专业标准化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6.037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on High-level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in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QI Chun-hua(Baicheng Medical College)Abstract:Objective: In the contex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teaching methods,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training of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nd aesthetic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imaging talents. Methods: A total of 80 students in a city college from July 2021 to July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conventional imaging teaching method was implemented from July 2021 to January 2022,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characteristic professional standardized school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was started from February 2022 to July 2022. The influence of two different intervention methods on students’ basic theory, operational skills and teaching satisfaction was analyz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students’ scores of basic theory, operational skills and teaching satisfac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Conclusion: The teaching mode, assessment mode, network assistance and virtual teaching technology are constantly reformed and innovated,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and the whole process assessment mode are established,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tools are developed and applied, and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system of imaging diagnostics is constructed with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comprehensive applied medical imaging talents as the core, which has achieved good teaching effects.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standardization基金项目:本文受“高专院校医学影像技术高水平特色专业建设研究”项目(课题编号:JGJX2022B65)资助。
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方案
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医学影像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掌握医学影像学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医学影像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能力的相关人才。
下面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研究方向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医学影像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人才:1.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深入了解生物医学和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概况;2.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各种成像技术和设备操作,能够进行影像学检查、诊断和处理;3.具备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能力,能够为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影像学支持;4.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开展医学影像学的科学研究;5.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有效地与医疗团队进行协作。
三、课程设置为了培养合格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课程设置应兼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医学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帮助学生建立医学基础知识框架;2.影像学课程:放射学、超声学、CT、MRI等,系统介绍各种影像学技术和设备的原理及应用;3.临床医学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等,提供学生相关临床背景知识,加深对疾病的理解;4.医学影像技术课程:影像设备操作、图像处理、辐射安全等,使学生掌握各种影像技术的实际应用;5.专业实习课程:到医疗机构进行临床实习,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操作和沟通能力。
四、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应当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践性课程和实习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具体安排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模拟实验:通过仿真设备和模型进行实验,让学生熟悉各种影像设备操作流程;2.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在医疗机构进行实地实习,与医疗团队合作,亲身体验临床工作;3.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参与医学影像学的科学研究项目,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4.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报告会等活动,扩展学术视野,促进交流与合作。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医学影像技术 6304032.【入学要求】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文化程度3.【学习年限】三年4.【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医学影像检查及医学影像设备的维护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医学影像技术专门人才。
5.【职业范围】序号专门化方向就业岗位职业资格(名称、等级)职业资格颁证单位1 医学影像技术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学影像技术岗位放射技师资格证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卫生部6.【人才规格】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能力与素质6.1知识目标●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构造、功能等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医学影像设备的电路组成、工作程序、基本维护知识;●熟悉医学影像成像基本原理;●掌握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显示与质量分析评价理论;●熟悉医学影像技术岗位任务与工作环境;●熟悉放射防护基本知识。
6.2能力目标●能对各种医学影像设备进行操作、日常维护和检修;●能熟练进行呼吸训练、位置摆放、放射防护等检查前准备;●能熟练进行X线、CT、MRI等影像检查;●能熟练使用超声诊断设备并适时进行声像图分析与诊断;●能运用软件对医学图像进行各种处理,并实施医学影像质量管理;6.3素质目标●具有严谨求实的影像技师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领域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岗位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与医师沟通及与影像岗位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影像检查岗位创新精神和独立的工作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能适应影像岗位的工作需要;●具有医学影像技术岗位相关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借助翻译工具能看懂医学影像设备相关的说明书等英文资料。
