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大树》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一棵大树教案反思
大班语言一棵大树教案反思制作《大班语言一棵大树》教案反思并展开详细描述一、教案制作反思1. 教学目标设置欠详细在制作教案时,虽然设定了教学目标,但是目标过于简单,没有列举具体的学习内容和技能要求,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盲目性,无法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课程设计中,应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更加详细的教学目标,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2. 活动设计不够具体在教案中,活动设计过于简单,缺少具体、详细的步骤和实施方式,操作性不强。
在今后的教案制作中,应注重活动设计的具体操作,重点突出每个环节的安排和实施,使教学过程更加有针对性。
3. 设计材料不充足在制作教案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具体材料和工具,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不便利的情况。
今后,应在设计教案时考虑到材料的充分准备,以确保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
二、课程展开课程主题:《大班语言一棵大树》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大致了解古代诗词的构成以及诗歌韵律的体现;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构成和体裁;2.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3. 通过学习和模仿古代诗词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和意境;2. 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出自己的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 教师播放音乐,并向学生介绍《大班语言一棵大树》的故事背景;2. 教师向学生介绍古代诗词,并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将进酒》这首诗歌。
二、知识讲解1. 教师讲解诗歌基本构成及其表现形式;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歌,并让学生感受其中韵律和意境。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小组进行创作,可以任选一种体裁进行创作,学生们必须包含所学知识;2. 学生进行朗诵,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意见;3. 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一棵大树教学反思
一棵大树教学反思
一棵大树教学反思
1.我把课堂导入的环节和调动学生的兴趣紧紧结合在一起,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刨设轻松的学习情境。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学习驱动器,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就会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就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小红帽”这个故事小朋友基本上都读过,因此学生也比较喜欢学习。
2.课标指出: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我就尽量多地刨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言,例如:在引导学生先自由地读课文,后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阿海演一棵大树,演得很()。
”我就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填空,再引导用课文的语句来说明,学生的思维已真正打开了,但在评价上,本课只呈现出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其他评价的`方式来能落实到,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3.本节课,我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
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由于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还不是很深入,只存在表面而已,特别是在讨论“如果班里表演‘小红帽’的故事,你愿意演一棵大树吗?为什么?”这个问题时,小组只是那几个平时爱动脑的同学说,而其他人就只是坐着昕,那么如何更好地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4.在理解课文时,老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朗读指导,如:范读、领读和引读等,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悟出了阿海真诚善良的心灵,学习阿海对待事情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并在悟中读,从而使情感达到一定的升华。
一棵大树读后感
一棵大树读后感
大树是一部非常深情和温暖的作品,通过描写一棵大树与一个小男孩之间的友谊,作者给人以许多启示和思考。
故事一开始,小男孩和大树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大树愿意无私地满足小男孩的一切需求。
大树用自己的苹果满足了小男孩的饥饿,大树的树枝成为了他的玩具船,大树的树叶成为了他的伞,大树的树干成为了他的舒适座位。
这种无私奉献的友谊令人感动和震撼。
然而,小男孩渐渐长大,他不再对大树如以往般充满感激和热情。
他开始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对大树的爱和关心逐渐减少。
大树默默地忍受着小男孩的冷漠和无视,无论何时,只要小男孩需要他,大树都会毫不犹豫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这一切都使我深思。
大树是一位无私的朋友,他给予小男孩无尽的爱和关怀,他永远都在那里等待着小男孩的归来。
而小男孩,却在物质的追逐中忽略了大树的爱和关心,直到最后,当他变成了一位老年人时,才意识到大树的伟大。
这让我痛心也让我反思。
《大树》告诉我们,友谊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和维护它。
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我们都应该给予朋友真心的关爱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应该懂得感恩,不忘记那些陪伴我们度过困难时刻的人。
大树的坚持和奉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了友谊和爱的力量。
