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我国货币供应量M1与GDP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M1与GDP关系的实证分析摘要:我国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我国货币供应量M1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具有显著的时间性和不平稳性,通过建立V AR(3)模型,分析得出我国货币供应量M1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
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得出货币供应量M1和国民生产总值GDP均具有显著的内生性,并且货币供应量M1对GDP的作用的发挥是一个长期过程,在短期内效果有限,而GDP对货币供应量M1在短期内有较强的影响力,而在长期影响力变弱。
最后,通过建立货币供应量M1与GDP的长期ECM协整方程以及短期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用数理方程式证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在短期内较弱,在长期内较显著。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M1、国内生产总值GDP、V AR模型、ECM误差修正一、货币供应量与GDP关系的理论分析1,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的一部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gdp的增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由产出关系式m+++=可以发现,货币供应量(以狭义货cy-gxi币供应量m1表示)的增加,使利率降低,从而刺激投资i和消费c,带来产出的增加,企业收入增长,又会增加国家的税收,从而增加政府购买g,流通中的货币增加又会造成汇率下降,从而刺激出口,而短期内进口具有刚性,因而,总得来说,y增加,用价值表示就是gdp的增加。
2,货币供应量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增加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则会造成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货币供应量不可能无限制增长,央行根据经济需要决定货币发行,货币发行量的政策指导性很强,具有显著的内生性。
3,国内生产总值GDP对货币供应量有正向影响,GDP的增加,使社会各个经济单位和部门的收入增加,从而使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增加,同时,GDP的增长要求社会有充足的流动性以满足物质增长的需求,因此,要求央行新发行货币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因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刺激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会形成通货 紧缩 。在我 国经济决策部 门经 常采用 M2 / GD P 这 一指标来分析我 国货 币
供 应 量 与 经 济 增 长 之 间 的关 系 ,这 一 指 标 在2 0 0 0年 之后 一直 保 持 在 高 数值 ,2 0 0 3
年 M2 / GD P的数值 已经达到 1 9 3, 考虑到 2 0 0 0 年后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变化 , 符合 事 实的。 本 文 通 过 实证 分 析 得 出结 论 ,货 币供
应 量 增 长 率 与 经 济 增 长 率 和 CPI 差 距 过 大 的 原 因是 资 本 市 场 的 发 展 稀 释 了
与股票价格 变化之 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布
林 奇 通 过 实证 分 析 的结 果 表 明 , 当一 国资 本 市 场 的规 模 远 高 于 GD P时 , 增 发 的货 币
过 对 各 个 国家 的货 币供 应 量 统 计 口径 的对
( 2 0 0 7) 在研究 中发现 ,我国货币结构从
2 0 0 0 年 之 后 发 生 了 明显 变 化 , 从 事 货 币交
易职能 的货 币供应量 比例下降 ,从事资本 价值储存职能 的货 币供应量比例上升。
比分析得 出结论 ,在金融创新技术不 断变 革的前提下 , M0 的货 币供应量统计 口径 中 的重要性下降 ,各 国央行在进行货 币供应
是经济发展对货 币的需求 , 当GD P 上升
释 误 差 因素 。邹 至庄 ( 2 0 0 4) 利 用脉 冲 响 应 函数 建 立 通 货膨 胀 协 整 和误 差 修 正模 型 , 分析货币供应量 、 通 货 膨 胀 和 GD P增长 三
会有相 当一部分被证券市场 吸收 ,导致大
量 发 行 货 币不 但 不 会 导 致 通 货 膨 胀 ,反 而
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因素及其分析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 ,代理财政金库是它 的重要职能, 因此 , 一切财政收支都要经由中央银行 的账户实现。财政收入过程意味着货币从商业银行
账户流人中央银行账户; 财政支出过程则意味着货
少 平 以 17 9 8年— — l9 94年 为 样 本 , 用 Gagr 运 rne
由于我国货 币供应量这个 中介 目标没有得到较好的
实现 。 因此 本文 用理论 和实证 两 种方法 来 重新分 析 影
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在实证分析中尝试采用货币 检验进行 实证研究 , 验证 了 中国通货 膨胀形 成 的 供应量的多元 回归方程 ,探寻主要影响货币供应量 基本原 因是货币的过量发行 。李谓文(0 8 ) 2 0 年 认 的相关 因素 ,对一些没有达到效果的相关变量进行 为 :货币经济 的稳定运行在 于货币供应与需求 的 分析。 最后 , 为如何控制好货币供应量以及物价提出 是 否均衡。根据货 币供给学派的理论 以及相关 的 政 策建 议 。 实证 检验, 币需求在 长期角度处 于稳定状态, 货 因 此货 币供应 的过量 或不 足就会 导致通货膨胀或通
一
现以 20 年 l 月的数据为例 , 08 2 其他月份类似。 被动供应出货币。近年来 , 我国大力吸引外 2 0 年 1 月央行分别对中小金融机构和大型金融 备增加 , 08 2 商投资 , 鼓励企业 出1 , : 这将引起 国际收支顺差 , 1 在 机构调整了两次存款准备金率( 如表 3 1。 一)
表 3 12 0 — :0 8年 1 2月央行调整的准备金率
人民币不可 自由兑换和人 民币有管理 的浮动下 , 为
影响货币需求四大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货币需求四大因素的实证分析一、货币需求模型的设定根据西方货币需求理论,一般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三类变量: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变量以及包括制度性因素在内的其他变量。
考虑到有效数据的获得,本文主要采用前两类变量。
对于规模变量,本文采用实际GDP作为规模变量;而测度持有货币机会成本的变量有很多,本文采用利率Rt、物价消费指数CPI季度环比∏t=CPIt/CPIt-1(CPIt以1998年为基期价格的季度消费物价指数),以及国债的增发情况Dt作为机会成本的代理变量。
同时,货币需求变量则采用狭义实际货币需求余额m1t。
由于成本最小化行为引发的局部调整模型是一个短期动态表达式。
为了能够体现变量百分比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出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弹性系数,也为了减少模型的异方差性,本文对各变量时间序列取对数,设定了如下的局部调整模型:式(1)其中,m1t为实际货币需求余额,m1t=M1t/Pt;mt-1是滞后变量;GDPt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t为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利率水平,采用一年期储蓄存款平均利率表示,若某季度先后实行多个利率,则按时间长短加权平均;∏t=CPIt/CPIt-1是与GDP平减指数相联系的通货膨胀率;Pt采用1998年为基期的季度消费物价指数CPIt表示;Dt表示该季度国债的增发情况,Dt={1,增加国债发行量;0,不动;-1,减少国债发行量};为随机变量。
模型中含有Πt项,旨在能包含实际局部调整模型RPAM(b4=0)或名义局部调整模型NPAM(b4=-b3)。