7.【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融职业技术标准)开设课程医学影像检查1.医学影像设备操作与维护1-1能熟练操作医学影像设备1-2能正确分析设备常见故障1-3能对设备进行初步检修1-4能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影像设备学影像电子学基础2.X线检查2-1能正确进行呼吸训练与摄影位置摆放2-2能正确实施放射防护2-3能熟练进行X线透视检查2-4能熟练进行X线摄影检查2-5能熟练进行X线造影检查2-6能运用CR、DR、DSA进行数字X线检查X线检查技术3.CT检查3-1能正确使用普通CT与螺旋CT软件3-2能正确设定扫描方式与参数3-3能熟练进行CT平扫、增强、造影检查3-4能熟练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与显示技术CT检查技术4.MRI检查4-1能正确使用MRI软件4-2能正确设定扫描方式与参数4-3能合理选择与使用脉冲序列4-4能熟练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与显示技术MRI检查技术5.超声检查5-1能熟练使用软件与操作键盘5-2能正确选择与使用超声探头5-3能识别与描述声像图,并适时分析诊断5-4能熟练进行心脏、妇科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技术8.【专业(实训)课程】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参考学时1 影像医学基础1.人体结构框架★掌握人体的组成与分部;★掌握常用的解剖学方位术语及影像解剖学术语。
医学影像技术建设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医学影像技术建设方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项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一)项目建设背景和基础1、行业背景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医学影像设备日新月异,数字化 X 线设备(DR、 CR、 DSA、数字胃肠、数字乳腺机等)、多层螺旋 CT 成像设备、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多种超声成像设备、核医学诊断设备、 X 线刀、刀、直线加速器等大型现代化医学影像设备在各级医疗机构迅速的得到普及和应用,医学影像技术岗位分工越来越细化,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结构、数量和职业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医学影像技术是由多门学科交叉而形成的应用性很强的临床应用技术学科。
随着生命科学的进展,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和医学生物工程的结合,以及电子技术向医学影像领域的渗透,设备更新换代周期缩短,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速出现,更多的新设备引入医学领域并得到广泛应用,使医学影像技术得到逐步完善和迅猛发展。
2、人才需求由于历史原因,从我区医学影像技术队伍构成分析,现有人员主要是由无专业学历的师带徒方式培养的技术人员、中专医(技)士、改行的其他医疗辅助人员和医学影像医师构成,不仅年龄、知识结构明显不合理,而且水平参差不齐,与医学影像学的当前及下一步发展脱节,同时也形成人力资源的浪费,1/ 2专业队伍亟待充实和提高。
在国际上放射技师的准入标准是大专学历(短期大学),而面对医学影像学科如此快速发展形势,我国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却明显滞后,目前全国有 30 余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但均处于起步阶段。
为此,我院从 2009 年对开设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包括阿克苏八县一市各级医院,认真综合分析调研的结果,结果显示目前地区级医院放射科放射技师的以本科需求为主,但现有人员急需进行技能强化与学历提高教育,各县级及以下基层医院对高职高专层次人才需求量极大,加之放射防护、监督与检测、质量控制、超声、介入、核医学及放射治疗领域的需求,对医学影像技师的整体需求会呈持续常年化增长的趋势。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医学基础知识,了解医学影像学的理论和技术;2.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技术,能够进行人体影像检查和诊断;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医务人员有效配合,提供高质量的医学影像服务;4.培养学生具备继续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二、培养课程1.医学基础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为学生提供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2.影像学基础课程:包括医学影像学基础理论、影像设备操作和维护、影像质量控制等,为学生提供医学影像专业知识的学习;3.临床实践课程:包括临床影像学、影像病例分析、医学影像技术实验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和病例分析的机会;4.研究课程:包括医学影像技术研究方法、医学影像技术前沿等,为学生提供研究和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三、培养实践1.实验室实训:为学生提供实验室环境,熟悉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和维护;2.临床实践:学生在医院实习,参与真实的影像检查和诊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3.科研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指导学生进行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四、培养评估1.考核制度:设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考核指标,包括理论考核、实践操作和病例分析等;2.考试评估:通过知识考试、技能操作和病例分析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3.实习评价:学生实习期间根据实习单位的评价进行实习情况的评估;4.毕业设计:学生需要完成医学影像技术相关的毕业设计,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职业发展1.就业方向:毕业后可以从事医院、诊所、影像中心等医学影像技术相关岗位;2.进修和深造:可以通过进修和研究生等深造学习提高专业水平;3.学术研究:可以参与医学影像技术研究,积极投身学术研究领域;4.晋升与管理:通过积累工作经验和继续学习,逐步晋升为影像科室的管理人员。
总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操作,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临床工作中提供高质量的医学影像服务。
医学影像技术培养方案
医学影像技术培养方案医学影像技术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利用各种影像设备,如CT扫描、MRI、X射线等,对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进行可视化,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因此,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变得至关重要。
医学影像技术的培养方案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课程:学生需要学习人体解剖学、病理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习医学影像设备的原理、操作技巧以及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则。
2. 实践培训:理论知识的掌握只是医学影像技术的第一步,实践经验同样重要。
学生应该有机会进行临床实习,与临床医生一起工作,观察和参与真实的医学影像诊断过程。
此外,他们还应该接受模拟培训,通过模拟设备进行实践操作,提高技术水平。
3. 研究项目:为了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学生应该参与科学研究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是与医学影像技术相关的新技术开发、疾病诊断的改进方法等。
通过参与研究项目,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医学影像技术的前沿发展,并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专业认证: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应该获得相关的专业认证,如美国注册放射技师(RT)、MRI技师(MRIT)等。