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懂得付出,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总结来说,《大树》是一本温暖人心的作品,通过故事呈现出友谊和爱的美好,同时也勾起了我对友谊和懂得付出的思考。
让我在读完后产生了一种对友情的珍惜和对大树的敬佩之情。
小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棵大树》
小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棵大树》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小班幼儿能够:•了解树木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学习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进行创作;•提升绘画技巧,培养审美意识;•增加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2. 教学内容•树木的形态和生长过程;•绘画基础知识和技巧;•《一棵大树》的主要元素和表达方式;3. 教学准备•树木图片及相关绘画作品欣赏;•不同绘画材料(颜料、彩色纸、颜色笔等);•画布、画笔、颜料盘、水杯等绘画工具;•讲台、教案、作品展示架等教学辅助工具;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绘画作品欣赏引起幼儿对树木的兴趣;•让幼儿互相分享对树木的观察和感受;第二步:知识讲授(10分钟)•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语言介绍树木的形态和生长过程;•引导幼儿关注树木的根、茎、叶子等特征;第三步:示范绘画(15分钟)•对幼儿展示使用不同绘画材料绘画《一棵大树》的过程;•逐步教授基本绘画技巧,如使用画笔、颜料的调配等;第四步:绘画实践(25分钟)•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象绘画《一棵大树》;•鼓励幼儿用多种颜色和线条表达自己的创意;第五步:作品展示与欣赏(5分钟)•邀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作品欣赏,让幼儿彼此交流和赞赏;第六步:教学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学生也可以分享对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幼儿在欣赏树木图片和绘画作品之后,展示出了明显的兴趣和好奇心。
他们能够准确地描述树木的形态和生长过程,并且在绘画实践中运用了所学的绘画技巧和颜色搭配。
通过作品展示和欣赏环节,幼儿之间也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和赞赏,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教师在知识讲授环节可能过于简短,没有给幼儿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下次教学可以加入一些图片和实物观察活动,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树木的结构和内部特征。
一棵大树读后感
一棵大树读后感《一棵大树》是俄国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小说以一棵树为主线,通过描绘大树的成长和变化,寓意着人生的起伏和命运的无常。
这篇小说让我感悟颇深,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故事的开始描述了一棵树孤零零地生长在一个小山坡上,身边只有草和一些小动物。
树渴望和人们相见,渴望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然而,居住在这个小山坡上的人们却对树漠不关心,他们砍伐树木,修建住宅和农田。
尽管如此,树始终保持着生机,不断地成长和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树发展成一棵大树,它的枝干和树叶不断地扩展,给人们带来了阴凉和美丽。
然而,人们仍不关心树木,反而残害大树。
虽然树受到了伤害,但它依然坚强地生存着,伸展着枝叶。
树开始思考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思考人生的意义。
小说的最后描述了树的死亡。
树被砍伐,头颅被送到城市展览,被许多人观赏。
然而,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头颅的真实含义,只是将它当作一个物品,一个符号。
这篇小说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
树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坚强,它不畏艰难,不怕破损,始终保持着挺拔和美丽。
它也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伤害,人们因为自身的利益而忽略了对自然的尊重。
就像小说中的人们对树漠不关心,无视树木的存在,只是以物品的角度看待它。
这篇小说让我在内心深处感悟到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人们往往忙于求生和谋利,追求自身的利益和享受。
我们往往忽略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关怀。
而这些恰恰是构成人生幸福和意义的重要成分。
通过这篇小说,我认识到了自然和人类是共生共存的关系,我们不能忽视自然的力量和价值。
生命的力量和坚强是无限的,就像树木一样,它们,会不断生长和变化。
我们应该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像树一样,坚强不屈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我们应该学会面对痛苦和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地成长和发展。
通过这篇小说,我也认识到了个人的力量和价值。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一棵大树中班教案反思
一棵大树中班教案反思教案标题:一棵大树中班教案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大自然中的植物-树,并了解树木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观察和探索,让幼儿了解树木的生长过程。
3. 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通过故事、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幼儿介绍树木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性。
2. 室内活动:制作树木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树、纸板树等,以加深幼儿对树木的认识。
3. 室外活动:带领幼儿参观校园内的树木,观察树木的形态、叶子和树皮等特征,并进行简单的观察记录。
4. 组织幼儿参与种植活动,让幼儿亲手培育一棵小树苗,并观察其生长变化。
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 利用图片或故事向幼儿介绍树木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性。
- 引导幼儿讨论树木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手工制作活动:- 向幼儿展示不同材料制作的树木手工艺品,激发幼儿的兴趣。
- 分发材料并指导幼儿制作自己的树木手工艺品。
-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幼儿分享。