本文原始数据的样本区间为2001年~2007年,所采用的季度数据均来源于各期的《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和《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共168个样本数据。
由于数据的季节因素很强,因此,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本文使用Eviews软件运用“同期平均法”对m1t、GDPt、Rt及CPIt进行了季节性调整,以剔除季节因素的影响。
二、货币需求模型的估计结果利用Eviews5.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到以下结果:式(2)表1 EVIEWS5.0的回归拟合结果式(2)中,给定,实际GDPt、利率Rt及滞后变量mt-1在=0.05的条件下,其t值通过显著性检验;通货膨胀率∏t和国债增发情况Dt在=0.1的条件下,其t值通过显著性检验。
2019年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因素的实证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货币供给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是影响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变量,也是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实现对货币供给水平的合理调控是各国中央银行追求的基本目标。
本文将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给出各因素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回归分析一(问题的提出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各国经济的发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牵连,中国的经济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出现了波动,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扩张型的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走向复苏。
今天, 全球经济日益复苏, 增长速度逐步加快, 在此背景下, 保持经济的增长便需要一个稳定的货币政策,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货币供应量,如何调节货币供应量, 从而使国民经济健康正常运行便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我国从2003 年开始物价回升,出现了通货膨胀势头。
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干预下,虽然通货膨胀率上升不明显,但因为国内国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压力并没有被消除。
回顾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上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合理控制货币供给量,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的发展是至关重要。
二(理论分析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由来已久,是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深入探讨货币供应量同产量、收入、就业、利率和物价水平等各种实际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存在各种不同的学派,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古典货币理论、凯恩斯的货币理论、现代货币学派货币理论,三者皆是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派。
古典货币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认为货币的功能只是媒介。
(2)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产量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可视为常数。
(3)认为物价水平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化,随货币数量的变动而变动,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引起物价的同比例上涨,进而达到通货膨胀的境地。
(4)认为货币政策应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物价水平和币值稳定。
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
关 键词 : 币供应 量 ; 货 股价指 数; A V R模型 ; 实证研 究
mo e u pl c a e rg r sc nr l be itr day i sr me t fmo eay poiy we e a ay e o g tte it gae fe t fi a t h n y s p ywhih c n b e ad a o tol l n eme ir n tu nso n tr lc r n lz d t e h n e r td efcso mp c.T e a rs a c o ie h oy wih p a tc n ti h sst td he rlv n h o eia y tm,itrcin i h r a d ln —tr e e rh c mbn d t e r t r cie i hs te i o su y t ee a tt e rtc ls se ne a t n s ot n o g e m,c u ai n o a s lt a d muta y ul ifu n e a l y n e c bit.Th e ut fp st e a ay i nd te e o o i inf a c es l i e rs lso o iv n lssa h c n m c sg ic n ea ummaie n t e ls at h n te te d o t r oiy a l i i r rz d i h a tp r,te h r n ff u ep lc wela u s s
我国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管理与国库现金管理之间的协调
量 到 最终 变量 为 第二 个层 次 。这 两 个层 次 的 研 究 对 货 币政 策 有 效 性 的 考 察 都 极 为 重 要 。采 用 回 归 、 整 和 协 向 量 自回 归 方 法 , 第 一 个 层 次的 有 效 性 进 行 实证 研 究 , 果 表 明 , 业 银 行 信 贷 途 径 、 对 结 商 国库 资金 以及 国债 余
体制 向市场经济体制转 轨过程 中 , 央行 可 以采 取 的多 种调 控手段 , 哪些调 控工具在发 挥作 用?其 发挥作 用
的程度怎样 ?国 内学者 对这 些 问题 的研 究 大都 停 留
介 目标对 最 终 目标 的 影 响 ) 的研 究 上 。实 证 研 究 方 面 . 国外 , 在 弗里 德 曼 和舒 瓦 茨 在 其 名 著 《 国货 币 美
( VAR ; 军 、 元 J 2 0 ) 用 G a gr因果 检 )陆 舒 (0 2 采 rn e
验 ; 振 山 、 志 强 E ( 0 2 运 用 协 整 和 Grn e 因 王 王 6 20 ) J ag r
经济最 终 产 出 , 实 质就 是 货 币 金 融 与经 济 发 展 的 其 关 系 问题 。关 于货 币政 策有 效性 的研 究主要 分 为两
要手 段 。长 久 以来 , 方 经 济 学 界争 论 的 一 个 重 要 西 的问题 就 是“ 币政 策 的有效性 ” 货 。所谓 货币 政 策的 有效 性 , 指名 义货 币存 量 的 变 动对 实 际 经 济 变 量 是 是 否产 生 影 响 , 否带来 价格 水平 的变 动 , 而影 响 是 进
一
、
研 究 现 状 及 其 目标
史》 中用 历史 的试 验 方法 证 明 了货 币 的 确能 带 来 产
我国国库库存余额变动的经济后果分析——基础货币供给视角的实证分析
炎键词 : 国 库库存 基础货币 计 是 国库现金 管理 与货 币政 策 的关 系
、
文 献 综 述
财政 部 、 中国人 民银行 2 0 0 1年 印发 《 财 政 国 库管 理 制 度改 革试 点方 案 》 , 国库 现金 管理 作为 财政 国库 管理 制度 改 革 的重 要 内容 被正 式 提 出 ; 2 0 0 2年 发 布 《 国库存 款计 付 利