这些认证可以证明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并具备从事医学影像工作的资格。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医学影像技术人才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因为他们在工作中需要与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总之,医学影像技术的培养方案应该综合考虑学术知识的学习、实践经验的积累、科学研究的参与以及专业认证的获取。
通过全面培养,可以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为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医学高职院校影像技术专业医工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医学高职院校影像技术专业医工结合教学模式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医学高职院校影像技术专业是一门研究医学影像学原理、技术和应用的专业,培养具有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医学影像技术操作技能以及患者照护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影像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医工结合教学模式是将医学和工程学科相结合,重视实践教学和跨学科交叉。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与医工结合教学模式的结合,能够更好地满足医疗机构对于高素质医工人才的需求,培养出既具备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又具备工程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在实践中,医学高职院校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探索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更为实用和有效的教学。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医学高职院校影像技术专业中医工结合教学模式的意义和实践过程。
通过对影像技术专业的概述,分析医工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借助实践案例深入探讨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应用。
同时,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效果。
本文旨在总结经验教训,为医学高职院校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望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医工结合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医学高职院校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为培养高素质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影像技术专业概述影像技术专业是医学高职院校中一个重要的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影像学原理、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等技能。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接触到X射线、CT、MRI、超声等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的原理和应用,进一步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影像技术专业的学习内容涉及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等方面。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医学影像学的相关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医学影像技术是现代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其通过使用多种影像设备,如X光、CT、MRI等,对人体进行成像,以帮助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随着医学领域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技术在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因此,建设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队伍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设定1.建设一支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队伍,能够独立进行各种影像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准确解读和分析。
2.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能够不断推动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加强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医学科研和临床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建设内容1.专业课程设置:设立医学影像学基础课程、医学影像设备原理与操作、医学影像解剖学、医学影像诊断与分析、医学影像技术的进展与应用等核心课程,以及临床实习课程、科研实践等;并结合临床病例进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团队建设: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的医学影像专家担任教师,建立科研团队,扩大学科影响力;同时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
3.实验设备建设:购置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如CT、MRI、PET等,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和科研需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4.实践教学环节完善:与医院进行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接触真实的临床工作环境,亲身参与影像检查和报告,提升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5.学科交流与合作:积极组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推动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相关领域的交叉合作,共同推进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四、保障机制1.招生:建立选拔合适学生的招生机制,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和面试考试的方式,选拔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有浓厚兴趣和较高潜力的学生。
医学高职院校影像技术专业医工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医学高职院校影像技术专业医工结合教学模式探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医学高职院校影像技术专业医工结合教学模式的相关问题。
在文章首先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分析了医学高职院校影像技术专业的现状,并设计了医工结合教学模式,进行了实施效果和案例分析,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在总结了医工结合教学模式的价值,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旨在为医学高职院校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的影像技术专业人才,推动医学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医学高职院校、影像技术专业、医工结合教学模式、现状分析、设计、实施效果分析、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价值、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医学高职院校影像技术专业是医学影像学科领域的重要专业之一,旨在培养具备医学影像技术操作和医疗器械维护保养等医工技能的专业人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学影像诊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医学高职院校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与完善。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在实际操作和实践技能培养方面存在不足。
为了更好地适应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医工结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医工结合教学模式通过将医学影像技术和医疗器械维护保养等医工技能进行有机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医学影像技术的能力和医疗器械操作维护的技能。