3. 室外观察活动:- 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校园内的树木。
- 引导幼儿观察树木的形态特征、叶子的颜色和形状,以及树皮的质地等。
- 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树木特征,并进行观察记录。
4. 种植活动:- 在教室或校园内选择一个适当的地方,让幼儿参与种植一棵小树苗。
- 指导幼儿正确地培植小树苗,包括挖洞、放入土壤、浇水等步骤。
- 鼓励幼儿每天观察小树苗的生长变化,并记录下来。
5. 总结回顾:- 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 提醒幼儿树木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保护环境、爱护树木。
教学反思:本次教案设计充分考虑了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手工制作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观察活动则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种植活动则让幼儿亲身体验树木的生长过程,并学会珍惜和保护大自然。
《一棵大树》第1课时教案:启发幼儿对树木生态系统的思考
《一棵大树》第1课时教案:启发幼儿对树木生态系统的思考》。
在这篇课文中,《一棵大树》通过卫星的视角,让读者看到大树的变化。
大树在四季中变幻无穷,但是它一直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从它的根到树冠,每一部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大自然生态系统令人神往的完美设计。
读完这篇课文,孩子们会对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生态系统有了基础的认识与了解。
教师们在幼儿阅读后应该做好以下工作:1.引导孩子们观察树木除了在教室中讨论生态系统的知识,教师们应该带领孩子们到校园里面观察树木,这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孩子们可以亲自观察树木的生长情况,并了解树木不同部分的功能。
比如树干、树叶、根系等等。
通过观察,孩子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2.启发孩子们对树的情感树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人类有着深刻影响的生命体。
因此,教师们不应该仅仅教授孩子们生态系统知识,而是要引导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地讲述自己与树之间的故事,或者引导孩子们在树下进行诗朗诵等等,多样化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心理角度追求自然中的美好。
3.积极引导孩子们参与环保阅读《一棵大树》的孩子们,应该能够深刻地理解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意义。
而现实生活中,环保也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
因此,教师们应该引导孩子们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
比如在教室中会谈如何减少纸张的消耗,或者参加公园树木保护志愿活动等等。
这将有助于孩子们进一步融入自然,重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一棵大树》这篇课文非常适合幼儿园阶段的学习,通过这一篇课文,孩子们能够深入了解生态系统,以及它对人类的意义。
同时,教师们也需要启发孩子们的思考,让他们在生态系统知识中形成自己的认知。
只有这样幼儿们才能从小就正确地认识生态系统,重视与其的联系,在将来成为环保意识强烈的公民。
创意美术课一棵大树教案反思
创意美术课一棵大树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创意美术课一棵大树教案反思教案反思:在本次创意美术课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绘画一棵大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1. 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课堂开始前,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大树图片和艺术品,引起学生对大树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我还分享了一些关于大树的有趣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观察与分析: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真实的大树,并让他们描述大树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和细节意识,并为后续的绘画活动做好准备。
3. 创意思维:在学生观察完大树后,我鼓励他们展开想象,提出一些与大树相关的创意想法。
学生可以思考大树的象征意义,或者将大树与其他元素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式。
4. 绘画实践:在绘画过程中,我提供了一些绘画技巧和指导,帮助学生将他们的创意转化为实际的艺术作品。
我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法,以展现他们的创造力和个性。
5. 展示和评价:在课堂结束时,我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战和改进的空间:1. 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有些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较低的参与度,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绘画不感兴趣或缺乏自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可以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指导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由于时间有限,有些学生在完成作品时感到有些匆忙。
为了更好地安排时间,我可以在课前进行绘画技巧的讲解,以提高学生的效率和作品的质量。
3. 缺乏艺术背景知识:部分学生对艺术的基本概念和技巧了解有限,这可能影响他们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可以在课前提供一些艺术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艺术元素。
总结起来,本次创意美术课一棵大树教案反思中,我认为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在观察、创意和绘画实践方面都有所提高。
一棵大树中班教案及反思
一棵大树中班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一棵大树中班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 帮助幼儿了解植物--大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 创设情境,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案准备:- 大树图片或实物- 树叶样本或图片- 大树模型或图片- 相关绘本或故事书教学活动与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 展示大树的图片或实物。