3 . 杨 向阳 . 李前兵. 高管薪酬 、 团 队特 征 与 公 司 业 绩 敏 感 性 —— 来
自A股制造业上 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U ] . 中国注册会计 师, 2 0 1 2 , ( 6 ) .
4 . 谢 茂拾 , 彭 秀平. 公 司 财富 与 高管 薪酬 敏 感性 U] . 管理 世 界 ,
2 0 0 8, ( 8 ) .
大程 度上 对应 高 的薪酬 。 所以. 如 果在 回归 模 型 中不 考虑 高 管 的高技 能所 产生 的对 薪酬 的 固有影 响 ,会 放 大公 司规 模 对高 管薪 酬 的影 响程度 。 未 来 高 管 薪 酬 影 响 因 素 的 研 究 方 向 主 要 体 现 在 研
1 . 胡亚权. 高管薪酬 、 公 司成长性水平与相 对业绩评价 U] . 会计 研
究, 2 0 1 2 , ( 5 ) .
企 业 文化 、 企 业制 度等 。 在现 实经 济 中这些不 可 观测 的因 素 确 实影 响着 高管 的薪 酬水 平 。由于量 化 非常 困难 以及 没有 合 适 的替代 变量 ,缺 失这 些变 量将 导致 传统 薪酬 方程 的错 误 设定 , 进 而 影 响到对 其他 可观 测 因素参数 估计 的 准确 性 。 比如 . 拥有 高技 能 的高 管总是 获 得高 的薪酬 , 当然 这些 高 管
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86910.7
10780.7
2003
221222.8
84118.6
19746.0
64372.6
137104.3
20940.4
103617.7
12546.2
2004
254107.0
95969.7
21468.3
74501.4
158137.2
25382.2
119555.4
13199.7
2005
(三)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
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对货币乘数有着重要的影响。影响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的参数主要有通货比率和定期存款比率。现金比率是指现金占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又称现金漏损率或提现率。这一比率的高低反映了居民和企业等部门的持币行为。通货-存款比率越高 表明居民和企业等部门持有的现金越多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就越弱。定期存款比率是指银行的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一般来说,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高于定期存款,因此,定期存款比率影响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比例,从而影响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化,从而间接地影响信用创造能力。所以,总的来说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影响货币乘数,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决策,也用信贷规模来衡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程度。
四、模型的建立与数据收集
(一)模型设计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化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货币供应量的年底余额(y)作为被解释变量;用外汇储备(x1)衡量黄金和外汇买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用信贷规模(x2)衡量信用创造和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运用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采用的模型如下:
y= β0+β1x1+β2x2+ui
(二)信用创造
信用创造是指在整个银行系统内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的扩大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称“货币制造”。商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除留足法定准备金外,其余部分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支付方式是相应增加借款人或证券卖主在该行户头中的活期存款进行的。因而制造了一笔派生存款。收款人将支票存入与他往来的另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如此类推。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浅析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原因
宏观经济浅析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原因张 喻1 贺 静2 曾 言3 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摘要:随着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货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货币的发行不仅需要考虑与经济发展的程度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是否相匹配,同时也要考虑到影响货币供应量变动的诸多因素。
货币发行过量会引发通胀危机、国民对本国货币价值的信任危机等,例如津巴布韦、委内瑞拉等国家。
货币发行过少则会引发通缩危机,从而导致经济疲软、失业率上升等等危害。
本文从货币供应量的划分层次及公式出发,并结合央行、政府、商业银行、企事业单位、居民等主体行为,试图探析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原因。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趋势分析中图分类号:F821.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6-0001-02引言货币供应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人民银行执行宏观货币政策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中介变量,货币供应量与国民生产总值GDP、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存贷款利率、人民币汇率、资产价格等主要经济金融指标都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因素、研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趋势及原因,对于正确理解货币政策变化、有效把握宏观经济运行形式的变化、稳定物价水平、预测金融市场走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随着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逐步转型,M2对经济的指示意义正在弱化。
一、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及特征为了实现货币供应量的宏观调控和监测需要,我国目前按流动性的大小划分并官方公布的有三个层次:流通中现金M0,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
考虑到金融产品的日益创新与不断丰富,国家又新增设了M3。
目前M3只作为测算参考用,并不官方公布。
1.流通中现金M0,是指银行体系之外的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中的现金之和,其中银行体系之外的单位包括企业、机关、部队、学校等。
由于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与流通,所以M0的流动性最强。
2.狭义货币M1=流通中现金M0+可交易用存款(支票存款\转账信用卡存款),其中可交易用存款大多指企业的活期存款,故M1主要反映了企业层面资金的松紧程度。