本文将通过对医学高职院校影像技术专业医工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意义医学高职院校影像技术专业医工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影像技术人才是当今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往往存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医工结合教学模式则可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3
中等职业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医学影像技术(1008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3年。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医疗卫生机构放射科、CT室、核磁共振室、超声科、介入治疗科等部门,培养从事摄影、仪器操作、影像检查等医学影像技术工作高素质专业人员。
五、职业范围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医务人员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职业法律观念、医学伦理道德、医疗安全和社会卫生安全意识。
3.具有较好的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
4.尊重病人,关心病人,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良好的服务态度。
5.具有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工作的健康体质、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具有医学影像以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相关知识与技能。
2.具有进行医学影像常用技术操作的能力。
3.具有对常用医学影像设备、仪器、器械、药物、工作环境、工作流程进行统筹处理的能力。
4.具有对常用医学影像设备进行防护的能力。
5.具有对常用医学影像设备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储存和打印的能力。
选修课公共基础课6.具有解决医学影像检查、影像后处理、超声检查、心电学以及放射治疗等的一般性技术问题的能力。
7.具有运用医学影像诊断的基本知识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征象做出初步描述与判断的能力。
8.具有对常用医学影像设备、仪器、器械进行保养和维护的能力。
9.具有排除医学影像设备简单故障的能力。
10.具有应用专业知识,及时发现并按工作程序处理公共卫生异常情况的能力。
七、主要接续专业高职:医学影像技术(630403)、放射治疗技术(630414)、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580305)本科:医学影像技术(101003)八、课程结构九、课程设置及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艺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项目组组长李锡忠(教务处副处长、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负责人、副教授)樊先茂(医学系党支部书记、医学影像管理设备与维护专业负责人、副主任技师)项目组顾问宋彬(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兼干事长、中华放射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主任、教授)黄林(四川省医学影像技术学会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总技师长、副主任技师)项目组成员校内高毅(后勤管理处副处长、副教授)王丽霞(附属医院心电B超室主任、副主任医师)张明英(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主任、主管技师)何嘉(医学系医学影像教研室讲师、主治医师)廖林(附属医院影像科主治医师)校外刘荣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技术系主任、副教授)翟昭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放射诊断教研室主任、教授)陈家源(四川省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黄小华(川北医学院医学影像技术教研室主任、主任技师)汤春贵(雅安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谢应朗(雅安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杨福州(雅安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主管技师)李华(雅安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主治医师)胡思林(中国人民解放军37医院放射科主任、副主任技师)朱毅(原雅安市医疗器械修配所维修科主任、主管技师)周刚(雅安市中医院放射科主任、主治医师)聂果(雅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1 建设基础1.1 专业开办历史与现状学院该专业前身为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雅安卫生学校的放射专业,1952年开始招收放射技士专业,1984年系统招收放射医士专业,1993年分别招收医学影像诊断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00年起与四川大学、川北医学院联办三年制成人大专班,2002年招收五年制高职大专班,2003年招收三年制大专班。
2005年规范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已培养近5000名医学影像毕业生,分布于川、渝、西藏及部分沿海城市的各级医疗机构,大多数成为业务骨干,部分已成长为科室主任和院级领导;以雅安医疗机构为例统计,90%医学影像专业人员均为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1358人,有教学临床一体化实训室16个,总面积1200 ㎡,拥有的CT、彩超、B超、CR等医疗设备,总值达1200余万元。
建立了包括雅安市人民医院、华西医学中心、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等校外实训基地63家。
纵观川、藏、渝的高职高专院校,系统成熟开办专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仅3所,分别位于川东、川西、重庆;而我院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西南地区高职高专中办学最早、规模最大、质量可靠、就业良好,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是学院的特色专业和香港华夏基金会重点资助短缺优势专业。
本专业组建了包括宋彬、翟昭华、陈家源等省内一线影像知名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聘请学术水平高、临床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影像医师、技师、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
本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29人(专职15人,兼职14人),已初步建成一支理论扎实、实践能力突出、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校内2位专业带头人从事医学影像教学、临床与研究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建设及临床经验,在全国与四川省的影像专业学(协)会担任职务,并经常参加学术活动。
1.2 行业政策背景《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号)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46号)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和大型医用设备上岗人员应当具有不同类别技师、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应专业技术人员,为医学影像技术岗位需求提供了政策导向;学院参与的高职学院面向藏区试办高中起点“1+2”模式高职教育招生工作,是多层次多渠道满足藏区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重大举措,对切实缓解藏区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匮乏、推动藏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3 服务区域人才需求分析我省地处中国西南部,占地约5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9000万,紧邻重庆市(3000多万人口)、西藏自治区(240万人)。
区域内普通专科层次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近年来,川、藏、渝各级医疗机构常规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投入,各种大型、数字影像设备也相继落户,缺乏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人才成为设备利用、临床工作开展的瓶颈。