- 引导幼儿观察大树,并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大树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点?它的功能是什么?”2. 学习大树的结构与功能(10分钟):- 使用大树模型或图片,向幼儿介绍大树的结构,如根、树干、树枝、树叶等。
- 使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例如:“树根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供给树木生长。
”- 让幼儿通过触摸树叶样本或观察树叶图片,了解树叶的特点和功能。
3. 观察大树的变化(15分钟):- 带领幼儿到户外或教室附近的大树旁,观察大树的变化。
-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树的变化,并提出问题,例如:“大树的叶子是不是变多了?为什么?”- 引导幼儿思考影响大树生长的因素,如阳光、空气、水分等。
4. 绘制大树的画作(15分钟):- 在纸上画出大树的轮廓,并给予幼儿一些树叶样本。
- 鼓励幼儿根据观察到的大树外观,用颜色填充绘制自己的大树。
- 引导幼儿思考树叶的形状和颜色,并尝试在画作中呈现。
5. 故事时间(10分钟):- 选择与大树相关的绘本或故事书,读给幼儿听。
- 通过故事引发幼儿对大树的更多思考,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的观点。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组织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提问复习问题。
-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大树的认识和感受。
-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
教案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幼儿在观察和了解大树的过程中,培养了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幼儿通过实际观察和绘画活动,加深了对大树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一棵大树
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一棵大树》教学反思《一棵大树》是一则有关“索取”与“奉献”的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比较长,道出了“爱”与“被爱”的真谛,文字温馨,却略带淡淡的忧伤,留给读者无尽的思考。
我们知道,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寓言是用来讲道理的。
所以,一般来说,我们更多的是对文本寓意的关注,缺少对语文味道本来的坚守。
于是,在上课的时候,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环节:老师总是苦心经营,一味地引导学生要悟出文本教给我们的道理。
有时候老师甚至把一些人生的大道理强加在课堂上,让学生一片迷茫。
个人觉得,学习寓言,让学生明白道理,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了,我们这是语文课,不是思政课。
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
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应该是顺其自然的,水到渠成的,而不是一味地强加和说教。
《一棵大树》虽然说是一篇寓言故事,但是文字非常优美。
我在备课的时候尽量考虑,如何通过读一读、悟一悟、说一说来体会文字给我们传达的温度和情感,从而深刻理解大树与男孩之间发生的“索取”与“奉献”的故事,让学生心中的感情因文而生,从而自然而然理解“爱不是一味地付出,被爱不是一味地索取”这一主题。
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分角色入情入境地色朗读男孩与大树的对话,特别是要读出语气,读出感觉;让学生仔细体会、品味每次男孩向大树索要东西之后的情感变化:幸福→高兴→欣慰(心底难过)→抱歉;让学生说一说大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变化,让学生说一说学习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通过读一读、悟一悟、说一说,学生慢慢融入文本,走入文字,文本与文字传递的温度和情感慢慢在学生心底荡起涟漪,学生因此对文本寓意的把握比较到位。
作为一位青年教师,由于素养和学识的原因,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对课堂的驾驭,对文本的思考,都有很多瑕疵,留下了不少遗憾。
小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棵大树》
小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棵大树》一、活动背景小班是早期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阶段,小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认知、语言、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还希望通过小班的美术课程,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创造力和表现能力,将小班美术作为一门研究的科学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教师需要具备全面的美术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可以通过科学、严谨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
在小班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教学方法,还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材,选择具有实践性、操作性的教材,适合的教学内容可以在活动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次小班美术教学的主题是《一棵大树》,通过观察和感知大树的特点和品质,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想象和表现力形象地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的目的。
二、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美术教学,幼儿将会学到:•了解大树的外观、结构和特点;•观察大树的生长环境;•用自己的想象和表现力表达大树的品质。
2.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的是“观察、感受、想象、表达”的教学法,教师先通过教材、图片、场景或其他方式先引导幼儿了解大树的特点和品质,然后通过感官体验等方式增强幼儿对大树的感知,接着鼓励幼儿进行想象和表达,进行创造性绘画活动。
3.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大树:在班级里摆放一些大树的实物、图片,并围绕大树结构和特点进行简要讲解,引起幼儿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观察大树的生长环境:带领幼儿到校园外或公园,让他们观察到大树的自然生长环境,感受到健康的大树所给人的美好。