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061141班闫志伟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已突破100万亿,居世界第一,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目前庞大的货币供应量?过多的货币是否会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下降?本文首先研究了CPI与M2的影响关系,试图通过研究M2的量来研究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情况;接着又探讨了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利用EViews软件建立关于M2的多元回归模型,得出GDP、利率及大量的外汇储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M2的供给。
间接为国家宏观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M2与通货膨胀及居民消费水平的研究提供借鉴内容。
关键字:货币供给量、GDP、外汇储备、利率一、理论分析与变量选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的宏观调控作用日益明显。
作为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国人民银行,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这一转变意味着,中央银行分析和判断经济、金融运行趋势,调整及实施货币政策的分析指标体系将发生明显转变。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要从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并重转向以总量控制为主。
所谓控制总量,就是要控制整个银行系统的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因此,分析某一阶段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是否合理,必须与当时的经济增长幅度相联系,与货币流通速度相联系。
通常来讲,衡量货币供应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
物价总指数变动较大,则说明货币供求不均衡,反之则说明供求正常。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货币供应量对国民经济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居民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各国央行选择货币供应量为调控经济主要手段的重要原因。
选择M2作为衡量货币供应量的指标的主要原因是随着金融系统的发展,各国央行逐渐将货币调控的目标放在了与利率有一定敏感度且利于控制的M2上。
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基于2003—2013年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发展、政府调控、大国货币和银行行为四类因素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货币、日本广义货币和美国广义货币数量对我国广义货币供给具有显著影响,说明我国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明显,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挑战。
对此,本文提出控制我国货币供应和物价上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政府调控大国货币货币政策独立性一、引言近年来,以广义货币供应量(M2)测度的流动性飞速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典型事实。
2008年以来,我国GDP的平均增速为9.24%,而广义货币余额平均增速为18.53%,至2013年10月底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108万亿元。
M2与GDP的比率已接近200%,创下全球新高,远高于美国的67%、欧元区的95%、英国的133%。
不可否认,经济的高速增长需要有一定规模的货币(M2)支持,但货币的过快增长对经济健康发展并无益处,过快增长的货币余额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逐渐稀释民众的财富,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尽管央行货币政策已由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但金融系统仍存在信贷结构扭曲、期限错配等问题,导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型企业和“三农”)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优化和健康持续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试图找到导致我国货币过快增长的根源,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经验证据。
二、模型和数据1、模型基于现有经济理论和相关文献,本文着重分析经济发展(ED)、政府调控(GC)、大国货币(LC)和银行行为(BA)四类因素对我国货币供给(M2)的影响,建立如下模型:lnM2t=?茁+?准EDt+?准GCt+?鬃LCt+?灼BAt+?着t其中,每类因素又包含若干变量。
具体如下:(1)经济发展。
按照货币数量理论的观点,一国货币需求由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即GDP)决定,货币供给的增加必将引起物价的上涨。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股市走向的实证研究
随着我 国资本 市场 规模 的 E益 扩大 和股 民 的 日 t 益增 多 , 票市 场 的波 动对 货 币政 策 的影 响也 越 来 股
金 融 教 学 与研 究
21 年第4 总第 12 00 期( 3 期)
我 国货 币供应 量 与股 市走 向的实证研 究
沈 昊驹 , 聂 明
( 中南 民族大学 工商学院, 武汉 4 0 6 ) 3 0 5
摘
要 : 用单位根检验 、 应 协整检验 和格 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对我 国股票 市场和货 币供应量关 系进行
收 稿 日期 :0 0 0 — 7 2 1— 4 2
面, 具有很多中国特色 , 例如股权分裂 、 市场主体大
多为 国有等 等 。 因此 , 国外 的研究 结果 对 我 国股 市可
① 中国证监会 数统计据网站 . t : w . r gv n u / w i / ht/ w c c o. / b e s e p/ w s . c p n t
者 开 户 数 由 19 年 的4 1 .万 户 增 加 到 2 0 年 的 99 8 06 0理解货币政策对市场 的冲击 , 减小
市 场波动 , 高股票 市场 的效率 [。 提 1 1 随 着股 票 市场 的不 断 成熟 , 究 股票 市 场 的波 研 动 成 为货 币 当局制 定货 币政 策 的重要 依 据 。 19 从 94
关
键 词 : 币供 应量 ; 票市场价 格 ; 系 货 股 关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34 (0 0 0 — 0 0 0 10 — 54 2 1 )4 0 6— 4
我国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汇率关系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汇率关系实证分析[提要] 货币供给会影响价格水平,国内价格水平又会影响到汇率变化。
本文分析我国货币供给量M1、价格水平CPI和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之间的关系。
分析发现,我国货币供给量M1与价格水平CPI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货币供给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会造成CPI上涨;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与价格水平之间没有太多的直接关系,不能由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所解释。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汇率;格兰杰因果分析;协整检验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5年4月3日近几年,我国的整体价格水平上涨较快,通货膨胀较为明显。