2008年、2009年、2010年学院对四川省,重点是雅安市和三州的医学影像技术人员需求进行了专题调研,四川省(除成都市外)二级以上医院放射科现有放射技师1500人左右,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陈旧、职称结构不合理、业务及学术能力偏低、人才数量短缺等,与现代医学影像学迅速发展已严重脱节,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队伍亟待充实、改善和提高,四川每年约需要补充250~300名专业技师;另外辐射防护监测和质量控制、MRI、介入治疗、核医学及放射治疗等岗位技术领域对医学影像技师需求均呈持续增长趋势;重庆和西藏专科层次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规模小,不能满足区域人才需求;其他省市及沿海亦有一定的人才需求量。
由以上分析可知,四川、重庆及西藏基层医院急需大量的掌握普通X线、超声、CT、MRI、影像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治疗及其他相关岗位的操作技师,并熟悉医学影像新技术、新进展,适应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1.4专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1)“医教一体、学教实岗”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深化。
(2)教学团队人员数量不足,职称、学历、年龄结构欠合理,学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医技技能实训中心医学影像类的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以满足院内开展“临床-情境-开放式”的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全面提升教学、临床、培训等多项服务功能。
(4)需进一步完善和开发院内外实训、顶岗实习基地,健全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培养机制。
2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2.1 专业发展目标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行业、学院、医院(“行校院”)合作共研,确立“立足雅安,服务三州,面向四川,辐射重庆与西藏”的服务理念,深化和丰富“医教一体、学教实岗”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建成特色教材,建成开放式的教学临床一体化、具有较强社会服务能力的院内医学影像类医技技能实训中心,完善院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的教学团队,使本专业在西南地区起到引领作用。
“医教一体、学教实岗”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管理机制实施学院医学系的医学影像教研室和附属医院的影像科统一管理、运行,统筹安排学院教学和医院临床工作,实施一肩挑、双平衡机制;统筹建设医学影像临床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具备临床执业资格证和高校教师资格证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统筹编排、规范设计医学影像院内实训室,建设集教学、临床、培训等服务功能完善的一体化的院内医技技能实训中心,推进院内基地建设岗位化;以岗位专项任务为驱动,确定岗位能力,设计岗位知识需求,将教学过程置于真实职业环境的医技技能实训中心,采用“临床-情境-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实现院内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岗位化;学生培养始终置于医技技能实训中心的真实职业环境,学生学习在临床情景中、学习在职业岗位上,实现院内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与临床职业岗位工作的无缝对接。
2.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行校院”合作共研四川、重庆、西藏等西部地区各级医疗机构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结构、人才素质及人才需求,构建以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川北医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专家为指导,以雅安市人民医院等市内5所二级以上医院为依托,“行校院”共同分析医学影像技术职业岗位需求、岗位任务、岗位能力、岗位知识要求,根据医学影像技术职业岗位核心能力需求,融合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实施“医教一体、学教实岗”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特色和实践技能能力,培养高等级医疗机构需求的医学影像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利用我院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办学优势,“行校院”研究、分析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制定适宜基层医疗机构对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科学化、规范化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强化临床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增强学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过关能力,突出医学影像专业特色和实践技能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发展的能力,体现突出医学影像技能,强化临床应用,培养基层医疗机构实用性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复合型人才。
3 建设内容3.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1.1 认真详实专业调研,完善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川北医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专家为指导,由雅安市卫生局和我院牵头,组建雅安医教资源联盟,以雅安市人民医院等市内5所二级以上医院为骨干,县、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组建专家调研团队,进行认真详实的专业调研,“行校院”共同分析医学影像技术职业岗位需求、岗位任务、岗位能力、岗位知识,根据医学影像技术职业岗位核心能力需求,融合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进一步完善、深化“医教一体、学教实岗”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医教一体、学教实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3.1.2 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医教一体、学教实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在校学习两年、顶岗实习一年的“2+1”方案。
按职业素质、岗位基础能力、核心岗位能力、拓展岗位能力、岗位发展能力等方面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素质: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职业素质教育三年不断线。
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专业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体魄、较好的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并逐步拓展组织、管理、协调等能力。
岗位基础能力:突出岗位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
核心岗位、拓展岗位及岗位能力发展:依照“医教一体、学教实岗”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医学影像类的医技技能实训中心对X线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影像核医学技术、放射治疗技术、介入性治疗检查技术等知识采用“临床-情境-开放式”的方法教学,达到教学临床交融,实现院内教学与职业岗位工作的无缝对接。
3.2 课程体系与课程3.2.1 重构课程体系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行校院”共同对本专业医学影像检查技术4个职业核心岗位、3个职业拓展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岗位能力研讨、分析,确立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依据,重构由职业素质课程、岗位基础课程、核心岗位课程、拓展岗位课程、岗位能力发展课程和“五位一体”课程体系,如图4-1所示。
图4-1 “五位一体”课程体系重构3.2.2重组课程内容根据岗位任务需求,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依据,将原有影像物理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设备管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5门课程内容进行解构,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内容,重构为4门核心岗位课程和3门拓展岗位课程,形成“六融合”课程内容,如图5-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