•创造性绘画:让幼儿通过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大树的表达,如画出大树的枝干、树叶、花朵等。
同时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表达,随着他们创作过程的深度,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大树的品质。
•分享大家的绘画作品:让幼儿把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同学和家长,分享自己的巧思和经验,同时通过观察别人的作品,汲取其他思路和灵感,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幼儿在发现中了解美,培养观察力和欣赏力。
小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棵大树》
小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棵大树》教案标题:《一棵大树》教学目标:1. 学习欣赏和理解小班美术作品《一棵大树》的意义和美感。
2. 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课件,包含《一棵大树》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2. 美术用品,如彩色纸、颜料、画笔等。
3. 幼儿园电视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棵大树》的图片,并与幼儿一起欣赏。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元素和细节,并与他们分享《一棵大树》的故事和意义。
2.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如:“你们觉得这幅画表达了什么?”、“为什么树是绿色的?”、“你最喜欢画中的哪个部分?”等。
探究:1. 教师向幼儿介绍《一棵大树》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择画纸、选择颜色、使用画笔等。
展示不同颜色和纹理的纸张,并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
2. 幼儿使用彩色纸和画笔,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表达自己对《一棵大树》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鼓励幼儿发挥个人创造力。
展示和分享:1. 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将作品集中展示,通过幼儿团体辩论的形式,让幼儿相互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2. 教师向幼儿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想法和感受,如:“你们是如何选择颜色的?”、“你们的画中有没有自己的想象中的细节?”等。
反思: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 教师提供积极的反馈,肯定幼儿的努力和创造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使用不同材料和技巧,如粘贴、拼贴等,创作属于自己的《一棵大树》。
2. 组织幼儿进行参观和欣赏其他绘画作品,开展绘画比赛或展览,增强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和欣赏《一棵大树》的作品,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并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积极参与,并展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能力。
通过展示和分享作品,幼儿之间展开了积极的互动和交流。
小班美术一棵大树教案及反思
小班美术一棵大树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美术教材第四章《大自然》,详细内容为“一棵大树”的绘画。
通过该课程,学生将学习如何观察大自然中的树木,理解树木的结构,并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进行绘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树的基本结构,能够识别并描绘出树的干、枝、叶等部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大树结构的描绘、色彩的搭配。
2. 教学重点:观察大树的结构,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进行绘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树实物或图片、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或教室附近的大树,让学生描述大树的外观、颜色等。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讲解大树的结构,如树干、树枝、树叶等,并示范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进行绘画。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大树绘画作品,分析其线条、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特点。
4. 学生实践(10分钟)学生在画纸上用铅笔勾勒出大树的基本结构,然后用水彩笔或颜料进行上色。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展示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大树的基本结构:树干、树枝、树叶2. 绘画步骤:勾勒轮廓、上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大树”为主题,画一幅大树绘画作品。
2. 答案: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一幅大树绘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如花草、动物等,并进行绘画创作。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校园或家庭亲子绘画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大树结构的描绘、色彩的搭配。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观察大树,为绘画打下基础。
大班科学教案一棵树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一棵树反思大班科学教案的目的是引导幼儿在探索中学习科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一棵树作为一个常见的自然事物,可以成为探索科学的好材料。
通过观察和研究一棵树,幼儿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树木的结构特点以及树木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案的第一步是激发幼儿对一棵树的兴趣。
可以通过实地参观校园内的大树或播放一些树木的图片和视频来引起幼儿们的好奇心。
老师可以和幼儿们一起讨论树木的外形、树皮的特点、树叶的形状和颜色等。