从2005年至今,物价上涨接近40%。
在造成通货膨胀的诸多原因中,货币发行的作用不能被忽视。
2013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0.65万亿元,而2003年末M2余额22.1万亿元,10年增长超过4倍。
中国货币总量与GDP之比接近2∶1(2013年中国GDP总值56.88万亿元)。
可以看出,近几年货币发行速度的确增长较快。
这就是为什么不少人把货币发行作为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伴随着我国的通货膨胀,国内购买能力的下降,我国的货币购买力相对于美元等国际货币,却不断升值,即存在“内贬外升”现象。
这与经济常识和购买力平价理论并不符合。
根据货币供给和汇率决定理论,货币供给的增加可能会影响到价格水平;国内价格水平影响到汇率的变动。
能否确定我国货币发行是否是造成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和如何正确理解我国货币对内贬值却对外升值现象,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结合相关经济理论,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货币供给量M1、价格水平CPI和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正确理解我国货币供给、价格水平、汇率变化之间关系,解释有关经济现象,为货币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一、相关理论和研究(一)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
货币供给之所以影响价格水平,在于货币供给是否与货币需求一致。
我国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传导路径的实证研究
我国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传导路径的实证研究货币供给产出效应的有无或大小直接回答了货币是否中性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其政策意义在于为是否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提供了判别标准。
不同国家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存在差异,同一国家不同阶段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也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差异和变化又与货币供给产出效应的传导路径密切相关。
我国从1996年开始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
1998年取消了贷款限额控制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十余年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货币供应量作用于产出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因此,考察这一期间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传导路径及其传导效果,对正确选择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疏通传导路径,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回顾与实证研究综述(一)理论回顾。
对于货币供给是否存在产出效应,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因而货币是中性的。
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货币调节作用的显现,货币中性论对现实经济的解释作用不断下降。
凯恩斯是真正指出货币对经济具有巨大作用的人。
凯恩斯认为,只要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那么总需求的扩大就会使产出增加,影响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是经济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影响产出等宏观经济因素实际数值长期变动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看,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在短期内对产出产生影响,但在长期对产出不产生影响,即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刘斌,2002)。
对于货币供给产出效应的传导路径的研究,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包括凯恩斯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均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仅是通过货币途径完成的。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凯恩斯学派强调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而货币学派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并不是通过利率,而是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入。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
原 假 设 D L N M2不 是 D L N C P I 的 G r a n g e r因果 原 因 D L N CP I 不是 D L NM2的 G r ng a e r因果 原 因 观 测 样 本数 F一统 计 量 P值 3 7 3 7 3 .6 2 1 .2 2 0 .0 3 8 0 、 本文所 用数据来 自 《中宏数据库》 各期 ,数据范 围为 2 0 0 1年第 一 季度到 2 0 1 0年第 四季度的季度数据 ,总计 4 o个样本点 。 分别以 Ml( 广义货币供给量) 、M 2( 狭义货 币供给量 )为货 币供 给量的统计 口径 ,以 C P I为物 价 水平 的代表 水 平 ,以 国 内生 产 总 值 ( G D P )作为总产出的统计 水平 。通过 M1 、M 2的季末 数据代表 季度数 据 ,用公布的 C P 1 月度环 比指数 构造月度 定基指数 ( 以2 0 0 1年一月 为 基期 ) ,然后通过 C P I 季末定基指数表示季度数 据 ,用 G D P的名义值除 以C P I 定基季度数据得到实际 G D P 。因为对序列进行 自然对数变换可 以 使变换后的序列具 有线性趋势 ,同时有利于消除原时间序 列中存在的异 方差现象 ,因此本 文数据 都进行 了对数化处理 , 分别 在数据 前面加 L N 表示求对数。 由于我们选用 的季度数据 ,如果有季节周期 的应该进行季 节调整.通过观察 G D P 、C P I 的线图 ,我们 可以发现它们有 明显的的季 节周期 ,经过 x一 1 2方法消除季度 因素后再取常用对数值 。
当货 币供给速度变大时 ,经济增长率会 因此降低 ,通货膨胀将 升高;而 哈耶克 ( 1 9 7 6 )特别强调货币扰乱经济 的作用 ,认为货币是引起经济 周 期 的主要 因素 ,强调货币对经济的破坏作用 ,而否定货币的积极作用 。
对我国货币供给量M1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对我国货币供给量M1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问题的提出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我国从1994年三季度起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
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四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M4: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
其中,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量,流动性较强,是国家中央银行重点调控对象,也就是本文所研究的对象。