教师可以布置幼儿们去观察自家附近或者校园内的树木,并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接下来,教案的第二步可以是讨论树木的生长过程。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思考一个问题:“一棵大树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种子开始,逐渐生长起来的呢?”幼儿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再与小组内的同伴进行讨论。
老师可以借助图片或者模型来展示树木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们更加直观地理解。
教案的第三步可以是让幼儿们进一步观察树木的不同部分。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观察一棵树的树干、树枝、树叶、树花和树果等部分,并让幼儿尽可能多地使用自己发现的形容词描写树木。
教师也可以给幼儿们讲解树木的结构特点,并与幼儿们一起互动问答,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案的第四步可以是讨论树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树木对我们来说是如此重要?”引导幼儿思考植物的功能,例如提供氧气、调节气候、保护环境等。
教师还可以与幼儿讨论树木的作用,例如提供木材、水果和药材等。
通过这些讨论,让幼儿们明白树木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保护和热爱自然的意识。
最后,教案的总结部分可以是让幼儿们制作一本关于树木的小册子。
幼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绘制树木的图片,写下对树木的心得和体会,并插入一些有关树木的相关知识。
这样的活动既能够检验幼儿们的学习成果,也能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
以上是一个关于大班科学教案的一个例子,通过探索一棵树,幼儿们可以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观察力和思考力,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早教班一棵大树教案反思
早教班一棵大树教案反思教案标题:早教班一棵大树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大自然中的一棵大树,并了解其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互动游戏和艺术活动,促进幼儿的社交技能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1. 图书:《树木的故事》2. 视频:关于树木的简短纪录片3. 艺术材料:彩色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 引导幼儿观察教室中的植物,并询问他们对树木的认识和了解。
- 展示图书《树木的故事》,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猜测树木的作用。
2. 学习(15分钟)- 与幼儿一起阅读《树木的故事》,强调树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 展示树木的简短纪录片,让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
3. 活动(30分钟)- 分发彩色纸和艺术材料,引导幼儿用剪刀和胶水制作一棵大树。
- 鼓励幼儿使用颜料和画笔为树木增添细节,并与其他幼儿分享他们的作品。
- 组织互动游戏,模拟树木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让幼儿扮演不同的生物与树木进行互动。
4. 总结(5分钟)-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树木的新认识和体会。
- 强调树木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保护和照顾大自然中的树木。
教案反思:在这个教案中,幼儿通过阅读图书、观看视频和参与艺术活动,全面了解了树木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互动游戏,幼儿能够模拟树木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培养了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创造力。
然而,教案中还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是增加一些团体合作的活动,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树木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此外,教案中的时间分配需要合理安排,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利用时间,使幼儿能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总的来说,这个教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树木的机会,并通过多种方式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小班美术一棵大树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小班美术一棵大树教案【含教学反思】教案概述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树的形态2.培养学生艺术创造能力3.提高学生模仿能力4.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能力教学内容1.学习树的基本形态2.用纸板和颜料制作树的形态3.进行模仿练习4.进行个人创意实践教学时间本节课为小班美术课,教学时间为2课时。
所需材料1.纸板2.颜料(绿色、棕色、黄色)3.刷子4.水盆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引入1.教师向学生简单地介绍即将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能够预先明确今天的课程目标。
2.引导学生以简洁的语言描述和表达自己心中对树的形象印象。
第二部分:正式教学1.分发纸板,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树的想象用绿、棕、黄三种颜色结合毛笔在纸板上画一棵树。
2.由教师重点讲解各作品中的画树形同,树干的位置、粗细、长度不同,树冠的形态、大小、分支的数量不同,点出其不足之处并予以指导。
3.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鉴赏,会评出最棒的树。
评选的标准是形态、色彩搭配,表现出的想象力和创意能力。
4.教师给出示范,指导学生如何用纸板和颜料制作树的形态。
5.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开始实践制作树的形态,并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和辅助。
第三部分:总结1.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成长点和不足,并进行个别指导。
2.调整学生的状态,以便为下一个环节作好准备。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赞,并提出可进一步改进的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工作提供支撑。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在引入环节的时间控制上有些偏慢,没有很好地把握住节奏,导致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心浮气躁。
同时,在展示环节和实践环节中,我也存在一些语言上的表达不够清晰,以及指导方法不够具体的问题。
对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提高自己的指导能力和辅助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同时,我也会加强自身的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更好地指导孩子们的学习。
《一棵树》教案及反思
《一棵树》教案及反思《《一棵树》教案及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树”的艺术形象,感悟诗人爱的情怀,体味诗歌的内涵。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
(3)学会鉴赏现代诗,运用意象、比喻和象征创作现代诗。
2.过程与方法(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读会意,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体会它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从语言入手,理解“树”的艺术形象。
(2)注重整体把握,强调词句推敲,强调读、写、议相结合,强调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诗人对祖国、对人民炽热的爱,培养新一代的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树”的艺术形象,体味诗歌的内涵。
2.难点学会比喻等多种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的使用,学会写诗。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启发:“看到这首诗的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说明】学生提出的最有价值的问题可能是:我是一棵树,有什么可骄傲的呢?此时老师顺势请学生说说树的品质。
2.激情导语:深深地扎根于土地,用柔弱而坚韧的枝条,抵御着自然界的雨雪风沙,即便沉积地下也要变成煤炭奉献着光和热,这就是树的用途。
假如你是一株树,你会怎样去做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瑛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矢志shǐ 磅礴pánɡ bó 赋予fùyǔ 铸就zhù 粗糙cāo 抵御yù 香醇chún戈壁ɡē 呻吟shēnyín 黝黑yǒu 背脊jǐ 刹那chà 枯萎wěi 淙淙cónɡ矢志:发誓立志。
矢:发誓。
坦荡: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不毛:不长庄稼。
毛:地面上所生的植物,多指农作物。
2.走近诗人李瑛3.引导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思路,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一棵大树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一棵大树》里面讲了一个男孩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向大树索取东西,直到大树一无所有的故事。
故事里的男孩是一个不知报恩的索取者,大树是一个无私奉献的奉献者,想到这儿,我陷入了沉思中。
文中的男孩只会一味地索取,然而我有未尝不是呢?文中的男孩像极了现在的我,而大树就像为我付出的爸爸妈妈一样,想到这里,我蓦地有种懊悔莫及的感觉,这种感觉彻底来自那件事。
那天,我和妈妈去逛街,在逛街途中,我看上了一个闹钟,只要一到闹钟指的时间,就会叫起来:“太阳晒屁股了,快起床,快起床”惟一不好的就是价格太贵,可那我太小,还不理解什么是太贵,可以这么形容当时的我叫做“年少无知”。
我拉扯着妈妈的衣服说:“妈妈,妈妈买这个,买了嘛!”妈妈看了价格,嘀咕了一下,便皱起了眉头,然后用婉言的语气对我说:“宝贝呀,闹钟就是闹醒我们的作用,不一定要买这个,这个太贵,价值与价格不符,妈妈今天没带这么多钱,能不能买其它的呢?”说着,妈妈拿了一个绿色闹钟,可我不以为然,放声大哭,于是,妈妈对我又哄又骂,可我还是没有住手哭泣,妈妈没办法,只好把我抱回家,在家中,爸爸也一边对我笑,一边拿玩具逗我开心,可我还是没半点反应,过了半个小时,我哭累了,便去睡觉,却听见妈妈说话声,把我吓了一大跳,走近一看,原来妈妈睡着了,只是在说梦话,我隐隐约约听到“宝贝,什么时候能长大呀”那一刻,我的眼泪顿时像掉了线的珠子一样哗啦啦的掉了下来。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真想和爸爸妈妈说“对不起!”世界上其实惟独两种人,一种是只奉献不求回报的人,另一种是只求回报不报答也不奉献的人。
第二种人在世界上无法生存。
在日本发生了一场海啸,那场海啸直扑一个大学。
当时那所学校里有 10 多个中国留学生,他们一见海啸来了,便向高山上奔跑。
有一个日本人一见,让他们跟爬上一座更高的山。
海啸来了,它把日本人淹死了,而留学生却生存了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棵大树》教学反思
《一棵大树》是一则有关“索取”与“付出”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虽然不长,却道出了“施”与“受‘的真谛,充满了温馨,也略带一点忧伤,让我们深深地感动,留给读者深远广阔的遐想。
教学本课时,我先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接着引导学生抓住男孩逐渐长大后(小时候_——少年——成年人——老年)与大树的四次会面为主线展开阅读,体会这几次会面种大树心情的变化:快乐——孤独——幸福——悲伤——高兴——兴奋——难过——歉疚。
通过反复朗读及分角色朗读,学生感悟到文中的大树是一棵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爱心树,而男孩却只会被爱和索取,不懂感恩和回报。
在总结全文时,我又以“一棵------的大树”展开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有谁也像这棵爱心树一样给你带来快乐、幸福,给你爱心呢?假如你走进故事,来到这棵爱心树下,爱心树给你带来这么多快乐,你会给爱心树什么快乐呢?让学生在理解大树的同时,也回顾自己的生活,从而使文本与生活相联系从而指导学生的生活。
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在流淌。
文本让孩子们和老师之间有了更亲密的交流,使学生真正的走入到阅读中,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他们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像文中的大树一样的人,如父母、老师、大自然……,他们因为对孩子的爱而不断地给予,也因为给予而感到真正的快乐。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们深深地被感染,他们在淡淡的忧伤中与自己的生活联系,从而思考自己与父母、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种种关系,感到自己与亲人的关系和男孩儿与大树的关系有相似之处。
于是,有关“索取”与“奉献”,“获得”与“感恩”的话题在学生的心中得到升华与凝练,孩子们通过本科于都懂得“爱”与“被爱”,“索取”与“感恩“的道理。
更多资源下载地址:zhdduya100.tao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