货币供应量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环节。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制定日益频繁,货币供应调控难度不断加大,现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货币投放过多或者过少可能给实体经济带来的恶性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风险,对于资本市场,每一次货币政策的变动都会引起其剧烈的反应,而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变动与资本市场的变动的相关性最强。
对货币供应量的有效的预测可以使投资者预期未来货币政策的方向,以降低买卖证券的风险。
本文建立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并结合Eviews对回归模型进行调整,建立关于我国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预测组合模型,通过预测货币供应量与市场预期相比较,有效规避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二、模型设定本文研究货币供给量M1,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本文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数值越大,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的实证研究
金融与保险我国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的实证研究戴建军(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 410079)摘 要:利用我国1992年第1季度~2006年第3季度的数据,通过G 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Wald 系数检验和HP 滤波分析,检验了货币供应量(M 2)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协整关系。
研究发现:M 2和GDP 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M 2与GDP 之间的关系显著正相关。
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短期调控效果不明显,我国货币供应量具有明显的内生性。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协整关系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7)06-0034-05一、货币政策实证分析中的变量与样本在建模分析中,选取如下变量:1.经济增长指标。
GDP 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是本文主要的被解释变量,也是衡量货币政策行为传导的重要宏观经济变量。
在具体检验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时,分别采用1992年第1季度~2006年第3季度GDP 的季度发生数;由于GDP 没有月度数据,我们用月度工业增加值作为权值,将季度GDP 换算成月度GDP,GDP 月度数据的样本区间为1999年2月~2006年9月。
2.货币供应量。
按照我国对货币供应量的定义,货币应包括本币的相关项目。
其中:M 0=流通中现金,M 1=货币+活期存款,M 2=M 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我们选取货币供应量M 2为模型的主要解释变量。
其中,M 2月度数据中,从2000年1月开始包含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季度货币数据的样本区间为1992年第1季度到2006年第3季度。
月度货币数据的样本区间从1999年2月~2006年9月。
3.利率指标的选取。
市场利率是整个利率体系的形成基础,它可作为中央银行制定基准利率的价格信号和参照系数。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国债利率是金融市场的基础利率。
我国货币政策变动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检验——基于2005—2008年的月度数据
、
资金流通数量有影响 。货 币供应量 有不 同 的 参 照 标 准 ,按 照 流动 性 的高 低 可 以划 分 为现金 ( ) M0 ,狭 义货币 ( ) M1 、广义货 币 ( ) M2 ,而 M2包 括 M0 ,M l 定期 存 和 款。考虑到定期 存款 仍然可 以比较方便地 转 化 为 现 金 和 活 期 存 款 , 本 文 采 用 M2作 为货 币供应量的代表 。 本艾 还将 f率 ( R)作 为衡 量 国际 资 I = E 金 流 人 流 出 我 国 的重 要 政 策变 量 。 汇 率 的 改 变 会 直 接 导致 国 内市 场 上 国 际资 金供 给
现 状,使得 某些作 用在一定程度 上背离
了传 统 经济 理 论 。本 文就 此 做 出合理 解 释 的 努 力 ,并 给 出相 关的政 策 建 议 。
响 ,发 现所 有 货 币数 量 变 动 对 股 市 都 没有 货 币供 应量 是 央 行 能够 直 接掌 握 的政 影 响 ,而 利率 变 动 对 股 市 呈 现 出显 著 的 正 策 工 具 ,货 币供 应量 的增 减 盲 接对 市场 的
作用。 钱 小 安 (9 8 通 过 实 证研 究 发现 , 19 ) 我 国货 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之 间存在一 定的 正线性相 关关系 ,但这种 关系较弱且不稳
定。
【 关键词】
贷 币政 策 ;股 票 价 格 ;股 票 市 场
王 立 民 、王 亭 (0 8 2 0 )在研 究 2 0 年 07 中国股 票价 格 时 发现 ,央 行 货 币政 策 的 频 导 论 繁变动 ( 主要是存款 准备金率和利率的调 从 2 0 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价格在 整 )并 未造 成 股 市 如 期 下 跌 ,反 而 出现 持 05 遭 遇 了长 期 的低 迷 之 后 ,出 现 了持 续 的 . 续 升 。 并对 其 根 本 原 因做 出 了 分 析 ,认
滞胀时期下的货币政策研究及实证分析
滞胀时期下的货币政策研究及实证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货膨胀和货币紧缩的问题逐渐凸显。
在这种背景下,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方面,探讨滞胀时期下的货币政策研究。
一、理论研究滞胀时期的货币政策应该成为货币政策的重心。
在经济滞胀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缩小通货膨胀的影响,同时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实现。
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的核心之一。
在通货膨胀的时期,货币供应给经济带来的影响是明显的,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缓解通货膨胀的问题。
利率是货币政策的另一个核心。
在通货膨胀期,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鼓励储蓄、降低消费、控制通货膨胀。
反之,在经济低迷的时候,央行则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提高人民币的流通速度,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取得平衡。
央行需要及时审慎地调整货币政策,以期达到这一目标。
二、实证分析滞胀时期的货币政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货币政策的变化也在逐步地增加。
因此,我们需要对滞胀时期的货币政策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估。
分析比较2004年和2014年滞胀时期的货币政策,可以看到两个时期货币政策的调整机制不同。
2004年的货币政策采用了设定目标利率的方式,使货币市场在政策需求下进行自我调节。
而2014年时,央行采用了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如央行票据、中期借贷便利等。
同时,通过对滞胀时期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率的分析可以发现,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央行需要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以控制通货膨胀。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滞胀时期的货币政策调整和经济政策调整之间的关系。
货币政策的调整需要适时配合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以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结论综上所述,货币政策在滞胀时期尤为重要。
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可以看到货币政策的内容和其调整方式都应当得到逐步优化,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内容摘要: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将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和CPI之和差距过大的原因归因于货币流通速度变化,但是在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很大变动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和CPI差距过大的原因是资本市场的发展稀释了增发的货币供应量。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资本市场引言及文献综述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大多数年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货币供应量也与之相应的保持较快增长。
按照货币资产流动性的不同,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存在很大不同,要比较货币供应量增长,首先是要按照货币流动性的不同,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分层统计。
1991年我国引入国际上货币分层M0、M1、M2对货币供应量进行统计,作为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指标M2保持着比GDP增长率与CPI之和更高的速度增长。
如何解释货币供应量与CPI和GDP之和的差额呢,有经济学者认为M2这个指标包含的货币供应量过于广泛,主张用M0、M1这两个指标来替代,但是M0、M1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货币供应量与CPI和GDP增长率之和的差额问题。
也有的经济学者认为导致货币供应量与CPI和GDP增长率之和的差额原因是货币流通速度变动,但是在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频繁变动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造成人们统计货币流通速度变动很大的原因是人们对于货币的统计口径不同,如果按照国际规范的货币分层对货币供应量进行统计,货币短期的流通速度是比较稳定的,在长期中货币流通速度较大,也主要是受到技术条件变动而引致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动。
邓雄、蒋中其(2006)得出研究结论,在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各项因素中,GDP的影响最显著,当GDP保持增长时,会促使货币供应量出现相应增长。
周英章(2004)在研究中发现M2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邹至庄认为1997-2003年货币供应量M2的增加与CPI处于低位的共生状况表明,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出现明显下降。
杜子芳(2006)认为,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和CPI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因素,提出存在货币沉淀率替代货币流通速度变动来解释误差因素。
邹至庄(2004)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建立通货膨胀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和GDP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
闫惠(2008)通过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分析,发现M0、M1、M2之间存在着平稳关系。
卢万青(2007)认为M0、M1、M2对经济的影响存在差别,由于M2中包含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在长期中,对经济影响比M1更显著。
庞皓(2003)通过对各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金融创新技术不断变革的前提下,M0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中的重要性下降,各国央行在进行货币供应量调控时,主要依赖于M1、M2。
莫里斯·阿莱在研究中发现,货币流通速度是与经济增长率变动无关的因素,而与金融体系中由于技术和体制导致的运行效率有关的近似常量指标。
除非一国金融交易技术或者金融管理体制发生明显变动,否则在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固定量。
易纲(2005)通过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检验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是经济货币化进程的结果,货币流通速度会伴随着经济货币化的深入而减缓。
刘志华(2005)在实证分析中对M1与M0之间的差额进行稳定性检验,认为用于交易目的的货币流通速度保持稳定,但是用于收入职能的流通速度下降。
普林克与凯恩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股票价格变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布林奇通过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当一国资本市场的规模远高于GDP时,增发的货币会有相当一部分被证券市场吸收,导致大量发行货币不但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反而会形成通货紧缩。
在我国经济决策部门经常采用M2/GDP这一指标来分析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一指标在2000年之后一直保持在高数值,2003年M2/GDP的数值已经达到1.93,考虑到2000年后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应该有其他因素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
李建(2007)在研究中发现,我国货币结构从2000年之后发生了明显变化,从事货币交易职能的货币供应量比例下降,从事资本价值储存职能的货币供应量比例上升。
M2增长率、CPI、GDP增长率是否存在稳定线性关系的检验市场对货币的需求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当GDP 上升时,出于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对货币的需求会增加;二是资本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当信贷扩张使资本市场容量增加时,也会由于投机的动机对货币产生需求。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剔除资本市场对货币供应量投机动机的影响,首先分析1991-2011年之间,货币供应量与CPI和GDP增长率之和之间是否存在平稳的线性关系。
在论文的第二部分对货币供应量、CPI和GDP增长率三个变量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为两个阶段,在1991-1998年内,三个变量存在明显的平稳线性关系,但是1998-2011年之间,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被拒绝,存在很大的误差因素。
在本文第三部分通过引入资本市场变量对误差因素进行解释,得出结论,货币的供应量对资本市场产生明显影响,资本市场的发展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稀释作用。
(一)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关系的公式推导根据古典货币理论,费雪方程式MV=PY。
M是货币发行量,V是货币流通速度,P是物价指数,Y是真实产量。
货币流通速度V在短期内可以看成是一个不变的常量。
Y在我国不能被看成一个常量,因为我国的GDP每年都保持将近10%的高速增长。
尽管我国货币供应量每年都以10%以上的增长率发行,但是并没有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相当一部分增发的货币供应量被扩张的经济增长所吸收。
在费雪方程式中,除流通速度V外,其他三个因素货币供应量、物价水平和市场上流通的商品都是变量。
从公式可以看出,物价水平和市场上流通的商品数量与货币的供应量成正相关关系。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如果经济增长保持不变,则物价水平会出现相同比例的上升。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与经济增长率相符时,物价水平会保持不变。
假设存在着短期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两边取导数得到:两边同时除以PT,得到:M是货币存量,是货币的变动量,表示货币的变动率,在正常情况下>0,这时>0,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是正增长。
P表示商品的价格,表示商品价格的变动,表示商品价格的变动率,即通货膨胀率。
Y表示一国的真实产出,表示一国产出的变动,表示一国真实产出的变动率,即GDP的增长率。
该推导公式表明,按照费雪方程式中货币供应量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在货币流通速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等于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
例如,为了实现8%的经济增长率,并保持通货膨胀率在3%以下,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应保持在11%以下。
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只有8%,则经济增长率不会超过5%,因为这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不足以支持经济的增长。
因此当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过低时,经济增长率会偏低,货币供应量增长过低,阻碍了实体经济增长,有效需求在未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就停滞。
当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过高,远远超过了一国充分就业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率,则增发的供应量不但不能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反而会推动物价水平的上升。
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能实行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但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诱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就是费雪方程式的结论。
但是费雪方程式在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时,没有考虑到货币供应量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如果一国存在一个庞大的资本市场,货币供应量中会有相当一部分被资本市场所吸收,这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等于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的结论就不再适用,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和会存在一个差额,差额的大小取决于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资本市场越发达,对货币的吸收作用就越大,这个差额也就越大。
如果资本市场处于不发达阶段,对货币的吸收作用相对较小,这个差额也相对较小。
该公式应该被改写为:(α表示误差因素)如果资本市场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规模,则资本市场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稳定的,误差α可以是一个稳定的常数。
如果资本市场的规模越大,吸收货币量的作用就越大,这时误差因素就越大。
(二)样本选择为了对费雪方程式的推导公式进行检验,需要选择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指标。
货币供应量是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按照兑换成现金的程度不同及流动性不同,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也不同。
我国货币供应量按照流动性由强到弱分为三个统计口径,分别是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信用卡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性质中具有定期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通常所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
货币既具有交易媒介和支付工具的职能,也具有价值储存的职能。
M1表现为交易媒介和支付工具职能,M2除了交易媒介和支付工具职能外,其中的定期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具有价值储存职能,当资本市场发生变化时,货币的价值储存职能能够在不发生大幅贬值的前提下迅速转化为交易媒介和支付工具的职能,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M2中所包含的企业定期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将会对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要分析货币供应量与实体经济及资本市场的长期关系,故在货币供应量的选择时,选中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作为货币供应的指标。
衡量通货膨胀率的指标通常有两个:CPI、PPI。
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或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的变动指标。
PPI 是生产者物价指数或者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主要用于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在我国PPI指数核算包含全部39个工业大类,186个调查项目。
CPI与PPI之间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如果PPI出现上升,一般会传导到下游居民消费品,最终导致CPI发生相应的变动。
CPI与PPI统计口径并非严格对应,服务商品的价格变动反映在CPI,但是不在PPI中;某些工业品如果用于资本品的制造而不是居民消费品,这些工业品价格的变动对PPI影响显著,但是对CPI的影响并不显著。
因此CPI最能反映价格变动与真实GDP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的通货膨胀指标选择CPI。
本文分析GDP增长率、M2增长率和CPI三者的长期关系,因此选择年度数据进行检验分析,数据的样本区间是1991-2011年。
1991年之前我国对货币目标的控制是通过信贷规模实现的,没有引入货币供应量的中介目标,1991年之后我国才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控制货币目标,这时在我国统计数据中才引入M2。